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贵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贵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征记(节选)
宗璞
晴朗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撒下雨雪。
孟嵋坐在教室里,准备上课。
这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
这些日子因抗日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但教室里还是坐满了人。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
读完全诗,默然片刻,他开始讲,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
"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
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
一会儿,人散去了。
孟嵋早从老校工处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起路来不方便。
"江昉看看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
"遂脱下长衫放在教桌上,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碧初特意教的,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
江昉走后,嵋也离开教室,恰遇庄无因来找她。
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的雪。
两人转过几间教室,走进图书馆。
他们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
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
"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样。
"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
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
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
"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
"
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
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
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
继续低头看那张粗纸:
"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
"
两人相视无语。
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他们走出图书馆。
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
嵋去上解析几何,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人遂一起走。
"我正要去找你,"之薇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大决定。
"
"我也有一个大决定。
"嵋说。
两人对望,都笑了。
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盆,让他烤烤手脚。
母亲吕碧初也走过来,坐在对面椅上。
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身旁。
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
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
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
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说我们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
"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
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
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
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
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
他们能给嵋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
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我已经准备好了。
"嵋说,"很顺利。
""我这里可不顺利。
"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
"
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
"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和女儿之薇一起走到院中,"我可以明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头,谁都有责任。
若是说不通,就只管去好了。
"
又一天,之薇特地到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
回头见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
但是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
"母亲金士珍摇头,并不看她,说:"小处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
母亲身边。
母女依偎着,许久没有话。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节选自宗璞《西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孟嵋对父母说的话庄重而果断,可见从军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表明她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B. 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入和洒脱不羁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先生的壮然情怀和赤子之心。
C. 文中“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通过细节描写,写出父亲听到女儿要“替父从军”内心的欣慰与激动。
D. 文章记叙庄无因与孟嵋图书馆对话这一情节,通过庄无因来反衬孟嵋,表现出孟嵋励志上战场报国的决心,展现出战争时代特殊的青春抉择。
2. 小说多次提到"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甲骨文中就有马的形象。
据史书记载,商周时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骑马。
贵族死后,作为陪葬的马匹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无不显示出统治者对马的重视。
也正是马在古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帝王对良马的喜爱,在客观上促进了“马艺术”发展。
汉武帝不惜重金和发动战争来换取汗血宝马。
马成为汉代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和内容。
唐太宗属马,也特别爱马。
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树起了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艺术风格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
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各朝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各式面貌,虽然霍去病墓石雕群与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是在不同时代的特殊风格下成就了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通之处。
一是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统一。
虽然历史上大多把霍去病墓石雕群归为写意的类别,而唐昭陵六骏则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具体的形象塑造方面,这两种艺术手法相互渗透。
昭陵六骏继承了霍去病墓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两组石雕虽然都刻画的是战马,实质是反映人的勇敢和战争的惨烈。
因此不管是霍去病墓石雕还是昭陵六骏,不仅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无数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
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将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石料的选取相结合,因石而得形,因
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作品中战马威武雄健,傲然挺立,敌人蜷缩于马下,垂死挣扎,与整个马的轮廓浑然一体。
而在整个雕塑的关键部分,如马下胡人的特征运用线刻和浮雕的手法刻出相对写实的形象。
这样,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来表现精妙传神的形象。
就马的造型而论,汉马偏于写意,蹄细体肥,外形流畅简洁;唐马偏于写实,注重马体解剖结构的表现。
像昭陵六骏,因为皆属初唐时代,故马体的肥臀细腿等特征颇有汉风孑遗,但较之于汉马,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像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皆细致入微,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马踏匈奴》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大型圆雕,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霍去病征服入侵者、取得胜利的那一刹那,被踏于马下的匈奴首领手持弓箭仰卧在马腹之下作垂死挣扎状的场景。
静静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权在握的静态与垂死挣扎的动态形成了完美统一。
昭陵六骏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刻画出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表现出六骏共同的雄健俊美的外形和勇往直前的气势,显示出它们的情谊,是古代以形传神的成功范例。
这两组石雕形象选取了动态和静态中的马的形象,并将其协调统一地安排在同一个整体中。
(摘编自肖顺、李雪松《汉唐石雕中“马”的艺术形象与成就》)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商周时代,马与贵族生活联系密切,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者骑马,贵族死后,马匹是比较重要的陪葬品。
B.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可见一斑;帝王对良马的喜爱,马在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等,对“马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C.虽然汉武帝、唐太宗都爱马,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D.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几乎不可超越的作品,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前者重意象造型,后者重写实造型。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广的,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代表了两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面貌。
B.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两种艺术手法可以相互渗透,表现为二者的统一性,霍去病墓石雕群、唐昭陵六骏就是典型例子。
C.虽然唐昭陵六骏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塑造形象时,它也继承了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D.霍去病墓石雕群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它突出的创作特色是将艺术构思与石料选取相结合,据意取材。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精妙传神的战马和人物形象。
B.昭陵六骏有汉马之遗风,但它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细致人微,因此,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
C.《马踏匈奴》表现霍去病战胜入侵者的情景,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鲜明对比,静态与动态达到了完美统一,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D.昭陵六骏在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它刻画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将动态、静态的马的形象安排在六骏的整体之中。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有一匹马
鲍尔吉·原野【1】
①我和父母现在住在“阳光小区”,聊天的时候,我说四五十年前的事,他们在说六七十年前的事,而整日开着的电视机在播报当下的新闻,比如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时光在某一瞬间重新组合时,平的生活会变得庄重起来,你成了历史的讲述人。
②父母老了,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
我不敢带他们外出旅行,我的任务是访问他们的故乡,带回照片和见闻跟他们分享。
去年春天,我拜访我妈的出生地——巴林右旗白音他拉乡宝木图村。
村书记带我看过我妈出生的院落,当年是她祖父平乐爷爷的宅院。
书记说,有人想租这个地方办企业,村里没同意,建成了养老院,叫平乐养老院。
我妈听到后十分高兴,她说平乐爷爷一定赞成。
今年1月,我到科左后旗的胡四台村探望病中的堂兄,这里是我爸的出生地。
回来后,我跟我爸说:“经过胡四台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你老家被建设没了”。
我告诉他:“你经常回忆的白茫茫的沙坨子没了,现在除了玉米地就是林地。
狼和狐狸也没了,胡四台村五里外就是高速路。
现在,你们村跟朝鲁吐镇连上了。
”
③“咋回事?”他问。
④“房子和房子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镇了。
”
⑤他表情变化有如云影从草地上滑过,那是几十年的光阴倏尔而逝。
⑥我去过一些地方,算ー下,国内大概有一百八十八个市县区。
在汉中的江边,两只朱鹮一前一后从我头顶飞过,它们通体橘红兼带粉色,翅膀和尾羽舞动流苏。
我看朱鹮融入天际,而它能在天空俯瞰到什
么呢?明代修造的梯田里长满金黄的稻子,稻子们此刻正隐藏在柔纱一般的白雾当中。
在安康的江边,往左手看,莽莽苍苍的大山是秦岭;往右手看,莽莽苍苍的群峰是巴山。
巴山秦岭终日对视竟千万年,由此雄浑。
广州的珠江边上,被搅碎的灯光在江流里神秘眨眼。
江边有卖水果的摊子,情侣们倚着栏杆相互对视……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
”我妈说:“不光是大,咱们国家还好啊!”在谈吐上,我妈每每显出比我爸水平高一些。
⑦退休后,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
学院与我商议为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讲什么都不过是一个切入口,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
美不软弱,更不虚无,我们要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还有人生的刚健之美、善良之美和朴素之美,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持久的话题。
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不能对之无视无感,不能放弃从中汲取力量。
⑧6月上旬,查娜花(芍药花)在牧区开放。
雪白的、茶碗大的查娜花像天上的星星收拢翅膀留在草原过夜,忘记回家。
七十三岁的牧民班波若指着窗外的山坡对我说:“这么好的花开了,我们的孩子却看不到。
城里多了一个大学生,牧区就少一个年轻人。
这么辽阔的草原,以后留给谁呢?”说着,他用掌根抹脸上的眼泪。
我什么都说不出,屋子里静得像能听到泪水流淌的声音。
我听到我的眼泪落在采访本上。
牧民们多爱自己的家园啊!他们爱小满时分从南方飞回的小黄鸟,爱芒种时分飞回的小蓝鸟,他们忌讳往河水和火里扔脏东西,他们转移蒙古包时,拔掉系绳索的木桩后,会把留在地上的洞填土踩实,以期明年长出青草。
⑨在海拉苏镇采访,食堂的女厨师给我端来一盘馅饼,说这是她哥哥用野芹菜汁泡软羊肉干和的馅,她烙的饼。
“你哥哥怎么来的?”“骑马,三十多里路呢。
”我到巴林右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采访,牧民为我举办赛马。
七匹骏马在细雨中哒哒跑远变成小黑点,又从小黑点哒哒跑来变成骏马,好几圈。
在美丽的罕山脚下,他们为我举办蒙古语的诗歌朗诵会。
从四面八方骑马骑摩托车来到的牧民们,大人孩子,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走过,借篝火的光亮看我的脸。
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知道他们在看自己民族的作家长什么样子。
我实在忍不住,躲到远处的老榆树的阴影里痛哭不已。
是的,我在接过馅饼、听他们朗诵、看到细雨里的奔马时都流下了眼泪。
这时候,所谓深入生活,实为生活深入到你心里。
像山坡吹来的风、像瓢泼大雨那样抱住你,冲刷你身心的污垢。
你会像蒙古黄榆一样坚韧,脸上有牧民那样纯朴的笑。
⑩近来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东西嗡嗡响,它叫《诺恩吉雅》。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的名字,也是一位蒙古族女人的名字。
这首流传百年的民歌与《嘠达梅林》堪称双璧,俱为瑰宝。
赤峰市正在筹划创作交响曲《诺恩吉雅》,由赤峰交响乐团演出,我来准备文学脚本。
我查阅一些资料,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
越听越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姑娘出嫁的故事,是思乡,是依恋父母,是河流与大地。
歌者可以在歌声中放入所有美好的怀念。
我发现,诺恩吉雅其实也是我,我或我们,同样爱着家乡,爱父母,爱草原上的万物。
⑪我有一匹马,这匹鬃发飞扬的蒙古马此刻正在贡格尔草原上吃草或奔跑。
去年8月,我的散文集《流
水似的走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赤峰市委宣传部专门召开现场直播的表彰会,对我褒奖。
我在答谢辞中说:“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会上奖励我一匹克什克腾旗的铁蹄马【2】。
后来我发现我的长相开始像马了,窄长脸,眼神机警而有野性。
对我来说,马是更好的归宿。
作为马,我已没有追风的神勇,我是草原上温驯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驮着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
因为,这里有让马喜欢的草,风和流水。
(有删改)注释:【1】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作家,现为辽宁省作协副主席。
【2】铁蹄马:与著名的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并列为蒙古三大名马,传说曾是成吉思汗禁卫军的专用马匹。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的“不懈努力”“建设没了”写出了父亲家乡变化之大,语言幽默。
B. 第六段通过描绘汉中、安康、广州江边的景象,作者只想呈现出祖国蓬勃发展的面貌。
C. 第八段中写牧民因忧虑草原的未来而落泪,作者则因为深受感动而流泪。
D. 第十段以“双璧”“瑰宝”比喻《诺恩吉雅》,表现了蒙古民族文化的璀璨。
8.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优美隽永,请任选一句赏析。
(1)雪白的、茶碗大的查娜花像天上的星星收拢翅膀留在草原过夜,忘记回家。
(2)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9. 文章结尾处“驮着我爸我妈,驮着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一句意蕴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
性倜傥,轻财尚气。
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
”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
”
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
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
”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
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
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
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
累功除定州刺史。
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
(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
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
”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
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
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
太建二年,征江陵。
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
周又于峡口
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
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
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
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B.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C.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D.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
B. 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
D. 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一种恩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
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
B. 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
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
C. 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
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
D. 昭达尽职尽责,治军有方。
他为国赴战,鞠躬尽瘁,最后病死于军中;行军征战恩威并施,能以身作则与士兵共苦,又懂得犒赏将士,因此深受敬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