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瓦
印度支那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出色的外交才
议 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
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苏联人将外交变成科学,而中国人使外交 变成艺术。
——朝鲜代表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出席 日内瓦会议
我一生搞外交工作,还没有遇到一个像周 恩来这样杰出的外交家。
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
材料二 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❹,使该 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 已占领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 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❺。促进亚非国家的团 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 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 议”。 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
③美国的干预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 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共同倡议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前四条的目的和归宿
精髓是_互_相__尊__重_主__权__和__领_土__完__整___
——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国内形势——近代史上的外交 中国人民近代斗争的历史经验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巴黎和约》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 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屈辱、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限制了选择的范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 别对待,影响了新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
1953年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①1953年7月,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但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②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不利于发展友好关系。
——杨奎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二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 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国际: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是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
日 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最终就恢复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时间地点 目的
会议特征
万隆会议
伊拉克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 “新殖民主义”。
泰国代表: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菲律宾代表: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 共产主义。
锡兰代表:
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 国家的地位。
VS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
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
2. (福建中考)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 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
和平共处的❸。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❶
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
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❷。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
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 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
年份 1949 1950
建交国家 10
9
1951 1
1952 0
1953 0
1949年到1950年出现了建交高峰,有十几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 系,但是,从1951年到1953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一个。
万隆会议7天,留给历史这样一组数据:168小时中,总理合计睡眠只 有13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 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周恩来与巴基斯坦 总理穆罕默德·阿 里及其夫人合影
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二)、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缅甸总理吴努(右一)
会议的圆满成功。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答案:二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许多新独立 的民族国家兴起❹;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威胁依旧存在❺。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苏
美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1950年6
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新中国实施
全面禁运。
敌视
外交孤立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 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敌视
2023年3月26日, 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 外交关系,洪都拉斯 成为中国第182个建 交国。在世界舞台上,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活 动,让世界听到越来 越多的中国声音!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 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 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 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作为一个整体,五 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 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 要的标志。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 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 条约的继续存在。”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 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 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 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 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和主权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 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 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 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同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所
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就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使新中国不至于 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一边倒
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 国家是苏联
1949.12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0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它的签订使新中国外交气象一新,不再孤立,还有更好的政治条件 对付帝国主义。
——周恩来
1949年10月——1950年12月
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越南民主共和国 12.印度 13.印度尼西亚 14.瑞典 15.丹麦 16.缅甸 17.瑞士 18.列支敦士 19.芬兰
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❷。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1)据材料一,判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 根据材料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内容
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其具体内容。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❶、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❷、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❸。
互相排斥和对立。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周恩来选集》下卷
先承认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是有差异的,并且表明中国的立场,实 际上指出了“攻击”和“怀疑”中国的原因。然后指出,会议的目的并 非寻求“异”,而是求“同”。最后指出了“求同”的基础。
1955年4月24日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 会议最后公报》。会议充满了亚非世界 团结胜利的喜悦。各国之间加强了了解, 为后来许多国家建交创造了条件。
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国力弱、主权不独立→综合国力强、民族独立 弱国无外交;提高综合国力;灵活外交政策。
1. “两国(中国和印度)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 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 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下列选项属于“这些原则” 的是( A )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求同存异” D.多边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