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连接外基质
细胞生物学-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 粘着带 (adhesion belts)
粘着带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 靠钙粘 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 相邻细胞质膜的间隙为20~25nm, 介于紧密连接和 桥粒之间,又称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s) 带状桥粒(belt desmosome)。
免疫球蛋白样结 构域系指借二硫 键维系的两组反 向平行β 折叠结 构。
(四)整联蛋白 (integrin)
大多为亲异性细胞粘附分子,其作用依赖于Ca2+。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
作用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几乎所有动植物细胞均表达整联蛋 白.
整联蛋白是由α 和β 两个亚单位形成的异 二聚体.
◆胶原酶遗传缺陷
某些人具有胶原酶的遗 传缺陷,这样,他们的 胶原纤维就不能正确地 装配,其结果,皮肤和 各种其它的结绨组织就 会降低它们的强度变得 非常的松弛。
氨基聚糖(glysaminoglycan,GAG)
氨基聚糖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无分枝长链多糖,其 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故称为 氨基聚糖,另一个是糖醛酸.细胞外基质中发现的大多数糖胺 聚糖都是作为蛋白聚糖的一个成分而存在
粘着带(adherens belt)
●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
●靠钙粘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粘着带处相邻细胞中 的肌动蛋白丝束通过钙粘蛋白和附着蛋白编织成了一个穿细
胞网,把相邻细胞联合在一起。
●
(四)粘着斑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亦存在粘合连接,连接处的质膜 呈盘状,称为粘着斑(adhesion plaques)。使细胞中的肌 动蛋白丝束和基质连接起来。
锚定连接将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与基质相连形 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
第四章 2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连接分子依赖性结合:即相邻细胞黏附分子通过连接分子中 介才能相互识别与黏附。
一、钙黏着蛋白家族
钙黏着蛋白是一类依赖于Ca2+的同亲型细胞黏附分子。
名称 E-钙黏着蛋白
N-钙黏着蛋白
P-钙黏着蛋白 VE-钙黏着蛋白
应答、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
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钙黏着蛋白
选择素 根据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分为四大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整联蛋白家族
细胞表面主要黏附分子家族
黏附分子类型 介导细胞与细胞黏着 钙黏着蛋白
选择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血细胞整联蛋白 介导细胞-细胞外基质黏着 整联蛋白
紧密连接
粘着带 桥粒
间隙连接 半桥粒
第二节 细胞黏附
1.细胞黏附分子 (CAM)
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穿膜糖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 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黏附作用的一类 细胞表面分子。
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
活化和信号转导,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
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连接
一、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s)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一、封闭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又称封闭小带,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
黏着斑 半桥粒 –
2.细胞黏附分子的组成
① 较长的胞外区:肽链的N端部分,带有糖链,是 与配体识别的部位 ;
第15章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紧密连接
肌动蛋白丝
锚
粘合带
定
连
接
点状桥粒
作
用
中间纤维
图
解
(一)粘合连接 (adherens junction)
又称粘合带(adhesion belt; zonula adherens)或中 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s)。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亦存在粘合连接,使细胞中 的肌动蛋白丝束和基质连接起来。
连接处的质膜呈盘状,
称 为 粘 着 斑 (adhesion
plaques)。在 斑 处 靠 一 种 穿
膜 连 接 蛋 白 —— 整 联 蛋 白
(integrin)把肌动蛋白丝束和
整联蛋白 基质
基质连接起来。
肌动蛋白丝束
第二节 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
连接子
大间隙连接
冰
冻
纵
蚀
切 面
质膜
刻 表
面
观
小间隙连接
质膜横切面上显示出的间隙连接电镜图象 大鼠肝分离出的间隙连接负染色电镜图,示连接子 (自N.E.Gilula)
含有数百个连接子 的一个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与
连接子的电 镜照片
2-4nm 间隙
质膜 1.5nm通道
相邻细胞的两个连接 子形成一个开放通道
(2) 膜蛋白在质膜中的定位: 紧密连接的的存在可防止膜蛋白的自由扩散,
使膜蛋白定位于质膜的一定区域之中。
(3) 机械连接作用: 紧密连接能机械地将相临细胞连接成一整体:如
脑血屏障、血睾屏障、肠上皮细胞的吸收等。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第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名词解释1、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是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细胞连接是多细胞生物体相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2、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组织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紧密连接是这种连接的代表。
3、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
4、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主要包括间隙连接、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5、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上皮细胞间的一种特殊的封闭连接,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其重要的封闭作用,也形成了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6、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膜上。
7、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如胶原和蛋白聚糖等,在决定细胞形状和活性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
8、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一个核心蛋白和多个糖胺聚糖链组装成的蛋白-多糖复合物。
蛋白聚糖可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一个多孔的亲水性凝胶,赋予组织抗压特性。
9、钙黏蛋白cadherin介导钙依赖性的细胞与细胞黏着的相关糖蛋白家族成员。
10、钙调蛋白calmodulin一种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小分子钙结合蛋白,参与许多钙依赖性的生理反应与信号传导,每个钙调蛋白分子有四个钙离子结合位点。
11、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在动物细胞间专司细胞间通信的连接方式。
第八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 胞内侧,整联蛋白 通过某些微丝结合 蛋白与肌动蛋白纤 维结合
• 在肌腱和肌肉中常见
通讯连接—间隙连接电镜图
3、通讯连接
• 通讯连接 (communicating junction) 介导相邻细胞间 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除有机械的细 胞连接作用之外,还可以在细胞间形成电耦联或代 谢耦联
1、封闭连接 occluding junction
• 相邻细胞的质膜紧密地连接 在一起,无缝隙,阻止溶液 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 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
•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是 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见于 上皮细胞之间
• 连接区域具有蛋白质焊接线, 也称嵴线,一般认为由成串 排列的特殊跨膜蛋白组成, 嵴线相互交联封闭了细胞的 间隙
• 跨膜连接糖蛋白 为钙黏蛋白 (钙 黏素, cadherin)
• 质膜内侧多种附 着蛋白形成致密 斑,连接的细胞 骨架成分为肌动 蛋白(actin)—— 微丝,形成平行 于细胞膜的可收 缩的纤维束
• 黏合斑 (adhesion plaque, focal adhesion) 位于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之间
(3)胞间连丝
第八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被 细胞膜 胞质溶胶层
细胞连接——
细胞与细胞之间表面某些区域已经 特化形成的各种结构。
1、 紧密连接 2、 黏合连接(桥粒) 3、 间歇连接
紧密连接电镜图
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
存在于脊椎动物 的上皮细胞间, 长度约50-400nm, 相邻细胞之间的 质膜紧密结合, 没有缝隙。
细胞生物学第十五章细胞连接

(二)粘合带与粘合斑
粘合带(adhesion belt)呈带状环绕细胞,一般位于 上皮细胞顶侧面的紧密连接下方。在粘合带处相邻细胞 的间隙约15~20nm。
间隙中的粘合分子为E-钙粘素。在质膜的内侧有几种附 着蛋白与钙粘素结合在一起,这些附着蛋白包括:α-, β-,γ-连锁蛋白、粘着斑蛋白、α-辅肌动蛋白和片 珠蛋白。
(一)桥粒与半桥粒
桥粒存在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食 管等处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之间和心肌中。相邻细胞 间形成纽扣状结构,细胞膜之间的间隙约30nm,质膜 下方有细胞质附着蛋白质,如片珠蛋白、桥粒斑蛋白 等,形成一厚约15~20nm的致密斑。斑上有中间纤维 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如:在上皮 细胞中为角蛋白丝,在心肌细胞中则为结蛋白丝。桥 粒中间为钙粘素。因此相邻细胞中的中间纤维通过细 胞质斑和钙粘素构成了穿胞细胞骨架网络。
每个连接子由6个connexin分子组成。 连接子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 连接单位由两个连接子对接构成。
间隙连 接电镜
照片
间隙连接模型
连接子电 镜照片
2、成分 已分离20余种构成连接子的蛋白,属同一蛋白家族,
其分子量26—60KD不等; 连接子蛋白具有4个α-螺旋的跨膜区,是该蛋白家
紧密连接的焊接线由跨膜细胞粘附分子构成,主要 的跨膜蛋白为claudin和occludin,另外还有膜的外 周蛋白ZO。
紧密连接作用:一是防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 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 起着封闭作用;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脑毛细血 管内皮以及睾丸支持细胞之间都存在紧密连接。后 二者分别构成了脑血屏障和睾血屏障,能保护这些 重要器官和组织免受异物侵害。
三、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动物 组织中都 存在间隙连接。 化学突触: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 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 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4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第四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一.选择题(一)A型题1.紧密连接存在于A.结缔组织B.血液细胞间C肌肉细胞间D.上皮细胞间E.神经细胞间2.能够封闭细胞间隙的连接是A.桥粒B.半桥粒C紧密连接D.缝隙连接E.都不是3.小肠柱状上皮细胞在肠腔面细胞间隙顶端形成闭锁小带,长度约A.10-100nmB.10-200nmC.50-100nmD.50-200nmE.50-400nm4.有肌动蛋白纤维参与的连接类型是A.带状桥粒B.半桥粒C点状桥粒D.紧密连接E.缝隙连接5.缝隙连接两细胞间的间隙是A.1nmB.2nmC.5nmD.10nmE.20nm6.带状桥粒连接两细胞间的间隙约是A.5nmB.10nmC.20nmD.30nmE.50nm7.点状桥粒连接两细胞间的间隙约是A.5-10nmB.10-20nmC.20-25nmD.25-30nmE.30-50nm8.缝隙连接的连接小体的中心孔径为A.0.1nmB.0.5nmC.1nmD.1.5nmE.2nm9.构成缝隙连接的连接小体的连接蛋白分子每个分子跨膜A.1次B.2次C.4次D.6次E.7次10.在紧密连接中起作用的是A.钙粘蛋白B.ZO-1多肽C.整合蛋白D.连接蛋白E.都不是11.在创伤组织修复时,细胞分泌大量A.蛋白聚糖B.透明质酸C.胶原D.层粘连蛋白E.纤连蛋白12.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是A.弹性蛋白B.层粘连蛋白C.胶原D.纤连蛋白E.结蛋白13.细胞外基质中非糖基化的蛋白是A.弹性蛋白B.胶原C.层粘连蛋白D.纤连蛋白E.都不是14.肾小球基膜成为血浆和尿液的过滤器。
IA.层粘连蛋白B.胶原C.纤连蛋白D.弹性蛋白E.蛋白聚糖15.在胶原分子肽链中A.Gly占1/3B.Pro占1/3C.Lys占1/3D.Hypro占1/3E.Hylys占1/316.胶原基因的外显子由个核苷酸组成A.27或27倍数B.36或36倍数C.48或48倍数D.54或54倍数E.96或96倍数17.胶原分子直径和长度为A.0.5nm;100nmB.0.5nm;200nmC.1.0nm;200nmD.1.0nm;300nmE.1.5nm;300nm18.胶原分子组装成胶原纤维时前后分子首尾相隔A.15nmB.25nmC.35nmD.40nmE.50nm19.关于弹性蛋白A.糖基化、高度不溶、很少羟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B.非糖基化、高度不溶、羟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C.非糖基化、可溶、很少羟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D.非糖基化、高度不溶、很少羟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E.非糖基化、高度不溶、很少羟化、很少含脯氨酸和甘氨酸20.能够使细胞锚定静止又能诱导细胞运动迁移的是A.蛋白聚糖B.纤连蛋白C.层粘连蛋白D.胶原E.弹性蛋白21.参与粘着斑形成的是A.弹性蛋白B.层粘连蛋白C.纤连蛋白D.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E.胶原22.在细胞外基质中将各种成分组织起来并与细胞表面结合的是A.胶原B.蛋白聚糖C.纤连蛋白D.中等纤维E.张力纤维23.纤连蛋白与细胞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A.甘氨酸8.三肽66口)或四肽(RGDS)序列C.多肽链D.二硫键E.V型分子24.胶原在形成胶合板样结构A.皮肤中B.肌腱C.腺泡D.平滑肌E.角膜(二)B型题1-4题A.带状桥粒B.半桥粒C.点状桥粒D.紧密连接E.缝隙连接1.起封闭作用的连接2.上皮细胞与基质的连接3.电镜观察为7层结构的连接4.起通讯作用的连接5-9题A.点构成的密网状的连接B.细胞周围成连续状的连接C.连接处胞质内面有致密而深染的板状结构D.连接为成片聚集的紧密排列的颗粒E.与层粘连蛋白相连5.带状桥粒6.半桥粒7.点状桥粒8.紧密连接9.缝隙连接10-16题A.蛋白聚糖B.胶原C.弹性蛋白D.纤连蛋白E.层粘连蛋白10.传递信息的作用11.细胞迁移附着的基质12.基膜中的粘着蛋白13.促进血液凝固14.二条肽链构成V型分子15.三条肽链构成“十”字型16.分子呈无规则螺旋结构(三)C型题1.不同种属动物及不同组织中的连接蛋白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C端B.N端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缝隙连接是细胞间的A.代谢偶联B.电偶联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可以使紧密连接通道关闭的因素是A.pH下降B.膜电位低落C.两者都是4.缝隙连接的功能是A.细胞粘合B.细胞通讯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5.上皮细胞间的点状桥粒处的中间丝是A.结蛋白丝B.角蛋白丝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6.硫酸化的是A.蛋白聚糖B.透明质酸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恶性转化细胞A.细胞外基质中纤连蛋白明显减少B.胶原被分解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8.哪个是可以结合RGD三肽顺序的受体A.层粘连蛋白受体B.胶原受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9.谁参与基膜的构成A.弹性蛋白B.纤连蛋白D.两者都不是10.与肿瘤细胞迁移相关的是A.胶原B.纤连蛋白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四)X型题1.下列哪些组织细胞不存在细胞连接A.肌肉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血细胞E.上皮细胞2.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包括A.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C.细胞分化D.细胞运动E.细胞代谢3.有中等纤维参与的连接是A.带状桥粒B.半桥粒C.点状桥粒D.紧密连接E.缝隙连接4.能够通过缝隙连接的物质是A.矿物质B.蛋白质C.氨基酸D.维生素E.多糖5.下列那些可以形成连接复合体A.带状桥粒B.半桥粒C.点状桥粒D.缝隙连接E.紧密连接6.影响缝隙连接通道开闭的因素有A.膜电位B.pHC.Ca2+浓度D.细胞受损E.连接蛋白变构7.依赖缝隙连接完成的生命活动有A.神经元间的电突触处冲动传导8.细胞吞噬C.心肌收缩D.细胞分裂E.小肠平滑肌蠕动8.细胞外基质的功能有A.支持B.保护C.提供营养D.胚胎形态建成E.细胞迁移9.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回引起哪些病理变化A.器官组织纤维化B.肿瘤恶变C.肿瘤转移D.衰老E.遗传性疾病10.下列哪些病与胶原的异常有关A.类风湿性关节炎B.白内障C.慢性肾炎D.肺纤维化E.都无关11.关于纤连蛋白受体A.ap Y三条多肽链构成B.可以结合纤连蛋白的三肽或四肽C.介导形成粘着斑D.跨膜糖蛋白E.首次从鸡成纤维细胞中纯化二.填空1.细胞连接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划分为,和三种类型,其中有细胞骨架纤维参与的属于连接。
细胞粘着和细胞外基质

细胞粘着和细胞外基质是细胞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细胞粘着是指细胞表面的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而细胞外基质是指细胞外的大量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创造出一种生物学上的环境,细胞可以在其中生长和繁殖。
这两种概念之间密切相关,因为它们一起构成了许多生物学过程的前提条件。
细胞表面的两种蛋白质细胞表面的两种蛋白质是细胞间粘接和膜蛋白质。
细胞间粘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紧密连接、脂肪质连接和互锁连接。
这些连接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胞都非常重要,例如:皮肤细胞需要厚实的脂肪质连接来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的伤害。
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则需要互锁连接来进行快速而可靠的传输。
另一方面,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主要有两种类型:整合素和受体。
整合素是一种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它们能够将单个细胞与其他单个细胞连接在一起。
这种连接是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
而受体则能够接收来自外部环境的信号,从而使细胞对特定信号产生应答。
这常常是与细胞外环境进行交互的关键。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环境细胞外基质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分子,这些分子构成了细胞外的环境,它对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非常重要。
例如,细胞外基质中的Collagen能够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使组织具有刚性。
而Elastin则能够使组织具有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性状变化,并对机械压力做出快速的反应。
无论是哺乳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细胞外基质对于生物的形态和功能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例,骨骼是人体组织中最坚硬的部分,它由钙和磷等颗粒构成,并通过适当的蛋白质连接在一起。
这种连接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各种压力,并且能够使人体组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细胞外基质的功能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很多,它们可以控制细胞的形态和形象,从而对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产生影响。
与生物学过程相关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
这些过程中,细胞必须依靠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细胞也可以通过细胞外基质来感知到外界的环境变化。
细胞外基质、细胞连接和细胞黏附Theextracellularmatrix

• 弹性纤维与疾病 皮肤松弛症 硬皮症
非胶原性黏合蛋白
共同特点:既可以与细胞结合,又可以和细胞外基质中其 他大分子结合,从而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着。
分为两类 --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 --层黏连蛋白(laminin,LN)
纤连蛋白(fibronectin)
纤连蛋白的分子结构
由2个相似亚单位组成2聚体,通过二硫键共价结合,构成V型分子
纤连蛋白的功能
血浆纤粘连蛋白参与血凝、创伤愈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着。 维持细胞形态,调控增殖,迁移,分化等。
neural crest cells migration
mouse embryonic salivary gland
基因突变导致缺乏降解氨基聚糖的酶如: 黏多糖累积征Ⅱ型( hunter 综合征) IDS 基因突变,造成硫酸乙酰肝素累积
氨基聚糖的变化和蛋白聚糖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发 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的影响 如:HA和CS分泌过多,促进乳腺癌增殖和迁移
胶原(collagen)
胶原是动物体内高度特化的纤维蛋白家族,是体内含量最 丰富的蛋白质。 分布:各种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于结蹄组织。 合成和分泌:由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
硫酸皮肤素
艾杜糖醛酸
N-乙酰半乳糖-4-硫酸
氨基聚糖的分类
根据糖残基的性质、糖-肽连接方式和硫酸化数量,氨基聚 糖分为六类: --透明质酸(HA) --硫酸软骨素(CS) --硫酸皮肤素(DS) --硫酸乙酰肝素(HS) --肝素(heparin) --硫酸角质素(KS)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胶原的分子结构
胶原分子由三条多肽链形成3股螺旋结构 富含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主要由 Gly-X-Y重复序列组成。 Gly:甘氨酸; X:脯氨酸; Y: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粘着和细胞外基质 细胞连接

真核细胞的细胞外结构(extracellular structures)
生物种类 细胞外 结构 物 胞 物 胞 细胞外 基质 细胞壁 结构纤维 水化基质 组 分 蛋白聚糖 粘连分子
动 细 植 细
胶原 弹性蛋白 纤维素
纤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果胶质
半纤维素伸 展蛋白
胶原类型
胶原是细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 Ⅰ~Ⅲ型胶原含量最丰富,形成类似的纤维结构; 但并非所有胶原都形成纤维; Ⅰ型胶原纤维束, 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腱、 韧带及骨中,具有很强的抗张强度; Ⅱ型胶原主要存在于软骨中; Ⅲ型胶原形成微细的原纤维网,广泛分布于 伸展性的组织,如疏松结缔组织; Ⅳ型胶原形成二维网格样结构,是基膜的主要 成分及支架。
连接子(connexon) 是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每个连接子由6个connexin分子组成。 连接子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
连接单位由两个连接子对接构成。
间隙连接的成分
已分离20余种构成连接子的蛋白,属同一蛋 白家族,其分子量26-60KD不等。 连接子蛋白具有4个α-螺旋的跨膜区,是该 蛋白家族最保守的区域。 连接子蛋白的一级结构都比较保守, 并有相 似的抗原性。 不同类型细胞表达不同的连接子蛋白,间 隙连接的孔径与调控机制有所不同。
半桥粒的致密斑内。
粘合带与粘合斑
粘合带: 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
带状结构。间隙约15~20nm,也称带状桥粒
(belt desmosome)。 粘合斑: 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连蛋白与细胞外基质 之间的连接方式。
(3)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动物组织中都存在间隙连接。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连接 (1)

第三节 细胞连接 cell junction
3.桥粒 desmosome
❖ 分布: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食管、心肌中。 ❖ 结构:是相邻细胞间形成的纽扣状结构。
跨膜的桥粒蛋白为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通过质膜下的致密斑连接中间纤维。 膜间间隙为30nm。 ❖ 功能:使中间纤维形成贯穿整个组织的整体网络,抵抗压力与张 力。
Desmosome
Desmosome
4、半桥粒 hemidesmosome
❖ 存在:位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之间,连接蛋白为整合素。 连接的细胞内骨架成分为中间纤维。
❖ 作用:将上皮细胞固定在基底膜上。
Hemidesmosome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 1.间隙连接 gap junction ❖ 存在;分布非常广泛,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几个-105个/细胞。 ❖ 结构:基本单位称连接子(connexon),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
❖ 结构:化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 部分组成。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起末梢膨大呈球形,称 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有突触小泡,内1.5nm的孔洞,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 一个间隙连接 单位。连接处相邻质膜有2~4nm的缝隙。 ❖ 注射染料证明间隙连接可允许分子量小于1.5KD的分子通过,但 通透性是可调节的。
Gap junction
2、化学突触 synapse
❖ 存在:可兴奋细胞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作用是通过 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兴奋。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通讯连接: 包括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和突触连接
(synapse junction)
结构: 间隙连接由连接子构成。 连接子:由6个跨膜蛋白的亚单位环
列形成,中心有一个直径约 1.5nm 孔道的 短柱状结构,相邻膜上的连接子对合连接 即形成间隙连接。
突触连接:以化学突触的形式连接。 功能:通讯、代谢偶联、信息传递。
3、什么是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4、举例说明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5、细胞连接有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 6、比较各种细胞内外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生物学意
义。 7、简述膜受体的类型、特性和功能。 8、以肾上腺素引起肝糖原分解为例,说明细胞通讯的过程。
10、解释名词:
单位膜 / 生物膜
粘合带/粘合斑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吞噬/胞饮
细胞通讯 膜受体 第二信使
连接子/桥粒
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细胞识别 配体
• 结构特点:细胞膜之间无空隙,由细胞膜上 成串排列的跨膜蛋白形成嵴线,相邻细胞的 嵴线相互交联,封闭了细胞之间的空隙。
• 分布:上皮细胞之间(小肠上皮,膀胱上皮,脑 毛细血管内皮)
• 功能:封闭作用 隔离作用(隔离膜转运蛋白,保证转
运方向性) 支持作用
二.锚定连接:
桥粒与半桥粒
桥粒:细胞膜之间有15--30nm的空 隙,由连接蛋白与骨架纤维连接形 成纽扣状或带状结构.
细胞膜
盘状致密斑 (15-20nm) 桥粒蛋白
中间纤维 细胞间隙
(30nm)
பைடு நூலகம்
半桥粒:其形态与桥粒类似,但 半桥粒是细胞与其下方的基底膜 相连。
中间纤维 细胞膜
桥粒与半桥粒:它们似铆钉将 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牢牢连 基底膜 接起来, 起支持,附着,抵抗外 桥粒蛋白 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概念:是指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的联系结构。
类型:根据行使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s)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s)
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s)
桥粒的结构模型
2.半桥粒(hemidesmosome)
在结构上类似桥粒,位 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 之间,它与桥粒的不同之 处在于:①只在质膜内 侧形成桥粒斑结构,其 另一侧为基膜;②穿膜 连接蛋白为整合素 (integrin)而不是钙 粘素,整合素是细胞外 基质的受体蛋白;③细 胞内的附着蛋白为角蛋 白(keratin)。
(一)钙黏蛋白 钙黏蛋白(cadherin)属亲同性 CAM,其作用依赖于Ca2+。至今已鉴 定出30种以上钙粘素,分布于不同的 组织。其命名是根据所在组织的英文第 一个字母命名的,如:上皮组织中的钙 粘素就命名为E-钙粘素。
1.钙粘素的结构 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 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 域,其中4个同源, 均含 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 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 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 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 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 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 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 域,参与信号转导。
相邻细胞联合在一起。
粘合斑(adhesion plaque)位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 通过整合素(integrin)把细胞中的肌动蛋白束和基质连 接起来。连接处的质膜呈盘状,称为粘合斑。
细胞外基质
RGD肽: Arginineglycineaspartate tripeptide motif,存在 于一些细胞外 基质(如纤粘 连蛋白),能 与细胞表面的 某些整合素结 合,介导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 之间的粘附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Desmosomes in spinous layer of human skin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之间, 将上皮细胞与其下方的基底膜连接在一起防止机械力造成上 皮剥离。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Structure of the Skin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一)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 又称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见于体内管腔及腺体上
皮细胞顶端,呈带状环绕细胞。 连接区域成焊接线样带状网络,相邻质膜紧密结合,
没有缝隙。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主要作用: 机械作用:将上皮细
胞紧密连合成整体。 稳定内环境:封闭相
2. 桥粒与半桥粒
桥粒(desmosome)是相邻细胞间形成的纽扣状结构,是一种 坚韧、牢固的细胞连接结构,对上皮组织结构的维持非常 重要。 特征:桥粒斑(多种胞内锚定蛋白构成),中间纤维的锚 定部位。 分布: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食管、心肌 中。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Desmosome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1. 黏着带与黏着斑 粘着带(adhesion belt) :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着连接。呈带状环绕细胞,位于紧密 连接和桥粒之间,又称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 相邻细胞间通过钙黏着蛋白与细胞内锚定蛋白和肌动蛋白 丝相连。 保持细胞形状、维系组织整体性。
Ksp-cadherin 肾
OB-cadherin 成骨细胞
VB-cadherin 脉管内皮细胞
desmoglein 桥粒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细胞生物学-课件

信号转导
细胞外基质通过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传递生长、分化等信号,影响细胞行 为。
物质交换
细胞通过细胞外基质摄取营养物质, 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力学响应
细胞能够感知并响应细胞外基质的物 理特性,如应变、张力等,从而调整 自身行为。
05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关系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细胞连接是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连接的方式, 包括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等。
细胞外基质是由多种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组成 的复杂网络,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 细胞外基质通过与细胞连接的相互作用,影响 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
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 胞外基质
• 引言 • 细胞连接 • 细胞粘附 • 细胞外基质 •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定义
01
02
03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是指细胞间通过 特定分子相互连接的方式, 包括紧密连接、锚定连接 和通讯连接等。
功能粘附不仅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 生理功能,还与肿瘤转移、炎症反应 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信号转导与粘附
信号转导与粘附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细胞粘附分子在介导细 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传递着生长因子 、激素等信号分子。
这些信号分子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的生 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对于维持组织稳态和疾病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粘附
细胞粘附是指细胞与细胞 之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粘附 分子实现。
骨细胞间的连接方式

骨细胞间的连接方式骨细胞是构成骨骼组织的基本细胞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在骨骼系统中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骨细胞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细胞间连接、细胞外基质连接和细胞-基质连接等。
一、细胞间连接细胞间连接是骨细胞间直接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骨细胞间的细胞间连接主要有两种形式:细胞间紧密连接和细胞间跨膜连接。
1. 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间紧密连接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连接蛋白质形成的。
这些连接蛋白质包括紧密连接蛋白、连接蛋白和骨黏连蛋白等。
细胞间紧密连接可以使骨细胞之间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结构紧密的细胞层。
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增强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促进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
2. 细胞间跨膜连接细胞间跨膜连接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形成的。
这些跨膜蛋白质包括细胞间连接蛋白、整合蛋白和细胞间粘附蛋白等。
细胞间跨膜连接可以使骨细胞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通道,实现细胞间的直接交流和相互调节。
二、细胞外基质连接细胞外基质连接是骨细胞间通过细胞外基质相互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
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纤维、骨基质蛋白和骨基质糖胺聚糖等组成。
细胞外基质连接可以使骨细胞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增强骨组织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1. 胶原纤维连接胶原纤维是骨组织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通过与骨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实现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
胶原纤维连接可以增强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骨基质蛋白连接骨基质蛋白是骨组织中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可以与骨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实现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
骨基质蛋白连接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调节骨组织的代谢和功能。
三、细胞-基质连接细胞-基质连接是骨细胞通过其表面的细胞膜受体与细胞外基质相互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
细胞-基质连接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整合蛋白实现。
整合蛋白是一类特殊的跨膜蛋白,它可以与细胞外基质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细胞-基质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原纤维之间的
交联是在赖氨酰 氧化酶的催化下 形成的; 如先天性的此酶 缺乏会导致 Rubberman’s disease
为什么几百年前,远航的船员经常 会发生大出血而丧命?
纤粘连蛋白二聚体结构图
纤粘连蛋白及其 受体介导细胞外 基质与细胞骨架 的连接 纤粘连蛋白的受体
层 粘 连 蛋 白 的 分 子 结 构
细胞连接的分类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junctions) junctions)
锚定连接(anchoring
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存在 于上皮细胞之间;
紧密连接的结构 紧密连接的功能
动物胚胎及成体组织的基膜的主要结构 组分之一; 层粘连蛋白的结构由一条重链和两条轻 链构成; 层粘连蛋白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受体 结合部位:
与Ⅳ型胶原的结合部位;
与 细 胞 质 膜 上 的 整 合 素 结 合 的 Arg-Gly-
Asp(R-G-D)序列。
层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
是基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对基膜的组装起
间隙连接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
降低胞质中的pH值和提高自由Ca2+
的浓度都可以使其通透性降低;
间隙连接的通透性受两侧电压梯度
的调控及细胞外化学信号的调控;
这可能是避免由于个别细胞死亡或
损伤而导致整片组织受害的一种保 护性措施。
紧 密 连 接 的 结 构
Adhesion belts between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与细胞内骨架相互作
用,影响细胞的形态和运动;
刺激上皮细胞分化,维持上皮细胞生长; 细胞迁移的附着基质,并引导细胞迁移。
弹性蛋白(elastin)的特征
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
于脉管壁及肺的基底膜。 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分别赋予组 织以弹性及抗张性。 弹性蛋白是高度疏水的非糖基化蛋白,具有 两个明显的特征: 由两种短肽构成,构象呈无规则卷曲状态; 通过Lys残基相互交连成网状结构。
锚定连接将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
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坚固、有序的细胞群 体。 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黏着连接
黏着带: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
构,间隙约15—20nm; 黏着斑: 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合素 (integrin)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与中间纤维相连的桥粒连接
胶原的结构特征 胶原的类型 胶原的合成 组织中胶原的分布特点 胶原的功能
胶原的结构特征
动物体内含量最高的蛋白质,纤维状,
不溶于水;
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胶原分子; 胶原分子是由三条α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
旋结构;
胶原分子肽链具有Gly-x-y(Gly:甘氨酸、
x:脯氨酸、y: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 重复序列,对胶原蛋白高级结构的形成 十分重要;
质及许多细胞表面; 蛋 白 聚 糖 由 氨 基 聚 糖 与 核 心 蛋 白 (core protein)的丝氨酸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巨 分子; 若干蛋白聚糖单体借连接蛋白以非共价 键与透明质酸结合形成多聚体;
蛋白聚糖的特性与功能:
显著特点是多态性:不同的核心蛋白, 不同的氨
基聚糖; 软骨中的蛋白聚糖是最大巨分子之一, 赋予软骨 以凝胶样特性和抗变形能力; 蛋白聚糖可视为细胞外的激素富集与储存库,可 与多种生长因子结合,完成信号的传导。
Ⅱ
[1(Ⅱ)]3
67nm横 纹纤维
Ⅲ
[1(Ⅲ)]3
67nm横 纹纤维
Ⅳ
[1(Ⅳ)] 22 (Ⅳ)
网状不形 成纤维束
基膜
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
胶 原 的 合 成
组织中胶原的分布特点
胶原的功能
胶原在胞外基质中含量最高,刚性及抗张力
强度最大,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细 胞外基质中的其它组分通过与胶原结合形成 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
是间隙连接的基 本单位。每个连接子由6个connexin 分子组成;
连接单位由两个连接子对接构成; 连接子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的
孔道。
间隙连接在代谢偶联中的作用
间隙连接允许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通
过,是细胞间代谢偶联的基础; 代谢 偶联 现 象在 体 外培 养 细胞中的证实 (荧光染料); 代谢偶联作用在协调细胞群体的生物学功 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层粘连蛋白是基底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巢蛋白
二糖单位
葡萄糖醛酸 + N-乙酰氨基葡萄糖
Cartilagenous ECM(软骨组织中的外基质):
胶原的类型
类 型 Ⅰ
分子式 [1(Ⅰ)]2 2(Ⅰ)
超微结构 67nm横 纹纤维
化学特征
分 布
来 源
低羟赖氨 皮肤、肌 成纤维细 酸 、低糖 键、骨、 胞 类 韧带、眼 角膜 高羟赖氨 软骨、椎 成软骨细 酸 、高糖 间盘 、 胞成纤维 类 脊索、眼 细胞 玻璃体 高羟脯氨 酸、 低羟赖氨 酸、低糖 类 很高的羟 赖氨酸、 高糖类 皮肤、血 网状细胞 管、内部 器官
凝胶样基质
纤维网架
粘附成分
细胞外基质分类
胶原蛋白(collagen)
弹性蛋白(elastin) 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层粘
连蛋白( laminin,LN)
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
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
胶原蛋白(collagen)
间隙连接: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动物组 织中都存在间隙连接;
化学突触: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 连接方式,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 经冲动。
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其相互 联接,完成细胞的通讯联络。
间隙连接的结构
间隙连接处相邻细胞质膜间的间隙为
2—3nm ;
连接子(connexon)
Cadherin:粘连素
Catenins:链蛋白
Actin filament:肌动蛋白纤维
桩蛋白 踝蛋白
纽蛋白
Adhesion plaque
desmosom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桥粒斑蛋白
Construction of an anchoring junction.
间 隙 连 接 的 结 构
Gap junctions as seen in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纤粘连蛋白(fibronenctin,FN)、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
纤粘连蛋白
纤粘连蛋白的分子特征
纤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
层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的分子特征
层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
纤粘连蛋白的分子特征
根据存在部位不同,分两类:
血浆纤粘连蛋白:是二聚体,由两条相
似的A链及B链组成,整个分子呈V形;可 溶。 细胞纤粘连蛋白:是多聚体,不可溶。
桥粒: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
定位点,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 与张力的作用。 半桥粒:半桥粒与桥粒形态类似, 它通过细胞质 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
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的结构 间隙连接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间隙连接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
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s)
细胞骨架的组织,促进细胞铺展;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纤粘连蛋白对于许 多类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必须的; 在创伤修复中,纤粘连蛋白促进巨噬细 胞和其它免疫细胞迁移到受损部位; 在血凝块形成中,纤粘连蛋白促进血小 板附着于血管受损部位。
层粘连蛋白的分子特征
层粘连蛋白是高分子糖蛋白(820KD),
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 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
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s)
锚定连接在组织内分布很广泛,在上
皮组织,心肌和子宫颈等组织中含量 尤为丰富;
锚定连接的类型、结构与功能
锚定连接的类型、结构与功能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及其生物学功能
透明质酸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胞外基质主要成
分,也是蛋白聚糖的主要结构组分; 透明质酸在结缔组织中起强化、弹性和润滑作用; 透明质酸使细胞保持彼此分离,使细胞易于运动迁移 和增殖并阻止细胞分化。
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
项 荣 shirlesmile@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第一节 细胞连接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
胞之间通过形成各种连接结构,以加 强细胞的机械联系和组织的牢固性, 同时协调细胞间的代谢活动,这种连 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
纤粘连蛋白不同的亚单位为同一基因的表达
产物, 每个亚单位由数个结构域构成,RGD (Arg-Gly-Asp)三肽序列是为细胞识别的最 小结构单位; 纤粘连蛋白的膜蛋白受体为整合素家族成员 之一,在其细胞外功能区有与RGD高亲和性 结合部位。
纤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
介导细胞粘着,进而调节细胞的形状和
间隙连接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
中的作用
电偶联实现细胞间的快速通讯;
间隙连接调节和修饰相互独立的神经元群
的行为; 协调心肌细胞、小肠平滑肌的收缩。
间隙连接在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