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42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山东昌乐二中2012年度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0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年度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20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编号20班级____ 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律地内容和实质,及元素周期表地结构2、小组合作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地判断依据及为例半径大小比较地方法.3、以极度地热情投入课堂中,体验学习地快乐.【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学生先自纠10分钟,再针对基础知识检测5分钟.然后学生对出错多地题目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基础自学】一、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地性质随着__________地递增而呈现_______变化地规律.2、元素周期律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地根本原因是:.练习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地叙述正确地是()A、随着原子序数地递增,原子地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元素地性质随着原子量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地递增,元素地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地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地周期性变化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地编排依据:把相同地元素,按_______________地顺序从左到右排成地横行叫周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不同横行中__________相同地元素,按_____________地顺序从上到下排成地纵行叫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渡元素地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镧系元素地位置________________;锕系元素地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和非金属地分界线地位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元素地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第ⅡA族后是____ 族;第ⅢA族前是_________族;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地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族地族序数和列数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周期中元素地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第七周期排满有____________ 种元素.练习2、原子序数为116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地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3、下列说法错误地是()A、原子及其离子地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地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地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地稀有气体地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地各种同位素地化学性质几乎相同3、请写出ⅠA族、Ⅱ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地元素地名称及符号ⅠA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A族____________________ⅤA族____________________ⅥA族____________________ⅦA族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同周期元素地结构和性质从左到右有何变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呢?练习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地递变情况错误地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地电子层数依次增多练习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地叙述不正确地是()A、同一主族地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地具体表现形式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同周期中第IVA族~VIIA族元素可表现正化合价【课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周期表中地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B、周期表中地主族都有金属元素C、周期表中地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D、周期表中地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2、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地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地是()A、K层电子为奇数地所有元素所在族地序数与该元素原子地K层电子数相等B、L层电子为奇数地所有元素所在族地序数与该元素原子地L层电子数相等C、L层电子为偶数地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地序数与该元素原子地L层电子数相等D、M层电子为奇数地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地序数与该元素原子地M层电子数相等3、下列关于元素地叙述正确地是()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目前使用地元素周期表中,最长地周期含有36种元素D、非金属元素形成地共价化合物中,原子地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和84、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IA族元素地金属性比IIA族元素地金属性强B、VIA族元素地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地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地水化物地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三周期元素地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地核外电子数地差值可能是()A、6B、12C、26D、306、根据叙述判断,下列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地是()A、X元素可以形成+7价地含氧酸及其盐B、Y元素地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C、Z元素地阴离子与同一周期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地电子层结构相同D、R元素地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7、元素在周围表中地位置,反映了元素地原子结构和元素地性质,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地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地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地元素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8、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周期表原先地主、副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列,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第2列元素地原子最外层都有2个电子B、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9、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地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地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地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地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地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地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已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地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X地原子序数为a,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A、X、Z地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为2aB、Y地原子序数可能是a - 17C、Z地原子序数可能是a + 31D、X、Y、Z一定都是短周期元素11、下表是周期表地一部分,表中所列地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⑴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元素地单质可能都是电地良导体.(2) 将元素a、c、d、f、l、b地原子半径按由大到小地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i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地最高化合价是____________,最低化合价是___________.它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吸水性很强地物质,这种物质在实验室里常用做干燥剂,写出i地单质与氧气反应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地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地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地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地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地描述中错误..地是: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C.XCl4地沸点比SiCl4地高D.XH4地稳定性比SiH4地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参考答案编号20【基础知识】一、1、元素原子序数周期性2、元素原子地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地化合价3、元素原子地核外电子排布地周期性变化【跟踪练习1】D二、1、电子层数原子序数递增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递增主族、副族、Ⅷ族、0族2、过渡元素位置:周期表中第3~12列中地元素;镧系元素位置:第6周期第ⅢB族锕系元素位置:第7周期第ⅢB族;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硼、硅、砷、碲、砹与铝、锗、锑、钋地交界处既表现金属元素地某些性质又表现非金属元素地某些性质如:硅、锗等【思考】(1)第ⅢB族第ⅡB族1、11、25(2)ⅠA →1 ⅡA→2 ⅢA→13 ⅣA→14 ⅤA→15 ⅥA→16 ⅦA→17(3)第1周期~第7周期元素地种数分别是:2、8、8、18、18、32、26第7周期排满有32种元素【跟踪练习2】第7周期第ⅥA族【跟踪练习3】A3、ⅠA族:氢H 锂Li 钠Na 钾K 铷Rb铯Cs 钫FrⅡA族:铍Be 镁Mg 钙Ca 锶Sr 钡Ba 镭RaⅤA族:氮N 磷P 砷As锑Sb 铋BiⅥA族: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ⅦA族:氟F 氯Cl 溴Br 碘I 砹At4、同周期元素地结构和性质从左到右有何变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呢?【跟踪练习4】C 【跟踪练习5】C 【巩固提高】10、(1)a 、c 、d 、e 、f 、 (2)d 、a 、c 、f 、l 、b(3)非金属 +5 -3 4P+5O 2点燃2P 2O 511、(1)① 2H 2S+O 2=2H 2O+2S↓ ② 2C+SiO 2高温Si+2CO↑(2)① Al H 2 Cl 2② MgO CO 2 ③H 2S+Cl 2=2HCl+S↓常见置换反应总结○1金属→金属 金属+盐→金属+盐(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 铝热反应 2Al+Fe 2O 3高温Al 2O 3+2Fe 或8Al+3Fe 3O 4高温4Al 2O 3+9Fe○2金属→非金属 氢前金属(钠、镁、铝)+H +(盐酸、稀硫酸)→H 2 Na (或K 或Ca ) + H 2O → H 2 3Fe + 4H 2O(g) Fe 3O 4 + 4H 2 2Mg + CO 2 2 MgO + C○3非金属→非金属 2C + SiO 2 Si + 2CO ↑C + H 2O (g ) CO + H 2Cl 2(Br 2、I 2)+ H 2S (或S 2-) = S + 2HCl (HBr 、HI) 2H 2S + O 2 = 2S ↓+ 2H 2O (氢硫酸久置变浑浊) Cl 2 + 2Br - (I -) = 2Cl - + Br 2 (I 2) Br 2 + 2I - = 2Br+ I 2高温高温点燃高温3Cl2+ 2FeBr2 = 2FeCl3 + 2Br2○4非金属→金属H2 + CuO △Cu + H2O C + 2CuO 高温Cu +CO2↑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7EqZc。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反应的应用》学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反应的应用》学案

离子反应的应用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应用离子反应进行含量测定、物质制备与纯化等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基础自学】一、离子的检验请写出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①CO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④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离子检验类简答题的答题要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练习1、对未知的无机盐溶液所含离子作鉴定。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做出的判断不一定正确的是( )①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SO42-②向溶液中加硝酸酸化,再加入少许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Cl-③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含有CO32④加入NaOH溶液,微热时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有NH4+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含量测定(一)中和滴定1、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中和滴定,其实质酸碱中和。

山东昌乐二中2012年度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2氮的循环(下)(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年度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2氮的循环(下)(含答案)

氮地循环(下)编号:12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铵盐、硝酸地主要性质及应用.2. 灵活运用守恒法进行计算.【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标有★★地B层可不做,标有★或★★地C层可不做.【基础自学】一、铵盐:1、结构:含有键,键.2、物理性质:均溶于水.3、化学性质(完成化学方程式)①水解反应地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碱反应:稀溶液:NH4+ +OH——— ________;加热条件:NH4+ +OH——— ____③受热分解:NH4HCO3—— NH4Cl——4、检验铵盐固体中含有NH4+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TCrp。

【思考】:1. 铵态氮肥能否与碱性物质草木灰等混合使用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NH4Cl溶液加入石蕊试液,现象原因,加入Mg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xHAQX。

练习1.下列关于铵盐地叙述中不正确地是()A.含有离子键,都是离子化合物 B . 都易溶于水C.受热都能分解放出氨气D. 都可以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二、硝酸: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_味易液体.浓度为95%以上地硝酸称为.2、化学性质:硝酸为强酸.除具有_____ 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方程式:________,硝酸地浓度越大,越分解.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应.LDAYt。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4元素与物质分类 分散系(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4元素与物质分类  分散系(含答案)

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时间:元素与物质分类分散系编号:04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度、胶体等概念。

2.掌握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9FvJVQi7FG【基础自学】2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D.金属氧化物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分散系1.溶解度的概念:① 气体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FvJVQi7FG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__________,压强越大溶解度越__________。

② 固体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FvJVQi7FG 一般温度越高溶解度越__________。

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4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澄清石灰水,一份冷却到10℃;另一份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温度仍控制在40℃。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量相同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Ca2+的数目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 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2> 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3> 判断胶体制备成功的方法:(4> 有两位同学在制备胶体过程中,一位在过程中滴加FeCl3时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位同学向烧杯中一次加入大量的FeCl3溶液,两同学均未制得胶体。

山东昌乐二中高三一轮原创化学优秀教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山东昌乐二中高三一轮原创化学优秀教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地关系3、反应热与键能地关系△H=反应物地键能总和-生成物地键能总和4、常见地吸热、放热反应⑴常见地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地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地化合反应 ⑤铝热反应⑵常见地吸热反应①多数地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CO+H 2 ④CO 2+ C 高温2 CO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地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地条件没有必然地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地总能量(或焓)地相对大小.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地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地单位为kJ/mol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地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地△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地,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地系数仅表示该物质地物质地量,并不表示物质地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地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地数量,能量反应过程 反应物地总能量 生成物地总能量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地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地计算8、电极反应地书写: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⑴电解:阳极:(与电源地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放电顺序:I->Br->Cl->OH-)阴极:(与电源地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地阳离子得电子(放电顺序:Ag+>Cu2+>H+)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地离子.......来表示②电解反应地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③若电极反应中地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地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Nm++me-→N正极:2H++2e-→H2↑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即发生吸氧腐蚀)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地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9、电解原理地应用:⑴氯碱工业:阳极(石墨):2Cl-→Cl2+2e-( Cl2地检验:将湿润地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阴极: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现象(滴入酚酞):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⑵铜地电解精炼:电极材料: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电解质溶液:硫酸酸化地硫酸铜溶液⑶电镀:电极材料: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地盐溶液.10、化学电源⑴燃料电池: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地燃烧);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O2+4e-+4H+→2H2O (酸性水溶液). 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⑵充放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地负极与电源地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地正极与电源地正极相连,做阳极),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2 H2~ O2~2Cl2~2Cu~4Ag~4OH-~4 H+~4e-12、金属腐蚀:电解阳极引起地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地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2Fe→ 2Fe 2++4e-正极:O2+4e-+2H2O→4OH-总反应:2Fe + O2+2H2O=2Fe(OH)2第二章:化学反应地方向、限度和速度1、反应方向地判断依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T△S>0反应不能自发.该判据指出地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地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意单位地换算)课本P40T32、化学平衡常数:①平衡常数地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地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地越完全.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地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地表达式③平衡常数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地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地书写形式一一对应.对于给定地化学反应,正逆反应地平衡常数互为倒数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对化学平衡地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地.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3、平衡状态地标志:①同一物质地v正=v逆②各组分地物质地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③气体地总物质地量、总压强、气体地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地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地容器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地影响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地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地影响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地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⑶对于△vg=0地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5、⑴等效平衡: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地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地量之比与最初加入地物质地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地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②恒温恒容,△vg=0地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地量之比与最初加入地物质地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地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⑵等同平衡: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地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地量与最初加入地物质地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地物质地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6、充气问题:以aA(g)+bB(g)cC(g)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地转化率,但它本身地转化率降低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地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地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地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V-t图地分析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地行为1、强弱电解质: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电解质.⑵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多元弱酸地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地弱电解质地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⑶常见地碱:KOH、NaOH、Ca(OH)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常见地酸: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注意:强酸地酸式盐地电离一步完成,如:NaHSO4=Na++H++SO42-,而弱酸地酸式盐要分步写,如:NaHCO3=Na++HCO3-, HCO3-CO32- +H+2、电离平衡⑴电离平衡是平衡地一种,遵循平衡地一般规律.温度、浓度、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地离子或与弱电解质反应地物质,都会引起平衡地移动⑵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表征了弱电解质地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弱电解质地电离程度越大.Ka或Kb是平衡常数地一种,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3、水地电离:⑴ H2O H++OH-,△H>0.升高温度、向水中加入酸、碱或能水解地盐均可引起水地电离平衡地移动.⑵任何稀地水溶液中,都存在,且[H+]·[OH-]是一常数,称为水地离子积(Kw);Kw是温度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而与H+或OH-浓度无关.⑶溶液地酸碱性是H+与OH-浓度地相对大小,与某一数值无直接关系.⑷当溶液中地H+浓度≤1mol/L时,用pH表示.无论是单一溶液还是溶液混合后求pH,都遵循同一原则:若溶液呈酸性,先求c(H+);若溶液呈碱性,先求c(OH-),由Kw求出c(H+),再求pH.⑸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抑制水地电离,使水电离地c(H+)或c(OH-)<10-7mol/L,但c(H+)H2O=c(OH-)H2O.如某溶液中水电离地c(H+)=10-13mol/L,此时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即室温下,pH=1或13向水中加入水解地盐,促进水地电离,使水电离地c(H+)或c(OH-)>10-7mol/L,如某溶液中水电离地c(H+)=10-5mol/L,此时溶液为酸性,即室温下,pH=5,可能为强酸弱碱盐溶液.4、盐地水解⑴在溶液中只有盐电离出地离子才水解.本质是盐电离出地离子与水电离出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H+或OH-地浓度减小,从而促进水地电离.⑵影响因素: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②浓度:稀释促进水解③溶液地酸碱性④ 同离子效应⑷水解方程式地书写:①单个离子地水解:一般很微弱,用,产物不标“↑”“↓”;多元弱酸盐地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②双水解有两种情况:Ⅰ水解到底,生成气体、沉淀,用=,标出“↑”“↓”.Ⅱ部分水解,无沉淀、气体,用,产物不标“↑”“↓”;⑸盐类水解地应用:①判断溶液地酸碱性②判断盐溶液中地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③判断离子共存④加热浓缩或蒸干某些盐溶液时产物地判断,如AlCl3溶液⑤某些盐溶液地保存与配制,如FeCl3溶液⑥某些胶体地制备,如Fe(OH)3胶体⑦解释生产、生活中地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化肥地施用等.(解释时规范格式:写上对应地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结果)5、沉淀溶解平衡:⑴ Ksp:A m B n mA n++nB m-,Ksp=[A n+]m[B m-]n.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地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地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Ksp.②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地电解质,Ksp越大,电解质在水中地溶解能力越强.⑵ Q>Ksp,有沉淀生成;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Ksp,沉淀溶解.⑶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地沉淀.如锅垢中Mg(OH)2地生成,工业中重金属离子地除去.6、离子反应:⑴与量有关地离子方程式地书写:设量少地物质物质地量为1mol,与另一过量地物质充分反应.⑵离子共存推断题解答时应注意:①判断一种离子存在后,一定注意与之不共存地离子一定不存在;②前面加入地试剂对后面地鉴定是否有影响.⑶离子(或物质)检验地一般步骤:取少量——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mZkkl。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2氯气(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2氯气(含答案)

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时间:氯气编号:02班级_________组别姓名 ___【学习目标】1、掌握氯气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

3、灵活运用与氯气有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本学案利用一节课完成,下课马上收齐,及时批阅。

下节课修改10分钟,针对重点问题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XWVFXKI5ya【基础自学】一、氯气1、物理性质: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气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的_______气体,____液化,XWVFXKI5ya_______溶于水,______溶于饱和食盐水,据此实验室收集氯气的方法有_ 、2、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与Cu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XWVFXKI5ya与Fe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XWVFXKI5ya注意:液氯保存在钢瓶中,原因是<2)与非金属反应:与H2反应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XWVFXKI5ya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XWVFXKI5ya<3)与水反应: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WVFXKI5y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XWVFXKI5ya在阳光下照射足够长时间,最终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WVFXKI5ya<4)与碱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WVFXKI5ya【小结】<1)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_______,具有很强的______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几乎与所有的金属反应,且与Cu、Fe等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_______价金属氯化物;还可以与、、等非金属反应。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9原子结构(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9原子结构(含答案)

原子结构 编 19班级_______ 组别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能够辨析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以极度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讨论10分钟,小组内知识互查,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 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 层可不做。

【课前导学】一、原子构成1、表示原子或核素的符是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作用__________种类________________种类原子核质量数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 核电荷数 决定_________种类原子 决定整个原子显不显电性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数 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层电子数核外电子 电子排布 电子层3、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包括原子、阴阳离子)之间的关系(1)质量数(2)原子的核电荷数(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4)阴离子的核电荷数【练习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与150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A.14462Sm与15062Sm互为同位素B.14462Sm与15062Sm的质量数相同C.14462Sm与15062Sm是同一种核素D.14462Sm与15062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练习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无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5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4、等电子微粒(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10电子微粒①原子_______ ②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方法找出18电子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⑴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⑵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①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30盐类的水解(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30盐类的水解(含答案)

盐类地水解编号30班级______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盐类水解地原理及影响盐类水解地主要因素.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盐类水解原理分析实际问题.3、以极度地热情自动自发投入学习,体验学习地快乐.【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并进行当堂检测.【基础自学】一、盐类水解1、盐类水解地实质是盐电离产生地离子与水电离产生地H+或者OH –结合生成____ __,使水地电离平衡向移动,从而水地电离.2、盐类水解地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盐类水解地主要因素例1:在0.1mol/L CH3COONa溶液中,改变下列条件,完成下表:改变地条件平衡移动c(H+ >变化c(OH - >变化水解程度升高温度加水稀释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盐酸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氯化铵固体加入氯化钠固体【小结】<1)温度:温度升高,水解平衡向_________ 移动,因为水解反应是 _____反应.<2)盐地浓度:加该盐地固体和加水稀释,水解平衡均向__________移动.<3)酸或碱:对水解显酸性地盐加入酸能_______该盐地水解,对水解显碱性地盐加入碱能_______该盐地水解.<4)加其他与盐类水解有关地物质,如水解显相反性质地盐可相互________水解.练习1、为了配制CH3COO-与Na+浓度比为1:1地溶液,可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 )A、适量盐酸B、适量氢氧化钠固体C、适量氢氧化钾固体D、适量氯化钠晶体4、写出下列盐水解地离子方程式:<1)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n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Cl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一种离子水解不彻底,方程式要写,且不能加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2、两种离子相互促进水解时反应进行彻底,方程式要写,且加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3、多元弱根离子地水解要书写,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要书写.二、盐类水解地应用1、判断水溶液地酸碱性例2:判断下列物质水溶液地酸碱性,写出有关方程式并解释原因:⑴ NaHSO4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Na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NaHS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相同物质地量浓度地下列溶液按PH值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__①Na2SiO3 ②Na2CO3 ③NaHCO3 ④NaCl ⑤NH4Cl ⑥(NH4>2SO4 ⑦NH4HSO42、水解盐溶液地配制<写出简要地配制步骤)⑴ FeCl3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Fe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SnCl 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杂和制取物质⑴制取Fe(OH>3胶体操作是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⑵要除去MgCl2 溶液中地FeCl3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不同地物质,以其中一种物质为例解释除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地问题<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地文字叙述)⑴热地Na2CO3溶液为什么去污效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某可溶性盐地化学式XmYn(m≠n>,将一定量地该盐溶于适量水中,(1>若测得溶液地PH为4时,则该盐与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_★(2>若测得溶液地PH为10时,则该盐与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可能为2、溶液蒸干、灼烧后产物地判断⑴ AlCl3溶液蒸干后灼烧产物是 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Al2(SO4>3溶液蒸干后产物是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Na2CO3溶液蒸干后产物是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Ca(HCO3>2溶液蒸干后产物是________ ⑸ FeSO4溶液蒸干后产物是_________【小结】①易挥发性强酸弱碱盐溶液蒸干后产物,②难挥发性强酸弱碱盐溶液蒸干后产物,③强碱弱酸盐溶液蒸干后产物 .3、在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③NaClO三种溶液地PH值相同,则它们地物质地量浓度由大到小地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课堂训练】1、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C. 升高温度,减小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2、在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地是(>A、加入地碱过量B、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地物质地量相等C、生成地盐不水解D、反应后溶液中A-、M+物质地量浓度相等3、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地是(>A、KClB、Mg(OH>2C、Na2CO3D、MgSO44、关于小苏打水溶液地表述正确地是 ( >A、HCO3-地水解方程式为:HCO3-+H2O CO32- +H3O+B、c(Na+>+c(H+>=c(HCO3->+c(CO32->+c(OH->C、HCO3-地电离程度大于HCO3-地水解程度D、存在地电离有:NaHCO3=Na++HCO3-,HCO3-H++CO32-,H2O H++OH-5、在PH=9地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地c(OH->分别为Amol/L与B mol/L,则A与B地关系为 (>A、A>BB、A=10-4BC、B=10-4AD、A=B6、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地水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地是 ( >A、AlCl3B、NaHCO3C、MgSO4D、KMnO4★7、下列叙述正确地是A.0.01mol/LCH3COOH与pH=12地NaOH溶液混合,若有c(CH3COO->>c(Na+>,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B.常温下,将等体积0.01mol/LHCl与pH=12地氨水混合,则混合液地pH=7,C.0.1mol/L地某二元弱酸盐Na2A溶液中,c(Na+>=c(H2A>+ c(HA->+2c(A2—> D.将5 mL 0.02mol/L地H2SO4与5 mL 0.02mol/LNaOH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地体积为10mL,则混合液地pH=28、室温下,0.1mol/L地醋酸溶液地PH约为3,当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地PH变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地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增大,因而溶液地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地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地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地PH增大.(1>上述解释中 (填“甲”或“乙”>正确.(2>为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mol/L醋酸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地 ______ ,然后测定溶液地PH值.A、固体CH3COOKB、固体CH3COONH4C、NH3气体D、固体NaHCO3(3>若 (填“甲”或“乙”>地解释正确,溶液地PH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常温下将0.01molCH3COONa和0.004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判断:①溶液中共有 _____ 种粒子②溶液中有两种粒子地物质地量之和一定等于0.01mol,它们是 _______ 和_________③溶液中n(CH3COO->+ n(OH->-n(H+>= _____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30答案一、盐类水解1、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方向、促进2、⑴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⑵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⑶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3、影响盐类水解地主要因素例1:在0.1mol/L CH3COONa溶液中,改变下列条件,完成下表:改变地条件平衡移动c( H+ >变化c(OH - >变化水解程度升高温度右移减小增大增大加水稀释右移增大减小增大加入CH3COONa固体右移减小增大减小加入盐酸右移增大减小增大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左移减小增大减小加入氯化铵固体右移增大减小增大加入氯化钠固体不移动不变不变不变【小结】⑴右吸热⑵右⑶抑制抑制⑷促进【跟踪练习1】C4、⑴ CO32-+ H2O HCO3- +OH- HCO3-+ H2O H2CO3+OH-⑵ Fe3++ 3H2O Fe(OH>3 + 3H+⑶ Mn-+ H2O HM( n-1> -+OH-⑷ Mn++n H2O M(OH>n + nH+⑸ CH3COO-+NH4+ +H2O CH3COOH+ NH3·H2O⑹ Al3+ +3HCO3-=Al(OH>3↓+ 3CO2↑【小结】1、 2、= 3、分步一步二、盐类水解地应用1、判断水溶液地酸碱性例2:⑴酸性 NaHSO4=Na++H++SO42- ,NaHSO4溶于水完全电离,使[H+]>[OH-]故溶液显酸性⑵碱性NaHCO3= Na++HCO3-, HCO3- CO32-+ H+ , HCO3-+H2O H2CO3+OH-,由于HCO3-地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使[OH-]>[H+]故溶液显碱性.⑶NaHSO3 = Na++HSO3- HSO3- SO32-+ H+ ,HSO3-+ H2O H2SO3+OH-,由于HSO3-地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使[H+]>[OH-]故溶液显酸性 .【跟踪练习2】①②③④⑤⑥⑦2、水解盐溶液地配制<写出简要地配制步骤)⑴ FeCl3 溶液:称取一定质量FeCl3固体溶解在较浓盐酸中,然后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⑵ FeSO4溶液:称取一定质量FeSO4固体溶解在蒸馏水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硫酸<抑制Fe2+水解)和铁屑<防止Fe2+被氧化).⑶SnCl 2溶液:称取一定质量SnCl2固体溶解在较浓盐酸中,然后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3、除杂和制取物质<1)用洁净地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mol·L-1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地红褐色 Fe3+ + 3H2O Fe(OH>3<胶体)+ 3 H+<2)Mg MgO Mg(OH>2 MgCO3FeCl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 + 3H2O Fe(OH>3+ 3H+,加入MgO,MgO+2H+=Mg2++ H2O,H+浓度减小,使水解平衡不断右移,最终FeCl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4、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地问题<1)Na2CO3地水解:CO32—+H2O HCO3—+OH—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促进水解,使溶液中OH—浓度增大,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增强,故去污效果好<2)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水解显碱性:CO32—+H2O HCO3—+OH—,铵态氮肥中地NH4+与OH—结合生成NH3·H2O:NH4+ +OH—=NH3·H2O,使c(NH3·H2O>增大,NH3·H2O不稳定最终转化成NH3逸出而降低氮肥肥效,故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合作探究】1、Xn++nH2O X(OH>n+nH+ Ym-+H2O HY(m-1>-+ OH-2、溶液蒸干、灼烧后产物地判断<1)Al2O3 AlCl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 3HCl,在蒸干过程中,加热和HCl挥发都促使水解平衡不断右移,最终AlCl3完全转化为Al(OH>3.灼烧时Al(OH>3分解生成Al2O3 :2Al(OH>3Al2O3+3H2O<2)Al2(SO4>3晶体 Al2(SO4>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2(SO4>3+6H2O2Al(OH>3+ 3H2SO4,在蒸干过程中,硫酸不挥发,随着水分不断蒸发,,溶液浓度增大,导致水解平衡不断左移,直到蒸干得到硫酸铝晶体<3)Na2CO3晶体 Na2CO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Na2CO3+H2O NaHCO3+NaOH、NaHCO3+H2O H2CO3+NaOH,在蒸干过程中,随着水分不断蒸发,溶液浓度不断增大,导致水解平衡不断左移,直到蒸干得到Na2CO3晶体<4)CaCO3 <5)Fe2(SO4>3 和Fe (OH>3【小结】①相应地弱碱②原盐晶体③原盐晶体3、C【课堂训练】1、B 2、D 3、C 4、D 5、B 6、C 7、D8、⑴乙⑵ B ⑶乙、增大⑷① 7 ②CH3COO- CH3COOH ③0.006mol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学案1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学案1

氧化还原反应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本质。

2.熟练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规律。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基础自学】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氧化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图示的办法表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之间的联系。

练习1、已知反应:Fe+4HNO3(稀)=Fe(NO3)3+2H2O+NO↑,其中: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_______。

每生成1mol NO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被氧化,同时有元素被还原B.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难失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① 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高价态离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过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其他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钠(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钠(含答案)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钠编:01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灵活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基础自学】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基本程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金属钠1.钠的物理性质(1) 钠是一种________色金属,硬度较_____(填“大或小”),密度比水_____(填“大或小”),比煤油_______(填“大或小”)熔点较_____(填“高或低”)。

(2) 如何从试剂瓶中取一小块钠(写出所用的仪器和操作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练习1: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 / 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 / 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3.钠的保存钠应保存在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着火应用____________扑灭。

三、钠的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2.氢氧化钠NaOH的俗称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热(“放”“吸”),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NaOH溶液的瓶子用_________塞,原因是(结合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2: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 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1 B.1:1:2 C.1:2:1 D.4:3:2【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将钠、镁、铝各0.3 mol 分别放入100 ml 1 mol / 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1:2:3 B.6:3:2 C.3:1:1 D.1:1:12、取a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 ,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H2B.CO C.C6H12O6D.C12H22O113、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 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放入100 ml 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A.甲< 乙< 丙< 丁B.丁< 甲< 乙= 丙C.甲= 丁< 乙= 丙D.丁< 甲< 乙< 丙4、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Na +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PH不变,有H2放出C.溶液中Na +数目减少,有O2放出D.溶液PH增大,有O2放出规律及方法总结:【能力提升】1、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够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的反应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用不着的是()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2、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mol中子B.0.4mol电子C.0.2mol质子D.0.4mol分子3、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电源》学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电源》学案

化学电源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小组合作探究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课前导学】一、常见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1)酸性干电池是锌筒外壳为 _____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帽的石墨为 _____极,在石墨的周围填充 ______________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用淀粉糊固定化。

并还填有MnO2黑色粉末,吸收正极放出的H2,防止产生极化现象。

该干电池的工作原理是:Zn+ 2MnO2+ 2NH4+= Zn2++Mn2O3+2NH3+H2O写出该干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锌锰干电池以氢氧化钾做电解质,其电极反应式是: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可放电亦可充电,它是用硬橡胶或者透明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在正极版上有一层棕褐色的 ________,负极板是海绵状的________ ,两极均浸入 ________溶液中,且两极间用微孔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1) 放电时可看作是_______池,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放电进行到硫酸的浓度较低时需充电,充电时可以看作是池,电极反应式为:阴极:;阳极:。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42基础知识总结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教案:42基础知识总结

一、方程式复习1、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Na2O在空气中加热 2Na2O+O2=2Na2O2现象:先熔化成闪亮地小球,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呈淡黄色固体.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H2O + H2↑2Na + 2H2O = 2Na++ 2OH-+H2 ↑现象: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地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地响声,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3、过氧化钠与水地反应2Na2O2+ 2H2O = 4NaOH + O2↑2Na2O2+ 2H2O =4Na++4OH-+O2↑4、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Cu + Cl2CuCl2<棕色地烟,加水后溶液为蓝绿色)9、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23FeCl3<红棕色地烟,加水后溶液为黄色)10、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 22HCl<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11、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H+、Cl-、ClO-、Cl2、HClO、H2O)Cl2+ H2O = HCl + HClOCl2+ H2O = H++ Cl-+ HClO12、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2HClO2HCl + O2↑13、工业制漂白粉地原理及漂白粉地失效2Ca(OH>2 + 2Cl2=Ca(ClO>2+ CaCl2+ 2H2O光照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 2HCl + O2↑14. 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H2↑Fe + 2H+= Fe2++H2↑15.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 Fe2O3+ 6HCl = 2FeCl3+ 3H2O Fe2O3+ 6H+= 2Fe3++ 3H2O16.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FeCl3+ 3NaOH = Fe(OH>3↓+3NaCl Fe3++ 3OH-= Fe(OH>3↓17.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4Fe(OH>2+ O2+ 2H2O = 4Fe(OH>318.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 Cl2= 2FeCl3 2Fe2++ Cl2= 2Fe3++ 2Cl-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变红.19.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 = 3FeCl22Fe3++ Fe = 3Fe2+20.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2FeCl3+Cu = 2FeCl2+2CuCl22Fe3++ Cu= 2Fe2++Cu2+21.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Na2CO3+ 2HCl = 2NaCl + H2O+CO2↑CO32-+ 2H+= H2O + CO2↑22.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 3Na2CO3+ H2O +CO2↑小苏打与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HCO3-+H+=H2O +CO2↑23.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NaHCO3+ NaOH === Na2CO3+ H2O HCO3-+ OH-= H2O + CO32-24.氮气和氢气反应<工业合成氨) N2+ 3H22NH325.氮气和氧气放电下反应N2+ O22NO二氧化氮溶于水 3NO2+H2O 2HNO3+NO3NO2+ H2O 2H++ 2NO3-+光照放电NO 26. NO 2、O 2 地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 4NO 2 + O 2 + 2H 2O = 4 HNO 327.NO 、O 2地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 4NO + 3O 2 + 2H 2O = 4 HNO 3 28.氨地催化氧化4NH 3 +5O 24NO + 6H 2O29..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 H 2O ↑ + CO 2↑30. 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 HCl + NH 3 = NH 4Cl 31.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NH 4>2SO 4 +2NaOH 2NH 3↑+Na 2SO 4 +2H 2O NH 4++ OH-NH 3↑+ H 2O32.实验室制取氨气2NH 42==CaCl 2+2NH 3↑+2H 2O 33.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 3<浓)======4NO 2↑+O 2↑+2H 2O34.铜与浓硝酸地反应 Cu+4HNO 3(浓>= CuNO 3+2NO 2↑+2H 2OCu+4H ++2NO 3—= Cu 2++2NO ↑+2H 2O 现象: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35.铜与稀硝酸地反应3Cu+8HNO 3(稀>= 3CuNO 3+2NO ↑+4H 2O3Cu+8H ++2NO 3—= 3Cu 2++2NO ↑+4H 2O 现象: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36.碳与浓硝酸加热 3 <浓)=4NO 2↑ + O 2↑ + 2H 2O 37.铁与硫加热反应 Fe + S FeS 38.硫在氧气中燃烧 S+O 2SO 239.二氧化硫地催化氧化 2SO 2+O 22SO 340.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氢硫酸)反应 SO 2+2H 2S=3S ↓+2H 2O41.氯气与二氧化硫一起漂白Cl 2+SO 2 +2H 2O =H 2SO 4 +2HClCl 2+SO 2 +2H 2O =4H ++SO 42- +2Cl - 42.铜与浓硫酸反应: Cu +2H 2SO 4 (浓)CuSO 4 +2H 2O +SO 2 ↑受热或见光43.碳与浓硫酸反应: C +2H 2SO 4<浓)2H 2O +CO 2↑+2SO 2↑4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 + CO 22MgO + C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地强光,放出大量地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45.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地试管中Cl 2 + 2NaBr = Br 2 + 2NaCl Cl 2 + 2Br - = Br 2 + 2Cl -46.工业制单质硅<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 SiO 2 + 2CSi + 2CO ↑47.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不用玻璃瓶保存地原因) SiO 2 + 2NaOH = Na 2SiO 3 + H 2OSiO 2 + 2OH - = SiO 32- + H 2O 48.HF 不用玻璃瓶保存地原因:4HF+SiO 2=SiF 4↑+2H 2O 49.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反应:SiO 2+CaO=CaSiO 3 50.氢氧化铁胶体地制备FeCl 32O===Fe(OH )3(胶体>+3HCl 二、实验题复习 1.容量瓶使用时应注意:①要考虑容量瓶地规格.每一容量瓶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地溶液. ②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③不能加热,不能久贮溶液,不能在瓶内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 2. 配制操作步骤计算→称取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倒瓶贴签<1)计算:所称固体地质量或所量液体地体积.<2)称量:称量固体时一定要注意天平地精确度.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出.<3)溶解一般在小烧杯中进行.因溶解过程一般有热效应,故要冷却. <4)转移:转移时要用引流,且其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内壁上.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地目地是.<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处,再改用_____________..2.氯、溴、碘氧化性比较⑴ SO42-:先加盐酸进行酸化,再加入加入 BaCl2 溶液生成 BaSO4白色沉淀Ba2++SO42- = BaSO4 ↓⑵ SO32-:加入 BaCl2溶液生成 BaSO3 白色沉淀,加入稀 HCl ,沉淀溶解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地气体 SO2 Ba2++SO32- === BaSO3↓BaSO3+2H+ === Ba2++H2O+SO2↑<3)Cl—:滴加硝酸酸化地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CO32-地检验:滴加盐酸,生成地气体是澄清地石灰水变浑浊.2H++CO32 - = H2O+CO2 ↑CO2+Ca(OH>2=CaCO3↓ +H2O<4) NH4+:与强碱一起加热生成 NH3, NH3遇湿润地紫色地石惢试纸变蓝.NH4++OH -NH3 ↑ +H2OFe3+:KSCN溶液,溶液变红.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1氮的循环(上) (含答案)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11氮的循环(上)  (含答案)

氮的循环(上)编11班级组别姓名_____等级【课题】氮的循环(上)【目标要求】1、掌握氮气、氮氧化物和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和它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以高度的热情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5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基础知识复习】一、氮气及氮的固定1、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________ 、_______等物质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氮的固定是指的方法,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人工固氮包括和练习1、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B .NO与O2反应生成NO2C .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D. NH3与NO2作用生成N2二、氮的氧化物1、NO是色气体,溶于水,毒,常温下NO可与氧气反应2、NO2是色有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毒,可与水反应,3、列举含N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三点)练习2、为什么说“下一次雷雨相当于施一次肥”?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将盛有24mLNO2、3mL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三、氨气1、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

喷泉实验装置见右图(1)引发喷泉的操作:⑵用集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盛有水的烧杯里事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4、在进行喷泉实验时,烧瓶中充满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会看到烧瓶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

潍坊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潍坊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潍坊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

2. 物质的微观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的关系。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

6.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的工具,分为周期和族。

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过渡金属(如铁、铜、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3. 酸碱理论-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表现为氧化数的变化。

- 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5. 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等概念。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烃、醇、酚、醛、酮、酸、酯、胺等。

- 根据官能团的不同进行分类。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昌乐二中2012届高三一轮原创化学学案:42基础知识总结————————————————————————————————作者:————————————————————————————————日期:2一、方程式复习1、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 +O 2=2Na 2O Na 2O 在空气中加热 2Na 2O +O 2=2Na 2O 2 现象:先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呈淡黄色固体。

2、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H 2O + H 2 ↑ 2Na + 2H 2O = 2Na ++ 2OH -+ H 2 ↑ 现象: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 2Na 2O 2 + 2H 2O =4Na ++4OH -+O 2↑ 4、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Cu + Cl 2点燃CuCl 2 (棕色的烟,加水后溶液为蓝绿色) 9、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 2点燃3FeCl 3(红棕色的烟,加水后溶液为黄色)10、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点燃2HCl (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11、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H +、Cl -、ClO -、Cl 2、HClO 、H 2O ) Cl 2 + H 2O = HCl + HClO Cl 2 + H 2O = H ++ Cl -+ HClO12、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2HClO 2HCl + O 2↑13、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及漂白粉的失效 2Ca(OH)2 + 2Cl 2 =Ca(ClO)2 + CaCl 2 + 2H 2OCa(ClO)2+CO 2+H 2O =CaCO 3↓+2HClO 2HClO 2HCl + O 2↑14. 铁与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 2 + H 2↑ Fe + 2H + = Fe 2++H 2↑15.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Fe 2O 3 + 6H += 2Fe 3++ 3H 2O 16.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FeCl 3 + 3NaOH = Fe(OH)3 ↓+3NaCl Fe 3++ 3OH -= Fe(OH)3 ↓ 17.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 (OH)2 + O 2 + 2H 2O = 4Fe (OH)3 18.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 2 + Cl 2 = 2FeCl 3 2 Fe 2++ Cl 2 = 2 Fe3++ 2Cl -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滴加KSCN 试剂后溶液变红。

19.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Cl 3 +Fe = 3FeCl 2 2Fe 3++ Fe = 3Fe 2+20.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光照 光照2FeCl 3 +Cu = 2FeCl 2+2CuCl 2 2Fe 3+ + Cu = 2Fe 2++Cu 2+21.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CO 2↑ CO 32- + 2H += H 2O + CO 2↑ 22.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 3△Na 2CO 3 + H 2O +CO 2 ↑小苏打与盐酸反应:NaHCO 3+HCl =NaCl +H 2O +CO 2↑ HCO 3-+H +=H 2O +CO 2↑ 23.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HCO 3-+ OH -= H 2O + CO 32-24.氮气和氢气反应(工业合成氨) N 2 + 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 325.氮气和氧气放电下反应N 2 + O 2 2NO 二氧化氮溶于水 3NO 2+H 2O2HNO 3+NO 3NO 2 + H 2O 2H ++ 2NO 3-+NO26. NO 2 、O 2 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 4NO 2 + O 2 + 2H 2O = 4 HNO 3 27.NO 、O 2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 4NO + 3O 2 + 2H 2O = 4 HNO 3 28.氨的催化氧化 4NH 3 +5O 2 4NO + 6H 2O29..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 4HCO 3△NH 3 ↑+ H 2O ↑ + CO 2↑30. 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 HCl + NH 3 = NH 4Cl 31.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 (NH 4)2SO 4 +2NaOH △2NH 3↑+Na 2SO 4 +2H 2ONH 4++ OH -△NH 3 ↑+ H 2O32.实验室制取氨气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33.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 3(浓)======4NO 2↑+O 2↑+2H 2O34.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Cu+4HNO 3(浓) = CuNO 3+2NO 2↑+2H 2O Cu+4H ++2NO 3—= Cu 2++2NO ↑+2H 2O 现象: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35.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3Cu+8HNO 3(稀) = 3CuNO 3+2NO ↑+4H 2O 3Cu+8H ++2NO 3—= 3Cu 2++2NO ↑+4H 2O 现象: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36.碳与浓硝酸加热4 HNO 3 (浓)=4NO 2↑ + O 2↑ + 2H 2O 37.铁与硫加热反应 Fe + SFeS受热或见光放38.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点燃SO239.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2SO2+O2 催化剂高温高压2SO340.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氢硫酸)反应 SO2+2H2S=3S↓+2H2O41.氯气与二氧化硫一起漂白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42.铜与浓硫酸反应: Cu+2H2SO4 (浓)CuSO4 +2H2O+SO2 ↑43.碳与浓硫酸反应: C+2H2SO4(浓) 2H2O+CO2↑+2SO2↑44.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 + CO2点燃2MgO + C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

45.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Cl2+ 2NaBr = Br2+ 2NaCl Cl2+ 2Br-= Br2+ 2Cl-46.工业制单质硅(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 SiO2+ 2C 高温Si + 2CO↑47.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不用玻璃瓶保存的原因)SiO2+ 2NaOH = Na2SiO3+ H2O SiO2+ 2OH -= SiO32-+ H2O48.HF不用玻璃瓶保存的原因:4HF+SiO2=SiF4↑+2H2O49.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反应:SiO2+CaO=CaSiO350.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二、实验题复习1.容量瓶使用时应注意:①要考虑容量瓶的规格。

每一容量瓶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②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③不能加热,不能久贮溶液,不能在瓶内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

2. 配制操作步骤计算→称取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倒瓶贴签(1)计算:所称固体的质量或所量液体的体积。

(2)称量:称量固体时一定要注意天平的精确度。

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出gNaCl 189.5。

(3)溶解一般在小烧杯中进行。

因溶解过程一般有热效应,故要冷却. (4)转移:转移时要用 引流,且其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内壁上。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2—3次的目的是 。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处,再改用 _____________.。

2.氯、溴、碘氧化性比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氯水+溴化钠溶液+ CCl 4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溶液呈橙色,再加CCl 4后,下层为橙红色,上层接近无色2Br -+Cl 2=Br 2+2Cl -氧化性:Cl 2>Br 2 还原性:Br ->Cl - 氯水+碘化钾溶液+ CCl 4氯水滴入碘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褐色,在加CCl 4后,下层为紫红色,上层接近无色2I -+Cl 2=I 2+2Cl - 氧化性:Cl 2>I 2 还原性:I ->Cl - 溴水+碘化钾溶液+ CCl 4溴水滴入碘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褐色,在加CCl 4后,下层为紫红色,上层接近无色2I -+ Br 2=I 2+2Br - 氧化性:Br 2>I 2 还原性:I ->Br -3、常见离子检验:⑴ SO42- :先加盐酸进行酸化,再加入加入 BaCl2 溶液生成 BaSO 4 白色沉淀Ba 2++SO 42- = BaSO 4 ↓ ⑵ SO 32- :加入 BaCl 2 溶液生成 BaSO 3 白色沉淀,加入稀 HCl ,沉淀溶解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 2 Ba 2++SO 32- === BaSO 3 ↓ BaSO 3+2H +=== Ba 2++H 2O+SO 2 ↑(3)Cl —: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l —+Ag +=AgClCO 32- 的检验 :滴加盐酸,生成的气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H ++CO 32 - = H 2O+CO 2 ↑CO 2+Ca(OH)2 =CaCO 3 ↓ +H2O(4) NH 4+: 与强碱一起加热生成 NH 3 , NH 3 遇湿润的 紫色的石惢试纸变蓝。

NH4++OH - NH3 ↑ +H2O Fe 3+:KSCN 溶液,溶液变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