锦16块(兴)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技术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16块(兴)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技术及对策
锦16块兴隆台油层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双高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平面和纵向上分布极其复杂,在锦16块兴隆台油层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认识基础上,针对区块油井井况差造成的部分井区井网难以调整、井网欠完善等问题,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工程等方法,对区块实施新井部署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部署化学驱新井完善井网,通过“二三结合”配套挖潜技术的赢输,适时转变开发方式,实现了老区块的特高含水期的持续稳产,进一步提高了断块开发水平,形成了锦16块特高含水期的挖潜配套技术,值得推广和借鉴。
标签:VSP;剩余油;特高含水期;射孔方式;
一、油藏基本情况
锦1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裂谷盆地西斜坡南部,欢喜岭油田中部,南临鸳鸯沟向斜,东隔鲕滩与欢26块相望,为一北东向长条状南倾分布的断鼻状构造。1993年锦16块兴隆台油层整体上报探明原油地质储量3796×104t,含油面积5.5km2,有效厚度39.9m。其中锦采部分原油地质储量2523×104t,含油面积
3.92km2,有效厚度39.2m,是我厂最大的稀油区块,占我厂稀油产量的73.5%。
二、特高含水期高效调整部署研究
1、微构造落实
利用VSP测井能够弥补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不足,落实区块内部井间小断层准确位置,验证区块内部疑似小断层的技术优势。利用8口井的VSP 测井,来落实锦16块内各个VSP观测方向上的构造变化、断层的准确位置。其中锦2-丙5-236和锦2-6-2416井做了零偏,准确建立地质层位和地震层位的关系。
2、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锦16块目前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期,剩余油分布极其零散,利用近几年新井测井资料、钻井取心资料、生产测井以及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对平面及纵向剩余油进行了深入研究。平面上通过建立骨架剖面,利用取心井确定的含油性与电性关系,结合测井二次解释结果,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从而确定平面上各小层剩余油分布状况。
三、新井效果分析
2014年规划部署一、三层系二元驱井网,利用转驱前的有利时机进行非目的层挖潜—“二三结合”采油,以进一步提升“双高期”中高渗砂岩油藏总体开发水平为目标,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相结合,利用三次采油井网,先期通过精细注水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水驱挖潜,择机转入三次采油,从而降低成本,实现效益
开发的开发模式。
我厂主要是依据锦16块自身的特点,利用化学驱新井网,从剩余油研究入手,以最大化提高单井产能为目标,平面上优化井网,纵向上优化射孔方式,创新提出了适合区块特色的“二三结合”配套挖潜技术。
2014年新井位于区块主体部位,所投产的层位主要是非主力层。三层系的主力层是Ⅲ1-4,投产效果好的井21口(不包括投二元驱的),其中Ⅲ1-4的4口,初期平均单井日产10.2t,Ⅲ5及以下的17口,初期平均单井日产9.7t。
2017年继续规划部署一、二层系二元驱井网,截至2017年底完钻新井19口,初期日产油18.8t,日产水355.8m3,含水95%,新井投产后有21个层段不能正常出液,经挤水、酸化处理后目前正常出液井11口,供液不足井4口,不出井4口。分析主要原因为钻井泥浆比重大,地层污染严重,以及井区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出砂等影响。
四、取得的认识及成果
1、储层物性由东向西逐渐变差
锦16块属于中高孔、高渗、层状边底水砂岩油藏,储层内非均质性较严重,大部分单砂层层内储层性质属中等-强非均质性储层。平面上各微相储层性质差异较大。储层物性由东向西逐渐变差。
2、油层水淹程度主流线由东向西逐渐加强,侧翼方向相对较弱
锦16块水驱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河道水淹严重,侧向较弱。2014-2017年新井大体部署方向为由东向西逐年部署,2015年新井为主河道侧翼方向,2014年新井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占的比例只有19.8%,强水淹层占80.2%,2015年新井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占的比例为25.3%,强水淹层占74.7%。2016年新井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占的比例为19.6%,强水淹层占80.4%。2017年新井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占的比例为19.2%,强水淹层占80.8%。从近几年新井电测解释结果统计情况看,水淹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加强。
3、搞清不同区域剩余油分布状况
平面控油:构造高点控油;注采系统控油;沉积微相控油。
纵向控油:纵向剩余油集中在各砂岩组的顶部小层、厚层的顶部,主要受上部隔层、下部夹层及重力影响。
4、完善不同区域射孔方式研究
一是细化研究单元,以层内韵律层段为研究单位,依据电性曲线的回返特征,
建立夹层的识别标准;二是结合水淹差异分析,按照三种对比模式细分韵律段,最后我们优选出稀油“双高期”纵向上剩余油研究具体到水淹厚油层顶部挖潜模式进行研究。
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的微小变化识别水淹状况,结合电阻、时差及剩余油分布结果,建立识别标准,实施顶部挖潜模式。同时对比锦16块分采区东、西部以及西部合采区储层物性及油层水淹相差较大情况,具体细化识别标准。同时对锦16块主体分采区东、西部,以及锦22块分别建立不同的射孔模式。
五、结论
1、锦16块兴隆台油层新井部署成功,完善了区块部分井区井网,提高了区块开发水平,同时利用二三采油间隙,实施非目的层挖潜是可行的,其形成配套的挖潜技术,也为其它同类油藏提供了借鉴。
2、以纵向剩余油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储层“四性关系”、小层内隔夹层分布,创新开展顶部挖潜模式,优化射孔方式,制定锦16块特色射孔图版,指导措施挖潜取得较好效果;此外由于东西部构造以及物性存在差别,分别采取不同射孔方式,知道挖潜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丽红;杜庆龙;姜雪岩;郭军辉;魏丽影;姜宇飞;金英华;;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J];石油学报;2015年02期
[2]趙翰卿;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6期
[3]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S1期
[4]杜庆龙,王元庆,朱丽红,李忠江,聂淑艳;不同规模地质体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S1期
[5]李阳,王端平,刘建民;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3期
[6]曾祥平;;储集层构型研究在油田精细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4期
[7]王夕宾,钟建华,薛照杰,贾萍;孤岛油田馆(1+2)砂层组沉积模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田东辉,王广运;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