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分析(ppt103张)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摘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有着积极的影响。

投资带来了技术的引进和提升,使中国企业在生产和质量方面更具竞争力。

投资拉动了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投资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投资还促进了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使中国贸易更加平衡和稳定。

投资加深了中国与当地市场的合作关系,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拓展更多机会。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影响、技术引进、提升、出口贸易增长、企业竞争力、贸易多元化、市场合作关系、积极影响1. 引言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技术引进和提升、拉动出口贸易增长、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多元化发展以及加深与当地市场合作关系等方面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来技术引进和提升。

通过投资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可以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带动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拉动出口贸易增长。

投资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会带动中国企业的出口增长,同时投资项目本身也会成为中国商品的出口渠道,促进中国商品走出国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在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促进贸易多元化发展。

投资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分散风险,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性,同时促进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和交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有助于加深与当地市场的合作关系。

通过投资当地市场,中国企业可以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在生产、销售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内容提要:东亚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基于生产阶段分工的垂直型分工格局,也对亚洲地区的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通过其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使这些国家或地区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等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种明显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

关键词:东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平衡,顺差转移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外贸顺差的扩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

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越来越多,而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焦点。

在美中贸易逆差问题上,美国政府及许多学者都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过度保护本国市场,人民币汇率的过度低估,以及中国企业的倾销行为所致。

基于这一认识,美国政府一方面要求中国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提高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要求中国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对中国企业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

而中方则强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是由于美国限制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因此要求美国政府放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以平衡两国的贸易。

笔者认为,双方的分歧实质上涉及到投资与贸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我国的外资及外贸政策,对于我国的外贸发展及平息贸易摩擦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平衡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为三种效应:第一,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的主要对外投资体通过对华直接投资,将其对美的贸易顺差转移成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形成所谓的顺差转移效应(surplus-shifting effect);第二,市场导向型的美国对华投资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大量销售,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所谓的贸易替代效应(trade- substituting effect);第三,成本导向型的美国对华投资企业的产品大量返销美国,扩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形成了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ng effect)。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
4、结合你的研究,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进行评述。(开放题 答案仅供参考)
答:1、出导向型贸易模式对大国和小国的作用不同
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必须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和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消费的经济化现象逐渐出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人口和经济上的大国。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已经不能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特别是消费的近代化临近,使许多大中城市将出现大量拥有过度购买力的消费者,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或者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可以从国内市场中获取规模经济和巨大的经济利益。
(1)创造平等参与条件
(2)改革外汇管理制度
(3)继续降低关税总水平
(4)调整出口退税
(5)推进诚信经营和退出机制
(6)遵从国际贸易规范
简述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拟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监测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搞好经济总量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安排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指导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服务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发挥服务业比较优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多方式、多层次发展服务出口贸易;增强服务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加强政府对服务企业的扶植等。
(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新编中国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ppt课件精品

新编中国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ppt课件精品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9年的42% ,下降到2019的 26%
中国从美国进口占进口总量的比重从2019年7.9% ,下降到2019年 的 6.8% Graph
❖ 对美贸易顺差在中国贸易差额中仍占重要地位,但模式有所 改变 Graph
China’s trade with the US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Exports Imports
China’s Trade Surplus
China's Trade Surplus ($ billion)
300 250 200 150 100
它有三种表现形式: (1)投资者在东道国境内单独出资或者与其它投资者
共同投资创建新的企业; (2)投资者增加投资扩展自己在境外的原有企业; (3)投资者收购或者兼并东道国的现成企业。
2.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 1979~1986年起步阶段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数量不多、规模较小、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和集中分布在四个经 济特区,而且外商的投资项目追求短期回报的特征十分明显。
夏漳泉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浦东
第一步:拉开序幕——1979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广 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 济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 政策。
第二步:开放经济特区—— 1980年正式确立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为经 济特区。
第三步: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1980年正式确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其是 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而不是单一的出口加工区;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只 是在经济上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去吸引外资 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摘要】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出口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发展。

投资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投资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了中国经济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投资还帮助中国拓展了更多的市场渠道,提升了出口的多样化性和灵活性。

最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加强了与全球市场的连接。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出口贸易,影响,规模,质量,产业结构,市场渠道,竞争力,积极影响1. 引言1.1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企业在境外投资、控股或参股,以获取管理权限的行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有着积极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带动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工厂或办公室,增加了生产和销售的规模,进而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增加。

外资企业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会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外贸经济的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还能提升中国出口贸易的质量。

外资企业通常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市场渠道,对中国企业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了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这也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赢得了更多的订单和客户。

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带动了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也使得中国出口产品更加高端化、智能化,逐步跻身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拓展中国出口贸易的市场渠道。

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分销中心、仓储中心等,能够更有效地推广中国产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增加出口贸易的渠道和覆盖面。

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摘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增加出口贸易规模,促进进口贸易结构优化,推动贸易平衡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合作的深化,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影响,产业竞争力,全球经济,贸易平衡,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结构优化,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中国企业或个人在境外投资或控股,从而获得对外国企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这种投资形式通常表现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并购外国企业、或通过合资形式参与外国企业的经营管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通常包括获取更多资源、技术和市场机会,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和盈利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领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积极开展投资活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达到2.95万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行业。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投资领域逐渐拓展到高新技术、绿色环保、金融等新兴产业。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也在不断优化,除了传统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还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并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资源等领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论文)2013版讲解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论文)2013版讲解

摘要 (1)ABSTRACT (2)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其形式 (3)二、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3)三、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的效应分析 (4)(一)对投资国的效应 (4)(二)对东道国的效应 (5)四、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例分析 (5)(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5)(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6)五、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7)(二)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 (9)(三)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 (12)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本文首先运用了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和以小岛清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来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其次,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对投资国的效应。

最后,回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实践,并着重结合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在此,我们不得不强调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提升中国的产业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互补替代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trade by means of using the mutually substituted theory represented by Robert A. Mundell as well as th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ory which serves as the masterpiece of Kiyoshi Kojima.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investing country. Finally, it review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is respect and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 between FDI and trade. In this paper, we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D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China’s foreign trad e, but also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industries of China.Key Words: FDI Export trade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贸易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当时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各种障碍,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兴起。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通过收集我国1987—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回归(var)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平稳的互补关系,并且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向前。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 var模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其中出口贸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向前的两大动力,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相互影响。

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至今没有较统一的结论,因此,研究两者之间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蒙代尔较早提出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理论,他认为关税等贸易障碍的出现会对不同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会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为东道国吸收和普及,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

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存在互补关系。

在国内研究方面,蔡锐(2004)、刘泉(2004)运用岭回归方法,利用1990-1999年间的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与出口的关系则不显著;我国对非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对于进口没有影响,而对出口有一定影响。

张如庆(2005)对1982至2002年的fdi与ex、fdi与m等时间序列进行经济计量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从国内来看,我国目前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这种情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更加突出。

因此,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资本输出,通过发展海外生产经营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拉力。

同时,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将国内发展后劲不足而在国外仍有一定发展前景的边际产业转移到境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新陈代谢。

从国际上看,为尽快确立我国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除了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以外,还必须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的地位,这就要求进行资本输出。

我国应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组织优势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在激烈的世界资源、产品、技术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外投资的概念在国际贸易中,对外投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对外投资亦是对外直接投资。

它是指投资者在国外直接开办企业或收购企业部分股权或采取其他方式获得企业经营权的投资行为,是将资金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活动。

对外投资的动因一、无论是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论,还是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和伯克莱与卡森的内部化理论,大都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分析起点。

二、争夺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主要动因大国经济的特征,决定了中国企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市场;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制造成本最低的地方,到其它国家投资办厂生产与中国同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不会具有竞争优势;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以及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决定了在中国制造然后通过出口、转口贸易等形式占领国际市场,将是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中国企业只有确立在国内的竞争优势,才能为占领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因此,争夺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的最主要也是最现实的目标四、我国投资于发达国家的基本动机是获取先进技术,提升本企业的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作为一种外生变量,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基于贸易效应的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基于贸易效应的分析

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在瞬间席卷全球 。这是经济全 球化深
从图 1 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 资总体上 呈现增长
入 世界每个角落的体现 。而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发 展 的态势。19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净额为 2 . 97年 5 3亿美 6 中国家 , 经济 与贸 易经过改革开放 3 o年来 的快速发 展 , 已经 元 ,9 8 为 2 . 亿美 元, 19 年 64 3 这两年对 外直接投资只是慢速增
经很成 熟 , 但是各 国在积极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 , 为保护 自己

| ≥
g ≯蜉
≯ p 矗。
国家 的企 业和 市场对他 国企业产品的进入设置了许多的贸易 障碍和壁 垒。各 国企业在保护 自身对外贸易 眭发展 时就必
C A MN H A H R IGC I N
财经纵横
N .Sm m e O9 e e br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
基 于 贸易 效 应 的分 析
◎赵 芳
(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0 ) 1 1 3
摘要: 外直接投资被认 为是战后成功增长经济的主要 因素。伴 随着 国际经济格局的新 变化 , 对 国际直接投 资 已经成为 当今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的最 重要、 最活跃的 因素 。中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 资的发展不仅 关系到 贸易和经济的长期稳 定发展, 更关系到 中国企业能否更好地参与 国际竞争 , 实现国际化发展 的 目 标。 中国企 业要想在全球化的世界 市场上求得一席之地 , 必须积极投 身于对外直接投 资。本文运 用国际直接投 资产 生的贸易效应 即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替代效应 、 易扩 张效应来分析 中国企业对 贸 外直接投 资产生的源动力 , 而得 出利用这样的源动 力来促进 中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 进 关键词 : 直接投资; 源动力; 易效应 贸 中图分类号 :7 F 3. 9 文献标识码 : F 8 05 A 文章编号 :6 3 0 9 (0 0 0A 0 7— 3 1 7- 9 2 2 1 )9 - 0 0 0

第二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类型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
资效益并拥有对企业或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 而进行的在国外直接建立企业或公司的投资活动, 其核心是投资者对国外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利润和折旧提成中积累资金,包括母公司通过参股形式 向国外子公司注入资本,从其他国外子公司调集的资金, 以及国外子公司盈利的再投资。
2.外部融资。从跨国公司系统以外的渠道进行融资,包括:
①在母国筹集的资金,包括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从母国银行或 其他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在母国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从
母国政府或其他组织获取的贸易信贷及各种专项资金;②在
的消费偏好。
三、效率追求型
1.效率追求型直接投资的含义。跨国公司为提高效率而进行
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是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已经实施 的直接投资进行区域性或全球性的战略性、效率性投资调整,
或使其全球性的生产经营网络更加合理化。
2.效率追求型直接投资的发生前提。存在产品的全球性市场;
有效利用不同国家生产条件的差异。
第二章
学习目标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 投资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案例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分

掌握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特征、资金来源 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影响因素
时期内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法律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虽然各 国的法律可以在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 调整,但这种调整必须是理智的和适度的,并不能过度损害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ppt课件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ppt课件 (2)
12
❖ 2、进一步发展阶段(1979-1985年)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内企业到国 外投资办企业有了较迅速的发展。从1979年到 1985年的7年间,我国政府共批准在国外开办非 贸易性的合资、合作、独资企业180家,中方投 资1.77亿美元。这些企业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 区,涉及的领域主要有资源开发、加工生产装配、 承包工程、金融、保险、航运服务和中餐馆等。 这些国外企业的建立,对于扩大我国对外经济技 术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完整版ppt课件
25
❖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管理目标 ❖ (1)对海外投资的规模与总量进行调控。 ❖ (2)调整和优化海外投资的地区、国别、
行业(领域)、主体、方式结构。 ❖ (3)提高海外投资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4)确保海外国有资产的保持和增值。 ❖ (5)为海外投资活动和海外投资企业提
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它的实行有利于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
新形势,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有利于
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国内企业积极参
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完整版ppt课件
5
❖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合理配置资源
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的要求
❖ 利用本国和他国的不同资源和要素优势,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7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1、从发展规模和投资主体看,海外投资发展 速度比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 体不断优化。
❖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 直接投资在原来较低的基础上获得了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国有企业是对外投资的 主体,但私营企业已开始崭露头角。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共45张PPT)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共45张PPT)
(18)能源系统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1、跨国公司的起源 早期的跨国公司起源于19世纪60、70年代,当时在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 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 最具代表性的是3家制造业企业: ✓ 1865年德国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 ✓ 1866年,瑞典制造甘油、炸药的阿弗列.诺贝尔公司; ✓ 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美国第一家)。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一大批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跨国公 司作为新兴部门的主导者和力行者,作用不容忽视。
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加深了国际分工,直接促进国际 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2、跨国公司使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
跨国公司内部专业化协作的发展使得制成品贸易中
(5)、专业化与产品多样化并行
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 • 水平型分工,在多个国家复制整个生产过程,避免了关
税和运输费用;
• 垂直型分工,分处于不同国家的分支机构从事同一生产过程 不同阶段的生产和加工活动。
跨国公司主要根据各国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来安排生产, 从而获取要素价格差异带来的利益。
产品多样化是跨国公司发挥经营优势、降低风险的重要 方法。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促进国际贸易总量增长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 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1、跨国公司促进国际贸易总量增长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虽然导致商品或服务跨越 国界流动,但是交易行为主体实质上是同一个 所有者。它既具有国际贸易的特征,又具有公 司内部商品调拨的特征。因此,它是一种特殊 形式下的国际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奇瑞成功案例分析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一片黯然。

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汽车12.1万辆,价值17.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60.4%和54.7%。

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下降了73%。

几大主要的汽车出口市场非洲、东盟、俄罗斯、乌克兰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下降幅度更是高达96.2%和95.3%。

汽车出口市场的这个节点被诸多中国汽车企业家称为“危”“机”并存的时刻。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出口急剧减少。

但海外投资却日渐增加。

中国车企海外扩张举动表明:自主品牌已经从对外贸易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

在众多中国车企中,奇瑞的海外扩张举动无疑是最成功的,而奇瑞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坚持技术创新。

奇瑞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开展深度化、广泛化的国际合作。

大幅度降低了整车制造和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一、奇瑞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奇瑞汽车是国内少数在创业生产周期进入国际创业阶段的企业之一,在短短几年内,奇瑞完成了它的国际化创业过程,从出口开始,然后海外建厂,此后开始走国际化路线。

奇瑞开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东地区。

2001年10月意外接到了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定单,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轿车零出口的记录。

之后奇瑞汽车开始出口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孟加拉,古巴,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

2003年,在伊朗合作建立了一个CKD整车厂。

2004年初,古巴购买了奇瑞汽车作为古巴的国务院用车,随后,古巴的政府企业副总裁又带来了1100台轿车的订单。

2004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的方式将10000辆QQ运抵东盟市场,扩大了奇瑞在当地的影响力。

在2005年奇瑞还进入了马来西亚的市场。

同年它实现了出口西方的梦想,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秘密签约,向美国市场出口汽车,但在合资厂商仍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而且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坚固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奇瑞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对外不断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力度。

中国外贸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1982—2011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外贸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1982—2011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1 9 8 2 -2 0 1 1 年都得 到迅猛发展 。在进 口量方 面,中国平
均每 年保 持 1 7 . 7 8 % 的增长 ,除 2 0 0 9年受全 球金融 危机 的
影 响进 口量 明显下 滑外 ,其余 各年基 本保 持 了较高 的增 长 率 。在 出 口量 方 面 ,中 国 平 均 每 年保 持 1 7 . 2 % 的增长,
发 展 与 中国对 外直接投 资发展 没有 因果关 系。 [ 关键 词 ] 对外 贸 易;对外 直接投 资 ; 实证研 究 ;格 兰杰 因果检 验 [ 中 图分类 号 】F 8 3 2 [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6 4 3 2( 2 0 1 4 )8 — 0 0 3 7 — 0 5
欧阳予 ,等 :中国外贸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研究
城 市 发 展 理 论
中 国外 贸 与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相 互 关 系研 究
基于 1 9 8 2 —2 O 1 1 年 数 据 的 实证 研 究
欧阳予 ,宫 蕾
( 浙江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5 8 )
3 . 1 进出 口贸易 发展 情况 从图 1 、 图 2 中 可 以 看 出 ,中 国 的 进 口 和 出 口 在
国最 明 智 的选 择 ,不 考 虑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蒙 代 尔 最 先
提出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 的替代关系 ,即资本流动
障 碍会 产 生 贸易 ,贸 易 障 碍 会 产 生 资 本 流 动 。约 翰 生 进 步分 析 了禁 止 贸 易 引 致 投 资 时社 会 福 利 的 变 化 情 况 。 B e l d e l b o s( 1 9 9 8 )的研究支持 了蒙代尔 的结论 ,即在东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ppt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ppt


统计制度是在学习、借签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
(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 制度
中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统计原则及统计方法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外国直接投资基
准定义》(第4版)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
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BPM第6版)有关规定
一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具 有可比性。
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情况
谢谢欣赏
年报
年报
年报 月报 月报
月报 月报 月报
♫ 由按最终投资为文化类企业 的主体填报

在国境外拥有能源矿产、金属
矿产、非金属矿产的主体填报,
按最终控制资源的境外企业填

境外企业有涉及钢铁、水泥、

平板玻璃、电力、汽车生产的 主体填报,按最终设立以上形
态的境外企业填报
FDIN8表
FDIN9表
FDIN10表 FDIY1表 FDIY2表 FDIY3表 FDIY4表 FDIY5表
2019-9-25
文化及相关产业对外投资基本 情况
境外主要矿产资源情况
主要国际产能合作领域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月度情况(按出 资方式分组) 对外直接投资月度情况(按投 资构成分组) 对外投资并购基本事项
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根据境外企业年 度会计报表“损益表”中“营业收入总额”、 “利润总额”项目的数值填列。
2019-9-25
谢谢欣赏
30
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货物出口总值:指通 过境外企业在报告年度内出口的各种货物 价值的总和。不仅包括境外企业与境内母 公司及其他境内企业的中国出口货物成交, 也包括通过境外企业的营销网络而促成的 出口货物金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企业特征 目前,这类市场寻求型的海外投资企业 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纺 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机械、家用电器、 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均属劳动密集型 行业。这类市场往往已经进入全球性市场 竞争,市场进入门槛低,主要体现为价格 竞争,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丰富的自 然资源和低廉的初级劳工成本。
从投资主体看,除了投资落后国家的企业 总体表现为规模小,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 技术外,我国许多实力强,有一定信誉的 国内生产企业也在海外投资设厂以开拓海 外市场。 这类企业通过海外投资,一方面充分利用 国内生产能力的竞争优势,同时也积极通 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 水平,或通过树立全球品牌形象最终实现 企业全球发展战略。
第三是规避目标国贸易壁垒的推力。 作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我国一直面 临国际上频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尤 其是受WTO下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 的约束,我国一直是反倾销措施最大的受 害者。据2006年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公告 显示,我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世界遭受反 倾销最多的国家。为了保护这些出口市场, 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在海外投资设厂。
(五)影响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 由于这类产品主要处于成熟阶段,竞争 优势主要来自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初级 劳工成本,因此竞争优势也很难保持。从事 境外加工的企业往往处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 争前沿,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 产品、管理和市场优势,有比较强的抵御风 险能力。
目前我国境外加工企业总体存在附加 值低、品牌竞争力弱的问题。例如,我国纺 织服装业中,只有近10%的生产能力是自主 品牌生产,出口加工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 因此从长远看,企业能否走高附加值和自主 品牌之路,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国 际竞争力提升的转变是企业海外投资成败的 关键。
一、市场寻求型海外投资 市场寻求型的海外投资是指以占据和 扩大海外产品市场为目的的投资行为。 《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调查显示,中 国跨国企业以规避贸易壁垒为目的的海外 投资占36%,利用国内生产能力的海外投资 企业占40%。
我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调 查和由世界经济和政治所鲁桐教授主持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企业 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的调查结果均显 示,“开拓市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 首要动机。
二、增值资产寻求型海外投资
增值资产寻求型的海外投资是指在全球范围 内追逐战略资产,以获得新的所有权比较优 势。 所谓战略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不同于竞争 对手且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殊资产,如技术 能力、快速产品开发周期、品牌管理、对分 配渠道的控制或优先取得、有利的成本结构、 购买者和销售者的关系、企业分销网络、研 发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声誉、信息技术等。
(三)海外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市场寻求型的海外投资企业 主要采取境外加工的贸易方式。在这类投 资中,中国采用投入机器设,还提高了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出口。
(四)投资区位选择 规避贸易壁垒的市场寻求型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主要为两 类。 一类是该类产品的主要消费国 欧美一直是纺织品、服装及家电的消费大国。为了避开 他们设立的贸易壁垒,许多中国企业直接在这些国家投资设 厂。 另一类是利用原产地规则选择第三国。 一些中国针织企业选择投资土耳其是因为土耳其是欧盟 海关联盟的成员,具有享受出口欧盟优惠关税及无配额的优 势; 一些中国企业在毛里求斯或牙买加建立外衣生产厂也主 要是为了获取该国无配额限制进入美国市场的优惠,而在斐 济投资则主要是为了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转移我国国内过剩生产能力或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市场 寻求型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
(一)驱动力 增值资产寻求型的海外投资的驱动力 既有来自国内的推力,也有来自国外的拉 力。 从推力看,当前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是 市场开拓能力、管理技能和技术诀窍。获 得新资源和新生产能力被认为是资产寻求 型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
中国对外贸易
宋伟良副教授
第六讲 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将发展中国家 海外投资的动机主要归纳为四大类:市场 寻求型、增值资产寻求型、资源寻求型和 效率寻求型。 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是 市场寻求型,其次是增值资产寻求型,然 后是资源寻求型,而效率寻求型的海外投 资很少。
(一)驱动力 中国企业开展市场寻求型海外投资主要来自于 国内的推动力。 首先是国内竞争的推力。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这些行业基本进入 买方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明显。根据商务部2005年 发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 品供求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商务部监测的84种 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73种家 用电器中,87.7%的商品供过于求;19种五金电器 商品全部供过于求。国内600种消费品市场中,纺 织品、家电、鞋等商品市场需求减弱。
其次是政府鼓励性政策的推力。 为了有效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国 政府自1999年以来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 “走出去”的政策。如1999年政府出台鼓励 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指导意见。此后国 家外汇管理局、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又 陆续推出了一些支持政策。2003年,商务部 推出一系列措施以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环节 和内容。 2006年又出台国家各部门对开展 境外加工贸易业务的鼓励政策。
企业开展市场寻求型海外投资的动机: 可能是受东道国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为了保护出 口市场,被迫转向目标国投资设厂; 可能是跨国公司将自身所具有的垄断竞争优势向海 外市场延伸,以在新市场获得垄断利润; 可能是将本国处于产品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品转向 国外,延长产品生产周期。 可能是一些寡头垄断企业向海外投资,为了维持自 己与这些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同行业的 其他厂商往往采取“跟随领头者”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