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体系中风险管理常态化研究

合集下载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摘要:按照内控风险管理工作服务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规范经营管理,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本文结合企业实际,就如何促进内控到风控的转变,有效识别、防范风险,突出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经济业务的融合,确保全面风险管控效果进行探索。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经济效益按照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和积极构建“体系健全、运行有效、效果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推进风险管理与经营、审计、稽核等工作的融合,形成事前防、事中管、事后查的防控体系,查以有效防控各类风险,促进生产经营规范有序,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夯实风险管理基础根据风险管理工作部署,企业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将风险应对措施落实到内部控制、专业管理相关制度之中,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完善风险应对措施。

开展重大、重要风险的日常预警、控制等工作,部门和单位建立起联动机制,抓好风险防控,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要从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入手,结合企业制度规范化改造,狠抓责任落实、提高经营、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入手,夯实管理基础。

开展风险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采取以内控(风险)责任部门为填报个体的方式,从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工作流程、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为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加强业务培训。

企业举办全面风险管理培训,参训所有人员根据企业风险管理库和风险清单逐条理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认真梳理各项业务,有效识别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确定风险管理责任单位、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预警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库和风险清单,并不断完善。

落实责任。

严格按照领导分工与部门职责划分,落实管理责任,完善预警指标,做到岗位权责、业务流程、控制措施相统一。

二、促进内控到风控的转变,保障企业经济健康运行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风险管理围绕着内部控制,为管理形成一个更有活力的概念和工具。

关于进一步落实“风险管控质量工程”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进一步落实“风险管控质量工程”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进一步落实“风险管控质量工程”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风险管控质量工程”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提升公司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内控管理水平,保障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体系框架之下,以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扎实推进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落地实施为依托,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公司制定形成了相关工作方案,主要内容: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强化内控管理的相关要求,以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为中心,以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为抓手,通过开展系统的运营流程及风险管理,推动以战略目标为指引、风险防控为导向、监督评价为保障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规范运行和提质增效。

目标任务:严格按照财政部等出台的相关要求,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以全面测试、梳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现有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决策层、执行层、作业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战略导向,内外结合。

公司开展内控体系建设要兼顾企业战略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结合动态环境变化及自身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内控建设核心环节,建立内外结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管理模式和持续优化机制。

(二)涵盖整体,突出重点。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涵盖全部经营业务,贯穿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覆盖整体,不留死角的原则,又要突出重点,关注重点领域、主要业务、重要流程和关键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三)统一设计,主次清晰。

从公司管控总体出发,纵向各管理层级、横向各专业系统的职能定位区别较大,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公司对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的原则,根据管理体系整体安排,公司引领,逐级落实。

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问答题1223

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问答题1223

40
多选
关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下列做法错误的有 ( )。
ABD
41
判断
企业目标和内部控制职责在内的必要信息只 需传达给公司主要领导和董事会。

42
某企业建立信用调查制度,要求销售经理对 判断 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在确认符合条 件后审批签订销售合同。 新入网的4G后付费用户在第4个月进行首次信 判断 用动态评估,次月生效。之后,动态评估每 月执行一次。 省分公司在资费方案执行6个月后,必须对资 费方案执行后第1至6月每个月的执行效果进 判断 行评估,并形成资费方案后评估报告,根据 后评估报告内容决定延期或调整该资费方案 。 某企业销售部门正在开发客户管理系统,该 部门负责人认为,将客户管理业务流程、关 判断 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就实现了 建立该信息系统的控制目标。 信息系统必须执行统一的安全加固,避免系 判断 统收到恶意软件的伤害,从而影响业务流程 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判断 《2013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将舞弊 风险(或廉政风险)作为专项风险来识别。
4
关于中国联通筹资内部控制,下列说法正确 单选 的是( )。 单选 针对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关于工程立项内部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有( )B5C Nhomakorabea6
单选
B
7
单选
关于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下列说法正确 的有( )。
B
8
根据中国联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工程物资 送达指定交货地点(非直发现场方式),( 单选 )必须到达现场进行货物验收并办理入库手 续。 根据中国联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固定资产 单选 正常报废时由资产专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 及( )审核后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市场前台部门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或遇 有价卡业务举行相关促销活动时进行折扣调 单选 整,折扣下调不超过( )的,市场前台部 门可先行调整,将调整折扣报电信卡业务管 理部门备案。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必须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个企业要想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要求企业在保证外部经营的前提下重视内部管理工作。

其中,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凸显,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从问题视角入手,探索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风险;企业管理0 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研究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得到各方学者的关注和探索,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研究开始被提上日程,相关领域开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从企业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的作用非常重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范围及内容,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

1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合理分配企业已有资源,从而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一般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5个要素,在对企业内部工作进行监督以及完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实践中,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高低直接导致经济活动不稳定和不安全,这也是近年来企业管理者不断加大内部控制力度的主要原因。

2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管理经营者只有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提升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内部控制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内部控制规范,并发挥出实际作用。

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的运作机器,很多工作流程之间只有进行科学衔接,才能促进企业大机器良好运行,内部控制管理就是此过程的稳定器和监督者,通过制定规范和制度,在实践工作中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运营依据,带动整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内部控制管理能够通过实际工作使企业认清自身发展目标,找到一条适宜的道路。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者:委葆业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1期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国有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日益深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开展更加复杂,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何高质量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必须深究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途径与策略进行较系统地分析论述,期望可以为从事此类研究的朋友们提供些许建设意见。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评估、防范、控制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安全防线,从而促进企业管理任务的实现。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时,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即风险管理在于预防,内部控制在于补短板,必须逐步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求提升企业的品质与管理能力。

目前来看,国有企业在长时间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效,为进一步落实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支撑,值得推广应用。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在内部实行的各种调节、计划、管制的方法与技术的总称。

通过实行全面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各项运营战略和规章制度有序地落实,尤其是可以确保财产资产的安全。

风险管理是企业对生产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源加以识别、评估、监管、防控的总称,当前企业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控各类风险源。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讲,国有企业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主要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联系这一角度来说,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实施主体、实施目标、组成要素这些方面均有联系。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联系。

一是虽然实施目标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与手段,帮助国有企业控制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单单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领导层,均需要基层职工的共同参与,区别只是在于管理责任的不同;三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动态化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均需要不断地反馈和调节;四是国有企业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时,会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基础,若是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则国有企业的风险监管无法顺利实现。

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应对和化解各类风险的过程,关键在于管理人员是否有风险意识和辨析风险的能力,企业是否有防范风险的体系和防控风险的能力。

因此,推行风险管理,不是你想与不想,认为有或没有;不是你愿不愿意、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伴随一个人任职与企业运营始终的事情。

对此,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一)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需要应对,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风险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目标的影响”。

企业风险源于企业在实现其未来目标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市场不相信眼泪。

市场风云总是瞬息万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风险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没有风险的行业是不存在的。

而且风险总是与目标相联系,目标定得越高,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2008年四季度,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的各类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是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

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控制在最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关注独立的、个别的风险,更要对包括战略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所有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辨析、全面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防范风险、降低损失,而且有利于企业科学开展危机管理,合理利用风险,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不断增强盈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质要求,促使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对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出刚性要求。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责任型、创新型、和谐型”企业,是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也是企业和各级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邮储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总结:推进合规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邮储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总结:推进合规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邮储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总结:推进合规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邮储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总结:推进合规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金融行业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特别是内部控制方面的挑战。

邮储银行作为国内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一直重视内控管理工作,并通过多年的积累和不断创新,不断推进合规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一、推进合规管理,确保稳健经营邮储银行始终把合规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合规管理和监管对照检查。

2018年,邮储银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规定,加强了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内控管理,不断提升银行内部控制水平。

同时,邮储银行完善了合规宣传教育体系,通过举办内控管理、合规推进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为稳定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邮储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制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和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模型,增强内控自查和监督能力。

通过加强对业务风险的评估和把控,及时发现、纠正和避免可能产生的风险,有效提升了风险控制能力。

同时,邮储银行通过持续加强信息科技运用,建立了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提升业务流程智能化、风险控制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银行整体风险水平的可控性。

三、着力提升内控检查能力,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邮储银行高度重视内部控制自查评估和日常审核检查工作,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检查标准,加强内部检查风险防范能力,并做好内部控制自查评估等管理工作。

同时,邮储银行还建立了全面覆盖的内部控制检查体系,把握风险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各类风险和漏洞,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

此外,邮储银行还制定了内部控制自查评估细则,通过加强对自查评估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全面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全面防范各类风险邮储银行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加强对银行各项业务的监督指导,全面防范各类风险,维护银行稳定的经营和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问题及优化策略引言事业单位加强内控风险评估及控制,可有效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推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的发展。

对此,需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对内控风险评估工作有正确认识,明确评估内容,掌握评估方法,认真梳理内控风险评估及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具体的解决及优化对策,有效提升内控风险防控能力。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控风险评估中,主要涉及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和评价监督层面这三方面的风险。

首先,单位层面的风险涵盖了组织架构风险(比如未科学地设置管理机构、未合理划分部门职责、未完善地制定内控管理机制等)、岗位职责风险(比如未清晰地划分岗位职责或者关键岗位人员缺乏良好的业务能力等)、经济活动决策风险(比如所制定的决策程序缺乏合理性或者所设置的决策机制不够科学)、三重一大风险(包括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投资还有大额费用动用等方面涉及的风险);其次,业务层面的风险,涵盖了资金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预决算管理风险、采购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招投标管理风险、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最后,评价监督层面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内控评价风险以及监督风险[1]。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根据有关规定,事业单位要围绕经济活动制定并落实定期评价机制,至少要每年进行一次经济活动评估工作。

而实际上,很多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期间并未制定与落实定期风险评估机制,而且鲜少有单位会结合经济环境的改变适当调整风险评估频次。

因为事业单位具有公益属性,财政拨款属于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这类单位通常缺乏创收压力刺激,也不会像经营性企业一般比较看重风险评估及管控,大多单位所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为满足相关规定或应付上级检查。

虽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有关机构会对事业单位其内控工作开展基础性评价,但是评分表当中没有涉及定期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情况等的考核内容,在缺乏制度约束和考评激励情况下,很多事业单位都未能建立起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而且单位也不积极完善及优化内控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企业日益感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诸多方面的风险挑战。

如何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保持企业良好的经营运行状态,是当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程序和策略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设计、建立、运作和监督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机制。

它包括企业内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评价和监督等各方面,旨在使企业能够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同时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和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体现。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能够有效地防范内外部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和改进。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它由企业的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层意识、组织结构、工作制度和员工素质等方面构成。

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程度和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针对不同的风险而设定的一系列控制和防范措施,包括审核、核算、监督和反馈等等。

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经营和管理情况,合理地制定各种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的科学和有效。

4.信息和沟通信息和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处理环节,主要是采集和加工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功能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向有关部门和员工传达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

5.监督和改进监督和改进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各种监督和审查机制的实施和有效性评估,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等等。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三位一体整合的研究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三位一体整合的研究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三位一体整合的研究摘要:文章针对近几年国有企业开展的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等三项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多年管理与咨询的实践经验,在深入总结分析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分线条管理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三个维度及运用相应方式进行三位一体整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大风险;三位一体整合框架前言: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乌卡时代,人们正处在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共存的世界里。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无数的不确定性,事件引发的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先后引入企业管理,成为我国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同时,由于企业外部管理部门不同的管理角度和监管要求,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的三类管理体系逐步导入企业后,使企业内部三项管理工作出现了多部门管理、多体系并存、多轨道运行的风险管理格局,造成了体系重复建设、人员重叠配置、职能重合交叉、管理多重并行等问题,既浪费了企业资源,又加重了业务负担,还减低了管理效率,严重影响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的实践效果,为此,本文拟结合多年管理与咨询的实践经验,在深入总结分析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分线条管理弊端的基础上,探究了将三者整合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构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三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思路。

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的异同及弊端的分析(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的异同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均为企业治理框下的管理活动,属于同质化管理活动,根据5W2H管理分析法的基本要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相同之处包括:管控目的、管控对象、管控主体、管控方、管控目标、管控基础。

而不同之处在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源于不同的背景,管理的视角、维度、侧重点和作用领域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管控功能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既可以帮助企业保持价值,也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内部控制重在保持和维护企业价值;合规管理主要是防止企业遭受处罚和损失。

2024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本年度,我作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岗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注重提高内控的效能和执行力,不断完善并落实内控制度,加强内控培训和宣传,提升内控意识和素质,努力推动内控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科学化。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引》,我负责编制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各项内控要求和流程。

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采购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遵循制度的规范要求,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加强内控培训和宣传针对全体员工,我组织了内控培训和宣传活动,包括组织内控知识培训讲座、制作内控宣传资料、开展内控知识竞赛等,提高了员工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内控意识和素质。

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全面评估和及时应对,有效控制了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四、推动内控工作制度化我积极推动内控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对各个部门进行了内控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修订并完善了内控流程,制定了内控操作手册,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我专门组织了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内部审计。

通过审计的结果和建议,快速发现并纠正了一些不规范操作和风险隐患,提高了内部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我负责编制了《事业单位信息安全管理规定》,规范了信息安全管理的流程和措施。

七、加强对外部合作的内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我们需要与企业、机构等进行合作,我加强了对外部合作的内控管理。

与合作方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内部审批和监控机制,确保了合作的安全性和有序进行。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维护企业资产安全、防范风险和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性措施和管理活动的总和。

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帮助企业实现风险可控、运作高效和稳定可持续发展。

然而,企业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主要风险点,这些风险点如果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

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点。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财务造假、资金管理不善、内部会计核算不准确等。

这些问题将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可靠,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的评估。

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财务规范和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解析: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内部控制不严、内部审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财务资金被挪用,财务报表被虚假填报,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巨额债务。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建立审计制度、加强财务数据的核实,公司成功控制住了财务风险,并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经营状况。

二、生产安全风险生产安全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另一个关键风险点。

生产安全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和安全隐患。

这些风险如果未能得到控制和管理,将对企业的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控制生产安全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岗位责任制,进行常态化的安全培训和演练,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案例解析:某家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导致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事故的教训,该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并执行了严格的工艺和操作规范,有效控制了生产安全风险。

三、人员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常见的风险点。

企业合规、内控、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最新版】

企业合规、内控、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最新版】

企业合规、内控、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今社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企业身处其中,不可避免地要应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对风险的预防、控制与应对,已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职能。

随着一些监管文件的发布和推行,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以下简称为“合规、内控、风险“)等与风险密切相关的概念,逐渐进入企业高层的视野。

在最新的一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防风险”已成为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最重要职责之一。

但是,不管是企业内负责风险防控的专业部门和人员,还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及经理层,对于合规、内控、风险管理三者边界的认知,仍是不清晰的,甚至存有不少的困惑。

源自不同背景、不同来源,不同要求的合规、内控、风险管理等职责,在中大型企业内的并存,已造成了一定的重复和冲突。

对于该问题,国企监管部门国资委已有所洞察。

在2015年12月发布的重磅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央企“探索建立法律、合规、风险、内控一体化管理平台”。

这对合规、内控、风险等进行一体化的管理,提出了初始的要求。

在2020年6月发布的《关于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中,提出央企要“构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

这为建立合规、内控、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再次提出了新的期望。

一、合规、内控、风险进行一体化的动因要建立合规、内控、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须先问为什么要进行合规、内控与风险的一体化管理?对央、国企来说,在合规管理方面,标志性的指引文件是2018年颁发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在内部控制方面,权威文件是2008年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风险管理方面,标志性的指引文件是2006年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这三份文件,出台的时间和背景,各不相同,给企业风控等工作带来不同的视角。

但同时,对企业风控等工作从不同角度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企业为符合这些不尽一致的要求,分别进行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但取得的最终效果往往一般。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滕瑶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摘要: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而言有助于提升各项业务开展的规范性以及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证各项资源充分利用,按计划完成管理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能对企业发展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为企业健康运营保驾护航。

不管是全面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两者之间的主要问题和优化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策略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过程中,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样的内外部风险,企业必须提高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视,深入探讨内控与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发挥两者作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更好的杜绝各种风险。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一)缺乏思想层面的重视与关注一直以来,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在经济领域的理论探究范围中都是一个重要议题,这一点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但并未在实践层面得到相应的重视。

现阶段很多企业管理层并未对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深刻的认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利润获取上。

思想层面的不重视导致很多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被忽视、抗风险能力缺失,甚至陷入混乱、无秩序的经营管理状态,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企业工会组织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视工会组织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没有单独设立部门,从业人员均为兼职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工会工作沦为陪衬与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工会这一组织在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企业无论是内部控制工作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控制,而多数企业明显对工会在妥善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劳动保护监督及安全生产受控方面的认识不足。

(三)对动态风险重视度有待提升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对现代企业的运营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些具有多变性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了动态风险。

浅论内控“三道防线”助力企业内部管理

浅论内控“三道防线”助力企业内部管理

浅论内控“三道防线”助力企业内部管理V V 孙虹虹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同企业所处行业领域和地域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有所变化,因此,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内控“三道防线”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企业内控“三道防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强化管控、优化内控,积极构建“内控、风险、合规”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夯实内部管理基础,为自身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一、企业内控“三道防线”概述(一)内控“三道防线”的概念企业内控“三道防线”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建立多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和角色定位,达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

其中,第一道防线是指企业的运营与管理部门,通俗来说就是企业的各业务部门,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内控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依据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的内控风险管理工作,履行内控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对企业的风险责任和内控责任进行明确和分配,这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至关重要,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风险管理和其他合规管理部门,其针对第一道防线存在的疏漏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设计相互监督约束机制,合作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预防和应对重大风险的准备,第二道防线是企业整个内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关键部分;第三道防线是内部审计部门,它在风险管控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审计工作,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并为企业开展风险治理提供有益指导(见图1)。

通过“三道防线”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出现重复作业的问题,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图1 企业内控“三道防线”模型(二)企业强化内控“三道防线”的意义企业强化内控“三道防线”能够有效识别并应对风险,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化过滤成为可控风险,达到提升风险管理效果的目的。

对于企业而言,若想打造“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每一道防线的作用。

探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探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ACCOUNTING LEARNING193探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余祥瑞 四川广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当前国有企业步入改革发展新常态,一方面需肩负社会经济建设重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障国民生产生活安全稳定,另一方面需立足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使国有企业在新常态下得以与时俱进。

其中,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企业规避风险,打造互相制衡、高效配合、协调联动内部管理机制,保障资产完整、安全的管理举措,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可有效提高其管理质量,为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探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方略,以期发挥内部控制效用,助力国有企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引言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指针对经济主体内部控制成效展开全方位评价的管理手段,通过系统评价得到结论,以评价报告的方式予以体现,具有权威性、全面性、真实性特点。

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导向,将与评价相关所有环节、要素、条件集中到一起,形成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赋予内部控制评价规范性、流程性、周期性,为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给予支持。

然而,有些国有企业却未能建设稳定、高效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缺乏主观意识、原则缺位、内容不全、方法欠佳问题,降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此,为提高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探析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必要性(一)弥补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针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控,采取调整、约束、评价、规划、控制等举措,确保国有企业资产完整且安全,同时财会信息真实、正确、全面。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及规模调整,内部控制举措可适性相对削弱,对财会信息正确性、资产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为此需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提高经济效益及改善经营管理对策的立足点,继而弥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针对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旨在总结内控经验,为优化内部控制提供依据,与之相比内控评价体系具有全生命周期特性,在关注内控结果同时更为重视内控进程,赋予评价灵动性、发展性,根据内控对象有效调整评价细则,引领各部门、各岗位完成内控目标,形成“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设计优化”链路,使国有企业可通过内部控制防止资产流失,为提高管控效益给予支持。

中央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1+X+N”体系构建研究

中央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1+X+N”体系构建研究

图1 “1+X+N”管理体系架构图
集团董事会
监事会
1
风险管理委员会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内控与风险管理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X
子集团
子集团
子集团
子集团
子集团
成成成
成成
N
员员员 单单单
员员 单单
位位位
位位
成成成 员员员 单单单 位位位
成成成
成成
员员员
员员
单单单
单单
位位位
位位
N
X
1
图2 “1+X+N”管理体系运行流程 大型企业集团内控与风险管理“1+X+N”体系构想框架
(三)内控人员复合型业务技能不全面 现今内控管理和评价人员大多擅长单一领域专业 业务,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与专业程度都显 不足,内控与风险控制意识淡薄,综合研判能力有待加 强,表现更多的是事后控制,直接影响到了内部控制与 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违规经营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不到位 现实中“不愿追责、不敢追责、不会追责”的现 象仍然存在,归根究底是未建立职责明确、流程清晰、 规范有序的违规经营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发挥以追责防 风险、促发展的作用。
“1+X+N”体系内涵及构建的必要性
(一)“1+X+N”体系内涵 “1+X+N”立体管控模式是企业集团较多采用的一 种空间规划或专项规划。可以理解为以1个指挥中心为
龙头,统筹协调、支持、保障X个区域的执行组织联合 开展工作,各组织的N名基层成员以中枢为指令,按照 流程节点再行对下辖X名成员开展配套式、协作式相应 工作。
December, 2021

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已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这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此,对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日益多元化,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

为了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运营效率、合规经营以及实现战略目标,我们启动了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其目标在于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确保企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二、主要工作内容1、风险识别与评估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流程分析等,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识别。

这些风险涵盖了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多个方面。

在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了评估,确定了风险的优先级和影响程度。

2、内控制度建设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对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

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了各项业务活动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同时,加强了对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3、培训与宣贯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控观念,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和宣贯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员工普及风险管理和内控的知识和方法,使员工能够了解自己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4、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风险管理与内控信息系统。

通过该系统,实现了风险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也为管理层提供了及时、准确的风险信息,便于决策制定。

三、工作成果1、风险意识显著提高通过培训和宣贯,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和内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形成了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我单位在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了权力制衡,使单位领导从源头上规避了经济责任风险。

主要做法是: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我单位在工作中意识到单位领导重视是推动实施内控的关键。

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财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

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一)建立了单位层面的内控运行制约机制。

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内控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模块,在规章制度方面,梳理制度文件,汇编成册。

(三)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

要保障内控真正落地,信息化是实施内控的最重要手段。

我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将内控理念嵌入信息系统中,将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单位自身开展内控建设缺乏精力和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很难保证内控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下一步管理中将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确保内控规范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

企业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

企业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简介企业风险防控是指企业为了保障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的一项管理工作。

本文档旨在介绍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管理方法和策略。

常态化管理的重要性常态化管理是指将风险防控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中,使其成为一种惯和常规。

常态化管理的重要性在于:- 实时性:常态化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避免损失扩大。

- 持续性:经常性的风险防控工作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减少风险事件的频发。

- 高效性:常态化管理可以使风险防控工作更加高效和系统化,提高预警和响应的效率。

常态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风险评估和识别-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对企业运营造成风险的因素。

- 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获取有关风险的消息和数据,发现潜在风险。

风险监控和预警- 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控系统,及时监测各项风险指标和关键业务环节。

- 设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风险暴露,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

风险防范和控制- 制定详细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案,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 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防止风险事件发生和内部操作失误。

应急响应和处理-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对各类风险事件的紧急预案。

- 配备专业的应急处理团队,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风险事件,降低损失。

总结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管理是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等方法和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请注意,本文档为一般性作参考,具体情况下的风险防控策略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体系中风险管理常态化研究孙皇城田甜计丹丹宗媛媛侯雨伽王向前吕旭摘要:本文在对企业风险管理一般理论和美国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常态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通过分析原因,尝试针对我国现实情况,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常态化的几点建议,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如何构建风险管理常态化框架体系。

第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一、对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范围界定,学术界一直有一种争论,即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

本文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本质要求,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自然延伸与升华,二者现阶段是相互交叉融合的,只是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企业的不同层次,企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强调各有侧重。

1、行业本身特性。

以金融业为例,由于它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而面临着很高的风险。

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事该行业的企业一般都非常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就更迫切,因而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

对于其它一般性制造企业等来说,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企业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兼顾风险管理可能更适合。

2、市场与技术条件的发展程度。

在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技术条件都不充分(如计算机系统、统计学理论、数量模型、对冲工具与保险等),这时企业强调内部控制功能是很自然的。

但随着技术及市场条件的逐渐发展,会计记录从手工转向电算化,新兴的金融产品、工具层出不穷,这些创新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风险。

此时,仅仅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了,企业还应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防范风险,加强风险管理。

3、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在初创期,企业的组织系统还不够完善,制度建设也刚刚起步,此时企业高管层一般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的强化。

在成长期,企业的规模开始由小变大,生产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业务迅速增长的同时,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式可能更利于企业的发展。

随着进一步的成长与壮大,企业进入了成熟期,盈利能力达到高峰但增长速度放慢,此时企业一般会努力健全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在内部控制上会加大力度,巩固实力并从内部提高自身的防御力与战斗力。

在衰退期,企业的规模大但包袱沉重,规章制度多但组织矛盾突出,内部控制成了企业高管层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4、企业内部不同层次。

例如,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各有不同。

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

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市场条件的日益成熟,技术的不断进步,法律及监管实践的发展,内部控制必然走向风险管理。

二、根据COSO报告,可以如下表述ERM:这是一个过程,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根据这一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可示于图2.在这一风险管理参与下企业的运作图示中,董事会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力求实现增长和报酬目标以及相关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并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会根据董事会的经营业绩来确定董事会成员的任免。

风险管理连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一风险管理模式看似有序,实际上却将股东会孤立于主要的流程之外.这一机制在实际运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信息不对称。

拓展开来,实际上是投资者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以董事会为代表的管理者的实际角色是处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很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因此,双方实质上往往无法协调相互之间的决策选择,因此,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博弈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COC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中明确指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范围广得多;二是认为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加拿大COCO报告(1995)认为。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三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Matthew Leitch(2004)认为,从理论上讲.风险管理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差异。

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变得越来越广,正在变为同一事物。

关于三者的关系,学界已经进行过一些研究与探讨,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结论:1.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杨雄胜(2005)认为,没有系统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将成为一纸空文,而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2004年的美国银行管理学会信托风险管理年会上。

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Susan Schmidt Bies在题为“公司治理中的当前问题”的发言中谈到,董事有责任监督内部控制过程,唯此才能去合理预期他们的指示是否得到完全的遵循。

她认为进行公司治理的前提是落实内部控制。

而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则在COSO的最新报告中得到了明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OSO认为风险管理有八个要素组成: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而内部控制有五个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显然内部控制包含在风险管理之中。

英国Tumbuu委员会(2005)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南非的King II Report(2002)认为传统的内部控制系统不能管理许多风险,譬如政治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风险管理将内部控制作为减轻和控制风险的一种措施,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复杂的过程。

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1999)、,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也明确提出了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的观点。

不难看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没有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无从谈起,而风险管理又包含内部控制,进一步推论也就是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从理论上说,基础相对于建立在基础之上之物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就像墙基与墙体的关系一样,实质上他们是一体的。

2.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前提,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黄世忠(2001)提出,如果不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建设,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只能是奢谈。

吴水澎和陈汉文等(2000)、张安明(2002)、李明辉(2003)、程新生(2004)在相关研究中均持相似观点。

正如上述,由于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也就进一步推论公司治理也是风险管理(含内部控制)的前提。

如果公司不强化治理结构的基础建设,就很难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实际上,公司治理不完善有效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合关系,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王蕾(2001)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

反过来,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李连华(2005)指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这两个管理系统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有着很多重合点,将二者的关系理解为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是不符合他们彼此之间的依赖性、重合性的特征的。

他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内部与外部、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关系,因此“嵌合论”更能准确地描述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

由于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就可以进一步推论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关系。

就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而言,也有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的观点。

加拿大COCO 报告(CICA,1995)认为,“控制”是一个组织中支持该组织实现其目标诸要素的集合体,实质上就是“内部控制”。

COCO的报告认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

CICA(1998)将风险定义为“一个事件或环境带来不利后果的可能性”,阐明了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系:“当您在抓住机会和管理风险时,您也正在实施控制”。

这种认识与前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三种关系相匹配,可以得出与前面三者关系基本类似的结论。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区别1.目的不同。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把风险意识根植于企业员工的脑海中,使他们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预测、评估和应对风险,权衡收益与成本,把风险降低到合理的水平,风险管理侧重于事先的发现与预测。

而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目标采取的政策和程序,仅仅是一项管理职能,侧重于事后和过程的控制。

2.范围不同。

风险管理分为企业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具体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利率风险、环境风险等,风险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更倾向于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则侧重于在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础上管控企业风险,因此从两者管控风险的范围来说,风险管理的范围更大。

3.方法不同。

内部控制一般是通过定性的方法,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衡量.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风险管理则是通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对企业影响程度的大小乘积来实现对风险的定量评估,因此风险管理较内部控制更加精准。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联系1.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天然不可分割。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动力和源泉,内部控制所实施的一切政策和程序都足为了降低风险,使企业平稳地发展。

从矛盾的辩证统一中可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最终的目的都是降低企业风险。

2.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协同增效。

只依靠风险管理或内部控制都不能抵御市场的冲击,两者必须同时并用。

只有坚持以企业为中心.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原则,才能使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3.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融合的趋势。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虽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但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虽有诸多的不同,但也存在天然的联系,且两者的联系多过差异,因此,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必然会经历交叉、融合直至统一的过程。

第二部分: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常态化的现状一、常态化管理的内涵常态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实现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管理理论,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永葆企业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