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试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完整版88题(含参考答案)

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完整版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基本特点是()A. 稳定性B. 普遍性C. 主观性D. 重复性【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基本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是就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言,同一类现象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稳定联系,它是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的相对静止的内容,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特点,故C错。

同时,规律具有稳定性,可重复适用。

本题选AB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本题选CD。

3.下列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A.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孟母三迁D. 坐井观天【参考答案】AD[解析] A项是僵化的看问题,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唯物辩证法;B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项说明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和延缓作用;D项说明看问题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本题选AD。

4.从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至今,香港的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在各个方面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说明了()A.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 部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整体C.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D.矛盾的特殊性【参考答案】BCD[解析]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祖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B。

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制度,说明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选C。

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由香港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决定,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精选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

精选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

A.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C.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绝对的否定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参考答案】AB[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义是说: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青”是新事物,“蓝”是旧事物,青出于蓝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A正确。

“胜于蓝”说明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且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B正确。

新事物超越旧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绝对否定。

本题选AB。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主要是()。

A.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B.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C.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等同的D.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参考答案】ABD[解析]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历史的过程”,就是说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可以用科学的精确方法加以考察的。

但并不能说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本题选ABD。

3.“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A. 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B. 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C. 否定了原因和结果的客观性D. 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参考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对因果的认识。

题干的观点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认为因果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这违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选C。

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

题干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是一种非决定论,认为因果存在于思维之中,是一种唯心主义,选B。

同时,由于题干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使科学认识丧失了客观依据,选D。

最新版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考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版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考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去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予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 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 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 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 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参考答案】ACD[解析]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不同时代对同一个词有着不同的解释,这说明,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通过词语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本题选AC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本题选CD。

3.下列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A.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孟母三迁D. 坐井观天【参考答案】AD[解析] A项是僵化的看问题,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唯物辩证法;B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项说明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和延缓作用;D项说明看问题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本题选AD。

4.关于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 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B. 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具有特殊性C. 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D.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高级、完善阶段,是简单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精选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黑格尔指出“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这告诉我们()A.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B. 整体是各个部分相加之和C. 部分之所以成为部分在于其与整体的联系性D.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参考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一个人的手和身体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本题选AC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本题选CD。

3.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由经济基础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本题选BD。

4.下列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A.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孟母三迁D. 坐井观天【参考答案】AD[解析] A项是僵化的看问题,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唯物辩证法;B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项说明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和延缓作用;D项说明看问题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

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A.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 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 事不必难,知难不难【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都具有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A项,强调信心的重要性。

B项,则指出人们恐惧其实是“恐惧”这一心理行为。

C项,指出人们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矛盾。

D项,说明只要知道事情的难度在哪里,事情本身就不会难了。

这四个选项都说明了意识对人、事物本身的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

故本题选ABC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本题选CD。

3.下列各项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有()。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趋势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精编新版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88题(含参考答案)

精编新版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这说明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故本题选ABD。

2.下列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A.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孟母三迁D. 坐井观天【参考答案】AD[解析] A项是僵化的看问题,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符合唯物辩证法;B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项说明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和延缓作用;D项说明看问题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本题选AD。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D.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参考答案】AB[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这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选A。

在三者之间,改革和发展是绝对运动的,稳定则是相对静止的,选B。

本题没有体现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因此,不选C。

最新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精编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 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参考答案】ABC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

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这里的和谐是“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和谐。

“和实生物”说明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些不同方面、不同要素即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同则不继”说明没有矛盾就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这里的“同”指没有差别的“同”,矛盾的“同”是包含差别的“同”,这种包含差别的“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故本题选ABCD。

2.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 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B. 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D. 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参考答案】ABCD[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次上升性循环过程往往难以达到科学性的认识,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的种种限制。

如受到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受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受人们主观认识条件的限制等,所以需要多次的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科学的认识。

本题选ABCD。

3.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
[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

A.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是普遍联系的
B. 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C. 要全面地看问题
D.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一事物与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参考答案】ABC[解析]“盲人摸象”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错误在于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以部分代替整体,片面看待事物本身。

故本题选ABC。

2.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 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 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 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参考答案】ABCD[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次上升性循环过程往往难以达到科学性的认识,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的种种限制。

如受到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受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受人们主观认识条件的限制等,所以需要多次的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科学的认识。

本题选ABCD。

3.社会意识()。

A. 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由社会存在决定
C. 具有相对独立性
D. 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意识的理解。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社会意识具有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的特点。

这一依赖性表现为: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反映。

其次,在阶级社会中,反映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必然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不存在超阶级的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

再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故本题选ABCD。

4.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