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高清结构解剖
合集下载
脑干-ppt人体解剖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干
一、脑干的外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2020年10月2日
1
端脑
端脑
间脑
脑 的
小脑
区 分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间脑
中脑
2020年10月2日
脑桥 延髓
小脑
2
一、脑干的外形
(一) 脑干腹侧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锥体 舌下神经 前正中裂
锥体交叉
2020年10月2日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3)在灰质与白质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网状结构面积 急剧扩大,结构更加复杂,其中包含了生命中枢中许 多重要的神经核团(网状核),如心跳、血压和呼吸 中枢等。
2020年10月2日
8
2020年10月2日
9
脑干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 (一)、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2020年10月2日
10
1、脑神经核
接受头面部的皮肤及口鼻腔 粘膜的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中脑核:
接受咀嚼肌、面肌和 牙齿的本体感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
接受颜面部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接受颜面痛温觉
2020年10月2日
16
(6)特殊躯体感觉柱
接受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前庭神经核-接受内耳平衡觉冲
动传入
蜗神经核-接受内耳听觉冲动传
入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12
(2)特殊内脏运动柱 4对
支配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咀嚼肌、面肌、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面神经核-支配面肌 疑核-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第二节 脑 干
一、脑干的外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2020年10月2日
1
端脑
端脑
间脑
脑 的
小脑
区 分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间脑
中脑
2020年10月2日
脑桥 延髓
小脑
2
一、脑干的外形
(一) 脑干腹侧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锥体 舌下神经 前正中裂
锥体交叉
2020年10月2日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3)在灰质与白质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网状结构面积 急剧扩大,结构更加复杂,其中包含了生命中枢中许 多重要的神经核团(网状核),如心跳、血压和呼吸 中枢等。
2020年10月2日
8
2020年10月2日
9
脑干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 (一)、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2020年10月2日
10
1、脑神经核
接受头面部的皮肤及口鼻腔 粘膜的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中脑核:
接受咀嚼肌、面肌和 牙齿的本体感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
接受颜面部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接受颜面痛温觉
2020年10月2日
16
(6)特殊躯体感觉柱
接受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前庭神经核-接受内耳平衡觉冲
动传入
蜗神经核-接受内耳听觉冲动传
入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12
(2)特殊内脏运动柱 4对
支配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咀嚼肌、面肌、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面神经核-支配面肌 疑核-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人体解剖学脑干-PPT

等处发出的纤维,后经小脑下脚终止于小脑皮质。在小 脑对运动的控制特别是对运动的学习和记忆起重要作用。
下页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内部结构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3)脑桥核: 居脑桥基底部的纤维束之间,由若干群细胞构成, 为大脑皮质与小脑皮质之间的中继站。 (4)红核:
脑干功能 居上丘平面的被盖部,呈圆柱状。主要接受来自小 脑及大脑皮质的传入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与 躯体运动(屈肌的运动)有关。
系统解剖: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脑干、
脑干外形
内容提要
脑干内部结构 一、脑干(brain stem):
脑干功能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
(三)功能:
脑的分部
脑 端脑
的 区
间脑
分 小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一、脑干的位置和外形
位于颅后窝,脊髓 和间脑之间,小脑腹侧。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蜗神经核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内部结构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与脑相连的脑神经部位
脑干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端脑—Ⅰ 间脑—Ⅱ 中脑 —Ⅲ、Ⅳ 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
脑干解剖图解PPT课件

脑干网状结构
1. 位置:脑N核、境界明确的非脑N核和上、 下行纤维束以外的区域
2. 结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胞体散落其 中,有多群核团(中缝核、内侧 核群、外侧核群)
3. 主要传出纤维和功能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调节觉醒睡眠周期
*固有束和网状脊髓束,调节躯体和内脏 运动
六个联系
1. 外形与内部结构相联系 2. 平面与立体相联系 3. 灰质与白质相联系 4. 结构与功能相联系 5. 中枢与周围相联系 6. 神经系与其它系相联系
上丘
红核
黑质
gracile n. cuneate n.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 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 束 内侧丘系 脑桥核 大脑皮质 小脑中脚 下丘 上丘 红核 黑质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 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 束 内侧丘系
脑桥核 大脑皮质 下 丘 蜗N核
面N核 脑桥 面N 表情肌
下部 疑核 延髓
上部 副N核 颈髓
IX, X 腭咽喉肌
ambiguous n.
XI
副N 胸锁乳突肌
1~6
斜方肌
一般内脏运动柱
名称 位置 相关脑N 分布区
动眼N 上丘 动眼N 睫状肌
副核 水平
瞳孔括约肌
上泌 脑桥 面N 泪腺
涎核 下部
舌下腺 superior salivatory n. 下颌下腺
鼻口
V脊束核 脑桥 V 痛温
下部
触觉
延髓
特殊躯体感觉柱
名称 位 置 相关脑N 分 布 蜗 听结节 蜗 N 螺旋器 N核 深方
前庭 前庭区 前庭N 壶腹嵴
局部解剖学 脑干断面图

内侧丘系
锥体束 红核脊髓束
中脑上部断面
中央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水管
灰质上丘上视丘层 脊髓顶盖束
下丘臂 脊髓丘脑束
内侧膝状体核
网状结构
三叉丘脑束 内侧丘系 顶、颞、枕桥束
锥体束 黑质
红核 内侧纵束 额桥束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核
脑桥下部断面
小脑蚓部
第四脑室 小脑上脚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展神经核 前庭内侧核 前庭上核 前庭外侧核 面神经根
小脑中脚
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
内侧丘系 桥核 斜方体
面神经核 中央被盖束 外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和脊髓顶盖束 上橄榄核
桥纤维 展神经根 锥体束
蓝斑
脑桥中部断面
内侧纵束
前髓帆 第四脑室 顶盖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
下橄榄副核
顶盖脊髓束
延髓下部断面 (平内弓状纤维交叉)
内侧丘系 锥体束
延髓上部断面
顶盖脊髓束 迷走神经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背核前庭内侧核 前庭下核
内侧纵束
孤束
网状结构
小脑下脚
三叉神经脊束 和脊束核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疑核
迷走神经
脊髓丘脑束、 脊髓顶盖束 下橄榄复合体主核
内侧和背侧副橄榄核 内侧丘系 锥体束 舌下神经
小脑上脚
三叉神经中脑核和束
网状结构 三叉神经感觉 主核和运动核
三叉神经根
桥核 锥体束
外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 脊髓顶盖束 红核脊髓束 三叉丘脑束 内侧丘系
中央灰质
中
滑车神经核
脑
中脑水管
下丘核
下
内侧纵束
部
外侧丘系
断
脊髓丘脑束和脊髓顶盖束
局部解剖学 脑干断面图

脊髓、脑干断面图
延髓锥体交叉断面
薄束 薄束核
楔束 楔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脊髓小脑后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小脑前束 副神经核 锥体束
薄束 薄束核 楔束 孤束核 楔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 楔束副核 舌下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
脊髓小脑后束 内弓状纤维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网状结构 外侧网状核 内侧纵束
内侧丘系
锥体束 红核脊髓束
中脑上部断面
中央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水管
灰质上丘上视丘层 脊髓顶盖束
下丘臂 脊髓丘脑束
内侧膝状体核
网状结构
三叉丘脑束 内侧丘系 顶、颞、枕桥束
锥体束 黑质
红核 内侧纵束 额桥束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核
脊髓丘脑束
下橄榄副核
顶盖脊髓束
延髓下部断面 (平内弓状纤维交叉)
内侧丘系 锥体束
延髓上部断面
顶盖脊髓束 迷走神经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背核前庭内侧核 前庭下核
内侧纵束
孤束
网状结构
小脑下脚
三叉神经脊束 和脊束核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疑核
迷走神经
脊髓丘脑束、 脊髓顶盖束 下橄榄复合体主核
内侧和背侧副橄榄核 内侧丘系 锥体束 舌下神经
脑桥下部断面
小脑蚓部
第四脑室 小脑上脚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展神经核 前庭内侧核 前庭上核 前庭外侧核 面神经根
小脑中脚
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
内侧丘系 桥核 斜方体
面神经核 中央被盖束 外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和脊髓顶盖束 上橄榄核
桥纤维 展神经根 锥体束
蓝斑
脑桥中部断面
内侧纵束
前髓帆 第四脑室 顶盖脊髓束
延髓锥体交叉断面
薄束 薄束核
楔束 楔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脊髓小脑后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小脑前束 副神经核 锥体束
薄束 薄束核 楔束 孤束核 楔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 楔束副核 舌下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
脊髓小脑后束 内弓状纤维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网状结构 外侧网状核 内侧纵束
内侧丘系
锥体束 红核脊髓束
中脑上部断面
中央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水管
灰质上丘上视丘层 脊髓顶盖束
下丘臂 脊髓丘脑束
内侧膝状体核
网状结构
三叉丘脑束 内侧丘系 顶、颞、枕桥束
锥体束 黑质
红核 内侧纵束 额桥束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核
脊髓丘脑束
下橄榄副核
顶盖脊髓束
延髓下部断面 (平内弓状纤维交叉)
内侧丘系 锥体束
延髓上部断面
顶盖脊髓束 迷走神经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背核前庭内侧核 前庭下核
内侧纵束
孤束
网状结构
小脑下脚
三叉神经脊束 和脊束核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疑核
迷走神经
脊髓丘脑束、 脊髓顶盖束 下橄榄复合体主核
内侧和背侧副橄榄核 内侧丘系 锥体束 舌下神经
脑桥下部断面
小脑蚓部
第四脑室 小脑上脚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展神经核 前庭内侧核 前庭上核 前庭外侧核 面神经根
小脑中脚
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
内侧丘系 桥核 斜方体
面神经核 中央被盖束 外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和脊髓顶盖束 上橄榄核
桥纤维 展神经根 锥体束
蓝斑
脑桥中部断面
内侧纵束
前髓帆 第四脑室 顶盖脊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核
疑
核
副神经核
1)三叉神经运动核: 位于脑桥中部,三叉神经脑桥 核的腹内侧,发出轴突行向腹 外侧,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 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腭
帆张肌和鼓膜张肌等。
2)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其纤维走行比较复杂,先 向后内侧,绕过展神经 核的内侧,形成面神经 膝,再行向前外侧,至 延髓脑桥沟的外侧出脑, 支配面肌、颈阔肌、二 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 和镫骨肌等。
一、脑干的外形
(一)延髓 腹侧面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舌下神经根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延髓脑桥沟
延髓背侧面 菱形窝下部
髓 纹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 (绳状体)
(二) 脑桥
腹侧面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小脑中脚 三叉神经根
展神经根
面神经根 前庭蜗神经根 脑桥小脑三角:位于延髓、脑桥和 小脑交界处,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位于此处。此处病变(听神经瘤) 常压迫上述神经。
4)迷走神经背核:位于菱形 窝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该核发出
的副交感节前纤维构成迷走神经
最重要的纤维成分,其分支经器 官旁节或器官内节换元后支配颈 部和胸腹腔大部分脏器的平滑肌、 心肌和腺体。
(4)内脏感觉核
仅由单一的孤束核构成。位于 迷走神经背核的背外侧,大部分在 延髓,小部分在脑桥下端。孤束核 上端为接受味觉纤维的特殊内脏感 觉核,又称味觉核。其余大部分为 接受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的一般内脏 感觉核。 孤束核是脑内传递味觉冲动和 其它内脏感觉信息的第一级中继站, 参与味觉分辨、血压整合、呼吸和 胃肠运动及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 功能调节等。
第三章
脑
第一节 概 述
脑位于颅腔内,外被三层被膜。中医学将脑称之为髓,早 在内经中已有描述。素问曰:“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曰: “脑为髓之海。”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进一步禅明:“灵机 记 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生髓, 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 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 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 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 字。” 由此可见,祖国医学对脑 的形态、部位及其功能活动都有 比较形象的描述。
的睫状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
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并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眼的调
节反射。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 此核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经 面神经分支所属的副交感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 换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泪腺、 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 3)下泌涎核:位于延髓橄 榄上部。由此核发出的副交感 节前纤维进入舌咽神经,至耳 神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
9.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与间脑的 交界处,上丘的腹侧。 接受视束、上丘、视觉 皮质等纤维。其传出纤 维止于双侧动眼神经副 核,从而使两眼同时完 成瞳孔直接和间接对光 反射。故顶盖前区称为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2)三叉神经脊束核:此核上 至脑桥中下部与三叉神经脑桥核 相续,下达第1~2颈髓节段与后 角相连,外侧始终与三叉神经脊 束相邻,并接受此束的终止。三
叉神经脊束由三叉神经感觉根下
行纤维汇合而成,大部分为传递 痛、温觉的细纤维,亦有部分传
递触觉冲动的粗纤维。
3)三叉神经中脑பைடு நூலகம்:位于三叉 神经脑桥核上端至上丘平面。该核
延随合称为脑干。
第三节 脑 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第四脑室:上通中脑水管,下续脊髓中央管
脑神经连脑情况: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记忆口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顺序连。
2)前庭神经核:是一个核群,主 要由前庭内、外侧核和前庭上、下核 组成,接受除前庭神经传入的平衡觉 纤维外,还接受小脑、网状结构和脊 髓等处的纤维。其发出的纤维联系十
分广泛,主要至小脑和脑神经、脊神
经的运动核。是小脑传入和传出通路 的重要中继站。
前庭受刺激时,可导致恶心、呕
吐和眩晕等感觉。
(二)非脑神经核
脑桥中下部横切面(面神经丘平面)
4.外侧丘系核: 自脑桥中下部至中脑尾侧,分布于外侧丘系中,接受上 橄榄核及外侧丘系侧支的终止,发出纤维越边加入对侧外侧 丘系。
5. 脑桥核: 是分散在脑桥基底部的大、小不等的神经元群,它们接 受来自同侧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发出的皮质脑桥纤维。发出脑 桥小脑纤维,大部分越过中线,构成粗大的小脑中脚进入对 侧小脑,是向小脑传递大脑皮质运动信息的主要中继站,参 与 大脑-小脑-大脑环路的构成。
1.薄束核 楔束核 位于延髓背侧面下部,薄束 结节和楔束结节深面,接受薄束 和楔束纤维的终止。发出轴突在 中央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 称内侧丘系交叉,然后折转上行 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背侧丘 脑,传递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 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2.下橄榄核
位于橄榄的深面,锥体的 背外侧。由下橄榄主核、背侧 副橄榄核和内侧副橄榄核组成 的复合体。在水平切面上呈袋 口向内的囊形灰质团块。发出 橄榄小脑纤维越边经对侧小脑 下脚,终于小脑皮质。 下橄榄核接受来自脊髓, 大脑皮质,丘脑、基底核及红 核等的投射纤维,参与修饰小 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脑 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 修饰。
脑桥背侧面 菱形窝上半部
小脑上脚
(结合臂) 上髓帆 丘系三角
菱脑峡:脑桥与中脑 的移行部,包括小脑上 脚、丘系三角和上髓帆。
(三)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腔隙,向上通 中脑水管,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底为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内有脑脊液。 第四脑室的底即菱形窝: 由延髓和脑桥的背面共同构 成。上外界为小脑上脚;下 外界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和小脑下脚。
3)疑核:位于延髓橄榄上部 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其上部发 出纤维加入舌咽神经,仅支配茎 突咽肌;疑核大部分纤维加入迷 走神经,支配软腭、咽、喉和食
管上部的骨骼肌。下部发出纤维
构成副神经脑根,经颈静脉孔出 颅后加入迷走神经,并随其分支
支配咽喉肌。
4)副神经核:位于延髓下部
和颈脊髓上部,发出纤维构成副
3)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中 下部,面神经丘深面,发出纤维 向腹侧,经脑桥延髓沟内侧出脑, 支配外直肌。 4)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 上部,菱形窝的舌下神经三角深 面,发出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 出脑,支配全部舌内、外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柱:
此核柱位于一般躯体运动柱的 腹外侧,也由4个核团组成。 三叉神经运动核
延髓横切面(经下橄榄核中部)
3.上橄榄核
位于脑桥中下部,内侧 丘系的背外侧,面神经核的 腹内侧。 上橄榄核是听觉传导路 的重要中继核之一,也是听 反射中枢的一部分。主要接 受双侧蜗神经核纤维的终止, 发出纤维除加入双侧外侧丘 系外,还止于脑干的某些运 动核,参与声源的方向定位 等,借以完成声响引起的各 种反射。
(四)中脑
腹侧面
大脑脚
脚间窝
后穿质
动眼神经根 滑车神经
中脑背侧面
中脑顶盖
(四叠体)
上丘(臂) 下丘(臂) 滑车神经根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包括灰质(神经核)、白质(纤 维束)和网状结构。 (一)脑神经核 1、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 (1)一般躯体运动核:相当于脊 髓前角,支配来自肌节衍化的骨骼肌, 即舌肌和眼球外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由腮 弓衍化的骨骼肌,即咀嚼肌、表情肌 和咽喉肌等。 (3)一般内脏运动核:支配头颈、 胸腹部的平滑肌、心肌及腺体。
6、蓝斑: 位于脑桥上半部,菱形窝 界沟上端的深面。蓝斑主要由 含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 其纤维联系极为广泛,上达大 脑皮质,下至脊髓末端。其功 能是多方面的,参与调节躯体、 内脏的运动和感觉,影响下丘 脑的内分泌活动,维持觉醒状 态和镇痛调节等。
7.下丘: 位于中脑下部背侧,主要
为中央核,接受外侧丘系纤维
现代人类体质调查证明,脑的重量介于1200g~1500g之 间,平均1360g。脑的重量虽然有差异,但这并不是判断聪 明和愚笨的依据(同样著名的小说家:图格列夫脑重2012g, 佛朗西斯脑重1015g)。 根据脑的发生、发育及其 功能,将脑分为六部分:即端 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 和延随。通常把中脑、脑桥和
神经脊髓根,经枕骨大孔入颅, 和脑根汇合,经颈静脉孔出颅后
又分开。脑根并入迷走神经,而
脊髓根则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
(3)一般内脏运动柱(副交感核) 此核柱位于躯体运动柱的外侧, 即界沟的内侧,由4个核团成。 1)动眼神经副核: 又称Edinger—Westphal核, 位于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的背 内侧。此核发出的副交感节前 纤维,加入动眼神经,至眶内
菱形窝
髓纹 正中沟 界沟 前庭区 听结节 内侧隆起 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最后区 写翮(he) 形似笔尖
蓝斑
第四脑室顶的前部由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顶的后部 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构成。上、下髓帆均为薄层的 白质板,两者以锐角会合伸入小脑。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血管反复分支成丛,夹带着软膜和室 管膜上皮突入室腔,形成第四脑室 脉络丛。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有3个孔: 即1个正中孔,2个外侧孔,与蛛网 膜下隙(小脑延髓池)相通。 第四脑室正中孔下方薄层白质 称闩,是延髓呼吸中枢的表面标志。
(4)一般内脏感觉核:接受 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
(5)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
味觉纤维 (6)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
头面部皮肤及口、鼻腔黏膜感觉
纤维 (7)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
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传入纤维。
2.脑神经核的位置与功能
功能相同的脑神经核排列成纵行的细胞柱,称为脑神经核 功能柱。以延髓橄榄中部切面为例:一般躯体运动柱位于正中 沟两侧;一般内脏运动柱位于界沟内侧;内脏感觉柱(特殊和 一般)位于界沟外侧;而 躯体感觉柱(特殊和一般) 位于内脏感觉柱外侧。 在脊髓的排列是前、 后关系,而在脑干则成了 内、外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