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的几点建议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的几点建议(一)了解现状,提高认识,重视专业建设根据上面的分析,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高校“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现象的出现,以及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缺乏互动的客观存在。
了解到这一现状,是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的根本和基础。
面对这一现状,在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时,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的实践中,专业建设要依托于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学科建设资源,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科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中从意识上提高对专业建设的认识,是为了在实践中引起高校管理部门对专业建设的重视。
因此,高校管理者更应该从实际工作中重视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联系,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之中。
高校的学科建设不仅要重视在学科发展前沿的突破,以及学科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将学科建设中取得的学术成果尽快转化为本科教育中的优秀资源,要重视对领军性人才的引进,也要培养出一支有一定规模的科研与教学队伍;要重视学术队伍的科研水平及其教学能力;学科基地的建设,既要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能够发挥其教育功能。
这样既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放在合理的位置,有利于高校整体的建设与规划,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张颖刁婥等)(摘自《继续教育研究》 2010年第10期)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科、专业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本概念,有着相近的内涵,因此人们常常把“学科”、“专业”相混淆,也经常把“学科专业”作为一个词语使用。
“学科专业建设”也经常见诸于各类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
为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不同认识。
本文对学科、专业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以期对人们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有所帮助。
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思考学科建设及其管理是一项关系着高校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
本文从分析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涵义入手,指出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加强学科建设管理的建议。
[标签]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管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加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涵义对于什么是学科建设管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含义,但一般来说,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被认为是高校领导及其主管部门对学科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的一系列活动。
从学科建设管理的内容来看,它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建设管理、学科梯队建设管理、科研管理、基地建设管理等。
同时,又由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是高校发展中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是运用规划、政策、人力、物力等因素使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它也包含了高校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种分项的管理。
学科建设管理是一个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过程,要让广大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和爱护学科建设的成果,并保证学科基层与最高行政决策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学科建设沿着正确、健康、有序的轨道进行。
二、我国高校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我国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对学科建设不利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这种体制对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反应迟钝,不能及时增减和改变专业,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位的授权点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很难应付自如。
高等学校在这种体制下,校长很难形成具有个性的办学思想,也很难使学校办出特色。
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容易加重本来已经存在的“学术部落”的封闭性,使“学术部落”内部成员门阶森严,相互关系变得微妙甚至紧张,创造性被压抑,学风趋向保守。
(二)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跨入21世纪后,尤其是加入WTO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偏多、偏细的现状不适应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僵死的学校专业设置制度和结构模式也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科专业教育未能有效地发挥大学在知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应有的作用。
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立的思考——基于经济学学科体系建立的视角
够量化 的数学模型 。整个经济学发展史 ,归根究底是从模 型 后研 究将要注意的 问题 。
的提 出到建立到逐步完善 的过程 。大部分 的经济学模型并不 2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有待整合 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 , 只是用了简单的对应关 系, 来阐述 比较
理 论。
纵观经济学, 其学科体系 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 。 如有针对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0 8 . 1 7 5 . 0 2
在 国外, 尽 管 高 等 教 育 学 研 究 已经 有 较 长 的 历 史 , 但 正 是 育理论时, 提出其在实验 的过程 中采取 的被试有 限, 仅从 少数
学科 研究领域 。它将不会成 为一个单独 的科 学学科” 在国 没有 大规模实证数据的支持 ,很难建立科 学的模型 并指 导今 内尽管从 高等教育学专业建立起 ,我 国的学者就致力于将其 后 的 实践 。 建成一 门独立 的学科 ,但它 是否是一 门成熟独立的学科 仍然 和探讨 , 但至今仍未形成定论。从近几年 的研 究文章来看 , 不 少学者将其归 因于人文科学本身建立学科体系的特 殊性。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尤其具有特殊性 , 但是, 基于一定 些研究者对其做 了尝试。如 《 我 国高等教育政策 的经济学
受 到 许 多 人 的怀 疑 。 国 内许 多 学 者 就 其 原 因 展 开激 烈 的 争论 数据分析 的研究还是有必要 的。在这些方 面,近几年 已经有
一
角度分析》 、 《 从经济学视 角审视 高等教育 的就业 问题》 等, 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然而, 作为人文学科体系的一员, 经济学学科建设在近 3 0 0 图仿照模型建立视角研 究高等教育学 问题 。这为今后的高等
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评价工作的思考
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评价工作的思考[摘要]文章以学科建设评价主体为视角,对我国学科建设评价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评价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
[关键词]学科建设评价学科建设评价是加强对学科建设监控的重要手段,是学科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评价结果反映了学科建设的绩效和水平。
随着两级政府及高校对学科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学科建设评价工作越来越引起政府、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强化了评价监督职能,学科建设评价成为两级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一、我国学科建设评价的现状对于学科建设评价有多种划分方式,本文以学科建设评价主体为视角,将学科建设评价分为两级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社会中介开展的学科建设水平评价和高校开展的学科建设自我评价。
1.两级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现状。
第一,中央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工作。
中央政府开展的学科建设评价工作主要是对学位授权点的评价。
中央政府开展的学位授权点评价活动始于1985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已进入定期评价的制度化阶段。
2005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批,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几点意见》。
此次合格评价工作分自我评价、基本状态评价和博士学位论文抽查三个环节进行。
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共对8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9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进行了评价。
经过评价,共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合格,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北京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评估结果为“存在一定问题,需经整改才能合格”。
2008年,对需要整改的22个学科进行了再评价。
经过再评价,北京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18个博士点合格,中国航空研究院(631研究所)的“计算数学”等4个博士点不合格,国务院学位办建议撤销其博士学位授予权。
标准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的标准经济学学科从“潜”至“显”
学术研讨标准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的标准经济学学科从“潜”至“显”■ 陈淑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标准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标准化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连,而且标准化研究也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历史研究和文献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标准经济学研究成果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标准经济学学科需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必须建构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经济学学科体系,标准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有待探究。
因此,以标准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要素,主要研究标准对经济活动影响的标准经济学学科因此逐渐由“潜”至“显”,中国特色的标准经济学学科呼之欲出,被赋予了特定的时代重任。
关键词:标准化,中国特色标准经济学,标准话语权,经济高质量发展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2.001Standard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tomy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of Standa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Under Water” to “Water Surface”CHEN Shu-mei(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economy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in which standards have played a central role. China’s standardization work and research have been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Historical analy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e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 in China are not coupled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 entail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style and Chinese mode. The discipline of 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 must be established to accommodate with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ust be studied. In conclusion, by studying the impacts of standards o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reating standards as a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 has gradually grown and expanded.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of Standa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accordingly be establish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is particular era.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andard discourse powe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前瞻性研究》(项目编号:20BJL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于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谢斌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第10期[摘要] 学科水平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志,学科实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是牵引学校发展的龙头,是决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因此,高等院校总是把学科建设置于学校建设的核心地位。
进行学科建设,既要基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又要基于社会的需求、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还要考量学校自身发展的实力与潜力,同时还要把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辩证地统一起来,使两个建设彼此互补放大,从而取得更佳建设效果。
[关键词] 学科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科水平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志,学科实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是牵引学校发展的龙头,是决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因此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是高等院校重中之重的建设工程,那么什么是学科?学科有何特点?什么是学科建设?如何建设学科?学科与专业是什么关系,在学科建设中怎样处理这种关系?这些就是本文所要反思的基本问题。
学科:涵义与特点自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由原华中工学院校长朱九思、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等名校校长提出加强学科建设的主张以来,关于学科概念的内涵,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诸多不同的界说。
举其要者,主要有如下几种:(1)认为学科是“教学的科目,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1]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2]。
(2)认为学科是知识的门类,是知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是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3]也就是说,学科是由专业人员以独有的领域为对象,按照专门的术语和方法建立起来的概念一致、体系严密、结论可靠的专门化知识体系。
(3)认为学科是科学知识领域内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发展成熟或较为成熟的产物,某个学科研究领域,只有当科学研究成果沉淀到一定程度,形成了特定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这个领域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学科”。
学科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科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科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基地建设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科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学科实力,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对于推动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科基地建设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明确学科定位学科基地建设的第一步是明确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指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重点和目标,是学科基地建设的基础。
在确定学科定位时,需要考虑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家和地方的需求以及高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
只有明确了学科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基地建设。
二、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基地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包括学科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等方面。
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科研创新方面,需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学术交流方面,需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合作和学术交流。
三、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学科基地建设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
在组织架构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在管理流程方面,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确保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在人员配置方面,需要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四、加强资源整合学科基地建设需要加强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包括人才资源、科研资源、资金资源等方面。
在人才资源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提高学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科研资源方面,需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设施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资金资源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科基地建设的投入,确保学科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注重学科特色学科基地建设需要注重学科特色。
学科特色是指学科的独特性和优势。
在学科基地建设中,需要发挥学科特色的优势,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科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学学科建设论文
经济学学科建设论文近些年来,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无论是在国际贸易、金融市场、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等领域,经济学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而作为经济学的基石,经济学学科建设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行业界的焦点。
一、经济学学科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想,它主要以亚当·斯密、卢梭等人的学说为代表,对当时的经济世界的解释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古典经济学则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间兴起的,主要以马歇尔、瓦尔拉斯等人的思想为主要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将人类经济活动看作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强调均衡、稳定、效率等概念。
现代经济学则是在二战后逐渐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现代经济学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数理模型的建立,它主要以约翰·邓纳姆、米尔斯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代表。
二、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从国际和国内的情况来看,经济学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经济学的发展和研究,经济学学科研究中心、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学的师资队伍也得到了不断壮大。
目前,我国的经济学学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科结构不够完善。
过去我国经济学研究主要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史、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学科为主,这些学科的发展都比较慢,而现代经济学等一些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却不够发达。
因此,未来需要在优化经济学学科的结构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进一步完善现代经济学等新的学科方向。
二是交叉学科发展不够。
经济学可以涉及多个领域,从财政、金融甚至到社会学、心理学,因此需要与各个领域的学科进行交叉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还比较缺乏。
三是学科研究的实践性还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主要是在理论方面,但是在实践方面还比较欠缺。
(完整版)经济学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完整版)经济学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经济学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经济学学科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目标::1. 建立高水平的经济学师资队伍;2. 建设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3. 提升科学研究的影响力及学术地位。
原则::1. 以学科发展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3. 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师资队伍建设1.1 聘任高水平教师拟聘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国内外学者,以提升教师团队的实力。
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1.2 增加教师培训与交流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与讲座,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与交流。
鼓励教师申请学术研究项目和参加学术论坛。
2. 实验教学条件建设2.1 更新实验设备购置最新的经济学实验设备,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信息化平台。
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2 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实与实践机会。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
3. 科学研究提升3.1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加强合作研究,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
设立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项目申报。
3.2 提升学术影响力组织学术会议与论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教师撰写高水平论文,参与重要的学术评审活动。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进,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2. 实验教学条件大幅改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 学科的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学术影响力得到提高。
五、总结本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我校经济学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经济学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增强学科意识 推动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增强学科意识推动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
考
鲍健强
【期刊名称】《高教与经济》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
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下大决心,化大力气
抓学科建设,积累科技优势,形成学科特色,是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如何搞好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思考。
1 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势态和特征表明:当代科技竞争单元是学科之间的竞争。
高等院校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各具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科水平的竞争。
从国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鲍健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天津科技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工作简要回顾 [J], 梁候明;王昌禄
2.服务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r——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建设工作纪实 [J], 韩家清
3.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变更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启示 [J], 王瑞胡;
4.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变更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启示 [J], 王瑞胡
5.创建一流学科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北京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J], 张武军;孙景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学教学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
经济学教学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经济学在诸多学科中算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形、公式、模型、数学推导等复杂的内容,往往令初学者感到高深、艰难。
这个学科特性对教材的趣味性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经济学教育提出了许多难题。
就目前经济学教育的形势而言,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教材、教师等方面,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一、经济学简述经济学是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即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规律的理论,对指导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开始为经济学奠定基础,到如今形成体系完整、分类详细的经济学理论,其间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过程,凝聚了无数经济学专家学者的努力成果,也为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经济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产生的一门社会科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更是被高校列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如何教授好这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专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经济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要求教授这一门学科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教材上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更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本质规律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质进行讲述和展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预设目标很难达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方针方面。
由于历史方面的诸多原因,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有许多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容充斥其中,例如“公有制不如私有制”“私有制无剥削”“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等观点俯拾皆是。
关于我院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科的发展 , 使学校 的综 合实力得 到增强 。重点学 科建设 中, 科学 研究 是最 活跃 的 因素 , 是重 点学科建 设 的核心 与抓手 ,
也 是评 估学 科 建设 成 绩 的 客 观灵 敏 指 标 。 二、 以学 科 建设 引领 和 带 动 专 业 建 设
( 犁师范学院 教务处 , 疆 伊 宁 伊 新 摘 850 ) 30 0
要: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目的在于提 高学科 学术水平和 培养 高层 次人 才, 因此 , 高校 都很 重视 学
科建设。我 院在 学科 建设 时 , 要科学界定优 势学科 、 色学科 和重 点学科 的 关 系, 特 以学科 建设 引领和 带动 专业建 设, 以特 色学科建设 突出高校办学特 色, 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上水平 , 为我 院的长足发展 , 奠定基础。 关键 词 : 优势学科 ; 色学科 ; 特 重点学科 ; 学科建设 ; 专业 建设 ; 办学特 色
特色学科是指学校 赖 以生存 的、 表学校特 点的学科 , 主 代 其 要 内涵应该是指某一学科在学术梯 队的构成 , 学科带 头人 的
学 术 地 位 和 影 响 , 研 项 目及 其 水 平 , 术 研 究 的 成 果 体 现 , 科 学
专业则 主要依 据教育部 制定 的< 通高等学校本专科 专 普
业 目录》 其 内 涵 大 致 相 当 于某 一 个 一 级 学 科 或若 干 二 级 学 , 科 , 具 体 表 现 为 本 专科 生 培 养 。 学科 建 设 和 专 业 建 设 看 似 但 “ 张皮”一个是高层 次办学 , 个是 本科生 教学 , 这 “ 两 , 一 但 两
学术研究基地或实验 室的建设 、 学术 研究 的 目标与方 向, 学
关于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管理 ” , ) 而是涉 及整个 “ 国家” 的经 济 问题 ( 北欧 学派 称之 为 “ 财政 学 ” 问题 ) 其 目的在 于挽 救 封建 制 ,
度 的危 机 。由此可 见 , 早期 的 国民经济学 与政治 经济学 比较 接近 。“ 在那 时 叫做 国民经 济学 是 很适 当 的。 因为这 个名称 适 当地表达 了它所 含有 的概念 ” J即适 应 了当时封建 制度 的发展 。 ¨,
判大 纲 >一文摘 要》 。在《 84年经济 学 哲学 手 稿 》 , J 14 中 马克 思 大 量使 用 “ 民经 济学 ” “ 国 和 国民 经 济学 家 ” 的提法 , 为“ 认 国民经济学 从私 有财 产 的事 实 出发 , 是 , 没有 给 我们 说 明这 个 事实 。 …… 但 它
关于 “ 民经 济学 ” 国 的起源 , 还有一 些说法 : 种 观点 认 为 , 一 这一 词 汇最 早 出现 在 1 8世 纪 的 欧洲 ,
由意大利 人奥特斯 首先使 用 , 当时 的“ 民经 济学 ” 指研 究一 国国 内经 济现 象 的学 问 J但 这种 说法 国 是 ,
比维克塞尔的说法晚了一百年 ; 另一种观点认为 , 亚当 ・ 斯密 17 76年的《 国富论》 可以看作是 国民经 济学 的先驱 之作 , 民经 济学是 1 纪才 出现 且 主要 集 中于德 国 、 国 9世 奥地 利 ( 实 际上 也是 马克 思 的提 这
法) , 这种说 法 比前 一种 又晚 了一百年 。
一收稿 日期 : 1—2 2 2 0 1 —8 o
一 作 者 简 介 : 木西 (94 )男 , 宁沈 阳 人 , 宁大 学经 济 学 院院 长 、 授 、 士生 导 师 , 林 15一 , 辽 辽 教 博 国务 院 学科 评 议 组应 用 经济 学 组 ( 民经 济 国民经济学》 第 2 ) 绪 论” 经济科 学出版社 2 1 《 ( 版 “ , 0 0年版。
切实加强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全国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发言摘要
收 稿 日期 : 0 1—1 21 0—3 0
湖南商学 院学报
么?这样 的问题很多 ,提法 不当 ,这 个提法与毛泽东 同志当年 纠正 过的 “ 没有共 产党就 没有 中国”的缺点 是 一样 的 问题 。唱 了多年 的 “ 没有 共产 党 就没 有 中 国” ,毛主席 听到后加 了一个新 字 ,改成 “ 有共产 没 党就 没有新 中国” ,这 就准确 了 。所 以我说要独 立思
立思考 ,善于独立思 考 ,勇 于独立 思考 。我觉得现在 物质产品有假 冒伪劣的 ,精神产 品 、理论 产品也有假 冒伪劣的。现在理论学术文 章和书籍都很 多 ,但 层次 很有差别。我觉得作 为专家 学者 ,要有识别 真伪的眼 光 。为此 ,应 该对 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是很 熟悉和有功
想 。二是要重视和提高学校 的科研水平 ,引进 高质量
惟书 、不惟风。对别人讲 的东西 ,要 经过 自己思想过
滤 ;既尊重权 威 ,又不迷信权威 。上面讲 的 ,众人讲
的 ,普遍流行 的说法 ,也可 能不准确 。但 流行的说法 容 易使人 产生 思想 惰性 ,不 去过滤 ,鉴 别 。举个 例
子 :现在很 多人都讲 , “ 只有 社会 主义 才能救 中 国 , 只有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 发展 中国” 。我写文 章对 后句话做 了改动 ,改成 “ 只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才能
论经 济学科 的建设 ,这是值 得密切关 注 、好好探索并 及 时克 服 的 。实 际上 ,理 论经 济学 、应 用经 济 学都
应 该好 好建 设 ,努力 提高 质量 ,两 者保 持 怎样 的 比 例结构 ,要 根据 经济 社会 发展 当前 和长 远 的需 要妥
第 1卷 第 6 8 期 21年 1 01 2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的学科建设。
这一学科的建设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经验创新发展。
它包括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认识;积极开展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培养高水平的政治经济学人才,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国政府和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投入,建立了一批政治经济学研究机构,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同时,还鼓励研究者深入实践,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
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学在我国的研究和教育也日益重要。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大多基于西方理论,缺乏自主的知识体系。
为了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几点思考。
一、对我国经济特点的深入研究要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首先需要对我国经济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市场体系特点等方面的特点。
只有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借鉴西方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不能完全脱离西方理论体系,但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要审时度势,结合我国的特点进行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人才要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人才。
他们应当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同时要能够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勇于创新,形成属于我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他们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我们需要更多地与国际上的优秀学者进行交流,借鉴其宝贵经验,同时也需要与国内的其他学术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学的发展。
只有不断地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才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术氛围,促进我国经济学的进步与发展。
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经济学不仅仅要关注理论研究,更要注重其与实践的结合。
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才能够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经济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回顾与总论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4期经济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回顾与总论张丰兰,金良(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文章回顾了经济学院的发展和历程;总结经济学院历史沿革和教师队伍变化;课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实力和成果,展望学院发展的未来,确定了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回顾;总结;发展[中图分类号】C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4-0005一03经济学、管理学是我校的两大主干学科,经济学院承担着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本科经济学专业、经济学(人口、环境与经济决策方向)、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方向)、经济学(蒙语授课)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同时肩负着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以及全校研究生、本科生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等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院下设经济学系、国民经济管理系、政治经济学教学部、西方经济学教学部,以及教务、行政和学团办公室。
目前在校本科生676人,硕士研究生22人。
一、历史沿革和教师队伍变化经济学院(系)是由我校长期承担理论经济学教学任务的相关部室整合组建的。
我校理论经济学的教学起始时间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在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前身——内蒙古财经学校、内蒙古商业学校,聚集了以沈树声为代表的一批的学者,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内蒙古财经学院建校之初,一批高学历的青年经济学者分配到我校支援新学校的建设,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彭大振、南开大学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崔其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的冯本占、许柏年以及邢天现等,高学历人才汇聚我校,在当时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数最多、学历最高、最有实力的经济学师资队伍,遗憾的是这支队伍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骨干人才多数陆续调离我校。
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后,我校理论经济学建设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段。
关于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允修
【期刊名称】《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是学生生存的命脉,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如学术梯队、研究方向、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是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的明智之举.建设的关键是拓展学科的内涵,不断提高学科自身的学术水平.建好学术队伍,选准研究方向,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王允修
【作者单位】山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关于治安学二级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2.产业经济学:进入学科建设的发展新时期——“暨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3.增强学科意识推动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4.经济学应该告诉学生什么?——在自然力危机背景下对西方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5.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学位点建设研讨会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加强 西方中 国
一
、
中 国高 校 不可 忽 视 中国 经 济学 的
经济学 的教学 。
学科 建设与发展
不可否认 ,改革开 放 以来 ,中国经济 学家 立足 于 中 国现实 ,并运 用马克思 主义经 济学 和西方 经济 学的有 关
与 自然科学不 同 ,任 何一 种经 济理 论或 经济 学 都是
摘
要 :中国必须 有 自己的经济 学, 中国经济学 的基础学科 地位不 能弱化 。加强 中国经济 学 的基础 学科地
位 要理 顺 中国经 济学- 9西方经济 学、马克思 主义 经济学 、邓 小平理论 等相 关课程 的关 系 ,拓宽 中 国经济 学
的对象 ,加厚 中国经济学理论基 础,初步构建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体 系等。 关键词 :加 强;中国经济学 ;学科建 设 ;思考 中 图分 类号 :F 0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19 (02 5一OO 一o 06 06 2 0 )0 O7 4
理 论和方法 ,对 中国经济 的许 多领域 进行 了卓 有成效 的
研 究 ,取得 了一 系列有价 值 的成果 。但是 ,这些 成果 至 今 还未被 系统 地引入 中国高 校 的教学 中 ,目前 国高校 经 济 学院 系开设 的微观经济 学 和宏观 经济 学 ( 又有 中高 级 之分 ) 、制 度 经济 学 、甚至 发 展经 济学 等 等还 都是 舶 来 品 ,并且 中国经济学 ( 文所讲 的 中国经 济学 ,主要 指 本 高 校开设 的社 会主义政治 经济 学或社 会 主义经 济理论 等 课 程 )在高校 教学 中的地位 还具有 下降 的趋 势 ,有些 高 校 的经济学 院系甚至取 消 了这方 面的教 学 。一些 多年 从
对特定 的 、具体的 、历史 的社 会经 济实 践活 动 的概括 和 总结 ,并 为特定的具体 的社会 经 济服 务。西 方经 济学 是 在西方社 会经济制度 与历史文 化背 景下 发生 和发 展起 来 的 ,是 对西方资本 主义 经济 发展 实践 的概 括和 总结 ,并 为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 服务 的。 中国现 实 的经济 制度 、基 本 国情 、文化传统等都 是与 西方 国家不 同的 ,并 且 中 国 经济将来 无论发展到 何种程 度 、何种 阶段 ,都不 可 能同 西方资 本主义经济完全 一样 。这就 决定 了 中国经 济学 家 必须对 中国社会经济 活动 的实践 进行 研究 和总 结 ,尤 其 是要对 中国现阶段经济 建设和 改革 开放 的实 践进 行概 括 和总结 ,创 建中 国经济 学理论 体 系 ,以指导 中 国改革 开 放和经 济建设的实践 。不可 否认 ,人 类社 会 的经 济 活动 不论从历 史发 展 的纵 向看 ,还 是从 不 同 国 家 的横 向看 ,
出现 “ 土不 服 ” 水 。实 际上 ,即使 是 资 本 主义 社 会 ,在
其 发 展 的 不 同 阶段 及 其 同 一 阶 段 的 不 同 国 家 ,也 有 不 同
的经 济理 论 。从 斯 密 的 《 国富论 》 、凯 恩斯 主 义 、一直 到当代 的萨缪尔森 、斯 蒂格利 茨等 种种理 论 ,都 是为 不 同阶段 的资本 主义 服务 的。现实 “ 中国经济改 革 与发展 中出现的一 系列 ‘ 奇迹 ’和问题 已给 现代西 方经 济学 理 论分析提 出 了一 系列 难 解 之 ‘ ’ 谜 ,对 经 济学 在 中国 的 发展提 出了新 的呼唤 ”) (,中国改革 开放 的伟大实 践 “ 1 为 中国经济 学 的发 展 提 供 了绝 好 的历 史 机遇 和 肥 沃 的 土 壤” 中国经济学必将 成为 现代经 济学 中一 颗璀璨 的 明 ,“
化 、历 史 、制 度 、 国 民 心 理 等 背 景 的 理 论 移 接 ,必 然 会
开放和社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及 西 方 经 济学 的引 入 等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 作为其 他理 论 经济学 和应 用 经济学 的基础地 位在 日益 弱化 ,为加强 马 克思 主义 经济 学的理论经济学地 位 ,有人 一直 在尝试 打通 资本 主义 部 分 和社会主义部分 ,重 构 政治经 济学 教学 内容 体 系 ,使
收 稿 日期 :2 O O2—0 —0 5 9
都有其 内在的联系和共 同的规律 。 因此 ,西 方经 济学 所
揭示 的资本主义社会化 大生产 和市场 经 济的 一般 规律 及 其分析 问题 的方法 ,都可 以为 我所 用 。正 因为 如此 ,中 国高校要开设 西方经济 学。但 西方 经济学 要 真正 为我所 用 ,必须结合 我们的实 际进行 消化 和 吸收 ,融入 中 国经 济学理论 体系。换 句话说 ,外 来理 论 只能 当 作肥 料 ,中 国经济学惟有 礼根 于 中国土壤 ,才 能茁 壮成 长 。因为 如 上所述 ,中国现实的经济制度 、基本 国情 、文化传统 等
事 《 资本论》 和社会主义经 济 学教学 与研 究 的教师也 纷 纷 改行 ,从事 西方经济学 或应用 经济 学 和管理学 的教 学
与 研究 。甚至 有人认为 ,中 国已加 入 WT O,标志 着 中 国 经济 要真正走 向世界 ,同 国际接轨 ,社 会 主义经 济 同资 本 主义经济没 有什么本 质 区别 了。因此 ,作为研 究资 本 主义 市场经济 的西方经济 学是 无 国界 的,对 中国也是 通 用 的 ,没有必要创 建中 国经 济学 理论体 系 和在 中国高 校 开设 中 国经济学 。笔者对此 深为忧 虑。我认 为 ,适 应 2 1 世纪 中 国高 等 教育 改革 开 放 的 需要 ,不 仅 要 引来 舶来
作者简介 :崔朝栋 (9 8 ,男 ,河南 郾城 人 ,河 南财经 学院经 济学 系教授 ,河 南省首 届社科 专 家,省级 跨世纪 学术 带 头人 15 一) 主 要从 事理论经济 学及 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研 究。
7
维普资讯
都是与 西 方 经 济 理论 假 定 的 前 提 严重 错 位 的 ,脱 离 文
维普资讯
2O O2年第 5期
经济 经纬
E O O I U V Y C N M CS R E
N . 2 0 o5 o 2
关 于 中 国 经 济 学 学 科 建 设 与 发 展 的 几 点 思 考
崔朝 栋
( 南财经学院 经济 学系,河南 郑州 400 ) 河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