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初中教师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个人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目前初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问题,这对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整体教育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教师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以期改善和促进初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问题一:缺乏沟通与理解在初中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理解是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
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和抵制情绪,进而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解决措施一:提升教师的沟通能力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和需求。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和个人成长。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班级会议、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和表达观点的机会,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不满情绪的产生。
学生们对于枯燥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和动力,产生了厌学情绪,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因此减少。
解决措施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问题三:严厉的惩罚与批评某些初中教师存在过度使用严厉的惩罚和批评方式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师生冲突,还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学生们对于这种过度严厉的惩罚与批评方式会产生抗拒和反感的情绪,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现实中,师生关系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浅谈关于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一、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互动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被忽略,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模式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学生缺乏发言和表达的机会,教师也缺乏了解学生需求和反馈的途径。
2.权威过于强调。
在一些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被赋予了过于强大的权威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的命令和要求。
这种过于强调权威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以平均水平为标准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种情况下,优秀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才能,而相对较弱的学生又很难跟上教学进度,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均衡。
4.师生沟通不畅。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师生沟通不畅的情况时有发生。
教师可能忽视学生的问题和困扰,而学生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的对策1.提倡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师生关系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积极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强调权威地位,而是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个性化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展。
4.加强师生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对于解决师生关系问题至关重要。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也备受关注。
农村中学面临着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策略。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校沟通渠道不畅。
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家长很难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反过来,学校也难以及时获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家庭对中学教育缺乏信心。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农村家长普遍对中学教育不够重视,缺乏信心。
三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较弱。
由于教师资源匮乏,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一般较低,导致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家校之间的纽带较弱。
为了改进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需要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络员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增加家校之间的沟通频次,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和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电信网络和交通条件,以便家长和学校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
二是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家校之间的纽带。
三是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和指导,帮助农村家庭提高对中学教育的认识,增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改善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家校之间的纽带;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家校共育的环境;家长要增强对中学教育的信心,重视家庭教育,积极参与学校教育。
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良好发展。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
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承担学生成长教育责任的一种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共育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家长参与度不高、家校沟通不畅、家校合作不够紧密等。
研究显示,家校共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研究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发展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为促进农村地区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家校共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其认知、情感、品德等多方面的发展。
家校共育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校共育还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家长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研究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意义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只有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间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环境。
通过本研究,旨在明确家校共育在农村中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农村地区中学家校共育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农村地区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新农村学校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
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一、前言: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是当地农民子女,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也较为严重,尤其在思想品质、行为规范、言行举止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1、生源问题: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地域文化也不相同。
2、家庭成长环境天差地别,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3、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学习发展水平有差异,同时身体成长快于心理成长,正是逆反心理严重的时期。
4、有的青年教师他们是80后的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在职业道德上也存在着不足。
他们有时动辄体罚学生,或发脾气恫吓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经常起冲突。
5)评价机制,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
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
凡是缺乏教师关爱的地方,学生的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当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如何?与新的教学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存在多大的差距?教师与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呢?本着这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以“新农村学校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研究为契机,于2008年6月以进行了问卷调查,力图了解新农村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提出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本次调查从总体认识、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和学生的态度等3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互动不畅:有些老师过于严厉或者冷漠,导致学生不敢与老师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学生也可能因为害怕批评或者受到歧视而不敢与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2. 缺乏尊重和信任:有些老师对学生过于严苛,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意见,使得学生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
同时,学生也可能因为不理解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
3.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由于男女生在性别角色上存在刻板印象,如男生应该好动、敢于冒险,女生应该文静、细心等,这导致男女生在教学环境中师生组织配合程度存在差异。
4. 语言表达能力差异:男女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差异,如女生在言语表达的清晰性、流畅性和情感性等方面通常优于男生。
这可能导致女生在师生互动中更积极参与。
5. 师生关系亲密度的差异:初中生处于小学向高中的过渡期,尽管学生对于老师的亲密度有所减少,但在女生中减少程度不及男生。
这可能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打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及在师生互动中关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等。
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研究报告
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师生关系是中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心理健康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二、背景2.1 师生关系的定义在中学教育中,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动和合作的关系,是对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情感联系的总称。
2.2 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目前中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方面,存在着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距离感太远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师生之间存在着隔阂、冷漠的现象。
三、师生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3.1 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信任,学生会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提问并展示个人的见解。
3.2 心理健康的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3 综合素质的提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引导、实践性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以促进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全面发展。
四、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与措施4.1 加强师资培养教师是塑造师生关系的关键力量,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待遇等途径来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并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2 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例如,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
农村初中师生关系现状调查及分析
、
调查及结果
在 20 0 7年 9月 至 1 1月 , 笔者运 用问卷调查法 , 以忻 州市贫困 的西八 县农村 初中学生 、 校长 为调查 对象 , 每个县 随机 抽取学校两 所, 每年 级抽取 学生 5 , 名 共发放 问卷 2 0份 , 4 收回有效 问卷 2 1 3 份: 利用访谈 法及 去县里培训 的机会 , 与农村 初中 的 8 O多位 中学 校长进行 了面对面的交流 , 主要是想 从师生关系 的表 现来 找原因 、 定对策 。从年级变化 、 教育行为 、 学生主体 性 、 学生角色四方面来看 师生关 系的变化 , 调查结果如下 : ( ) 着年 级 的 不 同 . 生 关 系发 生 极 大变 化 一 随 师 1 . 年级的升高 , 随着 学生对教 师的依赖性减少 , 同辈群体 的影 响逐步增强。进人中学 , 随着学生 自我意识的发展 , 从初二开始 , 学 生 就表 现出较 强的 自主倾 向, 教师对学 生的吸引力减 小 , 学生对教 师的依赖 性大大减少 , 8 %的学生与 同辈群体 、 而 7 同学 的关系逐渐 拉近 。师生心理距离拉大 , 使得教师难 以把握学生工作 的切人点 。 2 . 师生关系主要建立在教师对学 生的爱护 、 关怀等情感的基础 上 。随着年龄 的增长 ,师生关 系就越来 越多地具有 理性 的成 分。 9. 1 %学生开始 以教师 的能力 、学识 和人品作为评价教 师的标准 , 2 只尊敬那些学识 渊博 、品德高 尚的教师 ,而对评价不 高的教师仅 “ 以礼相待”。
日 圆
敏 ‘ 2 (旬 ) o 。 8 下刊
口 张 淑清
( 州师 范 学院 山西 ・ 州 0 4 0 ) 忻 忻 300
农村 初中师耋 餐 系现状调查 及分祈
浅谈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最多学生的国家之一。
在每一门学科都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他们两个的关系特别重要,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学校营造秩序、参与活动以及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可惜的是,现在学校内部有很多关于师生关系里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很少有人意识到它们,更不用说尝试去解决它们了。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沟通。
一方面,一些教师完全不接受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对学生产生偏见,用语言上的辱骂,这样的态度使学生失去了向老师提出问题以寻求帮助的勇气。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也比较冷淡地对待老师,也不怎么遵守学校规定,更不用说和老师交流情感之类的了。
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教学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学校目前存在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由于本地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使得师生沟通的很多时候变为了简单的教学讲授,缺乏了互动性,这样就不能真正满足一般学生的需求。
许多学生会选择在课堂上玩耍或逃课,不愿意将学习当做自己的义务,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破坏整个体制。
再次,学校目前存在失衡的教育问题。
由于前文提到的缺乏教育质量,很多学生被迫参加考试,并被数字评定,然而,到这么一步,学生过度重视分数,失去了探索学习的热情,而这也就使得学校变得失衡,学生发展变得异常片面。
最后,学校有着狭窄的教育空间,使得学生们缺乏创新的机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对学校而言,它们必须运用多个学科的融合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丰富历史文化,进行有创意的活动,以期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
以上就是当今师生关系暴露出的几个主要问题,若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水平,增强 stringency,用言行赋予规章制度以施行力量指导学生,保护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要准确阐明学生的权利范围,去解决学生的困惑。
其次,实行多种教学法。
初中阶段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及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学生角度
摘要随着师生关系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师生关系是多层面、多属性的关系体系。
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结构中,体现了教学关系属性;其受制于社会中的伦理、政治,表现为社会关系属性;其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了一般人际关系属性。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处于中等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也存在一些问题。
师生教学关系方面,“激发—动机成分”和“教学内容成分”的师生互动有待加强;师生社会关系方面,按成绩排座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存在;初中生感知到的师生间一般人际关系水平较低;男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水平低于女生;初二学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水平低于其他年级;不同成绩初中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问题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构建。
结合相关理论和调查数据,具体分析了每个问题的原因,发现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如初中生学习压力大,初中生自身因素,教师的不公平等等。
在具体深入分析师生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笔者提出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第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第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和终身学习观;第三,促进师生间有效沟通;第四,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五,正视与引导初中生亚文化;第六,缓解大班额的问题,完善初中生评价体制。
关键词:初中生,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社会关系,一般人际关系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research,people are increasingly aware tha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a multi-faceted, multi-attribute relationship system.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riginated from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embodies the attribute of teaching relationship;it is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ethics and politics in society,and it is expressed as the attribute of social relationship;it is essent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human,which reflects the attributes of gener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rough investiga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erceived b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at a medium level,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and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I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between“inspirement-motivation component”and “teaching content component”needs to be strengthened;in terms of teacher-student social relations,the phenomenon of ranking and disguised corporal punishment still exists;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ceived b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level of gener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relatively low;the level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erceived by boys is lower than that of girls;the level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erceived by second-year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grad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erceived b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hese issues have 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good teacher-student 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ies and survey data,the causes of each problem are analyzed in detail,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re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such as the study pressu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unfairness of teachers,and so on.After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e problem of analyst relationship,I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to build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First,improve teachers'professional quality;second,establish a democratic and equal view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lifelong learning;third,promot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fourth,pay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fifth,face and gui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ubcultures;sixth,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large classes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eaching relationship;social relationship;Gener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问题的提出 (1)(一)研究缘起 (1)(二)研究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一)国外师生关系研究 (3)(二)国内师生关系研究现状 (9)(三)研究述评 (13)三、基础理论研究 (14)(一)概念界定 (14)(二)理论基础 (16)1.米德三喻文化与代沟理论 (16)2.自我决定理论 (17)(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8)1.教学关系:教学相长 (18)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而非专制 (19)3.一般人际关系:亲密而非冷漠 (19)四、研究设计 (20)(一)研究目的与任务 (20)(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0)1.研究思路 (20)2.研究方法 (21)(三)研究工具 (21)1.问卷编制 (21)2.问卷结构 (22)3.问卷信度与效度 (23)(四)问卷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 (25)五、初中阶段师生关系调查结果分析 (26)(一)初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整体感知状况 (26)(二)初中生对不同属性师生关系感知的现状分析 (28)1.初中生对师生间教学关系的感知状况 (28)2.初中生对师生间社会关系的感知状况 (32)3.初中生对师生间一般人际关系的感知状况 (36)(三)不同个体背景的初中生对师生关系感知的差异性分析 (41)1.不同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41)2.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分析 (43)3.不同成绩的差异性分析 (46)4.是否担任班干部的差异性分析 (49)六、初中阶段师生关系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52)(一)“激发—动机成分”和“教学内容成分”的师生互动有待加强 (53)(二)师生间社会关系中按成绩排座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存在 (54)(三)初中生感知到的师生间一般人际关系水平较低 (55)(四)男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水平低于女生 (57)(五)初二学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水平低于其他年级 (58)(六)不同成绩初中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58)七、初中阶段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60)(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60)1.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60)2.提升教学能力 (60)(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和终身学习观 (61)1.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61)2.树立终身学习观 (63)(三)促进师生间有效沟通 (63)1.以同理心、接纳与尊重、真诚为沟通原则 (64)2.以对话为沟通方式 (65)(四)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66)1.师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66)2.开展心理教育相关活动与课程 (67)(五)正视与引导初中生亚文化 (67)1.正视初中生文化 (68)2.引导初中生亚文化 (68)(六)缓解大班额的问题,完善初中生评价体制 (68)1.改善大班额问题 (68)2.完善初中生评价体制 (69)参考文献 (70)附录 (75)致谢 (80)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缘起师生关系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古老而常新。
当前中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前中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前中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学师生关系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师生间权利和义务关系模糊、师生间代沟较宽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教师的素养以及师德不无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学生观
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愉快的气氛,使师生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成为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也是师生互相尊重,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而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给教学活动带来重大的挫折。
但是,当前中学教育的师生关系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
1 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教育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来看,师生关系不太乐观,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化过程艰难而漫长。
于是,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却“涛声依旧”。
就师生关系总体来说,存在着急需改善和优化等复杂问题。
1.1 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模糊、混乱。
乡村教育师生关系
乡村教育师生关系乡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乡村教育师生关系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备受关注。
乡村教育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公平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教师关怀、家长支持以及学校氛围等角度来探讨乡村教育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教师关怀在乡村教育中,教师关怀是师生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乡村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教师需要发挥更多的作用,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学习情况,积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家长支持乡村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于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关注点,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
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活动,促进师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建立起互信互谅的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努力。
三、学校氛围学校氛围是乡村教育师生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学校还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保证教育的公平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乡村教育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关怀、家长的支持以及学校的积极氛围。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互信合作,才能够促进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机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乡村教育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师生关系也将更加紧密和谐。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在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师生沟通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师生沟通问题也经常存在着难度和挑战。
本文将对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师生沟通问题的现状。
在初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师生之间的语言和思维差异,导致理解上的障碍。
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逻辑尚未完全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也较为有限,他们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给教师的理解和沟通造成了困难。
而教师则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第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够,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
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往往会提高学习效果,但是现实中存在着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导致了信息的不流通和师生之间的沟通困难。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互信缺失,导致教师难以真正倾听学生的心声和了解学生的需求。
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差距,学生往往对教师抱有一定的畏惧和排斥心理,而教师则往往缺乏真诚倾听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导致心理距离的进一步加深。
我们需要探讨师生沟通问题的原因。
师生沟通问题通常有以下原因:第一,教师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的不合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依赖讲述式教学,忽视了与学生的实际互动和沟通。
第二,师生之间缺乏互信和理解。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互信是师生沟通的基础,而由于心理上的差异和沟通障碍,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矛盾,导致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困难。
教育体制和环境的限制。
当前初中教育体制和环境存在一些问题,班级人数过多、课程负荷过重等,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而学生也难以获得足够的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农村中小学课堂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多维度重建师生关系的思考——农村中小学课堂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湖北省天门经济开发区中学熊万灿彭文涛【摘要】构建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堂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单向型、功利型、间离型、和谐型。
造成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堂师生关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1、教育观念滞后,教学话语霸权盛行;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3、教师与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4、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学生的期待。
改善农村中小学课堂师生关系的实践策略主要有:1、把真诚的爱心献给学生;2、把学生从“跪着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3、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4、把宽容当作雨露,让欣赏成为阳光;5、把公正的天平交给学生,实施创造性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课堂师生关系成因对策一、课堂师生关系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实验阶段,而作为学校主要人际关系的课堂师生关系在新课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带来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审视我们教育的同时就会发现,一些陈旧的、不良的课堂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成为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构建和谐、融洽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是当前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为了了解当前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我们利用暑期前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通过“访、谈、问、听、看”等多种形式,对本区所辖学校的师生关系现状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实地走访学生家庭50余户,分别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3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深入课堂听课20余节,查看学生档案100余份。
乡村学校师生关系与沟通研究
乡村学校师生关系与沟通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学校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
乡村学校的师生关系及其有效沟通成为关乎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乡村学校的师生关系与沟通问题展开研究,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乡村学校师生关系乡村学校的师生关系相较城市学校来说,更加亲密和紧密。
在乡村社区中,师生们相对而言更加熟悉,并且会形成一种家庭化的关系。
这种亲密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情感投入。
然而,在亲密的师生关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一名教师往往需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这会导致教师面临着时间和精力上的压力,难免会对师生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乡村学校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有些学生来自社会上较为困难的群体,这也给师生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乡村学校师生沟通问题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乡村学校中,师生沟通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时间有限,教师可能无法与每个学生充分交流。
其次,乡村学校往往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这也限制了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途径。
此外,家庭因素也对师生之间的沟通产生影响。
有些学生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家庭教育资源受限,沟通能力可能较差。
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与这些学生沟通时更加耐心和细致,不仅传达知识,更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和认知。
三、解决办法与建议为了改善乡村学校的师生关系和沟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素养和优秀的教育技能,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学校应优化资源配置,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可以采取减少教师工作负担、增加教师数量等措施,从而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
此外,学校应加强师生沟通的多样化方式。
通过组织家长会议、发放家访通知、建立在线平台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使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效的交流。
农村中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中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如何使教育的过程变成师生情感互动共鸣的愉快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呢?事实证明,尊重学生是最佳途径。
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教师,认同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影响学生,离开这一点,单纯的课堂教学,单纯的知识权威,甚至是成人色彩的权威都无法折服学生,其结果就是教育效果的流失甚至是教育目标的背离。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师生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我到楚州区季桥中学进行了简单的调查。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各方面成长发育期,这个时期由于身体内分泌机能的增强,提高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往往表现出容易激动、动辄委屈、性急、暴躁等特点;在调查问卷中有一位男生是这样描述的,“当我们有过错时,请老师不要骂我们,我会忍不住和老师对抗的”这说明中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特别突出,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老师应殷切地关心他们,就会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始调查:1、尊重学生的自尊我调查了约130名同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自尊心理方面需要得到尊重,其中:有16.9%同学提出老师不能打骂学生,有12.3%的同学认为老师不应该讲脏话,1 2.3%的同学提出老师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15.4%的同学认为老师不应该当众批评他们,从上述四个方面就能看出,多数学生均有“尊重学生自尊心理”的需要,近1/6的学生还有更高的要求。
自尊心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包括自我尊重和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它的基础是承认和肯定自己的尊严,从而不做有损于自己尊严的事,并且不容许他人侮辱和歧视。
如果一个“困难学生”由于违反了行为规范或规则,经常受到教师严励的“管教”,他在同学眼里就会失去威信。
由于自尊心长期受挫,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师当着众人的面要把握好分寸,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教师怎样操作才能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自尊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怎样才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理的需要呢?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验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是行之有效途径之一,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更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当然这里的宽容是有限度的,不是对学生的放纵,要根据学生过错的性质及严重的程度而选择适度的宽容。
农村寄宿制初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
农村寄宿制初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近年来,随着农村寄宿制初中的普及,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师生关系以严师厉风的教育方式为主,但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学校逐渐意识到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权益的重要性。
一方面,学校通过关怀和照顾学生的方式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为了照顾农村寄宿制初中的学生,学校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他们为学生提供宿舍、餐饮、医务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学生的基本需求。
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社团、兴趣小组等,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学校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建立更加平等和民主的关系。
学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以平等和互助为基础。
学校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师生互动的平台,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校还加强了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同时建立了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师生关系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措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融洽,教育环境更加和谐。
学校通过关怀和照顾学生的方式,满足了他们的基本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幸福感。
学校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管理和监督,学校及时调整和改进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质量。
农村寄宿制初中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和权益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一些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和实践不够,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部分学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缺乏认识和意识,导致关系的薄弱和不稳定。
教师师生关系问题:调整初中教师师生关系建设
教师师生关系问题:调整初中教师师生关系建设引言教师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初中阶段,教师师生关系常常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信任度不高以及权力垂直等。
因此,调整初中教师师生关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分析1. 缺乏沟通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身需求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都较为欠缺。
与此同时,教师可能存在时间有限、课程繁重等问题,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充分。
2. 信任度不高学生在初中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认同感,他们开始对教师的话语产生怀疑,并且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会降低,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权力垂直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对权威的挑战和质疑较多。
而教师常常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可能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解决措施1. 加强师生沟通为了解决缺乏沟通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定期召开班级会议,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和引导。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群、在线问答平台等,方便学生随时向教师提问和交流。
2. 增强师生信任度要提高师生之间的信任度,教师可以考虑:•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关心。
•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积极回应并给予支持。
•在评价学生时,注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打破权力垂直关系为了打破权力垂直关系,教师可以考虑:•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协商和分享。
•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学校事务中。
结论调整初中教师师生关系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级中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上海市顾路中学胡凤丽一、问题的提出上海市教委最近推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主旨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旨在引导各学校、家长和社会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丰富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怎样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成了这一评价体系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这也是学生和教师必须面对的教育问题。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它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应。
作为学校基本组成单元的班级,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不仅会影响每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会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班级生活质量。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和学生抱怨互相不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时常发生一些冲突,种种不和谐都是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
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热点问题,也是迫切需要改善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的主旨是想通过调查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和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调查研究对象上海市顾路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已有53年的历史,地处浦东新区金桥功能区域曹路镇的工业开发区。
回顾学校的发展史,学校的教学质量曾经创出了农村中学办学的奇迹。
目前我校是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2009-2010年度上海市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我们正以推进素质教育实验校建设为契机,构建和谐校园,再创区文明单位。
虽然近两年来,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来我校就读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超过本市户籍学生,流动学生也比往年增加,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些难度。
我校现有初中班级28个,学生总数为991人;一线教师为86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校部分教师及部分学生。
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学生为预备、初一、初二共23个班级有848位学生;有71位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问卷,参与率为82.6﹪。
本次师生问卷全部在网上答题,学生集中在学校电脑房进行答题并提交;老师在各自的办公电脑上进行网上交卷,调查后数据采用Excel统计汇总,主要计算人次频率。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围绕总课题《“温馨教室”建设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有效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目标,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采用自编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展开调查分析。
围绕师生关系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表(教师问卷21题、学生问卷19题)。
学生问卷:了解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用学生的眼光去探讨影响师生关系的各种因素;以学生的眼光了解师生关系好坏的具体表现。
教师问卷: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用教师的眼光探讨影响师生关系的各种因素;以教师的眼光了解师生关系好坏的具体表现。
二、调查结果分析(一)师生关系的总体情况1、我校师生关系的总体情况如何?(见图表)在所调查的71名教师中,39名教师认为我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只有1位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不融洽,当然还有3位老师感到说不清,其余28名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一般;有56名教师认为在所教学生中大多数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是和谐的,也有9位教师认为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比较亲密,有6位教师感到与学生有距离感,没有老师觉得与学生很疏远。
图表:教师对当前我校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这跟老师与学生相处时习惯呈现的角色有关,42名(59.2%)教师习惯呈现师长角色,27名(38%)教师习惯呈现朋友角色,还有2名(2.8%)教师习惯呈现父母角色。
2、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上观点是一致的,如“您认为老师应该是------”,从学生问卷可知,758名(89.4﹪)学生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518名(61.1%)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或知己,461名(54.4%)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411名(48.5%)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集团的领导者,201名(23.7%)学生认为教师是家长的代言人。
从教师问卷中可知,69名(97.4%)教师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57名(80.3%)教师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或知己,50名(70.4%)教师认为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43名(60.6%)教师认为教师是学生集团的领导者,12名(16.9%)教师认为教师是家长的代言人。
学生和教师都理解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大多(80.3%)愿意成为学生的朋友或知己,半数以上的学生(61.1%)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3、在所调查的71名教师中,31名(43.7%)教师认为目前自己完全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有34名(47.9%)教师认为目前自己基本能做到,只有1名(1.4%)教师认为目前自己根本做不到,而还有5名(7.0%)教师认为目前自己做起来很困难。
在下班或放假期间,28名(39.4%)教师是经常牵挂学生,有41名(57.7%)教师有时会牵挂,只有2名(2.8%)教师是从不牵挂学生。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辛苦程度,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负责态度,也反映了我校老师的敬业水准。
4、教师和学生对“一视同仁”的看法如何呢,从师生问卷的结果中发现有些差距(见表1-1)表1-1当前我校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调查对象及人数调查问题选择答案(单选)人数(比例)教师71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视同仁”的69名(97.2%)区别对待好、差生1名(1.4%)得到学生喜欢1名(1.4%)以维护自己权威为中心无初中生848人目前老师对待“优生、差生”能一视同仁吗?对好生、差生一样关心594名(70%)对好同学更关心191名(22.5%)对差同学更关心51名(6%)对好生差生一样不关心12名(1.4%)在平时,学生能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吗?能体会475名(56%)有时能232名(27.4%)偶尔能118名(13.9%)一点也不能23名(2.7%)调查反映了我校极个别老师存在对学生不够关心的现象。
在平时,半数以上学生能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27.4%学生有时能体会到,还有13.9%学生偶尔能体会到,只有2.7%学生一点也不能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说明老师在具体实施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时言行不够一致。
5、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299名(35.3%)学生首先会找朋友帮忙,247名(29.1%)学生首先会找同学帮忙,162名(19.1%)学生首先会找父母帮忙,44名(5.2%)学生首先会找其他人帮忙(除朋友、同学、父母、老师外),仅有96名(11.3%)学生首先会找老师帮忙。
这说明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还有些不和谐。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涉及教师与学生两方面,从教师方面讲主要有:学生犯错时教师的教育惩罚方式;对学生成绩排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压力;教师本身的素质;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教师的重视程度等。
从学生方面讲主要有:学生较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犯错时教师的教育惩罚方式;对学生成绩的排名;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的校园生活等。
对以上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1、从教师问卷可知: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常用的教育惩罚方式有(多选),罚写作业16人(22.5%),罚劳动11人(15.5%),罚站21人(29.6%),体罚1人(1.4%),其余39人(54.9%)都没有采取惩罚方式而采用说服教育、单独谈话、沟通等较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而从学生问卷结果可知,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常用的教育惩罚方式如下:罚抄书、写字、做题368人(43.4%);罚劳动、做值日260人(30.7%);当着同学的面大声批评518人(61.1%);罚站279人(32.9%);不让上课434(51.2%);打人、骂人622(73.3%);讽刺、挖苦学生648人(76.4%)。
2、从教师问卷可知,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多选):57名教师认为学生不尊重教师;52名教师认为是教师教学压力大,38名教师认为家长不尊重教师;33名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不够重视;25名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不够重视;23名教师认为自己本身素质有待提高。
从学生问卷可知,最能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超过半数的同学觉得老师讽刺、挖苦学生、打人、骂人、当着同学的面大声批评、不让上课这4种方式是比较严重的,并且还有49人补充了老师经常打电话告诉家长、写检讨、骂学生的家长、言语侮辱、向家长告状、上课时不该叫学生出去、老师侮辱你的人格、拿粉笔扔同学、不让他上副课、背后讽刺、从此以后不再管这个学生这些惩罚方式都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说明在学校里极个别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有意无意的使用着,要引起我们老师重视。
3、从教师问卷可知,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53名(74.6%)教师认为这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1名(15.5%)教师认为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无关;7名(9.9%)教师认为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从学生问卷可知,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545名(64.3%)学生认为这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61名(19%)学生认为这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42名(16.7%)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必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这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没有多大关系。
4、每次考试过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尤其是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把学生的成绩排名公布对师生关系的形成有何影响呢?从教师问卷可知,39名(54.9%)教师认为成绩排名会伤害少数学生的自尊心,但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19名(26.8%)教师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学生的手段;其余13名(18.3%)教师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部分学生的个人自尊心,需慎用。
从学生问卷可知,361名(42.6%)学生认为考试公布成绩并排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74名(32.3%)学生认为会影响到师生关系;还有213(25.1%)学生觉得无所谓。
说明有半数以上学生认可了老师公布考试成绩并排名。
(三)师生关系好坏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程度1、当问及学生:教师对你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13名(48.7%)学生认为教师最关心成绩,偶尔关心一下其他方面;349名(41.2%)老师经常谈心,是学生人际关系指导者;69名(8.1%)只关心成绩,其他不管;17名(2%)学生觉得教师根本不关心学生。
2、学生学习的好坏与老师的不断鼓励是分不开。
有373名(44%)学生认为他们有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226名(26.7%)学生认为他们偶尔会得到老师的鼓励,210名(24.8%)学生认为他们经常会得到老师的鼓励,39名(4.6%)学生认为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鼓励。
3、当问及学生:老师是通过哪种方式跟学生交流?679名(80.1%)学生认为老师通过当面谈话;有78人(9.2%)学生认为是通过眼神交流;有58人(6.8%)学生认为是书面形式;有33人(3.9%)学生认为是通过班干部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