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的开始:选题与问题类型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问题是科学不断发展的纽结。 波普尔在阐述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时候,同时提出 了以问题为纽结的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就是不 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可 以概括为“P1—TT—EE—P2”,其中P1为问题, TT为试探性理论,EE为排除错误,P2为新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纽结。 德国数学家大卫· 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 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以“数学问题” 为题发表演讲时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 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 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科学研究的三个目标 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匹配 科学理论简单性 科学实用性
主观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客观 3 .需求与现 实的差距 客观(现象)
价值、需求
理论 4. 理论体系内部的不一致性 5. 多个理论和假设的不一致 6.学科理论方法的移植 2 .理论与现象的 差距 1. 经验事实之 间的联系 7. 证实假说和 现象可靠性
议题—争议
研究问题
1.研究准备阶段。选题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选择研究领域、主题和议题的阶 段。这个阶段是研究的准备阶段,还没有正 式开始一项研究。当研究者锁定了研究领域、 确定了研究主题和议题后,凝练出研究问题 后,就完成了选题的任务,科学研究也就开 始了。 2.疑问、领域、主题、议题和问题。
例子:以问题为中心的公共政策分析
三、问题的定义
1.问题学的诞生。
1987年在第八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 学大会于1987年8月17日至22日在莫斯科举 行。一批学者(比如苏联的)要提出建立问 题学。
2.问题和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定义。
“ 问题” 定义为某个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 能主体人或机器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 差距。 问题求解:设法消除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所 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疑难求解的理想 与目前能力的差距。 “疑难” 也可归结为如下公式:“疑难”=求 解的理想—目前的能力。
在管理学和公共管理研究中,霍桑实验就是一个典 型的问题转移的案例。
五、问题的求解
问题求解就是通过一系列符合解题规则的操 作思维操作和实验操作,获得问题答案的过 程。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公共管理 问题类型的划分,确定不同类问题求解模式 的特殊性。
第三节 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学概述
1.寻求统一解释
三、选题的原则和来源
第一,选题具有创新性。 第二,选题具有实用性。 第三,选题具有重要性。 第四,选题应具有可行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问题的分解和转移
问题的分解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 多小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网 结。 在社会科学和公共管理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 题分解的例子。在公共管理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 的写作中,一般会在导论中专门设置一节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问题陈述)。 在进行问题陈述的时候,作者会清晰地阐述所研究 的问题。
疑问 主观面 主观本身的无知
领域、主题和议题
问题
使用特定的领域的知识 整个专业共同体的知识 审视 累积审视
客观面 主客观关系
事物、事件、关系、行为等现象 主观的无知仅限于个别 形成特定的研究领域的 特定领域的知识与经验 人 理论知识 产生了矛盾
表现形式
5W1H
特定领域的理论; 研究课 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空 题 白
一、研究问题的结构
第一,问题的疑项。问句中的疑问词和问号一起称做问题的疑 项。对疑项的阐述和解释有助于厘清问题的现状和性质。 第二,问题的指向和求解目标。问题的指向就是问题所指向的 研究对象。 是什么?是怎么样?为什么? 第三,问题的应答域。所谓问题的应答域(respondent terriyory)是在问题的提法中所确定的域限,并认定(或假定) 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的解(solution)必定是在这个域限之中。 第四,问题的背景知识。
3.解决问题是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科学实际可检测的目标,包括三项: (1)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匹配,它包括理论在解释 和预言两方面与经验时候事实的匹配,而这种匹配包括 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 (2)科学理论的统一性和逻辑简单性的要求。 (3)科学在总体上的实用性。” 科学进步的三个目标 恰恰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的目的是获得具有高度解决问题效力的理论。”
一、选题及其过程
选题就是在特定研究领域或交叉研究领域, 就某一研究主题,选择一个专业共同体讨论 的议题,并将议题进行分析、提炼、聚焦为 一个问题的过程。“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选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准备步骤,而问题的 提出是选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和最终的目的。
研究领域——主题 客 观 现 象
主 观 认 识
对公共管理问题进行类型化处理的时候,从 问题的定义——“某个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 与智能主体(人或机器)所要求的目标状态 之间存在的差距”——出发,根据“差距” 的本质特征对问题进行类型化的划分。按照 大卫· 休谟(David Hume)揭示的事实和 价值二分的原则,我们可以将问题中所含的 “差距”分为“事实性差距”和“价值性差 距”两个维度。
价值差距
批判类问题
技术设计类问题
诠 释 类 问 题
评估类问题
事实差距 科学发现类问题
三、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学的意义
第一,公共管理问题类型的差异决定了公共管理研究表 现形态的多样性。 第二,公共管理问题类型的划分是公共管理研究的第一 步。 第三,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决定了公共管理方法论的选择。 第四,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决定了公共管理研究设计。 第五,公共管理问题类型的划分沟通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和实践的鸿沟。 第六,公共管理问题类型的差异也决定了公共管理学术 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多样性。
一、问题的分类 二、公共管理问题类型的划分 三、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学的意义
第三节 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学概述
一、问题的分类 第一,按照问题所含的疑难程度。 第二,按照问题定义中所含的经验和理论两 个方面分类。 第三,根据问题的性质。 第四,按照问题复杂程度。
二、公共管理问题类型的划分 类型学(typology),或称作分类学 (taxonomy),即研究者结合两个或两个 以上单一维度的简单概念,然后由简单概念 的交叉形成新的概念。类型学分析的关键是 找出反映分析对象本质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维度,然后形成交叉分析图。
二、问题在研究中的地位
1.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波普尔在《猜想和反驳》一书中总结道:“科学和 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 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爱因 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 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 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第四章 公共管理研究的开始:选 题与问题类型学
第四章 公共管理研究的开始:选题与问 题类型学
第一节 公共管理研究的选题和问题 第二节 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结构和逻辑 第三节 公共管理问题类型学概述
第一节 公共管理研究的选题和问题
一、选题及其过程 二、问题在研究中的地位 三、问题学及问题的定义
在研究过程中,当一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和解决之后, 往往会引发另外一个问题,从而形成问题的转移。
第一,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在原有问题脉络中,引 发出新问题。 第二,在研究过程中,因为偶然的机遇,展示出新问题, 从而是研究转向新问题。 第三,当某一个问题的研究陷入困境的时候,可以换一 个思考问题的视角,提出新问题。
公共管理研究问题是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公共管理 研究主体的当前状态与所有求的目标状态 之间的差距。
第一,公共管理问题与公共管理研究问题。 第二,公共管理研究主体的范围。 第三,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类型。
第二节 公共管理研究问题的结构和逻辑
一、研究问题的结构 二、问题提出的途径 三、选题的原则和来源 四、问题的分解和转移 五、问题的求解
例文解析4-1:《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的 问题要素结构 例文解析4-2:《企业性质》的问题结构
二、问题提出的途径
1.从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作出统一解释中 产生问题。 2.从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差距中提出问题。 3.从主观需求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 4.从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中提出问题。 5.从相互竞争甚至矛盾的不同理论和假设中提出 问题。 6.从某一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向其他领域移 植中提出。 7.从证实假说或事实的可靠性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