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优秀8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8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难点: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
然后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初读感知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三、设疑自探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四、解疑合探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1、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
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
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五、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问题预设: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
②对偶。
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木兰辞教案参考5篇

木兰辞教案参考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发言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木兰辞教案参考5篇我们写的教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木兰辞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木兰诗》教案十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十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兰诗》教案篇1《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孩子。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精选12篇)《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为方便各位教师及同学更好地了解学习这篇课文,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了《木兰诗》这篇文章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学习上有所帮助!《木兰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三、赏析人物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9篇木兰诗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⑴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
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
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⑴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1
教学目的: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色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参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间隔的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改写要求,能通过想象,改写《木兰诗》。
2、通过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七嘴八舌话“木兰”1、学完《木兰诗》,同学们心目当中有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让我们先来七嘴八舌话木兰。
(1)木兰纺织:木兰长什么样?谁在问木兰何所思?(2)木兰从军:木兰出征时穿的是什么?她辞别父母了吗?(3)木兰征战: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打胜仗的?(4)木兰还乡:木兰的旧时裳是什么颜色?对着什么镜子帖的怎样的花呢?2、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善良、纯朴、机智、勇敢的木兰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木兰诗》语言虽生动,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写得很简略,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木兰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百花齐放写“木兰”1、明确改写: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谈理解。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
.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
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
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今天我们抛砖引玉,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情节进行片段改写。
要求做到:(1)符合原作:要认真研读原作,掌握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节。
(2)想象发挥:由于诗歌的精练性和感情跳跃很大,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译。
(3)描写具体: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将人物具体化。
(4)语言生动: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
(5)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时,还可以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理解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木兰诗》教案四篇

《木兰诗》教案四篇《木兰诗》教案四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扮男装的奇女子花木兰。
二、文体知识介绍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流传着大量动人的诗歌,其中《木兰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浓烈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等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放甲回乡的不平凡经历。
本文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壁”。
三、整体感知1、初读感知:自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体会这首诗的感情。
读准字音唧唧机杼军贴可汗鞍鞯辔头鸣溅溅燕山鸣啾啾戎机朔气金柝扶将红妆著帖花黄傍2、听范读,要挺准读音,听清句子停顿。
3、摇头晃脑读节奏,古代读书人读书进入佳境之时便会摇头晃脑,摇头晃脑正符合古文的节奏,学生试读节奏。
4、小组合作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译课文,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以一至四段为主,第二大组以五至七段为主。
讨论前补充新知识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五篇】

【导语】本诗塑造了⽊兰这⼀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彩,⼜真切动⼈。
⽊兰既是奇⼥⼦⼜是普通⼈,既是⼱帼英雄⼜是平民少⼥,既是矫健的勇⼠⼜是娇美的⼥⼉。
她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报效祖国,不慕⾼官厚禄⽽热爱和平⽣活。
⼩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兰诗》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基于学⽣对⽊兰替⽗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
赏析诗歌的语⾔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法。
理解⽊兰替⽗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同学们都知道“⼱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就有这么⼀位好⼥⼦,她⼥扮男装替⽗从军,⽴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百姓编成民歌⼴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花⽊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兰诗》中,来感受⼀下“⼱帼不让须眉”的⽓魄吧! 1.⽂学常识: ⽊兰诗,选⾃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北朝民歌。
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学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 鞍鞯(anjian),⾦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
了解⽊兰替⽗从军的事迹。
4.⼝述⽊兰替⽗从军的故事。
5.⽤⼩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求⽂字简洁、⼯整,符合⽂意。
6.⽊兰替⽗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这⾸诗通过⽊兰⼥扮男装替⽗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特⾊: 铺排⼿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法:问⼥何所思,问⼥何所忆。
夸张⼿法:军书⼗⼆卷,卷卷有爷名。
互⽂⼿法:将军百战死,壮⼠⼗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

《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帮大家的《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参军的故事。
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
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衬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
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木兰停机( )——决心( )——参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讨论: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两处: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⑵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衬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坚强的战士形象。
《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教案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准备: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明确:(用课件打出)《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浑、热烈、质朴。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第一遍,教师范读课文,第二遍,全班齐读,第三遍,默读并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因为学生对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比较熟悉,课文注解比较详细,诗歌语言生动质朴,朗朗上口,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大致疏通文意。
《木兰诗》教案6篇

《木兰诗》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教案篇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
2.本诗为北朝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方祛,使得全诗气势雄浑,而又易记、易诵。
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3.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
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叙述洋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学习本诗应注意体会它的剪裁艺术。
指点迷津重难点突破设想:首先攻克难点。
针对“木兰形象的把握”这一难点,可以这样考虑教学思路:1.在熟悉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讲述故事的大意。
2.结合下面练习,开展小组讨论,析误辨正,然后集中交流。
要点小结:第A项比较正确,它把握了全诗的“核”;第B、C、D项不仅离“文”太远,而且还含有错误的分析。
附练习:下边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正确?如果认为都不正确,那么,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又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3.教师示范评析。
要点提示:以第二段为例。
一、二句写木兰母女对话,意图是引出木兰复杂、激荡的内心活动——前方战事紧张,皇上征兵,阿爷在册,家中无可征男丁。
《木兰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木兰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它是国粹中的经典之一,也是我国中学语文课程必学的一篇古文。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领会《木兰诗》的内涵呢?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课以《木兰诗》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爱国精神”的主题展开。
通过学习《木兰诗》的韵脚、用词、语言风格、象征意义、历史背景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小组讨论、演讲等。
在课堂上,先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木兰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爱国精神”这一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最后通过学生演讲的形式,以自己的视角,阐述对《木兰诗》的感悟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木兰诗》的基本情节和文化内涵;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了解《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二、具体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热身活动,如拼音比赛、填空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状态。
2.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或动画片《花木兰》的预告片或片段,或讲一些关于《木兰诗》的典故,引导学生的兴趣。
3. 阅读诗歌教师可以耐心地讲解《木兰诗》中的词汇、句式和韵脚等技巧,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4.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角度,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可以设定一些相关问题,如:爱国有哪些表现形式?“木兰”这个形象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象征意义?等等。
5. 学生演讲为了加深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木兰诗》为题目,作为演讲的主题,依据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进行演讲。
《木兰诗》优秀教案(通用5篇)

《木兰诗》优秀教案〔通用5篇〕《木兰诗》优秀教案〔通用5篇〕《木兰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老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p 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老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参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化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那么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①老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木兰诗》教案篇1【学问与技能】1.积存文言学问,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精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英勇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妙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存文言学问,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花木兰代父参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始终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消失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看风土人情,考察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争论沟通后明确:1.第一、二段:写木兰打算代父参军。
2.第三段:写木兰预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成功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方作结。
四、复述故亊情节要求学生比拟精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五、赏析花木兰的形象争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始终深受人们宠爱.缘由是什么?提示:严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木兰诗》教案(精选12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兰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重点与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情景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
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三:教学内容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
《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

《木兰诗》教案(集合15篇)
《木兰诗》教案1
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
.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
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设想要点如下:
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老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假如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
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拟容易成诵。
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第 1 页共 1 页。
《木兰诗》教案(精选3篇)

《木兰诗》教案(精选3篇)《木兰诗》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二、简介背景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五、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主要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5、我对木兰的看法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
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六、学生合作探究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学设计
陈素花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2 .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3 .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 .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学重点:
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行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体会互文、顶真、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
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
)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阿爷:指父亲愿为市鞍马为:为了市:买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溅溅:水流声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用:做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著我旧时裳著:穿
当窗理云鬓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走:跑
(3)、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理解句式,认识互文修辞手法。
(按组每组回答一句,看谁最准确)
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勇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
存者胜利归来。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
三、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
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大屏幕上显示: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课文内容;分析木兰形象;揣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与学互动过程:(接上节课的步骤)
四、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可师生间相互提问,互相解答。
(一)、分析第一部分
1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二)、分析第二部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六、品读鉴赏,把握特色。
1、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使举例说明。
(顶真、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七、课外延伸,背诵全诗。
1、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3、学生当堂背诵全诗,看谁背得快。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详写)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略写)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详写)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