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颗粒在顺铂脂质体结构中的组装Assembleof-药学学报
顺铂纳米脂质体体内变化的实验研究

●.【矗.嚣j\∞lI 一口州苫m ou
2
O
图2.
肿瘤、肝、肺和肾组织内总铂宙量变化
2.3肝、。肾和肺组织中药物含量变化:在肝、肺和肾脏中,LDDP组的总铂含量均明显高于CDDP组 (图2)。肝脏中,LDDP组的总铀含量较其它组织高,峰值达16.72±6.60“g/ml,其后下降速度平 缓,CDDP组总铂浓度较肿瘤组织和肺脏高,但低于肾脏,其峰值为5.80±4.01。肺组织中,LDDP 组总铂含量峰值为8.58±2.2999/ml,其后下降速度较快,72h时为3.14±1.69肛g/ml,CDDP组总铂 峰值为2.37±0.53垤/ml。在肾脏中,LDDP组总铂含量的峰值为10.22±1.84tlg/m1,其后下降缓慢, 高浓度维持了较长时间,CDDP组总铂含量峰值为7.78±1.27“g/ml,与LDDP组相差不大,但下降速
度较快。比较儿种组织中总铂的AUC值,LDDP组均显著高于CDDP组,在肝脏中两者的比值为3.17,
肺脏中也为3.30,肾脏中最低,为2.40,但均明显低于肿瘤组织7.48倍的比值。
表2.肿瘤、肝、肺和肾组织内总铂AUC值
Cancer tiSSHC Livcr tissue Lung tissue Kidney tiSSUC
(心・h・ml。1)
LDDP
(腿・h・m11)
1753.87
(№・h・ml“)
692.02
(K・h・m11)
1231.36
1014.99
CDDP
135.75
552.30
209.44
512.05
3.讨
论
顺铂抗瘤谱广,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但顺舶进入机体斤,大部分与血浆蛋白形成牢 同结合而失去抗肿瘤活性,因而需较大的剂量才能在肿瘤组织中达到有效的浓度,因而加大了药物 对人体的毒性反应。顺铀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主要为肾毒性和对造血系统的毒性。脂质体对顺铂的包 裹可隔离顺铂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延长游离顺铂在机体的循环时间,因而有更多的药物能进入肿瘤 组织中。含聚乙二醇(PEG)的脂质体由丁.空间效应,可抑制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对脂质体的识别和吞噬
磁性微球和磁性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比明显低于对照组[14] 。 4 问题和展望
MMS 和 MNP 作为较有潜力的靶向给药系统, 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较有意义。但体外磁场, 包括磁场强度、磁场梯度及磁场使用时间和立体定 位等因素对该给药系统的靶向性影响较大,深层部 位靶向性较差的问题尤为突出。增大微粒的粒径可 增强磁响应性,但会影响粒子在体内的运送、分布。 微粒本身的性质如粒径均匀性,磁性超细粒子和药 物含量,稳定性等,以及体内环境如靶区的血管分 布和透过性、靶点离给药部位的距离等因素对磁性 微粒靶向性的影响正在研究中。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5, 36(9) · 58 3·
Ghassabian 等[11]将平均粒径约 3µm 的地塞米松 白蛋白磁性微球用生理盐水分散,在 8000G 的磁场 中以 0.5cm/s 的流速通过内径为 3.5µm 的细管。施 加磁场 15min,每分钟收集 1 次流出液,撤去磁场 后继续收集 5min。流出液于 550nm 波长处检测。同 法操作,收集不加磁场时前 20min 的流出液进行检 测。比较两种流出液中的微球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二者具有显著差异,磁性微球在有外加磁场时 表现出明显的滞留效果。 3.2 体内磁控定位试验
可吸收交变磁场中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使局 部温度升高而杀伤肿瘤组织[3]。含 Fe3O4 微粒制剂 的急、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在小鼠和犬体内注射铁 元素的剂量达 168mg/kg时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组 织病理学研究也表明无较大变化[ 4] 。文献[ 5]报道, 在磁场作用下,由葡聚糖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可在肝、 脾组织滞留 1~6h,期间未见滞留部位的形态学改 变(包括被破坏的细胞),证明用葡聚糖包覆可获得 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常用载体材料为氨基酸聚合物 类、聚多糖类及其它高分子聚合物。
磁性微粒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磁性微粒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李淑娟(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医学系,陕西西安710100)摘要:磁性微粒具有超顺磁性、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修饰功能基团等特性。
因此,将抗原/抗体、酶、核酸/寡核苷酸、小分子药物等固定在其表面,可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关键词:磁性微粒:生物医药:应用。
磁性微粒是指磁性纳米粒子与无机或有机分子结合形成的可均匀分散于一定基液中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胶态复合材料。
由于磁性微粒具有磁响应性,成本低、能耗少、无污染等特点,人们在磁性微粒表面或通过磁性微粒表面的功能基团(如氨基、羧基、巯基、环氧乙烷等)将酶、抗体、寡核苷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固定,可进一步用于酶的固定化【11、靶向药物载体12J、细胞分选删、免疫检测|4J及蛋白与核酸的分离纯化、杂交检测等领域纠。
1磁性微粒的特征首先,磁性微粒具有超顺磁性,遵循库仑定律,可以被外界磁场所调控,进而保证了磁性微粒在外加磁场中反复操作而不改变其磁学性质,使其在下游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其次,磁性微粒具有表面效应,随着粒径的减小,其比表面积迅速增加,微粒表面吸附能力也随之增强,从而使其表面生物活性物质固定量大幅度提高;再次,磁性微粒具有表面可修饰性,其表面可引入氨基、羧基、巯基等功能基团或功能化后与特定无机物质如胶体金、量子点等复合,然后通过共价或物理吸附作用将酶、抗体、细胞、核酸及寡核苷酸等固定在表面,进而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研究领域;另外,磁性微粒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因而作为磁共振成像(M砌)和结合外加磁场的靶向给药系统已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州。
2磁性微粒的种类.磁性微粒的核心组成是纳米磁性粒子(包括铁的氧化物、金属铁、钻、镍及正铁酸盐等),也称磁流体。
将磁流体与其它性质材料的基质相互作用,便形成磁性复合微粒(简称磁性微粒、磁性微球、磁珠等)。
磁性微粒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简单结构、核壳结构、夹心结构;磁性微粒的核心组成一磁流体为纳米无机材料,按照与其复合的材料组成不同,可分为无机/有机磁性微粒和无机,无机磁性微粒。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MNP是一种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微小颗粒,具有磁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
这使得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和可行。
一、MNP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MNP可以用于药物筛选过程中的分子识别和药物分离。
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被功能化,使它们能够在分子识别和信息传递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将MNP与适当的受体或配体结合,可以实现选择性识别和药物分离。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的开发过程。
二、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MNP可以被用作靶向药物递送的工具。
靶向药物递送可以通过将磁性纳米粒子与药物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磁性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和表面修饰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调控和加工。
这些改变有助于实现对靶向递送药物的控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MNP在疗法监测中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被用于实现疗法监测的目的。
通过注射带有磁性纳米粒子的药物,可以实现对病人体内药物的定位和监测。
随着在MRI(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广泛使用磁性纳米粒子,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这种技术的药物分子级别的应用。
MRI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预防和特定治疗指导。
四、MNP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
在药物递送系统中,超级顺磁性纳米颗粒和超级顺磁性纳米颗粒-药物复合物的毒性研究表明,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均不引起肝中毒和肾中毒。
因此,在进行MNP的应用中,应针对其最终用途,选择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MNP。
总之,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是一个广泛的新领域,值得进一步的探究。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将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磁性能的微小颗粒,其直径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包括药物传输、靶向治疗和磁共振成像等方面。
一、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的有效输送。
常见的方法是将药物吸附或包裹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将颗粒定向输送到病灶部位。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例如,在癌症治疗领域,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局部治疗。
研究表明,将化疗药物包裹在磁性纳米颗粒上,并结合外加磁场的导向作用,可以将药物准确输送到肿瘤部位,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二、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通过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性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治疗。
例如,利用特异性抗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可以实现对癌症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磁性纳米颗粒的靶向治疗还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
三、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可以被用作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
通过调节磁性纳米颗粒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组织的选择性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增强疾病的检测能力。
四、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和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许多潜在的优势,但是其生物安全性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磁性纳米颗粒对人体组织和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和毒性评估至关重要。
随着对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其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_李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13卷 第51期 2009–12–17出版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December 17, 2009 Vol.13, No.51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101331Ya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College, Yangzhou 225001, Jiangsu Province,China; 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Yangzhou 225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Li Hui ★,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Ya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Yangzhou 225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lh99beautiful@ Correspondence to: Wang Da-xin, Doctor,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Ya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Yangzhou 225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daxinw2002@ Received: 2009-10-11 Accepted: 2009-11-21超顺磁性纳米颗粒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李 慧1,王大新1,顾 健2Application of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reatmentLi Hui 1, Wang Da-xin 1, Gu Jian 2Abstract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nanoparticles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 tumor hyperthermia, genophore research, and targeted drug therapy, particularly nanoparticle contain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will become another breach in tumor therapy.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reatment in the medical field.METHODS: 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Medline for English language publications containing the key words of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targeting” from January 2000 to October 2009. Relevant articles were also searched from CNKI with the same key words in Chinese from January 2005 to October 2009.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total of 123 articles about targeting role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there were 24 in Chinese and 108 in English. Articles published earlier, duplicated, and similarly were excluded, and 30 references were finally includ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characterized by targeting role under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crystal of ferroso-ferric oxide did not has toxicity to cells. As a gene carrier and drug carrier,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widely used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they also provided novel evidences for cancer treatment. By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how to avoi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phagocytic endothelial phagocytosis and prevent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such as drug-induced thrombus is still inadequate.Li H, Wang DX, Gu J.Application of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reatment.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09;13(51):10133-10136. [ ]摘要背景:近年来纳米颗粒在肿瘤热疗、基因载体研究、靶向药物治疗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突破口。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关键信息项:1、磁性纳米颗粒的类型及特性材料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尺寸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磁性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药物类型及特性药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物性质(水溶性、脂溶性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物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药物递送方式靶向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递送机制(如磁场引导、受体介导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模式(持续释放、脉冲释放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安全性评估生物相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毒性检测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在的不良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疗效评估指标治疗效果的衡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时间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协议旨在明确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相关的各项要点和规范。
111 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性及优势磁性纳米颗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超顺磁性、良好的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
其小尺寸能够使其更容易穿透生物屏障,到达特定的靶点;超顺磁性使其能够在外部磁场的引导下实现精准定位;良好的表面可修饰性则为负载药物和连接靶向分子提供了可能。
112 药物与磁性纳米颗粒的结合方式药物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共价结合、包埋等方式与磁性纳米颗粒相结合。
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

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一、概述随着医学领域的深入发展,癌症治疗已成为当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但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以及药物的非特异性分布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探索新型的、具有靶向性的药物传输体系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作为一种新型的磁靶向载药体系,因其独特的磁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磁响应性能,能够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定向移动。
与此其超顺磁性质使得粒子在去除外部磁场后能够迅速失去磁性,从而避免了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将Fe3O4纳米粒子与聚合物载药胶束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还能通过调控聚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优化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行为。
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优良磁靶向性能的超顺磁性Fe3O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并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出粒径均匀、磁性能稳定的Fe3O4纳米粒子。
利用聚合物反应合成不同分子量的嵌段聚合物,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将Fe3O4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结合,形成稳定的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载药胶束的制备工艺、药物释放行为以及磁靶向性能等关键问题。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磁靶向载药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传输手段。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推动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介绍药物传输系统的重要性及磁靶向载药体系的研究背景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传输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关乎药物的治疗效果,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个高效、精准的药物传输系统能够确保药物准确到达病灶部位,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少药物在非病灶部位的分布,从而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治疗一直是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药物递送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例如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对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以及药物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药物递送策略,其中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磁性材料,通常由铁、钴、镍等磁性元素的氧化物组成,如四氧化三铁(Fe₃O₄)。
由于其极小的尺寸,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超顺磁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它们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磁性纳米颗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药物的精准输送。
一种是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被动靶向作用,另一种则是主动靶向作用。
被动靶向是利用肿瘤组织特有的增强渗透与滞留(EPR)效应。
肿瘤组织的血管结构异常,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淋巴回流障碍,使得纳米颗粒容易在肿瘤组织中积聚。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凭借其纳米尺寸,在血液循环中更容易渗透到肿瘤组织中,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靶向药物递送。
然而,这种被动靶向的方式特异性相对较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仍然不够精准。
为了提高药物递送的特异性和精准度,主动靶向策略应运而生。
主动靶向是通过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特定的配体,如抗体、多肽或小分子化合物等,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或标志物。
例如,将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抗体连接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当磁性纳米颗粒进入体内后,就能够像“导弹”一样精准地找到目标肿瘤细胞,并将负载的药物释放到细胞内,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负载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们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化学结合或包埋等方式负载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小分子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和核酸药物等。
同时,由于磁性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能够负载大量的药物分子,从而提高药物的装载量。
脂质体磁性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发展 杨文清123513

脂质体磁性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应用杨文清123513摘要:造影剂辅助的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肿瘤诊断的最好方法之一。
但是由于核磁共振成像内在的低灵敏性以及造影剂的非特异性,导致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文章将一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应用于早期肿瘤的影像诊断。
这种新的肿瘤靶向核磁造影剂纳米粒子由配体转铁蛋白(Tf)、纳米水平的正电脂质体(Lip)载体和临床常用的造影剂Magnevist (Tf NIR-Lip NBD-Magnevist)三部分构成。
另外转铁蛋白和脂质体粒子上,亦标记了荧光物质用于确定转铁蛋白.脂质体.造影荆纳米粒子的靶向性,以及肿瘤的光学影像诊断。
关键词:肿瘤诊断;脂质体;纳米颗粒;磁性;靶向一、引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和完善。
这些技术和理论快速地向各个领域渗透,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生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1世纪对社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
率先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大众所熟悉;而上世纪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却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完善。
纳米技术(nanotectmology)是指在纳米尺度空间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物质及其结构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Eric Drexler教授在1986年首次正式提出纳米技术一词,对纳米技术的发展起了指导性作用。
目前纳米技术已涉及从农业到医药,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治疗,从纳米生物材料到人工器官、机器人各个方面,进而向诊断和治疗的微创、微型、微量、快速、实时、遥距、动态、智能化方向发展。
纳米医学是纳米科技的一个新分支,是运用纳米科技的理论与方法,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开展医学研究与实践的新兴边缘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纳米科技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最引人注目的是作为药物载体和传感器载体。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是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尺寸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磁性和纳米级别的尺寸,磁性纳米颗粒在医药领域的药物控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表面修饰、磁性控释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等方面来综述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溶剂热法、共沉淀法、沉积法、热分解法、胶体化学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磁性等性质产生影响。
例如,溶剂热法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具有高度的结晶度和磁性能,而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则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强的磁性。
第二部分: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可以改变其生物相容性、溶解度、靶向性等性质,使其在体内能够更好地与药物相互作用。
常见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共价键合、引发聚合等。
对于药物控释来说,靶向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过表面修饰,可以将靶向配体或药物分子结合到磁性纳米颗粒上,实现对特定疾病靶点的定向输送。
第三部分:磁性控释系统的设计磁性控释系统主要包括药物-载体的制备、药物的包埋和磁性纳米颗粒对药物控释的调控。
常见的药物-载体包括聚合物、脂质体、胶体等。
药物的包埋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共价键合、静电吸附等方式实现。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调节外加磁场条件来实现对药物的控释。
外加磁场可以通过改变控释介质中的磁力线分布,使磁性纳米颗粒在特定位置聚集或离散,从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位置。
第四部分: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靶向治疗、磁导导航、磁性高渗透药物输送等方面。
例如,将药物包裹在磁性纳米颗粒中,并通过表面修饰靶向介导磁性纳米颗粒在靶细胞上的吸附,实现对靶细胞的定向治疗。
此外,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可以引导磁性纳米颗粒在体内特定位置的聚集,达到磁导导航的效果。
携带磁性纳米颗粒载药微囊的制备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了磁 性脂 质 体 在 静 磁 场下 的磁 靶 向性 。C h e n和
A m s t a d 等 圳将 疏 水 性 磁 性 纳 米 颗 粒 镶 嵌 在 磁 性 脂 质 体 的模 壳 内 , 结 果 表 明磁 性 脂 质 体 在交 变磁 场 下 既有升温效果 , 也 有 受 控 荧 光 释 放 行 为 。N o b u t o 和
合颗粒作为药物载体 , 进入生物体后 , 在磁场 的作用
下, 磁 性 载药 微 粒 富集 于 病 变部 位 , 所 负 载 的药 物受 控 释放 , 实 现靶 向治疗 b ; 此外 , 磁性 纳 米颗 粒在 交 变 磁 场 作 用 下 能 产 生 热 能 , 还 可 实 现 局 部 热 疗 。 因
现 了对 负载 抗癌药 物 ( 阿霉 素 ) 的可控 释 放 。B e a l l e 等 将 水 溶 性 氧 化 铁 纳 米 颗 粒 ( 7 n m, 9 n m) 包 裹 在 脂 质体 内 , 所 制 备 的磁 性脂 质体 在 交 变 磁 场 作 用 下 具有显 著 的升温效 果 7 n m( A T = 1 4 . 9  ̄ 0 . 5 ℃) , 9 n m ( A T = 4 0 . 7  ̄ 0 . 5 ℃) , 能够 实 现磁热 疗 , 并通 过 MR I 证 实
l O
中国肿瘤临床 2 0 1 4 年第4 1 卷第1 期 C h i n I C l i n O n c o l 2 0 1 4 , V o 1 . 4 1 , N o . 1 W W W . c j c o . c n
随着 化 疗 在 肿 瘤 综 合 治 疗 中 的重 要 性 提 高 , 药 物 载 体 技 术 也 取得 了显 著 发 展 …。尤其 随着 纳 米 技 术 与 现 代 医 学 和 生 物 学 的 交叉 融 合 , 纳 米 生 物 医学 取 得 了长 足发 展 。其 中磁 性 纳米 材 料 由于其 独 特 的 性 能而 备受 关 注 , 磁 靶 向药 物传 递 系统 是 以磁 性 复
磁性纳米顺铂微球联合磁流体热疗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可能的机制 。方 法
纳米药物组 ( 顺铂 5 p  ̄ mo l Z L+ F e 0 磁性 纳米顺铂微球 1 g / L ) 、 磁 热化组 ( F e 0 磁性 纳米顺铂 微球 1 g / L ) 、 磁热 组( F e 0 磁性纳米粒子 1 g / L ) 。对照组 、 裸药组 、 纳米药物组细胞处理后均 置于培养箱培养 2 4 h , 磁热组及磁热化 组 置于电磁场下培养 ( 磁流体热疗 ) 2 4 h 。采用 MT Y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 R T — P C R技术检测细胞 内 C D 、 基
X U Y u n - z h a o , X I Q 一 h u a , Z H A N G Y u ・ q u a n
(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N a n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t o n g 2 2 6 0 0 1 , P .R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ma g n e t i c n a n o - c i s p l a t i n m i c r o s p h e r e s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m a g n e t i c l f u i d
磁纳米颗粒

三 医学应用
磁靶向药物 细胞分离和免疫分析 磁性纳米颗粒对蛋白的吸附及固定化 基因治疗
1磁靶向药物
用生物高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酶等 包裹生物相溶性和散单分性好的无机磁性纳 米颗粒,再与药物结合制成载药分子,在外加磁 场作用下,通过磁纳米颗粒的磁性导向性使药 物准确作用于病变部位,增强对病变组织的靶 向行,降低对正常组织细胞的 伤害.
3 对蛋白酶的吸附及固定化
酶具有- COOH、- OH、- NH2 等活性官能团, 可通 过物理吸附、交联、共价偶合、包埋、鳌合等方式 和磁性微球结合, 具体实施法有吸附交联法、共价 结合、过渡金属与酶的螯合、包埋法和共价键偶合 法等。磁性纳米颗粒固定化酶能提高酶的生物兼容 性和免疫活性、亲疏水性和稳定性; 易于将酶与底 物或产物分离、操作简单易行; 可利用外部磁场控 制磁性材料固定化酶的运动方式和方向, 提高固定米颗粒粒径比毛细血 管还小1-2个数量级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靶向能力更加优越,定点 滞留作用强 载药磁性纳米颗粒对机体无毒害作用,可通过 人体肝脾自然排泄 通过控制磁性纳米颗粒形成的细微结构可以 达到对药物的控释作用
2 细胞分离和免疫分析
磁性纳米颗粒性能稳定,较易制备,可与多种分 子复合,使表面功能化.如果磁性表面镶嵌具有 生物活性专一性抗体,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利 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就可以得到免疫磁 性颗粒,利用它们可快速有效的将细胞分离或 进行免疫分析,具有特异性高,分离快,重现性 好等特点.
磁性纳米材料通过磁导向作用解决了因靶部 位载体浓度不足而引起的转染效率问题 DCIONP(一种外包葡萄糖的磁性四氧化三铁 颗粒)可以在一定PH值下,保护目的DNA不被 水解 是非生物材料,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可介导外源基因的整和,以长期表达
iASPP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的初步构建及鉴定的开题报告

iASPP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的初步构建及鉴定的开题报告问题描述:iASPP是一个与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它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发挥着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因此,iASPP已被广泛研究并认为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载体,其可以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等疾病。
因此,磁性纳米颗粒载体的构建iASPP基因的反义序列可以用来抑制iASPP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肿瘤或其他相关疾病的目的。
研究方法:1.设计反义iASPP基因序列,并进行化学合成。
合成后反义iASPP基因序列将被插入到适当的载体中。
2.使用CRISPR-Cas9技术来构建iASPP的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合成的反义iASPP基因序列通过质粒DNA或CRISPR-Cas9来对其进行载体转染,从而构建iASPP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
3.对构建得到的iASPP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进行DNA测序、PCR及其他必要的鉴定,以确定其正确性。
研究意义:1.可以通过构建iASPP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抑制iASPP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肿瘤或其他相关疾病的效果。
2.研究得到的iASPP反义基因构建技术可以为其他基因的反义序列的构建提供参考。
3.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运载、靶向性、确保药物较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研究有助于开发更加可靠和有效的生物医学信号传感器和药物载体。
预期成果:1.成功构建iASPP反义基因载体纳米颗粒。
2.对iASPP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进行了有效的鉴定。
3.探究磁性纳米颗粒载体技术在药物运载中的应用前景。
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

・933・
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
辛胜昌
1, 2
, 吴新荣
1, 2 3
, 周丽珍
2
(1.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药学部 , 广东 广州 510010; 2. 华南理工大学 轻工与食品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641)
摘要 : 目的 研究一种制备高载药量的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的最佳条件 , 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方法 通 过共沉淀法制备 Fe3 O4 纳米粒 ,同时施加超声处理减少粒子的软团聚合 ,增加粒子的分散度 ,对粒子表面进行改性 , 增加与脂质的结合 ,最后通过微乳液 2 低温固化法合成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 ,并通过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药 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结果 紫杉醇磁性脂质体纳米粒为球形或近似球形 , 其悬浮液样品和冻干样品的粒径约在
[9]
结果与讨论
1 制备 Fe3 O 4 磁性纳米粒的反应主要因素确定 1. 1 反应体系 pH 值
铁盐混合溶液浓度为 018 mol・L ,其中 Fe ∶ 3+ Fe 为 10 ∶ 1715 (摩尔比 ,下同 ) , 铁盐混合溶液与沉
- 1 2+
淀剂氨水体积用量比为 1 ∶ 6, 用高浓度氨水调节不 同 pH 值 , 60 ℃ 熟化 30 m in,真空干燥 。不同 pH 值 对粒子的影响结果如图 1。 1. 2 铁盐溶液浓度 铁盐用量 Fe
150 ~170 nm ,药物包封率为 98129% 。结论 本法制备的粒子具有高质量磁化率 、 良好磁响应性 , 符合作为纳米磁
靶向给药系统的条件 。 关键词 : 紫杉醇 ; 磁性 ; 靶向 ; 脂质体 ; 肿瘤 中图分类号 : R94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513 - 4870 (2006) 10 - 0933 - 06
携带磁性纳米颗粒载药微囊的制备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携带磁性纳米颗粒载药微囊的制备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房坤;杨芳;顾宁【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通过磁场操控使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微囊富集在生物体特定部位,可实现微囊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输送。
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磁性微囊既可以磁靶向到肿瘤组织,又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优点,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载体。
本文综述了脂质体、聚合物电解质微囊、聚合物微球等药物载体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基础研究进展。
%Coupl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the microcapsule structure, such as magnetic microcapsules, can be delivered in specific organism or tissues under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Thus, the microcapsules can achieve active targeting functions by manipulat-ing the magnetic field. Based on the magnetic microcapsules, the antitumor drugs can also be loaded to realize magnetic response, which gives microcapsules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advantages. To date, the drug microcapsules carrying magnetic nanoparti-cles have become promising novel delivery carri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 diseases.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coupled microcapsules, including liposomes, polyelectrolyte microcapsules, and polymer micro-spheres. The basic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se microcapsules as anticancer drug carriers for the tumor therapy was also reviewed.【总页数】4页(P9-12)【作者】房坤;杨芳;顾宁【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市210096;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市210096;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市21009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多层复合载药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初探 [J], 莫名月;李国明2.膜乳化技术-复乳法制备载药微囊的研究 [J], 王超宝;蔡静;郑业灿3.叶酸靶向PLGA载药空心微囊的制备及其治疗诊断应用研究 [J], 刘伟娜4.壳聚糖载药微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J], 莫名月;李国明;方雷5.半纤维素基阿维菌素载药微囊的制备及性能 [J], 张林雅;薛伟;顾丽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宋立超;赵燕军;王征【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40)3【摘要】磁性纳米粒拥有优越的磁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稳定性,可应用于磁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并成为多种药物尤其是抗癌药物的良好载体.本文对氧化铁磁性纳米粒的性质、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及功能化等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设计思路及其在磁靶向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Magnetic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applied to magnetic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as good carriers of anticancer drugs because of their proper paramagnetic properties,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high stabil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perties of 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The preparation methods,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and the design idea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drug transport in the magnetic target system progress are also reviewed.【总页数】4页(P304-307)【作者】宋立超;赵燕军;王征【作者单位】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相关文献】1.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J], 邢珍珍;郑济林;陆宵彤;张杰;田京2.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催化降解废水中邻苯二酚的研究 [J], 冯春梁;邹文祥;李丽;毛晓旭;杨迎麟3.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配体交换及相转移 [J], 刘波洁;李学毅;陈威;刘忍肖;葛广路4.药物载体材料壳聚糖衍生物壳层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J],5.作为药物载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化材料研究进展作为药物载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化材料研究进展 [J], 韩莎莎;赵僧群;刘冰弥;刘宇;李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性纳米颗粒在顺铂脂质体结构中的组装王璐, 杨彩琴, 王静*(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17)摘要: 通过探讨制备过程中磁性颗粒不同的加入顺序对其在脂质体结构中分布的影响, 制备了具有较高包封率的磁性顺铂(cisplatin, CDDP) 脂质体。
本研究采用改良水热合成方法一步制备了表面修饰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并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了CDDP磁性脂质体,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DDP含量。
在制备过程中考察两种不同制备程序对脂质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即程序I: 将磁性颗粒先与磷脂结合再成膜制备脂质体;程序II: 将磁性颗粒分散于药物溶液中水合制备脂质体。
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观察磁性脂质体形态。
按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制备磁性脂质体, 以程序I制备的脂质体磁性颗粒分布于磷脂双层中, 包封率为34.90%, 而以程序II制备的脂质体磁性颗粒分布于脂质体中间水相, 包封率为28.34%。
两者包封率均高于普通脂质体。
3种不同脂质体体外释药均符合一级释药规律。
程序I制备的磁性脂质体由于磁性颗粒分布于磷脂双层中, 改变了磷脂所形成的双层骨架, 使其释药t1/2为9 h, 比另外两者较短。
结果表明, 采用程序I实现了纳米磁性颗粒在脂质体中的组装, 用此方法制备的磁性脂质体在药物包封率和磁性颗粒的含量上都优于程序II, 并且能保证一定的缓释效应。
关键词: 顺铂; 脂质体; 磁性纳米颗粒中图分类号: R9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1) 05-0592-07Assemble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to the structure ofcisplatin liposomeWANG Lu, YANG Cai-qin, WANG Jing*(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7, China)Abstract: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dure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to the liposome structur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particles in the liposome were investigated. Magnetic liposomes with high-encapsulating rate of cisplatin (CDDP) were obtained.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hich was modified by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 on surface was synthesized by an one-step modified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CDDP magnetic liposomes were prepared by a film scattering-ultrasonic techniqu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DP in the liposomes were measured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bance spectroscopy. Magnetic liposomes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the two different procedures, where the magnetic particles were combined with phospholipid before the film preparation to form liposome in procedure I, and drug solution and the magnetic particles were mixed before hydrating the lipids film to form liposome in procedure II. The liposome structure w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CDDP magnetic liposomes were prepared by the optimized method which was selected by orthogonal test. Encapsulation rate of the magnetic particles distributed in the phospholipid bilayer through the procedure I was 34.90%. While liposome, produced by the procedure II technique, contained magnetic particles in the interior aqueous compartment, which encapsulation rate was28.34%. Encapsulation rates of both I and II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liposome. The release收稿日期: 2010-12-24.基金项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08001072).*通讯作者 Tel: 86-311-86265622, E-mail: jingwang@profile of all the three different liposomes in vitro fitted with a first-order equation. Because of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particles in the phospholipid bilayer, the skeleton of phospholipid bilayer was changed. The releasing t1/2of magnetic liposomes produced by the procedure I technique is 9 h, which i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liposomes. Assemble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to the structure of liposome was succeeded by the procedure I, which showed superiority than by procedure II whatever in CDDP liposom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content of the magnetic particles and would ensure sustained-release character.Key words: cisplatin; liposome; magnetic nanoparticle顺铂(cisplatin, CDDP) 是一种强效抗癌药, 抗瘤谱较广, 可与多种抗肿瘤药物配伍产生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性, 因此成为治疗黑色素瘤、头颈部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化疗的首选药物[1]。
目前临床应用多为CDDP粉针剂, 但其溶解后对光不稳定, 易氧化和水解, 给药后在体内半衰期短, 并易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耳毒性等毒副反应而影响临床应用[2]。
近年来磁性脂质体作为具有磁定位功能的靶向给药系统, 采用体外磁场导向靶部位使其随血液循环选择性地到达并定位于肿瘤靶区且具有特有的局部热疗作用。
与普通的脂质体相比, 磁性脂质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靶向性分布欠佳等不足[3−5], 使药物对病理部位具有选择性, 可以大幅度降低用药剂量及其对非病理组织产生的毒副作用, 提高了治愈率, 从而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6, 7]。
目前磁性顺铂脂质体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 为获得具有磁靶向作用的CDDP新剂型,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粒径小、分布均匀、磁性强的磁性纳米颗粒, 探讨了磁性颗粒进入脂质体的两种方法对磁性颗粒在脂质体中分布和药物包封率的影响, 并对脂质体的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 以提高药物靶向性和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与仪器CDDP (昆明贵研药业有限公司);蛋黄卵磷脂(egg phosphatidylcholine,EPC,Lipoid GmbH); 胆固醇(cholesterol, CH,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 SephadexG-50 (Pharmacia Fine Chemicals); 无水乙醇、正己烷和三氯甲烷等均为分析纯。
水热釜(上海羌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EYELA N-1001型旋转蒸发仪(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 SHD-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保定高新区阳光科教仪器厂); Z-2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flameless atomic absorbance spectroscopy, FAAS), TEM (HITACHI H-7650) (日本日立); NANOPHOX粒径测定仪(Sympatec GmbH, 德国); FTIR-8400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
改良水热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颗粒取FeCl3·6H2O 4.6 g, 溶于7 mL蒸馏水中, 加入浓氨水7 mL, 制得Fe(OH)3胶体后加入有机介质15 mL (正己烷5 mL, 无水乙醇5 mL, 油酸5 mL), 再加入铁粉0.6 g, 搅拌均匀。
将其放入水热釜中于120 ℃下反应3~4 h, 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磁性混悬液磁性分离, 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 真空干燥 5 h, 研磨, 即得磁性颗粒。
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及红外分析, 透射电镜观察粒径和形态。
CDDP磁性脂质体处方筛选参照薄膜超声法制备CDDP磁性脂质体, 根据单因素预实验, 确定了影响磁性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的4个考察因素, 即EPC浓度(A, mg·mL−1), EPC/CH (B, w/w), EPC/磁性颗粒(C, w/w) 和CDDP浓度(D, mg·mL−1), 确定了正交实验设计的因素和水平数(表1), 按L9(34)进行正交实验, 以药物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实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