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有能源常村煤矿三年防冲规划(2019年12月20日)

合集下载

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目录第一章冲击地压预警综合管理制度 (3)第一节冲击地压监测实时预警制度 (3)第二节监测预警处置调度和处理结果反馈制度 (7)第三节监测预警平台管理制度 (9)第四节监测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制度 (15)第五节冲击地压监测资料收集、管理制度 (22)第六节冲击地压监测分析制度 (24)第七节防冲视频监钻系统管理制度 (30)第二章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32)第八节总则 (32)第九节治理理念 (33)第十节组织体系 (33)第十一节技术管理 (36)第十二节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躲炮制度 (39)第十三节防治冲击地压技术措施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40)第十四节防冲设施设计施工验收及归档制度 (42)第三章防冲异常信息报送制度 (44)第四章防冲例会制度 (47)第五章防冲隐患排查制度 (48)第六章防冲定期检查验收制度 (49)第七章冲击地压事故报告和分析制度 (50)第八章防冲工程验收制度 (54)第九章防冲培训制度 (57)第十章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人员准入和管控制度 (63)第十一章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65)第十二章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 (70)第十三章冲击地压工作流程(流程图) (89)第十四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96)第十五章冲击地压事故汇报和事故分析建档制度 (101)第十六章防冲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103)第十七章防治冲击地压分级追究追查处理制度 (106)第十八章防冲措施效果检验评价制度 (109)第十九章生产组织通知单制度 (110)第一章冲击地压预警综合管理制度第一节冲击地压监测实时预警制度为加强常村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管理,规范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程序,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进一步增强冲击地压发生后的应尽救援能力,根据2016版《煤矿安全规程》、《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管理规定》(河南能源〔2016〕469号)、《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义煤发(2017)537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预案

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预案

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编号:CCMK-YA-版次:A 第次修订共13页第1页编制刘晓鹏审核高云批准韩强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编号:CCMK-YA-0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版次/修订状态:A/0页码:共13页1.1 矿井瓦斯概况常村矿3#煤层瓦斯含量为2.81~15.01m3/t,平均为8.5m3/t,3#煤层瓦斯储量为7510.19Mm3。

根据常村煤矿2011年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03.34m3/min,相对涌出量7.08m3/t;CO2绝对涌出量16.87m3/min,相对涌出量1.15m3/t。

属高瓦斯矿井。

1.2事故类型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是瓦斯动力和煤岩层应力的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伴有大量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为特征的动力现象,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压出、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倾出等。

1.3 危险性分析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在很短时间(数分钟)内,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甲烷、二氧化碳)由煤体或岩体向采掘工作空间突然喷出的异常动力现象。

它表现出来的危害主要包括:(1)煤与瓦斯突出使采掘工作面及巷道在突然间充满大量的高浓度瓦斯,造成人员窒息,可能诱发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继发性灾害事故。

(2)突出造成一定的动力效应,可以摧毁支架,破坏巷道、设施、设备。

(3)瞬间突出的瓦斯、碎煤(岩)流能破坏通风系统,造成风流紊乱或短时逆转。

(4)突出的煤炭使巷道堵塞,生产系统受到破坏,巷道通风阻力增大,甚至造成矿井停产。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经鉴定具有瓦斯突出危险的区域。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发现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征兆时的应急原则(1)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

常村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常村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等 可溶 性 岩 组 成 ,是 区域 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一 个 主 要 含 水 岩
组。
和 东南 边界 安 昌断层 、 泽 断层 。 外 , 生 产 中 能 , 水动 态 比较稳 定 。矿井 充水 通道 主 要有 : 藕 另 在 故 还发现了 l 4个陷落柱 ,另据三维地震资料 发现 () 1采动裂隙导水 。由于矿井采用放顶煤采
2 井 地 质 和 水 文地 质
常村 煤 矿 广 为 第 四 系黄 土 掩 盖 ,仅 于北 部 阎 村 、 隆一 带 有二 叠 系 上打 盒 子 地 层零 星 出 常 露 , 批 区 内大 量 钻 孔 资 料 , 老 到 新 分 别 为 奥 根 从 陶 系 巾 统 峰 峰 组 ( 2) 石 炭 系 II 本 溪 组 0 f、 } 统
关 键 词 : 文 地 质 ; 矿 开 采 ; 存 水 ; 究 水 煤 赋 研
常 村矿 位 于 f珂 省 屯 留县 东 部 , 跨 路村 、 斜 、 f j 横 水东村背斜 、 宋庄 向斜、 王村背斜 、 郭庄背斜 。 层 , 其中 , K1 仅 0砂岩含水层 富水性稍强。该含 上 村 、 岗 等 乡 镇 , 区 东 两 宽 74 i, 北 长 区内断层不发育 , 北 矿 . n南 k 主要有北部边界文王山南断层 水层厚度大 , 面积广 , 具有 良好的多年水 调节性 1k 面 积 为 173 k 全 区 广 为 第 四 系 黄 土 7 m, 0 .8 m , 沉积掩盖 , 地形平缓 , 局部黄土冲沟发育 , 为高原 盆 地 内 的河 谷平 原 区 。常 村煤 矿 属 海 河 流 域 , 浊 漳河南源 自南向北 、西源 自西 向东流经矿区, 对 矿 区开采有较大影响 ; 南源的支流绛河 , 由西 向 东 穿 越 矿 区 ,由 于 河 水 流 向 与 地 层 走 向基 本 垂 直, 不利于地表水 的垂直下渗 ; 田北部有阉村 、 井 常 隆 两座 小 型 水库 , 距 煤层 的垂 直 距 离 远 大 于 因 冒落 裂隙 带 高度 , 煤 层 开采 无 太 大 影 响 。 对 1区域 地 质 与水 文 地 质 区 域地 层 自东 而 西 由 老 至新 为 :上 元 古 界 震 旦 系 、 生 界寒 武 系 、 陶系 、 炭 系 、 叠 系 、 古 奥 石 二 新生界第三系及第 四系 , 东部边缘为新华夏构造 的 褶皱 和 断 裂集 中发 育 地 带 , 部 为新 华夏 系构 西 造 体 系控 制 的 长治 地 , 地 构 造 位 置 处在 我 国 大 华北地 东部新华夏丰造体系第三隆起带 中段 , 勾 即 太行 山 新华 夏 系 一 级 隆起 之 上 的 二级 构 造 带 : 晋 ( ) 获 ( ) 断 带 与武 乡一 阳城 凹 褶 带 之 城 — 鹿 褶 间, 与该 带 主要 压 性 结 构 面斜 交 的 方 向上 , 发 均 育有两组扭裂面 , 一组为 NN 走向的张主 性断 W Ⅱ 裂 , 一 组为 N E走 向 的 压扭 性 断 裂 , 该 带 的 另 E 在 漳河、 沁河及其支 流 , 普遍受这两组扭 裂面的控 制, 而形 成 追踪 河 谷 。 井 田位于辛安泉域南部 长治 地水文地质 单元内 , 区域 东部 出露一套碳酸盐岩地层 , 呈长 条 状 南北 方 向展 布 , 岩 溶 裂 隙 水 , 西地 势 逐 含 向 渐 降低 。 域 中 、 部 属 长治 翁 地 , 区 西 为新 生 界 早 期 形 成 的断 陷 地 , 积物 较 厚 约 3 0 并 夹 有 一 堆 0 m, 系 列孔 隙 含水 层 。根 据 岩 性 特 征 和 富水 空 间 性 质 , 啵内 自下 而 上 可划 分 碳 酸 盐 岩岩 溶 裂 隙 含 水 层组 、 屑 岩类 灭 碳 酸 盐 类 含 水 层 组 、 屑 岩 碎 碎 类 含水 层 组 、 散 岩类 含水 层组 。 中 , 酸 盐 岩 松 其 碳 岩溶裂隙 含水层组 由灰岩 、 泥灰岩 、 白云质灰 岩

常村煤矿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研究

常村煤矿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研究
·15·
2019年第 6期
能 源 与 环 保

第 41卷
技术因素 2个评价指标,根据上述 2个指标对区域
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Wt=max{Wt1,Wt2}
(1)
式中,Wt为掘进及回采工作面岩爆危险等级综合指
数;Wt1为冲击地压地质条件因素影响程度与岩爆危
险度指标;Wt2为开采技术因素对冲击矿压的影响程
第 41卷第 6期 2019年 6月
能 源 与 环 保
ChinaEner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Vol41 No6 Jun. 2019
常村煤矿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研究
胡绍勇,张 辉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义煤公司常村煤矿,河南 洛阳 471935)
摘要:通过冲击危险性综合指数评价对正在回采的工作面进行评估,对常村煤矿 21号煤层工作面进 行综合指数法评价。分析了影响常村煤矿冲击危险性因素,常村煤矿发生冲击地压包括地质条件因 素、开采技术因素 2个方面。依据综合指数法,按照地质影响因素对常村煤矿 21号煤层进行分析,得 出危险指数为 0.43;按照开采技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该煤层危险指数为 0.33。依据上述 2个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危险指数为 0.43,属于弱冲击工作面。 关键词:冲击倾向性;综合指数法;冲击地压防治;冲击危险性评价
评价指标和风险指标分为地质条件因素、开采
收稿日期:2019-01-08;责任编辑:陈朋磊 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19.06.004 作者简介:胡绍勇(1981—),男,河南渑池人,2002年毕业于河南工程技术学校,现任常村煤矿生产科副科长。 引用格式:胡绍勇,张辉.常村煤矿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9,41(6):1518,23.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汇报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汇报

“3.22”冲击现场破坏图片
(二)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减震消灾,有冲无伤 ” 工作目标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防冲治理 方针
“四个一”
技术管理程序
一评价、一设计 一论证、一措施
“五强一大” 防冲技术体系
“六位一体” 防冲管理体系
强设计 强支护 强监测 强卸压 强防护 大断面
健全机构 监测预警 措施解危 效果检验 安全防护 培训教育
(五)狠抓安全文化建设
坚持环境育人,建立了“六个一”教育阵地,即以采掘头面 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从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 安全教育“一条线”,以地面工业广场、生活区街道为主的 安全教育“一条街”,以区队、班组学习室为主的安全教育 “一园地”,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载 体”,以工业门岗到井口的安全文化教育“一长廊”,丰富 了安全文化的内涵。开展新《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 到位规定》和安全 “红线”及管理重点宣传学习活动,组织 开展了矿长与安检员、区队技术员和班组长对话谈心活动、 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和应急演练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安 全检查活动,及时消除生产中的不安隐患,营造了浓厚的安 全氛围。
依据《义煤集团公司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评价标准》对 21170掘进工作面、21220准备工作面和21000回采工 作面上巷冲击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定: (1)强冲击危险区域 21170掘进工作面下巷及切眼 (2)中等冲击危险区域 21220回采工作面下巷 (3)弱冲击危险区域 21170掘进工作面上巷及21220、21000回采工作面上 巷
制定完善《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质量标准化 现场处罚细则》等制度,制订了采掘工作面管线吊挂标 准、设备管理标准、绞车溜子点杆标准等各项工作标准, 开展了“百米区域无隐患、千米巷道无杂物、万台设备 见本色”活动,对全年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 每月质量达标计划与矿井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同时落实。

常村煤矿回采工作面微震活动时序特征分析

常村煤矿回采工作面微震活动时序特征分析
关键词 : 微震活动 ; 时序 ; 周期性 ; 来压步距 ; 相 关系数; 集 中程 度 指 标 值 中图 分 类 号 : T D 3 2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0 5 0 6 ( 2 0 1 4 ) 0 3— 0 0 7 9一n Ti me Se r i e s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i c r o s e i s mi c Ac t i v i t y o n W o r k i n g Fa c e o f Cha n g c un Co a l Mi ne
Fa n B0 ,
( 1 . He n a n E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R o c k Bu r s t P r e v e n t i o n i n C o a l Mi n e , m口 4 7 2 3 0 0, C h i n a;
a n d c o u n t e d b y t h e S OS mi c r o s e i s mi c mo n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The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hs s ho w t ha t , wi t h t h e c ha ng e s o f e l a s t i c s t r a i n e n e r g y a c c u-
2 . H e n a n D a y o u E n e r g y C o . , L t d . , I n s t i t u t e o f R o c k P r e s s u r e , m 0 4 7 2 3 0 0 , C h i n a )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可靠性技术论证报告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可靠性技术论证报告

目录1 矿井概况 (1)1.1 交通位置 (1)1.2 井田范围与相邻关系 (1)1.3 井田地层 (2)1.4 煤层及顶底板 (2)1.5 矿井地质条件 (4)1.6 水文地质条件 (5)1.7 煤层冲击倾向性 (5)1.8 矿井储量 (6)2 矿井冲击地压情况 (6)2.1 常村矿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6)2.2 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分析 (6)2.3 常村矿冲击矿压发生的基本规律 (9)3 冲击危险性划分 (9)3.1 区域划分 (9)3.2 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评价 (10)4 矿井开采方案 (17)4.1 开采原则 (17)4.2 采区布置 (17)4.3 生产接替 (18)5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 (19)5.1 治理目标 (19)5.2 防治原则 (19)5.3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机制 (20)5.4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 (21)5.5 防冲设备投入 (27)5.6 防治技术措施的效果评价 (26)6常村煤矿防冲技术措施可靠性分析 (27)6.1 冲击地压防治思想、目标明确 (28)6.2 矿井防冲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 (28)6.3 降低开采强度 (28)6.4 开采布局调整针对实际综合防治措施科学合理 (29)6.5 认真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29)7保障措施 (30)7.1 加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 (30)7.2 充实矿井防冲技术力量 (30)7.3 规范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 (30)7.4 认真执行冲击地压防治有关规定 (30)7.5 抓好矿井冲击地压工作目标考核管理 (31)7.6 确保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投入 (31)7.7 开展好防治冲击地压知识培训 (31)8 结论 (31)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可靠性论证报告1 矿井概况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为省属国有企业,于1958年建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常村镇境内,涧河穿过矿区。

矿井防冲设计(冲击地压防治)

矿井防冲设计(冲击地压防治)

常村煤矿矿井(采区)防冲设计河南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5月1目录第一章矿井(采区)概况 (2)第一节矿井(采区)简介 (2)第二节井田范围与四邻关系 (2)第三节矿井地层条件 (2)第四节煤层及顶底板 (3)第五节矿井地质条件 (3)第六节矿井水文地质 (4)第七节矿井瓦斯、煤尘爆炸性、自燃倾向 (5)第八节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情况 (5)第九节矿井冲击地压情况 (5)第十节开拓方式和采区划分 (6)第十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6)第十二节工作面开采顺序 (8)第十三节采煤方法 (8)第十四节矿井地质储量 (8)第十五节支护形式 (8)第二章常村煤矿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10)第一节地质因素 (10)第二节开采技术因素 (11)第三章矿井(采区)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方法 (12)第一节矿井(21采区)划分 (12)第二节矿井(采区)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方法 (12)第三节矿井(采区)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 (2)第五章防冲措施及效果检验方法 (20)第一节防冲措施 (20)第二节防冲效果检验方法 (22)第六章安全防护措施 (22)第七章矿井防冲安全管理 (25)第一节冲击地压防治设施及装备 (25)第二节防冲机构 (25)第三节防冲制度 (25)第四节防冲培训 (26)第五节防冲技术研究 (26)第六节应急救援 (26)第一章矿井(采区)概况第一节矿井(采区)简介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为省属国有企业,于1958年建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常村镇境内,涧河穿过矿区。

历经三次技术改造,特别是1988年改扩建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t/a,矿井1990年达产,2012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55万t/a,2016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20万t/a。

常村煤矿防冲击地压区域人员定位预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常村煤矿防冲击地压区域人员定位预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轨道( 轨距 6 0 0 mm) 及 皮带 。最 大采深 7 0 7 m。在
0 引 言
随着 国家 对煤 矿安全 生 产 的 日益 重视 ,国家
安监 局对 全 国煤 矿 建立 完善 监测 监控 、 人 员定 位 、
下 巷 揭露 一 条落 差 为 0 . 6 m 的正 断层 。下 巷 掘进 到切 眼附 近时 , 煤 层 产状 发生 变化 , 厚度 加大 。分
出现 过 冒顶现 象 , 这种 需 求 而 专 门开 发 的。 该 系统采 用 先进 的远距 离无 线射 频识 别 技术 和远 程通 讯技 术 , 由地 面管 理计 算机及 软 件 、 地 面 显示 屏、 人 员定 位 分 站 、 读 卡 器 及人 员 标 识 卡等 组 成 。
1 综放 2 1 1 5 0工 作 面 概 况
2 1 1 5 0工 作 面位 于 2 1 采 区三条 下 山东翼 , 自
2 0 0 6 ; 《 煤矿安 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 技术要 求> > M T / T 1 0 0 8 — 2 0 0 6 ; 《 矿用分站) ) M T / T 1 0 0 5 — 2 0 0 6 ;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1 6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9 4 3 2 0 1 5 . 0 1 . 0 6 3
2 0 1 5年第 4 0卷第 1 期
Vo 1 . 40 No . 1
Ene r g y Te c h no l o g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析认 为是 F 断层 影 响造成煤 层 翻转增 厚 , 本工 作 面掘 进 中未揭 露该 断层 ,依 据探煤 厚 资料 推断 其

常村煤矿易燃冲击厚煤层巷道支护技术

常村煤矿易燃冲击厚煤层巷道支护技术

第 三次 喷浆 后 打设 注浆 管 , 注浆 管 规格 为 2 0
m L=20 0mm, m, 0 间排距 为 1 0 m×1 0 m。 0m 5 0r 5 n
在实 施过程 中 , 针对不 同的 围岩 条件 , 遴选 注浆
参数 , 稳定注浆压力 , 向巷道围岩体 内注浆 , 并精准
内深 度不 得小 于 50mm,即设 计 规格 ( ×高 ) 0 宽 为
8 0 mm ×5 0 0 0 mm。
等 支护 方法 , 持巷 道长 期稳 定 。 保
2 2 巷道支 护方法 . 2 2 1 强韧 封 层 技 术 ..
() 2 自然 卸压 三天 后 , 对底 角基 础坑 喷 施混 凝 土
强韧 封层 技术关 键 是保 证密 封 、 密贴 煤 层 , 时 同 轴 高应 力 的压 裹状 态之 中 ,岩体 质 点 间的凝 聚 力增 强 , 改 变岩 体 界 面 上 的应 力 的方 向 , 张应 力 并 变 为压 应 力 , 高 岩体 抗 剪 强 度 , 抗 剪 、 张 能 力稳 提 其 抗
该交 岔点 从 2 1 年 1 月再 次 投入 使 用 , 01 1 至 2 1 年 5月 , 02 其墙 体 依然 稳 固 , 出现宏 观 位移 、 未 开
裂脱 落现 象 。
( 稿 日期 : 0 2 0 — 2 收 21—70 )
5 8
护 中最薄 弱也 是最需 要加 固的地方 。
定 在 1 以上 。 8 t
予 以置换 。 角处 于巷道 交 岔点 是应 力集 中区 , 支 底 是
作 者 简 介 : 吉 凯 (9 9_ , , 宁 调 兵 山人 , 0 1年 王 17 _ ) 男 辽 21
毕业于辽 宁工程技 术大 学采 矿工程 专业 , 硕士 , 法煤 业集 铁 团公 司小康煤矿助理 工程 师。

综放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冲击地压防治研究

综放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冲击地压防治研究

r e l i e f b o r e h o l e , b l a s t e d t o c u t o f t h e b o t t o m, c o a l s e a m w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i m p a c t t h r e a t , a n d e n s u r e ha t t
危险性预警 , 在发 生冲击大能量破坏 事件 的概 率增加 时 , 及时下发预警通知单 , 工作 面停止生产作业 , 采取施工卸压钻孔 、 断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破 、煤层 注水等 防治措施 解除冲击威胁 ,在初 采、初放期 间未 因冲击造成设备损坏及人 员轻伤等事故的发 生,确保
了2 1 2 2 0综 放 工作 面 的安 全 生产 。
1 0 2
点 媳茬 斜技
2 0 1 7 年 第 1 期
综放工作面初采初放期 间冲击地压 防治研究
齐建 峰
(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 有限公 司常村煤矿 ,河 南 义马 4 7 2 3 0 0)
摘 要 常村煤矿 2 1 2 2 0综放工作 面初 采、初放期 间 , 加 强 支架工作 阻力、应 力及 微震的监测 、分析 ,加强 工作 面冲击
he t 2 1 2 2 0 ul f l y me c h a n i z e d wo r k i n g f a c e s a f 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 .
Ke y wo r d s : r o c k b u r s t 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ma n a g e me n t s a f e y t p r o d u c t i o n

常村煤矿年防治水工作总结

常村煤矿年防治水工作总结

常村煤矿年防治水工作总结控股集团公司__公司煤矿,位于__市西南部约20km处,行政隶属__市__乡管辖。

20__年_月,由控股集团与__集团共同出资成立__公司,矿井更名为煤矿。

该矿井田东西走向长7km,南北倾向宽0.5~1km,井田面积约6.95km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t/a,服务年限为16.0a。

矿井剩余可采储量436.9万t,主采煤层五3为煤层,煤层倾角为32°,平均煤厚为0.8m。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雨季最大涌水量为50m3/h,水文地质类型简单,为低瓦斯矿井。

煤矿在整合后,矿领导高度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完善了矿井防治水体系,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组织进行防治水安全性评价、防治水隐患排查,制定了危险点预控及安全措施检查制度,下发了一系列防治水管理文件,不断加大防治水工作监察力度使煤矿的安全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防治水方面零事故。

现将20__年防治水工作总结如下:一、建立防治水管理体系煤矿在整合之前没有规范的防治水管理体系,在年初,矿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结合矿井实际,讨论并确定全年防治水工作目标,用以指导全年防治水工作的开展,并组织技术人员座谈,虚心听取各单位、科室对防治水工作的意见,并认真总结,先后出台了《煤矿地测防治水管理办法》、《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等5项管理制度,成立了以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副矿长为副组长的防治水专业机构,生产科设专职人员负责地测防治水专业,通风队配置专职防治水人员,构建起了符合我矿实际的防治水工作管理机制。

二、20__年防治水工作1.20__年煤矿为优化矿井排水系统,对副井底内、外环水仓断面重新扩刷,原支护方式为工字钢,规格1.8_2.5m,净断面4.8m2;现支护方式改为工字钢喷浆,规格2.2_2.5m,净断面6.2m2。

巷道工程量共计230m,水仓净容积为14m3,目前各巷道工程量已施工完成,井下中央泵房安装D46-50_12型矿用排水泵3台,配套电动机功率132KW,单台排水能力为46m3/h,沿主斜井铺设108_5mm排水管路两趟(每趟管路760m),符合“一用一备一检修”的要求,20__年_月,由河南省煤科院煤炭行业节能安全检测中心对水泵性能进行了测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并颁发了运行许可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常村煤矿岩爆防治事故隐患调查处理系统为了建立和完善防冲系统安全隐患调查处理制度,进一步加强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范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根据《常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矿井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与管理机构及责任划分(一)为确保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立常村煤矿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组长:防冲刷主任总工程师副组长:防冲刷副总经理防冲科长成员:防冲科副科长、防冲部技术员、基层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防冲刷工段,防冲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职责:主要负责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方面的防冲设计、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防冲专项措施的编制及井下冲击地压工作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负责协助领导小组推动矿井防冲系统隐患排查治理有序开展,组织制定防冲系统年度事故隐患排查计划、防冲系统旬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每旬定期组织实施全矿井防冲系统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治理信息档案,对全矿的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防冲刷主任为防冲系统隐患排查第一责任人,对本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防冲刷副总经理、防冲科长、系统每十天由基层负责人负责、每日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整改落实隐患。

①建立健全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处理台帐;②开发系统事故隐患排查、辨识、治理、验收等具体工作标准;③制定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④及时上报系统事故隐患排查处理情况和需要上报处理的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1、防冲刷主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①他是侵蚀预防专业中负责调查和处理潜在事故隐患的第一人。

②参加矿井月度事故隐患排查,并对防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③组织防冲系统事故隐患排查,组织有关人员按“五定”原则上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常村煤矿

常村煤矿

常村煤矿“煤层注水”新技术预防自然灾害2009-10-22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常村矿以预防煤尘、瓦斯、冲击地压、自然发火灾害为目的,在采掘工作面全面推行“煤层注水”新技术,今年以来,先后投入高压注水泵3台,钻机4台,煤层注水达8000余立方。

实施煤层注水后,冲击地压强度明显减弱,冲击频率降低;采掘期间瓦斯涌出量减少;同时,减少了煤尘的产生,延长了煤体自燃发火期。

煤层注水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和水溶液注入煤体,增加水分,以改变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少煤尘的产生,减少冲击地压、煤与煤层气突出和自燃发火的新技术。

为了加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常村矿在《常村煤矿采掘工作面煤层注水施工及管理办法》中规定:煤层注水工作必须纳入正常的生产作业计划,所有采掘工作面全部按煤层注水区域进行管理,不注水的采掘工作面不准生产。

同时,对煤层注水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要求,对煤层注水泵、钻机型号、注水钻孔参数、注水压力、注水量等按不同地区进行了认真的选型和设计。

要求设计注水应力应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注水流量应使注水期内煤层的水份增加率达到1.5%以上。

采掘工作面必须安装专用注水管路,并且要使用直径不小于100mm的无缝钢管,以满足注水压力和流量的要求。

该矿还对回采工作面(包括二分层工作面采空区)、掘进工作面煤层注水施工制定了具体的详细工作方案。

回采工作面煤层注水施工方案:在实煤体及下分层工作面本煤层注水钻场及注水孔布置上,要求在回采工作面上巷下帮施工若干个钻场,每个钻场内呈放射状单排布置5个注水孔(孔径75mm),钻孔距底板1m,沿煤层倾角布置,钻孔之间的水平夹角均为30°。

上巷下帮两钻场中间部分采取辅助浅孔(孔深20m左右,孔间距20m)注水。

在下巷上帮每隔20米开设小钻场(钻场规格以现场实际需要定),钻场内垂直煤壁布置一个钻孔(孔径75mm),钻孔距底板1m,沿煤层倾角打设,钻孔长度为60m。

上下巷注水孔交错长度不小于10m,注水孔参数要求以工作面煤层注水设计为准。

常村煤矿水害防治对策

常村煤矿水害防治对策

常村煤矿水害防治对策发布时间:2021-11-22T08:36:15.63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月第18期作者:王素娜[导读] 本文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充水条件以及充水因素等基础王素娜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地质测量处,河南义马 472300摘要:本文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充水条件以及充水因素等基础资料分析,制定了矿井的防治水措施与水害防治对策。

关键词:充水水源措施对策1.前言常村矿主采煤层顶板分布有侏罗系中统砂砾岩,含孔隙—裂隙承压水,是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层。

浅部分布着许多小煤窑,无序开采不仅在地表形成了众多的塌陷坑和裂缝,也使涧河防水煤柱遭受破坏,常村和跃进矿曾经发生多次涧河透水事故,并导致采区被淹。

为了利于高效和高产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开展了矿井防治水对策的研究工作。

2.矿井充水水源与充水条件2.1充水水源常村煤矿主要开采侏罗系中统义马组2-1煤和2-3煤,煤层顶板分布有侏罗系中统砂岩和砾岩,裂隙发育较差且不均匀,赋存有裂隙水,是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也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通过构造裂隙和煤层顶板采动破坏裂隙进入矿井。

在浅部采煤时,南涧河河水和南露天矿采矿坑积水也是重要充水水源,河水通过分布在河道上的小煤窑塌陷坑灌入地下采空区,再越过涧河防水煤柱进入常村矿。

涧河地表水虽发生次数少,但直接威胁矿井安全。

2.2充水条件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充水条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浅部采煤时,矿井充水水源是煤层顶板砂砾岩裂隙水、地表水及老窑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矿井充水起到重要作用。

采煤生产进入21采区以后,煤层顶板砂砾岩裂隙水和本矿采空积水是矿井充水水源,由于含水层深埋于地下,难于获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矿井涌水以消耗裂隙含水层静储量为主,突水强度有限,且水量衰减很快,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减小。

浅部采煤时,构造裂隙和采动裂隙、小煤窑采空区塌陷、露天废弃采矿坑等是常村矿突水或透水的通道,深部采煤时,构造裂隙和采动裂隙成为主要突水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有能源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三年规划(2020年—2022年)常村煤矿2019年12月18日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 - 1 -第一节矿井地质概况 (1)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 (5)第三节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 (5)第二章矿井冲击地压概况......................................................................................................... - 6 -第一节冲击地压灾害情况 (6)第二节冲击地压显现特点 (6)第三节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6)第三章冲击地压防治指导思想和目标........................................................................................ -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第二节防冲理念 (9)第三节防冲技术路线 (9)第四节总体目标 (10)第四章防冲管理机构及队伍组成 ............................................................................................. - 11 -第五章矿井三年规划期内的采掘接续.................................................................................... - 12 -第六章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 ................................................................................................. - 14 -第一节区域(21采区)划分 (14)第二节矿井(采区)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方法 (16)第三节矿井(采区)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结果 (33)第七章冲击地压监测与治理措施的指导性方案..................................................................... - 34 -第一节监测预警 (34)第二节卸压解危措施 (38)第八章冲击地压防治科研重点 ............................................................................................... - 41 -第九章安全费用 ...................................................................................................................... - 41 -第十章防治原则及实施保障措施 ........................................................................................... - 42 -第一节冲击地压防治原则安全措施 (42)第二节安全防护 (43)第三节应急救援 (46)第十一章其它.......................................................................................................................... - 46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三年规划(2020年~2022年)第一章矿井概况常村常村煤矿位于义马煤田东部,1958年建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年,2019年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混合式。

煤种为长焰煤,主采煤层为2-3煤,煤层平均厚度9.83m,煤层倾角一般为10—16°,属缓倾斜煤层。

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自燃发火等级Ⅱ类,为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性指数38.12%。

煤层和底板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属低瓦斯矿井。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正常涌水量180m3/h,最大涌水量360 m3/h。

矿井通风、供电、提升、运输、排水、瓦斯抽放、防灭火、防尘系统及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含应急广播)、人员定位、紧急避险、视频监控“七大系统”齐全完善,运行稳定。

第一节矿井地质概况一、地层情况常村井田地层由下向上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潭庄组,侏罗系中统义马组、马凹组和上统,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见图1-1,)各结构层厚度、岩性如下:1、三叠系上统潭庄组:厚564~590m,主要由泥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

2、侏罗系中统义马组:厚0~112.4m,平均厚98m,主要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

3、侏罗系中统马凹组:一般厚度185m,主要由紫色泥岩、粉砂岩、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和杂色砾岩组成,在井田内有自西北向东南渐薄之趋势。

4、侏罗系上统:一般厚410m,主要由石灰岩、石英砂岩、石英砾岩、岩浆岩组成。

5、白垩系:厚0~269.98m,一般厚150m,主要由砂砾岩、杂色砾岩组成。

6、第三系:厚0~50.8m,井田内呈不规则分布,主要由肉红色、灰白色泥灰岩组成。

7、第四系:厚0~52m,主要由砂质粘土、含砾粘土、粘土砂砾层组成。

二、地质构造常村井田位于渑池向斜东部,构造形态为轴向东偏北,倾向南偏东之不对称向斜。

不对称性表现在北翼宽缓,8线以西地层走向120°左右,倾向南偏西、倾角9°-12°,8线以东走向80°-85°,倾向南偏东,倾角23°左右;南翼窄陡,地层产状变化较大,总体走向76°、倾向北西、倾角在14线两侧近直立,向东渐趋平缓。

南北两翼基本以F16断裂划界、下盘为北翼,上盘为南翼;下盘煤层沿倾向和走向都较平直,只是12线东沿走向略有波状起伏,上盘煤层沿倾向或走向都有较明显的波状起伏。

(见图1-2、图1-3)1、F16逆断层为一区域性逆冲断层,发育于井田东南部,井田内延展长度大于5000m,走向近东西,倾向160°-170°,倾角一般15°-35°。

该断层断距大,落差50-450m、水平错距120-1080m,自东向西水平断距和落差有逐渐增大趋势,在剖面上与一组45°-60°的派生逆断层构成“入”字型构造,断裂面在剖面或平面上皆表现出显著的波状起伏。

2、F16-1逆断层平面上位于F16之南、剖面上位于F16之上、向深部归并于F16,为F16分支断裂,井田内延展长度大于4000m。

其走向,倾向同于F16、倾角20~60°,落差自14线的100m左右向东逐渐减小,至5线尖灭。

在6线剖面因分岔合并形成构造透镜体。

该断层为8孔穿过,落差依据地层重复推定,基本可靠。

3、F3正断层斜切于井田中西部,沿2101~II-0号孔延展,井田内长度大于5400m,据二水平下山实测产状为170°∠75-80°,落差在16线剖面推定为200m,二水平下山为140m,向西南渐小,至F8附近尖灭。

三、煤层及顶底板义马组共含煤二组四层,其中普遍可采一层(2-3煤),局部可采一层(2-1煤),不可采的两层(1-2、1-1煤),煤层平均总厚度12.38m。

所采煤层为2—1煤和2-3煤,煤层沿1806钻孔、1705钻孔东50m、Ⅱ—2钻孔东90m连线为界,以西煤层分叉为2—1煤和2—3煤,以东合并为一层,合并后统称为2—3煤。

2—1煤全厚0—5.54m,平均3.05m,2—3煤0—21.50m,平均5.63m。

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度16~45m。

老顶以砾岩、细砂岩、泥岩互层为主,具透水性。

泥岩之上为400余米巨厚砾岩。

煤层直接底为炭质泥岩厚0.5~6.0m,煤层硬度1.5—2.0。

图1-1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图1-2 义马常村矿27勘探线义马组岩性岩相剖面图W1-2煤2-1煤2-3煤图1-3 常村矿义马组走向岩性岩相剖面图四、矿井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主要水害为顶板水、老空水及地表水,正常涌水量180m3/h,最大涌水量360 m3/h。

五、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可采煤层为2-3煤层,2019年8月底,矿井保有储量5785.8万吨,剩余可采储量2612.5万吨,剩余服务年限9.1年。

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一、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于2018年11月30日所做《常村煤矿煤层及顶底板冲击倾向性测试报告》,常村煤矿2-3煤层及底板岩层均为弱冲击倾向性,2-3煤顶板岩层具有无冲击倾向性。

二、瓦斯常村煤矿属低瓦斯矿井,2018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7.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73m3/t,矿井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1.96m3/min,矿井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4.48m3/t。

三、煤尘2018年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对常村煤矿的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性指数为38.12%。

四、煤的自燃倾向2018年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对常村煤矿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表明,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

第三节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一、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常村煤矿为斜井开拓方式。

常村煤矿主要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自然跨落法管理顶板。

回采工艺为综采放顶煤;煤巷采用综掘;岩及半煤岩巷以炮掘为主。

二、通风方式全矿共有四个进风井—行人斜井、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斜井,二个回风井—南山风井、后沟风井。

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采煤工作面均采用“U”型上行通风,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第二章矿井冲击地压概况第一节冲击地压灾害情况目前,常村煤矿的生产采区是21区,最大开采深度达800余米。

常村煤矿采掘工作面多集中布置于21采区下部,由于生产过于集中,采掘干扰大,开采强度逐渐增大,导致冲击地压显现,对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威胁。

常村煤矿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几十次冲击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对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最严重的冲击地压发生在2009年月22日10点40分,21区21132下巷463棚至990棚段发生一次严重冲击地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