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瘀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理论探讨
复发性口疮证治探讨

湿 邪为病 虽有 内外 之分 ,但 极 易合 而为 病 , 内外
相 引 。外湿 多与气 候 、地理 、居 住 环 境及 饮 食 习惯 有
关 ;内湿 多 因脾 胃运化失 司 ,传 输 失 常 ,布 化 不 畅有
关 ,肺 气 不 宣 、肝 气 不 畅 , 气 机 失 调 , 以及 三 焦 气 化
形 ,溃点 数 目较多 ,鲜 红肿 胀 或 上覆 黄 白腐 点 ,甚 者
融合成 片 ,灼热 疼 痛 ,大 便 或 干结 ,舌红 苔 黄 ,脉 数
内 。复发 性 口疮患 者 ,其湿 邪 蕴郁 ,多 由 内外 之 湿合
而 为患所 致 。湿郁 日久 ,胃火 内盛 ,极 易 造 成 湿 热蕴 结 ,进一 步化 火化 毒 ,火 毒 夹湿 浊 上 攻 口舌 ,发 为 口 疮 。湿热 蕴郁 之病 ,极难 根 治速 清 ,这是 造 成 口疮 反 复 发作 的重 要 原 因 。症 见 :口舌 上 有 白色 小 溃 疡 点 , 甚者 融合 成 片 ,刮之 表层 易 去 , 留下 浅 红 色 溃 疡 面 , 疼痛 不甚 ,或有 口干 ,但 饮 水不 多 ,舌 苔 白腻 ,脉濡 滑 ,常伴 有神 疲倦 怠 、纳 呆便 溏 等 症 。治 疗 之关 键 在
而实 ,多 有夜寐 不 实 、梦 多 、 口干 等症 。火毒 之 根 不
除 ,则易 受外 界或 身体 本 身 的变 化 影 响 ,致使 口疮 反 复发 作 ,难 以痊 愈 。治 疗 之 关 键 在 于祛 除心 脾 火 毒 , 泻火解 毒 ,根本 在 于消除 病 因 ,以绝 后 患 。如 治 王某
调节饮 食 ,少食 或不 食辛 辣 之 品 ,作 息 要 规律 ,睡 眠 要充 足 ,放宽 心 身 ,和肝 悦 脾 以 畅心 志 。处 方 :北 沙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一)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一)【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疗法综述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疡”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黏膜灼痛,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尚不清楚其病因,治疗也无特效药。
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显示出了一定优势,现综述如下。
1关于病因病机“口疮”之名始见于《内经》。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指出口疮以火热为邪。
后历代医家又有深层认识,《丹溪心法·口齿》篇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
”指出脾气虚弱与口疮的关系。
清朝齐秉惠《齐氏医案·口疮》认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遍所致,当分辨阴阳虚实寒热而治之。
”《寿世保元·口舌》曰:“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
”以上分别指出上焦实火熏灼、下焦阴火上炎、中焦虚寒或脾虚湿困皆为本病之病机,须辨病求因而治。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外感燥火、饮食不节而生。
如朱氏等1]根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及“舌为心之苗”的理论,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主要系心火上炎所致。
刘氏2]则认为多因过食辛辣醇酒以致心脾积热,循经上攻于口而发;或因素体阴虚,加之劳伤过度,亏耗真阴,虚火上炎而发。
还有人认为是久病伤脾,水湿不运,郁而化热,湿热上蒸所致。
总之,本病病机以“火”为主,与饮食劳倦、体质状况有关,与心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2临床治疗2.1分型辨治辨证分型治疗是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方法。
陈氏3]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外感时毒型用凉隔散加减;脾胃积热型用大承气汤加减;肝郁气滞型用四逆散加减;脾肾阳虚型用肾气丸加减;脾胃虚弱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心肾阴虚型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血虚阴亏型用麦味地黄丸加减。
结果治疗56例,总有效率91.7%。
张氏等4]将本病分2型治疗:心脾积热型用加减凉膈散;阴虚火旺型用加味四物汤。
结果治疗组46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西药组)30例,总有效率43.0%。
【名医与临床】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治疗——从虚火论治

【名医与临床】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治疗——从虚火论治金广辉老师从虚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举隅内蒙古赤峰市阿旗中医医院米达辉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金广辉主任医师临证40多年,擅长应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屡起沉疴,声名远播。
笔者有幸列其门下,随师临证10余年,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现将恩师从虚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典型医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病例介绍病例1:杜××,女,76岁,2012年5月6日初诊。
该患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年,口服中西药物,外用口腔溃疡喷剂、冰硼散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诊前10d并发牙龈炎,在诊所输头孢类消炎药7d,症状未减。
遂到金老师门诊就诊。
刻诊:口腔及舌体多处溃疡,疮面苍白,灼痛,心烦,眠差,口干饮少,喜温热饮,牙龈红肿,舌质红,少苔,脉沉细。
中医诊断:口糜。
证属肾阳亏虚、虚火上浮。
治疗给予回阳潜镇,补肾填精,清心除烦。
方用郑钦安的潜阳丹合甘草泻心汤加减:附子8g,龟板15g,甘草20g,砂仁6g,龙骨20g,牡蛎20g,干姜10g,黄连10g,黄芩10g,厚朴15g,半夏15g,枣仁20g,百合15g,枳壳15g,知母10g,陈皮15g,5剂,水煎服,1剂/d。
5d后复诊,患者口腔溃疡较前缩小,疼痛明显缓解,进热食仍感觉不适,手脚凉,脉沉细。
将附子加至15g,加黄芪20g、桂枝15g。
继续服6剂后,口腔溃疡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2:巴××,男,70岁,2012年8月8日初诊。
自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余年,辗转多家医院就治,经用中西药物及外用口腔喷剂无效,严重时非常痛苦,不思饮食。
来诊时症见两侧口腔膜多处溃烂及舌尖溃烂,疮面色苍白,较大溃疡面约0.6cm×0.4cm,稍进冷热刺激性食物即疼痛难忍,失眠多梦,白天困倦,乏力,双脚发凉,口干,喜热恶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水滑,脉沉弱无力。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中医讨论版基层医生论坛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中医讨论版基层医生论坛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口腔黏膜损害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虚火旺盛、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造成。
现代医学认为,口腔溃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感染等。
现代人们由于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以及过度疲劳,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抽烟、喝酒、加班熬夜等,口腔溃疡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经久不愈,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反复刺激,癌变的几率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口腔溃疡的防治也显得至关重要。
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1、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从而诱发口腔溃疡的发生。
2、维生素的缺乏:通常体内缺乏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时,会引起口腔溃疡的发生。
3、病毒:导致溃疡的病毒进入体内后,会潜伏在血液中的淋巴球上,并在细胞核中繁殖。
一旦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就可能发作,从而引起口腔溃疡。
4、损伤:因烟碱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附着在破损的口腔黏膜处,影响黏膜的自我修复。
因此,吸烟人群不小心咬破口腔,就可诱发口腔溃疡。
5、遗传:遗传也是口腔溃疡发病的另一重要原因。
6、其他:女性在月经前期或更年期时,因体内雌激素过少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口腔溃疡病因复杂,外用药只能临时缓解,要想彻底治愈,需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方可。
因此,得了口腔溃疡,不能盲目吃下火药、消炎药,尤其是体质较差的老人和小孩。
中医认为,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具有密切关系。
所谓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这正说明了口疮的发生与我们五脏关系的密切。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中医治疗口腔溃疡,一般采用泻火解毒、清利湿热的治法。
1、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2、竹叶10克、木通10克、生地黄15克、甘草5克、黄芩12克、灯芯10根,水煎服;3、大黄、玄明粉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口腔诊疗论文-医学论文

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口腔诊疗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病因1.1外因外因主要在于外感风热、火毒、湿浊等熏蒸口舌而发病,在《素问气厥论》记载:“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5]再如《诸病源候论》论述:“发汗下后,表里俱虚,而毒气未尽,熏于上焦,故喉口生疮也。
”王金海等[6]通过分析大量古典医籍,总结出热毒壅阻脏腑及内生火、寒等是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的重要病因。
因此外感风热、火毒上泛口腔,甚或内生风、热、毒之邪循经上扰,熏灼于口都可以归纳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外因。
1.2内因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发现内因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强调机体内环境的强烈相关性,最主要的因素即为体质因素,其中影响体质的因素除了先天禀赋之外,还与饮食、劳逸、情志、病后等关系密切。
因此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内因,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ChenML等[7]研究发现在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其细胞分子表达不同,机体体质的差异决定着疾病的发病及治疗转归,因此体质的差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证治准绳》[8]中记载:“若心火上炎,熏蒸于口,则生口疮”,强调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火偏亢是导致口腔溃疡发作的原因之一。
刘琼等[9]等结合大鼠实验证明情绪改变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性,且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易感性与焦虑抑郁紧张的情绪呈强相关性。
口腔溃疡的反复发作往往常见于情绪焦虑或长期压力过大的人群,因此肝气的郁滞,肝火的上炎是复发性口腔溃疡难愈的重要原因。
《奇效良方》[10]中记载:“口疮者,脾气凝滞,风热加之而然。
”《脉决诊法》中[11]记载:“右关沉实,脾热口干,脉洪数则口疮。
”《内科摘要》中[12]记载:“或中气虚弱,痰气虚弱,口舌生疮。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中气虚寒……”上述三条文献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脾胃因素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影响作用,或因脾气凝滞,或因脾胃湿热,或因脾胃虚寒。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目的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的发病机制,并探讨中医药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的进展。
方法结合国内最新相关文献和临床治疗结果,阐述中医药方法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和治疗进展。
结果总结文献和分析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复发频率,减少患者痛苦。
结论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标签: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中医学将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归入口疮的范畴,其又可称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为临床上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1-2]。
常见表现为在口腔黏膜处有椭圆状或者圆状的孤立性溃疡,这类疾病的特征有自限性且通常会反复性发作,久延不愈,在我国居民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可高至近20%,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病例,青年人易发作,该病在口腔黏膜类疾病中占首位[2-3]。
病患的饮食及讲话会受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不良影响,对病患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困扰。
饮食习惯、体内维生素缺乏及口腔黏膜区域性受创等因素会诱发复发性口腔溃疡[4-5]。
目前暂无特效药物以根治此类疾病,且常使用的药物的长远疗效欠佳。
现今治疗此病的主要措施是减轻口腔溃疡病患区域性疼痛及减少口腔溃疡发作的次数,并无理想的治愈手段。
中医常侧重于整体辨证以采取相应措施施治,较西医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长处,针对近几年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法及进展,本文将逐一加以介绍。
1发病机制复发性口腔溃疡归属中医学上的口疮,《内经》最早记录口疮。
后来历代诸多医药家不断研究及认识该病,认为其主要与火热上行、脾弱气损及机体阴阳失衡相关[6-7]。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致病因素及发作机理复杂,当代医药学家对此病的发作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研究者认为饮食不合理、食用过量辛辣油腻食物会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也有研究者提出,此病是因外感燥热及内火上行引起。
浅谈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浅谈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远期疗效不够理想。
中医采用中药治疗,耳穴放血治疗,主穴选耳尖,辅穴选口、舌、心。
外用药,穴位敷贴疗法。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并向多元化发展。
中医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
本病多有复发性,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疗效,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丰富多彩。
但对本病的病因认识、证型分类、观察方法及诊断标准方面还不规范、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标签: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口腔粘膜溃疡、疼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属中医的”口疮”、”口疡”等范畴,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远期疗效不够理想。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并向多元化发展。
中医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
1 中药治疗外感时毒型,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药用银花、连翘、藿香、木香、佩兰、茯苓、神曲、枳壳、葛根、白术、旋覆花(包煎);胃火炽热型用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栀子、生甘草、连翘以清胃泻火。
心脾积热型用凉膈散去薄荷加玄参、木通、麦冬以通便泻下,泻心脾之火;肝经郁火型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薄荷,加延胡索以疏肝理气,解郁调经;脾胃虚弱型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升麻、炙甘草、附片、干姜、陈皮以健脾益气。
阴虚火旺型用天王补心丹去当归,加知母、黄柏各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脾肾虛寒型用附桂理中汤加白芍、鹿角胶(烊化)以玄温脾肾以化寒毒;血虚阴亏型,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药用当归、白芍、生地、淡竹叶、茯苓、丹皮、山栀、柴胡、麦冬、五味子、玄参。
2 针刺疗法耳穴放血治疗,主穴选耳尖,辅穴选口、舌、心。
揉捏耳廓3~5m in,使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点刺,挤出3~ 4 滴血。
隔日治疗1 次,两耳穴位交替使用。
用通任调脾胃脉针法,取内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地机、陷谷、内庭、天枢,除任脉穴外均双侧取穴。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中药治疗论文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中药治疗【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相应中药,同时配合外敷药物治疗,观察本组所选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相应对症治疗后,60例患者中有34例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其中治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90%。
在服药过程中均未见患者有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中医中药经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良好的疗效,其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推广使用。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疗效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中的口疮范畴,主要是以口腔内的舌、颊、唇、上腭等处的黏膜出现单个或者多个如豆粒大小的溃疡,呈灰白色或者浅黄色[1]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及危害。
近年来,我院门诊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9-79岁,平均年龄,34.6岁。
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史均在1.5年以上,其中轻者复发频率为2-3月1次,重者复发频率为1月2-3次;每次溃疡的发病时间为3-5天,甚者为连续发作数个月不等。
1.2 诊断标准患者唇、舌、颊、软腭等角化差的口腔黏膜,见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
损害表面覆有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周边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基底柔软,均具“黄、红、凹、痛”特征,自觉有明显的灼热疼痛感,当遇到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加剧,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呈反复发作。
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上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及情况和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心脾积热型、胃热阴虚型、脾胃气虚型、阴虚火旺型四大证型,具体的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
1.3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内服方药,在配合外敷进行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上)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上)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其病因和发病规律尚未完全明确。
但多数学者认为与神经紧张,内分泌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变态反应,病毒,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祖国医学“口疮”、“口疳”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火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
《景岳全书》认为“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
《寿世保元》中也有“口疮白,脾脏冷”的记载。
本病根据口腔粘膜病变部位,以及其他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型:(一)外感时毒型:粘膜溃疡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候。
初起口腔粘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粟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溃疡呈圆形,表浅,周界清楚,充血,微痛。
方药: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2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10克。
水煎服。
耳针穴位;神门、日、舌、交感穴。
(二)肝火型:粘膜溃疡以舌尖舌缘为多见,多者3、4处,色红赤,显圆形或椭圆形,略凹陷,周国明显充血,烧灼痛,常件有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胁痛,失眠多梦,便秘尿赤等证。
方药:柴胡12克,龙胆草10克,生地30克,当归10克,神曲15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水煎服。
耳针穴位:神门、口、舌、心、肝、小肠穴。
(三)肝郁脾虚型:粘膜溃疡以唇、舌缘和口腔底部为多见。
充血轻,色淡红,数量多达4、5处。
溃疡面积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明显水肿,疼痛,接触食物痛甚。
纳差,胸胁胀满痛,大便不调等证。
方药:茯苓15克,连翘15克,神曲15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升麻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
水煎服。
耳针穴位:神门、口、舌、肝、脾、胃、大肠穴。
(四) 心肾阴虚型:粘膜溃疡以舌、唇、颊和齿龈等部位多见。
色鲜红,数量多为3、5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周界清楚,溃疡面较深且凹陷,表面有灰黄色纤维膜复盖,灼痛,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崩漏。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显著由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临床疗效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口腔溃疡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咀嚼困难、疼痛等,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但是对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主要是对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发现其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
按照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
参照组48例患者中,27例为男性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18-73岁,平均年龄为(43.18±10.56)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2.10±0.26)年。
研究组48例患者中,25例为男性患者,2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17-72岁,平均年龄为(42.95±10.27)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16±0.31)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黄连素,300mg/次,一天三次;口服维生素B1,10mg/次,一天三次;口服维生素E,100mg/次,一天三次[2]。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65例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65例临床分析1. 引言1.1 背景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症状包括口腔黏膜溃疡、疼痛、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目前西医对于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易复发。
中医辨证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人们对中医辨证治疗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尝试将中医辨证治疗应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中。
关于中医辨证治疗在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疗效与应用前景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65例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实验分析,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在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65例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在该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和疗效评价。
通过研究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原则,探讨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方法本研究共选取了65例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在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并确诊的患者。
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 确认诊断: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口腔检查,确诊为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
排除其他口腔疾病的影响。
2. 中医辩证分型:根据中医辩证体系,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包括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
3.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辩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熏洗等。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施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熏灼而起,亦有因脾虚或肾虚而溃破不愈的。
但临床所见,患者病情多数更加复杂,且常因感染而虚实并见,寒热互参。
故治疗此病当细审,只有明确病因病机,洞悉寒热虚实,方有望治愈此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施治一、辨治思路复发性口腔溃疡属“口疮”等范畴。
多因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熏灼而起,亦有因脾虚或肾虚而溃破不愈的。
针对实证,一般泻火解毒即可获效,虚证则相对棘手。
常见有阴虚,与津液不足,虚火熏灼有关;有脾虚,与气血不足,口舌失养有关;有肾虚,与精虚火衰,浮火上越有关。
但临床所见,患者病情多数更加复杂,且常因感染而虚实并见,寒热互参。
故治疗此病当细审,只有明确病因病机,洞悉寒热虚实,方有望治愈此病。
心之窍在舌,脾之窍在口,故口舌生疮多从心脾积热治。
胡黄连、栀子、蒲公英等可胜任,同时它们又可解毒,兼治感染。
患者若因食积而内生湿热或表现大便干结难下,可选大黄、枳实来釜底抽薪,以治其本;若因情志不遂而加重,郁火乃祸首,当选川楝子、柴胡解郁散火;患者若喜食辛辣,嗜好饮酒,当清胃火为先,可选知母、石膏。
一般骤然发病,灼痛明显的,多属实证,相对容易控制。
若是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的就另当别论了。
如阴虚火旺患者,其火乃虚火、燥火。
如不纠正阴虚,其火难清。
此时当选生地、麦冬、玄参等来滋阴润燥,兼清虚火。
若患者兼见湿热,则改用鳖甲、女贞子、旱莲草等清补之品。
口腔黏膜与胃相通,皆属消化系统,故有些口疮可能与脾虚有关。
临床若发现患者伴食少乏力等症的多属于此。
补脾之法可增气血,长肌肉,使得口腔得养而疮口渐愈。
我喜用黄芪、甘草、苍术等。
此三药都能补脾益气,且各具优势。
黄芪善补气托毒,生肌敛疮,且性升提,针对气虚患者,此药不可或缺,当以之为主。
甘草兼能解毒,此病多表现炎症,常伴感染,故大可派上用场。
选甘草还有另一用意:西医认为此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而甘草具类激素样作用,自然能对此病的控制发挥效用。
医案医话口疮总复发,4种证型要分清!

医案医话口疮总复发,4种证型要分清!本文将复发性口疮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瘀血阻络4型,分别以泻火凉脾、滋阴清热、温阳扶正、活血化瘀为治则治之,详察证候,灵活遣方用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复发性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皮反复溃疡引起疼痛的单发或多发的口腔黏膜损伤疾病,具有不定期或周期发作的特点,属于中医“口糜”“口疡”“口疳”“鹅口疮”等范畴。
笔者通过在临床中详察证候,辨证论治,将复发性口疮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泻火凉脾、上清下导,滋阴清热、降火敛疮,温阳扶正、益气升清,活血化瘀、消肿敛疮。
根据上述治则遣方用药,随机化裁,临床疗效显著,现将验案介绍如下。
心脾积热案患者,男,39岁,2008年4月1日初诊。
自诉出现口疮11个月,素嗜辛辣、肥甘之物,吸烟饮酒,醇厚燥热,复因七情刺激而诱发加重。
半年前口疮急性发作,口唇内黏膜、舌体两侧有10余处大小不等溃疡面,大者如1分硬币,小者似粟,半或如豆许;溃疡表面多覆有黄白分泌物,口渴口臭,心烦,寐不佳,小便黄赤,大便秘结,2~3日一行。
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均不显。
近2周口疮加重,溃疡处疼痛复作,以致夜不能寐,影响进食。
查体:口腔及舌体有10余处大小不等溃疡面,医者用消毒竹片轻轻刮去黄白分泌物,露出鲜红基底,痛甚,咽部充血。
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辨证:心脾积热证。
方用黄连解毒汤合导赤甘桔汤加味。
处方:黄连片10g,黄芩片15g,大黄10g(后下),玄参15g,生地黄15g,木通5g,牡丹皮24g,麦冬15g,茯苓10g,淡竹叶15g,灯心草3g,桔梗6g,甘草片6g,6剂。
水煎煮,早晚分服。
并嘱忌辛辣厚腻及烟酒等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2008年4月8日二诊服药后疼痛减轻,夜间能安寐,舌体及口腔黏膜溃疡面消失过半,大便每日1~2次,小便转为淡黄,口渴亦减,口臭消失。
舌薄黄腻,脉小滑数。
原方加滑石20g,鸡内金15g,继服6剂,水煎煮,早晚分服。
龙祖宏教授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探析

龙祖宏教授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探析从龙祖宏教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典型医案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分享其临床经验。
标签:口腔溃疡;临床经验;龙祖宏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粘膜疾病,本病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了,发病因素复杂,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体质因素、感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以反复发作、久治难愈为特征,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中医治疗本病有优势,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主,分别予清心泻脾、滋阴降火、纳气归肾、引火归源等方法治疗,疗效确切。
龙祖宏教授是第二、第三、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消化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五十多年,学验俱丰,擅长对胃肠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有独到的见解。
现将龙祖宏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学中“口疮”、“口糜”、“口疡”等范畴。
“口疮”的论述最早出于《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各有阐释,《圣济总录》载:“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蒸发口舌,故作疮也”。
提示口疮的发病与心脾经热有关。
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口舌》中指出:“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
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或以理中汤,或以蜜附子之类反而治之,方可痊愈。
此寒热之当辨也”。
龙老认为饮食失常、劳倦内伤、情志过极是本病的常见病因,或因心脾积热,胃火炽盛;或阴虚火旺;或脾肾阳虚,无根之火上浮,熏蒸口舌,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2 辨证要点龙老指出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辨清寒热虚实。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辨证:①从口腔溃疡的形态鉴别:若溃疡充血色红、疼痛、肿胀明显者多为热证;若溃疡色偏淡、疼痛、肿胀轻微者多为寒证。
②从脉之虚实加以鉴别:如脉虚弱或细弱多为虚证;脉弦滑或洪大为实证。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概述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概述谢春娥;薛晓轩【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中医多归入"口疮"的范畴,认为外感六淫燥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脏腑内伤功能失调为主因,其病理机制为火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注重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色,多从虚火与实火两个角度辨治,分型多样.一些医家自拟经验方也取得了很好疗效.中医常用治疗方法有中药煎剂口服、局部贴敷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对口腔溃疡的愈合及防止复发有肯定的疗效.%The wester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recurrent oral ulcers is not very clear, and this disease mostly areas of the "Aphthous" in TCM. The main cause of this disease involves four aspects, they are the 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dryness-heat, improper diet, bad emotion, viscera injury dysfunction scales,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is the fiery along meridians on arthritis and fumigation of breath.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focus on lo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systemic therapy,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al ulce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wo false fire and real fire, various typing. Some physicians self experience side also made a good effect. Common treatment methods of this disease have oral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local sticking therapy,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CM recurrent oral ulcer healing and prevent recurrence have a positive effect.【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2(005)010【总页数】5页(P793-797)【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作者】谢春娥;薛晓轩【作者单位】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5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辨治思路(一)

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辨治思路(一)【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知柏地黄丸;中医疗法复发性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疾病,发作时疼痛剧烈,灼痛难忍。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出现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唇、颊、舌较多见。
现代医学认为,免疫、遗传、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与口疮有着密切的关系。
笔者临证内外结合、辨证论治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口疮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节、酒食热毒、劳倦过度、七情刺激等致心脾积热、脾胃湿热、胃火炽盛或阴虚火旺,上熏于口而发病,少数亦可由外感邪热或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过食寒凉而发病。
口疮虽只生在口腔,但口腔与内脏有密切的联系。
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牙齿属肾,任、督等脉均上络口腔唇舌,因此,治疗口疮应与整体病变联系起来。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脏腑与本病的密切关系,如:“肝有热常患口疮”(《外台秘要》);“疮者,心肝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圣济总录》);明代薛己在《口齿类要》中提到:“中焦虚寒,下焦阴火,个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
”明确提出上、中、下三焦虚实寒热都能引起口疮,且各脏腑经络病变可相互传变。
根据古今对本病的认识,大致可将口疮的病因病机概括为:心脾积热、脾胃湿热、胃火炽盛、阴虚火旺、脾气虚弱、肾阳不足6个方面。
2辨治要点2.1辨证2.1.1辨虚实虚实不同,治法迥异。
起病急、病程短为实;起病慢、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为虚。
局部大小不等、表面多黄白分泌物、基底红赤、疮周红肿显著为实;疮面较小、表面少量灰白色分泌物、基底淡红或淡白,疮周红肿不明显为虚。
口臭明显为实,不明显为虚;疼痛剧烈灼痛为实,疼痛较轻为虚。
渗出物多、色黄浊为实;渗出物少、色浅淡为虚。
实者伴有全身实热症状,虚者多有脏腑虚损症状。
2.1.2辨局部病变疮周见红色斑块多属热证,见浅红或淡白斑块多属虚寒,红而带紫为热盛,红斑压之不退色多为血热或血瘀。
基于伏瘀理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一则

基于伏瘀理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一则
周洁良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24(31)1
【摘要】口腔溃疡又称口疮,患者多因食用辛辣刺激之品或近期工作压力较大等偶发,治疗予清热泻火之品多可愈之。
对于长期反复发作的口疮,不可仅从火热论治,而需从“瘀血”入手,如《血证论》中提道:“凡物有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滞成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必多伏瘀血。
”伏瘀致病是由于瘀血内阻日久化热,病位在血分,藏匿深伏,性质多端,反复发作[1]。
笔者基于伏瘀理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湿热、内热之证亦酌情加用活血化瘀之品,疗效极佳。
现举一则典型医案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9-29)
【作者】周洁良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东和乡卫生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
【相关文献】
1.黄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举隅
2.范永升运用甘草泻心汤联合苦参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
3.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2则
4.五苓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1例
5.彭涛运用大青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两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发性口疮从瘀论治

复发性口疮从瘀论治
阳仁达
【期刊名称】《国医论坛》
【年(卷),期】1995(10)2
【摘要】复发性口疮,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口疳”、“口疮”范畴,现代医学主要指复发性口腔粘膜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临床表现为具有周期复发性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
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该病有虚实二证,虚证为阴液亏耗,虚火上炎,熏蒸口舌;实证为邪毒入侵,过食辛辣炙,致心脾积热,热盛化火,火邪循经上攻。
临床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大都从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论治,其疗程较长,疗效欠理想。
笔者根据多年治疗该病的体会,认为气滞血瘀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活血化瘀是治疗中取效的关键。
【总页数】1页(P37-37)
【关键词】口疮;中医药疗法;从瘀论治
【作者】阳仁达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90.5
【相关文献】
1.王邦才从脾胃论治复发性口疮心得 [J], 骆震
2.复发性口疮痰瘀交结型疗效观察 [J], 徐明录;秦顺朵
3.复发性口疮痰瘀交结型疗效观察 [J], 徐明录;秦顺朵;
4.从心肾同治论治复发性口疮的临证经验 [J], 杨云霜;姚杰;周晟芳
5.从“脾阳虚滞”论治复发性口疮及验案举隅 [J], 李高勤;郭雪松;苏欢;雍文兴;李俊杰;牛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虚证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从虚证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脏腑关系紧密,从五个方面总结出以虚为其病之本,脾胃气虚型及阴虚火旺型是最多见的两个证型,医治宜重健脾益气,滋肾育阴,疏肝理气。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虚证;脾胃气虚;阴虚火旺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围。
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紧密关系。
中医学以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说明口疮的发生与脏腑关系紧密。
1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诸多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中医学以为发病缘故多系情志过极,五志化火;饮食不妥,伤及脾胃,健运失司,湿热内蕴;劳倦过度,伤气耗阴,虚火上浮。
病与心肾、脾胃、肝胆诸脏腑功能失调关系最为紧密。
治标降火仅是权宜之计,关键是治本,防其再度复发。
笔者在临床医治中体会到本病以虚证为多,而且以虚为其病之本。
分析缘故如下:(1)本病反复发作,病程长;(2)患者大多表现为虚证体质,显现乏力,易萎靡不振,易于疲劳汗出,胃脘胀满,食少,便溏,五心烦热,虚劳虚烦等慢性见症为多;(3)发作诱因与过劳、生活不规律、熬夜、情绪过度兴奋等有关;(4)溃疡面色较淡,凹陷平塌,疼痛不甚;(5)按实火给予清热解毒医治成效欠佳。
因此本病从虚论治常能明显减少复发。
2 常见辨证分型及医治脾胃气虚型自觉胃部胀满,食欲欠佳,口淡乏味,大便溏泄,肢软神疲,短气懒言,口腔溃疡数量较少,呈圆形或形状不规那么,大小不等,基底为灰白色,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疮面色淡,疼痛较轻,舌质淡,边尖有齿龈,苔白,脉细弱。
治宜补脾益气,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生芪30 g,白术15 g,党参12 g,茯苓15 g,陈皮10 g,升麻10 g,柴胡6 g,当归10 g,干姜3 g,肉桂3 g,五倍子6 g。
加减:脾虚甚者,症见面色惨白、手足不温时加重干姜用量;脾肾阳虚,形寒肢冷,精神不振,口疮连年不愈,小便清长者加附子;脾虚运化失司,纳呆加砂仁、枳壳、焦三仙、内金;水湿不化加法夏、佩兰;疮面周围暗红者加桃仁、红花;假设脾虚有热者减干姜加知母、黄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虚、瘀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理论探讨△陈瑛陆勇何慰思陈红梅(东莞市塘厦医院广东东莞523700)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在其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临床医生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在病机方面,其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因反复使用清热、苦寒药物,或因久病耗气伤血,出现不同程度正气亏虚,尤其是脾肾之虚,且有久病多瘀、频发之疾多瘀这一特点,从虚、瘀这两个重要病机着手对其进行论治,可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虚;瘀;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图分类号:R27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2-0104-02△基金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编号:201750715032331复发性口腔溃疡(ROU )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发病率大约为20%,以口腔黏膜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烧灼样疼痛、反复发作为特征。
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在其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临床医生作了多方面的探索,根据其病机特点,本文从虚、瘀对其进行论治。
1“虚、瘀”病机由来复发性口腔溃疡初起以实证占多数,《杂病源流犀烛》有“人之口破,皆由于火”的记载,指出口疮的发生由“火”致使,故传统中医治疗初起多从“火、热”论治,随之衍生出予清热之法对其进行医治。
然而ROU 病程达半年以上,随着病情反复发作,加之初期常用清热泻火之药,逐渐耗气伤阴,出现用药致虚的情况,致正气亏虚,迁延难愈。
久病气虚,无力运血而致瘀,这在经典古籍中也有记载,《素问·痹证》曰:“病久入深,荣卫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
”即是指出病久不通;关于久病、频频发作的这种疾病,《叶氏医案存真》明确提出“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即言明“瘀”这一重要病机。
2论治理论依据2.1正虚不足为本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因反复使用清热、苦寒药物,或因久病耗气伤血,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正气亏虚者,在脏腑中,脾、肾尤为重要。
口疮病的发生与脾有着密切关系。
《诸病源候论·口舌候》曰:“足太阴脾经也,脾气通于口。
”缘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在体合肌肉,主升清,脾运如常,化生精微物质,输布于口,以养肌肉。
脾虚则运化失职,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口舌失于濡养。
对于已病之口疮,脾运正常,所化生之精微物质输布于患处,有利于破溃之黏膜愈合。
《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
”指出肾与口腔的密切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与涎同为口津,滋养口舌。
若肾气亏虚,濡养口舌之力失职,易患口舌之患,虽病其恢复亦会受阻。
2.2虚中有瘀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即是指出此久病之人,因正虚无力鼓动血运,致血滞于经而成瘀;对于阴虚、血虚者,亦可因阴液不足,淤结成瘀;均可致气血输布失常,精微物质濡养之力失职,口舌失养,出现口疮。
行化瘀之法,瘀去则新生,[13]李英.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9):242.[14]尤敏.督脉中药湿热敷对中风病人肢体活动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4,28(12):4423-4424.[15]陈禹成.正骨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0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3(3):261.[16]林琳.湿热敷中医护理对骨折术后瘀肿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1):93-94.[17]姚晓颖.针灸与中药湿热敷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健康周刊,2017(21):79-80,95.[18]李敏,段亚平,程云彩,等.吲哚美辛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8,27(1):107-108.[19]陈影.中药湿热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痹的护理体会[J].现代养生,2016(16):202.[20]孙龙,田野.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62-63.[21]唐嘉良.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7):131-133.[22]石瑞兰,安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西部医学,2009,21(2):308-309.[23]储兰芳.中药湿热敷治疗膝关节痛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6):114-116.[24]许燕飞,林燕,石凯圆.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7,16(6):675-677.[25]侯潘.中药穴位贴敷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51):221-222.[26]杨有芝.中药湿热敷结合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思考[J].养生保健指南,2017(36):153.[27]陈明仙.中药湿热敷配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46-2447.[28]宋颖.中药湿热敷辅助臭氧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5(9):102.[29]苏炎慧.中药湿热敷治疗腰腿痛177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5.DOI:10.16040/15-1101.2019.02.069所滞之经得以畅通,气血精微可输布至破溃口腔黏膜之处发挥濡养之能。
3临床依据3.1从“虚”治对ROU,中医临床研究从虚论治者较多,主要有气血两虚型、心肾不交型、阴虚火旺型、脾肾阳虚型、脾胃气虚型等,从脾、肾论治者尤为多见。
朱燕华、邹媛媛[1]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是脾胃虚弱、气虚热盛,予补中益气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张丽芳等[2]以健脾和胃之法,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口疮,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孟智坚等[3]从脾胃虚弱为其根本病机入手,予小建中汤对其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杨欢等[4]认为ROU经久不愈,多夹虚夹寒,予温中补虚法对虚寒型口疮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聂斐等[5]从脾肾阳虚入手,予温补脾肾、活血通络法,运用针灸对脾肾阳虚型口疮进行治疗,疗效明显。
3.2从“瘀”治血瘀是ROU常见的病理机制,在ROU的临床研究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胡凤林等[6]总结梅国强治疗ROU经验时发现,该病多为虚实夹杂,瘀血为其病机之一,活血之法亦为贯穿治疗始终的法则;窦建[7]发现在使用口腔溃疡药膜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活血化瘀的丹参片能显著提高疗效;陈韵等[8]基于ROU存在变异性血管炎,发现使用口腔溃疡药膜局部治疗配合服用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剂能显著提高疗效。
4现代研究4.1与“虚”相关的研究在现代研究方面,ROU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在免疫方面研究较多。
有学者认为其发病首先与机体免疫系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9];IL作为重要免疫调节因子,Ozyurt K等在[10]研究中发现,ROU患者血清中的IL-1、IL-13、IL-17、IL-18、IFN-γ值较健康人高;正气抗邪与现代医学的免疫防御机制有相似之处,而在免疫与中医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多与“虚”相关,刘永琦、王文[11]指出免疫网络的异常是脏腑虚证现代免疫学的本质,中医所言肾、脾、肺三脏之虚,都能从不同层面影响免疫功能。
同时,Sarmad Sheraz Jadoonl等[12]认为补虚药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指出药理研究表明,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均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在针对ROU的具体研究方面也有不少,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党参、白术、干姜、附子、肉桂、炙甘草等常见补益中药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作用,用这些中药可改善免疫状态;乐凯艳[13]在予参麦注射液治疗ROU的过程中发现,该治法能显著提高CD3+、CD4+百分比,升高CD4+/CD8+比值,可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口腔溃疡复发,提高疗效;张丽芳等[2]临床观察到参苓白术散这一常见健脾益气方剂治疗脾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4.2与“瘀”相关的研究瘀血作为慢性病程的常见病理因素,在ROU研究中也不少,有从微血管病变、凝血与抗凝系统、微循环、血液流变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与“瘀”的相关性。
有研究从微循环着手,对甲皱、舌尖、唇黏膜等进行观察,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如毛细血管静脉端曲张、丛数变少、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血黏度增高等[14],这些都是“瘀”的表现。
有研究[15]认为,ROU发生、反复发作、溃疡难以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局部微循环障碍,因为这时出现细胞、组织物质交换减少,代谢产物则不易清除,从而导致了上述病症。
临床研究证明,活血化瘀类药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
药理研究证实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阻抑致敏T淋巴细胞浸润和抗口腔黏膜抗体浸出,从而减少溃疡发作,促进溃疡愈合。
5总结综上所述,立足正虚不足之根本,尤其是脾、肾之虚,同时重视瘀血这一重要病机,从虚、瘀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论治,对临床治疗此病可提供一定思路。
参考文献[1]朱燕华,邹媛媛.补中益气汤配合含漱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5):329.[2]张丽芳,李代庆,汤佳君,等.参苓白术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9(36):95-97,100.[3]孟智坚,张瑜,李云华.小建中汤加味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8,24(2):99-101.[4]杨欢,王东军,柴可夫.温中补虚法治疗虚寒型口疮探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3):23-24.[5]聂斐,刘静,邵益森,等.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肾阳虚证)40例[J].江西中医药,2015,46(396):57-58.[6]胡凤林,尚东,张夏维,等.梅国强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8):602-603,607.[7]窦建.丹参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5,36(273):35.[8]陈韵,黄志强.中药方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7-28.[9]Eissa M M,Soliman A S,Nassar S O.Ultrastructural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for experimental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intralesional 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and CO2 laser rays[J].J Egypt Soc Parasitol,2003,33(1):329-352.[10]Ozyurt K,elik A,Sayarhoglu M,et al.Sreum Th1,TH2andTh17cytokine profiles and alpha-enolase levelsin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J].J Oral Pathol Med,2014,43(9):691-695.[11]刘永琦,王文.虚证的免疫学本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7-10,13.[12]Sarmad Sheraz Jadoon,丁莉,张舜波,等.补虚药的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0):114-117. [13]乐凯艳.参麦注射液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3):315-316.[14]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15]Cantekin K,Arslan D,Delikan E.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dental enamel defects,recurrent aphthous lesions and dental caries in children with celiac disease[J].Pak J Med Sci,2015,31(3):60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