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营养学之我观

合集下载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整理ppt
王焘《外台秘要》在膳食食疗保健方面有十分宝 贵的记述,除在食物禁忌方面外,还有药膳食疗保健 方,如气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蜜方、干姜 加杂面为烧饼熟食方等,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太平圣惠方》总结了药膳的作用,并列举了多 种食疗药膳保健食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饼, 饮料之酒、浆、茶、乳等。该书所载之食疗用方和食 膳类型对后代食疗影响很大。
整理ppt
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食物(包括 乳腐、酥、鱼鲊等),并列举了许多食疗方,极大地丰富了药膳 食疗保健的内容。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饮食保健品的制作方 法,如茶、酒、醋、酱油、菜蔬、蜜饯等的制作法,内容丰富。
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详细记载了适合老年人的饮食,如 粥类38种、汤类32种。
整理ppt
乌梢蛇、蝮蛇、酸枣仁、牡蛎、栀子、甘草、代代 花、罗汉果、肉桂、决明子、莱菔子、陈皮、砂仁、 乌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郁李仁、 白果、薤白、薄荷、丁香、高良姜、香橼、火麻仁、 桔红、茯苓、香薷、红花、紫苏。
整理ppt
第二批名录:
麦芽、黄芥子、鲜白茅根、荷叶、桑叶、鸡内金、 马齿苋、鲜芦根。
整理ppt
3、老年
虚——心、肝、脾、肺、肾不足——体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 性功能减退、腰 酸腿软、腹胀、纳差 便秘
实——血脉不通畅,痰湿内阻——骨质增生、动 脉硬化 组织增生多服健脾开胃、补肾填精、 益气养血、活血通脉、通便及延年益寿药膳。
整理ppt
以形补形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意思是大自 然 物 事 与 人 体 器 官 外 观 相 似 的 话, 便 可 食 之 而 得 补 益 该 器官 之 效。

中医与营养学

中医与营养学

中医与营养学
中医与营养学是两个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密切相关的领域。

中医强调“食疗”和“药食同源”的概念,认为食物对人体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营养学则是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持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两者来达到
最佳的健康效果。

中医学认为,食物不仅是人体的营养来源,还具有调节身体阴阳平
衡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性味归经,可以对人体的脏腑
进行调理。

比如,五味具有不同的作用,酸味收敛、甘味补益、苦味
凉泻、辛味散透、咸味软坚。

同时,中医也重视食物的疗效,认为许
多食材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

营养学则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在维持人体正常
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医和营养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维护人体健康。

比如,根据中医理论,不同体质的人适合不同的食物。

中医辨证论治的概念可以帮助我
们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可
以进一步指导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中医营养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食疗”、“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营养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营养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医药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内容。

在中医营养学中,食物的性味归经、对脏腑的作用等都是基于这些理论来进行分析和指导的。

二、中医饮食调养。

中医饮食调养是中医营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强调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气候环境等因素,合理搭配食物,达到调养身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比如,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春季宜多食酸味食物以利肝功能,夏季宜多食苦味食物以清热解暑等。

三、中医药膳烹调。

中医药膳烹调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强调食物的烹调方法对食物的药用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中医认为煮粥可以使食物更容易被身体吸收,炒菜则有助于食物的药性发挥等。

四、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食物的药用价值和对病情的分析,制定具体的食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目的。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采用花生炖猪蹄的食疗方案来调理。

五、中医药食同源。

中医药食同源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它强调食物和药物来源相同,具有相似的药用价值,可以通过食物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目的。

比如,葱姜蒜等常见食材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辛温解表、助阳固表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营养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融合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了食物的药用价值和烹调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来达到调养身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因此,对中医营养学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健养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微量营养素之维生素
2、维生素(脂溶性、水溶性)
脂溶性:A、D、E、K 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 水溶性:C、B族 作用:帮助其他营养素的 吸收和利用,有助于血液、 细胞、激素、遗传物质的 形成。
微量营养素之矿物质
3、矿物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钙、磷、 镁、钾、钠。 微量元素:碘、铁、 锌、锰、硒、铬、铜 作用:在细胞内、外 液,与蛋白质一起调 节细胞水液平衡,维 持渗透压
体凉,面色苍白、舌淡白
润、喜食热物等。
寒证:
感受寒邪而发病。寒为阴 邪,阴偏盛则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
各类温性或热性食物
1、水果:占少数,如荔枝、 大枣、龙眼、樱桃等;
2、蔬菜:占少数,如姜、葱 蒜、香辛辣的佐料
3、肉类:占多数,如羊肉、 狗肉、鸡肉、牛肉、鹅蛋
4、水产:占多数,如黄鳝、 虾、鲢鱼等
一、寒性或凉性食物
概念:凡适用于热性 体质和病症的食物, 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 物。
作用:生津止渴,清 热泻水,排毒通便。
热性体质
概念:
多形体消瘦,精神易于激 动,五心烦热,手足灼热、
我怕热, 要喝很多
水!
小便短少或黄,大便干燥
或秘结,畏热喜凉,、喜
食冷物或冷饮。舌红苔黄
而干燥。
热证:感受阳热之邪(火 邪),或机体阳盛阴虚,
2.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从整体观出发的. 3.常用食养方法:清补法、温补法、平补法
(一)常用食养方法
1、清补法:应用补而不 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 寒凉的食物,有时也可以 用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
适用:清胃热,通利二便, 加强消化吸收,推陈而致 新,以泻中求补
常用食物:以水果蔬菜居 多,如西瓜、苦瓜、绿豆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浅谈“药食同源”,中药源于自然、用于自然,自然原则是科学之本!一、均衡膳食,食物多样。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也不同,全天食物组成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大豆坚果类、肉蛋奶等食物。

二、主食丰富,减少精白。

全天主食的组成应该包括全谷类、杂豆类、薯类。

推荐全天摄入250~400g。

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推荐摄入100~150g,薯类食物摄入50~100g。

全谷类包括全麦粉、糙米、燕麦米、小米、玉米、高粱米、青稞、荞麦、薏米、藜麦等,全谷物富含胚芽,可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于精白米面,同时升糖指数较低,更适合于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心血管慢性病患者。

杂豆类及薯类杂豆类包括赤豆、芸豆、绿豆、鹰嘴豆等,赖氨酸含量丰富,与谷类食物搭配,能起到很好的蛋白质互补作用。

薯类包括红薯、山药、芋头,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及矿物质,有较强的饱腹感,同时可降低便秘、肥胖、高血脂的发病风险。

三、挑选蔬菜,注重颜色。

每天摄入蔬菜推荐500g,至少不应小于300g,其中绿叶菜及有色菜占1/2。

紫甘蓝、西蓝花、菠菜、红萝卜、彩椒等深色蔬菜及绿叶菜富含丰富的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能够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性。

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食物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能够增强上皮组织的抵抗力,促进上皮细胞修复,利于维护呼吸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及抗病能力。

四、水果定量,不可过多。

每天摄入水果推荐200~350g,不可摄入过多,以免增加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果汁不能替代水果。

糖尿病或肥胖患者尽可能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柚子、苹果、蓝莓、草莓、鸭梨等。

五、优质蛋白,摄入充足。

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大豆(黄豆、黑豆、青豆)、鱼、禽、蛋奶及瘦肉。

大豆蛋白也是优质蛋白,富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并含有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具有抗疲劳、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等功效,推荐选用豆腐皮、豆腐干、老豆腐,每天50~80g。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总结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卫生,饮食宜忌等内容。

中医营养学的特点:1.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如整体观念,平衡阴阳,食药同源,辨证施膳等;2. 历史悠久,文献丰富,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周代医生细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其中食治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孟冼《食疗本草》为食物疗法的专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3. 独特的饮食卫生学说,如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饮食宜忌等;4. 具有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大地,内容丰富,安全有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阳阳学说(一)阳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是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与阳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就无所谓的阳,没有阳就无所谓阴;3. 阴阳的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双方不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而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发展之中;4. 阴阳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双方会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阳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疹断;用于疾病的治疗。

二,气血津液(一)气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它存在于人体的脏腑组织,通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反映出来的。

气的功能1. 推动作用,只有气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人的生长发育,人体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才能正常进行;2. 温煦作用,人体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与气的温煦作用是密切相关的;3. 固摄作用,指对血,精,津液等液态物质起到统管,固摄,防止流失的作用;4. 防御作用,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犯,又能与入侵之病邪作斗争,把病邪驱出机体;5. 气化作用,气的功能失常,人体的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会受到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就都不能正常进行。

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

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

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一、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2、中医营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⑴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应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医家就认识到饮食对人的作用。

认为饮食是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按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

常用的近百种食物的补益养生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增力、益志、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肥人、强筋、壮阳。

种子(助孕)益寿……等二十余种。

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⑵饮食治疗:习称“食疗”“食治”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

孙思邈曾指出:“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如今,中医食疗不少成果也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如:临床应用芹菜防治高血压病;应用燕麦防治高血脂;应用红枣防治贫血;应用木耳防止眼底动脉出血;应用百合、苦瓜等防治病毒和细菌性感染等疾患。

⑶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泛指饮食的方法、方式,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中医食节内容极为丰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如中医提倡的全面膳食而不偏食;不暴食暴饮,食量有限度;讲究食物卫生清洁,食前食后有良好卫生习惯,进茶进酒要适量等等。

⑷饮食宜忌:习称“食忌”“食禁”。

饮食的宜与忌实质上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益,失当则为忌。

二、中医饮食营养的基本观点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科,其理论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下面,我们就在中医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中医饮食的基本观点。

㈠天人相应的整体营养观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⑴人是有机的整体1)组织器官的整体联系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中医饮食营养学

中医饮食营养学

中医饮食营养学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营养”古代又作“荣养”。

[例如]《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

”我国中医饮食营养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成体系,渗透于中医各科之中。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饮食营养学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

饮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所谓“无病强身”,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不同的。

食养的内容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的补养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肥人、强筋、壮阳、种子(助孕)、益寿等二十余种。

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构成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饮食治疗,习称“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

它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十分丰富,是为中医天然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后又有《食疗本草》等饮食疗法专著相继问世。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例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所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他同时还指出药疗与食疗的不同之处:“药性刚烈,犹若御兵。

”“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

”他并引用扁鹊语:“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一门中医学科,强调了中医传统理论与营养学的结合,以实现健康和治疗的目标。

以下是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
1、食物药用观点: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来源,还具有药用价值。

不同的食物对身体有不同的影响,可以用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或治疗疾病。

2、阴阳平衡:中医饮食强调阴阳平衡的概念,食物被归类为阴性或阳性,以平衡体内的阴阳能量。

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健康。

3、五行理论:中医饮食学与五行理论相关,将食物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联系。

这一理论帮助人们选择适当的食物,以维护五行的平衡,并促进身体的和谐。

4、适时食用:中医饮食学注重季节、气候和个体体质的影响。

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需要不同的食物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专业:2012中药学学号:2012031042 姓名:莫梓航学习了中医营养学,不禁感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营养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门综合学科,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性能理论、养生学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运用饮食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历史悠远,源远流长。

“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营养”古代又作“荣养”。

《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

”至今,在日本仍沿用“荣养”一词。

“营”,有经营、营造、谋取之意;“养”,有滋养、调养、养护之意。

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度皆可发为疾病。

中医营养学不同于中医药膳学,中医营养学研究的主要是饮食方面的问题,而中医药膳学研究的是食药同用,我们要注意区分两者。

中医营养治疗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辩证施养,重视脾胃,病轻以食养为主,病重以药疗为主。

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精髓之一,同样适用于中医营养治疗。

辩证施养,就是根据不同的病情,结合人的精神、体质、年龄以及所处的环境、发病的季节等各种因素,全面综合、分析,从而正确地辨认出不同的‘证’,施以恰当的营养治疗,以达到使身体强壮、疾病痊愈的目的。

假如不顾人的体质,不管造成病症的根本原因,见到瘦弱时或心悸、失眠就认为是‘虚’,不明五脏气、血、阴、阳哪方之不足,而一味滥用补品,如用人参鹿茸欲壮其身,大量服食桂圆肉欲宁其心,或不知忌食葱、姜、大蒜等辛辣助火而伤阴之物,或过食牛肉、羊肉类以求滋补,这些食物其性温热,虽有补益作用,但与‘阴虚’是不相应的,如果不注意中医学‘辩证论治’的原则,滥用补品,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和饮食养生等则以调理阴阳为基本原则。

《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我的四季食谱营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人的一生总要与食物打交道,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合理,都是营养学的范畴。

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东西就没法谈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

注重了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而且吃好。

营养学就是主要研究我们生活中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在生活节奏飞快的城市了解一些基本的营养学知识无论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日常生活都是很有好处的。

下面我就简要谈一谈学习了营养学这门课程我的认识和了解。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

营养素食物中的养分科学上称为营养素。

它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些营养素,生命便无法维持。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约有50种,归纳起来分六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

近年来发现膳食纤维也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可算是第七类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在体内功能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分为三面:(1)供给能量以满足人体生理活动和体力活动对能量的需要,(2)作为建筑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

(3)在体内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由于没有一种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我们在安排膳食时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食物,根据各种食物中不同的养成分恰当的调配膳食来全面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

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

一般来说,三餐食物量的分配不应相差很多,午餐可适当多一些。

不吃早餐和暴饮暴食都是不合理的进食方式。

合理的烹调方法不但可以使食物美味可口,促进消化吸收,还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但应注意尽量减少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

例如,淘米时过度搓洗,高温油炸食品,新鲜蔬菜切碎后长时间用水浸泡和长时间熬煮等都会导致营养素的损失。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中医营养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食物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饮食调养、食疗、药膳等。

下面我们将就中医营养学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医营养学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饮食调养方法。

比如,虚寒体质的人需要多吃温热的食物来调养身体,而燥热体质的人则需要多吃清凉的食物来平衡体内的热气。

此外,中医营养学也强调饮食的季节性调整,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来调整饮食,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其次,食疗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药认为食物具有药性,可以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

比如,中医药认为蜂蜜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肺燥干咳;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气的功效,可以用来调理肝肾虚弱和改善视力等。

因此,中医营养学强调根据个体体质和疾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食疗。

此外,药膳也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膳是将药物和食物相结合,通过食用特定的药膳来达到治疗或调理的目的。

比如,黄芪炖鸡是一道常见的药膳,黄芪具有益气补中、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搭配鸡肉一起炖食可以达到补气养血、增强体质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涵盖了饮食调养、食疗、药膳等多个方面,强调了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以及食物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食物选择,可以达到预防疾病、调理体质的目的。

因此,中医营养学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中医营养学的内容,合理调整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营养学的基本观念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ppt课件

中医营养学的基本观念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ppt课件
收 降 补 散软 其中甘味食物居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 苦味最少。
甘味食物:补益和缓解疼痛、痉挛 咸味食物: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 酸(涩)味食物:具有敛汗、涩精、止泻、缩小便 辛味食物:发散、行气、活血 苦味食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降气 芳香性食物: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
Chap 2
(二)滋养作用
4、峻补法: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 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此法的运用,应注意 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需做到既达到补益目 的,而又无偏差。常用的峻补食物有羊肉、狗肉、 鹿肉、鹿胎、鹿尾、鹿肾、甲鱼、熊掌、鳟鱼、 黄花鱼、巴鱼等。
Chap 2
(三)延缓衰老作用
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生老壮死已
如皋的长寿现象与当地的环境、水质、 饮食结构及生活起居等有关。
➢ 食品——银杏、萝卜、长生果,茶干、荞麦饼。 ➢ 器用——草席、木屐、荞壳枕,瓦罐、铁锅、杉
木盆。 ➢ 艺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中国风筝四大产地、
中国篆刻三大流派,如皋皆居其一,其养年之功 尽可意会言传。 ➢ 目前,当地还保留着百岁巷、白头巷、健康桥、 益人桥,万寿堂、水绘园等与长寿、养生有关的 历史文化遗址,以及百岁碗、千家米等寿文化民 俗。
习称“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法、 方式,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的卫生制度。
提倡: 1、全面膳食,不偏食 2、不暴饮暴食,食量有限 3、讲究食物卫生清洁 4、饭前饭后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5、进茶进酒要适量 ---
Ch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4 、饮食宜忌
言忌较多,习称“食忌”、“食禁”,得当则为 宜,失当则为忌。
Chap 2
六、饮食应用禁忌
广义:食物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 病情,以及饮食配调、用法、用量 等方面。

中医养生带给我生活的启示

中医养生带给我生活的启示

中医养⽣带给我⽣活的启⽰中医养⽣带给我⽣活的启⽰俗话说,“⾝体是⾰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从⼩到⼤听过⽆数次,⾝边关⼼你的⼈也常常不忘提醒及注意你⾃⼰的⾝体。

但是我们只知道盲⽬地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对于如何合理地搭配⾃⼰的⽇常饮⾷和来那个号的饮⾷习惯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可以说⼤部分⼈对健康养⽣却知之甚少。

为了解更多,我选修了《中医养⽣学》这门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得我也对养⽣有了⼀个全新的认识。

下⾯,我就以下⼏个⽅⾯谈谈中医养⽣带给我⽣活的启⽰:⼀、饮⾷⽅⾯饮⾷调养应遵循“调养⽓⾎,协理阴阳”的原则。

《黄帝内经》中有“⾷饮有节”和“谨和五味”法则,这也是中医营养学⼀直所恪守的原则。

前者要求对饮⾷的内容、⽤量等要有节制,不可恣意贪⾷;后者要求饮⾷内容应注意调配,防⽌内容单⼀或偏⾷。

这⼀点也是做到饮⾷宣忌的重要⽅⾯。

平和体质的饮⾷调养的第⼀原则是膳⾷平衡,要求⾷物多样化。

《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五⾕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味和⽽服之,以补益精⽓”。

这也是中国传统膳⾷杂⾷平衡观。

在平衡膳⾷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味调和,不可偏嗜。

第⼆,顺时调养,⽣态平衡。

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饮⾷,保持⼈体⾃⾝、⼈体与外在环境的协调统⼀,以维持体质平衡,保持健康,防⽌疾病的发⽣。

在春季,阳⽓初升,应摄⼊升⽽不散,温⽽不热的⾷物,不宜过⽤⾟热升散之品。

宜多⾷蔬菜,如菠菜、⾲菜、旁菜、春笋、荠菜等轻灵宣透、清温平淡之品等;夏季阳⽓隆盛,若⽓候炎热,⼲燥少⾬,汗出较多,易耗⽓伤阴,宜清补,应选⽤⼀些益⽓养阴的药膳及清热解暑,清淡芳⾹之品,不可⽤过度寒凉之品,沙参⼭药粥、沙参⽼鸭汤等都为不错的选择。

长夏为⼀年之中湿⽓最盛德季节,宣⽤淡补,即清淡渗湿利⽔之品及⼀些芳⾹祛湿的药膳,如茯苓、⼭药、莲⼦、薏⽶、扁⾖、冬⽠、丝⽠等利湿健脾之品及湿消暑汤、绿⾖薏苡仁粥等药膳。

在秋季,阳⽓收敛,阴⽓滋长,为了保证机体相对平衡状态,宜⾷⽤家禽⾕类⾷物,如阿胶、五⾕、鱼虾、家畜、家禽等。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营养学的内容有哪些首先,中医营养学强调“食疗”,即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

中医营养学认为不同的食物性味归经,有温热寒凉之分,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

比如,寒性食物可以清热解毒,温性食物可以温补阳气,酸性食物可以收敛固涩,甘性食物可以补益脾胃。

因此,中医营养学提倡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来调整饮食,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其次,中医营养学还注重饮食的节律和禁忌。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活动有阴阳虚实、寒热盛衰的变化规律,而饮食也应该顺应这种变化。

比如,早餐要清淡易消化,午餐要丰盛营养,晚餐要清淡少食;冬季要多食温热食物,夏季要多食清凉食物;女性经期要忌食寒凉生冷食物,男性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这些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对饮食的合理安排和禁忌规定。

此外,中医营养学还强调“药食同源”,即一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

比如,大枣、枸杞、黄芪等常见食材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补药”,具有调补益气、滋养肝肾的功效;而莲子、山药、百合等食材则被称为“清药”,具有清热润肺、养阴润燥的作用。

因此,中医营养学提倡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最后,中医营养学还注重饮食与季节、地域、个体体质的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季节和地域对人体的影响不同,而个体的体质也各有差异,因此饮食也应该因人而异。

比如,北方冬季寒冷干燥,适宜多食温热食物和滋阴润燥的食材;南方夏季炎热潮湿,适宜多食清凉生津的食材。

而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应该多食补益食物;对于体质偏热的人来说,应该多食清热食物。

这些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对饮食的个性化调整。

综上所述,中医营养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食疗、节律禁忌、药食同源以及个性化调整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中医营养学的理念,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营养学之我观
初识中医营养学,老师讲解了营养名词的由来:营,即经营,营造;养:养护,补养。

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近百年来,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其中一门与营养学性质相近的学科被译为“营养学”,而实际上,我国固有的中医饮食营养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成体系,渗透于中医各科之中。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运用食物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一门学科,涉及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中医营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借助自然之力调节人的机体功能。

与其他学科一样,中医营养学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其起源来说,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需要。

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品尝,逐渐分清药物和食物的区别,将有治疗作用的动植物均归于药物,能饱腹充饥,对身体有益的动植物均归于食物,因此在医学史上有“医食同源”的说法。

古代的时候,古人通过钻木取火将茹毛饮血的生食转变为熟食,为人类增进健康创造了条件,这是一大进步。

商代,相传伊尹精通烹调,同时善于配制各种汤液治病,原料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即是调料,又是发汗解表、宣通阳气、温胃止呕的佳品。

此时中国传统营养学已经初具雏形。

至周代,据《周礼·天官》所载,食医位居疾医、疡医、兽医之首,可见当时朝廷非常重视饮食养生和治疗问题。

这标志着中国传统营养学已形成制度,比西方营养师早了2000多年。

即从起源上面来说,中医营养学的内涵或者说是历史渊源就远远领先于西方的学说,只是经验主义没有有效归纳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也缺乏了明确的概念。

中医营养学中医营养与食疗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很有特色的一个新学科。

说他传统是因为她的基础是中医药理论,说她现代是由于她同时也结合了现代营养学。

中医营养治疗学就是利用食物和药用性食物的性味、功用及其所含的营养成分,通过合理的加工烹调来调理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学科,就本质而言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的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或促进机体康复及延缓衰老为目的,食、药、养、疗结合的一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边沿学科。

中医营养学以传统的中医思想为指导,其核心的观念自然也是以预防为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为主导的。

中医历来强调主张“治未病”,预防在先。

能治未病者,可谓上工。

治未病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未病防病。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

全面膳食、饮食有节、调和五味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其二,既病防变。

即考虑疾病未来发展的趋势,治疗于未变之时,防止疾病向坏的方面转化。

整体观念包括了两个含义。

其一,人与自然的整体观人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饮食须顺应四时的变化,否则易患疾病。

其二,人体自身的整体观人体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的各个方面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传统营养学的另一特点,是由辨证与论治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所组成。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题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目的。

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各个时期,其体质及气血盛衰也有所变化,进行饮食调治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四个方面,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四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或孤立。

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饮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所谓“无病强身”,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不同的。

中医
饮食治疗,习称“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

它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十分丰富,是为中医天然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食疗内容渗透在中医各科中,食疗方法和方剂丰富多彩,近年来,中医食疗成果已有不少被现代科学所证实,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如应用芹菜防治高血压病;应用燕麦防治高血脂症;应用红枣防治贫血症;应用木耳防治眼底动脉出血症以及用百合、马齿苋、苦瓜等防治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疾患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医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

它包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正确选用饮食,且提倡全面膳食和节制饮食。

中医食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是中国饮食文化和医药文化的结晶,如前面提及的食物应用的规律和方法(如食物的量、次数、时间、季节等。

);全面膳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讲究食物卫生清洁;进茶、进酒适量,把与饮茶、饮酒有关的活动纳入饮食文化范围之中,以达到情志养生的效果。

现在的中医营养学为什么能得到广泛的关注,从根源上来说,是因为现代人由于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开始转向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健康,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积历代经验总结,经现代科学求证,对于健康的必需条件当前普遍认为,第一是精神因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提高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第二是营养状况,要有营养知识,并且努力做好;第三是运动水平,要不拘形式的做到多运动,劳动不完全等同于运动,运动量不足,热量消耗不了,是导致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第四是医疗条件。

上述三条做到了,仍会有问题,就要去看病,现代医疗条件也是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

四条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是万能的,任何时候都应讲求多种有利因素的积极协同作用。

国际上流行一种说法:三高饮食造成了现代文明病。

其实还有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膳食纤维)作怪。

很多人对这六大营养要素不了解,当然做不好营养平衡,甚至有不少人将营养与蛋白质画等号。

由于微量元素与人体关系的研究一步步的深入,生命科学有了长足的进展,以前原因不明的不治之症,通过微量元素的研究找出了病因。

四大地方病——甲状腺肿、克山病、大骨节病、氟骨病无不与微量元素的短缺有关。

此外,食管癌、鼻咽癌、肝癌高发区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的特点,也与当地的土壤、水中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有关。

微量元素在保护人们健康和防病治病方面,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举足轻重的。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

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

有些水果的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解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

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酯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

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

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通过学习,我得到的不只是中医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加强了我对营养方面的兴趣,因为她令我懂得了很多关于营养的常识,使我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