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分值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鲜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会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放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7)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数: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但在公元755年安史乱前和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
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
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
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情感。
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
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
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衷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
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
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
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
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
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14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文化产品有认识、审美、教育等功能。
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属于教育功能的范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内涵。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类。
当今,文化及其产品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因素。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并将继续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撑。
在这中间,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形成的影响力,也会日益凸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化产品是文化的物质或精神载体,文化产品熔铸和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品格、历史、灵魂和生命力。
文化包含着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等多个层面,所以,它的产品对于社会和人们的影响也是或强或弱、无孔不入的。
早在《易经》里,我们的先民就知道这个道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知道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以文教化,就可以使天下达到相对文明的状态。
文化产品具有“教化”的功能,也是势所必至、理所当然的。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已经给出了可靠的证明。
文化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它不是天然给定的,它体现着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系统;文化产品具有群体性和变迁性,它呈现着民族和人类的思想精华,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元素。
这些特点,决定了文化产品对其接受者的道德、思想、观念,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为自觉的文化形态,文化产品大多折射着社会的心理和意识,渗透着浓郁的道德情怀。
人们常说的情感、情绪、性格、动机、愿望、好恶,乃是人们对涉及自身利益等问题的直接感受,一旦它诉诸作品,就会有相当的弥散性,就会对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道德理念产生影响。
陕西咸阳市2017-2018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陕西咸阳市2017-2018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咸阳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赵法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意思,但是在儒家文献中的这句话,某中包含的报应观念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的人生观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而且君子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
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
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
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
2017-2018河南洛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2018河南洛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2)鸿雁是随阳之乌,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3)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鸫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63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
“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
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122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二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他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
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
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
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含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②“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
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
”严氏辨其“非盛唐人气象”,显然是指“迎旦东风骑蹇驴”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
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盛唐气象”含义的一种阐发。
因此“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与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
③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
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
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
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遏挫即成怨怼。
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④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的表现。
盛唐人的这种感激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
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郑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C项颠倒因果,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说“‘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道”之无形是因,“不可名”才是果。
)2.D(D项理解有误,文章第四段比较“道”与“存有”的异同,是为了证明老子的“道”是不断运动着的变动体。
)3.A(A项曲解文意,根据文意,老子用“道”来称呼那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只是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它“不可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B(村民提着东西来陪父亲喝酒并不能说明乡亲们的虚伪、自私。
)5.①一语双关。
XXX家的“传家宝”,表面上指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
②“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
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
③“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
XXX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而这正是XXX家的“传家宝”。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答“引起读者兴趣”给1分;如有其他概念,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①这样安排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小说前半部分写春子“无端的怨恨”“隐隐的不满”以及与父亲的“争吵”,使得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结尾又照应了上文“春子摆渡收费”,面对村民的假意关心XXX淡淡一笑、毫无失落等情节,给这些情节一个合理的解释,使这个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
XXX出资建桥,既不负父亲的期待,报了乡亲们的恩情,又可一劳永逸,方便了乡亲们渡河。
小说塑造了一个孝顺感恩、智慧多能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③深化了小说主旨。
小说结尾通过交代出“春子出资建桥”的事实,不仅赞颂了代代相传的感恩精神,也褒扬了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智慧。
2017-2018高二上学期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1)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 2 3 410 11 12 17 18 19D C B D C D A C C D1.【答案】D2.【答案】C3.【答案】B4.【答案】D5.【答案】①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心愿;②得到了亲朋好友的鼓励与祝福,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③饱尝了痛苦与艰辛的创作之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参透了文学创作的意义。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6.【答案】第一问:①文学创作使人丧失和牺牲很多应该拥有的生活甚至最宝贵的青春;②文学创作与在土地上劳作的本质是一致的,也是一种平凡的劳动。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
)第二问:我认同第一种观点。
路遥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花了6年的时间,忍受着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和寂寞,最后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
农民在土地上劳作,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
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
)7.【答案】AC8.【答案】①知恩。
在家人被救后,尽管自己家里的日子不好过,还是把瓷瓶送给了救命恩人。
②图报。
后来,王家认为送给救命恩人的瓷瓶是“赝品”而一直愧疚,为寻找恩人,王家到江北开设分店;多年后,王教授又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
③重义。
当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王教授又毅然把瓷瓶送回。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9.【答案】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前文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③从内容主旨上看,凸显了被救者的感人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言之成理即可得6分。
)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1)皇上不允许,派遣中黄门探问病情,加赐珍馐,赏钱三十万。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26)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第Ⅰ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尧.(ráo)舜巨擘.(bî) 木铎.(duï)喟.(kuì)叹B.砥.(dǐ)砺樊.(fán)篱恸.(tîng)哭怃.(fú)然C.糜.(mí)费混.(hùn)沌整饬.(chì)央浼.(měi)D.岑.(cén)寂解剖.(pāo)精髓.(suǐ)淬.(zú)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暄饥瑾相辅相成有教无类B.梗直脉搏举一反三不愤不启C.弘扬皈依钻之弥艰因材施教D.颠沛装钉兴奋莫名叨陪理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强调,在社会管理中,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照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防止简单地一罚了之,一关了之,一禁了之。
B.小小的板报哪里用得着班长你亲自出马,这简直是割鸡用牛刀.....!有我这文艺委员就够了。
C.小张在校庆艺术节演出中,不慎扭伤了脚,上下楼极不方便,生活委员小王见此情形当仁不让....做起了小张的“拐杖”。
D.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孙中山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民族事业,他辗转海内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赢得了国人的无限敬仰。
一百年来,人们从未忘记这位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伟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深切悼念“改变世界的天才”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之时,许多国人提出质询: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式的人物?B.近年,中小学教材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不断的热点。
某民间学术团体强烈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一、本大题共6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脾.胃(pǐ)伺.候(sì)怯.弱(qiè)敛声屏.气(bǐng)B. 发髻.(jí)韶.光(sháo)吮.吸(yǔn)长矛毒弩.(nǔ)C. 押解.(jiě)哀恸.(tòng)庇荫.(yīn)茅塞.顿开(sè)D. 掣.肘(chè)忖.量(cǔn)呜咽.(yè)一蹴.而就(c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普通话常用字音的能力。
A项,“脾.胃(pǐ)”应为“脾胃(pí)”,“伺.候(sì)”应为“伺候(cì)”;B项,“发髻.(jí)”应为“发髻(jì)”,“吮.吸(yǔn)”应为“吮吸(shǔn)”;C项,“押解.(jiě)”应为“押解(jiè)”,“庇荫.(yīn)”应为“庇荫(yìn)”,“荫”是多音字,意思为“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阴影”时读树~;意思为“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时读~荫。
2. 下列各项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膏梁分娩风餐露宿坐壁上观B. 纽扣蠕动美轮美奂全军覆没C. 翌年纯萃直接了当千淘万漉D. 隶属秩序众口烁金火中取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膏梁”应为“膏粱”,“坐壁上观”应为“作壁上观”;C项,“纯萃”应为“纯粹”,“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D项,“众口烁金”应为“众口铄金”“火中取粟”应为“火中取栗”。
点睛:同音字、形似字、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是高考字形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①语音辨识法。
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如本题中“火中取栗”,“栗”与“粟”字音不同,可知“火中取粟”不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22)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二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9分)苏轼的故乡观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
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
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吾家蜀江上, 江水绿如蓝。
”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
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
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的心肠。
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
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
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等:“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
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
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
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事实上却是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但要认他乡为故乡,又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思维阶段。
首先将故乡具化, 与异乡对立。
苏轼常以比眉州更大的地名或山水、云月来代表故乡,如成都、青城、峨眉、岷江等。
故乡的具化一定程度上就是迁移人对异乡的排斥,这既可发生在迁移初期的凤翔,又可发生在饱经迁移之苦的惠州。
其次是将故乡泛化。
不具述与眉山有关的地名,而只说“故园”、“故山”、“归路”、“归去”等泛化字眼,以表现对宦途世味的梦幻感受。
此时的故乡是烦恼人生的虚化寄托,是对现实漂泊处境的抗衡工具,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眉山。
然后是将故乡意念化。
所谓意念化,就是不执泥于出生地的故乡,一切随缘,适意,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时的故乡只是一种意念,一种理想的旷达人生态度,不再与异乡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默写(15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2)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3),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4)楼船夜雪瓜州渡,。
(陆游《书愤》)(5)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渔粱渡头争渡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8),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9)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10)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1)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1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1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14),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1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题。
(一)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本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C.及仇雠.已灭雠:与“仇”同义,仇人D.举.天下之豪杰举:所有的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B.少牢指古代在祭祀中用牛、猪各一头。
C.告庙是指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二)高祖本纪(节选)司马迁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与秦军大战蓝田,战前,用了郦生、陆贾的计谋,游说秦将,“啖以利”,偷袭武关,获得胜利。
B.刘邦率先入关却最终又能“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可见刘邦从谏如流而有远见卓识。
C.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人心所向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D.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将领们有的说杀掉秦王,刘邦却把秦王子婴交给主管官吏不杀秦王,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5分)(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4分)三、古诗阅读(22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一)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 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9.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
请简要作答。
(6分)(二)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2)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3)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4)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10. 首句中的“惊”是什么意思?远道而来的诗人一到燕台为何而“惊”?请简要说明。
(5分)11.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抱负?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6分)四、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
(一)谈中国诗(节选)钱钟书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