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9张PPT)
解读探究
6.作者在第五节中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此 节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继 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探究方法
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诗的情
例如:①“双手搂定宝塔山”是夸张的写法,传神地写 出了诗人怀念延安的热切心情。②“母亲延安换新衣”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③用“长江 大河起浪花”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
把握文章主旨
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 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延 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 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 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 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词语集注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
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 不同地方。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整体感知
1.
第一小节:阔别十年重回延安; 第二小节:追忆当年战斗生活; 第三小节:亲人相见话延安; 第四小节:喜看延安今繁华; 第五小节:颂延安光辉历史。
解读探究
4.第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
排比、比喻。主要使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 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如“蓝 天大明镜”,表达了作者浏览新城的兴奋和喜悦。
解读探究
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课后解析)
2《回延安》(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第一问:第1部分:写诗人回到阔别10年的惩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第2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第3部分:描绘了诗人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第4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的巨大变化。
第5部分:歌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延安的美好明天。
第二问:以诗人对延安的深情为主线抒发自己的感情。
解析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参考答案:(示例)(1)动作:“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接定宝塔山。
”一“抓”一“贴”,动作逼真,传神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一个“搂”,写尽了诗人怀念延安的热切心情。
(2)语言摘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
(3)场景描写:“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富有地方色彩的物品和坐状,表现出团聚场面的亲切气氛;“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酵上还响着脚步声”,用“不透风”这个补语补充说明“围得”,表现出来的人已经很多了,用“脑酵上”这个状语修饰“还响着脚步声”,进一步表现出人们还在继续到来,体现了团聚场面的热烈。
解析:找出相关诗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参考答案1.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盖盖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三个兴而押韵的诗节,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及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诗人在延安人民的哺育下学习、成长。
2.(示例)(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是被富陕北地方色彩的装束。
(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白”窗纸、“红窗花”也是极富陕北地方色彩的物品。
解析第l题旨在让同学们掌握信天游的比兴手法和押韵特点。
2、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宝塔山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 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细节解读
(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 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 “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 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 的内心。
《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
以回延安为线索,表达了诗人
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
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 无比热爱之情。
文体介绍
信天游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 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 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 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 朴。由于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这 里的生产全靠驴、骡驮运,当地人把从事这 种劳动的人称为“脚夫”,脚夫们长期走在 寂寞的山水沟壑间,便以唱歌自娱,这就是 “信天游”。
比,即比喻; 兴,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事物。 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不少时候,兴中兼比,比和兴融为一体。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 惟有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 数上(那个)兰花花好。
——《兰花花》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东方红》 树梢梢(的那个)连着树根根 好政策(的那个)连着山村村 ——《唯有尔个这光景美》
回延安
关于延安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 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 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 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 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 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 的精神财富。
2 回延安课件
[答案]
(2)根据语境,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D
A. 矗立 严峻 寸步难行 B. 矗立 严谨 寸步难行C. 屹立 严谨 长途跋涉 D. 屹立 严峻 长途跋涉
(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主旨、情感。诗人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通过意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10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教材链接 见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
(1)叙事线索:回延安→____延安→____延安→____延安→____延安(2)抒情线索:______→回忆→______→展望
[解析] A项,“富有浪漫色彩”说法有误,这首诗的词语富有地方色彩。
7.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奋斗,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传唱不衰的壮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班级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任务。
(1)为了激励同学们踏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艺术社举办了“红色艺术作品”展览活动。这次活动展出了“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季”徽标,该徽标主体由宝塔、白鸽、红色的宝塔山和延河等要素构成。请你解读徽标的整体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2 回延安
01 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登时( ) 糜子( ) 油馍( ) 脑pàn( ) 眼kuànɡ( ) 一盏( )
dēnɡ
méi
m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1.《回延安》的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并说一说这几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头扑在亲人怀”)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亲山亲水有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一口口的水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
为什么如此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第三部分,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延安亲人的精神面貌;接着,由人及物,写出了延安城的发展变化,而这发展变化,正是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最后集中歌颂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功勋,歌颂了党,并与开头呼应,说明延安永远留在他心中,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
2.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诗歌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 回延安》PPT课件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浓厚的 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赞美之情。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 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 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 生活气息。
积累拓展
四、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千声万声呼唤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 人对延安强烈的思念之情,“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现出延安在诗人心中不 可替代的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养育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中,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 形象化,使其成为可以被观赏者再体验的对象的写作方法。
特点:要依靠媒介,具有依附性;含蓄委婉,耐人咀嚼, 引人联想。它是叙事性、议论性文章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和 重要方法。
二、间接抒情的方式
借助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 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2回延安
思考探究
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 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 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第一章表达重返延安以及见到亲人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第二章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间的喜悦之情。 第四章描述延安城新风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章回顾光荣历史,展望美好前程,表达惜别之情。
第2课《回延安》课件
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
01 重点段落一
诗歌开头部分,通过描写延安的自然风光和诗人 的内心感受,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怀旧氛围。
02 重点段落二
诗歌中间部分,通过描写诗人与延安人民的亲密 交往和深厚感情,展现了延安人民的淳朴、善良 和革命精神。
03 重点段落三
诗歌结尾部分,通过描写诗人离开延安时的情景 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依依不舍和无 限眷恋。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回延安》的基本内容 和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题意义;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革 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课件结构和使用方法
课件结构
本课课件主要包括课程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分析、相关文学知识介绍 、思考与练习等部分。各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
第2课《回延安》课 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回延安》背景及作者简介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 文学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文 联委员。著有诗集《放歌集》《回延安》等,剧本《秦 洛正》等。
感悟3
通过诗歌中的描述,我更加明白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那 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
思考如何将延安精神传承下去
行动1
行动3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延安精 神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 认识延安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和奋斗精神。
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回延安》原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回延安》原文及诗歌赏析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解决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回延安贺敬之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诗歌赏析诗歌《回延安》,贺敬之作,选自《贺敬之诗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文解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课文解读+批注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你对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认识?与同学交流。
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朗诵全诗,体会这样的特点,并感受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一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批注]直接抒发自己重回延安的激动之情,尤其是“莫要”两字,虽然说明诗人是想竭力把感情控制下来,但却让读者越发感到这种情感的强烈!也是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与散文含蓄的不同。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批注]“抓”与下句的“贴”和后文的“扑”,用词形象逼真,抒发对延安的思念。
教学时可替换词语,让学生品味。
[批注]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背井离乡、远去故园时,就在身边带上一撮泥土暖心?而黄土又是陕北独有的地貌,诗人一踏进延安,便抓一把黄土让它和自己火热的心贴在一起,这是多么强烈的深情!……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批注]这里称“母亲”有两层原因。
首先,作者被延安人民用小米养大,其次,延安就代表着党,作者把延安比作“母亲”也是表现着作者对党强烈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批注]构成了画面感,勾勒出有声有色的意境。
可让学生联想锣鼓喧天的欢迎场面。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二……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批注]运用了“比兴”手法。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批注]借代手法。
表达作者对延安深厚的情感,一是来自身体上的养育,二是来自精神上的铸造。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批注]这个“母亲”是伟大的,爱着儿子,却不溺爱,当中华民族面临灾难时,又义无反顾地让自己的儿子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挽救民族的事业之中,经受火与血的考验!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三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八下语文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8张ppt)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叁 聚焦“延安”, 体悟情感内核。
1.回忆中的延安。 (1)当年的“我”为什么要去延安?延安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请从第二部分“忆延安”中寻找相关信息,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家”“亲山亲水有亲人”“母亲”——温馨美好。 (2)“我”在延安做了什么?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在延安斗争、学习。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踏上革命征程。
②聚焦第二部分,品析“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示例: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 比”,以 “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喻写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思
树梢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 “树梢 "“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自己和延安山 水、延安人 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17岁在延安光荣加人 中国共产党。延安 的生活成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难忘 的 历。由此可见,对于“我”来说,延 安是“家”和“母亲”一样的有 在。她 养育了“我”,送“我”踏上革命的征程。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2.眼前的延安。 (1)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了什么?请结合全诗,筛选提炼信息,并对信 息进行归类。。 人: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娃娃们、亲人等。 事:亲人相迎、欢聚一堂等。 物:黄土、红旗、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木炭火 窑洞、
炕、白窗纸、红窗花等。 景:延安的旧貌——枣园、窑洞、宝塔山、柳林铺、杜甫川
杨家岭、延河等。 延安的新颜——街道、楼房、电灯、绿树等。的民俗民风。再读诗歌,反复品味,思考:“延安”“黄 土”“红旗和“亲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那些物——是陕北的特有风物,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那些人、事——彰显了淳朴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 那些景——是革命起源、壮大的重要之地,是红色意象的集
2《回延安》贺敬之
朗读指导
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 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 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一层: 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 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 层:热情、明快;第五层: 激越、昂扬。
文章内容
一、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见时 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二、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 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三、诗人描绘了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表 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四、描绘延安新风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 延安的巨大变化。 五、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 征程。
比兴手法
养育之恩
整体感知
朗读第二部分:忆延安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火热的战斗和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学习的生活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党的培育之恩 对母亲延安的 怀念和感激
感激
整体感知
朗读第三部分: 话延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学习目标
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 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 色。 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 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的。 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 所深寓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 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作者信息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 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 歌剧《白毛女》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 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 的主题,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他的 《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西去列车的窗口》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 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2、回延安
课后作业
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积累一两个 优美的信天游歌词。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迎过延河来
深入探究
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乡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
线索。
2.概括诗人是如何在诗中抒发感情的?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
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在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
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
2、诗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 合作分析其中的表达效果。
根据从 诗句中的可知,采用 (修 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 如: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 把手招”,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 “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 “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 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 等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 喜悦感情。
注意节奏、感情。 读准下列红色字体字的读音。
ɡāo 羊羔 pù 柳林铺
méi 糜子 zhǎn 盏
yáo 窑 chuǎn 喘 pàn 河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hǔ 黍类 lǒu 搂 kuànɡ 眼眶
dǔ 白羊肚毛巾
诵读诗歌
1、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
注意节奏的停顿,语气、语速和感情。 2、概括诗歌每部分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中流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yì]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 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 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 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部部长。主要诗歌集有《朝阳 花开》、《乡村的夜》、《放 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2.回延安
7.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这两小节 诗在用词上有何特点?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四个量词重叠使用,构成排比,颇有气势地 描绘出延安城十年来的巨变,延安城呈现出一派整齐 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延安城强烈的 热爱之情。
8. 本文结尾一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文结尾一节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直接抒情。“再回”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 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结构上照应题目、
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完整。这样的结尾内容上升华了
主旨,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中考占2—3)结尾句 (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 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或回应前文。在内 容方面的作用有: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卒
章显志,点明中心;②深化、升华主旨,抒发作者某
3.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这 两句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是过渡句。在内容上:连举两个地
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
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至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 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追溯当年 相送,写出今日相迎,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 活。
“贴”字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案】动作描写。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 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一个“搂”字, 则写尽了诗人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2.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这两句 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 【答案】拟人。这两句诗中“唱”“笑”“把手 招”,分别描写了“杜甫川”“柳林铺”和“红 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 人等人的到来,表现了诗人故地重回无限喜悦的 感情。
2《回延安》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统编版)
整体感知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情感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层面的。
激情 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 喜情 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 豪情 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
精读细研
第一小节 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 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 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 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诗人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这种诗歌形式两 行一节,节内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①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抒发情感。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 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血 肉相连。
②描写陕北农村的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如“白羊肚手巾红腰 带”“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打上了延安烙印, 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③陕北方言的运用,使地方特色更为浓郁。如多次出现叠词“几回 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 手儿”等。
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延安” 的眷恋之情,使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重点]体会诗中诗人炽热的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升华的?
·
·
羊羔·( ɡāo ) 气喘(chuǎn)
·
糜 ( méi )糜子 一般读作“mí”,只在“糜 ( mí )糜烂 子”一词中读“méi”。
词语集注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
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 不同地方。
第2《回延安》
比喻、夸张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
话延安——描绘见到亲人的热烈场景
娃白 娃生 们生 争的 抢窗 来纸 把红 手窗 拉花 。,
(渲染)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夸张,表明变化之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 大,看也看不过来 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承上两句,从镜中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看延安,一览无遗
5分钟
精讲示例
一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红旗飘飘把手招。
手抓黄土我不放迎过延河来。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双手搂定宝塔山。
一头扑在亲人怀……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回延安——抒写久别 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 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 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 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 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 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 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 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 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 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 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目标升华
《回延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诗作表现了诗人思念“母亲”——延安 的一片赤子之心。
主旨小结: 诗人以满怀的热情,回忆在
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 变,展望延安的赤子之心,抒发 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当堂诊学
2《回延安》课件
第一单元:2《回延安》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 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 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
“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
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
之情。
第一单元:2《回延安》
第二小节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是运 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
第一单元:2《回延安》
词语解释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 【【几 登回时回】】立文刻式中。往指往窑用洞叠的字顶,上表。示数量多。 【脑畔上】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 【天南海北】 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2《回延安》
朗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是 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二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 三 之描写情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
的喜悦之情。
四 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
赞美之情。
五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
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祝延安
第一单元:2《回延安》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情感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层面的。
一 激动、跳跃
二 深厚
三 真挚、亲切
四 热情、明快
五 激越、昂扬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 即“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第一单元:2《回延安》
再读诗歌,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三个字给每部 分起个名字。
一 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
八年级语文下册2 回延安 (2)作业
8 9 10 11 12 13 14
第一单元 2 回延安
基础通关 阅读突破
9. 诗的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的内容,从字里行间你看出 延安人的哪些可贵品质?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看出延安人热情好客、淳朴真挚的品质。第三部分前四句通过侧面描 写,烘托了延安人的热情好客,随后通过对老爷爷的语言描写,写出了 延安人的淳朴真挚。
(5分)
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
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的
“纸鸢”,只等东风起,放飞到山梁。
示例:马备有四蹄,有了沙场草原,才能使其自由驰骋;虎生有尖牙,
有了茂密森林,才能任其称王称霸。美好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
的“许愿灯”,只等火一点,放飞天空。
之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决定组织一次关于西柏坡的“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请你为此次“红色
故事”宣讲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示例一:走进革命圣地,传承红色精神。
示例二:传承红色圣火,唱响时代旋律。
1234567
第一单元 2 回延安
基础通关 阅读突破
(2)活动结束后,小张同学深有感触,他在留言板上写下了一段文字来表 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最后一句话不小心被蹭掉了。请你帮其补全。
聆听讲解,观看文献实物、革命影像,让我真切领略了那段波澜壮阔 的革命史诗,深情追忆了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_深__切__缅__怀__了__那__些__无__ 私__奉__献__的__革__命__先__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9 10 11 ຫໍສະໝຸດ 2 13 14第一单元 2 回延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语文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姓名:主备:时间:年3月15 日
学习内容:第2课回延安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
重难点: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
(一)自学指导(熟悉课文是我们研读的前提哦!)
1、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
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
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
3、信天游简介: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
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糜.子( ) 黍.类( ) 油馍.( )
柳林铺.()打发.()漫溯.()气喘.( )
2、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线索是什么?
(三)自学小结:
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
1、全诗第一节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你试着找一找,并说说这些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怎样的心情?
2、比兴手法在“信天游”一诗中大量使用,请你结合知识链接的相关内容,试着在原文找一找含有比兴手法的句子并作说明?
三、展示反馈:(积极主动,展示风采)
1、根据课文填空
(1)灰尘呀莫把我眼睛()住了(2)双手()定宝塔山
(3)毛主席()上了天安门(4)一头()在亲人怀
(5)手()黄土我不放(6)紧紧儿()在心窝上
2、找出文中运用下列修辞方法的句子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比兴:
四、拓展延伸(学有所用,提升自己)
1、诗人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浓郁的地方色彩。
按提示写出有关诗
句。
延安人喜爱的衣着:
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延安人待客的食物:
2、本诗叠字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颜色的,从诗
中找出十几个叠字词语,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
表事物的:
表数量的:
表情态的:
表颜色的:
3、鉴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体会信天游的特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啊,此山此水入胸怀,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此时此身何处来?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此来关山几万重
水几重啊,山几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水绕山环桂林城。
桂林山水甲天下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附: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
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
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用微妙的事
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
”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
”又如:“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那个)难呀难也不
难。
”“起”是一样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这其中有哪些联系?这样的联系是怎样产生
的?这种创造者的心智活动能展示民歌创作的哪些规律?通过语用分析,或许可以获得答案。
教学设计(收获)
教学反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