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自然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记者流落巴黎,他们在战争中断饱受创作,失去了理想和生活目标,找江到生命的意义,精神抑郁,心灵空虚,消极苦闷,常常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日子。
法国作家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于是这个名称流传于文坛。
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扉页上引斯泰因之语作为题辞,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意象派: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以英国的庞德为代表。
意象派诗歌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一切通过意象来暗示。
与象征主义的区别在于: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近坚实的雕塑性;象征主义常用隐晦的象征或神秘的梦幻暗示某种心理状态,意象派则用鲜明、质感、凝炼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
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
黑色在英语中常常有阴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进黑色,就成为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问题小说:❤是指五四时期以反映政治、婚姻、恋爱等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
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2.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3.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冰心体:以短小的诗句,抒写富有哲理的零碎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
感情细腻、触觉灵动敏感。
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被称为“冰心体”(繁星体、春水体)。
4.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
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
其特点是“言论老生”类角色往往脱离情节去评议政治。
辛亥革命期间,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演出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零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名词解释总结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人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内部动机:指的是个人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2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了工作效率与动机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名词解释
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纽形动物、内肛亚门苔藓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成对出现。
它是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
后肾管是环节动物等真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
后肾管较原肾管高级。
.后肾管来源于中胚层,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
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后肾管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原体腔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在无脊椎动物主要门类中,原体腔是假体腔动物所特有的,环节动物的血管腔为其残余。
开管式循环系统相对于闭管式循环系统而言,由于软体动物体内真体腔与假体腔并存,且假体腔更广泛地存在于器官组织的间隙,其中充满血液,被称为血窦。
由于血窦的存在,大多数软体动物为开管式循环系统,与其运动缓慢有一定的关系。
开管式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心室,心耳),血窦,动脉和静脉。
血液循环的途径为:心耳—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耳。
但是软体动物中头足类十腕目为闭管式循环系统,其运动也更加敏捷迅速。
闭管式循环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的血液循环系统,基于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真体腔(也称次生体腔)。
由背血管,腹血管,心脏和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网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比开管式循环系统更能迅速有效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血液循环的大致途径:背血管血液由后向前流动,到达环血管后由背向腹方向流动。
然后由腹血管收集血液,从体前向后流动。
血液始终封闭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腕足动物以及尾索动物覆盖体外的膜状物。
其中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背缘与内脏团背面的上皮组织相连,由内外两侧表皮和中央的结缔组织以及少数的肌纤维所构成。
外套膜一般包裹着内脏团和鳃,部分种类连足也包在里面。
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与外界想通的空腔称外套腔,大多数水生种类外套腔中有腮,故也称鳃腔。
通常排泄孔、生殖孔和肛门都开口于外套腔,故有便于水流进出,辅助摄食、呼吸、生殖等功能。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结版)
27.发音部位:辅音声母发音时口腔里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
28.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气流强弱的情况及声带是否振动等几个方面。
34.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而这些义项又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词,叫多义词。
35.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36.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VS 不自由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组合成词,且位置固定的语素。 VS 半自由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只能够和其它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27.社会习惯语;又叫社会集团语,只由于某种社会联系,而在处于同一集团的人们中间自发产生的少量特殊语言,这些词语大都能反映人们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身份等。
28.行业语:各种行业上用的语言,是各种职业和某种特殊生活的的专门用语。
29.熟语: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内容十分丰富。
39.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VS 合成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成的词。
40.词义:是词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
41.语素义:是指存在于语素所构成的合成词或固定结构中的语素的意义。/ 现代汉语里不能独立运用的语素的意义叫语素义。
42.义素: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46.文言词:古代汉语的书面词语,它所表示的事物继续为现代汉民族所使用,因而被吸收进入现代汉语还有生命力的词叫文言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名词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词类,用来指代人、事物、概念等。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的解释有很多种,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名词解释的详细讨论。
1. 人名:人名是用来指代具体个体的名词,如张三、李四等。
人名通常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用于个人的唯一标识。
2. 地名:地名是用来指代地理位置的名词,如北京、上海等。
地名可以包括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用于描述特定的地理位置。
3. 物品名:物品名是用来指代物品的名词,如书、笔、汽车等。
物品名可以包括具体的实物,也可以包括抽象的概念,用于描述具体的物品。
4. 抽象名:抽象名是用来指代抽象概念的名词,如爱、幸福等。
抽象名可以包括情感、状态、观念等抽象概念,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
5. 动物名:动物名是用来指代动物的名词,如猫、狗等。
动物名可以包括具体的动物种类,用于描述具体的动物。
6. 植物名:植物名是用来指代植物的名词,如树、花等。
植物名可以包括具体的植物种类,用于描述具体的植物。
7.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特指某个具体个体的名词,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专有名词可以包括作品、机构、品牌等特定的个体,用于描述具体的特定事物。
8. 泛指名词:泛指名词是用来指代一类事物或概念的名词,如人类、动物等。
泛指名词用于泛泛地描述某个范围内的事物或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名词的解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名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使用名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意义来进行理解和解释。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可以分为人名、地名、物品名、抽象名、动物名、植物名、专有名词和泛指名词等。
名词的解释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意义而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和解释。
考点总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营养物: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和繁殖需要的过程野生型(原养型):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营养缺陷型:由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抗药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使菌株对某种或某几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产生抗性的一种突变。
普遍存在于各类微生物中。
是用来筛选重组子和进行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选择标记。
条件致死突变型:指菌株或病毒在某一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繁殖并实现其表型,而在另一条件下无法生长和繁殖的突变类型。
形态突变型:指由于突变而产生的个体或群体形态所发生的变化。
光能无机营养型:具有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并以水或还原态无机物为供氢体来同化CO2光能有机营养型:利用光能,以简单有机物(醇、有机酸)为供氢体同化CO2化能无机营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取得能量,并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化能有机营养型:大多数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胞吞作用:膜泡包含固体营养物胞饮作用:膜泡包含液体营养物有氧呼吸: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 最终交给氧, 并生成水。
将底物彻底氧化并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转移至ATP,另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出。
无氧呼吸: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交给无机氧化物的过程。
发酵作用:化合物氧化时脱下的氢和电子经某些辅酶或辅基(NAD, NADP, FAD) 传递给另一个有机物, 最终产生一种还原性产物。
(厌氧菌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广义的发酵: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化能异养菌:氧化有机物进行呼吸化能自养菌:氧化无机物进行呼吸EMP途径:一分子葡萄糖为底物,产生2 个分子丙酮酸和2 个分子ATP,产能效率低。
多种中间产物→ 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材料;HMP途径:是葡萄糖降解产生五碳糖的主要途径。
名词解释总结(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含有氨基的羧酸。
必需氨基酸:人或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氨基酸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肽键(peptide bond):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肽单位:肽键(—CONH—)中的4个原子和2个α碳原子被约束在一个刚性平面(即肽平面)上,即构成一个肽单位。
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因为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被称为氨基酸残基(residue)。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维持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
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即α—螺旋、β—折叠片和β—转角等)彼此相互作用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单元,称超二级结构。
结构域(structure domail) :对于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多肽链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缔合而成三级结构,这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结构域。
现在,结构域的概念有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涵义:即独立的结构单位、独立的功能单位和独立的折叠单位。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维持三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和Van der Waals力等。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总结(希望能给点鼓励)1.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5、自愿原则,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6、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7、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8、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9、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10、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11、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2、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3、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4、债权关系,是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方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5、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6、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17、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非水相催化:(据说酶工程上有)物质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作用反应计量学:是对反应物系的组成和转化程度的数量化研究。
得率系数:又称宏观系数,常用Y j i /表示,其中i 表示细胞或产物,j 表示底物。
Y j i /=j i m m ∆∆ 本征反应动力学:是一种仅描述反应生物反应本身的动力学规律的动力学。
酶的固定化: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溶液酶转变为在一定空间内收到约束的一种不溶于水但仍有酶活性的酶。
细胞固定化:与酶的固定化相似,通过各种手段将细胞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之辈固定化细胞的过程反胶束体系:是由水、有机相及表面活性剂组成,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有机相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具有微水池结构的油包水微乳液。
细胞生长:细胞的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完成后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生长的过程 (百度)代谢工程:通过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修饰来定向改善细胞的特性或运用DNA 重组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的过程。
代谢网络:分解代谢途径、合成代谢途径和膜输送体系的有序组合构成代谢网络。
广义的代谢网络包括物质代谢网络和能量代谢网络。
代谢通量:物质或信息通过代谢途径被加工的速率。
节点: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细胞破碎:指利用外力(物理、化学、酶或机械的方法)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
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的极性头和疏水的非极性尾组成的物质。
(书本上的定义)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百度) 宏观反应动力学:是一种描述反应生物化学反应和传递因素对动力学综合影响结果的动力学 酶固定时的酶活力表现率:指实际测定的固定化酶活力与被固定化酶在溶液状态下的总获利之比。
)(323E E E + 其中,2E 是固定化造成的失活,3E 指实测的固定化酶活力。
代谢途径:指催化总的代谢物的转化,信息传递和其他新报功能的酶促反应的集合。
载流途径:代谢主流途径中的代谢途径称为主要载流途径,简称载流途径。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人物与书籍类:1.董仲舒:西汉武帝时期文学家、思想家,新儒学创立者。
杂糅阴阳家及法家等改造儒学,新儒学文化体系核心思想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
新儒学成为中国此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
2.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3.张衡:我国古代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
创制了浑天仪与地动仪,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著有科学哲学天文学等著作。
4.张仲景: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卓越的医学家后世称之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奉为“医经”。
5.法显: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中国僧人。
于后秦时期游历西域各国,历时13年之久,取回了很多佛教经卷,回国后著写《佛国记》记录了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为中西交流尤其是佛教的传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佛国记》也成为今天研究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
6.梁武帝:梁武帝萧衍,南朝南梁政权建立者。
敬重僧侣、大修佛寺,亲自讲论佛法、注译佛经,数次舍身佛寺促进了佛教的兴盛,反对僧尼食肉,从而形成中国汉族僧尼吃素食、喝素酒的传统,并倡导三教同源治国上三教并用。
7.刘勰:南北朝时期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8.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作画意在传神“迁想妙得,以形传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作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9.韩愈:唐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名人推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师说》等名篇,是汉学向理学转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人物对儒学发展贡献在于反佛崇儒、道统说、性情论。
10.陆九渊: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基本观点是“心即理”所以,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
11.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在中国游历了十七年,写下著名《马克·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5、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6、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
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7、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
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8、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9、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名词解释
1.应用写作——人们通常把实用型文章的写作称为应用写作,而实用型文章是同欣赏型文章相对而言的,是指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各类文章,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定的用途的文章。
2.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
3.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
4.文章的结构——写文章在明确主旨,选定材料之后,还要设置一个能把主旨和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把材料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文章的结构。
1.公文(广义)——广义的公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用的各类文字材料。
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法定公文,即国家有关部门正式规定的公文文种,它又称通用公文;一类为事务文书,即机、单位、团体为处理工作而普通使用的法定公文之外的文书。
2.公文(狭义)——即法定公文,主要是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列出的十三类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这是行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3.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等。
4.平行文——是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主要有函等。
5.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
6.绝密文件——是秘密等级最高的文件,它所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
其内容一旦泄露,便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7.机密文件——是秘密等级较高的文件,它包含着党和国家的重要秘密。
其内容一旦泄露,会使党和国家的事业蒙受重大损失。
8.秘密文件——秘密等级较低的文件,它所反映的是党和国家的一般秘密。
其内容也是不能随意泄露的,否则,也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或某项具体的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原始歌谣原始歌谣是初民们口耳相传的,比较接近原始形态的,质朴的歌谣。
由于年代久远和当时没有文字记载,很少能够保存下来,只能在后代的典籍中偶尔能够找到。
原始歌谣通常以劳动为主题,形式上以二言为主,诗、乐、舞的结合是其重要特征。
2、上古神话上古神话是先民们在劳动过程中对不能理解的自然、社会、人际现象做出的解释,是经过幻想加工的现实生活。
表现了初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表现了初民们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汉代时始被奉为经典。
全书305篇,另有6篇笙诗。
可能由周王朝的乐官收集整理,囊括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完成非一时,经手也非一人。
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4、赋比兴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述,平铺直述地表达诗人感情;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触物兴词,多在篇章开头。
三者之中,赋是基础。
5、赋诗言志《诗经》编成后,各诸侯国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以“诗”酬酢应答,出使专对。
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劝诫、评论抒情。
在上层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6、《尚书》《尚书》是商周史料的汇编,以记言为主。
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构成。
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同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鼎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独立成篇,有完整的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
7、《春秋》《春秋》是鲁国编年体史书,经过孔子修订。
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哀公十四年(前481)之间的历史。
其记事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被司马迁成为“礼义之大宗”8、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部历史散文都是为阐述《春秋》经典而作的编年体史书,合称春秋三传。
病理学名解134个名词解释总结
病理学名解1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2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褐色萎缩:肌纤维变细,核两端的肌浆内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褐色萎缩:脂褐素因为萎缩而沉积在心肌细胞内,外观看上去心脏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包膜皱缩;心外膜血管迂回;色泽晦暗呈褐色。
4脂褐素:细胞内未被消化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细胞器残体。
5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6增生(hyperplasia):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7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8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如气管和支气管的腺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称为鳞状上皮化生。
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由于慢性炎症和其他原因损伤,其他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的现象。
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等。
9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
10假幽门腺化生:胃窦、胃体部腺体由幽门腺所取代。
11变性(degeneration):细胞的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为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12气球样变:细胞水肿时,若水钠进一步积聚,则细胞肿大明显,细胞基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13脂肪变(fatty change或steatosis):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1. 内环境:内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内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3. 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 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 阈强度(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6. 反馈: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7. 正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8. 负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
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
9.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10. 前馈: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前,就得到纠正。
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就称为前馈。
11.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12. 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13. 阈强度(阈值):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这是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意思是说周公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
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2、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3、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4、明德慎罚这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
“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
“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5、律学即法律注释学。
它原是经学的一个学支,用儒家经书中的经义研究、解释法律,属于正统儒学。
律学始于汉,晋代达到鼎盛。
6、理学产生于宋,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术。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
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先天地而生,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千古不变。
理学弥补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理论形式上粗浅直观的缺欠。
7、铸刑书这是春秋失去子产的一项法律改革。
即将刑法铸造在金属器物上,予以公布。
它开创了世界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8、《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实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这是董仲舒最先提出的。
其实质是一种“原心论罪”说。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主张。
即以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使儒家的仁义礼乐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10、神权法这是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它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夏、商时期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天命”、“天罚”,到了西周就演变成“以德配天”的君权神受说。
1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名词生化名词解释自总结
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指人不能合成的,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
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构型:指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构型的改变必须通过共价键的断裂。
构象:是指这些取代基团当单键旋转时可能形成的不同的立体结构,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改变。
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生物活性肽:是能够调节生命活动或具有具有某些生理活性的寡肽和多肽的总称。
大多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蛋白质长链中,被酶解后,生理活性才表现出来。
等电点: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的PH值。
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双缩脲反应:双缩脲是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在180℃下两分子尿素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释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茚三酮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太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坂口反应:精氨酸在氢氧化钠中与1-萘酚和次溴酸钠反应,生成深红色,称为坂口反应。
米伦反应:酪氨酸与硝酸、亚硝酸、硝酸汞和亚硝酸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变红,称为米伦反应,是鉴定酚基的特性反应。
酚类化合物有此反应,酪氨酸及含酪氨酸的化合物都有此反应。
乙醛酸反应:在蛋白溶液中加入乙醛酸,并沿试管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在两液层之间就会出现紫色环,凡含有吲哚基的化合物都有此反应。
不含色氨酸的白明胶就无此反应。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
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传统方法学部分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荆棘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
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方法,适合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结构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耦合:也成模块之间的联系。
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
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内聚:也成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内部个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量。
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控制域: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集合。
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模块的数目。
扇入: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独立完成一个相对对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结构化程序设计:如果一个程序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循环着三个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程序设计。
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它依赖于对程序内部结构的严密检验,针对特定条件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它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
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时,把被测程序当做一个黑盒,不考虑内部结构和特性,测试者指考虑程序输入输出和程
序功能,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来设计测试用例,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通常被
用来验证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单元测试: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来测试,用详细设计描述做指南,对重要的执行通路进行测试,以便发现模块内部的错误,发现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集成测试:按照概要设计的要求组装独立模块称为子系统或系统,同时经过测试来发现接口错误的一种系统化的技术。
系统测试:是指将经过集成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组装
测试和确认测试。
α测试/Alpha测试:由用户在开发者场所进行,并且在开发者对用户的“指导”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负责记录发现的软件错误和软件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Beta测试/β测试:由软件的最终用户们在一个或多个客户场所进行。
开发者通常不在β测试的现场。
β测试是软件在开发者不能控制的环境中的“真实”应用。
用户记录在β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报告给开发者。
回归测试:是指重新执行已经做过的测试,以保证对软件的新变化没有带来非预期的副作用。
--------------------------------------------------------------------------------------------------------------
软件维护: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软件运行错误或满足新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改正性维护:对在测试阶段未能发现的、在软件投入使用后才逐渐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测试、诊断、定位、纠错,以及验证、修改的回归测试过程,称为改正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为了满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软件提出的新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需要对原来的软件的功能进行修改或扩充。
适应性维护:是软件适应外部新的软硬件环境,或者数据环境发生的新变化,而进行修改软件的过程。
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未来的可维护性、可靠性,或为了给未来的改进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软件可维护性:是指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或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它是软件质量的主要特征之一。
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是指由于修改程序而导致新的错误或者新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活动。
可重用性:指同一软件或部分软件不经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性质。
可重用性是软件工程追求的目标之一。
可靠性:是指程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运行的概率。
可用性:是指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运行的概率。
名词解释—面向对象方法学部分
对象:是客观事物或概念的抽象表述,对象不仅能表示具体的实体,也能表示抽象的规划、计划或事件。
继承:子类能够直接获得父类已有的性质和特征,不需要重新定义。
类:是指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运算操作对象的抽象,即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和相同操作对象的集合。
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作用域不同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的结果。
消息:是指对象之间在交互中所传送的通信信息。
属性:实体或联系所具有的性质,一般一个实体具有多个属性。
补充:
原型模型:是一个快速开发的过程,首先和用户沟通进行主要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快速设计,然后建立一个原型,再请用户进行评价和反馈。
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细化需求,改进原型系统的设计,如此反复直至用户满意。
方法:是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也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服务。
实例:有某个特定的类所描述的一个具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