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 构筑高效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分层教学构筑高效课堂
〔关键词〕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练习与辅导;分层评价;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0463(2007)08(B)―0016―02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老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而定,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目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四五十个学生集于一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作为一线的教师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
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各展其长,个性张扬,这是新课程改革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笔者据此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取得较好效
果。

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按知识结构实施分组,激励竞争
教师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在新学年伊始,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摸底,并深入调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认知能力,掌握了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行性”;然后结合学
生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应属的类别;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归类为同一层次,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组。

A组是基础好、反应快、成绩拔尖的学生,B组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是
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A、B、C三组学生的比例依次为2∶6∶2。

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坐在中间,与此同时,
对学生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特别是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让全部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C组逐步解体,A、B组不断壮大的目的。

这样做,可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备课,设定教学目标和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
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突出教学中的层次性,教师课前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同时,必须重点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可分解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教学要求。

高层次的学生要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中等层次的学生要紧扣基本要求学习,在学习的速度和难度上可略微降低要求;对学困生教师则要多加帮助,应采取低起点,循序渐进的方法,把训练目标分解成几个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

在制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又不能太低,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以致完不成教学任务。

换言之,就是制定教学目标要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

为此,在分层备课中还要注意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巩固、夯实基础知识,减缓重难点坡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
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语文分层教学中最难的一环,重点要做到分层施教。

为此,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要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做参考,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

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

做到对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并鼓励他们博览群书,进行研究性学习,勤于归纳和总结要点;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放低要求,减缓坡度,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使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堂分层教学还要注意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分层设计练习,使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授课的着眼点要放在B层中等学生身上,实施中速推进。

其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标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

课堂提问应注重层次
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努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如教学琳达、里弗斯的《永生的眼睛》一文时,要求A组学生能品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做好批注,在小组学习中充当重点发言人的角色,能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与文本的人物产生共鸣。

同时要引导学生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升华情感,理解题目中“永生”的含义,进而体会文中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的人物形象。

对B层次学生,要求他们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文中父亲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

对于C层次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文章的生字、词语,理出文章的脉络,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问题,在课堂上,给他们机会去读通读顺课文,能基本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可。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分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3.分层练习与辅导。

分层练习和辅导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

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 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可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以便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

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 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

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步。

4.分层设计作业与批改。

为了使分层教学更加切合实际,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在作业布置与批改中也要做到分层实施,特别要着力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布置作业要因层制宜,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内容中任选几项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其次,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还要因人给予评语。

使他们能备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全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
录(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错误实例、特殊思路、具体姓名等)和认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在批改作业时,多照顾学困生,对他们的作业尽量做到全批全改,有些作业面批为好,及时发现问题,当面指出,马上改正,长期坚持下来,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5.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

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

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

命题时可将一份试题分为I卷、II卷和附加题三部分。

I卷为基础题,让全部学生完成;II卷为层次题,要求学生按层次完成;附加题为综合考查题,让部分B层次的学生和A层次的学生选做,作为奖励另外加分。

命题时也可同卷同考不同目标,如C层次学生要求达到60
分以上,B层次学生达到75分以上,A层次学生达到90分以上。

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A、B两层次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批改时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模糊”的教学方法,对别具一格或
有创新思维的答卷,即使做错了也适当给分表示奖励。

为了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每次对单元测验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差距,找原因,树立信心。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协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可极大地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使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