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通货膨胀是一个曾多次出现并且对经济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问题。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国都经历了一系列通货膨胀的阶段。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原因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问题。
古代通货膨胀:政治混乱与货币贬值中国古代的通货膨胀问题与政治混乱密不可分。
在战乱频繁的时期,政权更迭、地方割据等因素导致了社会经济的混乱,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另外,自秦朝以来,纸币逐渐成为交易媒介,然而由于过度发行而导致货币贬值,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一个典型例子是南北朝时期的通货膨胀。
南北朝时期,政治的不稳定导致了战乱的频繁发生,这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的经济秩序。
同时,由于各地割据政权或诸侯割据的局面,导致货币过度发行,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
这种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使物价飞涨,社会不稳定。
近代通货膨胀:外来冲击与政策失误中国近代通货膨胀问题主要受到外来经济冲击和政策失误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面临了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多重压力,这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秩序,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一次显著的通货膨胀事件是太平天国时期的通货膨胀。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然而其内部政权混乱、物资短缺的状况使得太平天国政府不得不发行大量纸币来满足开支需求。
由于发行过度,导致货币贬值加剧,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
此外,中国于20世纪上半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通货膨胀。
例如,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政策失误、日本的侵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让中国的经济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潭。
通货膨胀导致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
通货膨胀的影响:社会动荡与民生困境通货膨胀对社会和民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物价的飞涨令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购买力下降,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使得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从而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一、原因
1、货币供应量增加。
随着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市场货币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货币价值降低,从而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2、经济增长率过快。
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就会消耗掉原材
料和能源,导致物价上涨,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3、政府政策影响。
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业政策等,都可能会影响物价的变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二、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
政府应该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控
制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
2、稳定经济增长率。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稳定经济增
长率,防止物价上涨,从而防止通货膨胀。
3、完善政府政策。
政府应该完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业
政策,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防止物价上涨,从而防止通货膨胀。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的通货膨胀以及应对措施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通货膨胀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简略介绍通货膨胀同时、还将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本文将对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水平的对策提出建议。
Inflation is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of macroeconomics. As a monetary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 Infl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household living standard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rise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flation also, will als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impact on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paper will be to curb inflation, improve employment levels of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关键词:经济;通货膨胀;影响;解决economic; inflation; influence; solve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货币银行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通货膨胀的时代。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一般物价上涨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结合相关资料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引起的通胀以及输入型通胀。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即既要采取常规的治理通胀措施,又要结合当前形势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投放量输入型通胀人民币升值一、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粮食等农产品及以粮食为原料的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诱发的,反映在中国CPI中,是食品价格涨幅极大地推高了CPI指数。
蔬菜、鸡蛋、糖、油等日常用品价格上涨。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在食品、住房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出现了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
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十月份CPI飞跃上涨至4.4%,为两年来高点。
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具体商品的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功能就失效了,市场也就不可能合理配置资源,经济秩序将会陷于混乱。
二、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当前在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不可能是某一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成因涉及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个层面。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货币投放量扩大。
在经济市场中,货币投放量大主要加强了金融市场的流通性,货币数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投放货币的同时,若货币供给速度大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即真实利率)就会对商品价格产生一个较强的拉动作用。
这个拉动作用对价格的影响相对经济增长峰值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期,国际经验为3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是半年至1年。
去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9.58万亿元,助推M1,M2达到了十年的高点,截止2010年2月,我国M2总量达到近4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中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与对策论文
中国通货膨胀的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从通货膨胀的理论框架出发,分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特点和形成原因,针对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形势对策一、通货膨胀的理论框架(一)通货膨胀理论发展回顾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通胀并不是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而是散见于各学派基于自身理论体系对经济问题思考和讨论的著作之中,研究不同决定了通胀理论的多样化。
根据通胀概念的不同,通胀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通胀理论是指依照通货膨胀字面意义分析其产生、传导和政策措施,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是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
广义的通胀理论是指超出通货膨胀字面意义分析物价持续异常变动的产生、传导和政策措施,承认货币数量变动是引起通胀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
(二)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类型所谓“通货”,指由中央银行发行、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所谓“膨胀”,就是虚增。
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因经济和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货币的超额供给,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通货膨胀可作以下分类: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标志,可分为放开和抑制两种;以物价上涨幅度为标志,通货膨胀分为爬行的、温和的、飞奔的和恶性的四种;以通胀能否预期为标志,它分为预期的和非预期的两种;以通胀的原因为标志,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机理1.通货膨胀内因机理西方经济学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形成需求拉动理论和成本推动理论。
需求拉动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过度引起的。
成本推动理论认为,通胀根源于供给或成本方面。
2.通货膨胀外因机理货币主义通胀理论认为,经济系统存在内在稳定性机制,当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的增加速度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每单位产品所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越快,通货膨胀速度就越快。
(四)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同时具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第⼀篇: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既有短期因素,⼜有长期因素。
受到的影响也是多⽅⾯的,包括内外需求、⾃然因素、市场波动、资源价格、经济结构调整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益加快,现阶段正是⼤⼒推动经济发展⽅式转变是我国加快宏观调控,取得经济改⾰的重⼤历史阶段。
从短期看需要经历阵痛期,从长期看,必须深化⾦融体制改⾰,完善货币调控机制,才能处理市场经济中各种各样的⽭盾,迎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对策分析2008年全球⾦融危机爆发。
我国经济也经历过了巨震。
当时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危机成效。
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果然来临并逐步加剧,经济回落速度持续加⼤,经济多次触底,其迅猛之势波及到各⾏各业。
如何应对成为党和国家、政府、经济学家的最关⼼的问题。
各界都在为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治理寻找出路与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消费者价格指数指数呈现上升态势截⾄2016年3⽉,CPI虽然以前有过⼀个阶段的⼩幅下降,但整体⽔平⼀直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2016年1⽉以来,CPI始终处于较⾼⽔平。
再加上新常态下因为经济下⾏的压⼒央⾏采取了多种稳健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通货膨胀压⼒出现了增加的情况。
(⼆)⽣产价格指数呈现上升⾛势随着外资资本的流⼊,我国⼈民币呈现了升值态势。
2016年1⽉以来央⾏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持续增加,促使国内投资需求开始回暖,使得从2015年10⽉到2016年3⽉PPI同⽐增幅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通货膨胀特点(⼀)我国的通货膨胀与世界很多国家是同步的本轮通货膨胀出现了全球⼀体化的特征。
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平要⾼于我国⽬前的发展⽔平,因此衡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百分之三是⼀个分界线,低于这个数字即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我国来说,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五。
以美国为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其CPI出现⼤幅波动,⼀度达到了百分之四以上,在采取了⼀系列措施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不久就⼜抬起头来,上升接近到百分之六。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通货膨胀的概论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
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
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
2011年7月CPI 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
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
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图2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
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别、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使用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但是很多老百姓认为这个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5.3%。
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高0.8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高0.7个百分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的CPI与PPI由负转正,并迅速攀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注重和调控的对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2011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方面提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本文尝试着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的水准实行判定,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持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一、通货膨胀原因分析(一)结构型通货膨胀。
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4月份发生7.1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同时,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1年灾情: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旱灾——开始於2011年4月,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灾。
这起旱灾是自1959至1961年的旱灾后50年来最严重的一起旱灾。
旱灾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淡水渔业也相当发达。
由於严重缺水,该地区的农业灾情极为严重,渔业也大幅度减产,进而对2011年的中国经济、民生与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9亿元人民币,大量面积的农作物和大量牲畜也因乾旱遭灾。
另一方面,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6月11日统计,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48万人,因灾死亡94人,失踪78人,倒塌房屋2.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74.45亿元。
(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其一,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大搞赤字财政、大发国债,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圈地,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导致投资性需求放大。
其二,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机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的通货膨胀。
货币发行量过大及热钱的进入。
自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全球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行大量货币,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 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和原因分析
1绪论1.1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因货币供应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应,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旳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应(供远小于求)。
1.2其实通货膨胀旳概念在经济学上历来就争议不断, 许多学派从供需、成本和国际经济体系角度解释, 引申出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构造性通胀和输入性通胀。
有关通货膨胀, 经济学术界有两种见解, 主流旳见解, 可见之于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旳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旳上涨。
今天, 我们用价格指数, 也即成千上万产品旳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
”简朴地说, 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旳上涨。
若年物价总水平上涨3%, 一般就被觉得存在温和通货膨胀。
从技术上, 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等指标。
有关通货膨胀旳另一种见解, 说来很简朴:通货膨胀是一种纯正旳货币现象。
现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旳制度, 因而可以说, 仅从中央银行旳角度观测货币现象, 还是可以得出诸多可信旳结论。
所谓通货膨胀, 从技术意义上说, 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旳货币, 经济体中流通旳货币太多了。
1.3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3.1选题背景通货膨胀悄然来临, 影响着人民生活旳各个方面。
, 仍然是一种继续通胀上行旳时代, 没有最高, 只有更高。
回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旳五次通胀, 寻找通胀旳因素, 陈述通胀旳危害, 摸索治理通胀旳对策措施。
参照文献[1] 李为民, 试论通货膨胀旳成因[J], 贵州十年改革回忆与摸索, , (10).[2] 陶守梅, 近期我国通货膨胀旳成因及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公司, , (2).[3] 许善达, 本轮通货膨胀旳特点和应对之策[Z], 经济界, , (3).一、通货膨胀旳含义及种类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旳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旳持续上升。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旳商品和劳务旳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通货膨胀的成因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造成的。
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经济学家将利润和工资都包括在成本中。
增加的工资或利润被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则发生了由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由于当工资得到增加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于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会启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很难分清是由于需求拉动的还是成本推动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货膨胀,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即使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平衡的,由于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动也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门的生产效率是不同的。
生产效率高的生产部门货币工资增长较快,生产效率较低的服务部门就受到了增长工资的压力,而它们的生产效率却无法同等速度提高。
于是服务部门就产生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理。
5、理性预期的通货膨胀——当经济要素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已不再有弹性,完全成为一条垂直线,实际产出也已达到潜在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比例上涨,而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
因为公众会根据政府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多次反复后能认识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机。
从而使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于是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不仅不能推动经济反而造成滞胀。
该理论有三个假设:(1)公众是掌握着各种信息的经济人,他们会利用所有掌握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并且随时根据新的信息调整经济行为。
(2)存在着自然失业率。
(3)货币中性。
6、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的情况下,而且,每单位产品索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愈快,通货膨胀的发展就愈快。
”“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根据不同的通货膨胀成因,经济学家认为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如:紧缩信贷、控制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压缩基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加有效供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等一、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发展态势和治理70年代,由于长期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采取简单的增发货币以弥补财政赤字,发达国家进入了滞胀时期,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如同孪生兄弟,经济发展越快,通货膨胀也越严重。
因此,为了探究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从成本因素、货币因素、需求拉动因素和外部输入因素四个因素与通货膨胀进行相关度分析,找出与通货膨胀相关的几个因素,从而相对应地提出治理措施[1]。
关键词:通货膨胀;形成因素;治理措施目录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出现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注意和广泛争论,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新一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上。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还有结构性原因[2]。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需求拉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对于粮食和肉禽等的消费需求,以及外汇占款、投资泡沫、资产泡沫所导致的强劲货币需求[3]。
成本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物价水平总体走高。
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主要是国内猪肉和粮食等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目前对于上述产生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的程度和重要性还不清楚,而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是不同的。
因此,有必要在归纳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定量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二、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形成的背景及原因(一)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的背景1、形成背景自纸币产生以来,通货膨胀就成为社会发展中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表现为一段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试述通货膨胀
试述通货膨胀【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这两年的物价涨速惊人,不得不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本文就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对策,以抗衡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对策一、前言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纸币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做出的相应预期。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导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量增加,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在中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至关重要。
一、货币供应与需求货币供应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货币供应增加,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没有相应增加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在中国,货币供应主要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控制。
然而,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速,需求持续增加,这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提出了极大挑战。
政府必须平衡货币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二、需求拉动的因素需求拉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消费需求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重要推动力。
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促使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
此外,近年来,中国快速城镇化加剧了住房需求,拉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进而对整体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成本推动的因素成本推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供应商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从而推高整体通货膨胀水平。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都对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工人工资的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不同行业中造成了价格上涨的现象。
四、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政策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货币政策的宽松导致货币供应过多,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政府必须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五、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也是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外国需求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当中国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增多时,这会增加国内货币供应,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和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要: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低汇率、宏观调节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
11。
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
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
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价越调越涨。
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
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
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
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
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
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成本增高。
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2010级机械设计及制造二班
皇甫青筠
1010211212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我觉得要想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就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它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是一个向来被经济学家关注的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
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
那我们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
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
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投资既得的利益也不能完全弥补先前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贸易顺差过大也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影响。
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中,经
常项顺差在2007年占到GDP的10.6%,2007年后的三年在逐步下降,2010年降到GDP的5.2%。
资
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比经常项差额要小得多,但也是顺差。
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
较多的货币增强了流动性过剩,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
3.为渡过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我国自2008年底逐步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
政策。
这一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利于重振人们的信心,经济有过热的转向,大家比较乐观,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尤其是房地产和股市价格上升较快,又给投资和消费带来很大刺激。
受此刺激,很多做实业的人开始转向投资,炒房产、股票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产泡沫,通胀压力。
(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1.输入型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组成部分。
前
面提到美国开动印钞机,一部分钞票用来购买中国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而另外很大一部分用来购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使其价格上涨。
以及最近国际局势动荡也是导致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之一,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接近每桶10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创历史新高。
另外供给全球海运炼焦煤市场50%以上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今年因洪水严重而影响全球炼焦煤供给,给钢铁业另一主要原料铁矿石的价格迅速上涨增加了不小压力,而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依赖高达75%。
据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1月16日报道,运往中国的基准铁矿石价格自2010年11月初以来上涨20%,达每吨178.3美元。
这些因素均会致使工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由此引发的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影响巨大。
2.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加剧
了我国通胀。
我国现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需求较大,而农业科技欠发达,无法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尤其是继春节之后,各地均现用工荒,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进一步努力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
而由于人口上升,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再加上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据去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工资上调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增速13年来首次超过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但是这一成绩的背后,也预示着成本推动是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又一原因。
(三)对通胀的预期加剧通胀发生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
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
从国际上看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站上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
从国内来看,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购房热,购车热,购黄金热,与通胀预期的流行与强化有直接关系。
人们非理性的通胀预期必然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可能造成通胀成螺旋式的上升。
另外,大量国际投机资金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持续流入我国,2003年-2010年我国热钱已为净入年了,据测算,十年来境外流入中国的热钱2890亿美元,2010年高达为355亿美元。
这些投资基金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进入了资产领域,驱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进而扩大了总需求,推动了物价上涨,进而推高通货膨胀率。
(四)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人数多,
对通胀的发生也形成一定的压力。
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并有过热风险,GDP增长速度为10.3%,创下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
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那面对我国的通货膨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1.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增加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进口,尽量减少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不损坏贸易利益的同时,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减小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流动性过剩。
2.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在通货膨胀
时期,政策必须改为稳健的或者是紧缩的,因此我国应当适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收缩贷款等方式回笼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控制好信贷货币总量。
而选择性在发展滞后的部门中使用财政政策有利于调整市场的供给结构,使其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提高有效需求,而缩小财政赤字,避免赤字货币化,进而作用于消减通货膨胀压力,减少税收,能适量增加有效需求。
并且我国财政政策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承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和为改革提供财力保障的历史任务,不到非常时期,不宜实施过分紧缩的财政政策,因此,近期在紧缩总量的调控方面应以货币政策“从紧”为主导,财政政策发挥适当配合作用,使其在总需求调控方面的影响尽量保持中性,并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更多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3.我国处于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中,国际性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自然会对我国有很大影响,且难以控制。
因此,我国应加强有效的监管,及时作出多变的对策,同时加快币制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其适应多变的国际形势。
针对中国投资率较高、资源消耗比重大、上游价格易受国际初级产品变化冲击的特点,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尽早尽快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同时考虑尽量考虑到本国所能承受的因油价上涨带来的对相关产业、行业上中下游可能产生的通胀压力,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调控国内粮价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国际粮价震荡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对主要因国际油价和粮价的持续攀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胀才能有所防范与抵御。
4.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例如改善农业基础措施,增加农业装备条件,农业创新科技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从根本上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免税费额度,给予农民一定补贴,加大对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减免过路过桥等各项费用等措施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一旦农产品价格下降,将会有利于整体物价水平的下降,稳定消费者信心。
5.政府应妥善管理公众通货预期行为。
一方面在国内健全价格监督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相关价格信息,增加政策的透明度,通过不断地释放政策信号,对公众的心理预期进行正确引导。
另一方面,在建立完善对国际性热钱流动的检测预警机制的同时,通过对汇率稳定性的管理,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减少国际热钱对人民币的套汇操作,消除热钱流入意愿,稳定资产价格。
6.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与其密切相联系的必然是通货膨胀。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放低对经济增速的要求,更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谢平廖强:当代货币政策理论的新进展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J].统计研究, 2005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4(8)199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