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关节整复手法学习
中医推拿技术 第三章 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第三章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是以屈伸法、摇法等手法作用于关节,使关节在生理运动极限范围内做屈伸、旋转等运动的推拿医疗技术。
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适用于全身各关节,适应的病证包括常见的骨伤科病证,如关节粘连、错缝,肌肉痉挛等。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摇法以关节为轴心,将肢体作被动环转运动的手法。
1.摇颈患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医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
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于下颌部,两手协调运动,做环形摇转运动。
2.摇腰(1)仰卧位摇腰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
医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2)俯卧位摇腰法患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
医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托抱住双下肢膝关节稍上方,两手臂协调施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3.摇肩(1)托肘摇肩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方。
以一手按压于其肩关节上方以固定,另一手托握肘部,使其前臂搭放于医者前臂上,手臂部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
(2)握腕摇肩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对面。
以一手扶按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腕部,使上肢外展。
两手协调施力,做肩关节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
(3)大幅度摇肩法患者坐位或站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
医者于其前外方,两足前后开立呈前弓步。
令其一侧上肢向前外上方抬起,以一手反掌托于其腕部,另一手扶压其上呈挟持状。
将其上肢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位于下方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左右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
另一手随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外侧滑移至肩关节上方。
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方按压并予以固定,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
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至其前外方45°位稍停,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两手挟持其腕部状。
然后将其手臂上抬经医者胸前运转至初始位,此过程中握腕一手应逐渐变成手掌托腕,另一手则经其腕部的下方交叉滑移回返至其腕关节的上方。
中医推拿学--复合手法

• 是摇法、扳法、拔伸法、 抖法相结合的复合而成 的一种复合手法。受术 者仰卧位,施术者一手 抓握其踝关节,另一手 扶住膝关节,让其屈髋 屈膝90度,然后进行如 同“推磨”状样的环旋 运动髋膝关节,再双手 握住踝关节进行拔伸牵 抖下肢,有放松下肢关 节的作用。
• 是摇法、牵法、抖法等多种 手法复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手 法。操作方法是一手抓握受 术者食中指,另一手托其肘 部,然后托肘之手固定肘部, 抓握手指之手屈其肘90度, 进行环旋摇肘腕部,再屈肘 腕后,顺着上臂纵轴方向进 行牵拉,最后在上肢处于自 然伸直位时抓握手指之手进 行左右快速摆动,以滑利上 肢关节。
• 是搓法和抖法相结 合而成的一种复合 手法。临床上常是 在搓后迅速接抖法, 常用于四肢,两法 都有放松滑利关节 的作用,复合运用, 能增强疗效。
• 是击法和拍法相结合而 成的一种复合手法。临 床上常是先击后拍,常 采用空拳击、合掌击与 虚掌拍结合运用,适用 于肩背腰臀及四肢,轻 重交替、有节律地击拍, 两法都有放松肌肉韧带 关节的作用,复合运用, 能增强效果。
• 是捏法、拿法、推法等多种 手法施术脊柱两侧的一种特 殊手法。操作方法是拇指与 食中指或拇指与食指桡侧指 面对向挤压捏造起皮肤,从 尾骶部开始,采用两捏一提 拿或三捏一提拿,左右交替, 边捏拿边指推挤,沿着脊柱 两侧操作到颈项部,反复操 作6-8遍,有健脾和胃、消 积化滞的作用,常用于小儿, 对成人也有保健作用。
• 复合手法是指两种以上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进而构成另一种新的手法。
• 该类手法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有的是两种手法成 分均等,有的是以一种手法成分为主,另一种手 法成分为辅,有的则是三种或多种手法的复合, 临床上比较常用,有增强受术者的适应性并有加 强疗效的作用。
建议收藏!8大正骨手法操作,助你轻松学会中医推拿正骨

建议收藏!8大正骨手法操作,助你轻松学会中医推拿正骨推按正骨手法在骨伤科尤其是中医骨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整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之一,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
那什么是正骨十法?正骨十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旋、屈伸收展、成角折顶、端挤提按、挟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按摩推拿。
目前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骨伤常用的正骨手法有八种。
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前面4种正骨手法(因为文字篇幅原因,下期我们再讲后面4种手法的具体操作)。
正骨八法具体操作应用1、手摸心会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拔伸牵引主要引用的是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
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一般而言,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拔伸牵引力应较大;相反,老幼及女性患者,所需牵引力不宜太大。
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发达,若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离,以致造成不愈合。
3、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这种手法弥补了单纯拔牵引的不足。
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时应首先纠正骨折的旋转畸形,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才可使骨折远端与近端会合。
推拿运动关节类手法

寰枢关节旋转扳法
• 患者坐低凳,颈微屈。术 者站于受术者的侧后方, 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第二颈 椎棘突,另一手以肘弯部 托其下颏,先缓慢向上拔 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 使颈椎向患侧旋转,旋转 到有阻力的位置时,随即 用巧力寸劲做一个快速稍 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同 时顶住棘突的拇指向正位 拔动。
【操作要领】 1.分背起、摇晃、颠簸与顿地四个步骤,注意每个阶 段的动作要准确到位,互相衔接连贯。 2.受术者配合,在术者用足跟顿地的同时,要咳嗽一 声以使顿地时对腰椎的瞬间牵引顺利完成。 【临床应用】 1.作用:利用重力,沿腰椎生理曲线的方向对其进行有 效的牵引,牵引力线通过腰椎生理前屈的弧度,拉宽腰 椎间隙。 2.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生理曲线变浅、变直与 后弓,对腰部软组织扭伤、痉挛、紧张亦有良好的治疗 作用。
颈椎拔伸法 肩关节拔伸法 肘关节拔伸法 腕关节拔伸法 指间关节拔伸法 腰部拔伸法 髋关节拔伸法 膝关节拔伸法 踝关节拔伸法
➢操作要求
❖ 拔伸时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两手配合默契,其用力大小与拔伸强 度要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切忌粗暴。
❖ 拔伸力量和方向以患者的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病人体质的强弱,年龄 的大小或是耐受程度而定 。
颈椎侧扳法
• 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侧 后方,一手推按受术者头 侧面,另一手相对按住受 术者同侧肩部,两手相对 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作 向键侧的侧弯运动,侧弯 至有阻力时,再作一个稍 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 发性扳动,常可听到“喀 嗒”一声。
颈部扳法
• 【要领】 • (1)定位要准:要“前屈至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
(六)腰部拔伸法
患者仰卧,抓住床头,医者两手握住患者脚踝,做对抗拔伸,力量逐渐加大,同时, 可轻摇肢体。
中医推拿技术 第四章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第四章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关节调整推拿技术是以按压法、拔伸法、扳法等手法作用于关节,调整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肢体力线,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状态,或使关节位置恢复正常的推拿医疗技术。
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整复错位、松解粘连的功效。
适用于全身各部关节,适应的病证包括常见的骨伤科病证和脊柱相关疾病等。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拔伸法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沿纵轴牵拉另一端的手法。
1.颈椎拔伸法(1)颈椎掌托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后方。
以双手拇指端及罗纹面分别顶抵住其枕骨下方的两侧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两小臂置于其两侧肩上部的肩井穴内侧。
两手臂部协调用力,即拇指上顶,双掌上托,同时前臂下压,缓慢地向上拔伸1~2分钟。
(2)颈椎肘托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方。
以一手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托住其下颏部,手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
两手协同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
颈椎拔伸亦可在患者仰卧位时操作。
医者置方凳坐患者头端,一手扶托其枕后部,另一手托于其下颏部,两手协调施力,水平方向向其头端拔伸。
2.肩关节拔伸法(1)肩关节对抗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方。
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上段,将肩关节外展45°~60°位时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其身体向对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以与牵拉之力相对抗,持续拔伸1~2分钟。
(2)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置方凳坐于其肩关节拔伸一侧的身侧。
以近其身侧下肢的足跟部置于其腋窝下,双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前臂部,将其上肢外展约20°左右,医者身体后倾,手足及身体协调相反施力,对肩关节作对抗牵引,持续一定时间后,再内收、内旋其肩关节。
3.肘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侧方。
将其上肢置于外展位,助手两手握住其上臂上段以固定,医者一手握其腕部、另一手握其前臂下段进行拔伸。
4.腕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侧方。
中医骨伤科整复推拿治疗作业规范

附件一中醫骨傷科整復推拿治療作業規範一、作業目的:藉傷科正骨手法整復骨折或關節錯位,推拿理筋手法施術於穴位產生平衡陰陽,補虛瀉實,調理氣血及緩解疼痛的目的。
二、適應症:(一)骨折。
(二)脫臼。
(三)筋傷。
(四)骨病。
(五)傷科雜症。
(六)神經系統疾患:腦中風後遺症、肋間神經痛、頸臂神經症候群、坐骨性神經痛。
(七)肌肉、骨關節疾病:網球肘、冷凍肩(五十肩)、下背痛、骨關節炎、肌肉痠痛。
三、禁忌:過飽、過餓、特別疲勞、酒醉等不宜過重手法,懷孕者應告知醫師。
四、用物準備:診療床或坐椅、無菌口腔棉枝、75%酒精、優碘、生理食鹽水、換藥車、紗布、副木、棉捲、骨折換藥醫材、治療巾、紅外燈、常備外用藥紫雲膏、金創膏等。
五、作業方法:(一)經望、聞、問、切確診病人,向病人說明治療目的及步驟,並取得病人同意。
(二)懷疑骨折者,可照x- ray確定診斷,再行復位。
(三)拉上圍簾,協助病人選擇合宜體位。
在患處或治療相關部位進行開功舒緩手法。
(四)進行中醫骨傷科手法整復與推拿。
(五)進行緩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藥包紮則在患處敷貼外用藥。
(七)初診病人及遇異常特殊狀況,應有護理紀錄。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碰觸、夾擠分骨、折頂迴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屈伸收展旋轉回繞、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絡、活絡關節。
(十一)夾縛固定:夾板、石膏繃帶、膠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傷內治法:損傷三期辨治,按損傷部位辯證施治。
(十三)骨病內治法:消、托、補。
(十四)傷科雜症內治法:發汗解表、養陰清熱、固澀收斂、鎮納安神、健脾利濕。
(十五)外治法:敷貼類、搽擦藥、熏洗濕敷類、熱熨類。
(十六)練功療法。
六、護理指導:(一)教導病人放鬆心情,坐或臥應採舒適、能持久之姿勢。
(二)告知與施術者合作,勿隨意移動體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傷。
(三)施術時間依病情醫囑而定,一般為需5-60分鐘。
(完整版)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柔克刚,即所谓“四两拨千斤”,不可使用蛮力、暴力。从力学角度分析,大多数整复类手法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此,在施行关节整复类手法时,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组合运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化,要尽可能地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巧”的技术要求。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一指禅推拿的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部位动作要领2沉肩垂肘意思是肩部或手臂都要放松悬腕意思是手腕要自然弯曲本法的动作要贯穿着一个3压力频力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临床应用部位一指禅推拿疗法具有舒筋通络痛消化不良等内妇科疾病
1、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由于关节软组织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况,错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多呈痉挛、紧张状态,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如果野蛮操作,也会因之造成危险。因此,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准、巧、快的基本技术要求。
以上4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每一个整复手法操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松பைடு நூலகம்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松解类手法的种类较多,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但一般认为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
(一)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久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
(4)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
推拿手法(6) 运动关节类

推拿手法运动关节类我们把能使受术者关节进行摇、扳、拔伸、伸展等运动的手法归结为运动关节类手法。
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
一、摇法摇动受术者关节的手法,称之为摇法。
包括颈项部摇法、腰部摇法和四肢关节摇法。
【操作及要领】1.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其下颌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颈项部。
图338。
图3-38 颈项部摇法2.肩关节摇法可分为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拉手摇肩法和握臂摇肩法等。
(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肘关节屈曲,术者以一手扶按受术者肩部,另一手托其肘部,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中等幅度摇转肩部。
图339。
(2)握手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两肩部放松,术者一手扶按其肩部,另一手握其手部,稍用力牵伸,同时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环转摇动。
图340。
(3)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
术者立于其前外侧,两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前外方约45º时,再将其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
在此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上举至160º度时,虎口向下握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其前臂、上臂抹至肩关节上部,之后,两手协调用力,抻拉一下肩关节(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下按,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
随即握腕一手将其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抹至腕部,回至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
此即大幅度摇转肩关节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
图341。
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调节身体的重心,当肩关节向上、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前外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
图3-41 大幅度摇肩法(4)拉手摇肩法:术者立于受术者的外侧,受术者拉住术者的手,术者以圆周形中等幅度摇转其肩关节。
关节按摩简易操作方法

关节按摩简易操作方法
关节按摩是一种常见的按摩手法,可以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
下面是一些简易的关节按摩操作方法:
1. 首先,将患者放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保持身体放松。
2. 使用手指或按摩工具,以缓慢、轻柔的方式按摩患者的关节。
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进行按摩,或者使用拇指、手掌或肘部施加压力。
3. 沿着关节的周围进行按摩,可以使用圆圈或直线的方式移动手指或按摩工具。
重点按摩关节周围的肌肉,以放松肌肉和缓解紧张感。
4. 采用温热疗法,可以在按摩前使用温水或热敷布对关节进行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关节更加松弛。
5. 根据患者的感觉和需求,调整按摩的力度和时间。
以缓解不适和疼痛为目标,避免过于强力按摩或过长时间的持续按摩。
6. 每次按摩之后,给予患者时间休息和放松。
可以让患者躺下或坐下,放松身体,以便身体适应按摩后的变化。
请注意,以上方法只适用于一般关节按摩,如果患者有特殊疾病或状况,建议在
专业按摩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你成为按摩专家(五十):捻法(治疗关节损伤)

教你成为按摩专家(五十):捻法(治疗关节损伤)
以拇指与食指末端捏住施治的部位,着力做对合的左右或上下或前后的旋转捻动,称为捻法。
操作要领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以拇指与食指的指腹或双手夹捏住施治部位的皮肉、肌筋作对合交替的旋转捻动。
操作时以两手指的对合力,对称着力捻转,往返捻动,捻而滑动,用力不可呆滞,着力应和缓、持续,避免损及皮表。
此法常用于疏皮部、背部、脊椎及其两旁,以及治疗关节肢体损伤等,常与揉法、提法、摩法、运法相联系。
注意事项
操作时注意保护皮肤,此法操作要灵活,捻而不滞,转而不浮。
必要时适当加用一些润滑剂辅以治疗并保护皮表。
在施用捻法时要与按法、压法相区别,也是避免皮损的另一方面。
施用捻法的部位必须明确诊断,局部有撕脱、骨折、血种及关节囊损伤者禁用此法。
功效
疏通皮部、通经活络、行气理血、通利关节、祛风止痛、软坚化结。
主治
关节损伤、局部皮神经炎、局部麻木酸痛、局部黏连、萎缩。
按语
捻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手法之一,但在临床应用上又必须与挤压相区别,以避免皮损。
捻法常与揉法、推法、搓法、提法密切联系,操作时各以指端着力。
捻法可产生一种捻转摩擦力,通过捻转疏皮可以疏通皮部,防病治病。
教你成为按摩专家(三十):按摩手法之屈伸法(治疗关节骨性增生)

教你成为按摩专家(三十):按摩手法之屈伸法(治疗关节骨性增生)以力于伸而无法屈之关节施用推、按为屈法,于屈而无法伸之关节施用牵、托(挺)为伸法两者交替缓慢而持续着力于施部位进行操作,称为屈伸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一手握于患者僵直之关节远端,另一只手扶于僵直关节之屈侧或背侧后,医者双手协同持续、缓慢持续着力做牵、托(挺)伸拉或推、按屈压的反复被动引伸导引运动手法,使僵直之关节逐渐能够自然屈伸运动,以患者没有明疼痛刺激感并恢复自主运动为宜。
此法用于肘腕、膝等关节。
注意事项操作中禁止重力扯动,体弱者及骨性关节者慎用,老年患者禁用。
●功效滑利关节、解除黏连、舒筋活络。
●主治关节黏连、关节错位、关节半脱位、筋腱闪挫、关节骨性增生症。
●按语屈伸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导引类被动运动的手法之一,有将屈伸法列入引伸法中。
临床常用于伤科按摩流派的解除黏连,正骨按摩流派的整复固定等。
此外,医生运用双手握定某个关节的两端或一端部位,顺着关节本身的活动范围进行反复折曲、伸直操作的一种手法,可活利关节,分离黏连,消除关节功能障碍。
旋转屈伸法,术者一手拿肘部,大指按压在疼点,一手握其腕部,患者肘关节呈半伸屈拉,术者拿腕之手做旋转运动,同时在肘部之手的拇指在患处做点按手法,重复6~7次,然后屈肘,再将肘关节伸直。
屈伸合骨法,用于近关节处骨折矫正前后移位,与提按手法配合进行。
屈伸展收法,此法是把骨折部邻近的关节进行屈曲、伸直或做内收外展动作,通过肌肉舒缩运动的作用,带动骨折片复位或有利于骨折端稳定。
如肱骨内髁骨折,通常可嘱伤员做伸展活动,多采用深屈肘位,但外髁骨折则采用半伸屈肘位,这样可使骨折片附着处的肌肉松弛,处于没有张力状态下有利于骨折片复位稳定。
屈伸旋转法,术者双手握住肘关节,令握前臂的助手做旋前后反复动作几次,再改换肘关节前屈后伸等动作与旋转活动交替使用,活动范围由小渐大,动作由到重,勿用重力,使关节周围纤维黏连分离,直关节相当松动;鹰嘴与肱骨头完全分离。
中医推拿关节整复手法学习

中医推拿关节整复手法学习中医推拿关节整复手法是指运用中医手法理论,对关节和骨骼进行调整治疗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疾病和骨关节病变,具有安全、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
关节整复的适应症关节整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关节病变的手法,适应症包括:1.骨折、脱臼等急性损伤造成的骨性关节错位;2.慢性关节疾病引起的骨性关节畸形;3.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关节不稳定;4.腰椎间盘突出等痛性疾病。
关节整复手法关节整复手法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法:稳定性手法稳定性手法是一种通过调整肌肉、软组织和韧带来增加关节稳定性的手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压迫手法,以增加关节块和软组织的紧张度,从而达到增强关节稳定性的效果。
扩张性手法扩张性手法是通过拉伸和松弛相关肌肉来实现增加关节范围的手法。
这种手法主要利用拉伸和扭曲来对肌肉和软组织进行柔韧性训练,从而更好地维持关节的范围和稳定性。
位移性手法位移性手法主要是采用旋转和扭曲等技术来调整肌肉和韧带,以恢复或增加关节的移动范围。
这种手法改善的原理是尝试改变关节受力的方向和速度,从而使软组织产生更大的移动范围,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转移性手法转移性手法是指把疼痛和关节范围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相当于分散和缓和受伤关节的压力。
这种手法主要通过对身体其他区域的刺激来激活身体自然疼痛抑制机制,减轻主要疼痛区域内神经的紧张。
关节整复手法的注意事项虽然关节整复手法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病人的宣教,告知关节整复前后的注意事项;2.针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3.注意关节整复时的力度和方向,避免进一步损伤;4.严格控制治疗次数和间隔,以避免过度治疗;5.关节整复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而不是自行治疗。
通过学习中医推拿关节整复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正常使用,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遵循安全、科学、规范的原则,做好病人的宣教和关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病人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整复手法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163)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操作要领]1、术者抵按患者棘突之拇指面.一定要着实,部位须低在偏歪侧的后外侧.2、操作时使头颈部向棘突偏歪侧旋转,拇指面向相反方向推偏歪棘突.3、双手要协调配合.本法是一种可定向,定位矫治单个颈椎椎体扭转的整复手法,主要用于治疗由于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半脱位等导致单个颈椎椎体发生扭转之症。
5、仰卧位颈椎旋转扳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去枕,术者坐于其头侧,一手托捉住其下颌部,另一手托其枕部,双手将患者头部托起,轻轻左右旋转使期放松,然后向患侧方向旋转到有阻力时,略停顿后、在瞬间旋转5—10度,后将其回旋到起始位。
[操作要领]操作时术者将患者头脱离床面约10——15度,勿离床面过高。
本法患者全身容易放松,适用于年老体弱,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不宜坐位操作者。
6、颈椎微调扳法:[操作方法]1、坐位颈椎侧屈微调扳法。
患者坐位,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拇指按顶颈椎错位偏凸的棘突,另一手掌根顶住颈跟部,将下颈椎向患侧侧屈至限制位,然后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作一快速的推动,拇指顶按颈椎棘突使错位整复。
2、侧卧位颈椎侧屈微调扳法患者侧卧位,垫一平枕,术者站于床头,一手按住患者颈部并以拇指抵住偏凸之颈椎棘突,另一手托住其下颌并用前臂托住面颊部,先将患者头颈向上侧屈至30度,然后两手协调,做一突发而有控制得力量,一手扩大侧屈幅度3至5度,另一手拇指向下顶推偏凸之棘突,即可整复。
3、俯卧位颈椎横突按压微调搬法患者俯卧位,若其颈部肌肉痉挛不明显,则在其胸部及颈前垫一软枕,使颈部处于前屈中立位,术者站于其头部,先以一手置于颈椎错位偏突侧,拇指按住错位颈椎后突的横突后结节,另一手置于其下位椎体对侧的横突后结节,先以较和缓的节奏和力量,将横突向下施加压力震动,当患者肌肉放松时,适时以短促,轻巧,有控制的力将横突向上推冲,使之松动或整复。
此法适用于中下颈椎段的错位的整复。
4、俯卧位颈椎旋转微调扳法患者取俯卧位,旋转颈部,使患者头旋向患侧,使上颈段处于弹性限制位。
术者两拇指并拢或重叠,按压于错位椎骨棘突起侧,先以较和缓的力量和节奏,将棘突向内下方施加震动,当患者肌肉放松时,以短促,轻巧,有控制得力量按压棘突,使其整复。
本法操作时拇指的着力点也可在对侧后凸的棘突。
本法适用于上颈椎段颈椎错位的整复。
[操作要领]1、错位椎体的定位要准确,拇指着力点要与之相一至。
2、两手用力要协调,短促,轻巧,快速完成。
本法用于整复颈椎错缝。
临床适用于颈椎病,椎体不稳,颈椎小关节紊乱等引起的颈椎椎体微小错位。
其中,定位颈椎侧屈微调扳法适用于整复下颈椎段的错位;俯卧位颈椎横突按压微调扳法适用于中下段颈椎病的错位整复;俯卧位颈椎旋转微调扳法适用于上段颈椎病的整复。
7、扩胸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双手十指交叉扣住,置与颈项部,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侧膝部顶住患者第5—7胸椎棘突处,两手托握住其两肘部,使患者身体缓缓地做前俯后仰被动动作,待其放松后,再作后伸运动到有阻力时,术者双手同时向后发力,快速小幅度的将其两肘向后扳动。
[操作要领]1、扳动时,要让患者呼吸自然,切忌闭气。
2、膝部仅起顶按作用,不能在扳动时发力向前顶推。
3、膝部顶按的位置要准确。
4、扳动时用力不可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岔气,或损伤肩肱关节。
本法具有整复肋椎关节错缝的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岔气,胸痛,胸闷,肋椎关节微小错缝等症。
8、胸椎对抗复位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后颈部,术者站于其后,用一侧膝部顶住上胸段患部,两手分别从患者两掖下前伸,抱住患者两侧肩部前方,然后嘱患者做小幅度前屈后仰活动,待身体放松后伸有阻力时,术者两手向后,向上牵拉扳动。
[操作要领]同扩胸扳法。
此法适用于上胸段肋椎小关节紊乱,微小错缝之病证。
9、俯卧位抬肩扳法[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上身放松,术者站于患者胸椎棘突偏斜方,以一手掌跟抵住偏歪之棘突,另一手由后向前从腋下穿入托扶住其肩前部并向上抬起至有阻力位置,然后两手协调用力,做相反方向运动,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使之复位。
[操作要领]1、患者放松,保持自然呼吸。
2、旋转到有阻力时,增大扳动的幅度,要控制在5度左右。
此法是有整复肋椎关节错位之功能,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上节段的肋椎关节微小错位的整复。
10、上胸椎后伸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两上肢上举180度,两手掌交叉重叠,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手拇指面顶住在上胸段正位胸椎的棘突上,一手在前用前臂抱按住患者两上臂下端近肘关节处。
然后让患者挺胸至有阻力时,术者抱按患者上肢之手向后扳动其双上肢。
同时,另一手顶按棘突之拇指向前快速推按患者棘突,使后突的胸椎向前复位。
[操作要领]1、抵按胸椎的拇指定位要准确。
2、在快速扳动时,拇指要用较大的力量向前抵按住着力部位,固定患者上身不向后倾,以保证扳动的力点在患部。
本法对胸椎后凸畸形有整复作用。
常用于治疗青年驼背,青少年姿势不良性胸椎后凸,驼背等病症。
11、下胸椎后伸扳法[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其一侧,一手手掌抵按在下段胸椎棘突处,一手手掌及前臂托住患者胸正中部,将其胸部向上托起至有阻力时,两手协同将其上身在向上托举扳动和向下按压胸椎棘突处,同时瞬间快速发力,使其后伸幅度扩大5至10度。
[操作要领]1、本法适用于下段胸椎,故按压胸椎棘突的位置要准确。
2、按压棘突部的手掌要用力固定其位置,以免将整个上身向后托起。
本法主要用于下段胸椎及胸腰椎结合部脊柱后凸畸形的整复,临床常用于治疗青少年姿势不良性脊柱畸行等病证。
12、下段胸椎旋转顶定位扳法[操作方法]以棘突偏向左侧为例。
患者坐位,骑跨于治疗床上,使骨盆固定,两手十指交叉抱置于后颈部。
术者站于其后侧方,左手拇指顶按住偏歪之棘突,右手从患者右侧掖下穿过,通过下颌,抱按住对侧肩部,然后嘱患者主动低头前屈弯腰,当前屈至术者左手拇指感到棘突活动时或该部位紧张时,稳住该体位,然后左手扳动患者肩部,最大限度使其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再两手同时用力,右手瞬间加大旋转角度5—10度,左手拇指将偏歪之棘突向对侧顶按。
次时常可听到“喀嗒”的响声,并且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
[操作要领]1、当前屈至力点时再旋转椎体,此时不能再前屈,否则易改变应力点,不能扳动患椎。
本法可定位整复下段胸椎错位,侧弯。
临床常用于治疗下段胸椎小关节紊乱证,失稳症以及胸腰椎联合侧弯等病症。
13、坐位腰椎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端座位,两腿分开,术者站在其一侧,用一腿跨站在其两腿中间,一手抵握住患者近术者一侧肩后部,另一手从患者另一侧掖下伸入,抓握住其肩前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椎旋转至有阻力时,再作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旋转扳动。
[操作要领]1、术者用一腿或两腿固定患者下肢,以防止在旋转扳动时骨盆随之移动,影响旋转应力准确传递。
本法对腰椎的整体序列及各椎间关节有整复作用,对腰部的软组织亦有牵拉与舒展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腰椎小关节紊乱,腰肌扭伤等病症.14、腰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位于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髋屈膝,将内踝置于下腿膝内侧上方,并将上面的手方在身后,下面的手自然的放在身体前侧.术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肘部抵按住患者上侧肩前部,另一肘部抵按住臀外上部.然后两手协同用力,一手将肩部向后下部推动,一手将臀部向前下按压,使其腰椎旋转扳动,当旋转到有阻力时,再做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扳动,使旋转幅度再扩大5至10度。
[操作要领]1、腰椎右旋扳动时,取右侧在上侧卧位,左旋转扳动时,则取左侧在上侧卧位.2、起始扳动时,两肘要将患者前后反复缓缓摇动,待其放松后,再旋转至有阻力位置扳动.3、一般利用上段或下段旋转的角度调整其应力点.即扳L4-S1时,将其患者肩部向后下推的幅度大一些.臀部则向前下按下的幅度小一些,使其腰椎旋转的应力点在L4-S1位置.扳L2-L4时则反之.本法对腰椎的治疗功能和治疗范围基本与坐位腰椎旋转扳法相同.但定位较准确.加之由于取侧卧位,患者的全身容易放松,故在临床常用.15、仰卧位腰椎斜扳法又称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操作方法]以右侧旋转扳动为例,患者仰卧,右侧上肢自然放松外展,同侧下肢屈髋90度,自然屈膝,左侧下肢伸直.术者站于其左方,用右手掌扳压其右侧肩部,将患者右肩紧压固定在床面,左手握住其右侧膝上部,将右腿向下侧牵拉,使其盆骨随之向左侧旋转到有阻力时,再将其右腿向左下方做一快速小幅度的推冲动作,使其腰椎旋转幅度再扩大5-10度.左侧旋转扳动时则动作与此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