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2.6 风筝导学案(1)(无答案) 鄂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风筝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文本细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情感,理清人物情感脉络。

学习过程
一、独学
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

本文选自他的文集《野草》,这是一部散文诗集。

作者还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2.给加点的汉字注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丫chà( ) 憔悴
..( ) sù杀( ) jué别( ) dànɡ yànɡ( ) 嫌恶.( ) 笑bǐnɡ( ) 可bǐ( ) 恍.然大悟( ) 惊惶.( ) sèsuō( ) 苦心孤诣.( ) nüè( )杀宽shù( )
3.赏析下列句子。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4.请以“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群学
问题1:本文的题目叫做风筝,在文中风筝又多次出现,请问风筝有什么作用?
问题2: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他感到“惊异与悲哀”,他惊异什么,悲哀什么?
问题3:文章开头部分的悲哀与结尾部分的悲哀是否相同,为什么?
问题4:文中提到的“精神虐杀”体现在哪里?
【教师点拨】
三、导学
1.既然“我”对小兄弟进行了这样的“精神虐杀”,那么这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怎样?你是怎样得知的?
2.小组内合作探究:用文中的词语理出“我”感情变化的脉络。

3.小组内合作探究:分别概括“我”和小兄弟的人物形象。

四、预习
结合课后第四题,试概括文章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