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课件
一个开始 标志:五四爱国运动 一次合作高潮 :北伐战争 一条正确道路 : 井冈山道路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遵义会议
两次失败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13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 原因 败 根本原因: “左”倾思想的错误指 挥 —1936.10 起止时间:1934.10
中 时间: 国 工 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 农 红 重大意义: 军 长 胜利标志: 征
胜利意义: 长征精神:
经过:
1936、10三军会师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4、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第十一课
开始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 第 开 1924年、孙中山 创办黄埔军校: 一
主要对象: 次 主要活动 国 简况: 北伐战争 共 合 战果: 作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 民 失败表现 革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命 )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建立时间: 1924年5月 (2)地点: 广州黄埔 (3)创办者: 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
新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民 主 主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义 革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命
1949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3、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D、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发展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深入探究: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 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个“新”体现 在什么地方?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淄川区罗村中学卢桂淑2010年8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备课一、本单元主要内容综述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承继了新文化运动精神的命脉,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
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由一种理论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4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大革命失败了。
之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并把革命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使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中国共产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通过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课标精析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学生游行队伍上海各界声援学生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是战胜国之一,派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但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国家领土主权的正义要求,却遭到列强的拒绝,特别是关于山东问题的处理方案使得举国震惊、群情激奋,由此成为引发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
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中心在北京,3000多名学生于5月4日举行了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虽然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但他们的爱国行为得到各地学生纷纷响应,爱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运动,全国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蓬莱经济开发区中学 王为群
知识目标:识记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 山会师、长征及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 了解历史人物活动。 能力目标:填写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 单元线索,用图示法掌握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使学生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的思想观念,认识中国革命道 路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的 产物。
单元简介
基本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 (时间:1919年—1949年),被称为现代30年。 单元起止时间: 开始——五四运动(1919年) 结束——长征胜利(1936年) 主题知识: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北伐战争 国共对峙 红军长征
第11课 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 学生 工人 __________(主体:_____+_____; 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性质:_________________) 中共成立 资产阶级政权 奋斗目标:推翻___________,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 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 工人运动 中心任务:领导________
第12课 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 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________(作 国民革命军 用:培养军政人才,为__________
建立奠定基础)——北伐战争(目 北洋军阀 的:推翻_________,统一全国;结 珠江 长江 果:从____流域打到____流域,迁 武汉 都____)——国民大革命失败(国 共第一次合作结束)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教学设计
3.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一次奇迹。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红军能够取得“行军”胜利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仔细听歌,思考并回答问题:为民做主谋幸福。
选用《因为有了共产党》视频歌曲,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自主复习
结合学习指导41页课标梳理1.2.自主梳理知识。
依据学习指导41页课标梳理1.2.自主梳理知识,并标注重难点知识。
通过自主复习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重现。
训练应用
读十九大报告,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3.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所作出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
教学难点:用史实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教学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1.请欣赏视频歌曲,回答问题:歌曲反映了哪个政党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工人阶级。2.新民主主义革命。
使学生对本单元形成轮廓,明确复习主题。
过渡
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国革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呢?我们首先走进时事:2017年10月28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回顾了我国的革命历程和建设历程。我们一起走进十九大报告,重温党史。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_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概述】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而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再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危难的长征途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1.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识结构】共产党的成立长征标志【真题解析】1、【2002湖北黄冈】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
因为只有理解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否完成,才能确定它是否失败,因此可以确定选项D。
2、【2002四川】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
因为只有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了解它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有新的阶级参与的革命,四个选项中,只有五四运动有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参与。
因此可以确定选项D。
最新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doc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检索课标基础知识五四爱国运动1、背景:(1)国内:①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根本原因)。
②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的推动(思想条件)。
(2)国际: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经过:(1)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2)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力是无产阶级(表明无产阶级已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4、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5、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条件:(1)内因: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诉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④干部基础: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外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2)内容:①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②中心任务: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7)国民革命运动1、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呼声2、准备:1)、国共合作:(1)条件:①必要性:二七惨案的教训。
②可能性:国民党是真正的革命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③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2)方针: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4)形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2)军事:1924年黄埔军校的建立(其办学方针是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__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学习重点:(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学习难点:(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学习方法:导学法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五四运动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时间:1919.5.4---6.28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主要口号:(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3)“废除二十一条”(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相关节日:五四青年节2、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内容:(1)党纲:奋斗目标(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领导机构:中央局(4)领导人:陈独秀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相关节日:七一建党节二、1924---1927 国民大革命1、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5地点:广州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等意义: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共5课时,课内4课时,课外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种艰难的历程。
我们将尽量使学生通过对几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把握,来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其次,在这一主题的学习中,使应注意充分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如影视资料、文艺作品、历史纪念馆、语文课本内容等,这些资源既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使学生对历史资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有所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第三,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五四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不畏困难、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4)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课件(共37张PPT)
考点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1936年)
第五次 博古
中央革命根据地
李德
遵义
红军三 大主力
吴起镇
基干力量
强调:遵义会议
①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②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 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 ③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 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1、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的是 ( ) A.“还我青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一声 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红旗温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4、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 (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 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 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中国的富 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下面民主革命探 索中,与孙中山有关的是( ) ①同盟会成立②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④第一次国共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共十年对峙) 周恩来 国民党反动统治 人民军队
15.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 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 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 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 路的事件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岳讲解
教与学的反思
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共享我的学习妙方:
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并作好讨论记录。各小组安排好记录员、发言展示人。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
时间
方法与措施
难度
2、独立或合作完成下表
特定日期
纪念日
名称
重大事件
重要意义
5月4日
青年节
7月1日
党的生日
8月1日
建军节
3、【请帮我忙】提交我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知能提升
五、知识梳理,小结巩固
15
7
小组代表讲解本组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展示讨论结果
时间
方法与措施
难度
一、阅读单元回眸:
二、思考、交流、对比:
1、本单元我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2、相互交流
3、小组间、师生间进行对比,确定最全面、最科学的归纳整理方向。
三、分组归纳整理
1、设计一幅本单元知识体系构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间、师生间进行对比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教
学
目
标
1.识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部分
2.学会用表格或简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学习重点
提高归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预见性难点
理清单元基本知识结构,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实际知识难点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
八历史科(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连滩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科(上册)讲学稿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型:新课执笔:王柳云审核人:凌日历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第____组 ____号任教老师(签名):_______ 【单元目标】1、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爱国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在“打倒列强出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2、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单元学法】:采取课前预习、综合总结、展示、比较、巩固练习等学法。
[单元知识] 原因: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伟爆发: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大五四运动结果:罢免三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意义:标志着革命的开始开标志:新端中国共产党组要内容:确立了党的、;选举了党的民的诞生意义:宣告了的诞生主创办:1924年5月,创办主黄埔军校: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第一所革命军校义影响:为国民革命军德建立和的胜利奠定基础革时间:年7月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目标:吴佩孚、、的结果: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兴背景:蒋介石发动“”发革命政变起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间:年4月18日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时间:年8月1日八一南昌领导人:、、、等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星星之火产党创建、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开始可以燎原革命摇篮创立:1927年9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与毛泽东会师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原因:红军第次反“围剿”失利。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3、[08盐城中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4、[09德州中考]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5、[08芜湖学业]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6、[09河北中考]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7、[09烟台中考]右图是江泽民为南昌的题词。
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A.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8.[09黄石中考]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9、[09滨州中考]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
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红军过草地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教学反思:。
历史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今天备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八年级》,即中国近代史的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它包括四课内容:《第十课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十一课北伐战争》、《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本单元的起止时间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
一、课标要求:【内容标准】(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其中出现“简述”、“知道”、“了解”、“讲述”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识记层次要求。
出现“理解”、“认识”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理解层次要求。
二、教材分析:1、基本线索(主要线索):根据课标,这一单元我们是这样理解和把握的。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因此本单元的主要线索就是中共成立后是如何在艰难的条件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并且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共不断成长壮大,由幼稚走向成熟。
根据这一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构建起这一单元的知识框架。
2、知识框架:中共成立: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民国共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主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主义独立斗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革建立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命革命转危兴革命发展: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遵义会议)为安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与中国工人运动想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和组织条件。
中学历史八年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设计
中学历史八年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时间、主要事件及重要人物。
o学生能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炼信息。
o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o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理解革命先驱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的牺牲。
o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教学内容-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标志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作用。
-难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依据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讨论法:分组讨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资料等现代教学技术,直观展示历史场景,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多媒体资源:课件、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图片资料-实验器材:无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2.维持纪律:设定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提醒并适当处理。
3.激励学生: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了解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案
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红军战士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它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
单元课教案
单元课题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目标
知识,理解五四精神。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7.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题案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上首先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帮助学生熟记基本知识;然后突破本单元的重点知识,采取推介红色旅游城市的办法,各小组同学选择一个代表向同学们推介一个红色旅游城市,并说出推介的理由;再然后利用智慧大比拼环节帮助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最后将本单元的历史事件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背景下,从宏观上把握这段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党诞生的意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第八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九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二、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了解中共的成立及意义。
2、掌握公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战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相关知识;指导认识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采用不同斗争策略的正确性;掌握红军长征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三、单元学习重点1、五四的影响和中共的诞生2、北伐的胜利进军3、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四、单元学习难点1、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意义2、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4、长征精神是什么?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课时安排三课时一课一个课时课题: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主备人:郭丹兵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2.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外因素,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3.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中共成立对中共革命的影响。
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情感价值观:1.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五四精神值得一代代青年发扬光大。
2.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教学重点 1.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意义教学难点 1.历史事件发展顺序。
2.工人运动思想运动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就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学习主题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
它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结束于1935年红军长征的胜利。
大致分为二个阶段。
阶段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这场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它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国共次合作的实现,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
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但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次国共合作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不久就统治了全国。
第二阶段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领导工农大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27年,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支坚强队伍,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但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长征初期损失严重,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挽狂澜,提出了进军贵州的正确主张,避免了红军的全军覆灭。
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备课
一、单元内容:
本主题从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到红军长
征结束为止。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南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了解中共的成立及意义。
2、掌握公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战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相关知识;指导认识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采用不同斗争策略的正确性;掌握红军长征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三、单元学习重点
1、五四的影响和中共的诞生
2、北伐的胜利进军
3、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四、单元学习难点
1、五四精神和党诞生的意义
2、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3、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4、长征精神是什么?应如何继承和发扬?
五、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八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课时第九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课时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1课时第十一课:重温长征路——探究活动(二)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