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威不止于“教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人物主持人:张晓雅
E-mail:****************
“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
”这是长沙教育学院中学语文学科负责人厉行威的教育信条。
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线课堂转身沉潜于教师教育,厉行威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坚守:教育不能只有成绩和分数,更多的是成长与获得;教师也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
让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
2019年国庆假期结束之后,一个英朗帅气的小伙出现在长沙教育学院食堂里,肩上的徽章熠熠闪光。
原来,他是厉行威2014届学生王豪源,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王豪源正是受阅方阵中的一员。
阅兵式结束
后,刚返回长沙,王豪源就穿上阅兵时所着军装,探望他的授业恩师。
昔日学生常来看望厉行威,对他而言,那是一份割舍不下的师生情谊。
“厉先生待学生温和,让人心里永远存着一份敬意。
”学生眼中的厉行威,总给人一种传统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
尽管处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厉行威坚持认为,人的培养最为重要。
厉行威教过的学生,有个特点,他们中间很多人高中一毕业,就到湘西等偏远地区支教。
“主动接近阳光,就会感受到更多温暖。
”2009届毕业生黄素萍忘不了厉行威对她人生态度的启迪。
她不仅毕业后去乡村支教,参加工作后,还带领公司团支部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到青海省化隆县建立公益图书馆,开展“满天星”阅读推广活动。
她长期走访社区,给独居老人送礼物,托着下巴认真聆听老人讲述他们为躲避战乱而努力生存的故事,给他们带去精神的慰藉。
如何培养“人”?厉行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育人智慧。
2017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伊始,厉行威便针对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已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小学十二年一贯制语文素养培养方案》,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强调书写练习和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列出阅读书目。
其中,高一要求研读《论语》《诗经》《大学》,高二要求研读《古文观止》《老子》《庄子》,通过“课前三分钟”“读书报告会”“中华文化大会”等系列学习活动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精神底色和文化底蕴。
让教师从“育分”走向“育人”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精神纽
厉行威:不止于“教书”
本刊记者陈文静
吴秀娟
收获育人的幸福感,厉行威(右)从未忘记自己的坚守20
人物
带,那么教师之间的交流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2019年,厉行威从教师转身成为教师培训工作者和教育科研工作者,通过长沙教育学院这个新平台,播撒下思想的火种,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从“育分”走向“育人”。
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愿望,也是因为厉行威看到了一些问题——备课马马虎虎、上课稀里糊涂、下课做题上课对答案,休息时间都用来刷题。
他发现部分学校和老师的育人之道正在走偏,并没有把“上好每一堂课”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质量拼的不是体力和时间,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
2007年,厉行威提出“灵性课堂”的概念,以对话交流的方式赋予课堂生命色彩。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这一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备课扎实,预设周全。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不是课堂本身,也不是教学技法的运用,而是扎实地备好每一堂课,将课堂变成送给学生的礼物。
”厉行威一直注重备课,即便非常熟悉的教材,他也要求自己备课时间不能少于3个小时。
厉行威对自己的课堂要求甚高,对青年教师的课堂同样不打折扣。
每一堂公开课的出炉,都要经过多次推倒重来。
即便工作再忙,他也总是坐在台下听课、评课,给予细致的点评与指导。
许多教师就在这样的打磨过程中收获了专业成长的幸福,踏上教育教学专业化发展之路。
担任湖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长时,厉行威在招聘新教师的面试现场,总会设置一道必答题——“请就一本你喜欢的书或是你喜欢的作者,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相比于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厉行威更看重一个人有没有深厚的文化内蕴,通俗来说,就是有没有书卷气。
在他看来,教师要拥有职业的幸福感和生活的丰盈感,离不开阅读。
青年教师刘海涛清楚地记得,一有好书,厉行威都会向他推荐。
在高质量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厉行威还注重对语文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提炼总结,其所著的《高考作文:命题原理与应对策略》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荣获长沙市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他还有30余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被评为长沙市首批卓越教师。
让家长从“成功”走向“成人”
“一个人最后能走多远,攀多高,最终是由他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层次决定的。
”厉行威始终认为,当下教育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很多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和分数,把成功简单等同于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成长。
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厉行威一直不遗余力在做的一件事。
2010年,班上有位同学小刘,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始终不理想。
由于小刘父母对其高考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她心理压力大。
见此情形,厉行威将小刘的父亲请来学校,和他沟通孩子的情况,从教育理念、人生价值,到附中毕业生生活状况,让父亲进一步了解了女儿的学习状况。
也正是这一次谈话,父亲对小刘的人生期待有了调整,不再逼迫她在高考一条路上前行。
每次家长会,厉行威都不忘跟家长们聊聊天,讲自己对教学的理解,讲语文如何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讲家长教育心态对孩子的影响。
“什么是龙马精神?龙首先是一匹马,他很努力,很忠诚,不停地奔跑,某一天时机到了,他乘势而起,一飞登天,就成了龙,正如《易经》所说的‘飞龙在天’。
”这是厉行威对“龙马精神”的新解。
作为一名教师,他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认为家长更应望子成人,成为一个朴实、善良、勤劳、勇敢之人,明事理、辨是非、走正道、行大道,拥有坦荡而磊落的一生,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现如今,作为长沙教育学院师训岗位的一名新兵,厉行威依然在路上,他想要为长沙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教师收获专业成长的幸福。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