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环境毒理学: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环境毒理学精选全文

环境毒理学精选全文

研究方法
1. 整体试验 2. 体外试验 3. 调查研究:以已有试验结果、已有知识为基
础,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
体内实验法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也称整体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
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一般的实验动物有: 狗
小鼠
大鼠
家兔
豚鼠
仓鼠
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一次或24小时; 亚急性毒性试验(subacute toxicity),15-30天;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oxicity),1-3个月; 慢性毒性试验(chronic toxicity),6个月-2年, 低剂量反复染毒
按照实验目的的不同:
繁殖实验、蓄积实验、代谢实验及“三致实验”
体外实验法:
植物、微生物、动物体外试验(器官、组织、 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试验)
调查研究
为了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人体上进行论证,有 时需要进行人群调查.
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资料外推到人 群接触的安全性时的不确定性
1 实验动物和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 性不同,有时甚至存在着质的差别
3 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 人可能的暴露途径基本一致。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方向
1、多种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联合作用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及
其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3、进一步研究致畸作用的机理 4、早期观察的敏感指标:环境污染物对动物
神经功能、行为表现、免疫机能的影响 5、环境污染物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6、由细胞水平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

环境毒理学复习

环境毒理学复习

环境毒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体外试验1.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两种方法。

2.细胞水平细胞培养可用于外来化合物的毒物和致癌性的各种过筛实验。

3.亚细胞水平4.分子水平体外试验的优点是:简单、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

缺点是:体外试验与整体实验不同,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学效应。

二、整体内实验实验动物:小白鼠、大白鼠、兔子(中国菜兔、新西兰大白兔)、比格犬、马、猴子。

1.急性毒性实验指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2.亚急性毒性实验或称为亚慢性毒性实验,一般认为1~3个月为宜。

3.慢性毒性实验一般指6个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实验。

三、流行病学调查在毒理学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动物实验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容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情况。

因而,单纯依赖动物实验以至仅仅通过某一体外实验方法得出的“结论”都不一定是可靠的。

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需观察指标;而宏观研究则为微观研究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

第二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二物理-化学性迁移(一)风化淋溶作用风化淋溶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作用使岩石、矿物中的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其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游离态的元素离子。

风化淋溶与地区性疾病关系(二)溶解挥发作用溶解作用: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在高空中遇到水蒸气就会溶解成硫酸及亚硫酸,冷却后成为酸性降水。

挥发作用:一方面是各种挥发性强的污染物,通过挥发作用迅速逸散入空气中;另一方面是当污染物的挥发作用低于水或其它溶剂的挥发作用时,便会造成污染物的浓缩,使污染物的毒作用浓度大大增高,从而造成危害。

(三)酸碱作用酸性环境使大多数污染物形成易溶性化合物,促进了污染物的迁移。

大量的三价铝进入土壤溶液或河流湖泊等水体,便成为杀伤树木或水生生物的毒物。

第1章__毒理学绪论

第1章__毒理学绪论


1986年4月26日凌晨, 位于苏联乌克兰加 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 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反应堆 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 重污染,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 的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共有4个功率均为100万 千瓦的核反应堆,其发电量占乌克兰总发 电量的50%,并向大多数东欧国家提供重 要电力。但该核电站的反应堆是20世纪70 年代引进的水冷式石墨慢化反应堆,铀燃 料棒放在一大堆石墨中,由石墨有效地控 制反应的速度,从而产生推动涡轮机的蒸 汽。

2013-12-24
41
Casarett 和 Doull 1975年编写了第1 本现代毒理学教材
第二节 毒理学发展简史
/historyoftox/index.php
2013-12-24 43
毒理学的3个发展阶段
1. 2.
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启蒙时代毒理学

2005年
苏丹红 ,辣椒、 丙稀酰铵,炸土豆 啤酒中甲醛,甲醛除去酒中絮状物 牙膏 三氯砷 哈尔滨水污染,苯 特富龙,teflon,所有碳氢树脂的总称,包括 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及各种共聚物 。杜邦公司。全氟辛酸铵

2006

甘肃徽县 血铅超标,截至11日,因血铅超标问题住 院的徽县水阳乡群众共179人。其中14岁以 下171人,14岁以上的8人。
1423年,明朝周满船队的放射事件。澳大利亚伽比鲁漫 游者矿区是世界最大的铀235储存地之一,铅是铀235自 然衰减物。由于采铅,周满舰队的死亡率为90%。
46

2013-12-24
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吗?
食品,是一类很特殊的消费品,是所有人必须 消费的,终生不断. 担心:1)遗传工程育种与传统育种;2)插入的 外源转基因是否长期稳定从而发生”非预 期效应”;3)长期食用转基因食物;4)作为主 食和添加剂的转基因事物是否一样;5)会引 起过敏反应吗;6)吃进食物中的转基因DNA 有危险吗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60页
12月,湖南省湘永煤矿职员 64岁刘外珠在病房里用迷茫 眼神观望自己肺部X光片,他 现已是矽肺三期。
隶属湖南省白沙煤电集团湘 永实业企业,十几年中,有 18人死于矽肺病,这里是矽 肺病 重灾区之一。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61页
陕西陈耳金矿32名尘肺民工状告矿方索赔1274万 -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12页
农药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磷酸酯类(敌敌畏、敌百虫)、硫 代和二硫代磷酸酯(乐果、对硫磷)、磷酰胺和硫代磷酰 胺(甲胺磷、焦磷酸酯)。
——甲脒类农药:杀螨剂、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杀 线虫剂等。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呋喃丹、异丙威、禾大壮 。
——澳洲人在1950-1975年间,胃癌死亡率 降低了53%,肺癌死亡率增加了146%。
——美国、日本、爱尔兰、新西兰等地含有 相同趋势。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54页
职业病
——1972年,美国费城,二氯甲醚,肺癌 ——氯乙烯,聚氯乙烯(PVC),橡胶工厂,
聚氯乙烯收成槽,肝血管瘤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8页
生物性污染
——细菌 ——病毒 ——生物毒素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9页
化学性污染
——农药
——食品中有毒成份
——药品
——化装品及洗涤剂
——金属
——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
——天然毒素
——其它毒物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10页
外源性化学物
——在所研究生物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会 产生化合物。即使在生物体内天然存在, 也是以非生理路径或非生理量进入生物体 内化合物。

农药学课件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农药学课件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2)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问题;
(3)对人体的安全问题等;
(4)如基因漂移,形成新的超级有害生物。
制药工程系
三、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化学防治的特点: ①农药可广泛使用,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②农药属于救灾性物质,对猖獗危害的病虫害具有速效性;
③对害虫具有广谱性,特异性农药具有专一性。
(二)化学防治的副作用 “三R”问题 Resistance Residue 抗性 残留
农药学概论
制药工程系


是科学地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害螨、 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 ,保 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学科。
一、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
制药工程系
二、农药发展史
第一阶段:天然药物时代,也称无机农药时代
30年代前,世界上主要以矿物性和植物性农药为主,如Cu、汞 (Hg)制剂、烟草、鱼藤、豆科植物(根)、菊科植物的花等。
(3)除草剂的药效
施药前杂草数量(鲜或 干重)-施药后杂草数 干重) 量(鲜或干重)
防除效果(%)=
施药前杂草数量(鲜或
*100 100%
更正防除效果(%)=
对照区防除效果-施药
区防除效果
1+对照区防除效果
100% *100
制药工程系
三、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药剂(Pesticides)
农药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含量、理化性质、作用机制 及使用剂量、剂型、用药时期、作药方式等均对药效产 生影响。
倍数浓度:指1份农药的加水倍数,常用重 量来表示。如:配制700倍的50%多菌灵,是 用1份50%的多菌灵,加700份水搅拌而成。
制药工程系
二、换算方法:
百分比浓度换算成ppm浓度的换算公式是:1份农药 的加水份数=农药的百分数×1000000/欲配制的ppm 数。例如:将含量为40%的乙稀利配成2000ppm溶液1 公斤,乙稀利的加水量为40%×1000000/2000=200份。 换算成倍数浓度:用百分数除以ppm数,将小数点向 后移4位,即得出所稀释倍数。例如:40%的乙烯利 1000ppm,换算成倍数浓度时,用40÷1000=0.04, 小数点向后移4位。即得400倍。

1章-生态毒理学绪论

1章-生态毒理学绪论

生态毒理学
大气生态毒理学 水生生态毒理学 陆生生态毒理学
植物生态毒理学 动物生态毒理学 微生物生态毒理学 分子生态毒理学
25
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区别
区别 点
主要 研究 内容
实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主要 任务
学科 归属
环境毒理学
生态毒理学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
基于动物实验的观察结果 进行推论或对病人进行实
(2) 水环境毒物 重金属和有机物,前者包括危害较小但人体必 需的微量元素和危害较大的累积性毒物;后者 包括石油化工产品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 石油、杀虫剂、除草剂、农药、多环芳烃 等),其中许多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8
(3) 土壤环境毒物 包括了自然界几乎所有存在的物质,其中以 重金属、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其他工业化学品、富营养的废弃物、放射性 核素和致病生物等为主。
(5)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分 子水平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成为可能,尤其在西 方发达国家,由于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 在逐渐下降,随着环境暴露浓度的降低,寻找 新的生物标志物成为迫切的任务。
24
3. 生态毒理学分支学科
理论生态毒理学 实验生态毒理学 应用生态毒理学
工业生态毒理学 农业生态毒理学 矿区生态毒理学 城镇生态毒理学
粉尘
伤害眼睛,视程减少,慢性气管炎、幼儿气喘病和尘肺,死亡 率增加,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
光化学烟雾 眼睛红痛,视力减弱,头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肿, 严重的在1h内死亡
18
三、生态毒理学的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1. 学科定义与内涵
人体健康 核心论
个体生态毒 性为中心

第1章农药环境讲义毒理学绪论

第1章农药环境讲义毒理学绪论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唤醒了人们的环境保 护意识。
1970年, 美国成立国家环保局(US EPA),开始对包括农 药在内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这就标志着农业与 农药的两极关系逐渐演变为农业-农药-环境的三极关系, 农药不但要促进农业的发展,还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 求。
1.4 农药与环境 (Pesticide and environment)
1.3 农药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 Pesticide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应, 目的是了解农药产生负面效应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农药 污染的措施,达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Site/Mode of Action
Photodecomposition
Ground water
相关学科 ❖毒理学 Toxicology ❖环境毒理学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生态毒理学 Ecotoxicology ❖农药毒理学 Toxicology of Pesticides
❖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化学及物理因素对生物有 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1.4.2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水污染有以下几种途径: 近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 来自使用农药区域的径流; 不规范的处理农药容器; 在田间渗水坑处理废农药不得当; 清洗喷洒和贮存农药的设备或被农药污染的设备; 农药泄漏; 农药污染的土壤淋溶; 大气污染物的干湿沉降等。 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通过生物链影响人类。
Absorption & desorption
Volatilization
Metabolism
Drifts
Crop Removal
water
Chemical decomposition

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

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

环境毒理学资料总结环境毒理学第一章:绪论1. 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对个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对种群的损害作用及防治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护3. .环境毒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答:任务:阐述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和生物标记物,以便及早发现并控制污染;定量评价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确定剂量-效应关系,为相关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以及保护生物健康提供依据;最终任务: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转化、排泄规律,毒性作用机制;污染物的结构、毒性及其机理及影响毒性的因素;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价;对人体损害的早期诊断与预警理论、方法、措施;4.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体外实验、体内实验、模拟生态系统实验(P6-P9)5临床观察和现场调查:(P8)6.现代毒理学的特点:(P13)7.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趋势:1、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2、从整体试验到替代试验;3、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4、从结构-活性关系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5、从危险度评价到危险度管理;8. 替代原则,及3R, 即,优化、减少、取代、9.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答:体外实验1)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谢的研究);2)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毒性的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谢和中毒机理的探讨);3)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谢);4)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

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效应。

药物毒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药物毒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药物毒理学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毒物(poisons)的科学,研究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对生物体(living organisms)的伤害作用(adverse effects)及其机制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伤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3、毒理学要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治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4、毒理学研究办法:流行病学研究;受控的临床研究;毒理学体内试验;毒理学体外试验。

5、毒理学替代法alternative toxicological methods(又称“3R”法):优化(refinement)实验程序、办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4th R: responsibility 责任。

第二章基本概念一、毒性和毒效应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日子的外界环境中存在、也许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内源化学物: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如含氧自由基、含氮自由基、同型半胱氨酸等。

3、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4、毒效应(toxic effect)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5、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浮现的疾病状态。

6、毒物(poison)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是法规治理的名词。

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学(第一章)第一篇:毒理学(第一章)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一毒理学发展简史:毒理学的前身是毒物学,中国古代有关毒物学知识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及《诗经》等古籍中。

在西方,瑞士药理学和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对早期毒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明确提出剂量概念,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是依剂量不同来区别是药物还是毒物。

同时,他还陈述了一些诸如法医、职业中毒和环境毒理学等的毒理学概念。

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实验系统观察了化学物与生物体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化学分析在鉴定中毒事件中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了基础。

到20世纪,萌发出现了军事毒理学。

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外源化学物遗传毒性、致畸毒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丰富了毒理学的内涵,其研究对象则以机体微观世界和生物圈的宏观世界两方面齐头并进。

在宏观方面,开展了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危害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调查,阐明了不少病因;在微观方面,在化学毒物损害生物体的机理上揭示了许多本质现象。

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毒理学专业队伍,它以研究剂量—反应关系为中心,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毒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化学物的安全评价为重点,从整体的毒理学逐步发展为对各器官系统的研究;从对母代健康影响的观察进展到对子代危害的研究,建立以保障人类安全为目的的新概念,相继出现了遗传毒理学、行为毒理学等边缘分支学科。

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环境毒理学的各个领域,这促进了环境毒理学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动物毒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制定我国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饲料卫生标准及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药环境毒理1

农药环境毒理1

5.二溴乙烷:致癌、精子(卵子)遗传失常。
6.除草醚:高毒除草剂,对动物有致畸、致 突变、致癌作用,多数国家已禁止使用,我 国2000年12月31日停产.2001年12月31日 停止销售。
7.敌枯双:致畸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环境毒理1
8.氟乙酰胺:剧毒,二次中毒。严禁在农业上 使用,严禁作为杀鼠剂销售和使用。
n 在植物体内最常见的是与葡萄糖轭合。
n 在动物体内通常是与葡萄糖醛酸轭合。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环境毒理1
2.主要类型农药在环境和动植体 内的代谢特点
n 有机汞农药:经微生物代谢为甲基汞。 引起严重残留问题。
n 例如:日本“水俣病”。国外八大公害 事件之一,由于工厂排出含汞的废水污 染鱼,蚌等水产品,人食用这些污染的 水产品后,继而使人体内含有有毒的甲 基汞而中毒。
三、农药在食品中残留的控制
1.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2.合理使用农药,包括施药方法、
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及安全间隔 期。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环境毒理1
n 安全间隔期:在不超过最大允许残 留量的前提下,最后一次施药离作 物收割的间隔天数,被称为安全间 隔期。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环境毒理1
如何确定安全间隔期?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环境毒理1
1.六六六、DDT:高残留农药,1983年停产。 2.毒杀芬:有机氯类农药,用量大,分解慢,
高残留,易积累中毒,影响人体健康。 3.二溴氯丙烷:致突变、致癌作用;对男性会
毒害精子,引起不育 。 4.杀虫脒:致癌,1990年起三年内停止生产,
1993年起停止在农业上使用。
PPT文档演模板
农药环境毒理1
9.艾氏剂、狄氏剂:高残留。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生态毒理的研究领域:
① 污染物对非哺乳类动物种群的毒性作用。
② 将污染物对某种生物的效应建成模式,以 便推测另一种生物可能发生的改变。
生态毒理学还要研究某一特定污染物对不同 种类生物毒性作用的比较毒理学,在论述毒 物对某一种群的毒性时必须描述它所处的生 态系统,在论述某一种群受到污染物的直接 毒害作用时,必须描述这对其它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意义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化学的、生物的、 物理的等多种污染物。物理性污染,如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噪声污染等:生物性污染,如细菌、 病毒污染等。化学污染物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 污染物,如工业化学品、农用化学品、日用化学 品及染料等污染物。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 体损害作用的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对保护生态平 衡、保障人类健康,使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特 别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范畴: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物科
学和毒理学的分支学科。有的学者从医学角度 出发,认为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观点和 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 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并把它归属于预 防医学的范畴。然而,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 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 害作用更加严重。因此环境毒理学研究已扩展 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 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范围。
近代环境毒理学还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的最新技术引用到实验研究中:有关酶、核 酸、蛋白质的理论和方法渗透到环境毒理学 的多个领域:PCR基因扩增、DNA序列分析、 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 方法已成为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形 成了环境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分支。
近代环境毒理学还注重吸收化学发展的新成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1.5 农药残留及其原因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 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 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 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 包括动物源农药(如烯虫酯、昆虫性引诱剂、赤 眼蜂等)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素、丁香油、乙烯 利等)、微生物源农药(井冈霉素、白僵菌、苏云 金杆菌等)。 化学合成农药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 生产的一类农药,其品种繁多(常用的约300种)应 用范围广,药效高。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定义,农药就是指用于预防、 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 以及有目的地调控植物和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来 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 其制剂。
1.2 农药发展的三个时代
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 代。 约在19世纪中期,三大杀虫剂植物除虫菊、鱼腾和 烟草作为世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这就是所 谓的天然药物时代; 随后出现无机的砷酸铅、砷酸钙以及硫酸烟碱的工 作生产,这标志着农药已成为化工产品的初始阶段。 19世纪末,从石灰硫磺合剂的广泛使用起,到法国 米拉代尔(P.M.A. Millardet)发明波尔多液,表明农 药开始进入科学发展阶段。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 以前,农药仍停留在天然药物与无机农药时代。
Drifts
Crop Removal
Photodecomposition Volatilization
Absorption & desorption
water
Adsorption Chemical decomposition
Biological degradation

农药环境毒害ppt课件教学教程

农药环境毒害ppt课件教学教程

二、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
1、最大残留允许量:供消费食物中允许 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
最大残留允许量 = ADI值 人体标准体重 食品系数
2、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各种农药的每 日允许摄入量是根据当前已知该农药对动物的生 理影响,包括对下一代的影响而制定的,它是保 证人类一生中如果每日摄入该剂量也不会引起毒 害。每公斤体重每日允许摄入药物的毫克数来表 示(mg/kg)。
叶蝉散、对硫磷、二溴磷、杀虫 异稻瘟净氯硝胺、富士 1 号、福美
双、敌敌畏

低毒类 (LC5010mg
/l)
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灭除威、 粉锈宁、三环唑、代森锌、苯莱特、 氟乐灵、灭草灵、
速灭威、敌百虫、害扑威、混灭 田安、多抗霉素、纹枯利、多菌灵、 敌稗、杀草安、敌
威、甲胺磷、杀虫单、残杀威、 托布津、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稻 谷隆、灭草安、扑
定性、定量研究。
第二节 农药的环境行为与残留毒性
一、农药的污染 一种异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释放、排泄、逸
失、扩散、质流和渗滤、持留、吸收、蓄积、 代谢、降解、聚合和矿化等。 (一)、农田施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影响因素:农药性质、剂型、施用方法等 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 力。
三、在自然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一)、对环境的污染 1. 对大气的污染 2. 对水系的污染 3. 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与农药的氧化作用、地下
渗透、水解、土壤微生物分解等因素有关。
三、在自然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二)、对动物的污染 1. 对水系动物的影响:甲壳类(虾)>鱼类 2. 对禽兽的影响:食物链 3. 对食品的污染 4. 对人体的污染

10-农药环境毒理

10-农药环境毒理

第九章农药环境毒理第一节绪论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现在人们评价一种农药的应用价值不再局限于它对作物敌害的防治效果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经济效益,更着重于有无损害环境质量的社会效益。

学习本章的目的:第一,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了解农药的应用价值。

必需知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保护作物获取丰产有其正面效益,但使用不当,不但发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更会污染环境,损害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的负面效应。

第二,通过知识的积累,探索如何科学地,合理的使用农药,既能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

有人认为近世纪内农药将被彻底淘汰,这种结论可能为期过早,但合理安全的使用农药恰是在人们面前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农药的残留毒性问题有些化合物由于理化性质的特点,当施放入环境中不会很快降解消失,而持留于环境中有较长时间。

农药也不例外,随着农药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发现或因它的结构特点(如含芳香环类)难于降解,或因它的行为特点(如内吸性、轭合和结合性)消失缓慢。

因而出现了一些持留性强的农药品种。

固然它们残留在环境中的量不可能很大,常以微克,毫微克(纳)或微微克(皮)来表示(见表9-1)。

可是通过植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或经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使人畜能得到会造成慢性毒害的亚致死剂量,引起有机体内脏机能受损或阻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值得人们重视!表9-1 克以下计量单位及其换算采用的单位名称代号对主单位(克的比例)折合克数克g毫克mg 千分之一克1mg=10-3克微克μg 百万分之一克1μg=10-6克毫微克(纳)ng 十亿分之一克1ng=10-9克微微克(皮)pg 万亿分之一克1pg=10-12克飞fg 千万分之一克1fg=10-15g阿ag 百亿亿分之一克1ag=10-18g农药的慢性毒害,式样多种。

目前人们较多重视的是农药“三致性”,即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致畸试验是基于胚胎、胎儿对化学毒物往往比成年动物更敏感,对成年动物不呈毒害作用的一定剂量农药,可在母体内对受精卵、胚胎、胎儿发生致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vironment clean
A. Pesticides
a) 农药是指在生产中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消除杂草、促进或控制植物生长的各种药 剂。
b) 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真菌剂和植 物生长调节剂等。
一些主要指标
大鼠 1 次口服 LD50(mg/kg) 大鼠经皮 LD50(mg/kg) 大鼠 2h 吸入 LD50(mg/kg)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 Pesticides
农药环境毒理学
Tramadol i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of Cameroon
Tramadol- 曲马多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茜草科植物
Tramadol was recently found in roots of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and other plants as well as in soil and water in Northern Cameroon, which has led to an extensive discussion on its natural or synthetic origin.
我,
(姓名),
级,
专业,选修《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学分;严格遵
从学生手册要求,参加并完成课程作业和测试,坚
守自我诚信。
签ne I.Pesticides and Problems II.Environmental Impact III.What should you do to keep our
• Total Credit Hours: 32 • Drop in 2 weeks • Lecture: 15 x • Language: 2/3 English,1/3 Chinese (??) • Evaluation
– Attendance and performance: 20% – Reading quizzes (40% , English as a plus 10%) – Assignment (40%, English as a plus: 10%) • Office Hours: by appointment
2
2
总计
24
8 32
说明: *为专题讲座或选学
5
参考书及专业期刊:
• 刘维屏 编,农药环境化学,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6;
• 蔡道基 编,农药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999;
• 周启星等编,生态毒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4;
• Wayland J. Hayes,Jr. (冯致远等译) Toxicology of Pesticides
Syllabus 课程学时分配表
讲课 实验 习题 讨论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农药的降解与代谢
4
4
第三章农药在环境中的转移与分布 4
4
第四章 农药的生态效应
4
26
第五章 农药环境安全评估
4
4
第六章 农药的残留与分析方法 *
2
2
第七章 农药环境管理 *
2
2
教学实践与讨论- 专题讲座
66
课程论文
Tramadol i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of Cameroon
Group Family Genus Species
Dicot Rubiaceae Sarcocephalus Sarcocephalus latifolius (Sm.) E.A.Bruce
Syllabus
c) 农药发展的三个时代
③ 20世纪40年代前后,农药进入有机化合物 时代,标志性的事件是1939年,瑞士化学 家缪勒合成了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即滴 滴涕(DDT)。
c) 农药发展的三个时代
✓ 70年代农药又全面进入高效化时代。与20世纪 40~60年代相比,现代农药的品种在不断更新。 根据英国著名的《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收录的商品农药品种统计,1974年为 520种, 2000年为812种,扣除淘汰的净增品种为 514种。与1974年的520种相比,发展是迅速的;而 且新增品种多为新功能、新作用机理、新化学结 构(或活性物)、低毒、高活性的,其活性强度比 30年前的品种高1~2个数量级,每亩用量低于10g 甚至1g,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现在化学合 成农药仍是当今农药发展和使用的主流。
M. Spiteller et al. unambiguously confirm that synthetic tramadol has indeed contaminated the environment in rural as well as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Northern Cameroon.
其他参考书:
(1)农药概论.韩熹莱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农药学原理.吴文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3)杀虫药剂的环境毒理学.张宗炳、樊德芳、钱传范、施国涵
著.农业出版社.1989年 (4)环境毒理学基础.孟紫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农药毒理学.韦兰.J.小海斯著,冯致英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
剧毒 <5 <20 <20
高毒 5~50 <200 20~200
中毒 50~500 200~2000 200~2000
低毒 >500 >2000 >2000
c) 农药发展的三个时代
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
农药时代。
① 天然药物时代:约在19世纪中期,三大杀 虫剂植物除虫菊、鱼腾和烟草作为世界性 商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1982年 (6)土壤和水中的农药.W.D.冈吉[美]等编.夏增禄等译.科学出
版社.1985年 (7)实用毒理学手册.纪云晶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
Please rewrite and sign the pledge if you are demanding credits from this course!
c) 农药发展的三个时代
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② 天然药物与无机农药时代: 随后出现无机的砷酸 铅、砷酸钙以及硫酸烟碱的工作生产,这标志着农 药已成为化工产品的初始阶段。19世纪末,从石灰 硫磺合剂的广泛使用起,到法国米拉代尔(P.M.A. Millardet)发明波尔多液,表明农药开始进入科 学发展阶段。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农药仍 停留在天然药物与无机农药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