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交通优势 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交通优势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雄张桂云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21年第18期
“十三五”以来,宣汉县交通运输局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坚持“补短板、求均衡、保民生”,持续开展专项扶贫攻坚、基础保障冲刺、基础均衡发展建设等行动,奋力构建“内畅外联”交通格局,为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截至2020年底,全县公路里程10685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4880公里,增幅84.06%。
其中,国道增加22.373公里,增幅44.75%;农村公路增加6066公里,增幅51.4%,实现100%的乡镇、建制村、建制社区通水泥(油)路;开行客运班线112条,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农村客运,形成了“千里巴山万里路”的壮阔交通画卷。
突出资金保障,逆境中彰显担当作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五年来,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1.9亿元,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8.2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有效缓解了县本级财政压力,为推动宣汉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特别是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宣汉县抓实防输入、防扩散,保运输、保通畅,“两防两保两不误”,全面推动交通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全年累计向上争取资金4.98亿元,占“十三五”规划总额的27.4%,跑出了宣汉交通的“加速度”,在战疫抗疫、复工复产中彰显了交通担当、贡献了交通力量。
突出规划先行,聚焦主干线和大通道建设,助力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
五年来,以“构建乡镇场镇连接高速公路‘一小时’交通圈”为目标,规划了城宣大邻、通平宣开2条高速公路,构建了县城至南坝、毛坝经县城至天生接开江的南北大通道、通川魏兴经县城至南坝接开州的东西大通道等6条快速通道。
新建达宣快速通道,完成普石路、宣七路、双马路等国省道改扩建275公里,完成大成交界至八字口、宣汉至南坝、宣双路、宣罗路等干线公路大中修90.1公里,维修整治国省干线154公里,加快推进樊漆路、胡红路等省道改扩建工程,形成南北有快速通道、东西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的交通网络。
突出示范引领,凝心聚力铺筑幸福奔康路,助力全县顺利“脱贫摘帽”。
五年来,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把改善交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有力推动宣汉县从“国贫县”到“脱贫攻坚先进县”的巨大转变。
累计改造县乡道51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027公里、高标准打造县乡村道示范路208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685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建制村、建制社区通水泥(油)路。
特别是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和景区内环线的通车,直接带动片区102个贫困村、9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
内环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段被评为“全国最美农村公路”,以其为原型创作的歌曲《山路不只十八弯》唱响全国,演绎了“一条路火了一首歌,一首歌红了一片景,一片景富了一方人”的脱贫攻坚故事,谱写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宣汉样本,宣汉县也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突出资源带动,推进“交通+”融合发展,助力全域旅游战略落地落实。
五年来,围绕县委全域旅游战略,坚持利用资源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优选辐射面积广、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线路精准投入,打造资源路、旅游路200余条。
新建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34.8公里、巴山大峡谷环线道路50公里,锻造了旅游开发扶贫的“金钥匙”,实现“贫区”变“景区”。
2018年至2019年,投资2.5亿元,高标准打造宣汉-庙安-洋烈、双河-马渡-毛坝环线108公里,带动形成千亩腊梅基地、万亩脆李产业园、万亩茶博园等农旅示范典型,实现全县旅游年度增收31亿元,产业增收3.5亿元,群众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如今,土黄-漆树、毛坝场镇-五马林场、黄金-凤林等旅游线路正在加快推进,规划构建了普光罗家坝遗址经毛坝五马林场,红峰红岩果场至马渡关石林接通川青宁空中草原,天生峨城山经庙安花果山、洋烈水乡至县城,巴山大峡谷内环线二期4条旅游线路,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全县全域旅游。
突出运力优化,确保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客运,助力群众便捷出行。
五年来,精心编制运输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
去年,按照交通运输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两通”工作和“金通工程”的总体部署,新增农村客车50辆,通过班线运营、預约式响应等方式,补齐了全县114个村不通客车的短板。
截至2020年底,全县开通客运班线112条,其中高速公路客运线路条数6条,市际客运班线1条,县际客运班线18条,农村客运线路55条,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790班次,实现了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农村客运。
建成达州东乡客运枢纽站和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新开通宣汉-清溪、南坝-天台等农村公交线10条,更新城市公交出租车44辆。
强化运输市场监管,在全市率先启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
革,组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行业服务能力持续向好。
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亿联商贸物流园60万平方米,建成乡镇物流寄递网点233个、农村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站497个,开设物流专线15条,实现全县所有乡镇物流网络全覆盖。
突出管养结合,创新养护管理机制,助力县乡村道路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不断创新道路管护机制,探索建立“3+N”(即县、乡、村三级路长+乡镇、村辖区路长)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和“六个一”工程建设。
县财政每年按照县道12000元、乡道7000元、村道1500元/公里的标准预算3600万元养护补助资金,并按照县道8000元、乡道4000元、村道600元/公里预先拨付,对剩余预算资金根据年终考评得分进行奖补。
同时注重养护管理过程监管,整合县纪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及县级相关部门力量,采取随机暗访督查,通过在县电视台开设《路况曝光台》《道路养护管理专栏》《阳光问政》等节目,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绩效考评和问效问责,保障管养实效,开创了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宣汉模式,宣汉也成为全国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
2021年,宣汉县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强化行业管理,持续深化“内畅外联”交通格局。
今年1月至6月累计完成建设投资6.87亿元,为“十四五”时期的交通建设奠定了良好开局。
(作者、供图单位/宣汉县交通运输局)(责编/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