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对立统一规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下)-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①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②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推动事物的量变。
矛盾一方总是要力图打破对方对自己的限制,使它们之间力量对比的状况不断发生变化。
第二,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的质变。
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于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①内因与外因的含义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称为事物发展的外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这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同时也承认外部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
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
其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地说,外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只能对内因施加各种影响,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
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再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大作用,有时甚至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作用。
③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2020陕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相关考点分析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在哲学这部分主要查考的知识点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对立统一规律是如何进行考察的。
一、知识介绍(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相互贯通有多种表现方式,主要的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或相互渗透。
概而言之,同一性有两个含义:一是共居,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的趋势。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其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它们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二、试题分析例1.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
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A.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C.贾人早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全也D.富贵而姿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答案】C。
解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因此要居安思危。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大意是商人旱天购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货有所缺,体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逆向思维。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辅导 对立统一规律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辅导:对立统一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认为世界的普遍联系,归根结底取决于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为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③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辩证法的一系列范畴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是矛盾法则从不同侧面的展开。
④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⑤是否承认对立统一亦即是否承认矛盾,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陕西三支一扶公共基础备考中如何掌握对立统一规律

陕西三支一扶公共基础备考中如何掌握对立统一规律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很多,且内容方面也很多,其中政治类常识是常考内容。
因此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这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①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具有两层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的互相依赖性,矛盾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表现为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二者的联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④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不平衡性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二者的关系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中,往往具有多种矛盾,这时的矛盾体系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2018江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

2018江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一直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马哲唯物主义辩证法这章节里面考察的重要考点,备考中一方面要对基本的知识点有所记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做题的方式来举一反三。
今天中公教育要给考生讲解的是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剖析。
一、知识点(一)概念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
它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从而我们又把对立统一叫矛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有“三性”,基本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和不平衡性。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其基本属性。
基本属性:一是同一性,包含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或贯通两层意思。
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存在的,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
例如:美和丑(没有丑的人就显示不了美的人有多美),高和矮(没有个子高就显示不了个子矮的人的矮小)等等。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语文里面的反义词,当然这不是很绝对的。
相互贯通或转换指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对立面转换。
例如:居安思危(处在安逸的环境中危险是时时刻刻伴随的,稍不留神安全的事情就是危险伴随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和资源就是一对矛盾,在经过合理回收利用之后就变成了资源)。
二是斗争性,矛盾双方是往对立面发展的。
例如:生死的对立,这就不存在相互依存或者转换这层意思了。
二、练习题1.(多选)下面体现矛盾基本属性的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是哪些?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水清无鱼D.美术学的“留白效应”参考答案1.【答案】BCD。
解析:题干中考查的是矛盾基本属性的同一性。
A选项,讲的是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有优点和缺陷,这体现的是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讲的是矛盾的普遍性。
B选项完全相信书不如没有书,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符合题意。
C选项水浑浊时还有鱼,完全清澈就没有鱼了,意思就是有无相生。
也有相互依存的意思符合题意。
D选项美术学的“留白效应”,是书法绘画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整幅的作品中留有一定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以无胜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独特艺术效果。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学生在做关于矛盾的相关题目时老混淆,分不清矛盾的各种属性,故为了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有必要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一下总结和学习。
农商行公基备考: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农商行公基备考: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政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中政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
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
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1)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
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质变的方面。
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马克思指出: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有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
否定一切、全盘抛弃,是形而上学的立场和方式。
(3)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的总体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进程。
这个进程,经过两次否定和三个阶段,是一个周期性的进程。
只有全部走完这个周期性过程,才能达到矛盾的完全解决,并使新事物日益完善。
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进程,是一个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和第一个阶段的肯定有着现象上的相似。
但是,这个相似,并不是第一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发展的新形态。
这个新发展又为进一步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新道路。
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
选调生:2014年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哲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选调生:2014年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哲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北京人事考试网:选调生:在选调生考试笔试中,公共基础知识也是独当一面的,所以要参加选调生考试的考生也是要好好用心复习的,今天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分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希望帮助大家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
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更多北京选调生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考生互动平台】2014年北京选调生网络辅导课程2014北京选调生交流群: 290064789。
事业单位政治知识:对立统一规律之矛盾的基本属性

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常考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
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常考名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好反自为祸。
【小试牛刀】(单选题)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下列诗句中与老子这一思想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出自《老子》,译为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互相对立而形成,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A项错误,其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未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B项错误,其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译为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未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C项正确,其出自王籍的《入若邪溪》,译为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噪”与“静”,“鸣”与“幽”是一对矛盾,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D项错误,其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译为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
未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公基: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包含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学习对立统一规律时,着重把握其属性、精髓与不平衡性。
一、属性矛盾具有两大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精髓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指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回避或忽视矛盾。
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矛盾特殊性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一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自有各自特点;其二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其三为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三、不平衡性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及其意义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和制约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矛盾。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主要方面支配和决定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方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辨证关系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立统一规律

(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 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 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哲 学范畴,它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离 异、互相分化、互相批评等等,这些都是 矛盾斗争性的体现。
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方法论意义
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斗争中的同一 多样性的统一
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方法论意义
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 遵循矛盾规律,分工合作、平衡协调、兼收并
蓄、优势互补,促进发展。
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即同类事物矛盾 的共性P43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
在矛盾 矛盾处处有时时有
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2.矛盾的特殊性 :个性,即不同矛盾有 不同的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 的不同阶段和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矛 盾着的两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 !
!?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 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 矛盾。
1、辩证矛盾:是指客观立又互相统一的属性或倾向。
区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 主观人为 思维混乱
辩证矛盾 客观存在 认识对象
问题:都是对同一对象作矛盾判断,为 什么辩证矛盾是科学的,逻辑矛盾是错误 的,辩证矛盾是否违背了逻辑规则?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
2017重庆事业单位公基:针对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解析

一般来说,所有事物的共性都是归纳不同个体的个性得来的,比如说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我们是通过列举大多数富二代一些个性,从而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个性找出相同点归纳得到的。所以,在看待任何事物的时候,我们肯定是首先看到事物的个性,随后再归纳得出共性,进而再去寻找个性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一点就是共性寓于个性当中。这是普遍性和特殊性一个很重要的考点。
2017重庆事业单位公基:针对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解析
在对立统一规律当中,我们研究的一个核心的词汇是矛盾。众所周知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但是在考试的过程当中,涉及的矛盾的基本属性的考情比较少,而大多数我们都会涉及到矛盾的另外两个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顾名思义,和联系的普遍性相同。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情因为联系而一定具有与其相对应的矛盾。所以普遍性叫做矛盾的共性。所以,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是矛盾,所以我们要想认识到辩证法的前提就是认识到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共性。而矛盾的共性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都有矛盾,而矛盾本身又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教会我们看待一件事情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当题干当中向我们分析了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通常是有好有坏)的时候,这时就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B.没有看到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C.没有看到矛Biblioteka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D.对事物进行归类的方法存在致命缺陷,不利于认识事物
政治知识:对立统一规律要点概括

政治知识:对立统一规律要点概括事业单位考试中,很大一部分笔试内容都会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而在这部分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历年考试中的常见考点,可见,掌握好对立统一规律在事业单位笔试中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概述一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大家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及常见名言谚语的考法总结:地位: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基本属性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苦尽甘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此消彼长)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弱肉强食,舍生取义。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矛盾的观点,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的看问题。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况: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的知识点概括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的知识点概括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得公基者得天下,而在公基当中,哲学部分尤为重要,一方面,理论深度要更为深邃,另一方面,题目考察也变化多样。
因此,对于哲学部分,我们需要着重的把握。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辩证法当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当中,对立统一规律是篇幅最长的,也是知识点最多的,其中主要包括两大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整个辩证法所有知识点的始终,例如: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新事物和旧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再者,我们来看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或者相互贯通,前者表现为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例如有对才会有错,有上才会有下……后者表现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寓言故事里所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也就是非此即彼,例如:不是对就是错。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核心考点,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那个,这里的考点所在主要是要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事物的共性和个性,这一对概念要学会相互转换,另外,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法也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遇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等等。
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点当中,容易混淆的就是二者的关系,要清楚的认识到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考生,可以用苹果和水果的例子,从共性个性的角度加以分析,就可以很清晰的弄明白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个知识点当中,我们要明确三句话:一是内因是根据;二是外因是条件;三是外因要通过内因作用。
在考试当中,通常是外因和内因分开来考试,例如,题中问道:与“孟母三迁”的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相近的一个选项是()这个题目只能够选择外因的作用,例如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的选项就是不符合题意的。
事业单位备考:公基考试之“矛盾”

事业单位备考:公基考试之“矛盾”吉林华图教育众所周知,哲学是历年来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考点,而唯物辩证法又是哲学中出题频率很高的模块,对立统一规律是它的实质和核心,因此,本文就对立统一规律中的“矛盾”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帮助广大考生备考。
列宁曾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从列宁的话我们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的统一的学说。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相辅相成、相互联结。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矛盾还有两个特性,即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会随即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因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正因为如此,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正因为如此,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一项重大政治论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0云南昭通三支一扶备考——公基:矛盾规律

2020云南昭通三支一扶考试-公基:矛盾规律矛盾规律也叫对立统一规律,它一直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哲学考察的一个高频知识,对立统一规律内容很多,很多同学不容易区分主次矛盾。
今天中公教育要给考生剖析的是矛盾规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备考中我们一方面要对基本的知识点有所记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做题的方式来举一反三。
一、知识点(一)概念在复杂事物中,自身包含有很多种矛盾,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
而另外的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就是次要矛盾。
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当然对于次要矛盾也不能不关心,因为次要矛盾的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挥,所以要做到统筹兼顾。
比如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个矛盾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其他的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矛盾也不能忽略,要做到五位一体总的布局来建设。
针对怎么来区分是不是在考主次矛盾,我们可以有三个思路。
第一个,看矛盾的种类,是不是在针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包含多种矛盾,这个时候有就有一个主次之分。
第二个,看题干中有没有关键,中心,重点,核心这样的字眼,这也是在体现抓主要矛盾。
第三个,就是看题意是不是体现我们要抓住重点来解决问题。
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
二、练习题1.(单选)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也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这些讲话中体现着给我们的哲理是看问题办事情应该:A.着重解决主要矛盾B.分清主流和支流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着重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三、参考答案1.正确答案:A。
题干中提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体现重点要发展的意思。
2016四川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

2016四川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
1.什么叫做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其实存在与生活中的各处,比如冷和热,冷和热表现的意思是相反的,从这个层面来说是对立的,表现为双方的斗争,但同时冷和热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对对方存在的。
一杯温水是冷还是热呢?那要看你想对的参照物是冰水还是开水了,如果相对冰水涞水就是热,相对开水来说就是冷,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冷与热又是统一的。
2.对立统一与矛盾
其实生活中的对立统一有很多,比如进攻和防守,表现的意思相反,但又不能离开对方
由于进攻的人用的是矛,防守的人用的是盾,因此我们把对立统一形象地概括为矛盾。
3.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之间的关系
矛盾的对立面彼此表现相反的意思,这一点上看他们是斗争的,我们把对立的特性叫做斗争性,另一方面,矛盾的对立面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从这一点来说双方又是统一的,不仅如此,古语有云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相互转化,我们把这一点称作统一性。
【例】
无论在个人还是在社会的发展中,特别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往往出现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从辩证法的观点看,这就是说( )
A、机遇与挑战这两种相反的情况往往是同时出现的
B.机遇与挑战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和转换的
C.在通常情况下,机遇就是挑战,挑战也是机遇
D.战胜挑战,才能迎来机遇,抓住机遇,才能战胜挑战
【答案】B
【解析】
机遇与挑战本身表现意思是相反的,从这点看,他们互相斗争,通过分析题干,我们可以看出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点看来离开机遇则无所谓挑战,离开挑战
也无所谓机遇,反映了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性,故本题选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三 大 规 质量互变规律 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范
必然—偶然
畴 个别—一般
可能—现实
形式—内容
……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 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 !
!?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 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 矛盾。
1、辩证矛盾:是指客观存在的、事 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 立又互相统一的属性或倾向。
区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 主观人为 思维混乱
辩证矛盾 客观存在 认识对象
问题:都是对同一对象作矛盾判断,为 什么辩证矛盾是科学的,逻辑矛盾是错误 的,辩证矛盾是否违背了逻辑规则?
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即同类事物矛盾 的共性P43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
在矛盾 矛盾处处有时时有
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2.矛盾的特殊性 :个性,即不同矛盾有 不同的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 的不同阶段和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矛 盾着的两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
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一分为二” “合二为一”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 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法包含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学习对立统一规律时,着重把握其属性、精髓与不平衡性。
一、属性
矛盾具有两大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精髓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指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回避或忽视矛盾。
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矛盾特殊性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一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自有各自特点;其二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其三为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三、不平衡性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及其意义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和制约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矛盾。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意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主要方面支配和决定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方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辨证关系
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
反对只顾一方,忽视另一方的形而上学一点论。
重点论是必须分清主次,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反对不分主次的形而上学均衡论。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例1】下列词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原理的是( )。
A.居安思危
B.未雨绸缪
C.厚积薄发
D.鹤立鸡群
【答案】A
【解析】矛盾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安和危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者在一定条件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选择A选项。
“未雨绸缪”说的是规律具有可知性,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规律,排除B选项。
“厚积薄发”是说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引起质变,也体现了理性认识需要积累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排除C选项。
D说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鹤和鸡同属禽类,但鹤要比鸡高很多,排除D选项。
故本题答案选A。
【例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白马象征矛盾的特殊性,马则象征着普遍性,白马非马论割裂了二者的关系。
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