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文献综述
材料文献综述
高分子材料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高分子材料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摘要:综述及讨论近年来新材料在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方面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能够选择性作用于病变部位,控制药物的分布与释放,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已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靶向给药系统;药物载体;合成高分子材料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polymer material in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Abstract:to review high polymer materials for target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disscuss the present obstacles.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research fields in cancer treatment because it can bind selectively and react with the target diseased sites at the cellular or sub—cellular level,making distribution and release of drugs in a controlled manner,thus enhanc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reduce toxic and side—efects on normal cells.Key words: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drug carrier;synthetic polymer;引言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ing drug de livery systems,TADS)是指药物载体通过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并在该靶部位发挥治疗作用的给药系统, 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物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物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理学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篇文献综述旨在回顾物理学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以期为物理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量子物理学研究进展量子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观世界的性质和现象,对于解释微观世界的奇异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模拟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例如,基于量子态的编码和测量技术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现象为量子通信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此外,量子模拟也在材料科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二、高能物理学研究进展高能物理学研究宏观宇宙和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粒子物理学、宇宙学和弦理论等方面。
例如,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进一步验证了标准模型;宇宙学研究发现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等神秘的宇宙成分;弦理论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统一架构。
三、凝聚态物理学研究进展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相变规律,对于新材料的合成和功能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近,研究者们在拓扑绝缘体、二维材料和超导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授予,肯定了三种新物态的发现,即拓扑绝缘体、共轭化四面体体系和半电导多层石墨烯。
此外,二维材料的研究表明了新材料在光电子学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巨大潜力。
四、核物理学研究进展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和核反应的性质和规律,对于了解宇宙演化和核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核物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结构、核反应和核天体物理等方面。
例如,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核壳模型、原子核的高自旋状态和超重元素的合成;核反应的研究为核能的应用和放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核天体物理的研究揭示了宇宙的产生和演化过程。
材料物理论文
材料物理论文
材料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行为。
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物理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材料物理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材料物理是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质的科学。
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结构
和原子排列方式。
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性能的内在规律,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例如,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从而指导金属加工工艺的改进。
其次,材料物理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验研究、理论模拟和计算分析等。
实验研究是材料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验测量,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理论模拟和计算分析则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揭示材料的微观机制和规律。
这些研究方法的结合,为材料物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材料物理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材料物理的研
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又如,通过对材料的磁性和电性能的研究,可以为磁性材料和电子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材料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物理学分支,对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材料物理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高分子相关的文献综述
和高分子相关的文献综述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
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质关系、表面改性、功能化等方面。
合成方法是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基础,不同的合成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
例如,聚合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方法,通过将单体分子连接起来形成大分子,从而得到高分子材料。
另外,也可以利用化学修饰方法对已有的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往往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链的排列方式。
例如,在聚合物中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可以改变其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电学性能等。
此外,高分子材料的链的排列方式也会影响其物理性质。
例如,线性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其润湿性、抗菌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的调控。
例如,聚合物表面的修饰可以使其具有亲水性或疏水性,从而实现不同的应用需求。
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团或添加剂,可以赋予高分子材料特定的性能和应用。
例如,聚合物中引入荧光基团可以使其具有荧光性能,用于生物成像和传感应用。
另外,高分子材料还可以通过掺杂纳米颗粒或添加纳米填料来实现特定的性能,如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等。
总结起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涉及到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质关系、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到具有特定性能和应用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新材料,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材料物理论文(5篇)
材料物理论文(5篇)材料物理论文(5篇)材料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承包人自购优缺点分析优点:承包人对材料、物资的选购可以自主选择,在材料物资价格方面有了肯定掌握权,可有效的节省成本;依据工程进度结算状况支付材料物资选购费用,工程资金方面有了肯定的掌握权。
缺点:担当了材料物资的选购、供应、存储等风险;加大了承包方的资金投入;增加了材料选购、供应方面的管理职责。
在首先考虑掌握工程成本的前提下,对材料的来源、质量很难掌握。
对材料物资的价格调整需预备大量的资料,支配专人申报补差费用。
二、选购、供应及现场储存管理在确定供应方式后,应结合工程总体进度编制材料物资的供应方案,根据材料物资的总体供应方案及质量要求,组建专业的选购小组开展对材料物资的选购。
在对当地市场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招标、询价及市场竞价等方式择优选择材料供应商。
并签订材料选购供应合同,明确材料物资的供应方案、质量要求、检验标准、交货方式、结算方式、市场价格波动、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后期的扯皮现象。
具体规划材料的供应方案、准时依据工程总体进度方案对材料物资供应方案进行调整。
尽可能削减材料物资在施工现场的存储管理,降低仓储费用、削减资金成本。
三、结算及价差调整材料物资的依据不同的供应方式结算及价差的调整存在许多区分,现就两种不同供应方式的结算及价差调整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
1.业主统供方式业主统一供应材料物资一般根据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的结算固定价格,根据实际的供应量进行结算(或在进度结算报表中扣除)。
材料的价差均有业主担当,在核算的基础上由业主直接支付给材料供应商。
一般根据工程进度方案测算的材料用量进行供应,工程完工后精确的计算出材料总量,予以调整。
缺点: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物资用量大、供应周期长,业主为节约工程投资在明确材料价格基本低于市场价,给承包人肯定倒卖空间。
双方最终在材料用量核算上易产生陈皮现象。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用量根据投标水平的单耗进行核算,但额定单耗与实际的消耗存在差异,此两种消耗本身存在差异。
材料物理毕业论文
材料物理毕业论文材料物理毕业论文一、前言材料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学科,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材料物理研究逐渐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
本篇论文通过对材料物理的相关研究和学习,对材料的基本性质、力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和电磁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对不同种类材料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认识,对于未来材料物理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基本性质研究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指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在材料物理研究中,基本性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深入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在基本性质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材料的密度、热容、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硬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化学键等化学性质。
通过对不同种类材料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基本性质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例如钢材的密度比铝材大,但热膨胀系数较小;铜材的热导率相对较高,但硬度较低。
这些差异是由材料内在的结构和成分决定的,因此在研究不同材料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深入了解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三、力学特性研究材料的力学特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屈服强度等方面的特性。
材料的力学特性是影响材料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材料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具有不同力学特性的材料。
例如在承受高强度冲击的环境下,需要使用具有高冲击韧性的材料;在承受高温环境时,需要使用具有较高屈服强度的材料。
对于材料力学特性的研究,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获得。
例如,可以对不同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等,以获得材料的相关力学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不同材料的力学特性进行比较和评价。
四、热力学特性研究材料的热力学特性是指材料的热稳定性、热传导性、热膨胀系数等方面的性能。
这些特性对于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应用非常关键。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及存在的挑战与问题。
1. 引言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领域,涉及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
随着新材料的涌现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先进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先进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例如,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功能性薄膜的制备技术等都是当前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发现,各种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能源、光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正得到广泛关注。
3. 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内容。
文献综述显示,表面修饰、相界面调控、晶体结构调控等手段在提高材料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近年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等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呈现出增长趋势。
4. 材料应用与性能优化材料应用与性能优化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显示,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调控、表面修饰等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材料在光电子、电池、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的性能。
而在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中,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材料应用,以及对材料的防腐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5. 材料可持续性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对环境友好型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也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课题。
文献综述发现,纳米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光催化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可持续性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6. 挑战与问题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对材料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
此外,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问题也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物理学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学校: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作者姓名:高中物理教学法文献综述姓名:班级:学号:前言:目前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诸多文献。
从现有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新课改实施中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提出了一些方法,去应对新课程的变化,以及促进高中物理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一、现在存在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
但课堂教学实践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
[1]部分教师仍将把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中学物理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但只是形式上追求“热闹”,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
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而且漠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国内已有的研究我国的有效教学起步比较晚,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孙亚玲等。
崔允都撰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他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有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侧面为后面学者研究各个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借鉴。
材料化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化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材料化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研究的是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制备方法等方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对相关领域中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材料化学的研究领域、新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材料性能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材料化学的研究领域1. 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有机光电材料是近年来材料化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通过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分子,并研究其光电性能,可以应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制备,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太阳能电池(OPV)等。
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有机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器件的稳定性以及探索新型有机分子的合成方法等方面。
2.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纳米材料具有较小的粒径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领域。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繁多,包括溶液法、气相法、高能球磨法等。
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可利用不同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组成的纳米材料。
在纳米材料领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发展高效的合成方法、探索纳米材料的性能以及改善纳米材料的稳定性等方面。
二、新材料的合成方法1.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通过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将溶液中的原料反应生成需要的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控性好等特点。
在材料合成领域,水热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无机纳米材料、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以及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等方面。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在溶液中制备胶体颗粒并进行凝胶反应生成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无机非晶材料、多组分复合材料、光学玻璃等的合成。
近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改善溶胶-凝胶法的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以及实现大规模生产等方面。
三、材料性能的改善1. 功能化改性通过在材料中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或添加剂,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改善。
例如,通过在聚合物材料中引入交联剂或掺杂剂,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导电性能等。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材料物理专业是“讨论各种材料特殊是各种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物理基础、微观结构以及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进展供应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融合的学科”[1,2]。
材料物理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技术和效应,实现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与应用。
主要讨论范围包括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新型材料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计算机模拟等[3]。
材料物理将理科的学问传授与工科的工程力量培育相结合,使传统材料工艺学与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相融合,具有“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特点。
二、材料物理化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材料物理化学是贵州高校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位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讨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问题,从基础的具有共性的原理及方法来论述各种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合成、性能与应用的相互关系。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同学的专业学问水平,培育同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创新力量,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物理专业特别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高校化学、高校物理等理论基础课程为基础。
高等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物理化学只有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才能成其为真正的科学。
熟悉到高校物理和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内容的连接,了解高校物理中原子结构学问的介绍,协调好与高校化学中原子结构部分内容的关系,突出重点,避开重复,讲清难点,是材料物理化学教学中值得留意和仔细对待的问题[4]。
材料物理化学同时也是材料物理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的基础课程。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中的金属与合金的高温氧化的热力学部分,就要运用材料物理化学中诸多热力学基本学问,如G-T平衡图和克拉佩龙方程等。
材料物理化学犹如一座桥梁,将材料物理专业的前期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联接起来,以完善专业学问的系统与连贯性。
材料专业文献综述模板
材料专业文献综述模板
材料专业文献综述模板:
1. 引言部分:
a. 简要介绍材料专业的研究领域,并说明该综述的目的和重
要性。
b. 提出研究问题,并概述综述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2. 材料分类和特性:
a. 分类材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化学成分、结构特征、
宏观性质等。
b. 详细介绍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通过实例说明其重
要性和研究现状。
3. 材料制备和表征技术:
a. 综述不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制备方法和新兴技术。
b. 探讨材料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
4. 材料性能和应用:
a. 介绍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电
导率等。
b. 综述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能源、环境、电子器件等。
5. 材料研究的挑战和前景:
a. 分析目前材料研究面临的挑战,如多功能性、可持续性等。
b. 展望材料研究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6. 结论部分:
a. 总结综述的主要内容和发现。
b. 强调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注意事项:
- 在每个章节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综述内容增加相应的小节。
- 引用和参考文献要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标注和列出。
- 可以根据需要,在综述的不同部分引入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材料文献汇报总结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现将本次材料文献汇报总结如下。
二、文献综述1.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性能、制备、加工、应用和回收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多个学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分类与性能(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2)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能源等领域。
(3)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包装、建筑等领域。
(4)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在一起,具有各材料优点的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3.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1)制备技术:包括粉末冶金、热处理、陶瓷烧结、高分子合成等。
(2)加工技术:包括机械加工、热加工、冷加工、表面处理等。
4. 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航空航天:高性能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2)能源:新型电池、太阳能电池、核能材料等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3)电子: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在电子领域的应用。
(4)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药物载体材料等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1. 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加大对材料科学研究的投入。
2.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应不断优化制备与加工技术,提高材料性能。
3. 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应充分发挥材料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4. 加强材料科学人才培养,提高我国材料科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展望随着材料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材料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新型材料研发:针对特定领域需求,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
材料物理学的研究进展
材料物理学的研究进展材料物理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与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相互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材料物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介绍材料物理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先进材料的发展、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以及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等方面。
首先,先进材料的发展是材料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先进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能、结构和功能的材料,例如高温超导材料、储能材料和光电材料等。
目前,许多先进材料的研究都集中在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领域。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尺寸效应,能够表现出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维材料是一种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子和光学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控制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的制备和组装方法,开发出了许多具有新颖性能和应用潜力的先进材料。
其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也是材料物理学的研究重点。
材料的性能受其结构和组分的影响。
通过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结构和原子、分子排列方式等参数,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起源和改善途径。
例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晶体结构和晶界有关;多晶材料的晶界和杂质会影响电子迁移和输运性能。
材料物理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和技术,能够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并探索材料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最后,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是材料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材料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以往,许多传统的制备方法无法满足新材料的制备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制备方法,例如溶液法、化学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等。
这些新的制备方法能够产生高质量、大尺寸、可控性和可重复性的材料。
同时,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需求,调控材料的性质也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例如通过控制材料的组分、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等参数,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类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一、高分子材料的定义与分类高分子材料是由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通常在10^4至10^6量级)构成的材料系统。
根据其结构和性质的不同,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线性高分子、交联高分子、支化高分子等多种类型。
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聚合反应、缩合反应、开环聚合、改性反应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人员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材料合成。
三、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表征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表征是研究该领域的关键内容之一。
其中,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是研究的重点。
通过使用各种表征手段,如拉伸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电导率测试等,可以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质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四、高分子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聚合物材料在塑料工业、橡胶工业、纤维工业等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分子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器件等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生物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类型,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工程等领域。
五、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这些新兴研究方向的涌现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六、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挑战与展望虽然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如高分子材料的工艺性能、稳定性、可持续性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因此,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分子材料研究需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
材料物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材料物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朱文芳;向列相液晶的Fréedericksz转变的线性分析[D].河北工业高校.2023[2].常春蕊;空间各向异性势向列液晶盒的Fréedericksz转变[D].河北工业高校.2023[3].张书敬;向列液晶锚定能的微观理论一锚定能新公式及其在弱锚定扭曲向列液晶盒的应用[D].河北工业高校.2023[4].顾晓辉;双稳和单模激光系统中的时间延迟[D].苏州高校.2023[5].安海龙;挠曲电效应与向列相液晶盒的锚定能[D].河北工业高校.2023[6].关荣华;液晶材料外表物理——界面效应和锚定能的讨论[D].河北工业高校.2023[7].周玉兰;掺铒钒酸钇晶体的晶体场能级和等效g因子的分析[D].华中科技高校.2023[8].李晓奇;三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光学双稳与多稳[D].华中师范高校.2023[9].路素彦;二能级系统中光学双稳与多稳的相干掌握[D].华中师范高校.2023[10].周江波;Fréchet空间上的非游荡算子[D].江苏高校.2023[11].陈阳;环形腔中三能级原子的光学双稳特性讨论[D].吉林高校.2023[12].徐均均;Fréchet空间中一类积分微分包含的可控性[D].哈尔滨师范高校.2023[13].杨思思;中国光柄菇属“Pluteus(Fr.)Quél.”真菌分类学讨论[D].吉林农业高校.2023[14].高颖;CO分子的振动、振—转能级能量本征值和Frank 一Condon因子的计算[D].长春理工高校.2023[15].范成林;基于颜色支撑点集、Voronoi图和Fréchet距离的几何算法讨论[D].中南高校.2023[16].钟海胜;PMN一PT钙钛矿相的合成及弛豫铁电陶瓷的制备[D].武汉理工高校.2023[17].杨振中;弛豫铁电体PMN一PT陶瓷的热压烧结制备与电学性能讨论[D].青岛高校.2023[18].钱昆;部分草酸盐工艺制备PMN - PT铁电陶瓷[D].常州高校.2023[19].田瑞英;PSN一PMN一PT铁电晶体的生长、结构与性能[D].西安工业高校.2023[20].周丹;PMN一0.38PT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讨论[D].上海师范高校.2023[21].田玥;弛豫铁电薄膜PMN一0.26PT的制备及其性能的讨论[D].上海师范高校.2023[22].曾新华;铅基弛豫型复合钙钛矿结构PMN一PT制备的若干问题讨论[D].武汉理工高校.2023[23].李东亮;PMN一PT陶瓷的织构化制备技术讨论[D].武汉理工高校.2023[24].文佳;模板生长技术制备PMN一32.5PT多晶织构陶瓷的讨论[D].中南高校.2023[25].韦之豪;Er3+离子掺杂PMN一PT透亮陶瓷光学性能讨论[D].苏州高校.2023[26].张腾飞;PMN - PT弛豫型铁电材料的制备及其储能行为的讨论[D].内蒙古科技高校.2023[27].宫兆泉;PMN一PT材料合成方法的改良和YbYAG透亮陶瓷的合成[D].上海师范高校.2023[28].刘妍;准同型相界四周PMN一BS一PT高温压电陶瓷讨论[D].武汉理工高校.2023[29].王歆;PMN-PT弛豫铁电粉体和薄膜的可溶性无机盐—螯合—凝胶法制备及性质表征[D].华南理工高校.2023[30].赵松睿;Y1-xHoxNi2B2C超导体和PMN-PT驰豫铁电体中的输运现象[D].浙江高校.2023拓展:关于材料物理专业有用性教学模式探商量文材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动身供应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材料物理与文献综述
提高导电高分子电导率的研究概述摘要:主要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情况,针对其分类简介了各类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并利用其导电机理集中概述了几种提高高分子电导率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导电高分子目前在电导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关键词:导电高分子;电导率;引言:导电高分子材料,也可称作导电聚合物,自从1977年【1】科学家发现晶态聚乙炔具有明显的导电性以来,导电聚合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作为一类新的材料也引起了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重视和兴趣。
【2】各国科学家对其合成、结构、导电机理、性能、应用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导电聚合物已使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人们在制得导电高分子的同时,对其导电机制探索的兴趣也是十分的浓厚。
本文将对提高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
正文:从导电机理的角度看,导电高分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在普通的聚合物中加入各种导电性填料而制成的;第二类是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高分子本身或经过“掺杂”(dope)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一类材料,这类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
【3】导电聚合物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电子导电聚合物、离子导电聚合物和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4】所有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共同结构特征为分子内有着线性大的共扼π电子体系,即电子聚合物大都为共轭聚合物。
目前研究最多的高分子聚合物是:聚对苯(PPP)、聚吡咯(PPY)、聚噻吩(PTH)、聚苯胺(Pan)和聚苯基乙炔(PPV)。
下面对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进行简单的概述。
1、2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结构型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在共轭高聚物中由于价带电子对电导没有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受链规整度的影响,常常使聚合度n不大,使得电子在常温下从P轨道跃迁到P*较难,因而电导率较低。
【3】对其导电机理具体分析如下:1、2、1共轭高分子导电应具备的条件根据能带理论可知,高分子要具有导电性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7】,才能冲破分子中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定域,形成具有整个大分子性的能带体系:(1)大分子的分子轨道能强烈地离域;(2)大分子链上的分子轨道间能相互重叠。
材料物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物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材料物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特性,并探索材料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材料物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旨在对相关的文献综述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对材料物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1. 材料性质表征技术材料性质的表征对于材料物理研究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材料性质表征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拉曼光谱等。
其中,XRD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结晶性质,SEM和TEM可用于观察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而拉曼光谱则可以提供材料分子振动信息。
这些表征技术在材料物理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功能性材料功能性材料一直是材料物理研究的热点领域。
功能性材料是指能够通过改变其结构或组分来实现特定功能的材料。
在这方面,许多文献报道了各种功能性材料的合成方法、性能调控策略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
例如,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和光电材料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已经在传感器、光电器件和储能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是材料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计算模拟和理论预测,可以减少实验的周期和成本,并加快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
文献综述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格子动力学模拟等。
这些方法通过模拟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为新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4. 材料物理与能源领域的关联能源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材料物理研究与能源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改变材料的组分和结构,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储存。
例如,材料物理在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储能器件和燃料电池等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关的文献综述着重探讨了材料物理在能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综述了材料物理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和进展,并介绍了相关的表征技术、功能性材料、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以及材料物理与能源领域的关联。
材料物理性能综述
材料物理性能食品介电特性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电特性是生物分子中的束缚电荷对外加电场的响应特性,通过对食品介电特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对食品的成分、组织、状态等品质进行分析和监控,也可以有效地利用物质的电特性进行食品加工,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在农产品贮藏保鲜、电加工、品质检测、筛选分级等方面都显示出特殊的优势。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食品介电特性研究资料的分析,阐述了食品介电特性的概念、种类、意义、测试方法等,为今后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介电特性及其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关键词:食品;介电特性;研究进展中国民航大学论文目录摘要 ................................................................................................................................... I I 第1章电磁学基本理论 (1)1.1 物质的分类 (1)1.2 介质极化理论 (1)1.3 电介质的极化和介电损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介电松弛(弛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食品介电特性的简介 . (7)2.1 食品物料的基本介电特性 (7)2.2 食品介电特性的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食品电特性的测定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食品电物性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10)3.1 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10)3.2 利用电学特性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1)参考文献 (14)第1章电磁学基本理论第1章电磁学基本理论食品物性学已成为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工业发展必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现代工业化、规格化、规模化食品生产的要求,使对食品的各种性质从传统的感性经验向定性定量化物性的发展成为必然。
材料物理论文
材料物理论文第一篇:材料物理论文物理学的应用--高新纳米摘要: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高新材料是一个多品种的产业,它以各种方式在迅速增长。
目前,估计世界时已有50多万种材料,8000多万个化合物,并正在以每年25万的速度增加。
材料又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新材料在新兴技术中的产值也居首位。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
关键词:纳米材料超高强度钢形状记忆合金开发发展前景引言: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现在的纳米科学和技术,就是在纳米材料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
当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其本身将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能。
自1991年Ioni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美国自1991年开始把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项目和研究机构都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由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合成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高级纳米结构材料和纳米器件的基本构成单元,纳米颗粒的合成与组装是纳米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导电高分子电导率的研究概述
摘要:主要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情况,针对其分类简介了各类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并利用其导电机理集中概述了几种提高高分子电导率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导电高分子目前在电导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电导率;引言:
导电高分子材料,也可称作导电聚合物,自从1977年【1】科学家发现晶态聚乙炔具有明显的导电性以来,导电聚合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作为一类新的材料也引起了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重视和兴趣。
【2】各国科学家对其合成、结构、导电机理、性能、应用等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导电聚合物已使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人们在制得导电高分子的同时,对其导电机制探索的兴趣也是十分的浓厚。
本文将对提高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概述。
正文:
从导电机理的角度看,导电高分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在普通的聚合物中加入各种导电性填料而制成的;第二类是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指高分子本身或经过“掺杂”(dope)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一类材料,这类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
【3】导电聚合物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电子导电聚合物、离子导电聚合物和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4】所有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共同结构特征为分子内有着线性大的共扼π电子体系,即电子聚合物大都为共轭聚合物。
目前研究最多的高分子聚合物是:聚对苯(PPP)、聚吡咯(PPY)、聚噻吩(PTH)、聚苯胺(Pan)和聚苯基乙炔(PPV)。
下面对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进行简单的概述。
1、2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一般为共轭型高聚物,在共轭高聚物中由于价带电子对电导没有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受链规整度的影响,常常使聚合度n不大,使得电子在常温下从P轨道跃迁到P*较难,因而电导率较低。
【3】对其导电机理具体分析如下:1、2、1共轭高分子导电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能带理论可知,高分子要具有导电性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7】,才能冲破分子中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定域,形成具有整个大分子性的能带体系:(1)大分子的分子轨道能强烈地离域;(2)大分子链上的分子轨道间能相互重叠。
而能满足上
述两个条件的聚合物有:①共轭聚合物,共轭键上π电子可以在整个分子链上离域,从而产生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和输送载流子;②非共轭聚合物中分子间π电子轨道互相重叠;③具有电子给予体和接受体的体系。
1、2、2共轭高分子导电的特性【8】
共轭导电聚合物一般都有一共同结构特征,即分子内都有一个长程,由碳原子等的p z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线性共轭π电子主链,给自由电子提供了离域迁移的条件。
由于共轭聚合物具有π电子分子轨道,故分子内的长距离相互之间作用使之形成能带。
但由于价带中的电子是定域的,对电导没有贡献。
是否有导电性,取决于禁带宽度(Eg)。
随着共轭体系长度(n聚体)的增加,Eg减少。
而室温下热激发产生载流子必须满足Eg≤KT=0.025ev(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但是要合成这样n聚体是极其困难的。
如对线型聚炔(CR=CR’)n, Eg = 4.75* (2n+1) /n2(ev), 当Eg=0.025ev时,n=370,要合成这样完整的共轭体系是极为困难的。
另外,分子间的势垒很高,链上的链长并不均等,侧链的立体障碍等都使电导率降低,因此,共轭聚合物一般电导率很低。
1、3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导电机理简介
杨兵【9】等在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聚合物及其导电性中提到,制备了一系列的聚氨酯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复阻抗谱分析方法对该体系的离子聚集形态、离子-聚合物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其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增加,钠离子优先与醚氧基发生络合,当其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后,转而主要与羰基发生络合;体系中盐浓度升高,自由离子和离子聚集体数目均有增加。
该体系存在最佳盐程度,此时具有最高的离子导电性能;但电导率与温度关系不符合Arrhenius方程,硬段模型化合物的加入不利于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
胡武洪利用化合物键长的变化会引起电子结构的改变,说明了随着聚合数目的增大,其中心键的电荷累积增加了,进而表明了中心键的共扼程度增加了。
【10】另外,科学家们还提出了用孤子理论来解释聚乙炔的导电机理。
【12】
2、提高高分子电导率的方法
基于以上高分子导电的机理有较多方法来提高其电导率,但最根本的原理是减小其能带间的能量差。
具体方法有:
2、1掺杂:
“掺杂”(doping)一词来源于半导体化学,指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加入少量具有不同氧化态的第二种物质,以改变半导体中空穴和自由电子的分布状态。
对于线性共轭聚合物的掺杂也是通过加入第二种物质,或通过电极反应直接改变聚合物的荷电状态而进行的一个氧化或还原化学反应过程;其目的是在聚合物的空轨道中加入或从占有轨道中拉出电子,进而改变各电子能带的能量,减小其能带间的能量差达到减小自由电子迁移时阻力的目的。
在制作导电聚合物过程中使用的典型掺杂剂,P-型(氧化型)掺杂剂有:碘、溴、三氯化铁和五氧化砷等,为电子接受体;n-型(还原型)掺杂剂通常为碱金属,是电子给予体。
在掺杂过程中,掺杂剂分子插入聚合物分子链间,通过电子转移过程,分子轨道占有情况发生变化;同时,聚合物能带结构本身也发生变化,亚能带间的能量差减小,电子移动的阻力降低,线性共轭聚合物的导电性能即从半导体进入类金属导体范围,使得高分子导电。
【4】
2、2自掺杂:
在化学聚合制备烷基聚噻吩过程中发现,引人烷基链会有负面的影响,即生成头尾(HT)聚合产物的同时,伴有头头聚合(HH)产物和尾尾聚合(TT)产物的生成。
一般情况,聚噻吩是这种产物的混合体。
这些无序的复合物由于烷基的空间位阻导致噻吩的扭转,扭转的增大将会有更大的禁带宽,使其共轭程度降低,导电率和其他的性能都受到影响。
Baughman R.H等的研究表明,头头聚合(HH)的聚噻吩由于破坏了主链的共轭,限制了电荷在主链内部的传输,导致了导电率减小。
【13】
2、3拉伸:
80年代初,聚乙炔(PA)的电导率在103S/cm数量级。
1986年制得高度取向PA,电导率达104S/cm数量级。
1988年一些学者已使PA拉伸后的电导率达105S/cm,【14】接近铜和银的室温导电率。
【8】
结语:
从1977年第一个导电聚合物PA被发现至今,导电高分子科学和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
【8】最近的电子学研究表明有机导电高分子材料在许多领域内富有生命力,可替代传统无机材料。
【13】但我认为作为材料来说,导电高分子离实际应用还
有相当大的距离,因为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得知:导电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和电子输运过程等基本问题尚不清楚和所知甚少。
有机高分子究竟能够达到什么电导率水平,怎样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涉及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开发。
所以,对高分子的研究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提高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将一直是该领域最有吸引力的基础研究课题之一。
【3】
参考文献:
[1]柳明春等.导电聚合物创造发明过程.发明指南.2001,9
[2]胡明,刘彦军.导电高分子聚唆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6年1
月第20卷第1期
[3]王东周等.导电高分子研究概述.合成技术及应用.第16卷第3期
[4]赵文元、王亦军、邢亚成.电子导电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展望.山东纺织学
院学报.1995年6月第10卷第6期
[5]顾莉洁.共轭导电聚合物的发展和应用.大众科技.2007年9月刊(总第97期)
[6]刘皓,刘志红,戴蜀娟等.导电聚苯胺-丁苯吡乳胶复合聚合物[J].合成橡胶工
业,1995,18(2):86-88
[7]兰立文编,功能高分子材料.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8]封伟.项昱红.韦玮.π-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化工新
型材料.1998年第6期
[9]杨兵,曾来祥,王新灵等.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聚合物-离子相互作用及其导电
性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第35期第2卷
[10]胡武洪.聚吡咯并[3,4-c]吡咯的电子结构及导电性研究.化学学报.2009年
第67卷第21期2402-2406
[11]方滨.王新灵.唐小真等.聚氨酯/LiCF3SO3电解质体系的导电机理.上海交
通大学学报.2001年4月第35卷第4期
[12]江明,府寿宽.高分子科学的近代论题[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3]胡明,刘彦军.导电高分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1年
1月第20卷第1期
[14]Susumu HA RA, et al . Chemist r y Letters ,1989,P1437。