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探索作者:刘言香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07期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从感情激越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到条理明晰的说明文、讲究逻辑环环相扣的议论文都蕴蓄着丰富的美的内涵。
作为美的传播者,语文教师应牢固树立美育观念,善于用美学观点去统贯、分析教材,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有效手段,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
1 设疑激趣,引发学生对美的探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设疑)——思考(分析)——作答(解决),在这一思维过程的每一环节审美都能得到体现。
对美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是青年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心理需求,运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就能将其引导到对审美客体(课文)的认识和探求上来。
如在教学《我很重要》时,从课文的标题入手提出4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重要?我为什么很重要?我应该怎样珍惜生命?”“四问”既出,质疑氛围渐浓,学生在享受求索之美中,激发起寻根问底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认识“我很重要”的深刻内涵奠定基础。
设疑要设在点子上,问难要问到关键处。
一些对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作用的地方,哪怕是小小的一个细节,短短的几句话都不应放过。
《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长诗,在写到“逼嫁”和“殉情”两部分时,作者为何要极尽华美地写刘兰芝离开焦家的装束、姿态、容颜?为什么要着意渲染府君家迎娶的排场?结尾对梧桐、鸳鸯的描写有何作用?……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出这些问题,并结合人物的心境及社会环境作细致分析,使学生懂得,这反衬了主人公被迫自杀结局的悲惨,加深学生对这一悲剧美的认识。
可见,恰到好处的设疑激趣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对启发学生智慧、培养审美情趣起着关键作用。
2 表情朗读,架设美感共鸣的桥梁一篇美的课文,其外在形式的折射也是作者美的情感的一个完整的心理流程,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欣赏亦应是一个自然、和谐、完整的心理流程。
课堂教学中的“美”
课堂教学中的“美”新一轮的课树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开创了新局面。
教师将以导演、主持者、组织者、帮助者、服务者、带动着等新角色进入学生视野,催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激活学生,激活课堂随时代给学生美的享受,使课堂产生无限的美。
学生能够在美的陶冶下,轻松有趣,灵活自主,自信自强,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1 微笑产生美将微笑带进课堂,师生显得轻松愉悦,少了压力,多了信心;将微笑带进课堂,师生和蔼可亲,少了沉闷,多了生机;将微笑带进课堂,师生互动合作,新帖心地交流,情与情置换,温馨而热烈。
在微笑的课堂中,以人为本,潜移默化,强化了人文性,突出了人性人格美。
教师教得愉悦,学生学得轻松;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2 语言产生美优美生动、准确贴切、风趣幽默、亲切平等的语言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敦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掌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要通过美的语言去吸引、感染学生。
在昂扬激越的文字中,在抑扬顿挫的声调里,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或词采丰美,富有感情;或幽默活泼,自然生动;或妙语连珠,耐人寻味;或慷慨激昂,如泣如诉。
要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通过新颖、简练、精彩的语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出美的前奏。
3 激情产生美教师上课时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激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情动人。
缺乏激情就缺乏魅力,缺乏激情也缺乏美。
课堂教学要凭借“情”的优势,撞击出激情美。
没有激情就没有投入,没有激情就不能轻松驾驭,没有激情就没有个性没有发展没有创造。
4 动作产生美动作是课堂的催化剂,是语言的补充和延伸。
恰到好处的动作能为语言起到一种“涧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一种“结合动作讲要令”的境界,使师生在言未尽、意未穷,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余音绕梁中互动、感应、共振。
让学生在诗歌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
学 , 师 除 了让 学 生 理 解 字 句 、 握语 言 、 析 思 想 之 外 , 要 借 教 掌 分 还 助音 乐 、 画’ 剧 等 艺 术 手 段 与 教 师 的 语 言 描 绘 相 结 合 , 再 图 、 戏 来 现 作 品 描 写 的 、 现 的 、 含 的 美 , 学 生 在 学 习 中得 到 一 种 美 表 蕴 让 的享 受 。 从而 去 领 悟 美 的真 谛 , 造 美 的价 值 。 创 1 .感 受 音 乐 美 。古 之 诗 者 合 而 行 , 歌 不 同 于 其 他 的 文 歌 诗 摩“ “ 吹” 低 ‘ ” 个 动 词 的 用 法 , 能 更 好 地 品 味 到 此 诗 的 艺 见 三 就
其 他 文 学 体 裁 难 以 达 到 的 。在 教 学 中 , 再 现 诗 中 的画 面 , 学 要 让 生 在欣 赏 中 加 深 对 诗 歌 的 理 解 。如 学 习《 林 山 水 歌 》 , 让 桂 时 我 学 生 观 看桂 林 旅 游 风 光 片 . 林 山水 的 实 景 美 跃 然 眼 前 , 桂 同学 们
草 ” 都 表 现 了 西 湖 的 浓 浓 春 意 和 勃 勃 生 机 。 二 是 情 境 美 。其 等 意 境 特 点 是 以情 为 主 , 中 带 景 。 情 重 、 散 、 明 。 比如 刘 禹 情 景 意
锡 的《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作 者 不 仅 表 达 了 长 年 被 贬 偏 酬 ,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语文教育家,他提倡“诗意语文”教育理念,通过诗词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语文的美丽,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成为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本文将深入探讨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
王崧舟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美,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感悟。
而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内涵,正是培养学生语文情感的最佳载体。
他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诗词元素,让学生在欣赏、朗诵、吟诵诗词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语文的魅力和韵味。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诗词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更加敏感于语言的美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诗词欣赏和朗诵,深入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从中获取到了灵感和启发。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再觉得枯燥和无趣。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性格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诗词的世界里,学生接触到了各种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他们在品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美的享受,更增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商。
他们学会了感恩、懂得爱,也懂得了如何去面对痛苦和挫折。
这些都是诗意语文教育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是传统语文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诗词的课堂里,学生通过朗诵、默写,可以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在理解诗词作品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对古文的词句理解和推敲,来领悟其中的意蕴和内涵,这对于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于美中教美——谈语文阅读教学“四美”
d
谈 语 文 阅 读教 学 “ 美" 刘 玲 _ 四 _ J
有惊奇 、惊喜 、敬佩这三种感情 。惊奇 :即对黄继光能在身 受重伤站起来感到 出乎意料 ;惊喜 :是黄继光能在关键时刻 掩护战友们而高兴 ;敬佩 :则是指黄继光勇敢顽强 ,不怕牺 牲的精神令人敬佩 。通过体味 、朗读 ,让师生共同沉浸在课 文所描述的意境中 ,与作品产生共鸣 ,这就是动之以情的重
教 育 基 石
I 美 中教美 于
“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 ”一语道 出人们对美 的需求 已是 不可缺少 的部分 ,因为美是人们精神 生活的一 种享受 、一种 乐趣 、一种 陶醉 。真正 的美应 当是纯洁 的、真实 的、善 良的, 她能使人 的内心产生无 比的喜悦和兴奋 , 在欣喜 中受到启迪 , 领悟 生活 的真谛 ,从而完善 自己的道德 ,陶冶 自己的情操 。 小 学 语 文 阅读 教 材 中 ,无 论 是 语 言文 字 的描 述 ,还 是 从 内涵意义 的阐明,都充满着美 的因素 。这些 因素具有 四个特 点 ,好意境美 、语言美 、情节美 、思想美 。面对怎样一套美 的教材 ,作 为语文教师 ,我认为具有双重任务 。不仅 自己要 从 教 材 中领 悟 美 ,而 且 还 得 教 会 学 生 从 课 本 中学 到 美 ,那 么 教师 如 何 于美 中教 美 呢 ?根 据 以往 的教 学 实 践 ,我 认 为 必 须 做到 以下 “ 四美” 。
语 言美
著名教育学家斯 霞曾经指出 :对于教师来说 ,他的语言 恰似一面镜子 ,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 ,感情的 丰富性 ,知识的广阔性 ,认识 的深刻性 ,表达的艺术性以及 反 映 问 题 的 敏捷 性 。 这段语 正说 明教 学语 言是 教师传授 知识 给学生时最重要 的工具。可以想 象教 师语 言缺 乏美感 ,学生就会 感到枯燥 无 味 ,教师语 言深 奥 ,学生 就难 以接受 与理解 。所 以 ,一位好 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一 口流利 的普通话 。课 堂上必 须做 到语 言 准 确 、鲜 明 、生 动 、形 象 ,富 有 逻 辑性 ,富有 吸 引力 。 比如教学 《 富饶 的西沙群 岛》 美丽 的小兴安岭 》 桂 、《 、《 林 山水 》 黄继光 》等课文时 ,教 师最好爱用表情范读 和重 、《 点描述 引读手段 。通过学生 的听觉 、想象 ,使作 品的表述形 象 化 。一 篇 文 章 范 读 的好 ,作 者 倾 注 在 作 品激 情 就 能 挖 掘 出 来 ,扣动孩子们 的心弦 ,‘ ‘ 这是一篇多么动人 的文章 啊 !”有 些 片段还要让学生集体朗读 、个别读 、分角色读 。比如 《 黄 继光 》一文 中的 “ !” 黄继光站起来 了,在暴风雨一样 的 啊 子 弹 中站 起 来 了 !教 到 这 儿 ,教 师 不 妨 可 以 指 导 学 生 通 过 朗 读 体 会 一 下 句 子 所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仅 一 个 “ ’字 就 包 含 啊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抽 象 的 数 学 知 识 变 得 生 动 形 象 、饶 有 兴 趣 。 在 《 赏 与 设 的 特点 。 欣 记 得 曾有 人 说 过 ,你 有 一 个 苹 果 ,我 有 一 个苹 果 ,我 们 相
丽 图案 ,并 这 样 引 导 学 生 :你 喜 欢 这 些 小 图案 吗 ? 它 们 美 吗 ? 互 交 换 苹 果 ,每 人 仍 然 只 有 一 个 苹 果 。 然 而 ,你 有 一 种 思 想 ,
育人 之道
吉林 教育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河北 省 唐 山 市乐 亭县 马 头 营 镇 下 洼 小 学 阚 景珍
孩 子们 每 天走 进 学 校 .参 与 教 学 的全 过 程 。从 他 们 的 内心
世 界 来 讲 ,不仅 是 为 明天 的辉 煌 作 好 准 备 , 同时 也 是 他 们 幸 福 的童 年 生 活所 需 要 的 。 对 于 一 个 人 来 说 ,童 年 是 纯 真 、无 虑 、 可 塑 的 。孩 子 们 的想 象 更 多 , 获 得 的 更 多 ,对 美 的 享 受 也 更 多 。为 此 ,在教 学 活 动 中 ,我 们 应 该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想 象 ,鼓 励 学 生 勇 于 创新 、敢 于创 新 , 为学 生 提 供 了一 个 释 放 创 新 思 维 火 花 、充 分 享受 美 的平 台 。
种 有 效 手 段 。教 学 中教 师要 充 分 利 用 各 种 直 观 形 象 的手 段 ,
一
为 学 生 提 供 参 与 的机 会 ,让 学 生 在 动 中激 活 思 维 、调 控 情 感 ,
创 造 操作 之美 并 享 受 操 作 之 美 。如 我 在 教 学 中 就 给 学生 创 造 了 这 样 一 种 动 手 的 机 会— — 摆 拼 美 。让 孩 子 们 用 手 中 的 七 巧板 充 分 发 挥 自己 的 想 象 力 摆 拼 、设 计 出美 的 图 案 。 在 优 美 的音 乐 中 ,孩 子 们 大 胆地 想象 ,认 真地 拼 摆 。一 幅幅 美 丽 的 图 案 展 现
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
摘 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作为语文教师,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欣赏美。
也就是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发现美一、创设情境,期待美情感是审美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使主体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知对象,从而产生审美的感知。
一篇好的文章,或以其华丽的词句、优美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或以其强烈、激昂、深沉、悲愤的情感扣人心弦。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美。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描写黄山风景区的山石之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以云海、温泉、奇松、怪石著称,景色秀丽神奇,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前去观光。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黄山看看那里的奇峰怪石呢?”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听说有那么好玩的地方可去,立刻集中注意力,期待着即将出现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二、品词析句,鉴赏美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灵的震撼。
但审美活动不可能离开理解这一主心因素。
因为审美认识首先是对美的认识,而对美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或含义深刻的词句,反复推敲、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如:教学《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我引导孩子们找出描写聂荣臻的语句反复朗读,了解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体现聂帅宽广的胸襟,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又让孩子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聂帅的个人资料,进一步了解聂帅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风范,知道聂帅不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之美
学习方 向、学习习惯 的有机整合 。 新课程标 准明确指 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 生语文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语 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 面发展 和终身 发展的基
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 素养 ,而语 文课程 内容的核
心 ,就是要努力建设开放 而富有 活力 的语文课 程 , 进学生与教师的共 同 促 发展 ,全面进步 。所谓开放而 富有活力 的语 文课程 ,其本 质就是用科学 的
方 法
探Leabharlann 寻 新课标有意识突显 “ 语文素养” ,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在中国2 0
世纪6年代强调打好基础 ,提出 “ 0 双基 ” 七八 十年代强调能力 ,提出 “ ; 培
养能力,发展智力” 0 ;9年代以后 ,素质教育 的思想渐渐深人人心 ,教育要
提高全体 国民素质 , 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2o 年教育 语 o1
文学作 品所展示 的画面 ,几乎遍
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它的内容无 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文学对人性 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
不 同学生的阅读品位 ,又要避免放羊
在语文课堂里享受美
【 关键词 】 语 文课 堂 ;创 造 美 ;处处 美;享 受关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2
还 记得小 时候 老师 给我 们讲课 的样 子 ,给 我们 讲名人 故事 ,描 述 各地 奇异 的景 色 ,朗诵 甚至歌 唱诗 文 。那 时 ,我们 就觉 得语 文是 最 有趣 、最 有味 的学 科 。在 那里 ,我 们收 获知识 ,领 略汉 语言 文字 的 特有 的美 感和愉 悦 。现在 自 己当 了语文 老师 ,结合 自己的教 学 , 更 觉得 有必 要提升 自己的语 文 品位 ,把 自己对语 文 的热爱 转化 成学 生 在语 文课 里的审 美收获 。 语 文课 堂 需 要 创 造 美 新课标 指 出 : “ 语文具 有重 要的 审美教 育功 能 ,高 中语 文课程 应 关注 学 生情感 的发 展 ,让学生 受 到美 的熏陶 ,培 养 自觉 的 审美意 识 和高 尚的审 美情趣 ,培 养审 美感 和审美 创造 能力 。”这 就 从课程 理 念高 度对 语 文课堂 的审 美导 向提 出 了直 接 的要 求。语 文课 堂里 的 审 美导 向,就 是要 以美感 人 ,以情动 人 ,就是 要通 过具 体 、鲜 明 的 美 的 形象 来感染 学生 ,通 过美 的事 物来 影响人 们 的心理 活动 ,从 而 在 情感 上产 生共 鸣 ,促 使学 生产 生创造 美的欲 望 。
2 0 1 3年 第 8期
■巍砸
C h i n e s e F o r u m
, 西 省于都县 第二 中学 ,江 西 于都 3 4 2 3 0 0 ) 【 摘要 】 在 课 堂上 ,老 师要 紧扣 “ 美的 对 象—— 美的 特征—— 写 美的 方式—— 写美 的 目的— — 我们 的借 鉴 ”方 向 ,在 审 美导 向 中让
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文学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学生能够获得美的享受,提升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批判思维。
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首先,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核心。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同时,文学作品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仅是读懂文学作品,更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文学鉴赏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投影仪、音频、视频等,来展示文学作品的形象、声音和情感,在视听上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文学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和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文学鉴赏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以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献,通过学术性的解读和分析来深化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阅读俱乐部和文学比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最后,评价和反馈是文学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提供及时的针对性反馈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观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文学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了解文化历史,培养审美情趣的地方。
而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展开讨论。
教师本身需要充满激情。
一个教师对所教授的课程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耐心和爱心,对教学有热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学科有着深厚的热爱。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亲和力,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爱好。
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语文课堂中,可以运用讲授、演讲、问答、解释、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课堂的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
在教学的内容中,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技术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接触语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重选用生动有趣的教材。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生动有趣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多选一些蕴含文化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优秀的文言文、现代文或者小说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指导,从情感、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对语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注重情感的培养和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会语文知识,还要学会感悟和接受美的熏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和交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演讲、写作等形式的表达,也可以进行剧本表演、戏剧导入等形式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
注重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外,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也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关怀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语文学科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语文味”,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成为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趣、更具“语文味”。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课要更具“语文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的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引进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
二、注重文本阅读要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就要注重文本阅读。
文本是语文课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通过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力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应注重选取富有“语文味”的文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三、注重实践活动四、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要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就要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
语文课教学要注意创设活泼生动、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力量。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更加喜欢语文课。
要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注重文本阅读,注重实践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散文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培养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拓展思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下面我们来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选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诗歌、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受。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美妙动人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感。
可以采用情境再现、趣味展示、美学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美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创作、绘画等方式,将阅读中的美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美、注重将美融入生活并进行实际应用,从而真正发挥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享受美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注: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若需要高中级别的,请详细说明。
】。
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
以读代 讲 。感 受语言 美 《 语 文新 课程 标 准 》指 出 : “ 阅读 是学 生个 性 化 的行 为 ,
、
不应 以教 师 的分 析来代 替学 生 的阅读 实 践 。”俗 话说 : “ 读 书 百遍 ,其 义 自见” 。 “ 熟读 唐诗 三百 首 ,不 会写 诗 也会 吟 。” 在 教学 中 ,教 师应 舍 弃 那些 繁琐 的分 析 ,注 意抓 住 重点 词句 , 让 学 生充 分 朗读 ,培养 学生 对语 言 文字 的敏 锐 能力 ,感 受作 者 遣词 造 句 之美 妙 。如在 教 学 《 草 原 》第一 自然段 中 ,对 “ 那 些
突 出 了小丘 浓厚 鲜 明 的颜 色 ,又写 出了静 物 的动 态之 美 。最后
学 生 听说 读写 能 力 的过程 中 ,注意 思想 内容与 语 言文 字 的内在 联 系 ,正 确地 进行 思想 教 育 ,陶冶 学生 爱 美情 趣 。在 语 文教 学 中 ,教 师 应挖 掘教 材 中思想 教 育 内容 ,在 朗读 训练渗 透 思想 美 的 养 分 ,使 学 生 形成 良好 的 道德 观 念 。 如 《 金 色 的鱼 钩 》一 文 ,是 一 篇 自读 课 文 ,记 叙 了红 军 过 草 地 时 的 一个 感人 的故 事 。教 学 时 ,我先 让学 生 用快 速读 书法 自 由默 读课 文 ,了解 故
小丘 的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是那 么 柔美 ,就像 只用绿 色渲 染 ,不 用 墨线 勾勒 的
中 国画 那样 ,到处 翠色 欲 流 ,轻 轻流 人 云际 ”这 一 比喻 句 ,先
让学 生 自由读 句 ,接着 谈 谈感 受 ,然 后抓 住 “ 渲染 ” 、 “ 翠 色 欲流 ” 这两 个词 ,引导 学 生细 细体 会 ,使 学生 理解 这 两个 词 既
挖掘文本之美,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挖掘文本之美,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作者:陈小淋来源:《新教师》2021年第03期汉语是一种充满审美内涵的语言,汉语之美,亦即语文之美。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探索,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的美丽,力求使语文课充满魅力。
一、突现文本的精美,让学生在熏陶中感悟语文的美丽1. 品读——享受文本的语言美。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统编版小语课本中,不乏文质兼美的好文。
它们有的展现气势磅礴的壮美,有的展现灵动清丽的秀美;有的美变幻莫测,有的美生机盎然。
它们或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或令人惊心动魄、心生敬畏……正是“好茶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读不知其妙”。
读,要出之于口;品,要入之于心。
琅琅书声是享受语言美不可缺少的绿色通道,教师的示范美读,学生的放声诵读,都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进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凸显语文的语言之美。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再现语文优美的意境。
如:听着风声、虫鸣声,美美地读着“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四季之美》),那迷人的情景自然入心;伴着淙淙的流水声,和着轻柔的乐曲,一遍又一遍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搭石》),那富有节奏的“踏踏”声让你仿若置身其中,自有一丝惬意心中来;再观看大屏幕上播放的《桥》中那位普通的老党员在滚滚洪流中果决指挥、拯救村民的动人情景,聆听着画外音的朗读,心中油然而生敬意……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美,从而深刻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 体味——感受文本的哲理美。
语文之美,就是以语文的形式揭示人性美、存在美。
如:《牛和鹅》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惊喜;《夏天里的成长》则以自然朴实的语言激励青少年在自己人生的夏天里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成长;《我不能失信》《鹿角和鹿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则引发我们对价值选择、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正如李吉林老师说的那样:“翻开一册册小语课本,不难发现一篇篇课文呈现着‘美’,浸透着‘爱’。
语文课应该给学生美的享受
【 关键词 】语文
《 文课程标 准》 语 提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 美情趣 , 形成正
确 的价 值 观 和 积 极 的 人 生 态度 。语 文 课应 该 发 挥 自身 的优 势 , 用 各种 各样 的美 去 感 染 人 、 陶 人 , 学 生 以美 的 享 受 。 熏 给
一
、
大 自然 用 秀美 的山 水 给 人 以 美感 。语 文 教 材 的选 文 是
转 的文章 自然是 文质 兼美,需要让学生从中去领略美 、享受 美。打开语 文课 本 , 就仿佛走进 了一座五彩斑斓 的大花 园 : 春 花秋 月、 夏云冬雪。一览无遗 、 尽收眼底。在这里, 你能感受春
的 妩 媚 、 的 热 烈 、 的 丰 盈 、 的 洗 练 。 这 样 的 文 章 语 句 优 夏 秋 冬
的音乐美感。“ 河山只在我梦萦 , 国已多年未亲 近, 不管 祖 可是
怎样也改变不 了我 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 , 我心依然是中 国心。” 朗读这激情澎湃 的旋律 , 我们在享受音乐美的同时, 更 能感到一种浩然正气在胸中激荡 ,祖 国, “ 我爱你 ” 的情感 会喷 薄而出。“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 小河在 美丽 的村庄旁流
这些文章传达 了人世间最美好 的一种东西——浓浓 的亲 情。中华民族是最讲究情意、 人情味最浓的一个 民族 : 黄金有
价 情 无价 。学 习这 些 课 文 时 , 应该 让 学 生 去 深 入理 解 这 中华 就
美、 节奏明快。老师没必要按教科书照本宣科 , 而应做好应该
引 路 人 : 学 生 领 入 这 座 大 花 园 , 教 会 学 生 欣 赏 的 方 法 。 让 把 并 学 生 用 心 去 聆 听 每 一 朵 花 开 的 声音 i用 心去 体 验 每 一 粒 种 子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美
片后 , 播放音乐《 日重现》学生随着音乐遐想 , 昨 ,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 化石啊, 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 的神话 ”石头向 请 ,
其次 , 创设具体感兴趣 的情境感染学生 , 在想象中开始朗读 :逝去万载 的世界可会重现, 从 “
精 读 词 句 。 受 品 味 的 美 享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识到“ 的独特魅力 , 美” 认识到要想 提高学生 的 染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 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综合素质 ,就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 的语言 , 可以陶冶思想情感 , 进行审美培养 。语 在孔子看来 , 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学 在语文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 把语文课堂 由单 鉴赏能力 。那 么 , 如何让语 文课堂 “ ” 美 起来呢? 文教学 “ 最要 紧的还在多 比较 , 多归纳 , 多揣摩 , 中 ,
教学中 ,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 美 的提升。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要创设美的 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我在上鲁迅先生 的散文 人顿生怜爱之情 。
从 时 考虑到初一 年级学 些精美的词 句, 自然能使他们尝到美 味佳肴。 氛 围, 在文章中感受美 的情趣 , 在咀嚼 中提升美 《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二、 发散思维 。 享受再创造 的美 的品味 , 在想象中进入美的境界。 生对 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 印象 ,对生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人人都需要欣赏美 , 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 ,根据课文 内容 以学生的 追 素质教育要加强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 我先引导学生 以《 我心 中的乐 曾讲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 因为知识是有限 求美。即使是羽翼未丰的中学生也渴望生活在 兴趣点切入教学 。 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 因此在语文 美的世界里 。中学语文教学 内容就是一个多层 园》 为题 , 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 言描 把 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感知美 、 品味美 、 欣 次、 多结构 、 多种类 的美学宝库 , 它荟萃 了古今 述 出来 。 学生心中的乐 园有现实的美景 , 有幻想 教学 中, 中外的名篇佳作 , 它们从不 同侧面 , 同角度反 的世界 。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 时的 赏美 ,还应该在教学中以作 品中描述的形象作 不
让美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让美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张洪马
【期刊名称】《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可谓朗读是阅读的灵魂。
那么有感情地朗读更是对阅读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地朗读为"美读"。
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
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
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张洪马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开发区广州路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 马薇;
2.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 马薇
3.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谈如何让学生真正享受英语课堂 [J], 尹爱林
4.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读《阅读的力量》有感 [J], 殷红梅
5.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谈如何让学生真正享受英语课堂 [J], 尹爱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雨巷》教学反思(通用5篇)
《雨巷》教学反思《雨巷》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巷》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教学反思1戴望舒的《雨巷》写于1927年,是一首象征和暗示色彩比较浓烈的抒情诗。
全诗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20xx年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中,我选这篇文章授课,获得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备课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弯弯曲曲的江南雨巷图片及歌曲《雨巷》等素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意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音画的结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孤独感和彷徨感,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人们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精心设计了一个生动的开头,引用音乐入境法。
音乐最能动人情感,它能把听者很快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一开课我就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并配以主题图片,以景配歌,以歌应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歌朦胧、宁静、凄美的意境。
这首歌极富感染力,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全神贯注地倾听和观看,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
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唱了起来。
这个良好的开头,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我让学生欣赏了这首诗的配乐朗诵,目的是让学生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重要的。
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所以,在学生对诗歌有初步印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找出诗歌的意象,初步感悟诗歌的意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勇敢地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他们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朗诵出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美
小学语文新教材有不少优秀的课文,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可感性较强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讲授这类作品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地享受,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欣赏美
面对色彩斑斓的书本,教师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激发学生对生活、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师应根据儿童爱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触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促进联想,开拓创造的空间,发挥创新的潜能。
学习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过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呢?这样充分地发挥学生丰富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的能力,感到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美、演绎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关键的一环就是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新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意境等。
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得到最舒畅的审美体验。
如《教荷叶圆圆》一课时,我边让学生欣赏夏天的美景边启发学生: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
荷是夏的标志,茶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
让我们去看一看,摸一摸那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感受到充满童趣的童年。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个个都急着阅读课文,去感受夏天的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练习表演。
读后,我出示小动物和小水珠头饰,请四名
学生上台表演,并举起大荷叶提问:你们看见茶叶时会说什么呢?接着我又问:他们分别说出荷叶是我的摇篮、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这时候,小动物们和小水珠都有什么心情呢?请同学们怀着这样的心情练习朗读课文。
学生个个都带着高兴、愉快和美滋滋的心情各自读了起来,当读到:“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时,他们真的眨起了自己亮晶晶的。
这就是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即兴表演,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学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应该。
三、让学生在画中描绘美、创造美
语文教学应充满情趣、乐趣,充满活力,要把行之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是促进其对语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限手段也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喜爱动手画画,在画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享受了美,而且还创造了美。
教《画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并展现给大家观看。
他们个个画得很认真,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
有的画了海边,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的画了村庄,他们用自己的笔描绘和设计了美丽、富饶的家乡。
学生在画中不仅能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生活离不开美,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美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作品里面美的因素,运用各种有限的手段,使学生在美育中理解课文,在美育中进入课文的意境,在美育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在美育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欣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