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8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制逐渐确立, 不是对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表述,故 A 项错误;商鞅变法是材料 中一个方面,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 B 项错误;材料涉及 了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小农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故 C 项 错误;从材料中西周末期井田制瓦解到商鞅变法,反映的是土 地所有制的变化过程,故 D 项正确。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1)税制改革: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法律确认:秦国__商__鞅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 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 多年。
4.土地兼并问题 (1)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 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__均__田__制____;明朝 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3)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 兼并。
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__赋__役__征__派____和 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②西汉时期:__汉__武__帝____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向 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解析:均田制下政府将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并 限制土地买卖。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均田制 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 制范围,故 A 项错误;B、C 两项不符合均田制的特征,故排 除;正确答案为 D 项。
(3)影响 ①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 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贸 易;“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 到中国进行贸易。乾隆时期仅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特许 “___十__三__行___”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也使中 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 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重要提示 中国古代相继推行过井田制、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 田制,在均田制破坏以后,一直未再出现过法令形式的田制。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国家经济控制能力弱化,统治者 的土地管理重点已经转移到对既有状况的维持上。
10.(2014 广东文综)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
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
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 政策。
封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大,而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容易破产。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 本加入土地兼并。
影响 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导致租赁关系出现并日益普遍化,当 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将会凸 显出来,这两种矛盾的发展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封建 政权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使土地兼并得到一定的缓和,二 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解析:B 对: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 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 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 之机,使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A 错:不符合史实。自商鞅变 法后,封建社会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错:材料只是提 及国家收取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对自耕农产生的影响,与农民的 生产热情无关。D 错: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国家税收由政 府掌控。
历史概念 自耕农
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 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他们是中国封建 社会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由于他们是个体小生产者,经 济地位极不稳固,两极分化极为显著。
9.(2013 重庆文综)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 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 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D )
20 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地 占有 130 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总数的 90%以上,反映了当地自 耕农占主体,盛行自耕农经济,故 A 项正确。从表格数据可知, 占有较多土地的户数所占比例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 出,故 B 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土地进行分配, 表格数据反映不出其是否遭到破坏,故 C 项错误;表格数据没 有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故 D 项错误。
2.(2019 广东惠州四月模拟)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
“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
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B )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战国时期的农业生 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农业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 生产,故排除 A 项;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 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土地层层分封,由 贵族组织农民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 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 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把土地赏给有军功的 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土地兼并,故 C 项错误; 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D 项。
a.从保护小农经济和稳固统治两个方面,认识推行重农抑 商政策的原因
11.(2014 福建文综)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 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C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 故 A 项错误;宋代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故 B 项 正确;C 项与题意无关;宋代土地高度集中不能表明政府管理 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 D 项错误。
重要提示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 胀,不少豪强地主拥有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 农业、手工业生产,经济上自给自足,非常富有。
4.(2016 全国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 况的重要因素是( B )
c.结合土地兼并的影响,把握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和相关
措施
6.(2014 海南单科)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
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
到 1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
的是( C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象。这表明当时( B )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解析: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 A 项错误;唐 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由 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 B 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 分封制,故 C 项错误;宋代打破市坊的界限,唐代对“市”仍 有严格的限制,故 D 项错误。
重要提示 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 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不抑兼并”,加速了土地集 中的过程,出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尖 锐对立。
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屡禁不绝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封建政权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一问题。
报告二 名校备考方案研究
1 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土地 制度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a.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把握井田制的瓦解及封建土地私有 制的确立
1.(2019“江淮十校”联考)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 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 “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 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 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D )
第2部分 经济成长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8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报告一 教材基础普查清单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 (1)一切土地属于__国__有____,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 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重要提示 古代采用分户征收赋税的形式,故到一定年龄后,强制嫁 娶,以增加户口数量和赋税收入,从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7.(2017 全国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D.稳定个体小农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 没有提及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 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 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 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故 D 项错误。
重要提示 唐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兼并空前盛行,政 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同时,唐政府对原 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或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投靠 贵族官僚地主成为佃客。
2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理解历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的主要措施和程度差异
*了解重农抑商的概念。 *理解推行重农抑商的目的。 *认识历代政府重农抑商的相关举措。
8.(2018 全国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 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 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 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B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5.(2013 全国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 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D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措施,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和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故 C 项错误,D 项符合题 意;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 问题,排除 B 项。
b.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和政府政策的角度理解土地兼 并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2016 全国Ⅰ)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D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 的生产劳作状态,故 A 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精耕细作使农业 不断发展,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 立,故 C 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 集体生产的情形,故 D 项正确。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制逐渐确立, 不是对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表述,故 A 项错误;商鞅变法是材料 中一个方面,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 B 项错误;材料涉及 了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小农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故 C 项 错误;从材料中西周末期井田制瓦解到商鞅变法,反映的是土 地所有制的变化过程,故 D 项正确。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1)税制改革: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法律确认:秦国__商__鞅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 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 多年。
4.土地兼并问题 (1)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 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__均__田__制____;明朝 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3)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 兼并。
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__赋__役__征__派____和 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②西汉时期:__汉__武__帝____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向 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解析:均田制下政府将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并 限制土地买卖。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均田制 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 制范围,故 A 项错误;B、C 两项不符合均田制的特征,故排 除;正确答案为 D 项。
(3)影响 ①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 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表现:“海禁”指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贸 易;“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 到中国进行贸易。乾隆时期仅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特许 “___十__三__行___”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2)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也使中 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 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重要提示 中国古代相继推行过井田制、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 田制,在均田制破坏以后,一直未再出现过法令形式的田制。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国家经济控制能力弱化,统治者 的土地管理重点已经转移到对既有状况的维持上。
10.(2014 广东文综)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
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
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 政策。
封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大,而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容易破产。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 本加入土地兼并。
影响 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导致租赁关系出现并日益普遍化,当 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将会凸 显出来,这两种矛盾的发展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封建 政权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使土地兼并得到一定的缓和,二 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解析:B 对: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 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 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 之机,使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A 错:不符合史实。自商鞅变 法后,封建社会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错:材料只是提 及国家收取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对自耕农产生的影响,与农民的 生产热情无关。D 错: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国家税收由政 府掌控。
历史概念 自耕农
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 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他们是中国封建 社会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由于他们是个体小生产者,经 济地位极不稳固,两极分化极为显著。
9.(2013 重庆文综)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 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 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D )
20 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地 占有 130 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总数的 90%以上,反映了当地自 耕农占主体,盛行自耕农经济,故 A 项正确。从表格数据可知, 占有较多土地的户数所占比例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 出,故 B 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土地进行分配, 表格数据反映不出其是否遭到破坏,故 C 项错误;表格数据没 有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故 D 项错误。
2.(2019 广东惠州四月模拟)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
“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
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B )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战国时期的农业生 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农业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 生产,故排除 A 项;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 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土地层层分封,由 贵族组织农民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 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 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把土地赏给有军功的 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土地兼并,故 C 项错误; 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D 项。
a.从保护小农经济和稳固统治两个方面,认识推行重农抑 商政策的原因
11.(2014 福建文综)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 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C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 故 A 项错误;宋代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故 B 项 正确;C 项与题意无关;宋代土地高度集中不能表明政府管理 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 D 项错误。
重要提示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 胀,不少豪强地主拥有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 农业、手工业生产,经济上自给自足,非常富有。
4.(2016 全国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 况的重要因素是( B )
c.结合土地兼并的影响,把握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和相关
措施
6.(2014 海南单科)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
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
到 1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
的是( C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象。这表明当时( B )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解析: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 A 项错误;唐 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由 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 B 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 分封制,故 C 项错误;宋代打破市坊的界限,唐代对“市”仍 有严格的限制,故 D 项错误。
重要提示 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 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不抑兼并”,加速了土地集 中的过程,出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尖 锐对立。
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屡禁不绝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封建政权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一问题。
报告二 名校备考方案研究
1 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土地 制度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a.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把握井田制的瓦解及封建土地私有 制的确立
1.(2019“江淮十校”联考)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 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 “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 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 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D )
第2部分 经济成长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8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报告一 教材基础普查清单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 (1)一切土地属于__国__有____,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 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重要提示 古代采用分户征收赋税的形式,故到一定年龄后,强制嫁 娶,以增加户口数量和赋税收入,从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7.(2017 全国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D.稳定个体小农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 没有提及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 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 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 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故 D 项错误。
重要提示 唐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兼并空前盛行,政 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同时,唐政府对原 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或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投靠 贵族官僚地主成为佃客。
2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理解历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的主要措施和程度差异
*了解重农抑商的概念。 *理解推行重农抑商的目的。 *认识历代政府重农抑商的相关举措。
8.(2018 全国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 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 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 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B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5.(2013 全国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 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D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措施,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和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故 C 项错误,D 项符合题 意;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 问题,排除 B 项。
b.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和政府政策的角度理解土地兼 并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2016 全国Ⅰ)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D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 的生产劳作状态,故 A 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精耕细作使农业 不断发展,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 立,故 C 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 集体生产的情形,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