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DOC
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改编教学探索
钱来 到超 市 买 东西 。 “ 先 ,小 明 买 了5 瓶 起 大 牛奶 ,每瓶62 , 口袋 还 剩9 钱 。猜猜 ,小 .元 元 明带 了 多少 钱 ? 接着 ,小 明 又用 剩 下 的9 钱 元 到 另 一个 柜 台买 了4 5 电池 ,找 回 了06 。 节 号 .元 每 节5 电池 的价 钱 是 多 少元 ? 这样 的改 编 , 号 ” 拉 近 了数学 与生 活之 间 的距离 ,进一 步降 低 了 学 习 的难度 ,让 学生 真 切感受 到 生活 中到处 有 数 学 ,数学 与 生活 同在 。 同样 的课 题 ,有 位 教 师围 绕 “ 今天 我 当家” 这样 一个 主题 ,根据 当 家必 须买 菜 、做饭 、打 扫卫 生等 ,结 合 钱 、时 间及 如何 安排 等具 体情 况 ,设 计 了一 系列 的数 学方 程应 用题 。例如 ,要 如何统 筹 安排 买 菜做 饭 的时 间 ,买菜 的时 候用 同样 的钱 可 以买 哪些 不 同 的菜 ,等等 。这样 就 把教 材 中缺 少生 活气 息 的题 材改 编成 了学 生感 兴趣 的 、活 生 生 的题 目,使 学生 积极 主 动地投 人学 习 生活 中 ,让 学 生发现 数 学就在 自己身边 ,从而 提高 学 生用 数 学 思想 来 看待 实 际问题 的能 力 。 又如 ,第七 册 “ 归一 应 用题 ” 节 ,教材 选 一 用 的是 “ 一辆 汽 车3 x d 时行 10 2 千米 。 照这样 的 速度 ,5 , d 时行多 少千 米 ” ,在 教学 时 可将 例题 进 行这 样 的改 编 : “ 老 师 买4 钢 笔 用 去2 张 枝 0 元 ,照 这样 计算 ,买 7 用 去多少 元 ? 枝 ”要 知 道 买7 枝钢 笔需 多 少钱 ,必 须先 知道 钢 笔 的单价 , 这 一认 识 是学 生生 活经验 中早 已具备 的 ,因而 在解答 这 一 问题时 ,他 们显 得更 为得 心 应手 。
小学数学应用题设置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设置的生活化摘要: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
学习和研究数学,其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
也正是有了应用,才彰显出了数学的价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以解决问题为己任的应用题,无疑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载体。
它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又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学生从体验现实的情景中,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14条规定:要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这里提到了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
传统应用题大部分是条件充分,解题策略单一,结论唯一,生活背景高度理想化,人为设计意味很浓。
这些传统应用题对巩固数学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是起不到大作用的。
当然实际生活问题不可能完全取代数学练习题的作用,我们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适当的加工,尽可能多地保留问题原型的本来面貌,尽可能地把数学应用题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拢。
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发行,《标准》在首页就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几乎每道应用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应用题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商店购物、班级某一次小型活动、商店打折的广告招牌、学生的体重等这些生活中经常看到、经常听到的事情都能成为数学课堂很好的素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候可能觉得枯燥乏味。
但是,
如果我们能够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那么学习数学就会变得更加有趣和容易。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教授数学知识。
比如,教学生如何用
水果来学习加减法,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又比如,在购物时,可以让学生计算价格,找零钱,这样他们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教学数学知识。
比如,利用卡片游戏来教学学生认
识数字,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教学来生活化数学教学。
比如,带学生去超市测量
物品的重量和体积,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应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希望老师们能够在教学中多多尝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因此,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熟知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积累生活认识的经验,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生活化的乐趣。
怎样才能做到小学数学生活化呢?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
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力的状态。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可以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
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的环境状况。
二是选择信息。
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三是自主探究。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
四是教师引导。
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熟知的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
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
五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或其它一些数据来解 答。 有效地培养 了学 生搜集 、 处理 信息 的能力 , 并给
我 们 的 应 用 题 教 学 曾给 学 生 展 学生解 决实 际问题提供 了某 种真实
那么 , 如何 体现应 用题教学 “ 生 示 了这 样 一个 误 区 , 就 是 任 何 数 学 的参照 。 那
、
教 材 中 的不 少 应 用 题 . 由于 严 重 是 在 这 样 一 种模 式 中学 习数 学 的 。 而 的判断 , 并作 出合 理 的取 舍 , 以培养 脱 离 学 生 生 活实 际 , 生 既 无 相 关 的 现 实 生 活 中“ 实 ” 学 真 的数 学 问 题 并 非 他 们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 其二 是结
生活经验或模 型可供参照 , 更无法透 如 此 , 恰 相 反 , 乎 没 有 哪 一 个 问 论 “ 唯 一 ” 恰 几 不 的应 用 题 。 “ 花 ” 题 以 买 一
彻 把 握 这 类 问 题 的结 构 , 给 他 们 的 题 拥 有 的 条 件 是恰 好 的 , 题 答 案 有 为 例 ,如 果 给 你 5 元 , 可 以 怎 样来 这 问 “ 0 你 学 习带 来 很 大 困难 。教 学 时 , 们 可 时也并不唯一。针对这一情 况 , 我 我对 合理地买花 ? 显然 , ” 问题的结论是开
1 构不完整的数学 问题 。 结 一方
由于 “ 知 道 买 7 钢 笔 需 面 ,可 以提供条件不足的应用 题 , 要 支 让 念都 可 以在 现 实 中找到 它 的原 型 , 多 少 元 ? ” 这 学 生 在 分 析 问 题 的 同 时 学 会 捕 捉 欠 只 要 细 心 地 观 察 周 围 的世 界 ,我 们 多 少 钱 ,必 须先 知 道 钢 笔 的单 价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小 学 数 学 应 用 题 教 中心 小 学 钟 勇 锋
数 学学科作 为工具学科 , 它 的 教 学 必 须 理 论 结 合 实 际, 学 以 致 用 。这 就 是 人 们 常 说 的 , 数 学 知 识 必 须 生 活 化。 《 数学课程标 准》 明 确要 求 : “ 应 用 题 教 学 要 让 学 生 了
质, 学 生 可 以在 自己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中 找 到 它 的 原 型 或
应 用 。 数 学 家华 罗 庚 对 数 学 与 生 活 有 过 这 样 一 句 精 彩 描
述: “ 宇宙 之大 , 粒子 之微 , 火箭 之速 , 化工 之巧 , 地 球 之
现 代 的孩 子 中 有 许 多 因 为 家 庭 与 社 会 的 多 重 因 素 , 形 成 了 以“ 我” 为 中心 的性 格 特 点 , 有 些 学 生 从 不 或 很 少 考虑其他人 的想法与利益 , 这 之 后 也 成 为 他 们 的成 长 困
素” 滴在 它嘴 前 , 观 察红 色是 否 从 鳃 盖 流 出 。 在 动 物 观 察
结束后 , 与每 种 小 动 物 说 声 “ 再见” , 老 师 领 着 学 生 代 表 把
这 些 小 动 物 一 个个 “ 送 回家 ” 等 语 言 频 繁 地 出 现 在 我 的 科
学 课 堂 。 这 些 出现 在 教 师用 书 中 的 词 语 , 我 一 一 用 心 提
“ 珍 视 与对 待 像 我 们 人 类 一 样 的 一 个 个 生 命 ” , 成 了 我 这 个 单 冗 一个 最 突 出 的“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目标 ” 。在 之 后 的单 元 教 学 中 。 我和孩子们 一起乐享“ 咬文嚼字” 的 过 程 。如 在 观 察 “ 蜗 牛” 时, 是“ 轻轻地 ” , 甘 细 软 物 品 触 碰 触 角等部位 , 观 察它 的应 激 性 。在 “ 蚂 蚁” 一课中 , 捕 获 它 是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从身边知识入手,主动探究知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以下方面的生活化:1技能训练“生活化”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比如在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基础训练之后,再次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综合练习,投影出示旅游价格表,让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然后根据选择的地点算一算自己的家人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独立计算)这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旅游路线,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算算家里人共同外出旅游需要多少钱。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旅游路线,更容易激起计算的兴趣,同时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2思维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如在教学“比例尺”例2(已知比例尺求实距)时。
教材中安排的是求徐州到淮阴的实距,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例题的。
教师先问学生;“在我们美丽的长白山脚下,有许多旅游胜地,你们想到哪里去旅游?”学生就会答一城市(比如长白山),教师接着就问:“你们知道长白山离我们通化的实际距离有多远?要求长白山到通化的实距,根据比例尺的意义,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用你们手中的吉林省地图,能迅速地找出这些条件吗?” 教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旅游的话题谈起,通过一连串的、富有情境性的提问,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很高。
小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小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初探国家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通过课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
”基于这一目标,我们从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应用题教学题材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现有教材的滞后原因,教材中的不少应用题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给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我们在教学中,把那些枯燥的、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
我们在对现行应用题的题材进行处理时,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从生活实际中提炼题材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
2.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提炼题材选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炼成应用题。
例如学校搬迁了,新学校的面积有多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炼出相关的应用题(低年级:选取各个功能区的面积,求和。
或者选取原来学校的面积以及新校与原校之间的差比、倍比关系,提炼出简单应用题;中年级:选取各功能区的长度和宽度,求总面积;高年级选取相关数据及分率百分率,求面积)。
也可以选取城市建设、国家大事等方面的话题,提炼出相关应用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中“生活化”[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生活化”小学数学生活化兴趣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
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我们可以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
请学生描述周边道路环境状况。
二是选择信息。
在学生所列信息中选择出一条有效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三是自主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中的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
四是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理解“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现实生活。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
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
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还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生活化(1)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十九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
指出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应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从做中学”的原则,让学生在活动和经验中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的理论指导下,又进行了修改,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指出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义,而实际生活又是教育的中心,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陶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唯有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能有真知。
从而点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数学学习与生活需要割裂开来。
而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教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因此,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
新的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数学的理解”。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朱刘小学李树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1)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4 1 1 4)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1 12)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2 24)24立方厘米。
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
“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初探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
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重新审视了现行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却惊异地发现:时至今日,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
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
他们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去学习数学。
一、应用题内容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紧密地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将会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教材中的某些应用题,由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味、应用味,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参照,更无法透彻地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教材的例题,或由教师改编,或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改编,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我们若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并从中直接提炼出应用题,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对数学消除畏惧感,从而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应用题表述灵活化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
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宁波市实验小学周静珠[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的整体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以及练习设计的人性化来阐述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和途径。
[关键词] 应用题教学生活化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阐述。
然而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教师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大力气让学生去学习、去研究,而结果学生往往学习得不太令人满意,遇到实际问题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应用题题材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不喜欢;方法模式化,只就题论题、就题解题;教学目标单一,学生所学到的仅仅是机械的、呆板的解题策略。
这种只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析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因此,应用题教学必须展示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即如何重视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数学来满足实际问题中的特殊需求,从而把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把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下面笔者就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㈠教学目标整体化《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知识技能目标,而且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过程性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因此,应用题教学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会解答应用题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㈡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编者按:要让数学学科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能主动的喜欢数学,就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把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充分利用在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恰当作些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生活。
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课前“生活”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这教室里就有数学问题。
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回答46人)那谁能说一说老师和全班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有多种回答:老师和学生共有47人;教师比学生少45人,学生比老师多45人;全班人数是老师的46倍,老师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46;老师与全班人数的比是1:46,全班人数与老师人数之比是46:1,老师与师生总人数的比是1:47,全班人数与师生总人数的比是46:47……等不同回答。
像以这样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讨和学习。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发学生大胆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课中穿插“生活”,让学生感觉学习有趣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老师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就更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学习“乘法交换律”时,教师可设计一个生活场面,在讲台上横排站4人,站3排。
根据看到的人由近及远或由左往右地观察并列出乘法算式。
其中一位同学列式4×3。
另一位同学列式为3×4,接着让学生观察。
讲台上一共有几人,然后思考为什么算式不同,结果却相同呢。
在这里充分利用展示的生活场面帮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乘法交换律”的内容;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实验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实验报告一、前言“数学知识生活化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再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实验主要侧重于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利用生活经验探究数学规律;通过模拟性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以计算教学、形体知识教学、应用题教学、综合应用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为纬,以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师生与生生交互讨论、学生模拟性实践活动为经。
二、课题的背景与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课堂教学多是以分数为标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突出了知识的严谨系统,而忽视了知识来源与去向,与现实中的问题拉出了一定的距离。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在实践中我们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因此,当前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
为此,新修订大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既具有针对性更具有时代性。
《数学课程标准》也在学生应用意识方面明确表示:要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发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活生生的数学。
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生学习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三、课题的目标与假说1、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浅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浅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腾飞,数学知识在社会各领域显得愈加重要。
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愈发减退,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充满生活趣味内涵的数学教成了枯燥无味的知识条框。
教师要架起一座数学连接生活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去了解数学、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应用题教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搜集、整理数据,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
譬如,为上好“归一应用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有的深入到工厂,了解一周内全车间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的深入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等。
当课堂上出示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素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
并且在教学归一应用题解法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归一应用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数学作业生活化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教师应紧扣教材,以教材中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布置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
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可让学生去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记录自己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体会到数学寓于生活中,生活中又包含着数学。
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三、实践操作生活化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可指导实践。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而产生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
通过上述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使学生巩固了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数据。
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
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随着学生生活面的扩展,其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也会随之丰富起来。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诠释“生活数学”这一基本观点呢?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最好形式莫过于应用题,那么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实施“生活化”呢?笔者认为应注重这样几个策略。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应用题教学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平衡与和谐,要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二、应用题要符合现实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为此,教师必须开好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
然而,传统的应用题常常需要人为地编造情景,有的应用题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题材。
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中的应用题内容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
可在教学中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现实。
例如:某机器厂装配车间的第一小组有34人,第二小组有42人,两组工人共装配228台,平均每人装配机器多少台?教学时我结合题目内容的特点,出示了一组园林工人植树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应用题,例:第一小组有园林工人34人,第二小组有42人,二个小组两天共植树228棵,平均每个工人植树多少棵?平均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此外,教材中出现的有些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显陈旧,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这些数据进行适当调整。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现实生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
因此,数学教学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做到数学课程社会化,生活经验数学化,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切合自身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1.重“小课堂”轻“大课堂”。
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造成数学教学一切从教材出发,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直接经验的获得,教师教学就是教“书”,学生学习就等于读“书”,从书本到书本,全是干巴巴的文字符号,使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教本走,忽视了生活这个“大课堂”,导致“小课堂”缺乏生机、激情、创造。
2.重“教”轻“学”。
学生在学习数学前,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知识已进入他们的生活领域并已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但是有些教师还是只顾知识的传授,不敢把数学放到现实生活中,忽略了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发挥,他们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觉得知识离自己很遥远,没有真实价值。
3.重“学”轻“用”。
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较为扎实,可数学应用能力薄弱。
表现为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知道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脱节。
二、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数学教学题材的生活化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的内容。
当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既要尊重教材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生活情境有机的切入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如在上《列方程解数学》这一节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今天我当家”的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数学,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
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有了“应用味”。
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
这样学生学的有劲,教师教得也轻松。
二、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接受新知识或新事物,离不开原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问题的提出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课题研究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新的《课程标准》已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教学,取消对应用题人为分类。
而是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
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这届学生使用的还是浙教版的老教材,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
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
他们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更别说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试图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
从而增强应用题的应用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可能的接近生活、接近自然,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并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能够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3、拟解决的问题解决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
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5、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内容1、应用题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生活情境有机的切入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2、应用题表述多样化传统教学的应用题的例题呈现,一般是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改变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出示课本例题,例题的教学基本上遵循了这样一条呈现方式:读题审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解题思路。
这种呈现方式单一而封闭。
那么,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追求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如改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
3、应用题教学“开放化” 。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调查物品价钱、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况等等,引入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争辩,教师进行适时、适当地点拨、归纳。
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证明等活动,发现知识的特征和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
再小组合作、交流,达到过程教学的目标。
应用题开放式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研究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一数学一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在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和统计感。
2.思维能力目标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独立质疑的习惯。
4.应用能力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生活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六、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访谈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
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设计——实践——反思——研讨等反复探索,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本课题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
平时,课题组以学习有关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案例为重点,采用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研究课题每月摘录一篇理论文章,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2、我们着重对现有老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发现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
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例题和练习,并进行分类、整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学习的特点。
着重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去诱发、强化和稳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直观教学,以达到顺利过渡应用题教学的目的。
3、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强调研究过程的“回头看”,即加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过关,找到成功的地方,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研究过程。
(1)阶段性成果交流汇报。
每个学期我们有三次交流汇报活动,活动的形式是结合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的“课题组长会议”以及“教学沙龙”活动。
活动的内容是参与课题的教师交流研究指导心得,探讨存在的不足以及获得的经验,展望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等。
(2)实验各个阶段的理论小结。
每学期进行期中和期末的理论小结,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上升的一定的理论层次加以阐述。
(3)结合县教育局的下乡支教活动组织实验教师上课题研讨课。
上学期由我执教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和课题组柳素华老师在桐乡执教的《分数应用题》以及何秀华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应用题》均受到的同行的好评。
以及江滨教育集团每学期一次的集团相约教研活动开展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多篇论文、案例在县市获奖。
其中何秀华老师的论文《关注学生发展,设计生活作业》获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吴文俊老师的论文《扎实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校本教研》获市二等奖;论文《解决问题式应用题教学初探》获县一等奖;案例《重组现行教材,让数学生活化》获县一等奖。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2007.3——2007.8)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目标。
第二阶段:(2007.9——2008.6)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探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修改、交流、讨论,及时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2008.7——2008.9)整理、分析各种过程材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经验推广和辐射。
(二)进行应用题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1、现有教材的搜集和整理《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实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要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但在现有的教材中,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
因此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着重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例题和练习,并进行分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