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无机化学~第十章氧化还原

eg:Ag+ + e- = Ag ; 2Ag+ + 2e- = 2Ag; Ag = Ag+ + e-
θ ϕ Ag
+
/ Ag
= 0 .7 7 9 V
[说明]标准电动势的大小只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与趋势,不涉及反 应速度。
三、能斯特方程(公式) 反映的是电极电位与反应温度、各组分的浓度或分压 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来计算电对在非标态下的电极电位。 电极反应: 能斯特方程:
2.电极电位的产生 以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M—Mn+ )为例:金属晶体内 有金属原子,金属离子和电子。 将金属M插入含该金属离子Mn+的溶液中: 一方面,金属失去电子成为金属离子进入溶液,称 之为金属的溶解:
M Mn (aq) + ne→
+
金属越活泼,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越小, 金属越活泼,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越小,溶解倾向就 越大。 越大。
如甘汞电极: Hg(L),Hg2Cl2(S)|Cl-(饱和) 电极反应:
Hg 2 Cl 2 +2e 2Hg ( l ) + 2Cl →
_
ϕ Hg
2 Cl 2
/ Hg
= 0.2412V
[说明] 甘汞电极是在电极的底部放入少量的汞和少量由 说明] 甘汞(Hg2Cl2)、Hg、KCl溶液组成的糊状物,上面充入饱 的糊状物,上面充入饱 和的KCl溶液,再用导线引出。
如Cu—Zn原电池:Zn片插入ZnSO4溶液中;Cu片插入 CuSO4溶液中;用盐桥将两烧杯溶液沟通,同时将Cu片、 Zn片用导线与检流计相连形成外电路,会发现有电流通 过。(装置如下)
图10-1 铜-锌原电池
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盐桥的 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盐桥的 作用:使Cl 向锌盐方向移动,K 向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 作用:使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 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使反应继续进行。
氧化还原滴定法(共52张PPT)

lgK(1 2)n1n2n
0.059
差值越大, 反应越完全
一般认为: º或 f 应有0.4V以上
影响 K 值的因素:
① n1 n2
② 1º~ 2º
注意:
① n1 n2 最小公倍数
② K ~ º K ~ f
五、滴定反应对平衡常数的要求
①当n1=n2=1时,两电对条件电势差大于
②当n1=n2=2时,两电对条件电势差大于 ③当n1≠n2时,
1
n [R]ed n [R] ed 酸度: H2SO4介质,控制~1mol/L
1
1
0 .0592
2
2
2
这些关于 Ep的讨论都是指对称电对
低—反应慢, 高—H2C2O4分解
邻二氮菲 - 亚铁
[O]x n [O]x n 0 .059 10 Cl- + 2 MnO4- + 16 H+ == 5 Cl2 + 2 Mn2+ + 8 H2O
O/R xe d O/R xe+d0n .0l5 ga a9 R Oexd
O/xRedO/xRed+0n .05lg9[[R Oexd]]
gg aa Ox/Red
Ox/Red
+ 0.059 lg( n
Ox Red
c Red Ox ) c Ox Red
三、条件电极电势
gg a a O /R xe d O /R xe + 0 dn .l0g5 R O (e 9 x R O d c c e R O xd e )xd
二苯胺磺酸钠
0.84V 如何选择?
另:
指示剂校正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目的:将被测物预先处理成便于滴定的形式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n11O
n22O
0.059
lg (
n2 n1
n1 n2
)
n11O
n2
O 2
化学计量点电 位的计算公式
sp
n11O
n1
n22O
n2
注意:不适用于有 不对称电对参与的反应
∴ Ce4+标准滴定溶液滴定Fe2+时:
sp
n11O n22O
n1 n2
11.44 1 0.68 11
②、 Na2C2O4标定KMnO4溶液的条件: 反应:2MnO4- + 5C2O42- +16H+ = 2Mn2+ + 10CO2 + 8H2O
温度:75℃~85℃ 酸度:0.5 ~ 1mol/L 滴定速度:开始慢→适当快
0.059 n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
θ In
0.059 n
§7 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地落在滴定突
跃范围之内。一般选择变色点的电位 In尽量与 计量点的电位 sp一致,以减小误差。
2.自身指示剂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利用标准溶液本身的颜色变化指示终 点的,叫做自身氧化还原指示剂。例如KMnO4作滴定剂滴 定无色或浅色的还原物质溶液时。
§7 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KMnO4法的优点是: (1)氧化能力强,可直接或间接测定许多物质。如
利用KMnO4可以直接测定许多还原性物质。如Fe2+ 、As3+、Sb3+、H2O2、C2O42-、TiO2+;也可以用返 滴定法测定某些氧化性物质,如MnO2、PbO2或 Pb3O4等。
基础化学:氧化还原平衡总结

/
MnO42−、ClO3-/Cl-、
O2/OH−、O2/H2O、AgCl/Ag、Ag2O/Ag、[Cu(NH3)4 ]2+ / Cu、Fe(OH)3 / Fe、
Cu2+/CuI、Fe(OH)3 / Fe(OH)2
I2 +2e 2I−
Cu2+ +2e Cu MnO−4 + 8H+ + 5e Mn2+ + 4H2O
‡ 10.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数(氧化值) oxidation state
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表观荷电数。 该荷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 子而求得的。
例如: NaCl 钠离子氧化数为+1,氯离子氧化数为-1; HCl 氢原子氧化数为+1,氯原子氧化数为-1。
[Cu(NH3)2]+ + 2e Cu + 2NH3 Fe(OH)3 + 3e Fe + 3OH−
Cu2+ + I− + e CuI
Fe(OH)3 + e Fe(OH)2 + OH−
‡ 10.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方法: ① 氧化数法: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总数等于 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总数。 ② 离子电子法: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 化剂得到电子总数。
H5I O6 I的氧化数为 + 7
S2
O
2− 3
S的氧化数为 + 2
S4
O
2− 6
S的氧化数为 + 2.5
Fe 3 O 4
Fe的氧化数为 + 8 3
O
O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反应物之间有电子交换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物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也叫电极反应)组成,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法一、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个重要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反应物之间有电子交换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物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也叫电极反应)组成,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氧化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在组成分子时,由于元素的电负性不同,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则会不均匀。
氧化数为某元素的原子所具有的形式电荷数。
形式电荷数是通过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规定单质中的元素的氧化数为零,氢元素和氧元素一般情况下为+1和—2.电负性较大的元素的氧化数为负值,电负性较小的元素的氧化数为正值。
化合物分子中的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这些规则可以计算复杂化合物分子或离子中个元素的氧化数。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反应中,氧化剂中的元素的氧化数降低,还原剂中的元素的氧化数升高,并且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的总数。
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需要满足两个原则:一是反应前后物质是守恒的;二是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数的变化的代数和为零。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1)氧化数法。
配平的原则是反应中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总数;(2)离子电子法。
配平的原则是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此法用于配平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5.氧化还原点对氧化剂或还原剂各自在反应中与其相应的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所构成的物质对称为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电对中元素氧化数高的物质称为氧化态,氧化数低的物质称为还原态。
氧化还原滴定ppt课件

如测定Ca2+,能与C2O42-生成CaC2O4白色沉淀, 过滤后溶于H2SO4中,再用KMnO4滴定,可间 接求得Ca2+含量。
C 2 /u C u 0 .3V ,4 F 3 /e F 2 e 0 .7V 7
解: C 2 / C u u C 2 / C u 0 u . 0 2 l5 C g 2 ] 9 [ ( u 0 . 3 0 . 4 0 2 l5 0 g . 0 ) V 9 1 0 . 2 V 8
它本身不具备氧化性或还原性。 碘量法中,使用可溶性淀粉作指示剂, 它能与I2生成 深蓝色 的吸附化合物。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 mol •L-1 H2SO4溶液中,用0.1000mol •L-1 Ce(SO4)2标准溶液滴定0.1000 mol •L-1 Fe2+
Ce4++ Fe2+ ⇌ Ce3++Fe3+
氧化反应的程度
计算在1mol •L-1 HCl溶液中, 2Fe3++Sn2+ ⇌ 2Fe2++Sn4+反应的平衡常数。
Fe3++e ⇌ Fe2+
Sn4++2e ⇌ Sn2+
0F3e/F2e 0.7V 0 0S4n/S2n 0.1V 4
F3e /F2e F 03 e/F2e 0.05lg9 C CF F2 3e e
S4 n /S2 n S 04 n /S2 n 0.0 25lg9 C CS S2 4 n n
反应达平衡时, φ °Fe3+/Fe2+= φ °Sn4+/Sn2+
无机及分析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1)高锰酸钾法 酸性介质: MnO4- + 5e- +8H+ = Mn2+ + 4H2O
ө MnO4
Mn2
1.51V
10
中性、弱酸性、弱碱性介质: MnO4- + 3e- +2H2O = MnO2↓+ 4OH-
ө MnO4
MnO2
0.595V
强碱性介质: MnO4- + e- = MnO42-
0.0592 n
lg COx CRe d
5
使用能斯特方 程注意事项
⑴ 公式里溶液的离子浓度为相对浓度(即COx / C ө或 CRed / C ө) 气体则为相对分压(即 pOx / p ө或 pRed / p ө );
例如: 2H+ + 2e- = H2
2H
H2
ө
2H
H2
0.0592 lg 2
电极电势是电极与溶液界面形成扩散双电层而测得的一个相对值。
在250C时,若电极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为1mol·L-1,参加反应的气体压力为 100KPa,则此条件下测得的电极电势称为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使用标准电极 电势注意事项
(1)电极反应常表示为:氧化态 + ne- = 还原态,电极电势
书写为
MnO4 Mn2
ө
MnO4
Mn2
0.0592 5
lg
C C8
MnO4
H
CMn2
6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
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电池的电动势 E
(1)当 E 0 时,即 ,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2)当 E 0 时,即 ,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3)当 E 0 时,即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滴定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滴定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滴定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滴定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知识。
一、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数目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指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还原则是指原子或离子获得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以下特征:-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指接受电子并被还原的物质,而还原剂则是指失去电子并被氧化的物质。
- 氧化数:氧化物中的每个原子与氧化物中心原子的结合价相比,电子的增减情况称为氧化数的增减。
- 氧化数的改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发生氧化数的增加与减少。
3. 在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酸碱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若溶液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可用以下示例反应进行说明:-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 亚硝基氢盐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KNO2 + KI + 2HCl → KCl + I2↓ + H2O + NO↑4. 滴定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是一种通过定量反应测定溶液中物质浓度的方法。
在滴定中,经常使用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滴定溶液:根据滴定需求,准备好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溶液。
- 滴定反应:将氧化剂滴加到含有还原剂的溶液中,直到颜色变化或指示剂指示溶液达到终点。
- 计算浓度:通过滴定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溶液中还原剂的浓度。
二、滴定的应用与注意事项1. 滴定的应用滴定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酸碱滴定: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 氧化还原滴定:用于测定溶液中氧化物和还原物的浓度。
- 沉淀滴定:用于测定溶液中可沉淀物质的浓度。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十章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一、内容提要(一)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极电位概念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
1.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反应物之间有电子交换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物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也叫电极反应)组成,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氧化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在组成分子时,由于元素的电负性不同,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则会不均匀。
氧化数为某元素的原子所具有的形式电荷数。
形式电荷数是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大的原子而求得。
规定单质中的元素的氧化数为零,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氧化数一般情况下分别为+1和-2。
电负性较大的元素的氧化数为负值,电负性较小的元素的氧化数为正值。
在化合物的分子中的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这些规则可以计算复杂化合物分子或离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反应中氧化剂中的元素的氧化数降低,还原剂中的元素的氧化数升高,并且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的总数。
(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必须满足两个原则:一是反应前后物质是守恒的;二是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数的变化的代数和为零。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a. 氧化数法:配平的原则是反应中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总数。
b. 离子电子法:配平的原则是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此法用于配平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5)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剂或还原剂各自在反应中与其相应的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所构成的物质对应关系称为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电对中元素氧化数高的物质称为氧化态,氧化数低的物质形态称为还原态。
电对表示为:氧化态/还原态。
2.原电池和电极电位(1)原电池在一定的装置中可以使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反应,从而使电子的交换通过外电路完成,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氧化还原平衡及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电对:由同一种元素的氧化态物质和其对应 的还原态物质所构成的整体. 常用符号氧化态/还原态来表示,如氧化还原电对可写 成 Cu2+/Cu、Zn2+/Zn、 Cl2/Cl-、Cr2O72-/Cr3+、 H+/H2.
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 转化;
解: 正 极 Cl2 2e == 2Cl 负 极 Fe2 e == Fe3
( )P t F e21.0m olL 1 ,F e30.1m olL 1 ‖ C l2.0m olL 1 C l2100K P a,P t( )
10.2.2 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
在用 Fe3+/Fe2+、Cl2/Cl-、O2/OH-等电对作为 半电池时,可用金属铂或其他惰性导体作电极.
例: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原电池符号表示.
2 F e2 (1 .0 m o lL 1) C l2(1 0 0 K P a) 2 F e3 (0 .1 m o lL 1 ) 2 C l (2 .0 m o lL 1 )
电极电势 /V +0.2415 +0.2830 +0.3356
3. 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
• 实验测定: • 1. 将待测电极与已知电极电势的电极组成原电池. • 2. 测定原电池电动势E. • 3. 计算待测电极电势: E = 待测 – 已知 • 4. 若已知电极为标准氢电极,则测定的电动势为待测电
2.离子-电子法
• 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则是反应中 氧化剂夺得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 等. • 由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可看作由两个半反应组成, 所以配平时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配平 半反应,最后将两个半反应加合起来,消除其中的电子.
无机与分析化学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数: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荷,这种荷电荷 是把成键电子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 规则:(1)单质中为0; (2)氢一般为+1,但在NaH、KH为-1; (3)氧一般为-2,但H2O2为-1,KO2为,OF2为+2; (4)简单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的电荷;共价化合 物中“形式电荷”;
8 (5)混合物中为平均氧化数Fe3O4,Fe为为 3
存在Fe3+/Fe2+ I2/I-两个电对
书写时:氧化型物质(即氧化数较高)在左,还原 型物质在右,中间用“/”隔开
半反应:每个电对中,氧化型物质与还原型物质之 间的共轭关系:
氧化型+ne-= 还原型,每个半反应对应一个电对。 例如:Fe3+/Fe2+ MnO4-/Mn2+ Fe3+ + e- → Fe2+
|| ||
有些元素的氧化数要了解物质结构,如H2S2O8中O O O
HO S O S OH 有过氧键 故S为+6非+7。 || ||
O O
氧化数与化合价有区别:氧化数可以不是整数而化 合价必须是整数。 2、氧化与还原 19世纪:由化合价变化确定 20世纪:由氧化数变化确定(本质是电子发生 转移或偏移)
2、书写规定: (1)负极左,正极右; (2)“│”表物质之间相界面; (3)“‖”表盐桥,左右为负、正极; (4)溶液注明浓度,气体注明分压; (5)有些有惰性电极,亦要注明。 eg:Fe3+/Fe2+,O2/H2O 等。 例如: Cr2O72- + 13H2 + 8H+ = 2Cr3+ +7H2O + 解: 负极: H2 2H + 2e-
第10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及电极反应的物质有 的自身虽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符 号中仍需表示出来 .
例题2
(-)Pt|HNO2(c1),NO3-(c2),H+(c3) ||Fe3+(c4),Fe 2+(c5)|Pt(+)
电极反应: 负极:HNO2+H2O-2e=NO3-+3H+ 正极:Fe3++e=Fe2+ 电极反应:2Fe3++HNO2+H2O=2Fe2++NO3-
的关系,掌握标准电动势与氧化还原反应标 准平衡常数Kθ 的关系
5. 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①表示水溶液中物 质氧化、还原有力的强弱;②判断氧化还原 反应的方向;③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 度;④测定水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活度)
6. 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7.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特点,了解条 件电极电势的概念,了解条件平衡常数的概 念,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对条件电极电势差值 的要求
0 .771
v
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MnO4- > Cl2 > Fe3+
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 Fe2+ > Cl- > Mn2+
例:在Cl-,Br-,I-的混合溶液中,欲使I-氧化成 I2,而不使Cl-,Br-氧化,应选择Fe 2(SO4)3和 KMnO4哪一种氧化剂? 解:
电对 Cl2/Cl- Br2/Br- I2/I- Fe3+/Fe2+ MnO4-/Mn2+
例: As2S3 + HNO3 H3AsO4 + H2SO4 + NO
氧化数升高的元素:
第10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章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s第一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Oxidation and reduction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根据氧原子或氢原子的转移,阐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的转移,阐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什么是半反应方程式?大纲参考:3.2.4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s“Redox”这个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写。
从传统角度讲,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
例如,在下述反应中:铜被氧化为氧化铜。
反应中的氧气称为氧化剂。
氧化反应的逆反应-还原反应指的是移除氧的反应。
例如,在下述反应中:氧化铜被还原,氢气是还原剂。
通常采用氢气移除氧元素,因此有氢气参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例如,在下述反应中:氯气被还原,原因在于加入了氢气。
还原反应的逆反应,即移除氢元素的反应也称为氧化反应。
科学探索 How Science Works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s将许多明显无关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这些例子很好地证明了大量的观察现象可利用科学理论进行解释。
学习建议 Study tip记住采用加电子的方式而非减电子的方式书写半反应方程式。
电子的得失:氧化还原反应 Gaining and losing electrons: redox reactions如果我们描述上述反应中电子的得失,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整体概念。
当某物质被氧化,这种物质失去电子;而当某物质被还原,这种物质得到电子。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因此氧化还原反应也称为电子转移的反应。
通过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割成两个半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电子的得失。
半反应方程式 Half equations例1 Example 1让我们再看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的方程式:氧化铜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因此我们可以采用(Cu2+ + O2-)(代替CuO)的配平符号方程式显示氧化铜中的离子:接下来,我们看看铜。
第10章 氧化还原及滴定习题解答

第10章氧化还原滴定习题一、判断题1、用碘量法测定二氧化锰时应选用直接碘量法。
2、对氧化还原反应来说,只要满足电势差大于等于0.35V的条件,该反应就能用于滴定分析。
3、因为氧化还原反应速度较慢,所以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都需要加热和加催化剂。
4、标定碘液可用Na2S2O3作基准物质。
5、配制好的Na2S2O3溶液不能马上标定,是因为Na2S2O3还原性太强。
6、Fe2+样品液只能用KMnO4法测定。
7、间接碘量法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滴定的原因之一是Na2S2O3易分解。
8、碘量法所用的指示剂是KI的淀粉液。
9、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所用的指示剂相同,终点颜色也相同。
10、KMnO4法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测定样品,是为了增强KMnO4的氧化性。
11、用碘量法测定铜盐样品时,采用的是剩余滴定法。
12、氧化还原滴定的突跃中点与化学计量点是一致的。
13、亚硝酸钠法可用于测定具有氧化性物质的含量。
14、Na2S2O3滴定液应需要前临时配制及时滴定。
15、亚硫酸钠法中,采用快速滴定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小NaNO2的逸失和分解。
16、氧化还原滴定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依据是电势差在突跃范围内。
17、已知 MX 是难溶盐,可推知 E( M2+ / MX ) < E( M2+ / M+ ) 。
18、在实验室中MnO2 (s) 仅与浓HCl 加热才能反应制取氯气,这是因为浓HCl仅使E ( MnO2 / Mn2+ ) 增大。
()19、E( Cl2 / Cl- ) < E( Cl2 / AgCl ) 。
..............................()20、以原电池的E来计算相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由此可以推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K是各物种浓度为1.0 mol·L-1 或p = p时的反应商。
()21、理论上所有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借助一定装置组成原电池;相应的电池反应也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2、已知K( AgCl ) =1.8 ⨯10-10,当c (Ag+ ) = 1.8 ⨯10-1 0 mol·L-1 时,E (Ag+ /Ag ) = E(AgCl / Ag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氧化数的计算规定:
•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 氢在一般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为+1,在二元金属氢 化物中氢的氧化数为-1; • 除了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和含氟氧键的化合物外, 在化合物中,氧的氧化数为-2; • 简单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的电荷; • 在共价化合物中,将共用电子对指定给电负性较 大的元素后,在两原子上形成的形式电荷数就是 它们的氧化数; • 分子或离子的总电荷数等于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 和。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 还原滴定法
§10-1 氧化还原反应
§10-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0-3 氧化还原滴定法
2
一、基本概念
1.氧化数 1970年IUPAC对氧化数做了如下的定义: • 氧化数(又称氧化值)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 电数,这种荷电数是把成键电子指定给电 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
14
常见电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电极反应:Cu2++2e- = Cu,符号:Cu(s) | Cu2+(c) • 气体—离子电极 电极反应:2H++2e- = H2;符号: Pt,H2(p) | H+( c)
• 均相氧化还原电极
Cr2O72-+14H++6e- = 2Cr3++7H2O
8
3.氧化还原电对 CuO/Cu, 电对表示法: 高氧化态物质在上,低氧化态在下面; 高氧化态对应物质称氧化型,作氧化剂, 低氧化态对应物质称还原型,作还原剂; 电对物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反应物 和产物。
9
Cu2+/Cu,
Zn2+/Zn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离子电子法配平的步骤: 用离子形式写出主要的反应物和产物;
19
2.标准电极电势
(1)标准氢电极{(H+/H2)}
条 件
c(H+)=1.0mol∙L-1
H2(100kPa)
电极反应
2H+ +2e- = H2
电极电位
c(H+)=1.0mol∙L-1
(H+/H2)= 0.0000V
20
(2) 标准电极电位的测定
• 测定某电极的标准电位电位,由标准氢电极(作 负极)与标准状态下的某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定 此原电池的电池电动势,根据 • E =
(Ag+/ Ag)= θ (Ag+/ Ag)+0.0591Vlg{c(Ag+)}
(Ag / Ag) 0.0591 V lg
θ K sp
c(Cl ) / c θ
1.7710-10 0.799V 0.0591Vlg 0.22V 1.0
31
结论:
当氧化型被沉淀时,电极电势降低,
7
(2)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物质之间 Zn+Cu2+=Cu+Zn2+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发生在同一物质内的两种元素 之间。 2KClO3 → 2KCl+3O2↑ KClO3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歧化反应电子得失发生在同一物质内同一元素的不同的原子 之间 2H2O2 → H2O+O2 2Cu+(aq) →Cu2+(aq)+Cu (处于中间价态) 能发生歧化的物质稳定性比较差
35
4.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例题: 设氧气处于标准状态,分析O2的氧化能力 随溶液酸度变化的情况
Ksp越小,电极电势降低得越多。 还原型被沉淀时,会有什么规律?
32
第四类电极 AgCl+e-=Ag++Clj (AgCl/Ag) = j (AgCl/Ag) + 0.0591V lg{ = j θ (Ag + /Ag) + 0.0591V lg
θ + θ K sp θ
1 c(Cl ) / c
θ
θ a
298K
0.0591V [c(Ox) / c ] j =j + lg θ b n [c(Red) / c ]
θ
a θ
26
书写能斯特公式注意事项:
• 写出以下电极的能斯特公式: • (H+/H2)=
• (Br2/Br-)=
• (Cr2O72-/Cr3+)=
• {Fe(OH)3/Fe(OH)2}=
[Cu(NH3)4]2+ + 2e- = Cu+4NH3
{[Cu(NH3)4]2+ / Cu}< (Cu2+ / Cu)
34
结论
[Fe(CN)6]3- + e- = [Fe(CN)6]4 {[ Fe(CN)63-]/ [Fe(CN)6]4-}与 {Fe3+/ Fe2+}及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有关。 当氧化型物质生成配合物时,配合物的稳定性 越大,对应电极的值越低; 当还原型物质生成配合物时,配合物的稳定性 越大,对应电极的值越高; 若两者都生成配合物,则要比较两种配合物的 稳定性。
27
四、电极物质浓度对电极电势浓度影响
0.0591 V 氧化型 lg 还原型 b n
a
结论:
(1)氧化型浓度增大,增大, 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升高, 还原型的还原能力降低。 ( 2)还原型浓度增大, 降低,还原型的还原能力升高,氧 化型的氧化降低。
28
1. 电对物质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3
Li+ Zn2+ Fe2+ Sn2+ Pb2+ 2H+ Sn4+ Cu2+ I2 Fe3+ Br2 Cr2O72-+14 H+ Cl2 MnO4-+8H+ F2
+ + + + + + + + + + + + + + +
e— 2e— 2e— 2e— 2e— 2e— 2e— 2e— 2e— e— 2e— 6e— 2e— 5e— 2e—
(2) Ag++e- = Ag
= (Ag+/Ag)+0.0591V lg[c(Ag+) / c ]
= 0.799V+0.0591V lg0.10 = 0.74V Fe2+ = Fe3+ + e-
c(Fe3 ) / c θ (Fe / Fe ) 0.0591 V lg c(Fe 2 ) / c θ 0.10 0.771V 0.0591Vlg 0.771V 0.10
正极
-
负极
• 求出待测标准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即为待测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21
(Fe3+/Fe2+)的测定
测得E = 0.771V
E =正极-负极
=(Fe3+/Fe2+)- (H+/H2)
(Fe3+/Fe2+ )=0.771V
标准电极电位表
22
3 2
- < + 反应正向进行
30
2. 沉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例题:在Ag++e- = Ag电极中加入NaCl溶液,则发生 Ag++Cl- =AgCl沉淀反应,计算298K反应达到平衡和 c(C1-)=1.0mol· L-1时,(Ag+/Ag)值。 解:电极反应:Ag++ e- =Ag Ag++ Cl- = AgCl
Pt | Cr2O72-(c 1),Cr3+(c 2),H+(c 3)
15
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 电极(固体电极) Hg2Cl2+2e- = 2Hg+2C1Hg(l),Hg2Cl2(s) | C1-(c)
16
16
二、电极电势 及电池电动势
1. 电极电势的产生
(-)Zn|Zn2+(c1) || Cu2+(c2) | Cu(+) E = (Cu2+ /Cu) - (Zn2+/Zn) = + - -
例题:判断反应 Ag+ + Fe2+ = Ag + Fe3+自发进行的方向。 (1)标准态下
(2)c(Fe 3+) = c(Fe2+)= c(Ag+)=0.10mol∙L-1
解:
(1)标准态下 (Ag+/Ag) = 0.799V (Fe3+/ Fe2+) = 0.771V 反应正向自发。
29
将任意两个电极组成原电池,计算出电动势:
(Ag+/Ag)=+0.799V (Cu2+/Cu)=0.34V
E =正极-负极=
(Ag+/Ag)-(Cu2+/Cu)
=0.799V-0.34V =0.459V
24
(3) 使用标准电极电势表时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介质的酸碱性影响值,标准电极电 位表分为酸表(A)和碱表(B )。 大小反映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是一强 度性质的物理量,与电极反应的写法无关。
17
电极电势的产生
M
溶解沉淀 沉积Mn+ n+
n e + ne-
• 金属和溶液之间产生了电位差,即为金属 电极的电极电势。 • 金属的活泼性越大,电极电势越低。金属 的活泼性越小,电极电势越高。 • 电极电势的高低说明水溶液中电对物质的 氧化还原能力。
18
如果电池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
• • E = + - - = (Cu2+ /Cu) - (Zn2+/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