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博空间公共事件中的官方话语
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
![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f7c35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9.png)
数字时代│SHUZI SHIDAI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5年10月下 第20期52微博热点事件舆情因子探析□文│邹 理在微博时代,信息的发布与流动更加快速、公开并且极具个性,公众的话语权在微博这个平台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一些事件通过微博迅速地传播、发酵,一时间成为社会的舆情热点。
人们对这些热点事件的讨论更加促使舆情呈井喷态势,这对相关部门应对微博舆情事件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人民网舆情频道发布的有代表性的38个微博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对微博舆情事件的爆发规律进行探索,并分析这些舆情事件的诱发因子。
一、微博舆情热点事件的分类及特征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认为,舆情反映的是民意,从属于民意理论。
但是,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舆情除了体现民意规律以外,还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微博舆情是社会舆情在微博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
传统的社会舆情广泛分散在民间,滋生于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并留存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
这些舆情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给我们的研究和管理带来了难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可以在网络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人们对某些事件的所有观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分析的技术手段方便、全面地获取。
这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了解舆情、及时应对舆情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因此,微博虽然加剧了社会舆情的爆发,为政府的管控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同时由于它比较快速、全面地反映了社会舆情的全貌,也有利于我们收集舆情、了解舆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微博上发生的舆情事件十分复杂,我们对人民网整理的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38个微博舆情热点事件按照事件的议题进行了分类,发现主要包括民生诉求、公共安全、违法乱纪、教科文卫、执法规范等5个方面。
这些都是首先在微博上曝光,并迅速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进而形成舆情的热点事件,其中关于官员违法乱纪议题的微博舆情事件最多,其次是关于执法规范的议题。
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
![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96286b0b1c59eef8c7b4c1.png)
现 代 商 贸工 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 eI ut n n r
21 第 2 0 1年 3期
微博 在公共突发事件 中的负面影响与对 策研究
以“ 3 温 州动 车追 尾 事件 为 例 7・ ’ 2’
刘成 璐 尹 章 池
( 汉 理 工 大 学文 法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武 湖 3 0 0
摘
要: 以微 博 的特 点为基础 , 从传播 学的角度 出发 , 7・2 ” 车追尾 事件 为 个案 , 以“ 3动 对微 博在 公共 突发 事件 中的影
响 进 行 了分 析 , 重 于探 讨 谣 言 是 如 何借 由微 博 平 台进 行 传 播 的 , 阐述 了 受 众 在 微 博 等“ 共 领 域 ” 侧 并 公 中表 现 出批 判 思 维 的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1 2 —2 40 1 7— 18 2 1 ) 30 7 —3 人 民的 公 民意 识 进 一 步 苏 醒 , 来 越 多 的 人 主 动 参 与 到 公 共 越 事务 的讨论 当中, 力求公平 、 民主 、 自由、 充分 的话语权 。
一
1 微博 在突 发事件 中的角 色
媒体 即是公 共领 域 的组 成 部分 , 也是 公共 领 域 的一 种 内在机制 , 新 闻检查 制度 和 “ 门人” 但 守 的存 在使 大众 媒 体 丧失 了一部分 自主评论 的权 利 , 也失 去 了批判精 神 , 打破 了 公共领域 的存 在 准则 , 到 草 根媒 体——微 博 的 出现 。微 直 博 由于 准入 门 槛 低 , 论 相 对 自 由 , 动 性 和 即 时 性 强 等 特 言 互 点 , 为 当前 炙 手 可 热 的 “ 成 自媒 体 ” 。据 2 1 年 7 1 日中 01 月 9 国互联 网络 信息 中心 ( NN C 发 布 的《 2 C I) 第 8次 中 国互 联 网
微视野下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微视野下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9c23c562b84ae45c3b358c44.png)
的放 大 器。突发 事 件发 生 后 , 公众的 信 息需 求增 加 . 对 信 息 的质和 量 都有
“ 围观” 现象并不少见 . 完全可以形成 舆论 : 所谓易用是指用户可以通过手 机 、网络等方式随时更新 自己的微
的传播平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 微
直播使 微博 成为 事件 的见证 者 。 今年 4月 2 0日 8 时0 3 分 .四 川芦 山地 震
子利 用 。 对政府进行恶意诽谤 . 故 意
播, 影响 公共 舆论 。 微博 中 , 微 博 名 人
成 为 意 见领 袖 . 其价值通过 “ 添 加 关
要的角 色 . 其带 来的“ 围观效应 ” 不
仅深 刻 影响 着 公 共 舆 论 生 态 .而 且 对 突 发事 件 的发 生 发 展 产 生 巨大 的
为相 似 问题 的汇 集 地 和 相 似 人 的集 合地 , 在 网 上 网下 不 断 扩 大 . 形 成 一
股强 大 的力 量 . 从 而 引发 或助 推 突发 事件 的发生 发 展 。 微 博 名人 效应 推 动信 息 迅速 传
社 会 调 查 中心 的 调 查 表明 .在 3 0 0 0 余人 的调查总体 中有 8 7 . 3 %的 人 表 示 .会 从 微 博 了 解 公 共 事 件 或 突 发 事件 并发 表意 见 。微 博 在 突 发 事 件
舆 情 的 转移 扩 散 中正 扮 演 着 日渐 重
些具 有 一 定 社 会 知 名 度 的 名 人 发 布 微 博 也 不乏 失实 现 象 . 对政 府 和社 会 的批 判与 指 责有 时失 于 片面 、消 极 、 求全 责 备 。 另外, 微博 因其匿 名 性 、 虚 拟性 . 极 有 可能 被 居心 叵 测的 不法 分
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微博舆论及其引导——从温岭“幼师虐童事件”谈起
![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微博舆论及其引导——从温岭“幼师虐童事件”谈起](https://img.taocdn.com/s3/m/20ff8735376baf1ffc4fad44.png)
摄的新闻素材。如美国的 C NN 推 出 了 非 专 业 记 者 拍 摄 的 i l K e p o r t 。 国 内众 多 电视 也 开 设 了 市民 的拍 摄 的栏 目 .如 广 东电视台的 《 最佳拍档》 、河 南 电视 台 的 ( DV 观察 》等 。
时 空 》 没 有 设评 论 员 、专 家 点 评 互 动 的环 节 ,都 是 普 通 受 众 的 意 见 反 馈 。然 而 , 电视 新 闻与 其 他 新 媒 体 新 闻桐 比最 大 的 优 势就 在 于 电视 的专 业 性 、权 威 性 与公 信 力 。 只 有专 业 的 、权 威 的评 论 员 、专 家 才能 帮 助受 众解 读 新 闻事 件 背
以 来 ,在 温 州 动 车 事 故 、药 家 鑫 案 、北 京 暴 雨 等 各 类 公 共 事 件 上 ,微 博 在 其 身 后 3亿 用 户 的 推 动 下 ,成 为 网 络 舆 论 的主 场 域 。 网 民 通 过 微 博 得 以 高 效 地 介 入 公 共 事 件 传 播 , 拥 有 了 发 声 权 ,也 找 到 了 参 与 感 。 但 微 博 同 时 也 常 有 虚 假 消 息 、非 理 性 行 为 频 发 等 乱 象 。 当下 ,了 解 微 博 舆 论 特 点 并 对 其 妥 善 引 导 已 刻 不 容 缓 。本 文 以 浙 江 温 岭 市 “ 幼 师 虐 童事件” ( 下称 “ 虐 童 事件 ” )为例 试作 分析 。 温岭 “ 虐 童 事 件 ”在 微 博 引起 热 议 的 导 火 索是 .2 0 1 2 年 1 0月 2 4目 ,一 网 友 在 微 博 上 晒 出 一 张 照 片 ,照 片 上 某 幼 师 面 带 微 笑 ,揪 着 一 名 男 童 双 耳 将 其 双 脚 提 离 地 面 ,孩 子 表情 痛 苦 。随 后 。事 件 在 网 上 迅 速 传 播 .大 批 网 友 声 讨 虐 童 者 ,此 事 遂 升 级 为 公 共 事 件 。 网 民 很 快 “ 人肉搜索 ” 出该 幼 教 身 份 及 工 作 单 位 — — 浙 江 温 岭 城 西 街 道 的 一 所 名 叫 蓝 孔 雀 的 民 办 幼 儿 园 以直 播 为 主 ,因 此 现 场 直 播 的 报 道 并 不 常 用 。而 电 视 直 播 常 态 化 将 是 未 来 电 视 新 闻 节 日的发 展 方 向 。
从“政能量”到“正能量”——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微博的辟谣策略
![从“政能量”到“正能量”——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微博的辟谣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166a6ba65ce050876321329.png)
从 “ 政 能量" 到 “ 正能量"
一
浅析突发公 共事件 中政务微博 的辟谣 策略
◎ 汤思语
二、突发公共事件 中政务微博辟谣 的存在 问题与不足
一
自2 0 0 9 年政务微博兴起以来 ,政务微博除了发布信 息 、宣传政策法规 、与 网民互动沟通以外 ,面临的另一 个重大难题就是辟谣。如何使政务微博完成从 “ 量变 ”
数 字 ,但 是在 微博 中出现 了多 个版本 的死亡 数字 , “ 3 7 8 人”这个超过官方确认 人数近 3 0倍 的数字吸引 着公众的眼球 。蓟县政府 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 “ 我们 第一 时间就发布 了人员 伤亡数字 ,但老百姓还是不相
、
We b 2 . 0 时代政务微博 :从 “ 政能量”到 “ 正能量”
政务微博是网络问政 的一种新形式 ,主要指中国政 府部 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 ,力求做到 “ 织博为民”。 2 0 0 9 年下半年 ,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 “ 桃源 网”注册开 通 ,桃源也就 成为了最早开通微博 的政府部 门。随后
信 ,非得相信那 些传 言。”
二是政府微博阵地不健全 ,辟谣效果不佳 。2 0 1 2 年 ,新 陕报发起曝光广州僵尸政务微博活动 , “ 记者共
I
0 1 3 年、 Q 6 2
| i _§ l
诵.  ̄ - 蕊 篱
誊
。
到 “ 质变”的飞跃 ,使其具有更为积极的正面力量 ,需 要政府部门在辟谣策略上不断探索 、 实践。
一
是信 息发布 不及 时 、透 明度不 高 。2 0 1 2年 6
月3 0 日,位 于天津市 蓟县 的莱德 商厦发生 火灾 ,造
成 1 0人死 亡 、1 6人轻伤 。尽 管当地 政府公 布 了伤亡
从微博传播模式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回归
![从微博传播模式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回归](https://img.taocdn.com/s3/m/aaec9471a26925c52cc5bf65.png)
从微博传播模式的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的回归摘要:近两年微博客作为网络媒介的新兴势力,在短时间内风靡中国大陆。
本文试图从大陆微博客传播模式的特点着眼,结合公民社会和公众话语权的理论,解析微博所带来公众话语权回归,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微博;公众话语权;碎片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影响力渐超传统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继博客、人人网等诸多im和社区交流工具之后,微博正在迅速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
据新浪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中的披露,去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微博在事实性的信息传播方面,解构了大媒介的地位。
微博在全社会的兴起必然会掀起一场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民主化运动,从而在公众与媒体之间引发关于话语权的争夺。
一、微博的定义及其特点1、微博的定义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及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分享信息。
字数的限制给予精英和草根平等的发言权,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和全社会文化的变革。
2、微博的传播特点(1)传播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交互性微博传播信息具有即时性,其内容短小、精炼,更加契合今日人们快餐化的生活节奏。
博主可以发表微博,查看微博,添加关注,参与评论。
传播速度优于传统媒体。
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公民权益等各个领域,微博都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
(2)微博文本的碎片化以往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某一主流媒体,而现在随着传统媒介的日渐式微,其权威和效能也在不断降低。
与此同时先进的新媒介使得传播途径拓展、信息量激增,话语权不再集中于少数媒体或精英手中。
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其所生产、传播的信息,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需要。
(3)去中心化,自媒体性凸显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至少要通过记者和编辑的把关才向社会大众传播,而微博所传递的信息都来源于公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2a2c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6.png)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在公众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尤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成为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公共教育的重要阵地。
本文将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分析其在信息传播、社会治理及公共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背景微博作为中国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了解事件进展、参与讨论的重要渠道。
三、信息传播功能1. 实时传递信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能够实时发布事件进展、政府政策、防疫知识等信息,为公众提供及时的资讯。
2. 多元信息整合: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主流媒体微博能够提供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舆情监测与引导:主流媒体微博通过监测和分析舆情,及时发布权威声音,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减少恐慌和误解。
四、社会治理功能1. 政府与公众沟通桥梁:主流媒体微博为政府和公众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使政策制定和执行更加贴近民意。
2. 舆论监督:通过微博平台,公众可以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3. 应急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能够协助政府进行应急管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公众采取措施。
五、公共服务功能1. 防疫知识普及:主流媒体微博通过发布防疫知识、健康科普等内容,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心理援助与支持:在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心理援助和情感支持,帮助公众缓解焦虑和恐慌情绪。
3. 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微博平台,公众可以共享资源,如捐赠物资、志愿者招募等,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
六、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微博话语的表达规范
![记者微博话语的表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7ae4b10227916888486d784.png)
或讲述事实或妙笔评论。但出于体现 公信 和大众 大有把黄 艺博 “ 能 妖魔 化” 的趋 势。 异 事 ,更是 希 望 听到 “ 够 站在 船 头 守 望 这时 ,作为社会人的记者面临与公众不同 流 ,缺失人文关怀和 追求真实的信念 ,而 权 的 信 息和 言 论 ,并 因此 能 间 接 站 上 “ 信
演 了异常重要的角色 ,那就是为记者提供 槛 不 高 , 更没 有 传 统 媒 体 特 有 的 把 关 机 制 , 体现 “ 舆论领袖”价值的有效方式 。由国
第 一 手 资 料 , 为 后 续 采 访 寻 找 当事 人提 部 分 记 者 对 于 无 法 在 传统 媒 体 上 刊 发 的 新 并 供 重 要 线 索 。在 “・3甬 温动 车追 尾 事 故 ” 72 黄 鸿 业
和选择 。另一方面 ,许多记者出于业界交
传统 媒体 的记者 作为 社会 人 ,本 身 消息如果在记者 的疏忽大意下传播 到社会
流 、践 行 新 闻专 业 主 义 理 念 、 扩 大个 人 影 就 有各 自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处在拟态的 上 ,会 造成 不 良 的影 响 。 因 此记 者 在 使 用 响 力等 不 同 原 因 ,都 开 设 有 自己 的 微 博 , 媒 体大 环境 下 ,难 免 受到 自有 观念 的影 微 博 发 布 消 息 或言 论 时 ,职 业 伦理 和 职 业 并 且 大 多是 微 博 上 的 活 跃 人 物 。 这 时 ,他 响 ,这时他们就需要强大的职业 自律精神 道 德 的 规 范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们 的 身 份 就 变 成 了社 会 人 ,成 为 普通 民众 和 新 闻 专 业 主 义 理 念 的 支 撑 , 负有 在 还 原 记 者 是 活 跃 的 微 博 用 户 , 并 因 职 业 的 一 份 子 ,此 时 他 们 的 话 语 表 达 在一 定 程 事实基 础上引导社 会舆论 的责任 。例 如, 身 份 的特 殊 性 引 来 公 众 对 其 的 职 业 期待 ,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研究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d939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8.png)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政务微博的兴起,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愈发凸显。
政府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通过微博发布相关信息,对舆论进行引导,以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并及时向公众传递准确信息,促进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突发事件、政务微博的角度出发,探讨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紧急信息发布政务微博具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紧急信息,通知公众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务微博可以发布防护措施、救援信息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博可以发布疫情传播动态、防护知识等。
这些信息对公众及时了解事态、采取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2. 舆论引导与疫情防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博具有对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科学防护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疫情,减少恐慌情绪和不良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发布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促使公众配合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
3. 舆论引导与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还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发布公共安全信息、维护社会秩序信息,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情感、遵守法律法规,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1. 快速性2. 互动性政务微博具有互动交流的特点,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博进行与公众的互动,解答公众疑问,采纳公众意见,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联系。
3. 平台优势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权威发布信息的平台,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和信任。
1. 促进信息透明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发布信息,可以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
2. 缓解恐慌情绪政务微博通过发布科学防护知识、疫情动态等信息,可以减少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减少不良行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969a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f.png)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之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公众获取权威信息、了解事件进展的重要窗口。
本文旨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的功能及其影响,以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参考。
二、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1. 信息传播: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新进展传递给公众。
主流媒体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减少了谣言和误传的传播。
2. 舆论引导: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上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
主流媒体通过发布正能量、理性的内容,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减少恐慌情绪。
3. 互动交流:微博提供了公众与主流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
公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媒体进行实时互动。
三、主流媒体微博功能分析1. 信息发布:主流媒体通过微博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包括事件进展、防控措施、政策解读等,为公众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2. 舆情监测:主流媒体通过监测微博上的舆情,及时了解公众关切和需求,为决策提供参考。
3. 互动服务:主流媒体通过微博与公众互动,回答公众关切的问题,提供实用的服务信息,如疫情防控知识、心理疏导等。
4. 意见领袖作用:主流媒体的微博账号往往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公众舆论。
四、案例分析以新冠疫情为例,主流媒体微博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发布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政策解读等信息,有效减少了谣言的传播。
同时,主流媒体通过与公众互动,回答公众关切的问题,提供实用的服务信息。
此外,主流媒体的微博账号还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减少恐慌情绪。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
微博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微博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020f3ed849649b6648d74796.png)
型 的新 闻平 台和论 坛 啪 户 可 以 自由讨 论 , 与或 提供 帮助 参
给 突发性 事件 相关 的群 体 。
信 息 内容 充 分详 细 , 多方 面报 道 事件 始 末 , 能 有 效搭 并
建救 助平 台。微博 内 容不 受传 统 媒体 时 问 、 版面 或者 是 自身 立 场 的约 束 , 没有 特定 的新 闻稿 的格 式 规 范 。微 博 信 息 可 也 以实 现全 方位 、立 体 地对 突 发公 共事 件 进行 多 元 化报 道 , 而 且不 同 的用 户代 表着 不 同 的角度 . 以从 多 方 面还 原事 件 的 可 始末 , 揭示 真相 和事 实 。在 现 场 的用 户可 以 用手 机 记 录下 事 情 的发 展 经过 , 至 可 以拍 摄 照 片 并 上传 , 受 众 清 晰 直 观 甚 让
网站 的要求 也 不高 : 只需 撰 写 只言 片语 , 寥寥 数 语 , 可 宣 泄 便
情 感 。所 以 , 只要 使用 者会 电脑 打字 或者 发手 机短信 可 以 便 将 自己的情 感 以简 短快捷 的形 式发 布 出去 。简单 的记 录方 式 迎 合 了广 大群 众 的需 要 , 减少 了现 代 人 的 压力 , 契合 了 当前
{li !! ! ! ll il ! l! l !
——— — …… …一 X' " At 2・ 半 —…~ — … … … ITA oE 02 月 … ~…… … ~ … ._ i Z 1I ) — … …一 … N. H t 1上 P F N 1
微博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口 周 志平
地观 察整 个事 态 。
原创 性 强 , 内容 更 富真情 实感 。信 息 发布形 式 的简便 性 ,
催 生 了更 多 的人 通过微 博来 抒 发感情 。所 以大量原 创性 的 网 络 语言 和故 事 在 这个 平 台上 泉涌 般 地生 产 出来 , 些源 于 生 一 活的 普通 语句 通 过微 博平 台的传 播 或改 造 后 . 成 了 “ 典 ” 变 经 的 网络语 句 , 富 了大 众 的娱 乐方 式 。很 多 微博 用 户 发表 信 丰 息仅 仅是 出于一 时 的心 情 和感 悟 ,而往 往 是 这种 随 意 的 、 临 时的 小情 绪更 能反 映作者 当时的心 境 。 具有 转发 功能及 几何 裂 变式 的信 息传播 速度 。微 博用 户
重大公共事件中微媒介的舆论传播
![重大公共事件中微媒介的舆论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db0f51db195f312b3169a524.png)
现并 未真正 实 现 “ 去 中心化 ” ,社 会话 博媒介 已经提前审判 。
@ 郭 涛在 1 1月 2 3日新 浪微 博 发表 关 于
在 节 目中处 理孩 子 问题 的 自白,一方 面 方面更 重要 的是 引发 了教 育方 式 的讨
语 权依 旧掌 握在 意见 领袖手 中。微 媒介
中的意 见领袖 一般 具有 现实权 力 的社会
其 快 ,加 之社 会境 遇 的压力 ,一 边倒 向 使真相毕露 、 使 真理脱颖而 出。”【 例如 , 等 “ 主流媒体舆论场 ”,即官方舆论场 ;
一
个 是依 托于 口口相 传特 别是互 联 网 的 “ 民间舆 论场 ”。l 】 。 主流 媒体构 成 的官
甚至可能导致群体极化和舆 论审判 。 “ 舆 表金 庸去 世 消息。作 为 国内正规 知名 的 对舆 论 对象进 行一 种现 在性 的 ‘ 审判 预 各大媒介 上疯传 。@ 闯丘露薇 1 2月 6日 司法造 成舆 论压 力 ,使得 司法 背离 法律 国新 闻周 刊 删除微 博 ,发 布致 歉声 明 。 至上 的原则 ,屈 服 于舆论 而做 出畸轻 畸 被去世 的谣言存活 到消亡的时间极其短 ,
一
当前 ,我 国客观 存在 两个 舆 论场 : 个是党 报 、国家 电视 台 、国家通 讯社
微媒 介受 限 于字数 ,传播 速度有 极 构 上形 成一 种 ‘ 无 影灯 ’效应 ,便可 以
微博构建公共领域困境探析
![微博构建公共领域困境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84fa80a0116c175f0e486e.png)
贝马斯认为 , 公共领域介 于私人领域 与公 共权力 领域之 间, 是由 “ 私人 集合而成 的 公众 的领域 ”, 公 民在这一领 域对社会事 务进行 公开讨论 , 并形成公共 舆论 。 公共 领域有 _ 一大组成要素 : 一是 由独立私人组 成的公众 , 成 长于公 民文化健全 的公 民社 会, 具 备公 民意识 , 能够就普 遍利益 问题 进行 自由、 公开、 公平 的讨论 , 并 进行理性 交往 ; 二是独立于公 共权力领域和商 业领
成 了微博特 色和 “ 微力 ”所在 。 我们 就用 “ 公共领域” 这一理性沟通语境为研 究范 式, 探讨微博构建公共领域中的困境。
一
基 于普遍 价值选择 而达成 共识 。共 识减 少, 势 必降低社群 的凝 聚力 。 可 以毫不夸 张地说 ,当微博使 用者普 遍选择 抛弃深
度、 回避公共事 务时 , 公共 领域便 无从谈 二、 注 意 力 承 载危 机
属于市民社 会 , 它是市 民社会 与国家 间的
中间地 带 , 是平等独立 的私人个体 聚集在 起 。
一
1 3, 中国互联 网络信 息 中心 ( C N N I C) 发 布的 《 第 3 1 次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 况统
起进行 公共交 往和集 体表达 政治意愿
的话语 空间。 陶东风教授认 为: “ 所谓 ‘ 公 共性 ’ 有两 个基本 含义 , 一个是 可见 性 , 二是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 。 ”  ̄ 1 4 0 字 的微 博被称 为 “ 碎片 之链”, 许多人 用这链 条 串起的是 日常生活 的碎片 , 还有大量诸如
第一 , 注 意力 的螺旋效 应。 稍微 翻翻 微博就 能看到 , 微博 上讨论 最热 、 最 吸引
1 3 8 2 o l 3 年 第9 期
微博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话语空间——以人民网两会微博为例
![微博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话语空间——以人民网两会微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ed8b04ba1aa8114431d944.png)
1公 共 领 域概 念 的界 定 、
“ 公共领域 ” 概念最初由德国女思想
家汉纳 - 阿伦特于 2 世 纪 5 代提 出, 0 0年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 在其 著作 《 共领 公
公众舆论的形成。
在如今 的网络传播 时代 , 微博作为一
种 新 兴 媒 介 打破 了 传 统 媒 介 时 代 单 向线
在 一 年一 度 的 全 国 两会 中 , 博 亦 成 微
各 种客 户 端 组 件个 人 小 区 , 10字 左 右 以 4
为各 种 意 见表 达 的 重要 渠道 、 共政 策 的 公 讨 论 平 台 。 2 1 的 全 国两 会 上 , 微 在 0 0年 “ 博问政 ” 露锋芒 , 些代表委员通过微 初 ~ 博 征 集 民 意 , 提 案 议 案 , 网 友 互 动 交 晒 与 流 , 为 “ 代 表 ”, 时 间 两会 微 博 问政 成 微 一
富 了 网 络 中 的 “ 会 ” 题 。 2 1 年 两 两 议 ②0 1
哈 贝 马斯 认 为 , 公 共 领 域 ” 是 一 种 “
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 、 并不受官方 干预 的
社会公民 自由讨论公共事务 、 参与政治 的
活动空间或公共场所 ,其范围包括团体 、
俱乐部 、 派 、 龙 、 讯 、 通 、 党 沙 通 交 出版 、 书
日报”, 让公众轻松获取代表委员的两会 提案议案及关 注点 、 者两会前方精彩播 记 报、 网友们 的最新热 门评论 。 民网微博 人 的尝 试为公众进行微博 问政提供 了传统
媒 体 无 法 比拟 的便 捷 性 和 优 越性 , 而受 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系列讨论 与对话 , 作为独立个体的私人
微博对公共事件的推动力
![微博对公共事件的推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137d700ade80d4d8d15a4f33.png)
就 有陕西 榆林 的一 名丢 失 儿童的 家长 看 到 照 片 .并 将 自 己 孩 子 的 照 片 发 到 网上 进 行 对 比 。8 日,广 东珠 海 警 方 马
上 采 取 行 动 ,成 功 控 制 了 一 个 带 孩 子
内。微博起源于美 国,在中国兴起可以
说 是 由 积 聚 了 众 多 名 人 资 源 的 新 浪 微 博 所 引领 。 微 博 刚兴 起 时 ,还 是 充 满 个
拥 有 了 广 泛 的 影 响 力 。 同 时 ,微 博 独 特 的 传 播 模 式 更 是 使 其 社 会 影 响 得 到 大 力扩 张 由 于 微 博 具 有 “ 注 ” 转 关 、“
号 召了众 多社 会力量 参与到该事 件 中, 推动 事件 的解决 。发起 者表示 ,“ 微博
一
讨 的 , 立 即 对 随 行 成 年 人 进 行 控 制 审 查 , 时采 集 D 及 NA血 样 进 行 数 据 比 对 。
变增长 。于建嵘 在个人微博上发起 “ 随
手 拍 照 解 救 乞 讨 儿 童 ” 的 活 动 很 快 就 得 到 了 近 五 干 名 网 友 的 转 发 , “ 手 拍 随
微 博对公共事件 的推动 力
文 I 谢婧
自 20 0 9年 8月 新 浪 微 博 启 动 测
试 以来,微博的迅猛 发展对我 国社会、 文 化各个 层面 的影 响 日益 明显 。微 博 不 仅为 个人 在信 息传播 和意 见 表达方 面 提供 了便 利 ,也 为社 会 组织机 构提 供 了记 录 事件 、影响 社会 的 渠道 。微 博 不仅让 组 织和公 众具 有 了更 积极利
片 和乞 讨儿 童的 照片 非常 相似 。广州
公 安 让 珠 海 公 安 迅 速 行 动 从 北 京 去 的 志 愿 者 马 上 赶 到 珠 海 , 可 能 还 可 以 追 查 整 个 团伙 。截 止 2 1 年 3月 4 日, 01
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话语策略与文本框架——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话语策略与文本框架——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9a2a7ef242336c1eb95eba.png)
热 值排名前 3 0位 的国内公共事件 作为研究 案例 。 媒体 将 2 0 1 1年称 之为 “ 无 可争议 的微博 崛起年 ” , 其 间发生 了多起 具有标 杆示 范意义 的微博公共事件 , 该年度 的案例具 有较强 的代表性 和研究价值 。 具体 事件如下 : 校 车事故 、 郭美美 炫富事件 、 7 ・ 2 3动车事故 、 药家 鑫案 、 佛
山小悦悦 事件 、 抢 盐事件 、 刘 志军案 、 瘦 肉精 事件 、 最牛工 商局长 、 钱 云会事 件 、 地 沟油事件 、 塑 化剂事 件 、 上 海地铁 追尾 事故 、 微 博实 名 制、 李双 江儿 子打人事件 、 个税 起征点调整 、 故宫失窃系列事件 、 夏俊峰案 、 广电 限娱令 、 家乐福 系列事 件 、 蒙牛 致癌 门、 南 京梧桐 树 、 尤美 美 炫富事件 、 微博打拐 、 可 口可乐中毒 门、 会理 悬浮照事件 、 袁 善腊事件 、 超 速摸胸门 、 中石 化百万酒单事件 、 身份证指纹 事件 。
2 0 1 3 年 9月
湖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的外在表 现是意见领袖 的框 架分化 , 这 种分化的后果是使整 个意见领袖群体 的影响呈现 出层 次化传播 的态势 , 意
见领 袖 群 体 通 过 框 架分 化 对 网 络舆 论 场 产 生 了全 方位 的 影 响 。
公共能量场中政务微博的话语外化
![公共能量场中政务微博的话语外化](https://img.taocdn.com/s3/m/76d53784680203d8ce2f243a.png)
一
、
作 为公 共 能 量 场 的 社 会 舆 论
话语 权是 当今 文化研 究的一 个热 门话 题 ,福柯 指 出 ,话 语是人类 思维活 动的唯 一工 具 ,任何事 物都
是话语 建构 的结果 ,人和世 界之间是一 种话语关 系 。。 如今 我们 常 常提 及 的 “ 话语 权 ” ,简而 言之就 是
F e b ua r r y 2 01 4
公 共 能 量 场 中政 务 微 博 的话 语 外 化
谢 元 森
摘 要 :美 国公共行政 学家福克 斯和米勒将 公共行政 的研 究中存在 的一系列不 确定 的现 象学要 素 的集
合称 为 公 共 能 量 场 , 强调 公 共 能 量 场 包 含 了公 众 关 心 的 事 , 同 时又 是 具 有 活 力 和 能 量 的 场 ,是 表 达 社 会 话
第2 1 巷
第 1 期
浙
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I 1 1 . 21 N0 .1
2 0 1 4年 2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a a n d C o mmu n i e a t i o n s
理 创新 的有效方式 ,受到越来 越多 的社 会关 注 ,也受 到 政府 的支 持及 公众 的认 可 。越 来 越 多 的政 府机
构 与官 员选择开通 政务微 博来传播 信息 ,在 1 4 0个字 中体现话语 价值 ,纷纷 同谣 言 、流言展开竞 赛 ,争 夺公共舆 论 的 “ 拇 指话语权 ” ,从 而构建 网络 问政 和政府施政 之 间的桥梁 。 当前 对 于 国内政 务微博 的研 究数量虽 较多 ,但 多为技 术实证之 论 ,易 于陷入数 据之 泥沼 ,缺乏 从本 体 和价值 维度 上 的辨 析和 厘清 ,
论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多案例)
![论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多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16f15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3.png)
论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多案例)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互动的重要渠道,对公共事件的传播和影响日益显著。
以下是多个微博对公共事件的影响案例:
1. “南昌一女大学生被撞身亡”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当地公安机关最初通报称该女生为自杀身亡。
但是,微博上出现的图片和关注者的反应与之不符,引起了大部分网友的怀疑。
最终,经过微博上的监督和曝光,警方修改了通报原文,承认这是一起交通事故。
2. “KTV醉酒女性被侵害”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微博成为了曝光及讨论事件的平台。
该事件在微博上发酵,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微博上众多关注者的参与使得此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结果,同时也传递出了社会的正能量。
3. “抗洪救灾”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微博成了传递求助信息和爱心的平台,广大网友通过网络担当起救灾志愿者的角色,组织救援力量为台风受灾地区提供支持,同时也在微博上发布事故题材,宣传抗洪救灾相关内容,动员更多人参与救灾。
4. “东航空难”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微博成为了最快、最全的公众筛选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平台,很多网友通过微博曝光当天上空飞行状态、精神状态
属于好的乘客被滥杀的事实,引发公众对电力表彰机制的质疑,引发了全民对安全生产的关注。
综上所述,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公共事件传播与救助、监督政府对事件的处理的新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PORTERS1记害娅审
11NOTES2019125
探索微博空间公共事件中的官方话语
□文/张源源
摘要: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在官方各级各部门主动开设“两微一端”发声、积极回应社
会关切的微博空间中,官方话语的表达对公共事件起着重要的塑造官方形象、引导社会舆论作用。
关键词:微博;公共事件;官方话语;舆论引导
公共事件发生时,官方话语出现的时
间、地点及发布人都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
重大的影响作用,恰当的官方话语运用有
助于澄清事件真相,促进事件的平息和解
决,而官方话语中的敷衍塞责、转移注意
力等做法,一旦被识破,贝1J会使该公共事
件的舆情加速膨胀。
一、公共事件与官方话语的界定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事件成为舆论热点的时候,就可以被称之为公共事件。
公共事件的阶段性特征通常比较明显,当公共事件进入膨胀期,贝IJ会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成为舆论的热点与重点。
官方话语空间,主要由党和政府传达公共政策、发布权威信息而形成,以新闻发布会、大众媒介等为传播载体。
官方话语的来源可以是政府机构的直接发言人,也可以是官方媒体中以社论等形式出现的评论性内容,这些主体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面向媒体或大众,公开发表的意见是官方话语的组成部分。
二、公共事件中官方话语的作用
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官方话语通常能够起到通报情况的作用,也会就某一事件表达官方立场,表明官方态度,还有引导舆论的作用,官方希望通过自身表态,控制事态发展,引导社会舆论。
在2017年年底爆发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中,由于相关部门的反映不及时,导致舆情从一开始的幼儿园涉嫌虐童事件,逐渐发展出扎针喂药、威胁性侵等不实信息,伴随着这些不实信息的传播扩
散,事件引发更广泛的关注。
在此事件中,由于官方话语的缺位,
自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和疏散者,
其所采取的删帖、禁言、封号等强制性措
施只能作为暂时性处理手段,无法解决根
本矛盾。
官方话语引导舆论得当,能够获
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但如果引导不得
当,不但会使民众对既有的通报情况产生
怀疑,还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民间舆论
的进一步反弹。
三、公共事件中官方话语应遵循的原则
在2019年发生的“农民西瓜被偷反倒
赔300元”事件中,农民抓到“偷瓜
者”,却因双方拉扯中造成对方膝盖擦破
流血报警,经民警协调后,农民赔偿偷瓜
者300元医药费。
此事一经报道,舆论哗然,尤其是淇
县公安局通报中指出的“摘瓜”而非“偷
瓜”的官方说法,_下子引发舆论关注,
微博官方数据显示,全网对此话题的阅读
量高达4000多万。
直至其上级部门鹤壁公
安启动执法监督程序,停止相关民警职务
并对偷瓜者行政拘留3日,舆论关于
“偷”和“摘”的讨论才得以平息。
公共事件中官方话语的发布需要遵循
的原则如下:
(一)时间上注重时效性
在通报事件时,要注重时效性,在对
事件情况基本了解后,把社会舆论关心的
内容及时以官方话语的方式传达。
这样的
抢先发声能够保证官方话语及时抢占舆论
阵地,同时能够扼杀谣言空间,维护社会
稳定。
面对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协同疏
解体系中各协同主体应第一时间启动信息
沟通机制及联动应对机制。
通过涉事主
体、政府及各部门等及时传播事件真相,
借助网络舆情监测技术收集信息,了解公
俪思所想。
(二)明确清晰的态度
官方话语在公共事件中有着重要的明
确态度、表达意见的作用。
官方话语在表
达时务必表达出明确态度,该追究的要追
究,该赔偿的要赔偿,既站在官方的角度
说话,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受害人的意愿
等,进行全面的官方话语表达。
(三)内容上体现责任感
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公共事件
发生后,网友对官方说法提出质疑并要求
官方进行进一步回应的情况屡见不鲜。
官
方话语体现责任感的主要方式可以是以开
放的态度面对舆论质疑、认真分析公共事
件产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及时明确事件责
任人、为事件解决提供可行方针等方式。
发布的内容也应避免以偏概全或者推卸责
任,以负责任的官方话语体现权威,实现
引导。
砂
(作者单位: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