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对高师公共配器课教学的思考
唱 练 耳 音 乐 史 和 声 曲 式 复 调 等 多 门 基 础 课 程 要
求 学 生 必 须 有 比 较 扎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 开 设 配 器 课 有 其 重 要 的 意 义 在 配 器 课 教 与 学 能 直 接 反 应 音 乐 理 论 课 的 学 习 效 果 学 生 发 现 不 足 则 会 加 强 学 习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对 相 关 学
薯 中国最具黠力的音乐艺术杂志 涓
讲 授 演 奏 效 果 而 不 能 体 会 到 乐 队 的 真 实 感 觉 。 个 别 学 校 即 使 有 乐 队 也 未 必 能 演 奏 学 生 的 配 器 习 作 致 使 绝
大 部 分 学 生 的 习 作 只 能 无 声 的 被 搁 阐 述 进 行 联 想 所 以 总 会 产 生 空 洞 迷
生 的实 际状 况 的改进 首先 应该 调任
得较 好 的教 学效 果。
参考 t:
【】 王 1 宁 《 弦 乐基础教程》 管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2 0 1 IBN-9 0 8 S 7 8
7 04 022532 7 —
1
降 低 配 器 课 的 学 习 难 度 与
公 共 配 器 课 的
专 职 的 配 器 教 师 .从 事 专 业 的 配 器 课
教 学。 能够 根据 高 师的 公共 配器课 的
专业 配器 谭不 同 的是
教 学 目 的 是 掌 握 小 乐 队 写 作 的 基 本 原 则 与 常 用 手 法 所 以 要 求 教 师 对 教 学
做 以 下 调 整 只 讲 授 最 基 本 最 常 用 最 实 用 的 内 容 以 适 皮 中 小 学 开
上 工 作 岗 位 的 实 际 操 作 能 力 .提 高 他 们 对 管 弦 乐 作 品 的 理 解 与欣 赏 舱力 。
《配器游戏》教案:学会拟定游戏计划
《配器游戏》教案:学会拟定游戏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器游戏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拟定游戏计划,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配器游戏简介:介绍配器游戏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玩法。
2. 游戏计划的重要性:讲解游戏计划对于游戏成功的影响。
3. 拟定游戏计划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针对性的游戏计划。
4. 实践演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拟定游戏计划的过程。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拟定游戏计划的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配器游戏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玩法,以及游戏计划的重要性。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拟定游戏计划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反馈评价法: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拟定游戏计划的要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配器游戏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玩法的课件。
2.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的游戏道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评价表格:制定用于评价学生练习的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配器游戏的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配器游戏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玩法,以及游戏计划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游戏计划的拟定,并进行实际操作。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game plan,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拟定游戏计划的要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配器游戏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玩法?是否理解了游戏计划的重要性?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六、教学延伸:1. 拓展游戏类型: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配器游戏,了解其规则和玩法。
2. 游戏计划的应用:让学生思考游戏计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配器》教学大纲
《配器》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64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适用专业:音乐学先修课程:基本乐理、和声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配器》是音乐学、音乐教育和理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常规乐器(如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的性能、指法、记谱法、演奏特性及其表现力,进而对单一音色、混合音色及大型管弦乐队的统一、协调、平衡与驾驭能力;使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融合具备敏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独到的创新能力,以及对本土民族民间乐器的发掘、提炼、运用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和群众音乐辅导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小型管弦乐队的简易编配能力,传统简易管弦乐总谱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包括弦乐乐器组。
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色彩性及打击性乐器组和完整管弦乐队的编配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典派浪漫派印象。
派及民族乐派优秀管弦乐作品的能力与方法。
三、教学时数分配章次讲授内容讲授时数技能或实验时数总计时数第一章西洋管弦乐队乐器法 16 4 20 第二章小型民族管弦乐器法 16 4 20 第三章电声乐队 1 1 2 第四章乐队织体的层次 3 1 4 第五章旋律配器 2 2 4第六章乐队和声配器 3 1 4 第七章乐队低音配器 3 1 4 第八章钢琴谱配置管弦乐队 4 2 6 合计 48 16 64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西洋管弦乐队乐器法(20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西洋管弦乐队中管弦乐器的结构特点、音色音域、发音原理、演奏技巧以及在乐队中的作用,并能分析管弦乐总谱。
第一节弓弦乐器第二节木管乐器第三节铜管乐器第四节打击乐器第五节色彩装饰乐器第六节乐队编制与总谱格式第二章小型民族管弦乐器法(20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民族管弦乐队中管弦乐器的结构特点、音色音域、发音原理、演奏技巧以及在乐队中的作用,并能分析民族管弦乐总谱。
对配器这门课学习反思
对配器这门课学习反思
第一,字面含义配器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
这就说明,在分配乐器之前主要声部或结构因素已经基本确立(注意措辞,是基本确立)。
第二,拓展意义是指以单维空间到三维或多维空间的处理方式。
第三,配器的创造性,不在于染色和渲,而在于染。
前者可以被看成是基于骨架声部的活动(可以看成是看谱或背谱),后者则在基于骨架声部和结构因素基础之上的创造(可以看成是
离谱)。
也有学者用独立性装饰和非独立性装饰。
来形容配器理论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维度的配器情况。
研究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是配器法的主要课题。
良好的配器应通过各种乐器的适当组合,使音乐形象鲜明,并在音色,音量,力度,织体等方面取得平衡与对比。
配器法的学习一般有两种方式①按乐器分组,首先掌握弦乐队的写作,然后加入木管,作小型乐队的写作,最后加入铜管及打击乐器等。
②按音乐要素及织体层次,即按旋律,副旋律,和声,对位,伴奏等不同要素来探讨乐器的各种组合方案。
学习管弦乐法应该熟悉管弦乐名曲的总谱与音响效果,了解各个时期以及不同风格的乐队写作手法及其特点。
浅谈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屈慧莲 (1)
2008 NO.24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多媒体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课堂辅助教学手段也日渐丰富,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直观的形象,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辅助工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1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多媒体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把课本中的文字、画面和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以往形式单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多媒体手段的介入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兴趣。
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收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境界。
一个生动形象或过程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胜过教师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复的解释说明,为教师解除了沉重的负担。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文字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同时,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延续了上千年而没有多大新的变化。
多媒体的出现一则让老师感到新奇,引导督促他们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则学生对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灌输早已厌倦。
面对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不仅是好奇心的到满足,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甚至是制作课件的欲望。
因此,从客观上讲,它诱发了师生了解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多媒体教学在保持原有教学模式的连贯性外,还具有灵活改变教学内容、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不分地域的教学环境等优点。
在大力加强多媒体教学时,注意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目的的采取不同模式。
针对不同形式,优化教学过程。
因此多媒体教学也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改进了课程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配器课教学模式初探
《戏剧之家》2017年第15期总第255期高等师范院校配器课教学模式初探张超超(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配器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对管弦乐作品的理解及赏析能力,并能通过学习进行筒单的乐队编配。
但是,长期以来,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以期为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配器;教学模式;电脑音乐;微信平台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5-0154-02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配器课一般由乐器法、配器法、配器分析三部分内 容组成。
乐器法主要研究乐队的横向结构,着重介绍管 弦乐器的名称、音域、发音原理、各音区的音色特点及 技术性能等,以理论教学为主,是课堂讲授的重点。
配 器法主要研究乐队的纵向结构,着重介绍各乐器组的色 彩、音响的编配组织原则、各种织体类型的编配等,以创作实践为主,是教学的难点。
配器分析则是从宏观的 角度来分析经典的乐队作品,让学生对管弦乐队的纵横 结构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以往的配器教学一般都先教 授各个乐器的乐器法,然后才集中教授配器法。
在教授 乐器法的时候,只注重理论的介绍,缺乏创作实践的渗透, 等到学习配器法时,学生的乐器法知识已经基本遗忘,很不利于配器法的教学。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笔者在教 学中将乐器法、配器法和配器分析相结合,比如在介绍 弓弦乐器的乐器法时,同时介绍其配器法,通过对经典 的弦乐四重奏或弦乐队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弦乐器 的编配原则,并开始创作实践,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在学乐器法的同时学习配器法,由简及难、由小见大, 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模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行为习惯。
现在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最主要媒介就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目前主要通过腾讯 Q Q、微信、新浪微博等客户端进行一些碎片化阅读。
教师佩挂扩音器之思
E-mail:jxyglcn@表学占管涯2019年6月1日・83・教师佩挂扩音器之思张华清(南京晓庄学院,南京,210017)不知从何时起,在导游腰间常见的微型扩音器,竟然也佩挂到了教师们身上,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宛然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而今,随到一所学校,几乎都可看到教师腰挂“小蜜蜂”、嘴对麦克风、教室里“嗡嗡嗡”的景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学校大班额,再加上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个性张扬,课堂人多嘈杂,为实施正常教学,为维护课堂秩序,为加强组织管理,教师需要提高分贝,让每一个学生都听到,久之,嗓子就会出问题,导致咽喉发炎等。
为此,以扩音器扩音增量也就似乎成了必然。
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教师的一种自我保护,无可非议,甚至更人性化一点说,扩音器也应该由学校为老师配备。
教师是依靠语言工作的。
除了自我的学习、备课外,上课、辅导、谈心、管理等,无不吐言发声。
一天之中,千言万语,绝不为过。
此乃职业特点,性质决定。
既然选择,自当负起责任,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关照到每一个学生。
如此,疲劳用嗓,过度使用,就会逐渐形成职业病症。
作为教师,要学会自我保护,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发音技巧,学习科学的用嗓方法。
可遗憾的是,师范学校根本不开设这门课,不教这门艺术;上大学期间,忙着学知识、搞专业,时间紧不说,更缺少实践经验,不懂科学用嗓的重要。
以为说话再简单不过,张口就来。
按理说,走上教师岗位,应该好好补修一下。
但由于课业紧,任务重,再加上新手教师业务生疏,学校要么意识不到,要么怕耽误时间,不会专门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本人也就更不会注意了。
于是,就这样一路走下去,直走到当今境况。
实际上,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对新教师都会组织上岗培训,有的甚至跨度一年,但这种培训往往专注于通识培训,重理念、重知识、重读书发展、重生涯规划等,对于教师礼仪、教师情怀,尤其是教师职业素养,包括如何科学用嗓、如何借助肢体语言丰富表达等,一般不去涉及。
教师的发音,全凭自己先天的条件,扯着嗓子直来直去,难有技术含量,难有艺术价值。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背景通过对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课程定位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师范生具备信息化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课程定位和目标涵盖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
教学内容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良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价结果良好。
教学效果和评价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更新23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与当前教育技术发展脱节。
教材和教学资源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教育技术知识和应用。
教师缺乏对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了解和掌握,无法将最新的教育技术传递给学生。
关于高师专科学生选修配器课的几点思考
、
声 学 曲 式 学 等 各 相 关学 科 的 知 识 比 如 说 在 听器 乐 曲或 声 乐 曲时 不 仅 要 对 乐 曲 的 标题 或 歌 词 做讲 解 同 时 还 要 能 够 对 乐 队 或伴 奏 部 分
, , ,
、
。
,
加 以 分 析 这 样就 会 对 乐 曲 歌 曲 能够 有 一 个
比 较全面 的理解
。
,
兰 , .
学 实践 对 配 器 课 教学 内 容的 选 择 与 处 理 及 采 用 的 教 学方 法 作了 较 为 细 致 的 阐 述
一 开 设 配 器选 修 课 的 必 要 性 和可 行 性 配 器课 是 高等 师范 院 校 本 科 学 生 应 开 的
一 门作 曲理论选 修课 当 然 是 作 曲 专业 学 生 的 必 修课
, 。
,
这 样 就要 求 教 师
,
如 钢 琴 手 风 琴 铜 木 管 乐 弦 乐 民 乐 等等 这 些 学 生 在 学 习 基 本 乐 理 的 时 候 就 开 始 萌发 对 配 器 学 知 识 的 浓 厚 兴趣
, .
必 须具 有 一 定 的 配 器 方 面 的 知 识 以 提 高 当 前 这 些 活 动 的 整 体音 响 效 果 这 对 培 养 和 发现 中 学 生 中 的 音 乐 人 材 乃 至 提 高 高 校 生 源 质 量都
.
当 然不 能 急 于 求成
,
要 在 鼓 励 的 前 提 下 启 发 教 育他们 首 先 必 须 学
会 有很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所 以 在 大 学 专 科 学 生 中
开设 配 器 课 就 是 要 解 决 这 样一 个 实 际 问 题
, , 。
。
谈配器法教学中几点问题
蔌 放唷. 高教
Sh aanxl aovu・ aoi o Ji G i a
文化 艺术
赵 海 花
【 摘
谈配器法教学中几点问 题
要】配器课程是各大音 乐学院理论 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 要培养学生对音 色、 音响组合的敏锐判断力和探 索管弦乐
队 组合 的创 新 能 力 , 高 学 生 管 弦 f 创 作 的 能 力 。 器法 不 仅 是 一 I 技 术性 很 高的技 能,也 是 创 造性 、 新 性 很 强 的 艺术 . 提 t . 配 ' 1 创
【 关键词】配器法 乐 器法 管 弦乐队 音色 “ 管弦乐 队配 器法”是西 安音乐学 院作 曲 与作曲理论专业 、 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学生 的必修课 , 与和声学 、 曲式 与音乐作品分
邀请 管弦系同学现 场演示 , 来增强课堂 上对乐器构造 、 二 音响的直
观感受 ; 再者 , 提醒同学 在学 习乐 器法 时要 多交 几个 管弦系 同学 做朋 友 , 去琴房触摸乐器倾听 音乐 , 在表演专业 同学 的讲 解下从
师在针对教学对象音乐素质 的不 同, 合上述著作的特点 , 综 总结 提升归纳出一套普遍运用在配器实践中的 自编教材 。
出现 的几点问题加 以说 明。
教 材 的 选 择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管弦乐队接近现代乐器分组 ,铜管组用 两个
自然音 的圆号后期加入小号 , 木管组 多用 双簧与大管 , 长笛 与单
簧少用直到晚期才加入 ; 贝多芬时期扩 大乐 器音 区 , 弦乐从 L 像
把位扩到十一把位 , 低音 提琴 声部 与大提分 开 , 加强铜 管组 的使 用并加 入了长号 , 木管组确 立为单独 一组 , 形成双管 编制 ; 浪漫 派初期 弦乐 出现拨奏 , 打击乐组 确立 , 增加 了大鼓 、 小鼓 、 = 义、i 角铁 等 ; 浪漫派晚期 , 铜管 组有了活塞 能吹奏半音 , 管乐组 变形
对高师配器课的思考(全文)
对高师配器课的思考B配器法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音乐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但由于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使高师配器课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有许多脱节之处,其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原因很多,如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师资缺乏等等,但认真分析起来看,实际上是我们缺乏正确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定位问题。
一、高师配器课的现状与分析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配器法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配器法方面的知识,以便日后在实践当中利用这些知识进行乐队编配以及小乐队的训练,尝试进行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但现实的教学状况却不尽人意。
笔者认为形成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配器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作用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对于一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生应具备哪些配器知识、能力和素养才能胜任基础音乐教学实践工作不够清楚。
大部分的高师音乐院系(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教育)系),都采纳了作曲理论专业的教材,即便是一些自编教材,教师也是借鉴音乐学院理论作曲专业的教材来编写的,不同程度的存在照搬或移植作曲专业相应教材和内容的做法。
这种教材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是相当困难的:由于大部分教材的理论体系都照搬移植,教学方法上也缺乏必要的改革,导致教学与实际不相适应的结果,使学生产生了畏学、厌学的情绪,认为配器法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二)缺少师资且部分师资水平不高。
不少院校没有配器法课程的专职教师,有的院校配器法课程的教师是由其他音乐理论课教师兼任,且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乐谱,钢琴,或是一些音像资料进行教学,缺乏细致、具体的与乐谱相对应的音响效果;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在教学手段方面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形式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材+黑板+粉笔+钢琴”传统授课方式。
搭配中教学实践思考(3篇)
第1篇一、引言搭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搭配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搭配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搭配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搭配教学的现状1. 搭配教学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搭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搭配教学,并尝试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2. 搭配教学的方法不断创新为了提高搭配教学的效果,教师们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情境法、比较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搭配教学的质量。
3. 搭配教学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教师们开始关注搭配教学的效果,并尝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搭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教师在搭配教学中,仅关注词语搭配,忽视了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方法单调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如讲解法、练习法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不合理部分教师在评价搭配教学时,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搭配教学的对策1.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搭配教学中,应注重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实际意义和感情色彩。
例如,在学习“美丽”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美丽的景色”、“美丽的女孩”等,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搭配。
2.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情境法、比较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高山”一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词语的搭配。
3. 完善教学评价教师在评价搭配教学时,应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非单纯关注成绩。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管乐配器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管乐合奏在各类演出和比赛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管乐配器能力,我参加了由某知名音乐教育家主讲的管乐配器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管乐配器的技巧、方法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管乐合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管乐配器的原则和方法3. 管乐配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4. 管乐配器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案例三、心得体会1. 管乐合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讲座,我了解到管乐合奏是一种由多种管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等特点。
在管乐合奏中,各种乐器之间既要保持和谐,又要突出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配器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配器技巧。
2. 管乐配器的原则和方法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管乐配器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均衡原则:在配器过程中,要确保各种乐器的音量、音色、音域等方面保持均衡,避免出现某些乐器过于突出或过于隐晦的情况。
(2)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音量等方面的差异,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3)和声原则:在配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声效果,使和声与旋律相得益彰。
(4)动态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情感和节奏,合理运用强弱、快慢等动态变化,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5)空间原则:在配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使音乐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感。
3. 管乐配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讲座中,主讲人针对管乐配器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1)音色不协调:通过调整乐器音量、音色搭配等方式,使乐器之间保持和谐。
(2)和声不饱满:在配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声效果,合理运用和弦、转调等手法,使和声更加饱满。
(3)节奏不稳定:通过调整拍号、节奏型等手段,确保音乐节奏的稳定性。
4. 管乐配器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案例讲座中,主讲人通过实际演奏案例,展示了管乐配器的技巧和方法。
声音和乐器配对教案反思
声音和乐器配对教案反思声音和乐器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音乐的魅力和韵味。
在教学中,如何将声音和乐器进行有效的配对,是每个音乐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声音和乐器配对教案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首先,声音和乐器的配对需要考虑音乐风格和曲目的特点。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目对声音和乐器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古典音乐通常需要清澈、柔和的声音,而摇滚音乐则需要有力、犀利的声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曲目和风格,选择适合的乐器和声音进行配对。
比如在演奏古典音乐时,可以选择小提琴或大提琴等弦乐器,这些乐器的声音柔和、悠扬,非常适合古典音乐的演奏。
而在演奏摇滚音乐时,则可以选择吉他或鼓等乐器,这些乐器的声音有力、震撼,非常适合摇滚音乐的演奏。
其次,声音和乐器的配对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天赋和特长,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乐器和声音进行配对。
比如有些学生的音色较为清澈,适合演奏高音乐器,而有些学生的音色较为浑厚,适合演奏低音乐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色特点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他们的乐器和声音进行配对,让他们在演奏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验。
另外,声音和乐器的配对还需要考虑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
在一些学校或教学机构中,可能会受到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比如乐器种类有限、声音设备不足等。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声音和乐器的配对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也能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和体验。
最后,声音和乐器的配对还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声音和乐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声音和乐器的配对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情感和表达方式,通过声音和乐器的配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等师范院校器乐课教学改革探究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高等师范院校器乐课教学改革探究黄文婷(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上饶334000)摘要:器乐课程是高等师范音乐教学专业当中的一门专业性较高的课程,优化相关教育内容、改善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措施直接关系着高等师范学院音乐教学的成功与否,也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
不过就当前情况而言,高等师范学校所设置的器乐课堂教学大部分都使用原来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内容,这对培养专业的器乐人才以及教学的健康发展来说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所以,从高等院校器乐课堂教育的角度出发,优化与改善相应教学内容和方式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等师范;器乐教学;改革;探究中图分类号:J6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240-01一、引言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其中对于音乐欣赏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于当前的高等院校的器乐教学而言,也需要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改变过去的陈旧教学方法,寻求一个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设置,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器乐教学水平。
二、将素质教学思想融入到教学进程当中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把全面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利用学校教学,将相关音乐知识转变学生们的内在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科学素质精神,提升与促进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进而帮助学生打下一个人生的优良基础。
在学校器乐教育进程当中,不但需要教授学生关于器乐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练习手段,养成其自我学习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当前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进程,亦或者是专业课堂教学抑或是现实教学,均不能在本质上达到这一点。
所以,需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融汇到音乐教学进程以及其教学内容当中去,以便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这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
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思考
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思考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教学一直是师范类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话题。
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环境的搭建和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四个方面重新对此课程进行思考,希望得到共鸣。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师范专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教师是教育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必须受到重视,才能够响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为师范院校或者师范专业的学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刻不容缓,其课程目的是使师范生能够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使师范生具备信息社会教师的基本技能。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约束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要求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就必须满足《标准》中的要求,具备相应的素质,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技能。
因此,在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目标明确,就是要培养《标准》中要求的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因此,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受《标准》约束,从《标准》要求的四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体系,重点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讲授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让教育技术为“新课改”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突显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基于主题的学习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设备使用总结
教学设备使用总结教学设备的使用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教学设备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总结教学设备使用的一些经验和建议,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教学效果。
1. 选择合适的教学设备在选择教学设备时,教师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来确定。
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教师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易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2. 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教师们在使用教学设备之前,应该先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
他们需要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并掌握常用的快捷键和操作技巧。
只有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情况和需求。
3. 合理安排设备使用时间教学设备使用的时间要合理安排,避免过度依赖设备或者过分依赖设备。
教师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间点来使用设备。
而在没有使用设备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其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来丰富教学过程。
4. 注重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教学设备的使用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而不是为了使用设备而使用设备。
教师们需要把设备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使用,让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们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设备的功能,提供多样化的教学体验。
5. 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教师们在使用教学设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他们应该定期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连接线和电源线等是否正常,并及时更换并修复损坏的设备零部件。
只有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够确保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总结:教学设备的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设备,并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
他们需要合理安排设备使用时间,并将设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它成为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配备教学设备方案
配备教学设备方案一、引言如今的教育已经逐渐跳出传统的教室框架,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配备适当的教学设备成为了教育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配备教学设备的方案。
二、提升教学效果配备教学设备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设备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多学习来源,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再次,使用互动设备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适应现代教育趋势现代教育强调实践与实际操作的结合,配备教学设备可以使课堂更加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通过设置模拟实验设备,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配备教学设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并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四、提高教师教育水平配备教学设备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电脑操作技能和教学技巧。
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会合理利用教学设备,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五、提供平等教育机会配备教学设备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差异经常导致学生的不平等,而教学设备可以弥补这种差距。
每一位学生只要有教学设备,就可以获得同样的学习资源,享受相同的教学待遇。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公平性,还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六、提升学校整体形象配备教学设备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现代教育注重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而教学设备正是硬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配置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还可以吸引更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与青睐,提升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作者:李泳良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4期【摘要】一直以来,配器课作为师范高校音乐系公共课之一,乃至作曲系专业课的学习中,都被认为是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不同地区的师范高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又将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本文将以广州地区师范高校音乐系的配器公共课教学为出发点,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总结配器在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并探索和思考可行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配器课;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管弦乐配器这门学科,作为音乐学院作曲系专业“四大件①”必修课程,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许多作曲家将其称之为“高级作曲”,可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进步,配器已不满足于专业课堂的教学,而逐渐步入公共课堂之中。
这种普及,一方面为高校公共课程内容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普及了管弦乐乐器和编配的知识;另一方面也相应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叶小玲在《对高师公共配器课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高师公共配器课的定位不准;教学手段单一;无相应教材和转任教师等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赵海花在《谈配器法教学中的几点问题》一文中,对乐器法和配器法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
毫无疑问,这些文章都对配器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研究。
笔者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配器教学经验和任教所在地区师范高校毕业生综合就业情况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力求为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的教学中提供一些新的可能和尝试。
一、面临的若干问题配器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中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是截然不同的。
专业课是以培养专业作曲技能为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写作独奏、重奏作品,还能够驾驭管弦乐队的写作和编配。
而公共课中,则以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管弦乐作品,要求学生对管弦乐器性能做基本了解,能够编配形式相对简单的重奏或合奏作品。
对于师范高校的音乐系学生而言,毕业后就业大多面向中小学,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师。
近年来,广州地区逐步加大对中小学音乐学科建设的力度,音乐学科的普及和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不仅民办学校,许多公办学校都建立起自己的合唱团、管乐团甚至是管弦乐团。
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师范高校的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编配能力,能够为在校学生编配简单的重奏合奏作品,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作为配器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地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在笔者的配器教学过程中,主要感受到以下所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不足是公共课学生普遍的现状由于公共课的学生多由表演、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等专业的学生组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在高校本科的招生考试中,除了作曲专业,鲜有对音乐分析这一能力的考察和要求。
这种分析能力的不足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不仅影响配器课的学习,还影响着曲式分析、和声和复调等其他共同课的学习,成为这几门共同课学习的拦路虎。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教师在配器课中,应当适当加强对学生音乐分析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应是长期的,贯穿于整个配器的教学过程中的。
(二)学生对管弦乐器的音色性能及乐队作品较陌生笔者在配器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摸底和测试,发现不少学生对管弦乐器音色及性能,甚至是常识性的知识都十分陌生,对一些耳熟能详的管弦乐作品也无法辨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专业视野过于狭隘。
钢琴专业的学生就只会研究钢琴演奏,声乐专业的学生就只会演唱歌曲等等,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术业有专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专业的研究上没有什么不对,但却非常不利于配器这门课的学习。
管弦乐队配器所包括的乐器种类十分多样,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拓视野,对各种乐器的性能都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和认知,不是专业胜似专业。
只有这样,在实际的配器过程中才能够有的放矢,做到心里有数,合理地、富有想象力地运用各种乐器。
其次,学生平常聆听作品的种类不够全面。
经过笔者粗略调查,大部分学生平时聆听音乐作品的种类都十分有限。
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聆听重奏、甚至是乐队音乐作品。
当然,笔者无意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审美喜好,但这无疑影响了配器的学习,试想,连乐队作品都没怎么听过,又谈何欣赏、编配、甚至是写作乐队作品?再次,对听觉能力培养的缺失。
这里的“听觉能力”,指的是对乐器音色的识别能力,这当中包括乐器独奏的音色、乐器组的音色及混合音色等等。
无论在音乐学院还是在师范高校音乐系,都设有视唱练耳必修课程。
但视唱练耳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方面的听觉能力,而几乎没有在对乐器音色识别方面进行听觉的培养和锻炼。
在音色识别上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了配器课程的学习,给学生增加许多负担,这也是令许多学生觉得配器“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缺乏重奏或合奏经验许多高校音乐系由于专业设置、生源等因素的限制,无法组成学生乐团,学生很少有机会能进行重奏或合奏的实践。
对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只一味地进行独奏的学习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重奏或合奏的经验,学生不懂音乐层次的效果,不懂声部间的合作,对多种乐器混合在一起的音色更是没有概念。
没有重奏或合奏的锻炼,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影响是很大的,亦有许多理论文章论证过这点,同理,对学习配器也具有同样的影响。
二、如何改善根据在实际配器教学中所产生的上述几点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综合分析能力无论是理论专业还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综合分析可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
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懂得如何分析音乐作品,才能把握作品的结构、思路、声部关系,从而理解作品情绪和细节的处理,进而发展出新的带有个性的演奏处理方式。
对于理论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配器作为作曲理论之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作为高校的公共课,更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分析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多激发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如在分析旋律时,是否能激发学生对旋律听觉的感受;对音色的感受;对旋律调式调性的感受;对旋律线条走向的思考;對旋律结构的思考以及对旋律高潮点的思考等等。
让学生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举一反三。
当然,对于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只分析旋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包括织体、和声、曲式结构、对位声部等等众多因素的分析和思考。
建立起对音乐分析的习惯和能力,为配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配器的应用和处理也就变得更得心应手了。
(二)培养学生对音色的感悟能力如果说对音乐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学习配器的基础,那么对音色的感悟能力的提高能让学生更好地驾驭音色的使用,在配器的过程中更准确地使用音色表达乐思。
笔者认为,在配器的学习过程中,能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音色的感悟能力。
第一,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手段。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是最为便利的手段之一。
在配器教学中,应配合大量视频和音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感受作曲家对音色的把控。
让学生养成“听”的习惯,不仅在课上,特别是在课后更要多听。
通过听,来加深对音色的印象;通过听,来分析音响层次的逻辑;通过听,来感受织体“薄厚”的安排等等。
听的多了,能够逐渐建立内心听觉,在配器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反映内心所想的音色。
在计算机中使用相应的音序器软件,也同样能模拟真实的乐器或乐队效果,这已在许多文章中得以论证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应越来越有效地运用到配器教学之中。
第二,“采风”等实践活动。
这里的“采风”不仅仅代表田野考察,泛指所有的实践学习。
如观摩管弦乐团排练、观摩录音棚的录音过程,也包括田野考察,与民间的艺术家面对面接触和学习等。
这种观摩和学习是直观的,能让学生加深对配器的理解和认识,也能让学生接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当然,各式各样的“采风”学习也存在现实问题,比如组织、经费等,这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详尽地统筹。
第三,“互动式”教学。
在配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安排学生或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向演奏员提问,得到及时的反馈,我将其理解为“互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对配器的学习有极大的好处,能让学习者直观地感受乐器的性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学习者的疑问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什么内容易于演奏,什么内容难演奏,什么内容无法演奏,一目了然。
演奏家还能从自身角度出发,跟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知道演奏家的切实想法等等。
(三)积极组织学生组成乐器组合,进行观摩学习在表演专业的主科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演奏观摩学习已成为常态,这也为配器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在学生缺乏重奏或合奏经验的背景下,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组成乐器小组,演奏优秀的配器作业,从实际演奏中体验配器的声部构成和音色组合。
这些乐器小组同样可以借鉴表演专业的教学方式,定期进行演奏观摩学习,一方面学生自己的配器成果得以展示,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经验,让他们懂得从演奏员的角度来看待配器的构成,从而更好地为配器的学习而服务。
三、总结配器课虽然在高校中作为共同课,但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特别对于许多地区师范高校的毕业生而言,其应用价值更是无可取代。
笔者仅结合自身配器教学的实际经验及任教地区师范高校毕业生的综合就业情况,在文章中提出几点教学思考,这在整个配器教学体系中还远远不够。
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学校自身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方式也受诸多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如何让配器课的教学更灵活、更精彩、更实用,让“老大难”的配器课易于学习和掌握,成为每一位配器教师应当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注释:①作曲专业“四大件”代指和声、复调、配器、曲式分析四门专业学科。
②杜洁欣、易小红《多媒体方式下的高师〈配器〉教学探索》;黄志鹏《用音乐科技解决配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梁威《电脑音乐在传统配器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等。
参考文献[1]房晓敏.配器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赵海花.谈配器法教学中几点问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3]叶小玲.对高师公共配器课教学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1.[4]黄志鹏. 用音乐科技解决配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乐器,2008.[5]蒋长清. 〈配器〉教学与电脑音乐技术[J].黄河之声,2010.[6]杜潔,易小红.多媒体方式下的高师〈配器〉教学探索[J].黄河之声,2008.[7]梁威.电脑音乐在传统配器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