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观后感3000字(精选多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裕禄观后感3000字(精选多篇)
第一篇:焦裕禄观后感3000字
焦裕禄观后感3000字
习总书记在专门听取了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后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宏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串始终,要把教育路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要像焦裕禄同道看齐,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做起。
习总书记最后强调,我们要深入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紧密结合现在正在展开的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宏扬焦裕禄同道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希看兰考在展开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大力宏扬焦裕禄精神作为实践特点的重要着力点,切实弄好学习实践活动,增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焦裕禄同道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苦难的煎熬,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立志救国救民的种子,并矢志不移,奋斗之,践行之。
甚么是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内涵就是: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华,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点。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大兴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就是要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适应新情势新任务新命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精神、时代内涵,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焦裕禄同道固然已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逾越时空、历久弥新,不管过往、现在还是未来,将永久都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久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
通过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很受教育。
结合学习,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何焦裕禄同道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赞?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依然感遭到巨大的鼓舞?关键就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焦裕禄,不能简单地说说、写写,头脑热热,要做到“三个坚定、三个结合”:三个坚定: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任什么时候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三是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忱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辟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三个结合:
一是与保持我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
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进步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
用焦裕禄、杨善洲、金桂兰、李长顺的精神鼓励
自己,用身旁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要对比焦裕禄同道,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
努力进步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
通过学习,我们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道,更应当学习焦裕禄同道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关键是要学习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
焦裕禄同道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缘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建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线路,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深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热挂在心上;要多办利民之事,深进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解决民生题目,努力把为群众排难解纷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节约勤俭、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华。
焦裕禄同道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作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戴和爱戴的重要缘由。
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在任什么时候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勤俭、节约办事的良好作风,发扬发奋图强、与时俱进、开辟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困难增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牢固建立过紧日子的观念,果断反对浪费浪费、大手大脚,果断抵制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果断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上,使艰苦奋斗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民群众共克
第三,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线路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
在焦裕禄同道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焦裕禄同道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进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往做,不符合的就绝不犹豫往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想、增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忱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积极有所作为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四,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眼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
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我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
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难,他以我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势,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终究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
这类精神,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开辟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学习和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飞扬的英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勇于挑起重任,勇于克难制胜,勇于奋勇争先。
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挑战眼前捕捉和掌控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养有益因素,夙兴夜寐思改革,夜以继日谋发展,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第五,学习和宏扬焦裕禄同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
清正廉洁、忘我奉献,是我党人先(更多文章请关注:)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
焦裕禄同道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完全地为人民服务,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我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形象。
我们学习宏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忘我奉献,以实际行动推动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
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不该做的事情果断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我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质。
第二篇:圆明园观后感3000字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部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高中的时候在家曾看过一次,当时首先是被当时封建王朝回光返照下的强盛所震撼,也深深的被当时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宏大,秀丽,惊世骇俗之景震撼,那一山一水,一瓦一瓴,无不映射出宏丽,智慧与强盛,留恋忘返。
当珍宝被抢走,当瓷器无情地被捣毁,当那把罪恶的火把从一窗一木燃烧起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深深的愤恨。
今天在课堂上再次观看,心灵再一次久久不能平息。
去年曾去过一次圆明园,独自游荡在这个曾令世界都惊叹着迷的园林,已无法再寻见当时的震撼。
昔日宏伟秀丽的楼阁,景观已经荡然无存,所留下的只有静静的地基在品味着似梦般的过往,空乏的言语也无法表达出当年的繁盛。
心中只有一丝淡淡的落寞。
当在西洋景观遗址看到那些断壁残垣时,心中那份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一种民族之情油然而生。
今天当再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时,不禁将其中的繁华于今日之萧条加以对比,那巨大的反差更是一种震撼,一种警示,是无尽的深思。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
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
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
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
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
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
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
“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园,东方有圆明园。
”
当大火吞噬这一切的时候,悲伤不言而喻,但那份对英法那份愤恨外,一丝屈辱定然不会没有。
是的,屈辱,自1840年以后就是屈辱,圆明园的焚毁正是那份屈辱的一点。
当那火烧三天三夜后,我们民族更多的是思考吧,应该在那昏暗的天空下惊醒吧。
一个泱泱大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跨过了康乾盛世,傲然于东方,却被弹丸小国,区区两万人攻破京都。
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是盲目的自大,稍具一些科学思想的康熙只把科学看成一种玩乐,乾隆更是认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夷狄之物纯属取乐之工具,还自以为是的把大水法中的机械取水换成人力,可笑可悲。
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
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先进的工业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悲剧性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今天的只能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美好。
正如那句古谚说的一样,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
鸦片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
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
当时的英军统帅就说这样一个民族,若能配上好的装备可以征服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
曾听过一位袁伟时教授说过什么是大国,他曾说过一个大国最根本的是有没有一个自我更新能力很强的政治制度。
当时的中国依然是封建统治下的君主专制,没有丝毫的思想自由而言,延续着传统的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和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
当外来思想来到中国而是被视为不怀好意,是想颠覆我们中国的,还制造几次大事件。
到康熙时期只留下所谓技艺人,来为皇家服务,其他的一并驱出,而且留在中国的只许信教,不许传教,也不许离开中国。
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就此掐断。
康熙的后人更是孝顺,谨遵圣祖遗训,高唱着祖宗法不可灭的人伦道德,做着大国的美梦,一直不肯打开国门,把国家的
生机给掐断了。
而英国自1215年颁布《大宪章》后,一直探索新制度,经过几百年的探索,终于在1640年爆发英国大革命,为英国的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此时的中国,满族人终于经过几代人人的努力,在1644年入主中原,开始了自己的封建帝国,延续着几千年制度,唱着大国的幻曲。
圆明园已随那段历史而只剩断壁残垣,如今,所有的繁华都烟消云散,只是那些残垣静静的躺在草丛中,这个见证大国奢华的园林随着大国屈辱而离去,有人说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必要,我说也是,就让它在哪吧,一个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