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2018-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市八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末考试

命题人:刘晓天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分)
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
头”,并为此废寝忘食地思索;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

这说明()
A. 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B.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C. 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D.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
同回答
3.2017年,农历鸡年。

开年之初,某企业在招聘时,不招属鸡的职员,因为老板属狗,
可能导致“鸡犬不宁”;招聘单位不看员工的实际T作能力,而是看属相。

这一做法是()
①唯物主义观点
②唯心主义观点
③唯物辩证法观点
④人为臆造联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 实践的观点
B. 革命的观点
C. 阶级的观点
D. 历史
的观点
5.“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 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6.5G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新一代移动技术,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特点,将
万事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

这一全新技术()
①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②将改变事物之间本质联系
③是对以往技术的彻底否定
④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俗话说:“人闲百病生。

”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
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

这说明()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
产生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8.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
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这主要说明()
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 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

C. 真理具有客观性
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
9.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树立和培养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曾形
象地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比喻为扫地和洗涤:“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

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①应该抛弃一切旧观念,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②需要批判继承旧传统,增强自我完善能力
③是为了彻底否定自己,与过去决裂
④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入剖析自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这说的是( )
A. 矛盾的特殊性
B. 主要矛盾
C. 矛盾的主要方面
D. 矛盾
的普遍性
11.名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事物
是静止不变的
12.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统
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流域上下游、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材料表明()
①应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②整体功能之和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哲理是()
A. 一分为二看问题
B. 重视量的积累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重视
质的变化
14.“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

”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外力作用的结果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5.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
①2019年,中国将要进入5G时代
②2018年,天空出现“木星伴月”奇观
③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

④2020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6.2015年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同时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一系列社会问题与矛盾的
解决迫在眉睫。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家庭与国家的矛盾
B.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 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三对矛盾
17.专家指出,民法典编纂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

编纂
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划。

这表明()
A.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B. 社会变革都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C. 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状况
D. 社会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18.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独守连云港黄海海面一座叫开山岛的弹丸小岛,每年工资只有数千
元,二十五年无悔。

他们的事迹经过媒体多次报道后,感动了全国。

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
A. 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B. 个人在社会中的影响
C. 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D. 个人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
19.针对10岁小女孩上大学,按下加速键“开挂”人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育
要循序渐进,静等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

这警示我们要()
A. 敢于开拓进取,坚持辩证否定观
B.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永恒的真理
C. 摆脱主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D.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0.“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专题片《榜样》的讲述者面孔在变,故事在变,不变的
始终是使命和担当。

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久为功。

从榜样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砥砺自我,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
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求实效。

从哲学的角度,这要求我们()
①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②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③彻底否
认旧事物,积极创造新事物④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2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B.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3.有人认为:我们在办事情的过程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这样便可战胜一切困
难。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
24.根据《生活与哲学》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12分)
25.“中国梦”承载着国家对未来的信心,也饱含了亿万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

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

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1)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0分)
材料二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

马克思说过:“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雷锋说的好:“我们每个人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

”古今中外一切为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他们最幸福的人。

(2)结合材料二,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如何更幸福。

(10分)
26.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
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2分)
东方市八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政治期末考试卷
1. C
2. D
3. B
4. A
5. A
6. B
7. C
8. D9. D10. D11. C12. D13. C14. D
15. A16. C17. A18. C19. D20. B21. B
22. D
23. ①我们在办事情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说明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所以要量力而行,观点有理。

②“要尽力而为”说明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社会,造福于人类,观点也合理。

③“这样便可战胜一切困难”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克服困难,但不是一切困难。

综上所述,可见观点是片面的。

24.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②可知论③不可知论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⑤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⑥客观唯心主义
25. (1)①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③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激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生活更幸福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②要使生活更幸福,就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生活更幸福就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6.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实际,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正确的价值理念。

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建设美丽中国,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就是尊重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