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唐宋八大家简介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文八大家,是中国唐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是对好朋友,曾巩曾携欧阳修、王安石访三苏即苏轼、苏洵、苏辙。

公元907-960年为中国的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如下五个朝代: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0-960年。

十国指的是以下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

唐宋八大家个人作品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艺术风格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

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著名的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主要代表作品介绍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主要代表作品介绍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主要代表作品介绍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作品介绍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唐朝韩愈--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

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苏洵--《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栾(luán)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严寒的冬日江景,展现了诗人孤独、清冷的心境。

2. 《溪居》: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登鹳雀楼》: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4. 《登岳阳楼》: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叹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忧虑。

6. 《江州司马青衫泪》:诗人以江州司马为背景,通过对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柳宗元的作品以山水诗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充满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中国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愈一生致力于提倡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经典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因此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

除了文学成就,韩愈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

他在唐宪宗时期担任过监察御史,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

后来,他回到长安,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管理教育事务。

在任期间,他积极推行儒家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韩愈的文章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散文作品广泛涉及到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ppt课件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ppt课件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之一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黔之驴》
探究
▪ 黔之驴.被人们视为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成了 “无能平庸”的代名词。
▪ 从“虎”的角度分析 :1、“虎”作为百兽之王,面 对着一只无犬齿利爪的“驴”,竟“以为神”, “立蔽林间”,当“驴一鸣”,虎便“大骇,远 遁”,“终不敢搏”。可见,虎虽凶猛,但愚昧中 干。
▪ 由此,我们可揭示出“任何貌似强大的凶恶之徒, 其本质都是虚弱的”寓意。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一方面精确准确
《始得西山宴游记》 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使读 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
《钴鉧(gǔ mǔ)潭记》 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
《钴鉧潭西小丘记》 心情编织进去,处处浮现着自
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
《小石潭记》
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
《袁家渴记》
的凄幽的情调。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 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 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 ,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 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李白简介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 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 ,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集》。

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

政治上较有作为。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10]柳宗元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

“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介绍及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介绍及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介绍及作品赏析(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

十二岁前在长安度过。

他的先辈曾经显赫,但祖父、父亲官职并不高。

母亲是范阳大族之女,从宗元四岁就教他识字读书。

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

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

此后仕途比较顺利。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

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

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

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

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

《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

既废,遂不振。

”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

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

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刘禹锡遵其遗嘱编其集为三十通。

但到宋初,柳集已散失严重。

穆修多年搜求,编成《唐柳先生集》,是为宋人编校的第一种柳集。

今刘本、穆本早已失传。

近人所编柳集有若干种,或称《河东先生集》,《柳河东集》等。

柳宗元是思想家,在以回答屈原《天问》的形式而写的《天对》中。

否认天地是神所创造,明确提出“元气”是自然的本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把远古所谓“尧舜之世”当作最高的理想社会,认为历史是进化的。

他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这些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柳宗元又是卓越的散文家。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

他的山水游记、寓言小品以及其它古体文章都很有名。

柳宗元在诗歌方面,也卓然成家。

明胡应麟说:“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

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诗薮外编》卷四)。

严羽《沧浪诗话》单列“柳子厚体”。

他的诗今存138题,164首,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感受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时时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

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

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

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明初,朱右最初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尤其以苏轼更是现代人认可的文学上的巨匠。

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唐宋文坛成就最高之八人唐宋八大家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是何许人也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

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

唐宋八大家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苏洵生有三子三女,长子景先卒,三女皆早卒。

而王安石、曾巩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欧阳修也是苏轼的老师所以说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柳)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柳宗元

柳宗元
人物介绍 柳宗元,唐(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 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 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 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 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柳宗元出身于官 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士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 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 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 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 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 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
代表作品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 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 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 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 《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 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钻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 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 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 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此之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 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 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 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 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

唐宋八大家资料简介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一、唐宋八大家之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二、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代表作有《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四、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有《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三)佛教可佐教化
在儒学的基础上三教调和,这是柳宗元的思想特色。
二、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主张
柳宗元的教育目的也是培养君子。
柳宗元所说的君子,除正统儒家学者经常强调的“忠君、孝亲”那一套伦常标准之外,还强调以能否符合“公之大者”的政治要求,以及是否具有“生人之意”的政治理想为标准。他同韩愈歧异的地方也在于此。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但是,对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勇气这样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弃为师,而是去为师之名,行为师之实。
柳宗元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柳宗元的“师友”说是传统师道观中有很大影响的一种学说,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
《师友箴》:“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从,举世笑之。吾欲取友,谁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捨。仲尼不生,牙也久死,二人可作,惧吾不似。中焉可师,耻焉可友,谨是二物,用惕尔后。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内考诸古,外考诸物,师乎友乎,敬尔毋忽。”
由此可见,柳宗元是把“师”和“道”联系在一起的。不重师道,道就容易被抛弃;道存,即使奴仆和乞丐也可以和他交朋友;道不存,即使公侯也不必理睬他们。在这一点上,他和韩愈的见解是一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王充的朴素唯物主义论,反对消极出世,提倡积极关心现实,为社会大众服务。他在世界观方面的唯物倾向,在政治观方面的民主倾向,在人生观方面的积极入世倾向,以及他主张儒佛道三教调和的思想和“进也锐而不滞”、“退也安而不挫”的精神,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有其卓越地位的。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中国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统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

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1]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

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唐宋八大家起源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除了八大家之外,还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家,被称为宋四家或宋代古文四大家。

历史背景“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

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

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集》。

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简介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

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

柳宗元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钦佩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对当时社会上层士大夫耻于相师的风气感到痛心。

他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但他在师道观上又有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式。

他写下了《师友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文章,阐述了自己的师道观。

其核心观点就是交以为师。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

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

但是,对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勇气这样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弃为师,而是去为师之名,行为师之实。

柳宗元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

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

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
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

柳宗元的师友说是传统师道观中有很大影响的一种学说,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