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考点“材料丰富”写作指津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作文难点攻略——丰富彰显积累之功-作文

2010年高考作文难点攻略——丰富彰显积累之功-作文

2010年高考作文难点攻略——丰富,彰显积累之功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在丰富这一评分标准下,有三个评分点: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

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议论文。

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

叙事要善于选材,巧妙构思,做到情节富于变化,曲折有致,避免平铺直叙。

譬如串珠为链,将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个片段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就像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起来后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

写人要懂得刻画形象,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丰满可感。

景物描写要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或创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皆以佳景真情取胜;或化整为零,从整体切入从不同角度丰富内涵。

在议论性作文中,材料丰富主要体现为论据的丰富,事例充足。

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谓恰当,主要指所引名言的基本思想与论点是相通的,引用之后能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它不是简单的名言警句的罗列,更不是哗众取宠式的所谓与现代接轨,而是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品位的表现。

合理的引用不但丰富了内容,而且使文章立意高远,框架合理,神采飞扬。

同时,在说理类作文中,材料丰富还体现在作者对材料意蕴的透彻揭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悉上,它往往使文章见地高超,不落俗套。

形象丰满。

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

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立体感,有丰厚的内涵。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创造出有血有肉的形象,离不开生动的细节。

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真与精。

真就是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推敲;精就是精选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

丰满、生动的细节,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考场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来。

201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例文三篇

201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例文三篇

201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例文三篇此文首发于《2010年中考作文权威范本》,整理后部分发表于《作文与考试》【中考真题】根据要求作文。

(50分)题目:来了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3文体自定;4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名师解读】命题解码河北省中考作文命题这两年改革的力度不小,从去年的命题作文“说墙”或“墙的故事”到今年的“来了”,贯穿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既要突出命题的新意,又要突显考生写作的广度,让考生有的可写,能够写好。

就本题而言,半命题补题的广泛性给考生提供了宽广的写作空间,同时在本题的命题部分“来了”这两个字,又给考生写作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控的范围。

分析可知:“来了”属于动词,补题后标题应为一个主谓短语,也就是说补题后的完整标题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关键词是命题中的已有成分“来了”,这个关键词要求考生在行文中突出一种事物来临前后的“变化”或“感悟”。

另一个关键词是考生所补部分,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需要考生深入思考、体现考生写作创意的重要部分。

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写作时可以取材生活,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如“妈妈来了”“艺术节来了”“生日来了”。

也可以关注自然风物,写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如“春来了”“雨来了”。

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与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与感悟,如“世博来了”“世界杯来了”。

如写成议论性的文章,考生也有较为宽广的写作领域,当然这需要考生关注自身成长,关注历史兴衰、关注社会发展等。

如“挫折来了”“机会来了”“人生的风雨来了”,都可写出议论性佳作。

审题误区1、审题不精、补题平庸。

如前所述,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既要审好已命题部分,更要审好未命题部分,因此我们说补好题是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

可是有的考生却对审题与补题不甚重视。

如个别考生补题为“狼来了”,可是对狼的意义又不善于挖掘,最后行文时竟将同班同学比喻为“狼”,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

2010年中考作文考点指要

2010年中考作文考点指要

2010年中考作文考点指要第一节命题作文一、写作指要中考命题作文就是试卷中命出作文题,考生按要求写作。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二是以“导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命题作文写作的注意点: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

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

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

《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语言运用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语言运用

2010 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语言运用2010 年中考复习资料语言运用1.以下春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②朱仙镇苦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A .巩义杜甫旧居B.汤阴岳飞庙C.南阳卧龙岗D .嵩山少林寺2.给以下春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什么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③远求国外收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④天长地久齐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A .春联B.婚联C.挽联D.行业联3.下边是福州市城市名片春联搜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上联:商贸繁华两塔擎天光禹域下联:□□□□ 三山载福毓榕城A .地灵人杰B.四时如春C.人文鼎盛D .海西明珠4.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春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将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5.千年古城长沙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到现在保存很多交口称赞的春联。

以下春联中与宋朝范仲淹抒发的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最靠近的一项为哪一项()A .西南云气来衡岳,昼夜江声下洞庭。

B.四周云山都入眼,万家忧乐总关怀。

C.岳麓晴岚生万物,天心朗月映潇湘。

D .文运昌隆国兴隆,龙颜怡然民乐天。

6.请为杜甫草堂对一幅下联。

上联:草堂留后代,下联:。

7.请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一幅下联:上联:鬼狐有性格,下联:。

8.请为书店对一幅下联。

上联:藏古今学术欲知今古千年纪下联:。

9.请为中秋对一幅下联。

上联:几处笙歌留朗月,下联:。

10.联合《送东阳马生序》的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

201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

201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

《2010年中考作文权威范本》之山西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作者简介任海林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优秀青年人才,全国第五届省会城市直辖市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中考真题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

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拟题特别要求..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试题)(50分)■名师解读【文题诠释】这是一道别样的中考作文试题,这份别样来自于它的开放性。

1题目是开放的:只要包含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题目,如《背影》《最后一课》;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如“百草园”等;或课文作者,如鲁迅、李清照等;或课文中的形象,如闰土、海燕等即可。

2写作内容和主题是开放的:你可以围绕自己拟定的题目尽情地走进多彩的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走进自己广博的积累。

你既可以在文字间讴歌亲情,还可以在笔墨里再现一段历史,还可以走进伟人的世界,用他的精神砥砺我们的意志。

生活是个万花筒,可以这样说,生活的舞台有多大,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宽。

3文体是开放的:你可以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写多彩的生活,也可以在优美的文字间表达一份人生的感悟,还可以在精辟的议论里发表一点独特的看法,甚至还可以写一段文学评论,表达你对课文独特的理解。

而这份别样又恰恰来源于它的限制。

试题中“结合课文内容”的要求,又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丰富的课文内容和思想的积累,是写不出佳作的。

这道试题有鲜明的导向,它试图告诉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一篇篇经典美文,是我们写作的范本。

这些美文精巧的构思、隽永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广阔的材料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汪活水。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作文考点指要(1-4)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作文考点指要(1-4)

2010年中考作文考点指要(一)第一节命题作文一、写作指要中考命题作文就是试卷中命出作文题,考生按要求写作。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二是以“导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命题作文写作的注意点: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

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

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

《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题和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题和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题和第一篇: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题和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三、写作(55分)19.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5分)【提示与要求】(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范文】不会变的是向往天空周日清晨,我独自一人走在长长的青石小巷上,掩面是一阵阵醇醇的清风。

初夏的气息已在这座江南小城的角角落落里温润、发酵、舒展开来,让早起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它的热度。

今天,离中考只有可怜的一个月了,对于我们初三的学生来说,临考的紧张气氛绝不逊色于夏日的温度。

公园里的石径小路、湖畔亭下停歇着的闲人,或三五成群低语,或凝望薄雾中一池吹皱的湖水。

所见的景色确实很美,但此时的我却没有一点赏景的心情。

中考前的几次模拟成绩都不够理想,每次拿着成绩回家,虽听不到父母以前的抱怨声,但从我们目光相视的那一瞬间,我便清晰地知道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担忧。

而从他们那些刻意鼓励的话语中,我倒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找不准风向的风筝,随时有坠地的危险。

正当我沉思的时刻,远远地传来孩子们爽朗的嬉笑声,打破了公园清晨的寂静。

我寻声望去,只见洁爽的天空中多了几只迎风起舞的风筝。

我迈开脚步,朝风筝的方向寻觅走去,一块葱郁的草坪上,正有一对孩子放飞手中的风筝。

一个孩子拿着风筝,另一个握着绕着棉线的线轴。

清风从湖边悠悠吹来,拿风筝的孩子将风筝往天上扔去,握线轴的孩子一面快速奔跑,一面飞快地将棉线绕出来。

历届中考作文经典语段之丰富高远.doc

历届中考作文经典语段之丰富高远.doc

历届中考作文经典语段之丰富高远《考试说明》对“丰富”的解释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既指议论文中用作论据的事例和理论,也指记叙类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主要应是指记叙抒情类文章,或是描写具体逼真,或是叙事曲折有致,或是形象丰满生动,或是象征贴切意境深远......, 总之,需要较好地运用形象思维,在作文中把握和表现人、事、物、景的生动形象。

这些都是文章丰富的表现。

樱桃树绽放了最绚丽的花朵,相信几十天后,那些挂满枝头的樱桃会如火红的灯笼彰显着生命的激情与奔放,我幻想着站在你下面慢慢欣赏这崛起的生命,摘下一颗熟透的樱桃,放入嘴中,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一泓清甜的汁液慢慢滑入肚中,激起一阵翻腾,站在树下,思绪飞扬,九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这最后的背水一战;九年的风风雨雨,为的就是这最后的驰骋疆场;九年的磨刀励剑,为的就是这最后的挥戈一击。

“【眉心飞语】描写生动,细节丰富。

这里有景物描写, 有想象描写,有心理描写,特别是想象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细节雕琢,更加让我们为之叫好。

“摘下”“放入”“滑入”“激起” 几个动词把我吃樱桃时的独特感受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几个排比句又把我搏击中考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与居里夫人同行,她告诉我们:“我乐意执著于对未知元素的探索,它带给我无限乐趣与惊喜。

”与爱迪生同行说: “我认定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去实现,即使失败了上千次,谁又能说那一千零一次不会看到成功的身影?”与贝多芬同行说:“音乐是我的生命,我执著于音乐的创作就像我执著于自己的生命。

”做一个“行者”,我能感受到水滴穿石的不懈,和夸父追日那不辍的脚步,以及精卫填海那坚定的信念。

【眉心飞语】同质素材,组合丰富。

所谓同质组合素材,即是面对同一个话题时,可能会找到很多素材,这些素材从个例上还不能有效地论证中心,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同质组合”的办法,把这些相同或相近的素材依照时空关系构成排比形式,也可以按照对比关系分别列举两组素材构成对比铺陈形式,以此加强文章的气势。

2010年语文中考知识点梳理——写作

2010年语文中考知识点梳理——写作

2010年语文中考知识点梳理——写作课标要求: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蕴涵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地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

命题规律: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抒实感”因此,中考命题具以下特点:1、从题型上看,话题作文成为命题“新宠”;2、从内容上看,“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唯一不变的宗旨;3、从命题内容上看,关注成长历程,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崇尚美德,体现辩证思维、人文特色;4、从具体要求上看,鼓励创新,文体自选。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扩缩法:将字数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语言,使其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目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

A、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了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意义,这就是题眼;B、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C、并列短语的题目,题眼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D、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1、具体事物拟题法:以具体的事物入题,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如《难忘的那道彩虹》)2、抽象事物拟题法: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如《感悟春天》)3、特定情景拟题: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一个让人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容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如《我想再看你一眼》)4、特殊符号拟题法: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

(如《失败+失败=成功》)5、条块分割拟题法:将所写内容“裁”成几个小块,择一来写。

2010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0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0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忖度(duó)濒临(pín)B、踽踽(jǔ)够呛(qiànɡ)(正确答案)C、沙砾(lì)娇嗔(zhēn)D、睿智(bì)醴酪(lǐ)2、成语完形:繁()丛杂[单选题] *芜(正确答案)复多忙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细腻(nì)硝烟(xiāo)凫水(niǎo)B、撅着嘴(juē)打点(dian)脱缰(jiāng)(正确答案)C、菱角(líng)虾篓(lǒu)苇眉(wéi)D、吮指头(sǔn)嘱咐(zhǔ)白洋淀(diàn)4、1学习老舍写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会由衷敬佩母亲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的品性,也会为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感动不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6、《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下列人物与其诗社的别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护花使者(正确答案)B.林黛玉——潇湘妃子C.史湘云——枕霞旧友D.贾探春——蕉下客7、1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下面所列《红楼梦》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林黛玉潇湘妃子《葬花吟》脖子上有金锁共读《西厢记》B.薛宝钗薛蟠之妹丰年好大雪金玉良缘魁夺菊花诗C.王熙凤贾琏之妻弄权铁槛寺凡鸟偏从末世来协理宁国府(正确答案)D.晴雯宝玉的丫鬟病补雀金裘拒绝给贾赦做妾撕扇子9、4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0%左右的人患有“手机依赖症”。

201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例析

201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例析

201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例析【中考文题】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

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郎士、百草园……)【写作指导】一、回顾初中课文,精心筛选。

初中三年,所学课文将近二百篇,涉及的内容和题材相当广泛,再加上本次作文还可涉及作者、文中的人物及课文标题中的词语,可以说是没有丝毫审题障碍的。

但是在考场上,如果考生一看到题目就急于下笔,选了自己熟悉的某一课文题目、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去写,极有可能写不出新意。

因为你熟悉的,大多数考生也熟悉,你想到的,他们可能也会想到,这就需要考生慎重筛选。

首先,要做到在选材上出新、出彩,引人注目。

比如,可避开大家印象深刻的《背影》《孔乙己》,尽量不去写孔子、鲁迅,可以去写《我的第一本书》《吆喝》,也可以回忆宋濂、法布尔等等。

二、选好切入角度,立意新颖。

当然,并不是说熟悉的篇目、伟人就不可以写。

如果考生对这些内容有独到的理解,能在认识上提升一个高度,能找准切入口,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表现,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比如,选择了“背影”,可不去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背影,而去写自己三年来苦读的背影。

再如写“狼”,可以写“狼”为自己的自作聪明而后悔。

三、注重刻画细节,情真意切。

本文题明确要求感情自然、朴实、真切,其实这也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

现在的考场作文,大多只注重形式的新颖而忽略感情的真挚。

其实在任何情况下,感情真挚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写出新意,因为这份情感只属于自己,是源于考生内心独特的感悟,是很难跟别人雷同的。

即使情感相通,即使事情类似,但只要考生善于捕捉细节,并能精心刻画,化平凡为伟大,化朴素为精美,考生必定会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

2010年中考考点“材料丰富”写作指津

2010年中考考点“材料丰富”写作指津

胸藏万汇翕张自如——2010年中考考点“材料丰富”写作指津□江苏冯汝汉周莉【考点解析】“材料丰富”是在中考作文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

“材料”,即指题材,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成份,是文章的血肉。

在基础等级里,中考作文对材料只要求与中心保持一致性,材料要典型化。

而在发展等级中,中考作文的要求则体现在材料的质量上。

“丰富”不仅是指文章的材料要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品种多样化,内容要新鲜、感人、典型、有力;“丰富”不仅指不同内容具有相对的意图一致性,以使中心走向鲜明,而且不同的内容有各自的代表性,使整体内容具有较大的涵盖性。

然而,中考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单薄,或空空洞洞无材料,或千篇一律炒冷饭,或东拉西扯凑字数。

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

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积累一定数量的写作素材。

这个积累应当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

平时积累多,考场上自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写作记叙文,就会形象丰满,细节生动典型;写作议论文就会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准确。

【佳作展评】●佳作一说“ 0 ”□江苏柳敬为“0”很重要,它是数字的基石;而归零更重要,一切重新开始。

惟有学会归零,我们才能更坦然地面对现实,更愉悦地走向未来…… [简洁地概括全篇,巧妙地点示本文的论述中心。

]——题记“0”字简单,一个圈而已,广告牌上的连环,电话号码里的“0”,水中的气泡,钟表的圆脸……随处可见。

[生活中的“0”从简洁的描述中流出,为观点的提出作具体的铺垫。

]可是你想过没有,“0”象征了什么?[笔锋一转,一个设问句巧妙地引出本文的话题。

下文为本论,结构是并列式。

]多情的泪滴[并列论证之一]一滴泪从眼眶中滚落出来,砸在尘世间,化成了一个“0”。

[恬淡的语言带我们静静地走进并列式论证结构。

]传说每个女子都是纯洁无瑕的天使,只因为她坠入到凡间,学会了为爱而流泪,因此才变成了普通的人。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1 专题一 书写

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1 专题一 书写

专题一书写1.(2010·重庆市綦江县,1,10分)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珠,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更加璀璨夺目。

书法对于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和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信你有一手漂亮的书法,那就尽情地展示吧!请把下面这段歌词正确、规范地写在方格里。

綦江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好风光,山连山来厂连厂,风吹稻花起波浪。

綦江越来越兴旺,城乡旧貌换新装,座座高楼连成片,高速公路通四方。

(共64个字,含标点;68个空格。

)2.(2010·山东省临沂市,1,2分)临沂是书画名城,既为沂蒙学子,书写当自求高格。

请从下面的对联中任选一联,抄写在田字格内,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2分)蒙山巍巍,万壑松涛连海气。

【答案】提示:本题2分。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得2分,否则得1分;有错字不得分。

3.(2010·湖北省黄冈市,7, 3分)请把下面语句工整规范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答案】语句书写美观得3分,规范整洁得2分,不整洁得1分,汉字书写有误不得分4. (2010·湖北省荆州市,1,2分)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答案】要求结构安排合理,书写正确美观5. (2010·河北省,1,2分)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M éi y ǒu bǐ r én ɡèn ɡ ɡāo de sh ān ,m éi y ǒu bǐ ji ǎo ɡèn ɡ c h án ɡ de l ù。

【答案】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6. (2010·山西省,1,2分)元代赵孟頫(fǔ)潜心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心摹手追,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

有人用“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来评价赵孟頫书法。

请把他写的两个字临摹在田字格内(注重间架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藏万汇翕张自如——2010年中考考点“材料丰富”写作指津□江苏冯汝汉周莉【考点解析】“材料丰富”是在中考作文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

“材料”,即指题材,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成份,是文章的血肉。

在基础等级里,中考作文对材料只要求与中心保持一致性,材料要典型化。

而在发展等级中,中考作文的要求则体现在材料的质量上。

“丰富”不仅是指文章的材料要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品种多样化,内容要新鲜、感人、典型、有力;“丰富”不仅指不同内容具有相对的意图一致性,以使中心走向鲜明,而且不同的内容有各自的代表性,使整体内容具有较大的涵盖性。

然而,中考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单薄,或空空洞洞无材料,或千篇一律炒冷饭,或东拉西扯凑字数。

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

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积累一定数量的写作素材。

这个积累应当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

平时积累多,考场上自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写作记叙文,就会形象丰满,细节生动典型;写作议论文就会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准确。

【佳作展评】●佳作一说“ 0 ”□江苏柳敬为“0”很重要,它是数字的基石;而归零更重要,一切重新开始。

惟有学会归零,我们才能更坦然地面对现实,更愉悦地走向未来…… [简洁地概括全篇,巧妙地点示本文的论述中心。

]——题记“0”字简单,一个圈而已,广告牌上的连环,电话号码里的“0”,水中的气泡,钟表的圆脸……随处可见。

[生活中的“0”从简洁的描述中流出,为观点的提出作具体的铺垫。

]可是你想过没有,“0”象征了什么?[笔锋一转,一个设问句巧妙地引出本文的话题。

下文为本论,结构是并列式。

]多情的泪滴[并列论证之一]一滴泪从眼眶中滚落出来,砸在尘世间,化成了一个“0”。

[恬淡的语言带我们静静地走进并列式论证结构。

]传说每个女子都是纯洁无瑕的天使,只因为她坠入到凡间,学会了为爱而流泪,因此才变成了普通的人。

[此段可有可无,删去为佳。

]李清照,一个九百多年前南宋有名的才女子。

曾经的她,也像许多女孩子一样,梦想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过一段平静而又和谐的生活。

然而战争是无情的。

金兵入侵的战火带走了她的丈夫,同时也带走了她一辈子的幸福。

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啊!每天,驻立在窗前,企盼着丈夫归来,企盼着江山社稷的统一。

任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过春夏秋冬,无情地带走了她的青春,她的幸福。

于是,梦碎了,剩下的是一串串泪珠构成一个个“0”。

往后的日子,她的世界只有“怎一个‘愁’字了得”。

于是她将无形的思愁化为有形的词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句的剪辑吐露心声。

]她的经历,她的泪滴,一个个“0”构成了她的婉约的词风,流芳千古。

[李清照的词句流芳千古,这是对“归零更重要”的佐证。

]哎,令人头涔涔、泪潸潸的“0”啊!从“0”开始,让过去的一切不再成为负担。

林清玄说得好——“我们不能以过去的破碎为借口,困在破碎之中。

过去即使再破碎,也永远是过去了。

”[引用名人名言,承上议论总结,适时收束,有助于凸现中心论点。

]不落的太阳[并列论证之二]“0”的腰再阔一阔,就变成了草原上那轮红彤彤、圆滚滚的太阳。

[形象的比喻,引起下文的阐发。

]世间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万物。

尤其是草原,有了太阳,才出了那一批批人才和精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等待。

那是一段多么漫长而难熬的等待啊!张骞,一个出色的文化交流者,被匈奴困在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上。

整天与他相伴的除了那一群群沉默而温顺的羔羊,就剩下那轮代表着希望的太阳。

[精彩的比喻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时间不等人,未来也不会停下它匆匆的脚步。

辉煌之后的归零,是聪明人面对未来的正确态度。

[此处安排这段话,有点不着边际。

可删去。

]看着那太阳,才使他有了信心,手持使节而很顽强。

[“顽强”用在这里不妥,可改为“执著等待”。

] 14年的日出日落,漫长的等待,他终于等来了梦想的实现,回到了阔别以久的故土。

等待,有了太阳的相伴,有了希望的支撑,就不算是煎熬。

[正面展开论点,举张骞相伴“代表着希望的太阳”的事例阐明归零的重要,有力度。

]“0”,给人以无穷希望的不落的太阳!于是我想起了一句话:“真正的智者只生活在今天和明天,因为他们明白,适时地对自己的过去总结、归零,能让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

” [引用名句收束此部分,既含蓄隽永,又富有表现力。

精彩!]尘世的棋子[并列论证之三]“0”如棋子,人如棋子。

[又一个形象的比喻,与上文形成并列关系。

]一盘棋棋局已由对方设定,面对对方棋子恶意的追求和虎视眈眈的敌意,棋子只能一步步地行走,负重前进。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里的引用对论述中心没有作用,可删去。

] 司马迁,一个身心残疾的棋子,他的命运掌握在汉武帝手中,他小心翼翼地在皇帝面前爬行。

但他有坚韧的信念,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迫使他这样的是王,他可能需要仰头才能看到王的下腭。

可是在司马迁心中,一定看王如同盘旋的鹰俯视那一座矮矮的金椅,轻蔑、不屑。

一颗棋子,虽然它的命运由别人主宰,但它一样可以拥有清高,拥有博大的胸怀。

[剖析深刻。

] 于是,司马迁轻微抬起他摩挲过过面的手,写下千古照人寰的《史记》。

[在举例论证中再次展开论述。

]一枚棋子,一个悲哀的角色,它永远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可人生舞台上,棋子归零,或许会拨开生活的乌云,让心灵重浴阳光,找到自我。

[并列论证展开至此,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观点。

]棋子,一个热衷于奉献自己一切的“0”。

……历史长河滚滚,其中有多少“0”无人知晓,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0”,一切重新开始,才使历史散发出射人心魂的光彩,才使历史长河金光闪闪,并为之不停地流下去……[结论水到渠成,且照应篇首,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点评:这篇作文的主要亮点是以丰富的材料为自己的观点做铺垫,写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针对看似宽泛的论题“说‘0’”,作者借助联想,由“0”想到了才女李清照一串串泪珠“将无形的思愁化为有形的词句”;想到了文化交流者张骞相伴“给人以无穷希望的不落的太阳”,“终于回到了阔别以久的故土”;还想到了身如“棋子”的司马迁逆境之中“写下千古照人寰的《史记》”等。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名句、名言,表现出作者广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背景,使论述更有深度。

这样说“0”,想得深远,想得全面,想得周密,纵横放谈,从而使论题内涵具体,论述更有针对性。

另外作者采用新颖别致的形式,吸人眼眸。

文前的“题记”巧妙地点示了本文的论述中心“归零更重要,一切重新开始”;文中设置了三个小标题,采用的是并列式论证结构,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佳作二在无风的日子里□江苏张鑫走在两所学校间的这条路上,每天都可欣赏同样的风景,每天却都有着不同的心路历程。

因为一旁是母校,另一旁才是我今天的目的地。

短短几百米,就像越过几年积淀在心底的厚厚一叠的回忆。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日子悄无声息的消失,就像水滴消失于大海。

时间从身边轻轻溜过,而我依然如故。

失去的岁月如同幻灯片一样,在记忆中闪烁着永远不可企及的幸福的光华。

一旁是母校,然而却不是我的目的地。

走在这条路上,却在回忆的引导下,我寻访旧友,重游故地。

中考前的记忆是痛苦的,然而却又是最幸福的,最清晰的。

在无风的日子里。

跑道上,我们像一群在追逐命运的人,喘着粗气,冒着大汗,脚跟紧贴脚跟,前面的那个不小心摔倒了,后面的毫不犹豫地将她扶起,因为那时的我们,坚信没有人会掉队。

拖着疲惫的躯体,望着学校围墙外围观的人群,记得一个同学风趣地说:“咱们简直成了动物园中的稀有动物!”接着是一阵“捧场”的大笑。

还记得最后的体育测试。

我有幸当了领跑。

起跑时,跑道上有二十余人并排,然而,无人拥挤,也无人抢内道,似乎跑在外道的人很幸福。

跑到距终点还有五十米处,由于初速过快,我有些体力不支,感到力不从心,然而回眸身后,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意识到他们的期待,因为领跑的速度与总成绩息息相关。

周围的人尖叫着,我却辨不清声音,只是横了横心,咬了咬牙,挺了过去,冲到终点。

突然,“哗”地拥上来好多人,饮料瓶在我眼前晃动。

就这样,幸福紧紧围绕着我,浑身的疲意换来的是满心的快乐……突然,母校的下课铃响了,还是那首《在无风的日子里》,和着熟悉的旋律,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

那时,便是我们的“茶馆”开业的时间了。

教室里是一阵芬香的咖啡味,各种水果在一只只手中传递,零食则都开了封口,在一阵阵吆喝声中散播。

前门紧闭着,后门却大开,因为门口有轮值的“哨兵”,然而大家还是机警的,互相提醒着。

由此产生的许多笑料不言而喻,有时是虚惊一场,有时则被老班杀个回马枪,弄得大家措手不及。

说起这老班,她可能是“出家人”,慈善治班。

因为大家彼此真心待她。

记得那次教师运动会,老班参加接力赛,大家在周围喝彩,她自然是兴奋至极的。

然而却求胜心切,不料中途跌倒又立刻从地上“爬起”,带着红彤彤的懊悔径自离开。

大家望着她的背影,埋怨了一阵,回到教室,计划了一阵。

在黑板上默然写着“南姐,加油!”待老班进了教室,一个个小脸儿巴望着,迫不及待地想让她看着黑板。

当她蓦然回首时,看到了这几个大字,留下半句“措辞不太恰当吧!”满眼湿润着,悄然离开了……于是大家为着这一成就呼号、雀跃。

对,就是眼前这棵梧桐树下,我们微笑着道别,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怀念。

我们许诺,在无风的日子里,回到母校看看昔日的师长与同窗……●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材料丰富而多彩,内容厚实而感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串珠为链。

文章从“我”走在两所学校间的这条路上写起,回忆了初中生活的几个小片断:跑道上的风采、“我”操场领跑、课间“茶馆”开业和老班参赛等,这些内容像一颗颗精彩的珠子,而其中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是痛苦的,然而却又是最幸福的,最清晰的”来串联,充分表达了师生之间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其二,化整为零。

为了表达得更充实,作者从“在无风的日子里”这一整体的层面上切入,从同学、老师,课堂、课间等不同角度选择了四件具体的材料来构造内存,抒发了昔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携手共进的情怀。

其三,点面结合。

作者采用点面组合方式交代材料。

点上详细交代了操场领跑和老班参赛等主要材料,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面上略写了其它两件事,扩充了材料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

由“点”到“面”,详略有致,使全文内涵更加广博、更加厚实。

另外,文章文笔细腻而缜密,加上以歌名“在无风的日子里”为题,读来颇有情趣,耐人寻味。

【高端预测】2009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地坛医院,通过视频和北京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刘昕蔚亲切对话,温总理亲切诚挚的话语,增强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