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195)16 云南的歌会(方案A)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云南的歌会》。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学会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唱、演等多种方式,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
(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艺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云南的歌会》内容解析:(1)介绍云南歌会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云南歌会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2. 云南歌会的音乐特点:(1)介绍云南歌会的音乐风格、曲调特点。
(2)分析云南歌会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
3. 云南歌会的表演技巧:(1)讲解云南歌会中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2)介绍云南歌会中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云南的歌会》。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学会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2. 教学难点:(1)云南歌会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的把握。
(2)云南歌会表演技巧的掌握,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云南的歌会》,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云南歌会场景,讨论云南歌会的魅力所在。
3. 欣赏云南歌会音乐:(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音乐特点。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云南的歌会传统。
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云南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云南的歌会文化。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分析文章中描述的歌会场景和人物。
2.2 教学内容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如歌会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塑造等。
第三章:文化探索3.1 教学目标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云南歌会的艺术价值。
3.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听歌、观看表演等方式感受云南歌会的艺术魅力。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云南歌会的文化特点。
每组学生选择一首歌会曲目进行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音乐等),表达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绘画、舞蹈、音乐等形式的表达。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学生反思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云南歌会的文化传承下去,并激发学生对云南文化的进一步兴趣。
第六章:民族音乐特色6.1 教学目标了解云南民族音乐的独特性。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课程时间:1小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学习唱云南民歌《云南的歌会》。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音响设备。
2.小纸箱和彩纸,用于制作道具。
3.《云南的歌会》歌曲CD。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问学生云南省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2.以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云南省的特点,如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等。
Step 2:学习歌曲(25分钟)1.播放《云南的歌会》歌曲CD,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轻轻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
2.老师分段教唱歌曲,学生跟读歌词,并模仿老师的演唱方式。
3.分组进行集体合唱练习,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
4.老师展示一段视频,展示云南民歌的表演方式和舞蹈。
Step 3:表演云南的风景(20分钟)1.给学生展示云南的风景图片,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风景。
可以语言描述后,让学生表演相关动作,例如摇摆、蹲下等。
2.准备小纸箱和彩纸,让学生分组制作云南的风景道具,如高山、大海等。
3.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制作的道具,老师可以请学生介绍道具的特点和所代表的云南景观。
Step 4:小结(5分钟)1.总结学习内容,回顾学生所学的云南省的特点和歌曲《云南的歌会》。
2.鼓励学生表达对云南民歌的喜爱和认识。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复习歌曲,并写一篇简短的作文,描述自己喜欢云南民歌的原因。
2.鼓励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云南民歌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云南民歌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云南省的特点和地理位置,同时学习了云南民歌《云南的歌会》。
通过听歌、演唱以及制作云南风景道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通过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主动了解云南民歌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课堂氛围的互动性。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作者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略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较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作者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认真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知识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学生积极参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示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单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探究文本认真阅读、思考、回答及发问1.要学生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知识,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综合能力。
16云南的歌会
yǐhèpìzuò
迤西酬和譬喻柞木
xīhuìxìng
熹微龙吟凤哕即物起兴
2、内容概括
课文主要描绘了云南歌会的总体情况,重点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展示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3、文章描绘了几个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各有怎样的对歌方式?
三个场合对歌方式
山野对歌(人)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歌唱生活
合作
学习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云南民歌歌词的诵读,学生对云南民歌的兴趣俱增,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第一句侧重云雀的动作分析;第二句侧重拟人手法的分析;第三句侧重比喻手法的分析
第5段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歌会的盛况空前:
规模大,参者众,歌如涛,内容广,形式活
板书
设计
三个场合对歌方式
山野对歌(人)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歌唱生活
山路漫歌(环境)提问题,等待对方答解赞美人生
村寨传歌(场面)互嘲互赞
作业设计
《学案》
小组
小河淌水民歌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云南民歌•猜调
(独)小乖乖唻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哟唻,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山路漫歌(环境)提问题,等待对方答解赞美人生
村寨传歌(场面)互嘲互赞
4、全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云南歌会,传达出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抒写出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5、文段阅读:
2-3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话的内容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云南的歌会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云南的歌会》。
该课旨在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使学生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云南地方歌会的特点,学习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本课适用于初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学习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
2.学习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通过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云南地方歌会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云南的歌会有什么了解?2.学习云南地方歌会(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云南地方歌会的背景和发展。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云南地方歌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云南地方歌曲的独特魅力。
3.学习云南地方歌曲(40分钟)教师分发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给学生,指导学生学唱云南地方歌曲,并进行分组练习。
然后,每个组准备一首云南地方歌曲的表演,进行评选。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表演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准备的云南地方歌曲,并进行评选。
学生欣赏其他小组的演唱,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云南地方音乐艺术。
六、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通过引入云南的歌会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1.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的歌会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图片,引起学生对云南的兴趣。
1.4.2 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会的氛围。
1.4.3 教师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歌会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1.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云南歌会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云南歌会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歌会的起源,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讲述云南歌会的起源故事,让学生了解歌会的历史渊源。
2.4.2 展示云南歌会的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歌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2.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云南歌会历史发展的看法和感受。
第三章:云南歌会的形式与内容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歌会的各种形式,如山歌、对歌、歌舞等,以及歌会中的主要内容。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和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云南歌会的形式与内容。
3.4 教学步骤:3.4.1 展示云南歌会的各种形式图片,让学生了解歌会的多样性。
3.4.2 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歌会中的热闹氛围。
3.4.3 教师讲解云南歌会的主要内容,如歌词themes, 音乐风格等。
3.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云南歌会形式与内容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云南的歌会教案范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文化,激发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和意义。
欣赏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感受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风格。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云南歌会。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云南歌会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章:云南歌会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歌会的历史发展,包括传统和现代的演变。
探讨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如民间信仰、社会交往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云南歌会文化特点的认识。
第三章: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风格,包括旋律、节奏和演唱方式。
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听辨法,引导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云南歌会的音乐作品。
第四章:云南歌会的舞蹈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舞蹈特点,提高舞蹈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舞蹈创造力和表现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云南歌会的舞蹈动作、服饰和道具。
欣赏云南歌会的舞蹈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舞蹈魅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和模仿法,引导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舞蹈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云南歌会的舞蹈作品。
第五章: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传承现状,提高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5.2 教学内容:探讨云南歌会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分析云南歌会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云南歌会的定义和特点。
2. 分享云南歌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注意。
2. 引导学生讨论对云南歌会的初步印象和问题。
3. 教师讲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
第二章:云南歌会的形式与种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形式和种类。
2. 帮助学生分辨各种云南歌会的特点和差异。
教学内容:1. 介绍云南歌会的各种形式,如山歌、对歌、歌舞等。
2. 讲解不同种类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表演方式。
1. 展示各种云南歌会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2.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云南歌会的特点和差异。
3. 教师讲解各种云南歌会的历史背景和表演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问题。
第三章: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
2. 帮助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美。
教学内容:1. 介绍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如旋律、节奏、唱腔等。
2. 分析云南歌会音乐的美感和特色。
教学活动:1. 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云南歌会音乐的特色和美感的表达。
3. 教师讲解云南歌会音乐的特色和美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聆听和感受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问题。
第四章:云南歌会的文化价值1. 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价值。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云南歌会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云南歌会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用。
2. 讲解云南歌会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展示云南歌会的文化价值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云南歌会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意义。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云南歌会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云南方言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课文中一些文化习俗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云南歌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云南歌会与其他民族歌会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
(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具体流程。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云南歌会的魅力?(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分析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和热爱民族文化。
5.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云南歌会的看法。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
云南的歌会(汇报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走进云南,感受云南的歌会。
云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这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歌谣,它们如诗如画,充满了民族特色。
本节课我们将欣赏云南的歌会,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云南各民族的歌曲特点,感受云南歌会的氛围,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第二章:民族音乐欣赏2.1 教学内容欣赏云南各民族的歌谣,包括彝族、苗族、藏族、白族等。
2.2 教学过程(1) 播放彝族歌曲《月儿弯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播放苗族歌曲《飞歌》,让学生对比彝族歌曲,发现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3) 播放藏族歌曲《康定情歌》,引导学生关注藏族歌曲的高亢、激昂特点。
(4) 播放白族歌曲《小河淌水》,让学生感受白族歌曲的优美、柔和。
2.3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云南各民族的歌曲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第三章:歌会文化了解3.1 教学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包括歌会的起源、发展以及各个民族的歌会习俗。
3.2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歌会习俗。
(3)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歌会现场的氛围。
3.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内容分组进行民族歌曲学唱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民族歌曲进行学习。
4.2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歌曲,并提供歌词和简谱。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各组进行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4.3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5.1 教学内容5.2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5.3 教学目标第六章:民族音乐的节奏与舞蹈6.1 教学内容探讨云南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其与舞蹈的关联,包括彝族的跳月舞、苗族的锦鸡舞等。
16 云南的歌会(方案A)-word文档资料
16 云南的歌会(方案A)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云南的歌会定稿16精品文档37页
民歌美 民俗美 民情美
沈从文: “我是个对一
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 命。”
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别专栏
3miao/character/wri/shencw/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民族 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你们知道有 哪些?能否说给大家听听。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人物 景物 场面
快速跳读课文,请同学们说说你 最喜欢哪个场合的民歌演唱,并根据 文中的具体语句或词语说出你喜欢的 理由。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在这篇课文中,你还感受
到了什么,请用这样一个句式
来表达:“我喜爱云南的歌会,
是因为她
。”
山野对歌 人物 山路漫歌 环境 村寨传歌 场面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 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 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 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 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 散文集《湘行散记》、论 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一、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云南歌会的 印象。
二、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 “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 合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央电视台民俗频道
cctv/folklore/index.shtml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16云南的歌会(5篇材料)
16云南的歌会(5篇材料)第一篇:16云南的歌会《云南的歌会》学案设计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词语,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学习运用“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成语。
2、解作者及其作品。
3、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5、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汇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迤()西②酬和()③譬()喻④即物起兴()⑤熹()微⑥淳()朴⑦龙吟凤哕()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用诗词应答。
()②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③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④形容阳光不强。
()三、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京派作家”的首席代表。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word文档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迤(yi3)西譬(pi4)喻糯(nuo4)米蹲(dun1)踞忌讳(hui4) 酬(chou2)和铁箍(gu1) 熹(xi1)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计
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
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总起全文(1)
山野对歌(2~3)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
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注意“山野对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
(至于学生喜欢哪一种写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肯定和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
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体朗读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并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设计
研读品味4─5段
1.学习“山路漫歌”。
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
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
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
教师在让学生说得尽兴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要表现的歌会形式是什么?写人们唱歌的有几句话?写环境的又有几句话?目的是引入下一环节的讨论。
b.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
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齐读第4段。
2.学习“金满斗会”。
a.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b.齐读第5段。
拓展探究
本文对云南歌会的介绍,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
而人们用歌来表达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欣赏和比较以下三种歌会,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特色吗?
播放电影《刘三姐》片段、流行歌曲演唱会片段和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片段。
师生交流讨论,不要求统一看法,也不要求谈得很专业,目的只是让学生对民族音乐、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借音乐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