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pptx
《环境毒理学》PPT课件
![《环境毒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c0daf25901020207409cd1.png)
编辑ppt
22
1.2.3 环境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推动了环境毒理学的诞生
时间 1930 1948 1956 1943
地点 马斯河谷 多诺拉城 伦敦 洛杉矶
1955 1953 1968 1960
富山县 水俣、新泻 日本安知 日本四日
主要污染物
中毒人数
SO2 /氟化物/粉尘 死亡60人
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1813-1878)开 创了利用动物受控实验以探索毒作用机制的实 验室研究方法。
编辑ppt
21
现代毒理学的分支学科
按照知识结构:理论毒理学、实验毒理学
从生物学角度:昆虫毒理学、动物毒理学、 植物毒理学、微生物毒理学等
从应用领域和行业角度:环境毒理学、地 理毒理学、工业毒理学、农业毒理学、食 品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
编辑ppt
19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remedy.
No substance is a poison by itself. It
编辑ppt
4
讲授内容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2 环境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环境毒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第2章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
2.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2.2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
2.3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2.4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蓄积与放大
编辑ppt
农药毒理学PPT
![农药毒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4b51a708a1284ac85043f9.png)
60%DDE形式贮存
DDT进入人体内后, 在哺乳动物体内可经肝 脏转化成毒性比DDT低 的DDD和DDE以及无毒 的DDA。人体内的DDA 是DDT经DDD转化形成 的。在人体内DDD及 DDA的生成极缓慢, 主要以DDT和DDE 的形式蓄积于脂肪 组织。
DDT与神经模 上的受体部位
作用
DDT结构中的三
氯乙烷侧链则置 于膜孔道中
体 结 构 互 补
目 前 认 为 ,
,
分子结构中带有对位氯 的苯环以范德华力从一 定的方向插入到受体脂
是 毒 作 用 的 基 础 。
分 子 与 神 经 膜 上 受
蛋白中,造成膜结构扭
曲
农药毒理学PPT
DDT
1.2对酶活性的影响
有机磷农药
呼吸道 皮肤
机体
多数有机磷农 药具有高度的脂 溶性,可经呼吸 道、消化道及皮 肤接触而进入人 体内
全身组织
农药毒理学PPT
1.2有机磷农药的代谢方式
氧化、水解、脱胺基、脱烷基、还原、侧链氧化
1.2.1氧化作用 (1)氧化脱硫反应
抗胆碱酯酶活性 增高,毒性增强
P=S
肝细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使昆虫致死。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构建药效稳定、 防 治面较广的 Bt工程 菌剂,是当前生物农 药发展的新趋势。
杀灭害虫效 果良好且对 人畜安全, 对天敌无伤 害,较难产 生抗药性
我国采用利尿激素 基因、 昆虫保幼激 素酯酶基因、 Bt杀 虫蛋白基因、 蝎神 经毒素基因等构建 的重组病毒杀虫剂
世界上含量最高的 昆虫病毒杀虫剂每 克原药中病毒含量 高达5000亿个病毒 粒子—在中国诞生
1、有机氯农药对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等酶具有诱导作用。DDT诱导产生 较多的脱氯化氢酶加速其转化为DDE的 过程,致使肝细胞肿大,影响其他药物 的代谢。
环境毒理学 ppt课件
![环境毒理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4d724cf5335a8102d22089.png)
Chapter 2
环境毒理学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ppt课件
1
Brief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中毒机理研究 环境毒理学实验 要介绍环境毒理学与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的内容,包括毒物、毒 性、毒效应、剂量的概念,毒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与非损害作用,毒物的生 物转运与转化、毒性评价和中毒机理研究等。
(引自好好学习网, 2005) ppt课件 18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经皮肤吸收
• 经皮肤吸收是毒物由外界进入皮肤并经血管和淋巴管进入血 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 经皮肤吸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穿透角质层的屏 障作用;第二阶段为吸收阶段,须经过颗粒层、棘细胞层、 生发层和真皮。 • 影响因素主要有:毒物的理化性质、皮肤的完整性、人体健 康状况等。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各种来源的外来化学物
工业化学物
环境污染物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农用化学物
生活日用品中的有害成分
生物毒素
医用药物
军用毒剂
放射性核素
ppt课件 6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毒物
•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暴露就能引起生物机体 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反之则为非毒物。
ppt课件 9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常见剂量
• • • • • • •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LDmin) 最大耐受量(LDmax) 半数效应剂量(ED50) 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 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 毒物与机体接触的时间、方式或途径和观察指标发生改变时, MEL和MNEL也将随之改变。
《农药环境毒理》课件
![《农药环境毒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1356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c.png)
本PPT课件介绍了农药在环境中的毒理作用,从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开始,探讨 了农药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消除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最后,会 讨论农药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并总结展望未来。
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农药定义
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农药以及 在农业中的作用。
农药分类
介绍了农药按用途、来源和 化学结构分类的方法。
生物多样性损害
讨论了农药对生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引起人们对环 境保护的关注。
农药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1
风险评估
概述了农药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保护公众和环境的需要。
2
风险控制
探讨了农药的使用限制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风险。
3
可持续农药使用
强调了可持续农药使用的重要性,包括与其他农业实践的结合和绿色农药的研发。
农药的发展历史
简单概述了农药的发展历史, 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趋势。
农药的吸收、转运和消除
1
吸收
介绍了农药在植物和昆虫体内的吸收过程及相关因素。
2
转运
解释了农药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以及药消除机制,如代谢、分解和排泄。
农药的毒理效应
对昆虫的毒性
讨论了农药对昆虫的毒性作用, 以及可能对蜜蜂等有害昆虫的影 响。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总结了农药环境毒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 调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2 展望
展望了农药环境毒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包括绿色农药的创新和环境保护的加强。
对杂草的毒性
介绍了农药对杂草的毒性作用, 以及对农作物的保护作用。
对作物的毒性
探讨了农药对作物的毒性作用, 以及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农药毒理学概论 ppt课件
![农药毒理学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ef9739b52acfc789ebc964.png)
据1990年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严
重农药中毒人数为300万(200万为口服自
杀中毒,70万为职业中毒,30万为意外事
故中),其中死亡约为22万。
根据亚洲4个国家主动报告农药中毒的
调查结果,认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农业
。
劳动者或2500万人左右发生农药中毒。
在美国,农药中毒占所有已知职业损
伤的14%,占职业损害死亡的10%。
概述农药的毒性农药的毒性据19901990年whowho估计全球每年发估计全球每年发生严重农药中毒人数为生严重农药中毒人数为300300万200200口服自杀中毒口服自杀中毒7070万为职业中毒万为职业中毒3030为意外事故中为意外事故中其中死亡约为其中死亡约为2222根据亚洲根据亚洲4个国家主动报告农药中个国家主动报告农药中毒的调查结果认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有毒的调查结果认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3农业劳动者或农业劳动者或25002500万人左右发生农药中毒万人左右发生农药中毒在美国农药中毒占所有已知职业在美国农药中毒占所有已知职业损伤的损伤的1414占职业损害死亡的占职业损害死亡的1010概述10农药的毒性农药的毒性1992199219961996年据我国年据我国2626省市的不完全统计省市的不完全统计年间年间全国共报告农药中毒全国共报告农药中毒247349247349例年均病死率例年均病死率995995其中其中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6110261102247247895895是因使用杀虫剂引起是因使用杀虫剂引起的又以高毒类有机磷杀虫剂甲基对硫磷和甲胺磷为主
19
4、残留与残毒
(2) 来自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 田间施药时,大部分农药散落于农田,其中一部分就残
存于土壤,另一部分被雨水冲刷至江河湖泊,污染环境。在 被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农作物或用被污染的水灌溉,残留农药 即被吸收进农作物体内。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da9f5e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3.png)
有机磷农药毒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抑制 胆碱酯酶(AChE)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 酰胆碱(Ach)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 神经系统内聚集,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系 统功能紊乱。
1、 M样症状(毒蕈碱样症状):
M型受体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
器细胞膜上,乙酰胆碱与其结合,引起效应器 兴奋;因为还对毒蕈碱作用敏感,称为毒蕈碱 样作用。
(3)有机磷农药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植物油。 常用剂型有乳剂、油剂、粉剂及颗粒剂等。
二、体内代谢过程
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
肤、粘膜吸收人体,经皮吸收常是职业性中毒 的主要途径。
吸收后的农药迅速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组织 器官,其中以肝脏含量最高,代谢物主要由肾 随尿液、小部分随粪排出。
1、氧化作用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它是由研究毒扁豆生物碱,发现氨基 甲酸酯类化合物对蝇脑胆碱酯酶有强烈 的抑制作用。
具有残效短(分子结构接近天然有机 物,在自然界易被分解,不留残毒)选 择性强、对天敌影响较小及对人畜毒性 较低等优点。
一、理化性质:
是一类N-取代基的氨基甲酸酯化合 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
乙酰胆碱的毒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低剂量时毒蕈碱样(M)受体兴奋,剂量增加 时M受体兴奋加强而烟碱(N)受体也开始兴奋, 剂量再增加时,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中 的M受体和N受体均抑制。这一系列变化的表 现是划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等级的理论基 础。
四、毒作用机理
有机磷农药在结构上与乙酰胆碱很相似,当 进人体后,亲电子的磷酰基迅速和胆碱酯酶中的酯 解部位结合,形成较牢固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 使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 。
DDT进入人体后,仅有少量(约1%)以原 形态由尿中排出,被吸收的DDT约有47%— 65%。DDT转化生成DDE、DDD和DDA。DDA则 为DDT的醋酸化合物。
农药环境毒理PPT课件
![农药环境毒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4104ecd0d233d4b04e693f.png)
-
21
➢ 取 食 藻 类 的 小 鱼 体 内 含 量 达 3 PPM( 与 水相比3000倍);
➢ 取 食 小 鱼 的 大 鱼 体 内 含 量 达 8 PPM( 与 水相比8000倍);
➢食鱼性水鸟体内含量则高达39PPM(与 水相比39000倍)。
-
22
三、农药在食品中残留的控制
1.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2.合理使用农药,包括施药方法、
13.砷铅类
14.甘氟、毒鼠硅
15.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 磷胺,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用。
-
40
限制性使用的农药:
1. 在水稻田禁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又决定试 验);
2. 在果树、蔬菜、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 制使用的农药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 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 灭威、灭线磷、蝇毒磷、硫环磷、地虫硫磷、氯 唑磷、苯线磷14种高毒农药;禁止氰戊菊酯、三 氯杀螨醇在茶树上使用;
用每公斤体重摄入药物的毫克数来表示。 在人的一生中每日摄入该剂量不会产生
明显的毒害。在推算时,要加上安全系 数,国际上一般规定将试验动物的无作 用剂量缩小100倍左右,有些国家要求 更严,如日本要求缩小200~500倍。
-
26
(3)根据ADI值推算最大允许残留量(PPM)
➢ 最大允许残留量:供消费食品中可允许的最高农药 残留浓度。 ADI值×人体标准体重 最大允许残留量= 食品系数
高残留,易积累中毒,影响人体健康。 3.二溴氯丙烷:致突变、致癌作用;对男性会
毒害精子,引起不育 。 4.杀虫脒:致癌,1990年起三年内停止生产,
1993年起停止在农业上使用。
-
37
农药环境毒理PPT课件
![农药环境毒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e471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6.png)
❖ 天敌
❖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 ❖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对蜘蛛和捕食性螨的影响
❖ 蜜蜂
❖农药对蜜蜂的毒性
– 高毒类:拟除虫菊酯类、氟虫腈、敌敌畏 – 中毒类:内吸磷、 – 低毒类:灭幼脲
➢ 防止农药对蜜蜂中毒的措施
– 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 – 选择合适的药剂种类和施药方式 – 喷洒农药期间关闭蜂巢或迁移,高毒药3天以上,
❖ (二)次要害虫上升
➢ 概念:指施用某些农药后,农田生物 群落中原来占次要地位的害虫,由原 来的少数上升为多数,变为严重害虫
➢ 原因:杀死了次要害虫的天敌、减少 对食物竞争
❖ (三)对杂草群落的影响
➢ 田间杂草种群会发生明显变化
第四节 农药残留对生态安全 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
• 根据天敌适当调整防治阈值和防治指标
– 1.当靶标生物达到经济危害限阈时进行化学防治 – 2.其他方法不能有效抑制靶标有害生物种群时采用化
学防治
• 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
– 1.选用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安全的选择性农药及剂 型
– 2.选用准确的施药量或浓度 – 3.选用合适的施药方法 – 4.选择适宜的施药时期
本章重点
• 一、概念: • 每日允许摄入量、最大残留允许量、
安全间隔期、生物富集 • 二、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 三、农药对生物圈中有害生物和非靶标
生物的影响。 • 四、论述在植物保护中,怎样做到安全、
合理的用药。
四、农药与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的关系
• 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业
农药
• 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
农药
农药环境毒害ppt课件教学教程
![农药环境毒害ppt课件教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c72d3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5.png)
二、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
1、最大残留允许量:供消费食物中允许 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
最大残留允许量 = ADI值 人体标准体重 食品系数
2、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各种农药的每 日允许摄入量是根据当前已知该农药对动物的生 理影响,包括对下一代的影响而制定的,它是保 证人类一生中如果每日摄入该剂量也不会引起毒 害。每公斤体重每日允许摄入药物的毫克数来表 示(mg/kg)。
叶蝉散、对硫磷、二溴磷、杀虫 异稻瘟净氯硝胺、富士 1 号、福美
双、敌敌畏
胂
低毒类 (LC5010mg
/l)
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灭除威、 粉锈宁、三环唑、代森锌、苯莱特、 氟乐灵、灭草灵、
速灭威、敌百虫、害扑威、混灭 田安、多抗霉素、纹枯利、多菌灵、 敌稗、杀草安、敌
威、甲胺磷、杀虫单、残杀威、 托布津、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稻 谷隆、灭草安、扑
定性、定量研究。
第二节 农药的环境行为与残留毒性
一、农药的污染 一种异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释放、排泄、逸
失、扩散、质流和渗滤、持留、吸收、蓄积、 代谢、降解、聚合和矿化等。 (一)、农田施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影响因素:农药性质、剂型、施用方法等 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 力。
三、在自然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一)、对环境的污染 1. 对大气的污染 2. 对水系的污染 3. 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与农药的氧化作用、地下
渗透、水解、土壤微生物分解等因素有关。
三、在自然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二)、对动物的污染 1. 对水系动物的影响:甲壳类(虾)>鱼类 2. 对禽兽的影响:食物链 3. 对食品的污染 4. 对人体的污染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https://img.taocdn.com/s3/m/5e264429cf84b9d528ea7aa4.png)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评价一 种农药的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它对有害生物的 防治效果和提高作用产量的经济效益,而更 关注它有无损害环境质量的社会效益。
PPT文档演模板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第二节 农药残留与污染
一、农药进入环境的途径 二、农药残留与在生物体内富集 三、农药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 食物链是指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农产品或生 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三、农药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储藏库”与“集散 地”,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有80%左右将最终进 入土壤。
1、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
(1)农药直接进入土壤;
(一)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对土 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如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呼 吸作用、根际微生物,及对根瘤菌的影响。
• 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这类农药不 仅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 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
PPT文档演模板
(4)分子重排:一些农药分子在光作用下,形成更加 稳定异构体的饿过程。
• 农药在环境中光分解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光的波 长、光敏剂、光猝灭剂、光照时间、介质或溶剂 性质、溶液pH、湿度、腐殖质等。
PPT文档演模板
章农药环境毒理学11
3、物理化学降解
物理化学降解主要是指颗粒物质对农药的吸附作 用,实质上没有降解。吸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附, 物理化学吸附和化学吸附三类,物理吸附主要是 由于具有较大表面积和表面自由能的胶体如黏土 矿物 :物理化学吸附(又称离子交换),一些 表面带正电荷的或负电荷的胶体,能吸附与所带 电荷相反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化学吸附是吸附剂 与被吸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不可逆的吸附。
《环境毒理学》课件
![《环境毒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6b21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8.png)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吸入
通过空气吸入污染物颗 粒。
食入
通过食物或饮用水摄入 污染物。
皮肤接触
通过皮肤接触污染物。
生物富集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 低级生物体内富集高浓
度的污染物。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
致癌作用
某些污染物可增加生物体患癌症的风险。
免疫毒性
某些污染物可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降低 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建立适 当的动物模型以模拟人类暴露条件。
暴露途径与实验方法
暴露途径的选择
01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暴露途径,如吸入、食入、皮肤接
触等。
实验方法的设计
02
确定暴露时间和剂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03
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CATALOGUE
环境污染物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重金属
如铅、汞、镉等,主要来自工 业排放和采矿活动。
有机污染物
如多环芳烃、苯并芘等,主要 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工生 产。
农药
如滴滴涕、六六六等,主要来 自农业生产和杀虫剂使用。
放射性物质
如铀、铯等,主要来自核工业 和核废料处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如低毒或无毒的化学品替 代品、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等。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快速响应和评估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环境毒 理学专家需要对事故进行快速响 应和评估,确定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扩散范围以及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方 案,包括污染物控制、人员疏散 、医疗救治等措施,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群的
10-农药环境毒理
![10-农药环境毒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6a58af376baf1ffd4fad3b.png)
第九章农药环境毒理第一节绪论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现在人们评价一种农药的应用价值不再局限于它对作物敌害的防治效果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经济效益,更着重于有无损害环境质量的社会效益。
学习本章的目的:第一,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了解农药的应用价值。
必需知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保护作物获取丰产有其正面效益,但使用不当,不但发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更会污染环境,损害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的负面效应。
第二,通过知识的积累,探索如何科学地,合理的使用农药,既能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
有人认为近世纪内农药将被彻底淘汰,这种结论可能为期过早,但合理安全的使用农药恰是在人们面前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农药的残留毒性问题有些化合物由于理化性质的特点,当施放入环境中不会很快降解消失,而持留于环境中有较长时间。
农药也不例外,随着农药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发现或因它的结构特点(如含芳香环类)难于降解,或因它的行为特点(如内吸性、轭合和结合性)消失缓慢。
因而出现了一些持留性强的农药品种。
固然它们残留在环境中的量不可能很大,常以微克,毫微克(纳)或微微克(皮)来表示(见表9-1)。
可是通过植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或经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使人畜能得到会造成慢性毒害的亚致死剂量,引起有机体内脏机能受损或阻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值得人们重视!表9-1 克以下计量单位及其换算采用的单位名称代号对主单位(克的比例)折合克数克g毫克mg 千分之一克1mg=10-3克微克μg 百万分之一克1μg=10-6克毫微克(纳)ng 十亿分之一克1ng=10-9克微微克(皮)pg 万亿分之一克1pg=10-12克飞fg 千万分之一克1fg=10-15g阿ag 百亿亿分之一克1ag=10-18g农药的慢性毒害,式样多种。
目前人们较多重视的是农药“三致性”,即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致畸试验是基于胚胎、胎儿对化学毒物往往比成年动物更敏感,对成年动物不呈毒害作用的一定剂量农药,可在母体内对受精卵、胚胎、胎儿发生致毒作用。
农药环境毒理学绪论课件
![农药环境毒理学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586908172ded630a1cb686.png)
随后出现无机的砷酸铅、砷酸钙以及硫酸烟碱的工作生产, 这标志着农药已成为化工产品的初始阶段。19世纪末,从 石灰硫磺合剂的广泛使用起,到法国米拉代尔(P.M.A. Millardet)发明波尔多液,表明农药开始进入科学发展阶 段。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农药仍停留在天然药物 与无机农药时代。
的农业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160种 世界权威性农业期刊的文本格式全文及PDF全文, 数据从1998年开始至今 v 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
v Agricola 数据库 :为美国农业图书馆编制的农业 文献联机存取书目数据库。该库为世界上报道农 业文献的重要数据库之一
农药环境毒理学绪论
5
Photodecomposition
Absorption & desorption
Site/Mode of Action Volatilization
Metabolism
Drifts
Crop Removal
water
Chemical decomposition
Adsorption
使用量。现在化学合成农药仍是当今农药发展和使用的主
流。
农药环境毒理学绪论
4
1.3 农药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 Pesticide )的概念
研究农药进入环境后的环境行为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应, 目的是了解农药产生负面效应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农药 污染的措施,达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1.4.2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水污染有以下几种途径: 近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 来自使用农药区域的径流; 不规范的处理农药容器; 在田间渗水坑处理废农药不得当; 清洗喷洒和贮存农药的设备或被农药污染的设备; 农药泄漏; 农药污染的土壤淋溶; 大气污染物的干湿沉降等。 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通过生物链影响人类。
《环境毒理学实验》课件
![《环境毒理学实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4a66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e.png)
环境毒理学实验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的作用
毒性测试
对化学物质进行急性、亚慢性及慢性毒性测试,评估其对生物体 的危害程度。
致癌性研究
通过环境毒理学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致癌性,为化学品的风险评估 提供依据。
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
探究化学物质对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保障人类后代的健康。
环境毒理学实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环境毒理学实验将与生物学、化学、 医学等学科深度融合,拓展研究领域 和应用范围。
新型实验技术应用
借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 学等新型实验技术,提高环境毒理学 实验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毒理学实验将更加关注绿色化学 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化学品的安全生 产和合理应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毒理学实验》ppt 课件
目 录
• 环境毒理学概述 • 环境毒理学实验方法 • 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 • 环境毒理学实验结果分析 • 环境毒理学实验的应用与展望
01
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毒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人类和动物的毒性作用的学科。它具有跨学科性、预防性和 实验性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致癌性实验
总结词
确定化学物质是否具有致癌作用
详细描述
致癌性实验是通过长期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 观察其是否引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癌 风险。
03
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动物选择
实验动物种类
01
选择与人类生理、代谢和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种类,如小鼠、
大鼠、豚鼠、仓鼠等。
实验动物品系
第九章 农药的毒性ppt课件
![第九章 农药的毒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77eb98d1f34693daef3ece.png)
③ 重度中毒:除上述以外,神志不清,昏迷,瞳孔 针尖大小,肺水肿,全身肌束震颤,大小便失禁, 呼吸衰竭。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到正常值的 30%以下。
常用的有机氯农药有下列特 性:
①蒸汽压低,挥发性小,所以使用后消失缓 慢。
②一般是疏水性的脂溶性化合物,在水中溶 解度大多低于1ppm,个别像丙体六六六,水 溶性虽较大,但也小于10ppm。这种性质使 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不可能大量地向地下层 渗漏流失,而能较多地被吸附于土壤颗粒, 尤其是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因此有 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滞留期均可长达数年。
3.如果是衣服和皮肤污染而中毒,应立即将 所污染的衣服脱掉,先用清水冲洗;再用 小苏打或碱性肥皂水冲洗,以阻断毒源,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重度中毒者若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者,应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术和人工呼吸,并 急送医院抢救。
二、有机磷农药
概述
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 化合物,多呈油性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色 至棕色,稍有挥发性,且有蒜味。
2、烟碱(N)样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表现: 为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血压高,神经---肌肉接头阻断 ,表现为肌颤,肌无力,肌 麻痹,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轻者头晕,头痛,情绪不稳;重者抽 搐昏迷,严重者呼吸、循环中枢抑制而死 亡。
急性胆碱能危象的程度分级
① 轻度中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胸 闷,视力模糊,无力等,瞳孔可能缩小。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到正常值的70~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分布在土壤表面或施药层内。 11
(二)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1、水体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 • 直接向水体施药 • 农田施用的农药随雨水或灌溉水向水体的迁
移 • 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 • 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水进入水体 • 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随风漂移沉降
进入水体,以及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
12
2、农药对水体污染的特点
• 水体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与农药品种和水体 环境质量有关。
• 一般来说,农药水溶性越大、性质越稳定,农药 使用后进入水体的可溶解性就越大、在水体中的 残留也就越高。
• 不同水体遭受农药污染程度的次序依次为:农田 水>田沟水>径流水>塘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湖 泊水>自来水>深层地下水>海水。
• 光解是大气中残留农药消解的主要途径。
15
第三节 农药的环境毒性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农药对植物的影响 农药对环境有益生物的影响 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对野生生物的影响
16
(一)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对土 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如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呼 吸作用、根际微生物,及对根瘤菌的影响。
(3)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动植物残体而进入
土壤。
10
2、农药对土壤污染的特点
• 各类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短的大致次序:是含 重金属农药>有机氯农药>取代脲类、均三氯苯类和 大部分磺酰脲类除草剂>拟除虫菊酯农药>氨基甲酸 酯农药、有机磷农药。
• 农药对土壤污染还表现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污染,农 药的移动性不仅与农药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土壤质 地、有机质含量、土壤胶体所带电荷性质和降雨情 况有关。
• 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这类农药不 仅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 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
17
(二)农药对植物的影响
• 农药由于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 对农作物的药害,轻者减产,重者可使作物绝收。
• 农药对作物是否产生药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药剂本身的性质,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 阶段、生理状态,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 响。
7
农产品与食品中的残留农药主要来自三方面:
1. 施药后对作物(或食品)直接污染 2. 从污染环境中对农药的吸收 3. 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富集作用而产生间接污染
8
生物富集与食物链是促使食品中农药残留 富集的一个重要原因。
• 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不 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现象。
2. 分类:
根据成分来源农药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 机农药) 、生物源农药 、有机合成农药 ;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 、杀 线虫剂、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 植物生 长调节剂
3
3. 农药环境毒理学:
– 是研究农药在环境(水、土、气等)介质中 的行为和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有机体的毒害作 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18
农药的性质 :一般来说,无机药剂较容易产生药 害;有机合成药剂除非使用对象、使用浓度和次 数超出正常范围,一般不会产生药害。农药是否 产生药害可用安全性指数(K)来表示,K值越小, 说明药剂对植物越不安全,容易产生药害;K值 越大,则越安全。
植物的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不同种 类植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不同,主要是由于其组织 形态和生理的差别所致。
• 食物链是指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农产品或生 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
9
三、农药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储藏库”与“集散 地”,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有80%左右将最终进 入土壤。
1、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
(1)农药直接进入土壤;
(2)为防治地上部分病虫草害而喷洒于农田的 各类农药落入土壤表面或水面而进入土壤,或附 着在作物上的农药落入土壤中;
5
一、农药进入环境的途径
农药的直接使用 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
大气中的农药带入地表
6
二、 农药残留与在生物体内富集
•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 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 降解产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称残留量。
• 农药残留是农药施用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 最大残留限量,将会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 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环境中的生物造成毒害。
14
2、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特点
•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施用农药的品 种、数量及其所处的大气环境状况 。
• 一般情况下农药的挥发与农药品种结构、农药剂 型、施药方式、环境状况因素关系密切。
• 影响大气中残留农药迁移的主要因子有:风、上 升气流、蒸气散发和对流 。
• 农药的迁移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上0-20km的对 流层中。
第九章 农药环境毒理学
1
纲要
➢ 概述 ➢ 农药残留与污染 ➢ 农药的环境毒性 ➢ 农药的降解与代谢 ➢ 农药的环境毒性 ➢ 几种重要农药的毒理效应
2
第一节 概述
1. 概念: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 林业的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 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 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 地表水体中的残留农药,可发生挥发、迁移、光 解、水解、水生生物代谢、吸收、富集和被水域 底泥吸附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
13
(三)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1、大气中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 地面或飞机喷洒农药时,药剂的微粒在空中 漂浮。 农药生产、加工企业排放的废气。 残留于水体、土壤表面农药的挥发等。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评价一 种农药的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它对有害生物的 防治效果和提高作用产量的经济效益,而更 关注它有无损害环境质量的社会效益。
4
第二节 农药残留与污染
一、农药进入环境的途径 二、农药残留与在生物体内富集 三、农药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途径,特点) (二)农药对水体的污染(途径,特点) (三)农药对大气的污染(途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