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电化学

氧化还原电化学

(3) 离子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4)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例: 氯化银电极)
AgCl + e
Ag + Cl
Ag, AgCl (s) Cl (c)

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结构
正极: 石墨 (带铜帽)
负极: 锌 (外壳)
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放电反应
负极
(氧化反应): Zn(s) → Zn2+(aq) + 2e 正极 (还原反应): MnO2(s) + H+(aq) + e → MnO(OH)(s) 2 MnO(OH)(s) → Mn2O3(s) + H2O(l) 合并,得总的放电反应: Zn(s) + 2 MnO2(s) + 2 H+(aq) → Zn2+(aq) + Mn2O3(s) + H2O(l)
只适用于发生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将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 和还原半反应。 2. 配平两个半反应。 3. 根据两个半反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 将两个半反应各乘以相应的系数再相加,即 得到配平的方程式。
[例] 稀 H2SO4 溶液中 KMnO4 氧化 H2C2O4, 配平此方程式。 [解] 2 MnO4 + 6 H+ + 5 H2C2O4 2 Mn2+ + 10 CO2 + 8 H2O
电极电位的产生“双电层模型”
M 活泼性↑, 或/和 Mn+(aq)浓度小生成左边的“双电层”。 M 活泼性↓, 或/和Mn+ (aq)浓度大生成右边的“双电层”。 教材 p.270 图11-3 Zn/Zn2+
+ + + + + + + + + + +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chapter11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chapter11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rG rGm RT ln Q
for
rG n F
r Gm
n F
Q
[ 还原型 [氧化型
] ]
还原型
RT ln nF
[ 氧化型] [ 还原型]
RT nF
ln
[氧化型 ] [还原型 ]
当T 298.15K 时 , 将 R 8.314J mol 1 K1 F 96000C mol 1 代入得
整个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氧化数升高总数 与被还原的元素氧化数降低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 写出未配平的基本反应式,在涉及氧化还原过程 的有关原子上方标出氧化值。
● 计算相关原子氧化值上升和下降的数值。 ● 用下降值和上升值分别去除它们的最小公 倍数,
即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 平衡还原原子和氧化原子之外的其他原子,多数
标况下: Cr2O72- + 3H2 + 8H+ = 2Cr3+ +7H2O
p (-) Pt | H2( ) | H+(1.0mol ·L-1)‖Cr2O72-(1.0mol ·L-1), Cr3+(1.0mol ·L-1), H+(1.0mol ·L-1) | Pt(+)
3-2 电动势 E 和化学反应 G 的关系
➢1. concentration or partial pressure of oxidation or reduction type.
c氧化型
,c还原型
,或
c氧化型 c还原型
,则
奈斯特(Nernst)方程
Electrode reaction :氧化型 + n e-
rG n F
rGm n F
沉积 > 溶解

生物化学:11-柠檬酸循环

生物化学:11-柠檬酸循环
生物化学 第十一章 柠檬酸循环
1
本章提纲
第一节 柠檬酸循环概述
第第第二节一二节节丙酮第第酸概 单一二进述 糖入节 节柠檬概 单酸述 糖循环的准备阶段 第第三节三节柠檬第酸寡三循糖环节的反寡应糖机制 第第四节四节柠檬第酸多四循糖环节的能多量糖计算 第第五节五节柠第檬酸五结循节合环糖中的结调合节糖部位
乙酰CoA都可以
产生3分子NADH、
1分子FADH2和1 分子的GTP
28
第四节 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
p107
29
第四节 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
TCA循环中NAD+和FAD的再生:
TCA循环虽然没有氧分子直接参加,但只能在有氧条 件下进行,因为NADH和FADH2需要通过电子传递链 和氧分子才能够被氧化。 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NADH和FADH2 被氧化,伴随着氧化过程可以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
线粒体15草酰乙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乙酰辅酶a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概貌16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1柠檬酸合酶催化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不可逆反应硫酯键断裂放出大量能量17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18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2乌头酸酶催化前手性分子柠檬酸转化成手性分子异柠19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3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异柠檬酸氧化生成a酮戊二酸和co第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产生还原力nadh第一个氧化脱羧反应共2个20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4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不可逆反应第二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产生还原力nadh第二个氧化脱羧反应共2个21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22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5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柠檬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23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6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该酶具有严格立体专一性第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24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琥珀酸脱氢酶是tca循环中唯一一个嵌入线粒体内膜的酶其余酶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25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7延胡索酸酶催化延胡索酸水化生成l苹果酸该酶具有严格立体专一性可逆反应26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8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苹果酸氧化重新形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柠檬酸循环第四个氧化还原反应共4个产生还原力nadh该酶具有严格立体专一性可逆反应27第三节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琥珀酰coa异柠檬酸28第四节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p107在柠檬酸循环的总反应中对于进入循环的每个乙酰coa都可以产生3分子nadh1分子fadh分子的gtpp9729第四节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p10730第四节柠檬酸循环的能量计算tca循环中nad和fad的再生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于测定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对不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可进⾏间接测定。

上述的三个化学反应⽅程式中1和3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了变化,我们把有这种现象的化学⽅程式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1. 标志:元素化合价发⽣变化。

2. 定义:发⽣电⼦的转移(电⼦的得失或电⼦对的偏转)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3. 规律:升失电⼦总数相等。

练习: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1. 2H2O === H2↑+ O2↑2. 2Na+ Cl2 === 2NaCl3. Zn + H2SO4 === ZnSO4 + H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过氧化氢纯净的过氧化氢是⽆⾊粘稠液体,可与⽔以任意⽐例混合,汽⽔溶液称双氧⽔,过氧化氢受热、遇光,接触灰尘易分解⽣成⽔和氧⽓。

2H2O2 === 2H2O+ O2↑因此过氧化氢具消毒杀菌的作⽤。

医学上常⽤质量分数为0.03的过氧化氢⽔容易作为外⽤消毒剂,清晰创⼝。

市售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3,有较强的氧化性,对⽪肤有很强的刺激作⽤,使⽤时要进⾏稀释。

2.⾼锰酸钾医学上成为P.P,为深紫⾊有光泽的晶体。

易溶于⽔,⽔溶液的颜⾊根据⾼锰酸钾的含量的多少可有暗紫红⾊到鲜红⾊。

⾼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医学⽣常⽤其稀释液作为外⽤消毒剂。

3.硫代硫酸钠常⽤的是硫代硫酸钠晶体(带有5个结晶⽔)俗称海波。

它是⽆⾊晶体,易溶于⽔,具有还原性。

苏打:Na2CO3⼩苏打:NaHCO3⼤苏打:Na2S2O3·5H2O硫代硫酸钠在照相术中常⽤作定影剂,医学上可⽤于治疗慢性荨⿇疹或作解毒剂。

第⼆节⾼锰酸钾法⼀、原理(⼀)⾼猛酸钾法的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以⾼锰酸钾为滴定液,直接或间接测定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终点前:过氧化氢郭亮,随着滴定的进⾏,过氧化氢越来越少。

第十一章 电化学基础1

第十一章 电化学基础1

Zn 极
Zn —— Zn2+ + 2 e
( 1)
电子留在 Zn 片上,Zn2+ 进入溶液,发生氧化
Cu 极
Cu2+ + 2 e —— Cu
( 2)
通过外电路从 Zn 片上得到电子,使 Cu2+ 还原成 Cu,沉积在 Cu 片上。
Zn —— Zn2+ + 2 e
Cu2+ + 2 e —— Cu
( 1)
价,将从化学式出发算得的化合价定义为 氧化数。 S2O32- 中的 S 元素的氧化数为 2,
S4O62- 中的 S 元素的氧化数为 2.5。
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从物质的微观
结构出发得到的化合价只能为整数,但氧化
数却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分数。 一般来说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应等于其所 在族数,但是元素的氧化数却可以高于其所 在族数。
电池中电极电势 大的电极为正极,故 电池的电动势 E 的值为正。
有时计算的结果 E池 为负值,这说明计 算之前对于正负极的设计有特殊要求。
(–)Zn Zn2+(1mol· dm-3) Cu2+(1mol· dm-3)Cu(+)
E池 = + - -
= 0.34 V -(- 0.76 V) = 1.10 V
价为正; 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这种元素的化合 价为正。
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
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 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化合价的正负由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
由于电子带有负电荷,电子对偏向哪种元
素的原子,哪种元素就为负价;电子对偏离哪
种元素的原子,哪种元素就为正价。

氧化还原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电极反应 I2 + 2e
2I-
θ I 2 /I -
= 0.5345V
1.直接碘量法
❖ 利用I2的弱氧化性滴定还原性物质 测定对象: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可测:S2-,Sn(Ⅱ),S2O32-,SO32-
1.直接碘量法
❖ 酸度要求: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pH小于9)
强酸性介质: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提前;淀
4 I2 + S2O32- + 10 OH-
8I- + 2SO42-+5H2O
3.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
❖ 碘的挥发
预防:
❖(1)过量加入KI——助溶,防止挥发 增大浓度,提高速度
❖(2)溶液温度勿高 ❖(3)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磨口塞,封水) ❖(4)滴定中勿过分振摇
第8章 熏制水产品加工工艺
1、熏烟的成分及作用
④贮于棕色瓶中,密塞阴凉处保存,以避免碘化钾的 氧化
1.碘滴定液
❖ 标定:基准物质法,三氧化二砷
As2O3 + 6OH AsO33- + I2 + 2H2O
2AsO33- + 3H2O H3AsO4 + 2 I - + H+
此法不常用(三氧化二砷俗名砒霜) 一般用硫代硫酸钠标定
2.
❖ 标定:比较法,硫代硫酸钠
❖ 一、 自身指示剂 ❖ 二、 特殊指示剂 ❖ 三、 氧化还原指示剂
一、 自身指示剂
❖ 有些滴定剂或被测物有颜色,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 很浅,则滴定时无须再滴加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变 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称自身指示剂。
高锰酸钾法
MnO4 - Mn2 +
紫色
几乎无色
优点:无须选择指示剂,利用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完整清单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完整清单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完整清单第一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第三章:元素与化合物4. 第四章:离子反应与电解质5. 第五章:化学反应与能量6.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7. 第七章:化学平衡8. 第八章:酸碱中和反应9. 第九章:盐类的常见性质10. 第十章:金属与非金属第二册:化学反应原理1.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2. 第十二章:金属的氧化与还原3. 第十三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4. 第十四章:酸与碱的反应5. 第十五章:酸碱中和滴定6. 第十六章:氧化还原滴定7. 第十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8. 第十八章:电化学电池第三册:化学量与化学反应1. 第十九章:化学量与化学计量2. 第二十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3. 第二十一章: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4. 第二十二章:离子在溶液中的平衡5. 第二十三章:溶液的浓度6. 第二十四章:溶液的物理性质7. 第二十五章:酸碱溶液的离子反应8. 第二十六章: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第四册: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 第二十七章:化学能与化学反应2. 第二十八章:化学热力学3. 第二十九章:能量守恒定律4. 第三十章:气体的性质和组成5. 第三十一章:气体的压强和体积6. 第三十二章:气体的温度和摩尔数7. 第三十三章:气体的混合和解吸8. 第三十四章:气体的溶解和溶液第五册:物质结构与性质1. 第三十五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2. 第三十六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3. 第三十七章:元素与化合物的定性分析4. 第三十八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5. 第三十九章: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6. 第四十章:含氧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7. 第四十一章: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8. 第四十二章: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以上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完整清单,共包含五册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各个方面。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氧化
还原反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

2.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反应的一种,具有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3.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通过实验验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交替作用。

4.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体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1.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式:(1)PbO 2 + Cl - → Pb 2+ + Cl 2 (酸性介质) (2)Br 2 → BrO 3- + Br - (酸性介质) (3)HgS + NO 3- + Cl - → HgCl 42- + NO 2 + S (酸性介质) (4)CrO 42- + HSnO 2- → HSnO 3- + CrO 2- (碱性介质) (5)CuS + CN - + OH - → Cu(CN)43- + NCO- + S (碱性介质) 解:用离子电子法配平:(1)PbO 2 + Cl - → Pb 2+ + Cl 2 (酸性介质)PbO 2 + 4H + + 2e - = Pb 2+ + 2H 2O (还原) +)2Cl - = Cl 2 + 2e - (氧化)PbO 2 + 2Cl + 4H = Pb + Cl 2 +2H 2O (2)Br 2 → BrO 3- + Br - (酸性介质)×5)21Br 2 + e - = Br - (还原)+)×1)2Br 2 + 3 H 2O = BrO 3- + 5Br - + 6H + (氧化)3Br 2 + 3H 2O = BrO 3- + 5Br - + 6H +(3)HgS + NO 3- + Cl - → HgCl 42- + NO 2↑+ S (酸性介质) ×2)NO 3- + 2H + + e - = NO 2 + H 2O (还原) +) HgS + 4Cl - = HgCl 42- + S + 2e - (氧化)HgS + 2NO 3 + 4Cl + 4H = HgCl 4 + 2NO 2↑+ S +2H 2O(4)CrO 42- + HSnO 2- → HSnO 3- + CrO 2- (碱性介质) ×2)CrO 42- + 2H 2O + 3e - = CrO 2- + 4OH - (还原) +)×3)HSnO 2- + 2OH - = HSnO 3- + H 2O + 2e - (氧化)2CrO 4 + 3HSnO 2 + 4H 2O + 6OH = 3HSnO 3- + 2CrO 2- + 8OH - + 3H 2O 整理:2CrO 42- + 3HSnO 2- + H 2O = 3HSnO 3- + 2CrO 2- + 2OH -(5)CuS + CN - + OH - → Cu(CN)43- + NCO - + S (碱性介质) ×2)CuS + 4CN - + e - = Cu(CN)43- + S 2- (氧化) +) CN - + 2OH - = NCO - + H 2O + 2e - (还原)2CuS + 9CN - + 2OH - = 2Cu(CN)43- + NCO - + H 2O +2S 2-2.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电极反应: (1)MnO 4- → MnO 2 (碱性介质) (2)CrO 42- →Cr(OH)3 (碱性介质) (3)H 2O 2 → H 2O (碱性介质) (4)H 3AsO 4 → H 3AsO 3 (酸性介质) (5)O 2 → H 2O 2(aq) (酸性介质) 答:配平过程略。

第十一章_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一章_氧化还原反应

⑵确定有关元素氧化态升高及降低的数值 ;
⑶确定氧化数升高及降低的数值的最小公倍 数,从而找出氧化剂、还原剂的系数; ⑷产物中多氧或少氧可用H+, 平,并核对其它物质并配平。
2015/9/19 7
OH–,
H2 O配
例:11-1
HClO3
+
P4

HCl
+
H3PO4
(1)写出未配平的反应方程式并初调系数
2015/9/19 5.掌握电解中电极上的反应及电解定律的运用。 1
§ 11-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1—1 原子价和氧化数 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1-1
原子价和氧化数
(1)化合价 化合价:是指某元素一个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一价原子或 一价基团化合或置换的数目。也可以说是某一个原子能结 合几个其它元素的原子的能力。因此,化合价是用整数来 表示的元素原子的性质,而这个整数就是化合物中该原子 的成键数。 (2)氧化数 1970年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对氧化数定义:
(4)产物中多氧或少氧可用H+, OH–, H2O配平,并用观察法 配平氧化数未改变的其它元素原子的数目
左边28个H, 84个O ;右边36个H,88个 O
左边比右边少8个H,少4个O,加4个H2O 3As2S3 + 28HNO3 + 4 H2O = 6H3AsO4 + 9 H2SO4 + 28NO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 Zn + Cu2+ = Cu + Zn2+ 原电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负极:
Zn - 2e = Zn2+ (氧化态升高-氧化反应)
正极: Cu2+ + 2e = Cu (氧化态降低-还原反应)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4. 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 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的转移电荷守恒3. 判断方法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方向4. 配平方法升降价法电子守恒法强制法5. 应用实例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习题,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的掌握。

3. 配平练习:让学生尝试配平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检查其配平能力。

4. 应用问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检查其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ppt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ppt
④确定两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 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中各项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使得、 失电子数目相同。然后,将两者合并,就得到了配平的氧 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将其改为分e2(SO4)3 + K2SO4+ H2O
(3)若出现分数,可调整为最小正整数:
2 KMnO4 +10 FeSO4 + H2SO4 = 2 MnSO4 + 5 Fe2(SO4)3 + K2SO4 + H2O
(4) 配平各元素原子数(观察法)
先配平非H、O原子,后配平H、O原子。 1)配平K+、SO42-数目 SO42-:左11,应+7;右18
配平原则: ① 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①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体、纯液体、固 体和弱电解质则写分子式)。
②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化的半反应。
③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各种元素 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相等。
3)配平(或核对)O的原子数目:已平衡。
对于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也可通过“离子方程 式”表示(更简洁),配平步骤类似: MnO4- + Fe2+ + H+ Mn2+ + Fe3+ + H2O
MnO4- + 5 Fe2+ + H+ Mn2+ + 5 Fe3+ + H2O
MnO4- + 5 Fe2+ + 8 H+ Mn2+ + 5 Fe3+ + H2O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①×2+②×5得
4
+ 16H + + 10e = 2Mn 2 + + 8H 2 O 2MnO
+ ) 5SO 2 + 5H O = 5SO 2 + 10H + + 10e 3 2 4
2MnO + 5SO + 6H = 2Mn + 5SO + 3H2O 2KMnO + 5K 2SO3 + 3H2SO4 4 = 2MnSO4 + 6K2SO4 + 3H2O
负极,氧化反应
Zn(s) Zn2+(aq)+2e-
正极,还原反应 2H+(aq)+2e氧化还原反应 H2(g)
Zn(s)+2H+(aq)
Zn2+(aq)+H2(g)
11.2.3 原电池的电动势
( ) Zn Zn 2+ (1.0mol L1 ) ‖ 2+ (1.0mol L1 ) Cu ( + ) Cu
4
2 3
+
2+
2 4
例2:配平
Cl2 (g) + NaOH(aq) NaCl(aq) + NaClO3 (aq)

解:Cl 2 + 2e = 2Cl




3
Cl 2 + 12OH = 2ClO + 6H2 O + 10e
①×5+②得:
3

6Cl2 + 12OH = 10Cl + 2ClO + 6H2 O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W=电量×电动势=Q·E=nFE
所以 又因为 △G=-nFE 在标态下 △G0=-RTlnK=-2.303RTlgK
所以得: nFE0=2.303RTlgK
nFE0=2.303RTlgK
T=298K时: 例8 lgK = ———— = —————
2.303RT 0.0592 nFE0 n(+0 - - 0)
即电极电势大的氧化型和电极电 势小的还原型可以发生反应。
[强氧化型]+[强还原型]=[弱还原型]+[弱氧化型]
判断方法
(1) 根据反应式查表求出氧化剂电 对和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
(2) 把氧化还原反应当作原电池,求出电池电动势: E0=0 (氧化剂电对)-0 (还原剂电对) 如果E0>0,则反应自发进行, 如果E0<0,则反应非自发。 例6 试解释在标准状态下,三氯化铁溶液为什么可以溶解 铜板? 查表 : 0 (Fe3+/Fe2+)=0.770V 解: 2Fe3+ + Cu=2Fe2+ + Cu2+ 0 (Cu2+/Cu)=0.337V E0=0+-0-=0.770-0.337=0.433V 所以在标态下溶解反应自发进行。
溶液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极电势。
二、电极电势差
在原电池中,由于不同电极电势高低不同,因此,电子将从 电势低的电极(负极)流向电势高的电极(正极)而形成电 流。原电池的电极电势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表示电极电势相对高低的单位是伏特(V),因此电极电 势差的单位也是伏特(V)。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电极的本性、温度、介质、离
先配平阳离子和阴离子,后配平氧和氢。
2KMnO4+16HCl=2MnCl2+5Cl2+2KCl+8H2O

福州大学无机化学(上11)

福州大学无机化学(上11)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 定性地讨论 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是电极反应: 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是电极反应: 氧化型+ 氧化型+ne还原型 氧化型]↑,平衡右移,电极上负电荷↓, 若[氧化型 ,平衡右移,电极上负电荷 ,ϕ↑ 氧化型 还原型]↑,平衡左移,电极上负电荷↑, 若[还原型 ,平衡左移,电极上负电荷 ,ϕ↓ 还原型 即
§11-3 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 原电池
(-): Zn Zn2++2e- Cu (+): Cu2++2e- 电池反应: + Cu+Zn2+ 电池反应:Zn+Cu2+ +
2. 电极电势
金属放入它的盐溶液中时, 金属放入它的盐溶液中时,在某种 条件下达到暂时平衡: 条件下达到暂时平衡: M Mn+(aq)+ne- 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 电势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 电势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金属的电极电势与金属本身的活 泼性和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 及温度有关。 及温度有关。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5 +7 -1 4KClO3 ∆ 3KClO4+KCl
四、氧化还原电对
例:Cu2+ + Zn Zn2+ + Cu Zn2+/ Zn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电对: Cu2+/Cu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11-1 基本概念 一、原子价与氧化数
原子价是表示原子能够化合或置换一价原子( ) 原子价是表示原子能够化合或置换一价原子(H)或一价基团 是表示原子能够化合或置换一价原子 -)的数目 (OH-)的数目。同时它也表示化合物中原子成键的数目,在 -)的数目。同时它也表示化合物中原子成键的数目, 离子型化合物中原子价即为离子的电荷数; 离子型化合物中原子价即为离子的电荷数;在共价型化合物中某 原子的价数即为该原子形成的共价单键数目。 原子的价数即为该原子形成的共价单键数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电势为零。当用标准氢电极和欲测电极组成
电池后,测量该原电池的电动势,就得出了各
种电极电势的相对数值。
(1)、标准氢电极 将铂片表面镀上一层多孔的铂黑(细粉状的铂),放人氢 离子浓度为1mol· -1的酸溶液中(如HCl)。不断地通人压力 L
为101.3kPa的氢气流,使铂黑电极上吸附的氢气达到饱和。
四、氧化数和化合价的区别:二者的意义不同
对离子化合物的离子:氧化数=化合价 对共价化合物:氧化数不一定等于化合价。 如:K2SiF6的氧化数为+4,化合价为6。
共价数 氧化数
4 -4
4 -2
4 -1
5.1.2 氧化还原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氧化数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氧化过程:氧化数升高的过程, 还原剂,被氧化。
3、原电池的表达式
氧化半反应:Zn - 2e = Zn2+ 还原半反应: Cu2+ + 2e = Cu (-)ZnZn2+(c1/ mol· -3) Cu2+(c2/mol· -3)Cu(+) dm dm
氧化半反应: H2 - 2e = 2H+ 还原半反应: Fe3+ + e = Fe2+ (-) Pt , H2(p)H+(1mol· -3) Fe3+(1mol· -3) ,Fe2+ (1 mol· -3) Pt(+) dm dm dm 1、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例:P108 5
Nernst方程的应用--求非标准状况下的电极电位
(4)关于标准电极电势表定义和注意事项
附录7)
注意1:关于电极反应和电对的写法,目前尚未统一。本书为了统 一比较和掌握,采用还原电势的系统,附录中的电极反应都是还原 反应,电对写为氧化型/还原型。 氧化型+n e-还原型
注意2:关于电极电势的符号,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 氢以上为负,氢以下为正。标准电极电势的符号是正或负, 不因电极反应的写法而改变。
( 1 )半电池和电
(2). 外电路:用金属导 线把一个灵敏电流计与两个 电极串联起来。
极:锌片和锌盐溶
液构成锌半电池。 组成电池的导体叫 做电极。给出电子 的极,叫做负极。 铜片和铜盐溶液构
(3).盐桥:两个半电
池的溶液用盐桥沟通。U 形管中装满饱和KCl琼脂 的混合液,既起到固定 溶液的作用,又起到沟 通电路、使溶液保持电 中性的作用。
2+ 2+
+ne -
还原型 Zn Fe Ni H2 Cu 2I 2Fe2 + 2 Br 2 Cl
-
+ 2e2e+ + 2e+ 2e + 2e+ 2e+ 2e-
/V -0.7628 -0.4402 -0.23 0.0000 0.337 0.535 0.770 1.085 1.3583


+ 2eBr2(l) + 2eCl2
中,氧化数代数和 = 离子电荷数.
3. 正常氧化物中,O的氧化数为-2, 过氧化物 (H2O2 、Na2O2)中O的氧化数为-1, KO2中O的氧化数为-0.5,OF2中O的氧化数为+2, O2F2中O的氧化数为+1. 4. H在一般化合物中氧化数为+1,但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中为-1 .
三、化合价:表示化合物中某原子成键的数目 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的化合价即是离子的电荷数,共价化合物中某 原子的化合价为该原子形成共价单键的数目。
标准电极电势ø ;在温度为 298.15K时,金属和该金属离子的 浓度(严格地讲应为活度)为1M的 溶液相接触的电势。
3.电池电动势的形成及符号
E ø = + ø –ø Eø :标准电池电动势 E :非标准电池电动势 ø 、 Eø、 E 单位:V
E.g:
Cu-Zn原电池

E E

负极:氧化半反应: H2 - 2e = 2H+ 正极:还原半反应: Cl2 + 2 e = 2Cl– 总反应: H2 + Cl2 = 2H+ + 2Cl–
5.3.2 电对的电极电势
1.电极电势的产生
M (s) ↔ M
n+
(aq)+
n e
趋势1:金属进入水溶液中变成水合离子,电子留在金属片上,使金属带多余的负电荷,溶 液带正电。平衡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受金属表面负电荷的吸引,是聚集在金 属表面附近,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它与金属表面的负电荷构成“双电层”。 趋势2: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受金属片上负电荷的吸引,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沉积
氧化数
为了表示各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处的化合状态, 无机化学中引进了氧化数的概念。
5.1.1 氧化数和化合价
一、氧化数定义: 假设把化合物中成键的电子都归电负性更大的原子, 从而求得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即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所带的形式电 荷数. 二、 确定元素氧化数的规则: 1.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H2 Cl2 Fe. 2. 在多原子分子中,所有元素的原子,其氧化数的代数和为0,离子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放出,表现在随着置换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
渐升高。即化学能 热能
5.3.1
1.概念
原电池
设计一种装置,把Zn片和CuSO4溶液分开,让电子通过溶液外的金属导线
从Zn转移给Cu2+。电子沿导线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这种装置就是原电池。
2、原电池的组成
Cu 2 / Cu Zn 2 / Zn
0.34V 0.76V
Cu-Zn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机理: 电流方向从Cu极到Zn极 电子从Zn极向Cu极流动
4.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
a、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确定。
b、 通常所说的某电极的“电极电势” 是指相对电

电势。
c、把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作为标准,规定其标准电
成铜半电池。得到
电子的极,叫做正 极。
从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可确定,电流方向是由铜极到锌极, (物理 学上规定,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则电子由锌极流向铜极 并传递给Cu2+。
负极: Zn-2e = Zn2+ 氧化数升高, 氧化反应
正极:
Cu2+ + 2e=Cu 氧化数降低, 还原反应
Zn + Cu2+ = Cu + Zn2+ 原电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到金属表面,金属片上由于电子减少而带正电荷,溶液带负电。也形成“双电层”,
(
不论是哪种性质的双电层,它们都 在金属电极和其盐溶液之间产生电 位差,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其数 值等于金属表面与盐溶液的电势差。
E n
MM n/M M /
) V金 属 V溶 液
2.电极电势的符号和影响因素
E

Cu 2 /Cu
0.34 V
易失电子 注意:
易得电子
是强度物理量,无加和性质
例:
Fe3++ e = Fe2+ = 0.77V Cu2++ 2e = Cu =0.34V Fe2++ e = Fe = 0.44V Al3++ 3e = Al =1.66V 则最强的还原剂是:A. Al3+; B. Fe; C. Cu; D. Al.
§5.3
电极电势
问题:怎样证明金属锌Zn置换Cu2+ 的反应有电子转移,而且电子转 移的方向是从Zn(还原剂)到 Cu2+(氧化剂)?
在通常情况下,Zn片和CuSO4溶液直接接触,电子从Zn直接转移给Cu2+。由于在溶液 中Cu2+的运动是无序的,电子的转移也是无序的。离子和电子无秩序的乱运动就是热,
(

M n /M
) ( M n /M )
金属的活泼性
影响电极电 势大小的因素
溶液的浓度
体系的温度
金属的电极电势是衡量金属失去电 子能力大小的尺度,是比较金属活泼 性强弱的标准。必须在统一的外界条 件下比较。
金属越活泼,溶解成离子的倾向 越大于沉积的倾向,平衡时,单位 面积极板上积累的负电荷越多,电 极电势越低。 金属越不活泼,沉积的倾向越大, 平衡时,极板上积累的正电荷越多, 电极电势越高。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无机化学反应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盐类水解和 某些配合反应等,这些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中原子或离子没有氧 化数的变化;(没有电子转移) 另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 物中某些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有电子转移)
还原过程:氧化数降低的过程, 氧化剂,被还原。
5.1.3 氧化还原电对
还原
Cu2+ + Zn ==== Cu + Zn2+
氧化型1 还原型2 氧化 还原型1 氧化型2
半反应式: Cu2+ +e === Cu Zn === Zn2+ + e Cu2+/ Cu和 Zn2+ / Zn,氧化还原电对,其中氧化型的氧化 性越强,其共轭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弱。
求非标准状况的电极电势
关于Nernst方程的几点说明:
(1) E的大小决定于[氧化型]/[还原型]的相对浓度之比
(2) 电对中的固体、纯液体浓度为1,溶液浓度为相对活度,
气体用相对分压 p / p 。 (3) 氧化型、还原型的物质系数,做为方次写在Nernst方程的 指数项中。
(4)有H+, OH– 参与时,当H+, OH– 出现在氧化型时,H+, OH– 写 在方程分子项中, H+, OH–出现在还原型时,H+, OH –写在方程 中分母项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