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9.046
伴随着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林业建设过程中对种苗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这一背景下,对育苗技术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种苗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苗圃又是苗木生长发育的必备场所,在育苗工作开展过程中,育苗技术是否合理,是否构建了完善的保护措施与林业育苗质量和后续阶段的造林工程等顺利开展紧密相关。

在林业育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认真探讨当前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积极转变传统的育苗技术和育苗方案,构建完善的育苗评价技术体系,完善现有的育苗标准,以此来提高林木种苗的培育治疗。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林业育苗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希望通过严重对更好的提高苗木的培育质量有一定帮助。

一、林业育苗的重要性
1、生态恢复和保护
林业育苗是恢复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育苗培育出的树苗,可以用于种植到破坏的森林地区,重建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

这有助于恢复土壤的保水保肥功能,防止水土流失,修复植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并促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恢复。

林业育苗也为防护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在山坡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时,通过育苗培育出的树苗可以用于植被覆盖,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侵蚀。

此外,林业育苗还能为防风、防沙、防污染等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2、经济发展
林业育苗对于实现可持续的木材和非木材森林产品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有针对性的育苗,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树苗,如快生长、高产量、抗逆性强等。

这有利于提高造林效率和经济产值,满足木材、纸浆、能源、药材等森林资源的需求,推动林业产业链的发展。

3、碳汇和气候调节
森林是重要的碳汇,通过林业育苗增加森林面积,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固定在树木中。

这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林木还具有调整气候的作用,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水汽,降低气温并增加降水量。

此外,林业育苗能够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经济收入。

育苗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通过开展公益林造林活动,林业育苗还能促进社会团结,提升社会文明素质。

二、林业育苗现状
1、育苗效率低下
首先,人力资源投入大。

传统林业育苗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育苗工作。

包括种子采集、种子处理、播种、移植、管理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这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还限制了产能的提高。

其次,种子质量不稳定。

传统育苗往往依赖于自然播种或人工采摘嫩苗移植的方式,种子质量不够稳定。

因为在自然授粉和采摘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种子的质量不一致,生长速度和抗逆能力的变化较大。

再次,生态环境条件不可控。

在传统育苗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条件的控制相对较弱。

例如,温湿度、光照、土壤营养等环境因素无法精确调节,往往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这可能导致树苗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如生长缓慢、易感病虫害等。

第四,育苗管理水平有限。

传统育苗通常以经验性管理为主,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

对于育苗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营养调控、水分管理等方面存在盲区,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同时,传统方法往往无法准确监测育苗情况,导致对树苗生长状态的认知不足。

最后,低产量和质量波动。

传统林业育苗技术的问题导致了育苗的产量和质量波动较大。

由于种子的自然播种效率低、幼苗移植后生长受限等原因,导致苗圃的面积和苗木存活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育苗质量不稳定
传统育苗通常依赖于自然播种或人工采摘嫩苗移植的方式,种子质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自然授粉和采摘过程中,种子的源头和质量无法完全掌握,可能存在杂交、种子老化、感染病毒等问题,导致种子质量不够稳定。

育苗中将采摘的嫩苗移植到合适的地点是一个关键步骤。

然而,苗木在移植过程中易受损或者出现适应性问题,如根系受伤、移植震荡等,导致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不稳定。

同时,传统育苗往往无法对栽培环境条件进行精确控制。

温湿度、光照、土壤营养等环境因素会受
现代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
杨永辉
138
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种植基质、水分供应、养分缺乏等情况无法精确调节,难以为树苗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由于传统育苗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往往依赖于经验和传统方法。

但是由于病虫害种类繁多,传统防治方法效果有限,无法保证育苗过程中的稳定质量。

另外,传统育苗往往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

无法准确监测和评估种子的发芽率、苗木的生长情况等参数,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圃中的问题,导致质量波动。

3、缺乏创新性和科技支撑
传统林业育苗技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我国林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林业育苗技术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育苗效率低、质量不稳定、苗木适应性差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发展,亟待进行创新和改进。

传统林业育苗技术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和传承,缺乏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引进和吸收。

这使得育苗技术在很长时间内停滞不前,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传统医疗模式只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工操作,科技含量较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已经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生物技术等手段提高育苗效率和质量,而传统林业育苗技术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劣势。

另外传统林业育苗技术在苗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种子质量、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都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这使得苗木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造林的要求。

再加上传统林业育苗技术往往忽略了苗木的适应性,导致一些苗木在造林后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森林资源,还影响了林业生态工程的成效。

三、林业容器育苗技术
1、育苗基质的配置
林业育苗基质是指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壤或其他材料的混合物。

合理的基质配置可以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空气,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育苗基质应具有较好的排水性、透气性和保水性。

常用的基质材料有泥炭、珍珠岩、蛭石、沙子等。

不同地区的基质材料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

育苗基质的配比应根据所培育苗木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常见的基质配比有泥炭∶珍珠岩∶蛭石=3∶1∶1,泥炭∶沙子=5∶2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苗木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2、育苗容器的选择
无纺布容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苗木根系呼吸和生长。

同时,无纺布容器的纤维结构可以有效保持水分,减少水分流失,有利于苗木生长。

另外,无纺布容器具有一定的抗压性,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挤压,有利于运输和搬运。

再加上主要原料为
聚丙烯,可降解,对环境友好。

无纺布容器相对于其他容器材料,
如塑料、陶瓷等,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育苗成本。

无纺布容器的长、宽、高一般在20-40cm、20-30cm、10-20cm之间。

可以根据
苗木的根系大小和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容量一般在2-5L之间。

容量的选择应根据苗木的生长周期和培育目标进行调整。

纺布
容器的孔隙度一般在30%-50%之间。

孔隙度的大小应根据苗木
的生长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以保证基质的透气性和
保水性。

3、育苗基质的装填
检查无纺布容器是否有破损或缺陷,确保容器质量良好,将
已配比好的育苗基质原料(如泥炭、珍珠岩、蛭石等)混合均匀,
确保基质中养分、水分和空气分布均匀。

将混合好的育苗基质装
入无纺布容器中。

在装填过程中,应确保基质紧密度适中,避免
空隙过大或过小。

同时,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以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

将装填好的育苗基质表面平整,确保容器内基质高度一致,有利于苗木生长均匀。

在装填基
质后,应立即浇水,使育苗基质充分吸水,有利于苗木生长。

同时,浇水过程中可检查基质是否紧密,如有空隙,应及时调整。


备好的苗木放入无纺布容器中,注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摆放苗木时,应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和培育目标进行调整,
以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在摆放好苗木后,可覆盖一层薄膜,以
保持基质湿润,减少水分蒸发。

同时,薄膜还能起到保温、防晒的
作用,有利于苗木生长。

在育苗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无纺布容器
内的基质状况、苗木生长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苗床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不易积水的区域。

保证种植地土
壤疏松、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无病虫害的沙壤土或壤土。

避免工业区、交通要道等污染严重区域,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
美的地方。

选择距离交通干线较近的地方,方便运输和管理。


苗床土壤深翻至20-30cm,破碎土块,松土通气。

将翻耕后的土
壤整平,保证苗床表面平整、排水良好。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
施入有机肥料、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在翻耕整
地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底肥的施入工作,常见的包括了有机肥诸
如堆肥、猪粪、牛粪等应充分腐熟,避免烧苗。

避免局部过量或过少。

通常每亩使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kg,45%的氮磷
钾复合肥20-30kg。

翻耕整地结束之后还需要制作苗床。

确定苗
床尺寸、形状和方向,根据苗木种类和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例如,
步道式苗床的步道宽度一般为30-40cm,沟式苗床的沟宽一般
139
2024年3月(下旬刊)第9期
为20-30cm 。

制作苗床时,可采用步道式、沟式或其他形式,步道宽度应便于管理。

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苗床形式。

苗床表面应平整、排水良好,床面低于高出地面3-5cm ,以利于排水。

使用刮板等工具将苗床表面整平,确保床面平整、排水良好。

苗床间应留有足够的通道,便于管理和操作。

根据苗床尺寸和形状,合理安排通道宽度,保证通道畅通。

5、科学播种①种子质量要求
将收集的林木种子晾晒在通风、遮阳的地方,以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通常晒种时间为5-7天,每天翻动种子,使其受热均匀。

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剔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病虫害种子等,保证播种质量。

为预防种子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能力,可以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

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铜、克菌丹、敌百虫、阿维菌素。

硫酸铜用于防治种子表面的真菌、细菌性病害。

使用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3%-0.5%,即每100kg 种子使用0.3-0.5kg 硫酸铜。

克菌丹用于防治种子表面的真菌性病害。

使用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即每100kg 种子使用0.2-0.3kg 克菌丹。

敌百虫用于防治种子内的虫害。

使用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即每100kg 种子使用0.2-0.3kg 敌百虫。

阿维菌素用于防治种子内的虫害。

使用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即每100kg 种子使用0.1-0.2kg 阿维菌素。

先将药剂与适量的水混合,使其充分溶解。

将种子放入药剂溶液中,搅拌均匀,使药剂均匀分布在种子表面。

将拌好药剂的种子捞出,沥干多余水分,然后进行播种。

②科学播种
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和苗木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在春季(3-4月份)或秋季(9-10月份)进行播种。

在播种处理过程中可以将种子均匀撒在容器内的育苗基质表面,然后用细砂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2mm 。

也可以在容器内挖一个小穴,将种子放入穴中,然后用细砂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2mm 。

或者在容器内按一定间距(通常为10-20cm )挖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然后用细砂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2mm 。

根据种子的大小和生长需求,确定播种深度。

通常情况下,播种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

较小的种子,如杨树、柳树等,播种深度约为1-2cm ;
较大的种子,如松树、柏树等,播种深度约为3-5cm 。

播种结束之后将播种后的容器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容器之间解密靠近,摆放容器时,注意方向统一,便于管理和观察。

苗床码放完毕后,浇水灌溉,使育苗基质充分吸水,促使种子发芽。

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覆盖遮阳网或搭建荫棚,保持苗床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6、苗床管理①灌溉施肥
根据气候条件和苗木生长需求,适时进行灌溉。

保持育苗基质湿润,避免过干或过湿。

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法,保证水分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干或过湿。

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使用含盐、碱、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水。

根据苗木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进行施肥。

可采用追肥和基肥相结合的方式。

追肥可选择水溶性肥料或颗粒肥料,按照生产厂家的建议进行施用。

基肥可选择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结合翻耕整地时施入。

也可以根据苗木种类、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

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苗木生长过旺,或施肥不足导致苗木生长迟缓。

春季和秋季是苗木生长的关键时期,可在这两个时期进行追肥。

基肥一般在翻耕整地时施入。

②中耕除草
根据苗木生长阶段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耕时间。

一般在苗木生长旺盛期进行,如春季和秋季。

苗木根系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耕深度。

通常情况下,中耕深度为5-10cm ,避免过深伤害苗木根系。

可采用人工或机械中耕,保持土壤松散,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

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时间。

通常在杂草生长旺盛期进行,如春季和秋季。

选择对苗木生长无害的除草剂,避免使用高毒、长残留的除草剂。

可选择草甘膦、百草枯等低毒、短效的除草剂。

可采用喷洒、涂抹或灌溉除草剂的方法,注意均匀喷洒,避免局部过量。

林业育苗经历了从简单自然方式到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发展历程。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林业育苗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期在林业育苗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认真探讨传统林业育苗工作所存在的诸多不足,积极推广应用容器育苗技术更好,地满足林木根系的生长需求,保障移栽成活率更高,为人工造林奠定坚实的种苗基础。


作者单位:
731200甘肃省和政县南阳林场)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