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育观(二)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之三观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之三观的更新。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师观(二)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师观(二)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可以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为:11月5日。
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1.教师职前专业发展阶段(1)专业教育教师职前专业教育,是指培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特别的专业素养的教育。
(2)专业实践教师职业是在基础教育学校实践领域进行的专业活动。
2.教师入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人职专业发展阶段,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阶段。
中学教师的人职专业发展,可包括三个方面:(1)岗位专业的学习中学教师入职专业发展阶段上的岗位学习,就是中学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作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2)团队活动的参加教师的专业活动,不是教师个人的活动,而是团队活动。
(3)岗位经验的积累岗位专业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新手教师在岗位实践,不断地对自己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的过程。
“教育反思”是教师岗位专业经验积累是否有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3.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阶段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是指经历了入职专业发展以后,教师专业的继续发展。
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可以用“终身”发展来表达,教师应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使这个发展阶段持续到教师退休之时。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正规的专业教育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指在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全日制的、系统的教育,并且专业教育的结果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及教师资格。
2.非正规的专业教育中学教师非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指不是由教师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以最终获得学历、学位为目的的教育,而是直接谋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
3.校本专业发展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在任教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正面表现:无偏见;关注所有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反面表现:分重点班非重点班;优生与差生;只关注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正面表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均衡配置反面表现: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主科与副科(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
正面表现:发现、发展学生特长;因材施教反面表现:忽视差异性,扼杀独特性(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面表现:鼓励创新,带学生去实践;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反面表现:灌输式教学,扼杀学生想象力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一、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一言堂”转为“多言堂”。
正面表现: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主体,自主、合作和探究反面表现:传统教学,满堂灌(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正面表现: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反面表现:只注重知识本身(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经历学习过程。
正面表现:重视学习过程、教师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过程反面表现:只要求掌握知识,不注重学习过程、重成绩(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以人为本正面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培养反面表现:只关注学生成绩,忽视情感培养考题再现1.某初中二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同时任教本班英语学科,为了提升班级平均英语成绩,总是借着“辅导学生”的幌子,任意占用音体美等学科的时间,王老师的做法(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教育观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教育观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是对教育的目标、价值、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基本态度和信念。
它是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认识和判断的集中体现。
一个人的教育观决定了他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的选择。
教育观的内容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任务、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的方法等方面。
二、教育观的重要性1. 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动力。
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可以引导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
2. 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育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教师的教育观决定了他对学生的认识和期待,进而影响着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 塑造学校文化。
教育观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共同的教育观能够形成学校的共识和价值追求,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三、如何构建自己的教育观1.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观的形成离不开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从而有力地支撑起自己的教育观。
2. 增强实践经验。
教育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教师应该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观。
3. 借鉴他人的经验。
教育观的形成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思考。
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育观,并加以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4. 与时俱进。
教育观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研究学科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轻松记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的秘诀
教师资格证:轻松记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的秘诀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考点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从教师资格历年考题来看,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是材料分析题必考模块,现整理出职业理念部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学生考生学习和掌握。
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
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全面性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4)未来性“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一般来说,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育观是教师综合素质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个教师对于教育的认识和观念
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教育观进行
深入了解和学习。
首先,教育观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教育是一种有
目的的社会现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过程。
教育观
是教师对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对象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不
同的教育观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效果。
其次,教育观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而不断变化。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积极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
提升自己,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最后,教育观还包括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教育并非简单的
灌输和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培
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观是教师综合素质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学习和深化对教
育观的理解,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教育观,不断提升自己
的教育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教育观是指对教育的基本观点、认识和价值取向。
在教育领域,不同的教育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中,教育观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一、教育观的定义和作用教育观是对教育现象的客观认识和主观认识。
它是教育学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种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价值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教育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观指导教育目标的确定。
不同的教育观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取向,例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为目标的问题解决教育观等。
其次,教育观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内容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以发展学生艺术素养为重点的艺术教育观,以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和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教育观等。
再次,教育观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育观构建了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体系。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公民教育观,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为目标的人文教育观等。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常见的教育观1. 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它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素质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2. 行为主义教育观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外在表现,注重塑造和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它主张通过奖惩制度和条件反射理论来引导学生行为。
3. 发展主义教育观发展主义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和潜能释放。
它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观、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两全一发两重点)(1)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素质教育倡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不仅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一种民主的教育理念(2)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应该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3)个性发展。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与教育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差异,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兴趣、需求,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5)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学生观(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学生与成人之间也有这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独立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同伴反动进身,三个角色)(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应该有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要走终身学习之路,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2)勤于反思。
教师要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新知,成为经常反思的教育实践者。
(3)团结协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之间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就是一种同事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为学生做好示范,努力成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时可以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命题考点分析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命题考点分析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可以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为:11月5日。
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第一节教育观人们无论是从事理论工作,或是从事实践工作,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当然从事教育工作也不例外。
为了使师范生或者是即将进入教师队伍行列的同行对教育观有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本节主要从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评价我国的教育现状来阐述。
命题点1:教育观与素质教育(一)教育观的定义教育观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教育观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它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种理性目标的形式陶)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具有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
它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化说明的作用,全体教职员工坚定地信奉这种价值观,就会凝心聚力,形成组织共识,分享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二)什么是素质及素质教育1.什么是素质所谓素质,就是指个体的先天禀赋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内化和积淀。
基础素质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第一,自然素质,分为身体和生理素质。
主要有身高、体重的正常发育,消化、循环、内分泌等主要生理系统的健康和良好发育,以及良好的运动和适应能力。
第二,心理素质。
包括直接承担人的认识过程的智力因素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及构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的智力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
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以及审美的知识和情趣等。
这三种素质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三观(中学)必背简答题及口诀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三观(中学)必背简答题及口诀三观: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五点)加粗为关键词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案例分析题)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案例分析题)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个性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要有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要长善救失、教学相长)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要因材施教)教师观一、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现代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教育观
教育观”属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模块知识。
该知识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中进行考查。
教育观是社会中人们对教育所持的观点看法。
我国教育方针规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学生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例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A. 开拓创新的理念B. 素质教育的理念C. 自主发展的意识D. 因材施教的意识2.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A. 全面性B. 阶段性C. 独立性D. 片面性3.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所中学开发了一组研学旅行项目,安排本校地理老师作为研学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学任务。
该做法体现的教育观是()A.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B. 关注育人的实践性C.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D. 重视学生的操作性4. 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归纳盘点《综合素质》重要的考点。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四类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3.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
(二)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唯一发。
(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2.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是学生研究的促进者(2)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当是终身研究的践行者口诀:五者一社区。
3.教师行为转变(1)在看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夸大尊重与赞赏(2)在看待教学上,新课程夸大匡助、指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看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夸大合作口诀:你我他它。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2020 年知识点:教育观第一章职业理念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察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求考生能依照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剖析和评论教育现象,可以针对我国中学教育职业理念中的问题进行必定的剖析和探究。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资料剖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考生需要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展开素质教育的门路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课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一节教育观高频考点概要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2. 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门路与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 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拥有的见解。
详细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因素及其属性和互相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余事物互相关系的见解,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见解。
( 二) 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以为,教育活动应该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令人的整体质量、全面素质获得提高。
即天生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公民素质为根本主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索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时机”。
(3)素质教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目标的核心部分。
实行素质教育就是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联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认可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别的基础上,从差别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要点的教育培育拥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材,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点。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教育观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之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
素质教育的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的现象,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9年,《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生动可持续、全体个性社新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外延1.纵向:贯穿各级教育(幼儿、小学、中学、高等教育)。
2.横向:贯穿各类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3.社会:贯穿学校、家庭和社会。
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1.宏观层面:国家政策1.中观层面: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学习过人】:(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微观层面:学校(1)学校管理者转变教育观念;(2)开展校外、课外活动;(3)做好班主任工作。
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对象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目的应试教育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应试教育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项选择)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 2 节职业行为(只单项选择)职业道德(单项选择+解答)第四章文化涵养12%(9)(只出单项选择)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 单项选择:每年固定29,2 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 资料解析: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归纳(一)素质教育观的看法(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 1 适龄少儿 6 周岁, 2 受教育机遇公正)(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爽朗、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平生可连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平生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资料解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资料解析题高分诀要: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夸耀,表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资料解析注:分条摆列、逻辑清楚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资料解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点)1、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拥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够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拥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拥有规律性(出单项选择)①序次性:要次序渐进,不能“拔苗滋生” “陵节而施”②阶段性:依照不同样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连结和过渡。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教育观2
2018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教育观2(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台。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个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教育观(二)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2.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
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学校管理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外,还有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中学班主任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
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素质教育观,激励每一位教师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
同时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育。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