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参考2)识字2 传统节日.doc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中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在小组中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四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内容——让学生自选。
在学法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3.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2】篇〗《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
《传统节日》这篇识字课文,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的。
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歌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来展开。
我预期的设想觉得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同学们学起来应该是很轻松的,正如: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就如:春节,对于这个节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无几,习俗更不用说了,现在每个地方的习俗已经变了很多,所以连春节要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贴对联的,孩子们还是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放鞭炮,这些是什么原因呢?对于春节的知识孩子们都是茫然,更别说其他的节日了。
(精编本)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3套(新)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
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部编(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3套(精品)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
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1】篇〗《传统节日》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
第八句和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易读易记。
上课伊始,我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分别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然后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逐句讲解,让学生在认识8个传统节日的同时了解各个节日的习俗。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学中我还进行了拓展,学生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对此较为感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增加了一个讲故事的环节,让学生在课上讲讲有关传统节日的神话故事,在这一环节,部分学生准备充分,所以表现很好。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指导学生读文,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含义,突破识字教学的重点。
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圈画课文中所写到的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并在评论区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再连线全班汇报交流,加深对韵文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除文中所讲到的习俗外,自己还知道的其他习俗,并通过播放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拓展延伸到民族传统节日,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日及民族习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2】篇〗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
【2020年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及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三、生字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利用偏旁识记“艾”与“菊”,“贴”与“赏”;结合图片识记“饼、舟、巷”这3个字。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朗读教学本课重点是读出节奏感和音韵美。
在识字的基础上,把握句内的停顿,读准韵脚,并引导发现规律,读出节奏感,体会韵律美。
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的节日,了解每个节日不同的活动形式。
3.语言运用对于“传统、乞巧、祭扫”这样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传统”,补充资料理解“乞巧”,借助图片理解“祭扫”。
可以通过与节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说话,再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正月初一)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月亮。
(中秋节,八月十五)(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贴、敬、转、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把儿歌中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3. 能背诵积累“十二生肖”。
【教学重点】1. 认识本课所有生字,会写 4 个生字“贴、敬、转、街”。
2. 了解儿歌中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把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知道七月七日是乞巧节(七夕节)。
教学过程活动一:读儿歌找节日1. 看图猜节日2. 读儿歌,认字词(1)重点识记“街”“巷”(2)发现词语读音特点3.找出节日在语境中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活动二:节日排排队1. 想想“排队”好办法2. 日历帮忙理时间3. 给节日“排排队”按时间顺序给传统节日排序活动三:我和生字交朋友1.记住生字好朋友(1)读准生词。
(2)记住生字“贴、敬、转、街”有办法。
2.我把生字写漂亮(1)观察结构和笔画。
(2)指导写好生字“转”。
3.写字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
活动四:记住十二生肖1. 看图,简单了解十二生肖2. 背诵积累,渗透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会写 5 个生字“舟、艾、热、团、闹”。
2.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 初步了解我国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1. 会写 5 个生字“舟、团、闹、艾、热”。
2.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
【教学难点】了解七夕节(乞巧节)的习俗教学过程板块一:节日习俗大探秘一、节日习俗对对碰1.边读儿歌边圈画节日习俗2.节日习俗对对碰二、了解传统节日习俗1. 我知道,我会说你最熟悉哪一个节日习俗?你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2. 不知道,问一问(1)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你有哪些不太了解(2)了解节日习俗重点:端午节、清明节、、乞巧节、重阳节3. 仿儿歌,说习俗4. 朗读背诵儿歌读儿歌、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板块二:其他民族传统节日我知道一、说说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傣族“泼水节”藏族“望果节”二、看图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板块三:识字游戏做起来一、一字开花组多词二、读儿歌,送生字回家1. 读一读三个小儿歌,想想生字填在哪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2)识字2传统节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2)识字2传统节日
《识字 2 传统节日》教课反省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议: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研究,使学生
获得研究的乐趣,进而培育学生主动研究的意识。
要充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
知识的论述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引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课。
《传统节日》这篇识字课文,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体现的。
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
口。
诗歌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来睁开。
我预期的假想感觉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同学们学起来应当是很轻松的,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倒是残忍的。
就如:春节,关于这个节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可数,风俗更不
用说了,此刻每个地方的风俗已经变了好多,因此连春节要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贴春联
的图片,孩子们仍是不知道,独一知道的就是放爆竹,这些是什么原由呢?关于春节的知识孩子
们都是茫然,更别说其余的节日了。
我们国家每个节日都要放假,目的就是让人民不要忘掉自己母国的重要日子。
但是,现在有一种广泛现象,城市里的节日气氛比农村还要盛大,节日滋味更浓,那么在这些偏僻地
区的孩子,他们不行能随时进城去过节啊,怎么办呢?只好玩着玩着就过了,比方端午,大
人们都处于忙碌的季节,能弄几个粽子吃一下就不错,其余的在电视上看看或许玩累了睡了
想都没想过,又何来知道风俗呢?
想到这儿忽然感觉心酸,他们大部分的知识就靠老师补给,老师说了,证明他们听过了,
回去能够看看电视,翻翻课外书,就这样而已。
1。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一、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会的识字方法认识记忆生字。
学生中通过拼音、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的方法认识生字,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记笔顺的方法记忆生字。
对于识记本课生字的重点达成度比较高。
二、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乞巧”我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乞巧”就是祈求心灵手巧,是乞巧节的习俗。
我们这个地区艾叶不常见,我通过展示让学生认识艾叶,知道插艾枝是端午节的习俗。
三、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通过指导学生读出几个节日和习俗,不同的节日分别读出欢快和悲伤的感情,使学生熟读、有感情朗读,为背诵课文打好基础。
四、通过让学生填空练习,指导背诵背诵课文。
通过看图说节日,读诗猜节日使学生掌握几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五、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前半部分学习生字词占用时间过多,学习课文时间太少,对于习俗学生只是一点而过,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对于传统节日的意义感受不深。
今后我会备课时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力争每节课都高效、精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2】篇〗本单元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四篇课文,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下说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在学习本文之前,我想通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感知传统节日的热闹、喜庆。
从而,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活动,再去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语文_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与教学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师院附中李忠海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识字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一)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大家在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
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春节贴春联、放烟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亮吃月饼,这些内容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民风民俗,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教者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课中合作交流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究多种传统节日的历,以及有关的美丽传说和神秘故事中的文化内涵,教者适时引出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各省贺岁对联和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以丰富活动内容。
在引导学生认识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的同时,体验节日文化的乐趣,感悟民风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大团结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传统节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3.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识字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一)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大家在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
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春节贴春联、放烟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亮吃月饼,这些内容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民风民俗,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教者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课中合作交流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究多种传统节日的历,以及有关的美丽传说和神秘故事中的文化内涵,教者适时引出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各省贺岁对联和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以丰富活动内容。
在引导学生认识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的同时,体验节日文化的乐趣,感悟民风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大团结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传统节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3.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3)识字2 传统节日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抓住学生不太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
在学生充分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再进行合作探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进行了朗读方法和识字方法指导,写字教学中,抓住学生容易出错的和不易记住的字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能够抓住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没能充分的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这些方面,还仍需多加努力。
【2020最新精选】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及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4、开火车读生字。
三、生字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1、开篇就将学生带入到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中,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2、在逐句的读文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大量生字词,并且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及相关习俗。
3、节日故事分享会的开展将课堂引入高潮,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讲故事为后面的写话打下基础。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个主题《过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主题下有三个内容,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活动和学做小纸粽,我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前两个主题。
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端午节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活动。
教师的授课应该从学生身边入手,对于学生而言,端午节的活动可能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我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讲端午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我多采用视频资料的方法,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够记住端午节的活动,为考试做准备。
对于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端午节的日期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年龄小,对于农历,公历了解的不多,我的突破口就是教他们看日历,能够看懂哪是公历,哪是农历,能够根据农历找公历,能够找到端午节的日期,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技能。
我的方法是在每个环节结束的时候出检测题,目的是加深学生的印象,那么在整节课讲完之后,出一张检测卷,对学生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题的形式多样化,更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为监测做准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第3篇】《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
应用的教学领域。
在端午佳节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做香包。
于是我自己先学折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折了下,她们都说比较难,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图,刻度必须精确。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
有关春分习俗的,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岭南风俗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
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师院附中李忠海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
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
《传统节日》这篇识字课文,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的。
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歌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来展开。
我预期的设想觉得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同学们学起来应该是很轻松的,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就如:春节,对于这个节日的日期知道的孩子寥寥无几,习俗更不用说了,现在每个地方的习俗已经变了很多,所以连春节要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算出示贴对联的图片,孩子们还是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放鞭炮,这些是什么原因呢?对于春节的知识孩子们都是茫然,更别说其他的节日了。
我们国家每个节日都要放假,目的就是让人民不要忘记自己母国的重要日子。
可是,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城市里的节日氛围比乡村还要隆重,节日味道更浓,那么在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不可能随时进城去过节啊,怎么办呢?只能玩着玩着就过了,比如端午,大人们都处于繁忙的季节,能弄几个粽子吃一下就不错,其他的在电视上看看或者玩累了睡了想都没想过,又何来知道习俗呢?
想到这儿突然觉得心酸,他们大多数的知识就靠老师补给,老师说了,证明他们听过了,回去可以看看电视,翻翻课外书,就这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