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召大臣公子宋去却故意不给他吃。

公子宋伸指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了点汤,尝了尝就走了。

郑灵公大怒,欲杀公子宋,后来反而被其弑杀。

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势力逐渐崛起B.传统秩序逐渐瓦解
C.宗法制度走向崩溃D.诸侯之间矛盾尖锐
2.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是农则田垦,田恳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等。

这表明管仲
A.劝告统治者要重视百姓道德教化B.极力提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主张依赖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D.重视经济发展对国家的作用
3.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

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

由此可知,东汉A.选官杜绝了请托舞弊的现象B.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C.人才选拔日益强调实际能力D.监察制度与考试制度紧密结合4.北宋程颐、程颢指出:“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

……中国而用夷狄礼,则便夷狄之。

”宋初学者石介将佛、道视为“中国”坏乱之源:“释、老之为怪也,千有余年矣。

”这反映了他们
A.力图复兴儒学B.思想僵化落后
C.热衷文化交流D.主张三教并行
5.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并且在刑律中对不如实填写的情况作出严厉的惩处规定。

这一举措
A.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B.反映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D.有利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6.下图是1899年翻刻的木版年画《射猪(主)斩羊(洋)图》。

年画两边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身穿红色官袍的清朝官员正下令行刑。

这幅年画
A.表明义和团运动得到清政府支持B.体现反侵略求民主的时代潮流C.有利于扩大反洋教斗争的影响力D.寓意列强四分中国的企图破产7.在汹涌的“孔家店”的舆论氛图里,梁漱溟不赞同陈独秀等人提出的无条件吸收西方民主与科学的主张,而是重新举起“仁”的大旗,大力赞扬儒家的“直觉人生”,批评西方的“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

这表明梁漱溟
A.继承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B.力图发掘儒学的现代价值
C.揭示中西文化的优劣之分D.否定西方民主科学的主张
8.全面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走遍太行山35个县82个村庄,仅在武乡县就先后5次进驻9个村庄。

在这个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有9万多人参加抗日,其中2万人牺牲。

山西孝义市石践村有400多口人,其中120人成为了八路军战士,22人牺牲。

这一现象表明
A.八路军激发了民众爱国热情B.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C.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抗战的不利形势得到扭转
9.1948年,中共中央在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指出:不要将国民党人经营的工商业都叫作官僚资本而加以没收......对于小官僚和地主所办的工商业,则不在没收之列。

一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严禁侵犯。

当时这一指示有利于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B.确立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C.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D.改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10.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文章标题中含有“劳动”一词的报道数量统计。

这一现象
A.适应了社会变革和建设需要B.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
C.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D.保证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11.1953年《选举法》中规定,乡镇、市辖区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替投票的方法,并仿照苏联模式,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徘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的普选权得到实现B.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加强
C.民主政治走向了法律化D.民主制度得到逐步完善
12.1977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9月18日,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

这些举措A.反映了拨乱反正的要求B.助推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建立
C.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13.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他介绍的这一现象最有可能是
A.美国发生经济大危机B.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西班牙出现价格革命D.明朝时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4.1701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威廉和玛丽死后的王位继承问题;国家颁布的每项法令必须经枢密院大臣签字方能生效;司法官为终身制,只有不称职者方可被国王免职。

这一规定意在
A.保证官员群体的素质B.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推动政党政治的发展D.通过立法限制国王权力
15.下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以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表中数据表明
A.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
B.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岗位
C.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
D.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
16.自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至今,世界银行的行长均是美国人,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现过几位美国籍代理总裁,其余都是由欧洲人担任总裁。

这一现象反映出
A.美国掌掘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B.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C.战后金融体系是欧美斗争妥协的产物
D.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社会的粮食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粮食政策的制定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和社会危机的导火索。

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

汉代贾谊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晁错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见解,并大声疾呼:“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粮食专仓储备制度创于春秋战国之际,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史称“资储遍于天下”。

古代粮食流通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一度出现的政府全面干预,复到近世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边程。

一些月令书中强调人的活动要与自然的规律相一致,以避免灾害发生,至今仍有科学含义。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
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

l8世纪初,英国人唐森仿效荷兰人的做法,用粘土和石灰混合成泥灰做肥料,施焚沙地上,使之变成可耕地。

这在英国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化肥的工厂。

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1860-1910年间,美国小麦产量增长近3倍,畜牧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小麦、棉花、肉类等的重要出口国。

——摘编自王荣声《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初探》(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粮食安全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普遍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关条约》的签订,给清政府行将崩溃的财政体系和国民经济以致命打击。

对外被一个新近崛起的小国打败,这一严酷事实,不能不引起一批有识之士的思考;对内各级官员大多不遑顾问地方利弊与生民休戚,各地人民纷纷掀起不同形式的求生存斗争。

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破产势必导致“中体西用”为理论核心的洋务思潮的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维新思潮的兴起。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康、梁等都是些“拿起笔杆做刀枪”的读书人,他们从变法一开始就提出了“全变”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不分轻重缓急的操作,使传统的顽固守旧力量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

光绪皇帝没有实权,而推动变法的维新派也没有能为变法争取最高实权人物的支持。

洋务派集团中虽然有一部分人主张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但他们循序渐进的改革路线又被激进的改革派激烈反对。

顽固派阻挠对康有为等变法者的认同,造谣惑众、挑动社会对变法的恐惧和不满,最后将变法扼杀在摇篮中。

——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1)根抠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发生的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因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詹天佑生平事迹
材料二(一)窃谓工程师学会影响于中华实业至要且宏,兴国阜民,悉基于此,仍恳不弃,有以振奋而发扬之。

(二)管理俄路一役代表之职,亟宜慎选通.....以期与协约国各.....实于事裨益匪细。

(三)汉粤川路事,往年曾有就款计工之条陈,盖来款既艰,不得不先筹脚踏实地之策。

詹天佑口授《遗呈》(1)根据材料一,指出时代背景,概括詹天佑对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人生轨迹中体现的精神品质。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
发展逻辑》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 ..公子宋伸指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了点汤,尝了尝就走了""郑灵公大怒,欲杀公子宋,后来反而被其弑杀”可知,郑国国君行使国君权威不给大臣公子宋甲鱼吃,结果公子宋违背君臣礼仪自己尝了尝,且后将国君弑杀,表明当时礼乐制度已经动摇,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郑国国君的权威受到挑战,而不是强调诸侯强大,排除A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的君臣矛盾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郑国国君和大臣公子宋之间的矛盾,并非是诸侯间的矛盾,排除D项。

故选B项。

2.D
【解析】据题意可知,管仲认为人民生活富足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因此他强调发展经济,即重视经济发展对国家的作用,D项正确;管仲是在强调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是要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更不是以来市场经济,排除A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商鞅变法之后才出现的,排除B项。

故选D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可以得知这一时期人才选拔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C项正确;选官杜绝了请托舞弊的现象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体现不出依靠门第、士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举荐制度,而非监察制度,排除D项。

故选C项。

4.A
【解析】材料大意为:夷狄到了中原地区,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

由此可见,程氏兄弟认为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由材料“宋初学者石介将佛、道视为'中国'坏乱之源”可知,宋初学者认为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成为中国坏乱之源。

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兴起,知识分子主张复兴儒学,以华夏礼义来稳定社会秩序。

A 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项。

5.C
【解析】明代对地方户籍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有助于中央政府掌握基层状况,从而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这一举措能够体现加强对
地方基层的治理,并不能反映重农抑商和促进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排除BD项。

故选C 项。

6.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设诸”、“斩羊”寓意反对天主教和外国侵略势力,所以这幅年画有利于扩大反洋教斗争的影响力,C项正确;图示中没有体现义和团的信息,排除A 项;“求民主”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B项;图示内容主要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并不能说明列强的企图破产,排除D项。

故选C项。

7.B
【解析】根据“而是重新举起‘仁’的大旗,大力赞扬儒家的‘直觉人生’,批评西方的‘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

”可得出,梁漱溟力图用传统文化批判西方的思想文化,反对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力图发掘儒学的现代价值,B项正确;他没有继承康有为思想,排除A项;CD项都不是其主旨,排除CD项。

故选B项。

8.A
【解析】从材料可知,八路军所到之处,大家都踊跃参军,说明八路军激发了民众爱国热情,A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是主战场,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革命,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人民踊跃参军,没有体现局势变化,排除D项。

故选A项。

9.C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处于解放战争;依据材料“不要将国民党人经营的工商业都叫作官僚资本而加以没... .. .对于小官僚和地主所办的工商业,则不在没收之列。

一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严禁侵犯”并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基础和现状可知,党中央联合资产阶级的目的是便于接管城市后进行经济的恢复,同时保障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C项正确;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排除A项;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且材料强调的是保留私人经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业布局,排除D项。

故选C 项。

10.A
【解析】从材料可得出,“劳动”一词频繁出现,反映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社会性质的变化,以及人们投身到国家建设中的热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主,排除B项;劳动与当家做主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保证”太绝对,排除D项。

故选A项。

11.C
【解析】由材料可知,《选举法》中的内容由举手代替投票到无记名投票,从等额选举发展到差额选举,可知民主政治走向了法律化,C项正确;普选权在1953年《选举法》中已经得到实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基层民主,排除B项;《选举法》只是民主制度中的一部分,得不出民主制度得到逐步完善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C项。

12.A
【解析】根据“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可得出,文革后重新将科技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拨乱反正,A项正确;1965年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拨乱反正,不能体现“双百方针”的精神,排除D项。

故选A项。

13.C
【解析】根据“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可得出其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流入西欧,引起了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C项正确;根据“每岁所入(美洲白银)”可得出与美国无关,排除A项;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D 项。

故选C项。

14.D
【解析】据题意可知,《王位继承法》中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诸多限制,说明这一规定是在通过立法限制国王权力,D项正确;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限制国王权力,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官员的群体素质,也不是为了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B项;这一规定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15.D
【解析】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实际工资指数大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D项正确;价格指数最高是出现在1813年,不是逐年上升,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岗位的增多,排除B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工资水平提高,工人生活是改善,不是恶化,排除C项。

故选D项。

16.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两大世界金融机构分别由美国人和欧洲人长期把持,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无法染指,这体现了欧美的斗争和妥协,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掌握经济命脉,排除A项;B项是相关制度和机构建立的影响,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全球化趋势,排除D项。

故选C项。

17.(1)内容:将粮食安全提升到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提倡以农为本;重视粮食仓储;
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调节粮食流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灾害预防理论。

(2)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3)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1)
根据“ 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得出提升粮食安全到治国安邦的地位;提倡以农为本;根据“粮食专仓储备制度创于春秋战国之际,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得出建立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古代粮食流通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复到近世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边程”得出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调节粮食流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灾害预防理论。

(2)
原因:根据所学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根据“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欧洲;根据“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化肥的工厂”得出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3)
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18.(1)经济背景:19世纪末中国社会国民经济极度贫弱,濒临崩溃。

政治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

文化背景;洋务思潮衰落,维新思潮兴起。

(2)客观因素:改革派和反对派在政治力量对比上的不平衡;变法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成熟。

主观因素:维新派变法的指导思想不完善;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变法策略缺乏灵活性【解析】(1)
背景:经济背景:依据材料“《马关条约》的签订,给清政府行将崩溃的财政体系和国民经济以致命打击”可知,19世纪末中国社会国民经济极度贫弱,濒临崩溃;政治背景:依据“《马关条约》的签订”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文化背景:依据“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破产势必导致‘中体西用’为理论核心的洋务思潮的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维新思潮的兴起”可知,洋务思潮衰落,维新
思潮兴起。

(2)
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使传统的顽固守旧力量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光绪皇帝没有实权,而推动变法的维新派也没有能为变法争取最高实权人物的支持”可以得出改革派和反对派在政治力量对比上的不平衡;依据“顽固派阻挠对康有为等变法者的认同,造谣惑众、挑动社会对变法的恐惧和不满,最后将变法扼杀在摇篮中”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变法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成熟。

主观因素:依据材料“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康、梁等都是些‘拿起笔杆做刀枪’的读书人,他们从变法一开始就提出了‘全变’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不分轻重缓急的操作”、“推动变法的维新派也没有能为变法争取最高实权人物的支持”、“他们循序渐进的改革路线又被激进的改革派激烈反对”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维新派变法的指导思想不完善;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变法策略缺乏灵活性。

19.(1)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探索救亡道路。

贡献:探索铁路修建技术;维护中国路权;探索建立铁路标准及规章制度;培育工程技术人才。

(2)精神品质: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严谨细致、深入实践的科学精神;勇于担当、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时代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861年、1888年......”可分析出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结合材料“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及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维新派、革命派等各个阶层不断探索救亡道路。

贡献:根据材料“1888年参与天津—大沽铁路修建、1894年完成滦河大桥”可分析出探索铁路修建技术;根据材料“1911年领导粤路公司反对清廷出卖路权”可分析出维护中国路权;根据材料“1912年任中华工程师总会会长,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后任交通部技监、制定中国最早铁路标准及规章制度”可分析出探索建立铁路标准及规章制度、培育工程技术人才。

(2)精神品质:根据材料“仍恳不弃,有以振奋而发扬之。

”可分析出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根据材料“亟宜慎选通.....以期与协约国各.....实于事裨益匪细。

”可分析出严谨细致、深入实践的科学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勇于担当、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20.论题:新中国劳模评选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教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开展,需要调动广大工农阶级的积极性,满足国家工业基础建设的需要。

国家提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劳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