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

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

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作者:汪利娟李晓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7期摘要: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介形式,其信息传播的情绪性与渗透性给当前新媒体面临的舆论引导环境提出了挑战。

本文在分析微博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利用微博引导舆论的困境及局限,探析其发展策略,助力微博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

关键词:微博传播舆论引导策略微博,俗称“围脖”,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它是基于Web3.0新兴起的一种供用户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共享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超文本形式发送到个人微博首页上,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字符以内。

①微博最早起源于2006年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网站Twitter,该网站集传递信息、社交服务、微小博客等功能于一体,为人们随时随地分享观点、见闻提供及时分享的交流平台。

②继2007年5月校内网(即现在的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建立了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似Twitter网站饭否网后,国内的微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如叽歪网、腾讯滔滔、新浪微博等。

在这些微博网站中,尤以新浪微博表现最为突出、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

在争取用户上,新浪微博不断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用户,如策划“万能微博助你买房”的活动,紧扣当今社会百姓的现实需求,在活动启动后短短一个月就吸引了20多万用户参与。

从用户规模看,截至2011年3月2日,仅新浪微博的用户总数就已突破1亿。

③用户规模的急速增长带来了信息流的几何式扩张,使微博成为多样信息集散地的同时,也让其发展成多元声音的意见场。

各种观点的角力导致其舆论引导的难度不断增加,尤其是部分虚假甚至被刻意歪曲的信息,也在这个更新快、扩散强的信息循环链中悄然生长且影响着受众。

作为拥有强大效力的微博传播,加强舆论引导,构建良好舆论生态应当是其快速发展中的现实要求。

微博的传播特性自微博在中国大陆诞生三年多时间以来,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新生事物迅速变身为用户上亿的流行品,跻身重要的信息载体之列,这与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是分不开的。

微博时代:大V的舆论影响

微博时代:大V的舆论影响

微博时代:⼤V的舆论影响2019-10-29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140字以内的简短信息的⼴播式的社交⽹络平台。

微博凭借其便捷性、原创性、实时性等特征⼀度成为制约公权⼒、反抗信息霸权、⾃民粹主义的⼯具。

但是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在貌似⾃由、平等的背后,微博话语权实质上正越来越向少数⼈集中,话语权垄断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表现是不同博主的粉丝数量出现⾼度分化,有的数以千万计,⽽⼤部分则只有⼏⼗上百。

这种极度悬殊的差距,使微博⽤户分化成两个不同的群体――⼤V群体与草根群体(沉默的⼤多数)。

在数万、数⼗万甚⾄上千万粉丝的关注下,⼤V群体常常能⼀语激起千层浪,⼀举⼀动影响粉丝的思考与⾏动。

⽽⼤部分草根博主往往是“话落⽆声”、⾃说⾃话的追随。

⼀、⼤V的界定⼤V是指在新浪、腾讯、⽹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认证,在微博上⼗分活跃的微博⽤户。

由于经过认证的微博⽤户,在微博昵称后都会附有类似于⼤写的英语字母”V“的图标。

因此,⽹民将这种经过个⼈认证并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户称为“⼤V”。

获得实名认证的微博⽤户在现实⽣活中有⼀定的影响⼒,实名所带来的名⼈效应更容易提⾼其受关注度,微博有没有加“V”成为⼈们衡量信息可信度的⼀个标准。

⼆、⼤V的舆论影响1.⼤V绑架舆论被认证的⼤V在公共舆论中具有很⾼的公信⼒和权威感,特别是在⼀个个公共事件的背后,被⼤批粉丝追随的⼤V的意见形成了所谓的“政治压⼒集团”。

这个“压⼒集团”以批评公共权⼒为预设,以明星崇拜为润滑,对“民意”进⾏绑架,从⽽控制舆论。

例如:“富⼆代”、“官⼆代”这些词就明显是利⽤仇富或者仇官的⼼理在制造舆论。

如果只是动⼿打⼈的新闻是抓不住眼球的,但如果是⼀个富⼆代打了⼀个相对穷⼀些的⼈,那么很容易引起注意,甚⾄就算打⼈动机和富有没有关系,也很容易就煽动起⽹民的仇富“态度”,发起更多对有钱⼈的批判。

2.⼤V成为谣⾔的助推器⼤V凭借其众多的粉丝关注占据了微博舆论场的⾦字塔尖,随着商业⼒量的介⼊,⼤V不再单纯是影响⼒的代名词,开始滑向⼀个混杂了商业利益、私欲的集合。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一、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它不仅是公众意见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包括其形成的背景、传播的方式、影响的范围等。

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

网络舆情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我们将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表达。

本文将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公众的影响力巨大。

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和机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网络舆情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现象或问题所表达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它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等的关注和态度。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涵盖了其产生的环境、主体、客体以及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

从产生的环境来看,网络舆情形成于互联网这一特定的信息传播平台。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意见。

这种特殊的环境为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从主体来看,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广大网民。

网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形成网络舆情。

由于网民群体庞大、构成复杂,因此网络舆情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再次,从客体来看,网络舆情的客体是各种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

微博升堂背后的舆论场域构建

微博升堂背后的舆论场域构建

声屏世界2022/1传媒e 时代点击新媒体摘要:社交媒体、移动和互联三重革命正在影响中国的网络空间,庞大的信息数据使得用户的媒介接受习惯正在变迁。

近年来,微博升堂现象在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用户信任被消费,平台吸取“毒流量”现象明显。

文章基于该现象,对微博舆论场域构建提出了策略。

文章表明,微博舆论场域构建与客户端、媒体、用户离不开关系,微博平台的转型将推动舆论场域的良好运行,维护舆论生态网。

关键词:舆论场域微博升堂意见领袖微博升堂背后的舆论场域构建阴宣田恬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一股新生的媒介力量打开全民市场。

在微博上,所有人都可以表达自我和陌生人社交,发布与浏览信息……微博自由开放、即时交互的特点,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利用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可以发出个人声音,聚集社会力量,通过操控舆论甚至可以决定事件的走向。

近年来,“微博升堂”现象愈演愈烈,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被破坏。

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微博舆论场域,是一个亟需以系统视角探析的议题。

本文将从“微博升堂”现象出发,由群体情绪切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基于该现象,提出平台监管制度、媒体舆论引导、重视草根用户等建构策略,由此推进微博舆论场域的良性运行。

关键概念界定微博升堂,就是微博用户通过讲述个人或他人遭遇进行传播来凝聚社会力量,以便实现维护个人权益的目的。

所谓的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是指网络舆论。

微博用户借助舆论对遭遇进行夸大,其他网民则把自己放在互联网法官的地位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致使舆论发酵。

“微博升堂”的维权方式,有时可以成为推动公平正义的“利器”,有时也有可能成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戾器”。

微博升堂现象的兴起微博升堂的产生。

首先,微博监管机制下舆论的过度自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信息的传播每秒以上千万条在传播。

随着微博热搜的兴起,任何热点、爆点新闻都能进入互联网使用者的视线,一些涉及到犯罪的社会事件,网民就很自然而然地当起了“法官”,在上面拼尽全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破坏性、公共性往往能引起具有环境监视功能的媒体的极大关注。

传统媒体时代由媒体主导议题是主流,然而新媒体时代,“受众”演变为“用户”,信息生产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其自主设置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导致传统媒体主导议题的能力降低,用户主动设置议题成为常态。

由此,舆论生态纷繁复杂,潜藏的社会矛盾和心理情绪也凸显出来,难免出现舆论失焦现象。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失焦的危害突发公共事件因其不可预测和突发性往往带有强烈的破坏性或威胁性,因其常涉及公共事务或公共利益,相较于普通事件更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发声渠道,网络用户的表达权得到释放,各种自媒体应运而生,在不同利益诉求的驱动下,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局面。

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而不是以事实为准绳进行理性讨论的“后真相”特征影响了舆论场。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多元声音以及对各种议题的关注,对提供新的报道视角、发掘事件线索、倒逼真相、纾解公众情绪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各传播主体出于不同诉求进行情绪化表达而不是追问事实真相,关注无关紧要的衍生趣味话题而不是关注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造成舆论分化、撕裂、失焦。

愈发复杂的舆论环境成为割裂社会共识、加深圈层鸿沟和群体对立冲突、加剧社会不信任感的主要原因,干扰了正常的舆论环境,使得媒体公信力下降,网络舆论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给社会风险应对和社会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失焦的原因舆论失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首先,在传统媒体时代,议题由传统媒体主导,公众互相交流的平台和空间有限,意见的自由传播难以实现;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各个平台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在用户画像、算法推荐成为各个平台的主流推送机制后,用户被束缚在“信息茧房”和“社交茧房”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吴欣欣汪莉【摘要】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

我国微博舆论风险社会因素、作用范围及化解机制

我国微博舆论风险社会因素、作用范围及化解机制

我国微博舆论风险社会因素、作用范围及化解机制吴闻莺;蔡尚伟【摘要】微博用户量在2013年下降后于2014年后回升。

微博依然在公共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2016年河北邢台洪灾事件中,微博处于信息传播链的最前端。

本文从技术变革、生活方式变迁与价值冲突三个方面揭示了微博舆论风险的社会成因,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分法结构模型理解公共事件微博舆论风险效果。

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可以引入多元主体公共参与的具体操作,促进人们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认知,从而有利于增强凝聚力,也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共同寻找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案。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6页(P105-110)【关键词】微博舆论风险;社会因素;作用范围;化解机制【作者】吴闻莺;蔡尚伟【作者单位】[1]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6.2(一)技术变革促进人们介入公共事件微博为人们广泛卷入公共事件提供了一种高级的技术支持平台。

在中国的网络空间中,公民卷入政治性公共事务(如关注司法案件)的技术支持平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个划分其实也适用于人们在网络上卷入非政治性公共事务(如关注自然风险)的情形。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门户网站、e-mail、BBS等应用拓展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但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参与的扩大主要体现在知情权得到更好保障;随着即时通讯(QQ、MSN、手机短信等)、新闻组(newsgroup)、群组(QQ群、UC群、飞信群等)工具的应用,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便捷,参与渠道更加丰富;现阶段博客、播客、微博及其他各种SNS(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普及、移动网络的发展,使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协同互动特性更加明显,参与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1]。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处在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

微博对公共舆情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微博对公共舆情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研 究 并 遵 循 微 博 传 播 规 律 ,建
捷 、碎片 化 、随 时 随地 的 媒体 特 性发 负面 的社 会 影 响 。此 外 ,由于微 博 的 立微 博 舆 情评 估 机 制 。随 着微 博 应 用 挥 到 了极 致 。一 条 微博 往往 可 以演 变 巨大 影 响力 ,当虚 假信 息 被 广 泛传 播 的 日益 发 展和 完 善 ,其 对 社会 舆 论 的
程 。 因 此 , 只 有 了解 微 博 传 播 的 特 接 收信 息 的人 数 呈几 何级 数 增长 ,且 播 ; 另一 方 面 ,微 博 最 多 1 4 0 个字 ,
点 ,深入探究微博传播规律 ,才能正 人 员 在 地 域 、身 份 等 方 面 具 有 多 样 且图片 、视频等的上传也有一定的技
可 以形 成对 某 事件 的信 息 集聚 和 集 中
传播 速度 快 。 由于移 动 互联 网的 砰沦 ,形成 强 大的 舆 论场 。但 是 ,徽
的用 户 通过 移动 终 端登 录 。新 浪微 博 迅速 发 展 ,在 事件 发生 时 .当事 人或 博也 有 其局 限性 ,叮能 产 生的 f L J J 题 也
_

微 博 对 公 共 舆 情 的影 响 及 应 对 策 略
文/ 璩 静
2 0 0 9 年8 月 ,新 浪 推 出 “ 新 浪 微 式 微 博 则是 以草 根 阶层 为 主 ,普通 人 评 论功能 使 用 户可 以随 时发 表 自已的 博 ”内测 版 ,成 为 门 户网 站 中第 一 家 用微 博 } 己 录 生活 点 滴 ,博 主 的受 关注 意见 ,微 博 用 户之 间 叮以 随时 互动 和 提 供微 博 服 务 的嘲 站 ,微 博 正 式进 入 度 较 低 ,如 学 微 博 。这 两 种微 博 交流 ,在 微博 上信 息 和 观点 的 反馈 及 网络 用 户的视 野 。随着 移动 互 联 网的 传 播模 式 受 到不 同网络 用 户的 青睐 , 时高 效 。这种 双 向 交流模 式 改 变 r传 兴 起 ,微 博发 展 愈 加迅 速 。 以新浪 微 都具 有 强大 的传 播 力和 影 响 力。总 体 统 媒 体 的单 向 交流模 式 ,在 短 时 I ' H J 内 博 为例 ,截 至 2 0 1 2 年5 月份 ,新 浪 微 来看 ,两种 模式 均 具有 以下 特 点 . 博 注 册 用 户数 已超 过 3 亿 ,超 过 半 数

“两微一端”舆情传播特征与潜在风险分析

“两微一端”舆情传播特征与潜在风险分析

“两微一端”舆情传播特征与潜在风险分析作者:林婷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发的转折期。

在这些重大转这种,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攻击发挥着越来越大舆论引导作用,成为重要的舆论场。

本文通过对“两微一端”传播特点与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索“两微一端”的独特的舆情状况、潜在的风险及其相关管理对策。

关键词:“两微一端”;社交媒体;潜在风险;“小粉红”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以其成本低、范围广、主动性强等特点,加剧了传媒业的融合、重塑,改变着舆论格局,成为沟通对话的新通道和新的重要舆论场。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了解新闻时事的第一信息源,信息从稀缺到泛滥,舆论从单一到多元,可以说社会舆论相当程度上是在中国人的手机上生成的。

一、“两微一端”的独特舆情状况(一)微博传播的舆情发展态势与“小粉红”微博促使某个事件升温,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而将其提上议程。

1、微博传播下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展这两年,突发事件频发,而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经成为第一时间发布公共信息的平台,成为突发事件的舆论聚焦点。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也即“弯弯事件”自4月5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首。

草根博主弯弯的微博曝光,便是对传统单向话语权的突破,充分体现了自媒体的双向互动性,催生了“弯弯事件”的形成。

舆论的形成包括事件的发生、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产生、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的形成等6个阶段。

而微博活跃分子用户的介入俨然成为了舆情爆发的加速器:微博活跃分子也称为“意见领袖”,他们拥有较多粉丝,在微博平台上与其他活跃分子和粉丝互动频繁,因此经他们转发或评论的信息会被更多人看到并关注。

“弯弯事件”中博主弯弯的前几条信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而后来的一些女明星和网红的参与转发,使得她的微博成为热搜微博,她的遭遇才被更多人知道,从而形成舆论的源头。

微博舆情的传播特征

微博舆情的传播特征
英男事件 ” 等 反腐话题 ; “ 小悦悦事 件”、 “ 温岭虐童案”、 “ 陈水总事件 ” 等社会话 题。 除此之 外 , 一些娱 乐话题 也时 常成 为 微博舆情传 播的焦点 , 如 “ 甄嫘传 ”、 “ 汀 南s t y l e ”、 “ 中国好声音 ” 等。 在这 些微博 舆情传播的热点话题 中,我们 可以看 到 , 民众不只是满足获取信息 与娱 乐的诉求 , 而是更多 的渴望参与社会事务 的讨 论 , 将 微博 当作发表 意见 的平 台 。 但是 , 在这样 的场域里 ,舆情 的内容也 是鱼龙混杂的 ,
粉丝 的关注与转发 , 那么就形成了互动行 为 。在这样 的互动 中 ,舆情逐渐 生成 、 传 播。 只要话 题具有 聚合性 , 就能够 形成 以 公众 的普遍关 注 , 那么这个圈子 的规模就 会扩 大 ,所 形成 的微博舆 情也会 持续蔓 延。 在 这个圈子 里的每 一个参 与者 , 他 们 之 间可能彼此熟悉 ,也可能从未相识 , 但
设 置 自己 的 话 题 , 那 些 具 有 新 闻性 、 趣 味
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所带来 的社会变迁 , 绝不止于它所传递 的内容 , 其更大的意义 在于 ,它本身 定义 了某种信 息的象 征方 式、 传播 速度 、 信息雷 政富事件 ”、 “ 纪
形态。
【 关键词 】 微 博舆情
去 中心化
非理性
周期性
裂变性
微博 , 自2 0 1 0年兴起 以来 , 作 为一种


传 播 主 体 的 去 中 心 化 与 圈子 化
是因为某一话题而 聚集在一起 ,形成舆论 圈子 。 圈子化的微博社交网络 , 保证 了特定 话题 的微博舆情得 以整合 ,并大范周地传
论并存 , 甚 至流言横飞 , 真假难辨。 2 0 1 1年 , “ 郭美 美事 件 ” 曾轰 动 一

重大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以“天津大爆炸事故”为例

重大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以“天津大爆炸事故”为例

21第17卷 第3期2021年6月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Vol.17 No.3Jun. 20211.河海大学商学院,常州 213022;2.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23摘 要: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已成为网民获取相关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对重大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进行分析,能够为政府舆情应对提供参考。

采用Python 第三方库jieba 进行分词,基于TF-IDF 进行热点提取,采用SnowNLP 进行情感分析,从而对舆情演化趋势、情感演化及热点等进行分析,将微博舆情演化划分为五个阶段。

以“天津大爆炸事故”为例,分析不同阶段下的微博舆情热点及网民情感,提出相应的政府应对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情感演化;热点提取;政府应对FENG Lanping 1, YAN Xue 1, CHENG Tiejun 21.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22,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China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Opinion on Weibo ofSerious Emergencies——Taking “Tianjin Big Explosion Accident” as an Example重大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Abstrac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serious emergencies, new media platform, dominated by Weibo,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for netizens to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The analysis of Weibo public opinion evolution of serious emergencie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response about public opinion. In this*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元舆论场共存背景下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博弈和引导策略研究”(17CXW012)的研究成果之一。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

媒介观察11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情况概述近几年,我国的网民数量逐年增长,总量巨大。

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小时[1]。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民规模庞大,上网时间长,对短视频等新媒体使用率高,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公众的生活、工作,影响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不少突发公共事件在网上得到极快的传播,且极易发酵。

不少突发公共事件因处置不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激化负面情绪的工具,从而引发网络舆情甚至演变成新的公共事件,造成二次伤害。

笔者从近年来公开的报道中,梳理了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后果、问责结果,不少事件的教训是惨重的。

从近20年来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处置过程和引发的网络舆情来看,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等极易因处置不当,导致网络谣言、舆情蔓延、网上网下炒作等互相影响,形成新的公共事件。

虽然进行了辟谣、信息发布,打击处理了违法犯罪人员等,但政府、公众之间的裂缝却要经过多方努力才能消弭,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和危害较大。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如下:突然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2]。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在网络中被扩大传播,其影响力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网络安全,强烈要求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呼吁出台网络安全相关法律。

2017年6月1日,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施行,明确要求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立即启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3]。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范文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中国的主流社交平台之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传播的特点使得微博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和了解事件进展的重要渠道。

本文旨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的功能及其影响,以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参考。

二、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1. 信息传播: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新情况传达给公众。

主流媒体的微博账号通常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发布的信息往往能够迅速引起社会关注。

2. 舆论引导:微博上的信息和观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舆论场。

主流媒体微博通过发布权威、客观的信息,能够引导公众舆论,帮助公众正确理解事件,减少恐慌和误解。

3. 互动交流:微博的互动性使得公众可以与主流媒体进行实时交流,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使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

同时,这也为主流媒体提供了及时了解公众需求和反馈的渠道。

三、主流媒体微博功能分析1. 实时更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能够实时更新事件进展,为公众提供最新的信息。

2. 多元传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信息,使公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

3. 互动沟通:与公众进行互动,回答疑问,解释政策,增强公信力。

4. 舆情监测:通过分析微博上的信息和舆情,了解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为决策提供参考。

四、案例分析以某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分析主流媒体微博在事件中的具体作用。

如某次疫情中,主流媒体微博及时发布疫情信息、防控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疫情,同时与公众互动,解答疑问,缓解恐慌情绪。

此外,还通过舆情监测,了解公众需求和反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流媒体微博更是承担着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互动交流和舆情监测的重要任务。

重大公共事件中微媒介的舆论传播

重大公共事件中微媒介的舆论传播
可能性 ,但 只是草 根掌 握 了在微媒 介话 络成 了 民众 表达诉 求 的首要 选择 。而微 见领袖 ,引 入官方 微媒 介 的意 见领袖 , 语 场域 意 见领袖 的形 成机制 :谁发 布 的 媒介 的出现 ,使公众随时随地 可以上 网, 在舆论场 内引导并舒缓社会舆论 。 2 . 整合传播渠道 ,打通两个舆论场 重大 公共 事件 的发 生之 后 ,舆 论 形
现并 未真正 实 现 “ 去 中心化 ” ,社 会话 博媒介 已经提前审判 。
@ 郭 涛在 1 1月 2 3日新 浪微 博 发表 关 于
在 节 目中处 理孩 子 问题 的 自白,一方 面 方面更 重要 的是 引发 了教 育方 式 的讨
语 权依 旧掌 握在 意见 领袖手 中。微 媒介
中的意 见领袖 一般 具有 现实权 力 的社会
其 快 ,加 之社 会境 遇 的压力 ,一 边倒 向 使真相毕露 、 使 真理脱颖而 出。”【 例如 , 等 “ 主流媒体舆论场 ”,即官方舆论场 ;

个 是依 托于 口口相 传特 别是互 联 网 的 “ 民间舆 论场 ”。l 】 。 主流 媒体构 成 的官
甚至可能导致群体极化和舆 论审判 。 “ 舆 表金 庸去 世 消息。作 为 国内正规 知名 的 对舆 论 对象进 行一 种现 在性 的 ‘ 审判 预 各大媒介 上疯传 。@ 闯丘露薇 1 2月 6日 司法造 成舆 论压 力 ,使得 司法 背离 法律 国新 闻周 刊 删除微 博 ,发 布致 歉声 明 。 至上 的原则 ,屈 服 于舆论 而做 出畸轻 畸 被去世 的谣言存活 到消亡的时间极其短 ,

当前 ,我 国客观 存在 两个 舆 论场 : 个是党 报 、国家 电视 台 、国家通 讯社
微媒 介受 限 于字数 ,传播 速度有 极 构 上形 成一 种 ‘ 无 影灯 ’效应 ,便可 以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摘要】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传播、引导、倾向、导向和评价等方式,网络舆论对社会热点事件产生深远影响。

它能够迅速扩散事件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影响公众态度和看法。

网络舆论也存在双重性,有时会偏离事实,加剧事件发酵。

监管和引导网络舆论变得至关重要。

网络舆论应当在尊重舆论自由的遵循事实真相,引导公众理性思考,避免恶意煽动和不实传言。

只有有效监管和引导,网络舆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形成做出积极贡献,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社会热点事件、传播影响、舆论引导、舆论倾向、舆论导向、舆论评价、重要性、双重性、监管、引导1. 引言1.1 网络舆论的定义网络舆论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和散播的言论、评论和情绪,是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信息。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是由网络用户自发产生和传播的,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或中性的信息。

网络舆论具有快速传播、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在当前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论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舆论的概念,还包括了互联网时代独有的特点。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舆论可以迅速引发舆论热点,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和发展。

网络舆论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平台,这使得网络舆论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网络舆论是当代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引导和监管网络舆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1.2 社会热点事件的定义社会热点事件是指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通常涉及社会利益、公共资源、伦理道德等重要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影响力。

这些事件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其热度和影响力常常超出一般事件的范畴,成为民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以热门事件分析如何引导微博舆论场

以热门事件分析如何引导微博舆论场

2、提供全面的信息:在传播热门事件时,应该尽可能提供全面的信息。不仅 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应提供相关背景和各方观点。
二、媒体素养
提高媒体素养是引导舆论场的必要条件。在面对热门事件时,人们需要具备辨 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在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时,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 传闻或未经证实的消息,要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作为中国社交媒体市场的重要角色,在突发公共事件 的舆论引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其他传统媒介如电视、报纸等也 在应对着新媒体时代的挑战,试图在舆论引导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次演示将以 温州动车追尾事件
为例,对与其他媒介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单向 性。然而,在等新媒体的冲击下,这一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的传播特点使得每 个个体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平等和自由。在温州动1 热门事件分析如何引 导舆论场
03 二、媒体素养
02 一、信息传播 04 三、社会责任
目录
05 四、社交媒体管理
07 参考内容
06 五、应对负面舆论
热门事件分析如何引导舆论场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热门事件在上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如何正确引导 舆论场对于事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第一时间发布了事故现场的信息,使得公众能够迅速了解事件的状况。
与此相比,传统媒介如电视、报纸等在信息传播上则显得较为迟缓。尽管他们 也报道了这一事件,但由于制作周期、审查流程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 与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竞争。此外,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往往是单向的,缺 乏与受众的互动,

从突发事件看微博的社会化媒体性及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从突发事件看微博的社会化媒体性及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从突发事件看微博的社会化媒体性及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和连通性等特征。

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了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微博的社会化媒体特性,在突出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1 由723事件看微博的社会化媒体性2011年7月23日20时许,温州境内,d301次列车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火车车厢从高架桥上直插地面,造成惨重伤亡。

消息传来,举国悲痛,铁道部受到各方舆论指责。

这件事当中,如果说有一个赢家,那毫无疑问就是微博。

正是通过微博,信息得以第一时间快速传递并得以分享。

2 从突发事件看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由于微博与移动通信的无缝对接,使信息传播进入了“全民记者时代”,新闻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

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群体冲突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作为媒体的即时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而传统媒体受限于它的播出时间、它的印刷时间以及体制方面的问题,它不太可能去跟微博这种媒体去抗衡,在这方面,体制内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9年2月9日元宵夜,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的火灾是由网友第一时间通过新浪微博,图文并茂地发布到互联网上的,引发了网友大量的跟帖和议论,比传统媒体报道时间都要早。

尤其是在723事件中的表现,与微博发挥的具大作用和互联网的迅速全方位报道相比,体制内传统媒体的表现令人感到遗憾与揪心。

7月24日,一些全国性报纸,对前一天的3个热点新闻(温州动车追尾、挪威暴力事件、赖昌星被引渡回国)在首页全部进行报道;而电视台则一边直播西半球挪威的夏令营枪击案,一边用滚动字幕报道温州火车灾难。

做为一个中国的官方电视台,本着媒体人的民族情感和新闻接近性法则,应该是直播温州火车相撞事件,用字幕报道挪威的枪击案。

知名网友“石扉客”叹息:“网民们的彻夜不眠,温州人民的血浓于水,这些热血和关切,这些悲哀和愤怒,无法触动他们分毫,连起码的谦卑姿态都不会做出来……”网友张宏杰则诚挚希望,“这些所谓主流媒体不能是一架“与民众,与世界,失去了对话能力甚至是理解能力的机器,你的悲伤和忧虑它听不懂”。

新媒体舆情的生成与传播——基于微博、微信舆论场的比较分析

新媒体舆情的生成与传播——基于微博、微信舆论场的比较分析

新媒体舆情的生成与传播——基于微博、微信舆论场的比较分析作者:赵作为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17期摘要微信和微博作为当下我国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媒体,日益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

微信和微博作为时下网络舆论的源发主要平台,在网络舆情生成和传播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文章从舆论场域、舆论自净化能力、舆情传播差异和公共事件传播等方面,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微博;微信;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7-0016-021 舆论场场域:开放VS 封闭、显性VS 隐性作为当下最为流行的社会化媒体,微博与微信两大信息交流的平台在网络舆论热点生成和传播中,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基于微博、微信各自舆论场域的传播特征,决定着舆情生成和传播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微博由于其相对开放的信息传播特点,更像是一个大众化媒体平台,其舆论场相对开放。

而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交平台,其舆论场场域(以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为主)相对封闭。

微博由于其信息相对开放,呈现的舆论场域较为显性,普通民众可以直观感受到,而微信由于其信息传播环境相对封闭,舆论场域呈现隐性特征。

正是由于微博舆论场的开放特点,微博舆论更为多元化,带来的问题是微博的舆论撕裂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微博用户庞大,微博已经成为社会现实问题的放大器,社会现实中的戾气和冲突矛盾,在网络匿名机制环境下,经由微博发酵、传播,又会引发舆情下线群体性事件。

微博中由各兴趣话题、“圈子”形成的各个阶层和群体,对舆论议题的不同见解,常常引发舆论场的群体极化和舆论撕裂,甚至激化为网下不可调和的斗殴事件。

而微信舆论场表面看似平静,实则舆论场暗流涌动。

微信的传播特性决定了舆论事件经过微信平台的聚集发酵,一旦爆发,就会成为舆情热点。

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的裂变传播方式,决定了微信舆论的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的特点,微信的封闭传播,使得微信舆论呈现出单一极化明显的特征,2015 年2 月末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环境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就是很好的例子。

热点事件微博舆论生成的四种模式及引导_周洋

热点事件微博舆论生成的四种模式及引导_周洋
社交化平台
播渠道或内容,处于绝对的话语 “权力中心”,舆论呈现出自上 而下的“瀑布倾泻模式”;而新
场域外信息输入
草根 微博
媒体的崛起,尤其是社交媒体的
崛起,为民间舆论的表达与抗争
□ 微博舆论生成的“社交场域模式”。
提供了渠道,微博平台上的每一 个节点都对信息传播产生着作用。在“微笑 局长”事件中,草根微博、网络大V、媒体 微博以及杨达才本人都通过微博进行话语 “博弈”与沟通,公共信息的价值也在“围 观”“抗争”与“协商”中逐步凸显出来。
2.“V+媒”与“V+V”双膨胀扩散模 式。相对中心辐射模式而言,“V+媒”与 “V+V”双膨胀扩散模式的特点在于核心节 点与桥节点之间能量的交换并非简单的“中 心—边缘”的辐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建构 的过程。这其中,通常扮演“桥节点”的 意见领袖“大V”们通过“V V”对话或者是 “V媒”互动的形式,实现议题的推广和观 点的重构。核心节点与桥节点通过对话、融 合、膨胀并生成新的中心节点,实现话语能 量的二次或多次辐射,推动整个微博舆论的 走向。譬如在“微笑局长”事件舆论生成过 程中,“V媒”互动就产生了重要影响。微 博首先扮演的是舆论“触发器”的作用,在
是如何在各个地区的用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传 播和蔓延的。除此之外,正在兴起的“社交媒 体服务”还能提供更为细致的托管解决方案, 譬如,根据机构和功能的需要量身定制,对特 定的议题事实进行概念分析、目标分析和系统 报警;提供社交媒体感情语言色彩分析、信源
热点事件中如何实现对微博舆论的 地理位置分析;还能直接提供渠道,与发表不
解,应将其视为动态的、斗争的和结构化 传播议题,数学流行模式则负责描绘这些思想
的产物。在布尔迪厄看来,场域
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场域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分析
【摘要】:微博正在改变什么?这个问题学界已经讨论了多年。

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习惯的大变革、微博化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所有这些所带来的影响几乎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微博时代就已经来了。

然而,有一些变化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舆论广泛、深入,甚至是即时的传播打破了百年来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传播格局,“围观改变中国”已经深入人心。

不过,微博中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微博强大的舆论浪潮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在微博舆论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的舆论形成了更加强大的规模,而有的舆论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本文通过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使用定性、定量两大分析方法对微博舆论场进行了全景式分析,着重探讨了微博舆论场的定义、组成要素、构成模型,从宏观层面对微博舆论场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系统界定。

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发端于微博、并产生广泛影响的PM2.5事件,着重探讨了微博舆论场的形成机制、内部传播模式、与外部舆论场的互动模式三大理论模型。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旨在为微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分析微博舆论的形成——传播——演变这一舆论链条,为今后的微博舆论引导和控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微博舆论场PM2.5事件意见形成机制内部传导机制外部作用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0引言10-19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二、研究现状10-13三、研究方法13-19第一章微博舆论场的概念界定及组成要素19-301.1什么是微博舆论场?19-231.2微博舆论场的舆论主体及其作用23-271.3微博舆论场的舆论构成模型27-30第二章微博舆论场的意见形成机制30-422.1“PM2.5事件”的舆论形成节点和事件解码30-352.2形成微博舆论场的要素35-402.3微博舆论场的形成模型40-42第三章微博舆论场的内部传导机制42-593.1微博舆论场的传播特性分析42-463.2舆论高峰期微博舆论场的作用机制46-493.3舆论低谷期微博舆论场的承接机制49-533.4微博舆论场的信息特点及传播渠道53-563.5微博舆论场内部的意见传输模型56-59第四章微博舆论场在社会舆论场中的作用模式分析59-664.1社会活动和社会舆论对微博舆论场的作用59-634.2微博舆论场在社会舆论场中的作用模型63-66结语66-69参考文献69-7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致谢72-7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3-7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