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或不伴心房颤动的预后观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或不伴心房颤动的预后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af)与不伴af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的预后。
方法:回顾性研究72例老年hf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af的临床特点,分为有af组(i组)和无af组(ii组),随访观察(24±6)月,观察af对老年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左心房内径,i组大于ii组[(48±6)mm vs(41±7)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i组低于ii组[(32±5)% vs(43±8)%,p<0.05];脑梗死发生率,i组高于ii组(36% vs 8%,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i组因hf加重或脑梗死发生的再住院率高于ii组(p<0.01);病死率,i组高于ii组(33% vs 14%,p<0.01)。
结论:老年hf患者并发af,预示着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多,预后相对较差。
【关键词】心房颤动;老年心力衰竭;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10-01
心房颤动(af)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两者互为因果,af可诱发和加重hf,hf可触发和持续af,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2]。
人的一生发生af的风险在25%左右,60岁后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增加1倍[3]。
本文探讨af对老年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科的老
年hf患者72例,年龄大于60岁,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推荐的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3],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61~92(74±13)岁,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ii级患者22例(31%),iii级患者41例(57%),iv级患者9例(12%),按hf是否并发af,分为af组(i组)和无af组(ii组)各36例。
i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3±12岁,ii组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5±10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ii级,所有af均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且为持续性房颤,均未接受药物及电复律治疗。
i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者最长疗程仅一月(为出院时带药),观察期间全程服用阿司匹林者(100mg/d)4例,间歇服用阿司匹林者16例,其余15例未服用任何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
ii组患者中在观察期间全程服用阿司匹林者(100mg/d)12例,间歇服用阿司匹林者18例,其余6例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1.2 方法:患者入院时建立病史档案,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和基础心脏疾病诊断,根据入院时进行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记录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
随访观察(24±6)月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主要指因并发脑梗死、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衰加重、急性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再次入院以及终点死亡事件。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数注:与ii组比较*p<0.05
2.1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率比较:见表2,i组因脑梗死、心衰症状加重而再次入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ii组(p<0.05~0.01,人年=观察例数×观察时间2年)。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率注:与ii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af和hf密切相关,hf患者较正常人群af的发病率要高,老年af的发生除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外,也与老年人心脏老化、肥厚、扩大、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本文显示老年人af
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病,与近年来关于af病因学的研究相符。
左房扩大引起的电重构是af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随着年龄和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产生了心脏舒张功能不全,进而引起明显的收缩功能异常,舒张功能不全导致被动性左房排空下降,引起心房收缩开始时左房容积增大以维持左房射血,随着左房充盈压增加,左房拉伸,腔室扩大,导致左房结构性重构以及生理特性和左房电环境的改变,最终导致af的发生[4]。
本文显示i组的左心房内径大于ii组,差异有显著性。
af长期存在,心室率未得到有效控制,使心室充盈期缩短,心脏排血量下降,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本文同时显示i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较ii组低,易出现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衰症状的加重,从而增加再入院率,但两组患者在发生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及阿斯综合征上差异无显著性。
随访观察中发现,老年hf合并af患者病情大多呈进行性加重,再入院率及病死率高,af对hf患者的影响显而易见。
af对老年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另一影响,是脑梗死(本文中未观察到有其它外周血管栓塞征)。
胡大一等首次对中国af现状进行了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指出af患病率为0.77%,阵发性
af和持续性或永久性af的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3.1%和14.7%,而非af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仅为2.36%[4]。
本文中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上述比例(36%和8%),尤以i组增高明显,除考虑病历筛选、样本量较小外,也与两组患者抗凝、抗血小板率低有关,今后工作中有待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实施,尤其是af患者的抗凝治疗。
另外,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导管消融可以提高af患者生活质量、改善hf患者的心功能、缩小已经扩大的左心房的研究报道,在我们基层医院尽管导管消融较难进行,但仍需积极倡导这一观念。
综上所述,老年hf合并af患者其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无af者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要低,差异有显著性,同时老年hf合并af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率也增加,病死率高。
af的出现对老年hf的预后有一定影响,但由于病例量少,尚待进一步加以探讨、证实。
参考文献:
[1] a koum n, h am dan m h. a 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a two_way street[j]. curr heart fail rep,2008,4:78-83.
[2] neuberger hr,m ew is c,van veldhuisen d j,et al. m 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 eur heart j,2008,28:2568-2577.
[3] 王建安.心房颤动治疗:心率和心律控制[j]. 心电学杂
志,2009,27(1):3.
[4] 刘彤.左房扩大与心房颤动关系研究进展[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1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