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问题案语文2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示范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示范一、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1. 理解并掌握文本中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2. 分析并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
二、学习内容2.1 文本内容- 文本主题: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文本结构:引言、正文、结论。
2.2 知识点- 道德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伦理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学习任务3.1 任务一:文本理解1. 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炼文本中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3. 总结文本的论点和论据。
3.2 任务二:批判性思维1. 分析文本中的论点和论据,评价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2.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相应的论证。
3. 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改进意见。
3.3 任务三:实际应用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文本中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2. 提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尝试解决。
3. 讨论并总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习评价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1. 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习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 参考书籍:伦理学导论、现代伦理问题研究等。
3. 在线资源:相关论文、文章、案例等。
六、学习计划1. 第一周: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2. 第二周:分析文本中的论点和论据,进行批判性思考。
3. 第三周: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文本理论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示范,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示范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任务示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的示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以下是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
学习任务一:阅读理解
1. 阅读课文《林则徐中举》。
2. 阅读理解题目:
-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5。
- 分析作者通过描写林则徐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写出你的观点。
学习任务二:课外拓展
1. 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了解贾宝玉的成长历程。
2. 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林黛玉的关系。
3. 尝试写一篇关于贾宝玉的性格分析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学习任务三:写作训练
1.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2. 结合课文中林则徐的形象特点,写一篇关于这个人物的性格分析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3. 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学习任务四:参与讨论
1. 分组开展讨论,讨论课文中林则徐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 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互动讨论。
3. 讨论结束后,写一篇讨论总结,概括各组成员的观点。
以上是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的示范,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祝学习顺利!。
高中语文复习 学业水平测试 第2部分 专题1 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1.(2019年1月某某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允正传[清]戴名世杨允正,字子展,江南休宁人。
允正父读书博洽,敦于孝友。
当父在时,家稍稍落.。
于是允正客游四方,为计然之术,积累至赢余,而先业复振。
居久之,允正客.于外,忽心动,距家八百里,驰三日夜而归。
父悲且喜曰:“儿归乎?”对曰:“儿恨不早归也。
”父曰:“汝仲弟早卒,其子幼,汝抚之以有成。
汝季弟读书,家事惟汝治,勿以繁剧累之。
”允正遵父命唯谨。
阅十余年,家人或欲折产,而仲弟之子及季弟所受,较父所遗辄多数倍,宗人皆贤.允正,相与议醵金①为贺,且以劝来者,允正谢弗受也。
先是仲弟为商于青阳,耗父赀且尽,困甚,冬月衣.单衣,惧父怒不敢归。
允正踪迹得之,衣以其衣,偕之归,百方为调释,父怒乃解。
仲弟庶出也,而笃爱不异于同母,人以为难。
允正为人忠厚,遇凡可以利物者,无不竭力为之。
性不喜畜.奴婢,曰:“此辈质多愚劣,不善事主,何能不加笞詈.,彼亦人子也,其忍伤之,吾故不多畜也。
”允正卒年六十有五。
赞曰:徽人善为生,往往徒手致素封②,然其处家庭朋友多仁让有厚德,盖货殖之事,非有士君子之行,亦不能以有成也。
如杨翁之事,其义岂不高哉!翁之子劻祖为余言如是.,且请为之传.焉,余是以之。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改)【注】①醵金:凑钱饮酒。
③素封:无官爵封邑而拥有资财的富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稍稍落.落:衰落B.性不喜畜.奴婢畜:购买C.何能不加笞詈.詈:责骂D.翁之子劻祖为余言如是.是:这样B[B项,畜:畜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允正客.于外名词作状语B.宗人皆贤.允正使动用法C.冬月衣.单衣意动用法D.且请为之传.焉名词作动词D[A项,客:名词作动词,客居,寄居,旅居。
B项,贤,意动用法,以……为贤。
C 项,衣,名词作动词,穿着。
2020高二上语文单选题专项练习题之二

20XX-20XX X月份XX试卷一、单选题(题型注释)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C.人非生而知之者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和现在的用法相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蟠.(fán)句读.(dú)针砭时弊.(bì)B.谀.(yú)苌.(cháng)弘六艺经传.(zhuàn)C.郯.(tǎn)谄.(xiàn)媚不拘.(jū)于时D.聃.(dān)或师焉,或不.(fǒu)焉作《师说》以贻.(yì)之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A.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B.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核舟记》)C. 祸集非无端.(《君子行》)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B.万里C.艰难苦恨..繁霜鬓D.分明怨恨..曲中论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鞭笞.(chī)膏腴..(gāo yú)召.滑(shào)瓮牖.绳枢(yǒu)B.藩.篱(fán)逡.巡(qūn)锋镝.(dí)度长絜.大(xié)C.谪.戍(zhé)崤.函(yáo)乐.毅(yuè)亡矢遗镞.(zú)D.氓.隶(méng)窥.视(kuī)隳.名城(tuī)一夫作难.(nàn)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 hǎn)嗟.乎(jiē)8.下列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习题(二)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习题(二)--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荫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善良,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C.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只能望其项背。
D.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新中国成立后这种风格在他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的代表徐志摩所写的,它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备受读者青睐。
B.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读者不仅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而且还感到真实可信,亲切近人。
D.目前,诗歌的命运十分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4.诗歌为了诗意浓郁,节奏和谐,常使用倒装句式。
下列没有使用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瓦菲(fēi)团箕(jī)凌侮(wǔ)忸怩不安(niǔniè)B.火钵(bō)切题(qiē)熟悉(xī)叱咤风云(chìzhà)C.芳菲(fěi)臂膀(bì)荆棘(jí)载歌载舞(zǎi)D.纸屑(xiè)炮烙(páo)炖肉(dùn)张灯结彩(jié)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欺凌神采飞扬枢纽文过是非B.煤炭偃旗息鼓荆棘妄自菲薄C.鞭苔耀武扬威谄媚声名狼藉D.忧郁棱角分明嘈杂清山绿水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第二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样本

第二单元研习任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样本一、任务概述本单元研习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完成以下任务,对单元内的文章进行深入探究,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和文本内涵。
二、任务详述1. 文本阅读请学生仔细阅读第二单元中的每一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2. 文章分析针对每一篇文章,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色。
请学生在分析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主题思想:文章传达了哪些核心思想?如何通过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作者观点:作者对于文章主题持何种态度?如何通过文章中的细节进行分析?- 写作手法: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些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语言特色:文章的语言风格如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文本解读请学生针对第二单元中的文章,进行文本解读。
学生需要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研习报告学生需要根据以上的研习内容,撰写一份研习报告。
报告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研习目的:本次研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研习内容:本次研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研习过程:在研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和难点?如何进行解决?- 研习心得:通过本次研习,收获了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三、任务要求- 时间安排:请学生在两周内完成本单元的研习任务。
- 提交方式:研习报告需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给教师。
- 评价标准:研习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独到,将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四、任务期望通过本单元的研习任务,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本解读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研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020北外高二语文期中复习课内古文(二)(含答案)

2020北外高二语文期中复习课内古文(二)项脊轩志选择题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室始洞然始:才B.迨诸父异爨迨:等到C.大母过余曰过:看望D.客逾庖而宴宴:宴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往往而是B.桂影斑驳C.室仅方丈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D.然自后余多在外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使不上漏B.垣墙周庭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7.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译文: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之事,也有许多可悲之事。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译文:老婆婆,是去世的祖母的女仆,在我家曾喂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
C.比去,以手阖门。
译文:等到离去,用手轻轻打开门。
D.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如同发生在昨天,让人痛哭而不能自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0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教师的教学要兼收并蓄,有所取舍,尤其注重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新学期快到了,你准备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希望你喜欢。
#335802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1一、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
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
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
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
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必修3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
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
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

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给.予(jǐ)震颤.(chàn)埋.怨(mān)吮.吸(yǔn)B.黯.淡(àn)纤.细(xiān)空旷.(kuànɡ)惆.怅(chóu)C.胭脂.(zhī)脊.背(jí)笨拙.(zhuō)呼啸.(xiào)D.悸.动(jì)搅.乱(jiǎo)草茎.(jīng)闪烁.(shu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游自鸣得意杜撰困惑不解B.企图高深莫测栅栏莫名其妙C.振动微乎其微震惊礼尚往来D.殒首垂涎三尺恶耗委屈求全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除了对肉体的摧残,疫病还拷问着人性,让人们在回首疫情时,揭开包裹在人和社会之外的表象,反思自身如何才能变得更友善、更强大。
B.蓝光能量比较高,可以透过眼睛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伤害,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引发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
C.戏曲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让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D.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4.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在古镇,前瞻是景,顾盼也是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意十足的爬山虎贴墙疯长,紧紧密密,像一张张陈年的迷彩蛛网,又像一幅幅苍老得无从辨识的老地图,把古镇装扮成一个展览馆。
古镇把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全画在墙上,是江南的水墨,是乡愁的油彩,是飘落的画笺。
①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②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③你的目光从街心穿过厅堂④落在一窗的绚烂或者一墙的青葱上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5.从下列各句的备选成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相应横线处。
11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高二上册

11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高二上册1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02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wēi)麦秸(jiē)暖和(huo)暴虎冯河(fénɡ) B.荫蔽(yīn)缉鞋口(jī)便辟(bì)大放厥词(jué) C.牝马(pìn)掺和(cān)稍息(shào)外强中干(ɡān) D.克扣(kè)撒野(sā)哈达(hǎ)訚訚如也(yí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C.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D.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火星上水的发现,之所以引人关注,关键在于水和生命起源、地外文明等一系列世纪之谜休戚相关。
B.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C.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有人甚至认为是男士的“足球”、女士的“巧克力”,我嘴上虽然没有否定,心里却不以为意。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未来中国将面临劳动力下降,资本累计率下降,技术创新率也会因为缺乏年轻人而下降,因此如果中国新生人口不能恢复“健康值”,中国经济永远也赶不上美国。
高中语文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学案导学】一、导入新课二、目标定向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2、整体感知,理清作品思路。
三、自学指导(一)、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学案导学教师导入(2分钟)确定目标(1分钟)第二、三课时【学案导学】一、导入新课二、目标定向1、探究别里科夫的特殊表现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
2、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三、文本探究(一)怎么写自主学习,探究以下问题1、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他?人们到底怕什么?2、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
他怕的是什么呢?3、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4、小说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就成了那些因循守旧、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可以说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文除运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侧面烘托等常用手段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使人物塑造获得如此成功呢?(二)为什么写合作探究,探究别里科夫的死因1、他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2、他为什么以死亡的结局告终?探究别里科夫的死因?他杀?自杀?偶然?必然?何以见得?(要求:形成书面材料,写出结案陈词)3、安排这样的结局作者有什么深刻寓意?(探究小说的主题)4、想想你在作品中见过、学过的饱受迫害的“小人物”有哪些,能教师导入(2分钟)确定目标(1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人物性格、手法、(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人物死因(5分钟)word②小说还时时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来增强讽刺的效果。
如写别里科夫白天压得人们战战兢兢不得安宁,而晚上他却躺在被子里战战兢兢难以入睡,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
而华莲卡兄妹的出场对别里科夫起到了强烈的反衬作用,两者一朝气蓬勃,敢说敢为;一没精打采,终日惶惶,对照鲜明,给人强烈的感受。
)(二)为什么写合作探究,探究别里科夫的死因1、他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主人公之所以把自己深藏在套子里,显然与时代有关。
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风把人刮歪刘亮程刮了一夜大风。
我在半夜被风喊醒。
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
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拉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她追不上前面的风。
她撕扯,哭喊,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
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不见了。
是风把麦捆刮走了。
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
我比一捆麦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到自己了。
风朝着村子那边刮。
①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
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
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
风从不同方向吹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
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
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
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沧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
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
②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
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
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
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
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
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
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
可能一等多年,也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
你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又从远处刮回来。
它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摇摇晃晃地落到窗台上。
那场风刚好在我们村里停住,像是猛然刹住了车。
许多东西从天上往下掉,有纸片——写字的和没写字的纸片、布条、头发和毛,更多的是树叶。
我在纷纷下落的东西中认出了我们家榆树上的一片树叶。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智谋超群,指挥卓越,尤其善于临机应敌。
张巡在战争相继导演出了火烧叛军、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鸣鼓扰敌、城壕设伏、削蒿为箭、火烧蹬道等一幕幕话剧,可谓计无穷出,已经达到“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境界。
不仅将士们为其折服,连叛军也对其智谋敬佩不已,最后只好改用长围久困的战术,不敢再轻易攻城。
张巡在战争所表现出的智慧,实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选自百度百科)我一向喜欢韩文却不怎爱读韩诗,以为其文美而气盛,诗却句险而意奇,不堪像诗,倒是有几首味,清新可爱,比如这一首就丝毫不见奇险之气:天街小雨润如酥,【课内挖掘】韩愈走马牵山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
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
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
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
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
”这座山,后来就叫作“竹竿山”。
(选自故事先生网)【课外运用】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负载着千秋沧桑,世态炎凉。
几千年的旅程,是一条崎岖漫长的路。
途中那些被淹没的凡庸俗子,包括太多的文人志士,随着时代钟声的消匿,宛如一阵清烟,烟消云散,抹不下一笔痕迹,可是,唐宋八大家作为这一旅途中的娇宠儿,却在历史的长卷上博得了一席之地,并将自己的名字铸入了光辉的史册中。
而韩愈作为其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更是遐迩闻名。
他的诗,他的文,他的胸襟,他的抱负,都不失为我们深入探讨且经久不衰的话题。
(选自学好语文网)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A项,“常”通“尝”,曾经。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2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 学案 Word版含答案.doc

第2课送李愿归盘谷序目标定位 1.通读全文,理解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清文章结构,尝试着翻译全文。
3.了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背景探寻这篇序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当时韩愈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
自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为仕进汲汲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
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2.文学常识赠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惜别或勉励之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便.体()②轻裾.()③翳.长袖() ④濯.清泉()⑤趑趄..()..() ⑥嗫嚅⑦刑辟.() ⑧膏.吾车()⑨秣.吾马() ⑩徜徉..()答案①pián②jū③yì④zhuó⑤zījū⑥nièrú⑦bì⑧ɡào⑨mò⑩chánɡyánɡ2.通假字①才畯.满前通________,__________②秀外而惠.中通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俊”才华②“慧”聪慧3.古今异义①居民鲜.少古义:今义:②隐者之所盘旋.. 古义: 今义: ③是有命..焉 古义: 今义:④奔走于形势..之途 古义: 今义: ⑤闻其言而壮.之 古义: 今义: ⑥维子之宫. 古义: 今义:答案 ①古义:少。
今义:新鲜。
②古义:徘徊,逗留。
今义:多指物在高空中来回飞行。
③古义:命中注定。
今义:有生命。
④古义:权势。
今义:目前的情况。
⑤古义:推崇,赞许。
今义:强壮(肥壮)。
⑥古义:屋舍。
今义:宫殿。
4.一词多义①之⎩⎪⎨⎪⎧太行之.阳有盘谷 友人李愿居之.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②而⎩⎪⎨⎪⎧泉甘而.土肥 列屋而.闲居 不可幸而.致也③阳⎩⎪⎨⎪⎧ 太行之阳.有盘谷 少年如日出之阳.④幸⎩⎪⎨⎪⎧不可幸.而致也 而望幸.焉⑤鲜⎩⎪⎨⎪⎧居民鲜.少 钓于水,鲜.可食⑥所⎩⎪⎨⎪⎧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谁争子所.答案 ①的/代词,这个地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表并列/表目的/表修饰 ③山的南面/太阳 ④侥幸/宠幸 ⑤少/新鲜,鲜美 ⑥有指代作用/地方5.词类活用 ①武夫前.呵: ②穷居而野.处: ③膏.吾车兮秣吾马: ④粉.白黛绿者: 答案 ①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怎么写?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新课改”、本学期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全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水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人教版语文选修本教材《先秦诸子散文》《语言文字应用》。
1/ 19教学中要重在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指导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三.教学基本原则1.立足教材,服务高考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
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2.探究创新,推进课改继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的“352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不要浅尝辄止,小富即安;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问难质疑,共同提高,而不要死气沉沉,机械呆板。
四.具体措施1.落实集体备课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一、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催人奋进,“小二黑”们反抗封建婚姻的斗争令人欣喜,“芦柴棒”们悲惨的生活引人同情……本单元的作品展现了革命斗争的不同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走向新生的伟大历程。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结合具体内容,思考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
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思路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革命传统”角度系统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催人奋进、悲惨的生活引人同情”可视为题目给出的提示,可从《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荷花淀》《党费》中感受“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从《小二黑结婚(节选)》中感受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取得胜利的欣喜,从《包身工》《党费》中感受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等等。
在分角度梳理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然后联系现实,讨论题目提出的核心问题。
可按照“个人梳理思考一小组讨论交流一小组间合作探讨一个人写出心得体会”的顺序进行。
【参考示例】血雨腥风中,有多少爱国青年像刘和珍、杨德群、“左联”五烈士一样,牺牲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正是无数“真的猛士”的流血牺牲,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使无数水生嫂、黄新这样的普通妇女觉悟起来,成为革命的力量,中国革命才取得最终的伟大胜利。
这个意义是非凡的:它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结束了中国各族人民遭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多少个受压迫、受奴役的“芦柴棒”翻身成了新中国的主人?多少青年获得“小二黑”一样的婚姻自由?可以说,没有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就没有今天平等、自由、民主的幸福生活。
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不是把革命者走过的道路再重走一遍,不是把他们吃过的苦再重新经历一番,而是要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面对今天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革命传统,奋斗不息。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参考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参考本文档旨在为高二学生提供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参考。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该单元的学习任务。
一、背景知识在开始学习该单元之前,建议学生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包括主要作品和代表作。
- 熟悉该单元涉及的文学流派和文学术语,如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形象、意象等。
二、课文阅读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是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 阅读课文时,建议先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注意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 阅读时可以标记出重要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帮助理解和记忆。
三、课文分析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建议学生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
以下是一些建议:-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体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了解其特点和写作手法。
- 分析课文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探究其作用和效果。
-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意义和价值观,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写作任务在学习该单元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任务,帮助他们提升写作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基于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尝试改编课文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形象,写一篇小说或故事。
- 分析课文中的某个主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观点表达。
五、扩展阅读为了加深对该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拓宽视野,建议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以下是一些建议:- 阅读作者其他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 阅读同一时期或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比较其与本单元课文的异同。
- 阅读相关的文学评论或研究,了解该单元内容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和价值。
以上是对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的参考建议。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二语文选修2 《张中丞传后叙》第2课时导学案

《张中丞传后叙》第二课时导学案(学生版)一、落实字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区别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区别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
1.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从事:2.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往往:3.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4.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
时尚:5.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读书:6.巡就戮时,颜色..,阳阳如平常。
颜色:二、特殊句式。
1.何为久读此。
()2.此矢所以志也。
()3.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4.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5.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三、分析人物形象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2.文章最后通过张籍转述于嵩的话,补充了几个细节?这对表现张巡的性格有何作用?三、课后作业:本文赞扬了怎样一种精神,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你有何收获?请结合当下谈谈你的看法。
《张中丞传后叙》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师版)清远市第三中学饶丽明一、落实字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区别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区别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
1.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从事:明确:从事,唐时通称幕僚为从事,这里作动词,任职;2.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往往:明确:往往,到处3.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明确:往往,到处4.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语文问题案太史公自序一、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其指数千指:通“旨”,要旨。
2).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豪:通“豪”。
3).天人之际,承敝通变承:通“乘”,顺应。
4).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5).故长于风风:通“讽”,讽喻。
6).弗敢阙阙:通“缺”,遗漏。
7).堕先人之言堕:同“隳”,毁。
8).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反:通“返”,返回。
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通“网”。
失:通“佚”。
10).辅拂股肱之臣拂:通“弼”,辅助。
11).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通“缵”,继承2、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至于:一直到;今义:a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b连词,表另提一事)(典:古:掌管今:标准,法则)2)司马氏去周适晋(去:离开;今义:跟“来”相反,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市长:汉朝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市级行政首长)4)迁俯首流涕曰(涕:眼泪今义:鼻涕)5)年十岁则诵古文(古文:指先秦用古文字所写的古书。
今义:五四以前文言文的统称)6)余所谓故事,整齐其传世,非所谓作也(故事:历史旧闻。
今义: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整齐:整理,归纳。
今义:有秩序,不乱。
)7)《诗》《书》往往间出矣(往往:不断;今义:常常)8)小子何敢让焉(让:辞让,推辞;今义:不争,尽着旁人)9)夫《诗》《书》隐约者(隐约: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
今义:感觉不很明显。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遗业。
今义:最低的等级。
)11)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于是: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
)12)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
今义:准则。
)13)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是非:褒贬是非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1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15)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从事:跟从侍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发愤: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16) 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今义:人的外表)17)先人有言(先人:父亲今:祖先)3、词类活用:1).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名词用作动词,做(诸侯国的国)相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名词用作动词,活埋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名词活用作动词,封王4).则学者至今则之则:名词的意动用法,视……为准则。
5).忠臣死义之士死:为动用法,为……死6).上明三王之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善:褒扬恶:讥贬贤:尊重,赏识贱:鄙视,轻视8).拨乱世反之正反,通“返”,使动用法,使……回归。
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10).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11).孙子膑脚名词活用为动词,受膑刑。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13).存亡国,继绝世存:使动,使……存在,恢复;继:使……延续14).《礼》经纪人伦经纪:名作动,规范15).其实皆以为善善:形容词作名词16).《春秋》采善贬恶善、恶:形容词作名词4、文言句式:(1)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2)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句式:定语后置】(3)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被动句)(4)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二、课文内容分析:第一课时1、介绍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十岁开始学习古文典籍。
二十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作了郎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
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
后因为李陵之祸,激怒汉武帝,遭受腐刑,得以保全性命,忍辱完成了《史记》创作《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的专名。
《史记》之名大概起于魏晋间。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3000多年的历史,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500字。
《史记》的体例是司马迁的创举。
用本纪叙述帝王,兼排比大事;用《世家》记述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来统系年代、世系、人物等;用《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民族以及外国。
五种体例在风格上各具笔法而内容上则构成严密的整体。
后来历代的史家都继承了这样的体例,成为正史写作的通用体例。
2、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第一部分(1—3):自叙家世谱系。
第二部分(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第三部分(7—10):通过与壶遂的对话,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第四部分(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第五部分(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第二课时1、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颛顼时:司天地唐虞时:复典夏商时:世序周时:将领、典周史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司马靳事白起秦朝:司马昌主铁管汉朝:司马无泽市长司马喜五大夫司马谈太史公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
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
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①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
②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
③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
(“史记放绝”)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
(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
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犹壹壶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
2、孔子为什么著《春秋》?明确: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
3、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明确:强调《春秋》是天下人之“仪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礼义之大宗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4、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明确:“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
第三课时1、说说司马迁身上的“倜傥非常”之处。
(1)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不朽巨著《史记》。
本纪: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表: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
书: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世家: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列传: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2)为后世树立了一个人格高标。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
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
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
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
2、从《太史公自序》中得知有哪些条件促成了司马迁创作《史记》(1)时代的因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依据:“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职守,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
1)“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2)“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3)自身的努力:自幼攻读,青年漫游,在职博览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2)“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3)“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3、《史记》是公允的历史实录,还是一家之言?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迁著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况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耳,故仅以近代史的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记》者也。
”所以,《史记》既是实录也是一家之言,二者三、课后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弗敢阙2、指数千3、 .失之豪厘4、堕先人所言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8、故长于风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2.无泽为汉市长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4.则学者至今则之5.迁俯首流涕曰6.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7.先人有言 8.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9.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10.余所谓述故事 11、以为天下仪表 12.夫《诗》《书》隐约者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1.其在卫者,相中山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4.忠臣死义之士 5.上明三王之道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 7、存亡国,继绝世 8、《礼》经纪人伦 9、其实皆以为善 10、《春秋》采善贬恶 11、整齐其世传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四.解释实虚词1、命南正重以司天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3、使复典之掌管4. 为武信君而徇朝歌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6.耕牧于河山之阳7.南略邛,还报命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9、小子何敢让焉10、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籍每适浑 11、相其在卫者,相中山诸侯之相王 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害 14.是故礼以节人15.以为天下仪表16.察其所以 17.《乐》乐所以立 18.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20.垂空文以断礼义 21.欲遂其志之思也 22.俟后世圣人君子 2 3.不得通其道也24.退而深惟曰思虑,考虑 25.承敝通变衰败五.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2.自司马氏去周适晋3.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4.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南略邛,还报命5、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6、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